《乔维谈艺术》之浅阅徐锡澄先生草书艺术

《乔维谈艺术》之浅阅徐锡澄先生草书艺术,第1张

初读徐锡澄老先生的草书,犹如滴滴晨露滋润册页,幻化出烟雨飞云般感觉。凭心而论,我对书法的认知与见解,浮浅的如同色盲,看着炫美风景却分不清红绿紫蓝,赏读书法观之悦目,却又恍若云雾。所以欣赏徐老的书法作品,被龙飞凤舞书写形式震撼,又让字体流畅布局自然而舒感,品阅着多变墨迹想追寻到笔法超凡的痕迹,恍然间像被带入古老而悠扬的仙界。徐老的书写字体给人以脱俗般的舒展之美,线条顺畅而纵横奔放,点画意态自然俊丽,结构在粗细间游走弯转,让整体气势浮现出一种静美而狂放的效果,惊叹于徐老书写执笔的超凡功力与技巧。

因结缘于对徐老的草书之喜好,开始对书法艺术关于草书知识的探究,只是悟性与学识的浅层原因,难以驾驭评说草书的要领。即便能写一点自己的愚见文字,权当是走马观花的皮毛之谈,很难渗透到草书渊博的学术,更何况去解读草书内藏的筋骨。所以浅阅徐锡澄老先生的草书艺术,对我而言算是走进草书学堂的门票,面对渊学精深的草书之深邃,只能避开博学论谈一些轻言微语。

徐老先生偶尔也写隶书,内容多是诗词或是佳句,如“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诗文意境唯美,而更有雪融河水汩汩流的韵味与畅快,徐老的书写草体所表现的不单纯是文本之美,更多是书法艺术的妙笔精华。如果从艺术角度去解读其草书要素,字法与笔墨,章法与规则,在书写风格上极具传承着孙过庭《书谱》,“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成为徐老书写的标准。以我辈之浅见,草书点画间旋转的是一种境界,而书写成字关键是笔转点墨流淌着舒展,草书与楷书传达的精神与形式正相反。楷书是点墨到位而成字,草书却利用笔尖在流转中彰显着气度,给人于别样的品味。

精读徐老的草书,渐渐增进了对草书学识的感悟,纵观徐老书写风格,草书通篇的笔法及书写形式,墨迹连断多变,运笔神秘魔幻,从整体取势和布局,如鬼斧神工之技法给人以惊诧和舒适感。作品中许多怪异的字体运转的极具灵活,许多篇章中蕴涵着吴道子的“衣带”之美,徐老的草书形体线条续转连绵,让汉字的传统规矩在创新间携带着浪漫,在豪放与洒脱中尽情放纵。徐老书写着墨迹游仞于规矩与尺度间,但表现出的是行云流水和藤蔓缠绕般风景,许是因先生性情的隐忍与豁达,在随意而旋转间寻找书写的法度。草书作品中笔锋多变奔放而不浮,在书写风格犹如流云溪水,技法纯熟而把控到位,书者在行笔中看似用力却挥洒自由,笔法在弯曲间赋予一道沉稳的底线。从徐老草书作品的章法间能窥探出王羲之的踪影,线条勾转有山谷道人的养分,用笔奔放吸纳了王铎的个性。那种法度间的雄浑开阔,洒脱神韵而笔锋秀丽,草书墨法在书写技巧中至关重要,多以浓淡相适柔润舒展而变化,才能发挥出阔美的艺术效果。

翻阅徐老赠送的书法册页,尽管印刷精美依然被书写的气度夺目,而忽略了书界学者对徐老艺术点评,诸如:“纯朴、清逸、虚灵、静穆”,倘或是“行笔曲中求直、圆中寓方、如屈铁弯弓”等词句,这些评到骨髓的言辞字字如金。无论多么华丽的语言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徐老书写勤于刻苦,学古纳新而博采众长,重要在于徐老对传统文化发扬与创新,传承而又不拘泥于刻板。尤为可贵的是徐老把自己的人生阅历注入作品,才有着烟雨江南般的美感,挥洒着建设者的豪放,蕴涵着驾驭万马奔腾的才气,流泻着文人墨客的情怀。

掩卷回望徐老先生草书创作优劣长短,墨色变化不仅影响作品章法,也削弱着整体布局的艺术效果,而字形张扬在收缩间稍显拘谨。无论何种书写艺术形式,继承传统不易而创新更难,也许我们厌倦了二王书风的相似画面,腻烦着书写江湖的炫技表演。而徐老先生的优势在于笔沉墨酣富有力度,神爽气清兼有古韵之风格,短板是草书的特性如飞流瀑布,稍不留意就会落入江湖漩涡,归流进书界浩瀚的大海需要艰难的冲浪,也许这正是我对草书艺术肤浅的认知。

草体书写形式常被人寄予观摩与欣赏,往往喜欢笔走龙蛇的境界,崇尚与感触气贯长虹的运势,是古往今来书家追求的极致目标。品味徐老先生的草书艺术,内涵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裹挟着音律与诗词功底,可谓博古通今而具备情怀。草书创作看似容易实则艰难,须具备博大的胸怀以及深厚的学识,才能书写出江河奔流的壮美。徐老先生的草书唯美与哲学兼容,舒畅与韵律并进,如同山涧中的溪流在峭壁中起舞,如江河奔放似云烟漂流。

在江湖书法肆虐的现实里,读到赏心悦目的草书作品不易,而徐老先生的书写艺术,给淆乱的书界展开一扇晴朗的天空,让赏读艺术成为一道愉悦的风景。

草书样式

本体

 

组词

1、花草[huā cǎo] 可供观赏的花和草。

2、送花[sòng huā] 方言。犹送房。

3、窗花[chuāng huā] 一种剪纸,多作窗户上装饰。

4、花园[huā yuán] 与住宅相连的一块耕种的土地,通常把其全部或一部分用来种植花草。

5、花车[huā chē] 特别装饰过的车辆,用在举行庆典、迎宾或游行等活动中。

6、花叶[huā yè] 花片,花瓣。

7、鲜花[xiān huā] 新鲜的花朵。

8、开花[kāi huā] 植株花朵绽开,比喻出现好的事物或局面。

9、棉花[mián hua] 草棉的通称。

10、野花[yě huā] 野生或不栽培植物的花;尤指一种野生或不栽培的植物。

古诗句

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3、《蝶恋花·春景》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4、《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标准草书口诀如下:

字大小、抑仰洽。字距离、不等法。字圈连、择眼瞎。笔意断、气息压。紧与松、空间搭。款印清、阴阳花。

1、草书字大小要如同父子;大字甚至是小字的两三倍。草书要眇,可以说是缥缈,有好,是说缥缈不失美观。“美要眇兮宜修”是也。这句是针对草书的外形观感而言的,说草书笔画相对不那么清晰明确然而却更有朦胧的美感。

2、草书无连字则平淡(横幅大字可不连)常见两连字三连字;连就会出现圈眼过多字软,飘滑。诸如“田”“目”“四”一类的带封闭外框的整字或部件的书写在草书中有规律可循:其外框经常要改变笔顺连起来书写,一般是将左竖同下横首先连起来书写。

3、形成草书章法的整体效果是: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的传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

草书在改变笔顺的连写中,有一个“以竖画统领其他笔画”的规律:当主用字体的某一个字或部件是由一个贯穿其中的竖画配合其他笔形(至少有一个横画)组成时,其草书笔形间的连写经常要改变笔顺,一般是将竖画提前写出来(一般是第二笔),然后再写余下的笔形。

草体包括章草、今草、狂草和行草这四种不同的草法。草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草书是指同正书甲骨、金文、小篆、分书和楷书相对应的草法书体。其中,甲骨、金文由于年代久远,它的草体已不得而知。其他正书的草体分别是:小篆的草体是草篆,分书的草体是隶书和章草,楷书的草体是行书、行草、今草和狂草。狭义的草书一般指以下三种,根据草体的潦草程度分:章草、今草和狂草。 

对于外行来说,或许真的很难理解什么是草书?草书是正书简约快速的写法。它的特点是:一,结构省简。二,笔画连贯。三,书写快速。

一位书法家在写草书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笔法,书写草书,笔法很重要。如果笔法一上来就不到位的话,怎么写出来的?在行家眼里,根本就算不上是草书。在笔法到位的基础上,先不要下笔写字,更重要的还要拿捏好笔的姿势,写任何一种字体的时候,比的姿势太重要了。如果拿捏不对笔姿的话,那么你就很难行云流水的写下去,因为拿捏笔的姿态是在运笔过程当中产生的一个动态形式,如果想要行云流水的、通畅写下去,那么拿捏笔的姿势固然十分重要。

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笔法:包括执笔,用笔。笔势:笔峰往来运动的态势。笔意则是由笔势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精神风韵笔法,笔势是形。笔意是神。 “疾如惊蛇入草,电击长空。逸如群鹤戏海,凤舞九天。韵如流风回雪,薄雾蔽月。奇如云集水散,山崩浪奔。 ”这是对草书的一个总体评价,看似深不可会,确实有些博大精深。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唐朝的张旭怀素等人,他们是草书书法当中的大家,他们草书的笔法、笔势和笔意,是我们常人所难以理解的,比如有人这样评价“张旭喜涨,王铎喜缩,米芾喜方,怀素喜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带来不同的笔势,进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正是因为他们利用他们自身的独到要素,形成了鲜明个性风格。伴随着历史洪流的滚滚向前,虽然草书这种书法流传了下来,当然也有个别书法家继承了草书的精髓,然后古人比起来,今人的草书,确实还有略逊一筹。这也告诉我们,书法这种东西,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东西。

当然草书的字与字的连贯和作品的空间布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书法实践中不断学习领悟古人的笔法、章法和用墨方法。有一些喜爱草书的书法爱好者,在入门的时候,老是喜欢临摹一些古人的字帖,因为这是基础的基本功。基础不牢,那么势必会地动山摇。在学习草书的入门阶段,我们当然有必要临摹古人字帖,在练好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更为优秀的草书知识。所以说临习古人字帖绝不是可以绕过去的一段路程,而是有志于书法学习者的必由之路。 

 行 草书 是一门浪漫而抒情的艺术,它与作者的审美和内心感受产生最直接、最充分的共鸣,是作者审美理想的外化形式,高水平的行草书作品是天人合一境界的体现。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毛笔行草书法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行草书法字帖欣赏

 毛笔行草书法字帖1

 毛笔行草书法字帖2

 毛笔行草书法字帖3

 毛笔行草书法字帖4

 毛笔行草书法字帖5

 行草书的书法技巧

 一、从基本功入手

 两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二、推荐范本

 “孙过庭书谱”、“ 怀仁集圣教序”、“二王手札”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

 ★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

 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个书写关键词

 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虑。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六、十二条用笔细节

 1、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墨淡无神。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4、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这也叫“书眼”。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

 12、中侧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厚处用侧。

 七、连续书写的控锋问题

 不同的字体在书写时有不同的控锋技巧。篆、隶、楷在书写时的调锋过程可以比较自由,也就是说,当锋变失控或不理想时,可以并允许随时停顿,可以在砚盖上将锋理顺。因为,这类静态字体的笔画是独立的,一笔写完,毛笔要离开纸面,然后写下一笔,每笔之间有一小的停顿间歇,所以,在书写的途中有能够停笔理毫的机会。这种调理锋毫的 方法 ,我们称之为“纸外调锋”。

 行、草书写时的调锋与篆、隶、楷有很大区别,因为,它有笔意的衔接,气韵的通贯问题。由于这种笔意气韵要求上制约,使得在书写过程中不能随意停顿,否则,行气会气断意阻。写行、草时必须是要连续书写的,这样,就要求书写之际边写边调锋,其调锋的过程须在书写的一瞬间完成。这种调锋方法,我们称之为“纸上调锋”。

 行、草书连续书写的技巧往往与 其它 的技巧纠缠在一起。首先,与笔速有关。没有笔速也就无从谈连续书写的问题。其次,与把握线性的技巧相关。行、草书线形的变化非常复杂,连续书写,瞬间纸上调锋,要写出高质量的点线。第三,与字法、章法相关联。要注重字形的组塑、行气的通贯和章法的和谐等等。第四,与墨法技巧关系紧密。行书讲究墨的层次,讲究行气间的蘸墨点,只有笔在蘸墨时才是间歇与理毫之处。频频停笔蘸墨必然扰乱连续书写的节奏。第五,与风格样式等关系密切。

 此外,连续书写的技巧与其它非技巧因素也往往纠缠在一起。如文字内容和字的大小因素,书写时几案的宽窄与纸的移动因素,等等。可知连续书写的技巧其难度是不容忽视的。

 八、如何落款

 落款是正文组成部分,不可轻视。要点:1、署名是正文字一半以下大小。两行落款要右高左低,不要换笔。2、落款不能留空过多,要注意轻重比例。3、盖章作品下垫玻璃加书本。4、印章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如果作品需要可以增加。

  草书 ,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草书书法钢笔字,希望你们喜欢。

草书书法钢笔字欣赏

 草书书法钢笔字1

 草书书法钢笔字2

 草书书法钢笔字3

       草书书法钢笔字4

       草书书法钢笔字5

 草书章法原则

 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气势贯通: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得很透彻:“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此言用于小草是最适当的。虽有时点画不作连写而仍需气脉相贯。一字如此。一行也如此。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欹正, 随笔 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若用笔滞凝,神情呆板,拘谨不畅,则必无势可言,贯气更谈不上了,所以书法艺术得势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气,得气才能得神,草书之作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笔势是多变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崩浪雷奔”、“百钧弩发”,这些在书法中常见的形容词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动态中以物喻情的。正是因为草书章法无固定不变之状,所以见之可以自由想象、思游云天。

 二、错综变化:

 草书章法之错综变化难以名状,错综者指字之大小错综、疏密错综、用笔轻重错综,欹正错综等,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皆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夹雪”喻之。如落叶纷披,令人眼花缭乱,然片片落叶又极规则,规则中有不规则,视觉上是动的。细审之,每一字又静静躺在纸上,并不曾动,这就是因其错综变化所致的艺术效果。形成草书章法的整体效果是: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的传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精辟地指出:“就一字观之,真之结构密而大草之结构疏,就全幅观之,真之结构疏而大草之结构密。”以人求异之心而论,草书之章法最异,最能满足人们求异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视线。

 三、虚实相生:

草书字体很多,名家不计其数,一千个人写出来的,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风格。

举几个例子吧,不一而足(下图所示)。

于右任草书

方正草书

今草书

钟齐草书

中国龙草书

附:草书简介 

中国传统书法中最具艺术表现性的当属草书,变化多端的线条,抽象中充满了神秘和遐想。书写者的内心世界,在随机变化的点画中得以尽情抒发,这是中国草书艺术的独特魅力。 

草书的形成时间可追溯到战国后期,在秦末就已初具规模。东汉辞赋家赵壹在其《非草书》中有这样的论述:“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宜为宜知,非常仪也。”赵壹的这段话阐明了草书起源于秦末,最初的形态是在古隶基础上进行笔划的减省,以提高书写的速度,完全是出于实用的目的。秦末日常应用的书体是古隶,为了书写的快捷便利,有些字的减省写法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应用,久之成为约定俗成的写法,逐渐形成自身的书体特征。秦末的草书,很多字的写法还只限于书写的草率随意,约定俗成的草字写法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严格意义上应称之为“草隶”,尚未完全发展为成熟的草书系统。直到汉代,随着古隶演变为成熟的隶书进入分书阶段,秦末以来的“草隶”经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在古隶和分书的双重影响下,终于发展为成熟的草书,即章草。章草作为隶书的快写体,其形态保留了隶书的波磔笔法,几乎每个字的末笔都有稳重灵动的波挑,字字独立而笔意连贯,稳重朴实,饶有古趣,在汉末颇为流行。从出土的汉代边陲简牍看,其中有很多是戍边将士临习章草的墨迹。  

东汉末年,随着行书、楷书的不断萌芽发展,章草中行楷书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很多草书家已尝试将楷书笔法融入章草之中。即为了书写更为流畅美观,将章草的字字独立,改为字与字的上下连带,使其更具流畅性和生动性。传汉末张芝已经开始书写这样的草书,如传为张芝书写的《冠军帖》,已经是上下相连的“今草书”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已经完全成熟,书写水平已达到高超境界的今草书,是东晋王羲之书写的一些短札信件。这些草书信件在唐代被酷爱书法的太宗皇帝敕令摩勒上石,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著名今草范本《十七帖》,即由二十九封信件组成的一部汇帖。帖首的信件是以“十七日”字样开头,因而得名十七帖。王羲之的草书,含蓄内敛,有着浓厚的中和之美,应规应矩而神采焕发,字里行间体现出从容自然的魏晋风韵,确立了今草书的典范地位。今草书究竟什么时候成熟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至少在王羲之以前就已发展成熟,应是没有疑问的。王羲之的草书功绩,是在继承张芝草书的基础上又加以完善,在笔法上基本摆脱了章草的束缚,而在作品的气息上仍然胎息汉魏,质朴而自然,这一点让后来的草书家们难以企及。王羲之的今草艺术,为后人树立了楷范,后来的草书家们都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的。  

继魏晋之后,唐代是今草艺术最为辉煌的时期,张旭与怀素的出现,将今草艺术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被称为“颠张狂素”的张旭怀素,在继承王羲之草书的基础上,创作过程中打破了字与字、行与行的界限,使之上下、左右随机而发,互相呼应。尤其在创作状态上,旭、素经常借助“酒”的刺激,在半醉半醒之中,摆脱了理性的束缚,将其内心世界及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倾泻到他们的作品中。张旭怀素还将自然界的物象,与他们对自然界的感悟融为一体。如怀素在总结自己习草心得时说:“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这完全超越了单纯的草书技法层面,达到豁然心胸、心手两忘的至高境界。张旭怀素为后世留下了惊涛骇浪般的激情之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这种创作激情下的草书作品,后人称之为“狂草”,是在王羲之今草基础上的又一升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92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