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小说详细资料大全

魔幻小说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魔幻小说是魔法幻想类小说的中文简称,属于小说的一种。但非文学圈使用者不多。此类小说多以魔法、精灵、矮人、异世界、穿越为题材。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魔幻小说 归属 :人类 性质 :史诗 类型 :虚实交错 定义①,定义②,背景,特点,区分,艺术风格,评价,开山鼻祖,代表作品,银河铁道之夜,指环王,冰与火之歌, 定义① 魔幻小说,是魔法幻想类小说的简称,定义于非严谨的欧美奇幻小说框架下,以欧式奇幻世界参照创作,以魔法世界为特色的幻想风格小说。 魔幻小说是中国国区域网路文界的领头者,在94年至2008年前后兴盛,早期的网文多为魔幻题材,主要是因为受外文刊物,动漫游戏的世界观所影响,在之后的动漫正版改制和游戏机禁令和网路出版管制下,新一代年轻人则多从原本的动漫被网路游戏所影响,魔幻小说从曾经的英雄法师的和骑士的真实故事转化为--同样世界观下主角却的“穿越流““系统流”爽文流”相关内容,逐渐被套路和小白文取代。 在系统分类上,魔幻小说一直是介于玄幻和奇幻的边缘,魔幻小说没有单独分类的原因是因为如此,早期的魔幻小说内容驳杂,国区域网路站为便于管理管理,他们把魔幻小说和修真幻想一起划归为玄幻(新造词,主义为奇侠幻想,东方玄幻,西方奇幻混合,本身没有严格定义)小说类别。 知识点:以下的内容经常和魔幻小说混淆。 主角处于魔法世界,但以修真(筋脉丹田)套路和仙侠为主基调的异界类小说分类为东方玄幻。 主角处于魔法世界,魔法使用魔网施法,法术分为多环法术,使用法术位,这是标准的DND规则,划分为西方奇幻。 主角世界有魔法,但是世界观和剑与魔法无关,自有一套观点,或者东西方神明乱斗的称为幻想小说。 主角世界有魔法,主角为七龙珠过着火影动漫穿越,只是魔法拐上边的,这个是奇怪的混进去不算数。 纯正的魔法幻想小说,指并不划归为以上几个部分,但世界观在剑与魔法的基础,或多或少加入作者自己的理解,以魔法与剑为主导,故事时期时期近欧洲世纪世界观构成异世界大陆发生的故事。 魔幻小说由于分类的不好把握,常常有些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写的需要分到那一类型。 早期的魔幻小说都被划分到玄幻类,在09年之后,玄幻频道被伪仙侠所充斥,真正到玄幻类去找并不容易。而另外一部分的魔幻小说则改发到西方奇幻频道较多,具体以作者自己认定为主。双方各占一部分,这种意识混乱,也和网站分类管理者的不作为有较大关系。 定义②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不是指“魔法幻想类”,而是有完全不同的定义,与一般人想像中的概念相去甚远。这种流派的创作手法,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觉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以图描绘和反映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 背景 当“哈利·波特”在英伦三岛以新的幻想文学旗帜引发时尚阅读潮流、在国际读书界独领 的时候,人们就在私下猜想:这对隔海相望的法国人——对欧洲大陆这一具有极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天赋的民族来说,对“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故乡来说,无疑是不能接受的落寞与难堪。果真,就在英伦女作家罗琳笔下的小男孩哈里愈来愈走俏,以动人的“魔力”在全球掀起更为火爆的阅读狂潮的时候,浪漫而不甘寂寞的法国人便推出了“魔眼少女佩吉·苏”魔幻系列小说,让戴着一副魔法眼镜的十四岁的女中学生佩吉登台亮相。推她出台的,是法国当代魔幻故事大师塞奇·布鲁梭罗(Serge Brussolo,1951-),一个早已创作了近百本科幻小说的高手。 特点 魔幻小说的特点:现实意义最强,讽喻色彩最浓,也最为深刻。它的价值,不在于“幻”,而在于“幻”之下的现实生活。要创作魔幻小说,需要足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素养。魔幻小说通常是以近现代为背景。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采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的手法。典型的魔幻小说,其显著特点是:给现实生活变形;加入神秘、神奇甚至古怪诡异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内涵。 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比喻为社会的一面哈哈镜。虽然它蒙罩着一层神秘的外壳,但仍然是要描写现实世界。只不过,它没有采取写实手法,而是采用夸张、讽喻的方式。 区分 魔幻小说与其他三类幻想小说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它的“幻”是为了增加神秘气氛、加强讽刺意味,核心仍然是真实生活。 百年孤独 例如,著名魔幻小说《百年孤独》,如果去掉其中“幻”的内容,完全可以跟《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作品放在一块儿。 在《百年孤独》一开始就写到,吉卜赛人抱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吉卜赛人带来了磁铁、望远镜和放大镜等“新鲜玩意儿”,但是两块磁铁要用一头大骡子和一群山羊来换,放大镜又要用两块磁铁加上三块金币。为了看一下从未见过的冰块,居民们每人要付五个里亚尔,摸一下价钱还要加倍。 看过全书,再回看这段情节,就能明白这根本不是在写吉卜赛人,而是隐喻殖民者对贫苦人民的搜刮。《百年孤独》中,这种带有强烈讽喻意味的情节比比皆是。 因此,魔幻小说,根本不是娱乐性小说,而是外表夸张、内涵深刻严肃、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小说。 艺术风格 从中国人的宇宙论角度看,英国女作家笔下的小男孩,法国男作家笔下的小女孩,恰似当红时新的幻想文学世界的“阴阳”两极,堪称当今魔幻世界的金童玉女,由他们拓开的全新阅读视阈,确实令亿万大小读者耳目一新。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1818年,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发表了世界上首部科学幻想小说《科学怪人》之后,过了近半个世纪,法国人于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才想起要步英国女作家后尘,于1863年发表他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此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接二连三地发表了《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从地球到月球》等60余部幻想作品,成为那一时代风靡全球的“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有趣的巧合是,一个多世纪后,也是由法国男作家“挑战”英国女作家:在铺天盖地的“哈里旋风”强劲吹动下,布鲁梭罗的魔幻系列“魔眼少女佩吉·苏”,不紧不慢,却已翻译成近40种语言,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在全世界形成直逼“哈里·波特”的势头。谁能说,上个世纪凡尔纳“较真”邻国女作家的故事就不会重演一次呢? 从凡尔纳到布鲁梭罗,由“科幻”而“魔幻”,发展到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功,法国人完全有理由自豪,也着实令人起敬和深思。作为幻想文学的一翼,科幻也好,魔幻也好,依我个人浅近的理解,它们总是作者对所处社会和时代思考的产物,“魔”也罢,“幻”也罢,在“魔幻”的外衣下,它们表现的根底层次总是与人类生存、文明命运息息相关的方面。无论是19世纪凡尔纳那些名重一时的科幻小说,还是20世纪征服世界的幻想经典《小王子》,抑或是时下风头正盛、“魔”而“幻”的“浮生萦云”、“哈利·波特”、“魔眼少女佩吉·苏”,莫不如此。读过佩吉·苏的读者都会发现,布鲁梭罗笔下这个女主角,绝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而是再普通不过的邻家乖乖女。作者在创造这个“非典型魔女”的形象时,极力将她置于普通人的现实社会中,紧紧地贴近人类现代生活的脉搏,在天马行空的想像中,写她的幻想、憧憬与追求,写她的智慧、机智与勇敢,写她怀抱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的胸怀和温情,写得荡气回肠,亦真亦幻,活脱脱地呈现于我们面前的,与其说是一个法力无边的“救世仙女”,不如说是深深扎根于法兰西文化沃土上的21世纪的圣女贞德——作者笔下的佩吉,在很多方面令我们想到法国历史上这个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这或许就是布鲁梭罗不满意“哈里·波特”“太过古老的世界”,而致力创造的更接近现实、更具魅力的新的文学世界。 评价 作为幻想文学体裁的科幻或魔幻作品,在其漫长的生长发展的过程中仍然经受着太多的误识和曲解。人们常常把这种幻想文学作品等同于科普读物,等同于儿童读物或畅销读物,把它视为“好文学”之外的“次文学”,或纯文学之外的“副文学”,亦或纯而又纯的消费文学,似乎只能与间谍小说或蹩脚的侦探小说一起,摆到车站或码头书亭的旋转陈列盘上,供旅行人阅读消遣,供无所事事者解闷。这显然是一种狭隘的偏见和审美错觉。如果说,过去我们读凡尔纳、读更为经典的《小王子》,尚未能消除这种误解和偏见,那么,读“哈利·波特”,读“魔眼少女佩吉·苏”,当该是彻底抛弃这种狭隘偏见的时候了,在举世争阅哈里、佩吉的潮涌中,我们应该更新固有的阅读观念和审美观念,根除偏见,站到兴趣多样的广大读者位置上来,比如,萨特的位置,他曾在《词语》(Les Mots)中说:“如今我仍然更乐意看《祸不单行》,而非维根斯坦(Wittgenstein)的作品。”走进广大读者的位置,摆脱精偏见,看童话、看畅销,就有一番新的理解,童话不是低智慧型的产品,畅销更未必是平庸的标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和独特的文化现象,科幻小说或魔幻小说所营造的文学世界,是一个有自己的法则、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发展的世界。它有自己独立的品格,这种独特的品格,就在于它要幻想,它是幻想文学。它引起我们进入了想像的领域,它的主要目标是营造想像的空间。作家需要张开想像的翅膀,用语言垒起幻化或想像的文学世界。读者进入这个文学世界,也要依赖自己的想像,驰骋在没有终结的时空里,从而获得阅读的满足和美感享受。这对所有的读者都一样,不论年龄大小。 开山鼻祖 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名字是与魔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他因《百年孤独》夺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 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恶时辰》(1961)、《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1955)、《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1932)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1970)、《米格尔·利廷历险记》(1986)等。 代表作品 银河铁道之夜 作者宫泽贤治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全国各地的国小、国中的国语课本都可见他的作品,高中国文教材则可见他的诗歌,日本不论哪一个阶层哪一个年代的人,均能朗颂他那首“不怕风雨”诗歌,也或多或少读过他的作品。宫泽贤治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散布在英国、德国、瑞典、印度、中国、韩国、北韩等各地,这些国家的学者还时常赴日进行宫泽贤治研究。日本国内的宫泽贤治研究团体则无计其数。 银河铁道之夜 指环王 即《魔戒》。 作者为JRR 托尔金 (英国作家、诗人、语言学家及牛津大学古英语教授),代表作即为史诗三部曲:《指环同盟》(1954年 ,《魔戒》首部曲 ), 《双城奇兵》(1954年,《魔戒》二部曲),《王者再现》(1955年,《魔戒》三部曲) 。托尔金的作品,情节错综复杂,语言流畅幽默,在欧美畅销不衰。托尔金的重要影响在于,在《指环王》成功之后,奇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迅速发展起来。 指环王 《指环王》的开头类似儿童作品,但之后写作风格迅速变得严肃和黑暗。《指环王》是20世纪最流行的文学作品之一,无论是从销售量还是读者评价来讲。 冰与火之歌 《冰与火之歌》( A Song of Ice and Fire )是由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严肃奇幻小说系列。该书系列首卷于1996年初由矮脚鸡图书公司在美国出版,全书计画共七卷,截至2014年共完成出版了五卷,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 《冰与火之歌》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世界里所发生的一系列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在内容及风格上,《冰与火之歌》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人性真实的写照。写作手法上马丁运用了POV(Point-of-View,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以轮流交换人物第三人称视点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从而推动故事的进展。 但在"魔法"色彩上,乔治·R·R·马丁再次遵从了他的偶像托尔金的做法,绝不轻易地在小说里运用魔法,使其只是一个为小说渲染气氛所需要的元素,绝不用在人本身上。在《冰与火之歌》里主要人物中,几乎没有一个会魔法的,他们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也没有一个人在魔法帮助下能起死回生,马丁完全遵从于现实中人的生命规律。因此有人认为与其说《冰与火之歌》是极度"低魔"的奇幻小说,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虚构世界的平行历史小说。 2011年,《冰与火之歌》被美国HBO电视网改编成了电视剧《权力的游戏》。

魔幻是由个人或群体制造出来的包括有不是人但是带有人性的形象行为主体组成的虚构幻界。主要是用以此表现人的社会和观念等。

魔幻,也是表现人的创造力和文化方面的重要精神财富。

如今被大众熟知的魔幻文学偏向于奇幻型作品,需将此类作品与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做出区分。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魔幻 中国古代 :《聊斋志异》 采用 :科技技术 表达 :内心世界的魔幻欲望 建立 :魔法之上 借助 :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 魔幻释义,小说起源,文学定义,关于小说,简介,西式奇幻,日式奇幻,玄幻小说,魔幻**,电视剧,魔幻游戏,改编游戏, 魔幻释义 手绘魔幻 好的魔幻类作品,可以给人们无限的收获,激发人们的创造驱动力,是人类历史的文明财富之一。比如中国古代就有《聊斋志异》,就是极好的魔幻作品的例子。 现代,人们多采用科技技术,表达内心世界的魔幻欲望。有一些魔幻作品因此走入了歧途,成为毒害人们精神世界的祸根。 魔幻小说的幻想建立在魔法之上。魔幻小说借助于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变幻无穷,魔力无边,充分施展魔幻的魅力。之前的魔幻小说大多是民间的传闻和传说,欧洲各地的传说传闻都有,内容杂而不一。直到在20世纪中叶,J·R·R·托尔金的《哈比人历险记》和《魔戒》、C·S·路易斯的《纳尼亚年代记》、娥苏拉·勒瑰恩的《地海》系列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奇幻小说写作获得了重生,之后的作品多模仿这些成功的作品,从神话、史诗和中世纪浪漫文学中借鉴了许多成分。这些奇幻小说使龙与地下城这类的角色扮演游戏诞生,而游戏又反过来产生了更多的小说。游戏公司发行以它们自己的虚构游戏世界为背景的奇幻小说如龙枪系列小说|龙枪编年、被遗忘的国度和机甲战士等系列名著。而时至今日魔幻小说的发展也日趋繁荣例如英国女作家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菲利普·普尔曼的《黑暗物质三部曲》、R·A·萨尔亚多的《暗黑精灵崔斯特》、《冰风谷》日本水野良《罗德斯岛战记 》、《魔法战士李维》 等。 小说起源 魔幻世界是基于圣经,古代蛮族时期族文献(当时不列颠<英国>,日耳曼<德国>,高卢<法国>,西班牙,挪威,维京,撒克逊等),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和欧洲中古时代的历史而发展起来的。在那个烽火连天硝烟四起的混乱年代,欧洲大片土地上的族裔还没有对基督教敞开大门,对其没有认可。再加上对于随着人类无穷的探索欲,以及对其它地区的不了解。致使当时欧洲大部分民族创作神话和自己民族的经历,并使现代作家从中衍生出了源于中古时代不计其数的魔幻故事。 文学定义 在传统文学中,魔幻小说绝不是指“魔法幻想类”,而是有完全不同的定义,与现今大众想像中的概念相去甚远。 魔幻小说,即“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主要出现在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流派。这种流派的创作手法,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觉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以图描绘和反映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采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的手法。典型的魔幻小说,其显著特点是:给现实生活变形;加入神秘、神奇甚至古怪诡异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内涵。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比喻为社会的一面哈哈镜。虽然它蒙罩着一层神秘的外壳,但仍然是要描写现实世界。只不过,它没有采取写实手法,而是采用夸张、讽喻的方式。 《指环王》 魔幻小说与其他三类幻想小说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它的“幻”是为了增加神秘气氛、加强讽刺意味,核心仍然是真实生活。 例如,著名魔幻小说《百年孤独》,如果去掉其中“幻”的内容,完全可以跟《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作品放在一块儿。在《百年孤独》一开始就写到,吉卜赛人抱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吉卜赛人带来了磁铁、望远镜和放大镜等“新鲜玩意儿”,但是两块磁铁要用一头大骡子和一群山羊来换,放大镜又要用两块磁铁加上三块金币。为了看一下从未见过的冰块,居民们每人要付五个里亚尔,摸一下价钱还要加倍。 百年孤独 看过全书,再回看这段情节,就能明白这根本不是在写吉卜赛人,而是隐喻殖民者对贫苦人民的搜刮。《百年孤独》中,这种带有强烈讽喻意味的情节比比皆是。 因此,魔幻小说,根本不是娱乐性小说,而是外表夸张、内涵深刻严肃、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小说。 关于小说 简介 截至2013年,我们提到的奇幻小说,大致可分为西式和日式两类。 西式奇幻 西式奇幻根源最深,从《魔戒之王》上溯到亚瑟王与圆桌武士,再到希腊、北欧古代神话,处处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体系与中国差异甚大,许多地方几乎无法沟通。由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观念隔阂,中国读者接受起来稍嫌费力。但是,说到对英雄的敬佩,对英雄主义的追求、赞赏,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西式奇幻,通常分为“主流奇幻类”(Hign Fantasy)和“剑与魔法类”(Sword & Sorcery)两种,前者比较注重文学性(如《魔戒之王》),后者则多偏重于冒险、战斗,更象是“动作片”。 日式奇幻 日式奇幻,是融合了西式奇幻与日本文化的产物,而日本文化中又有中国文化的血脉。因此,比起西式奇幻,日式奇幻更容易赢得中国读者的亲近。再加上精彩动漫的展现或者辅助推广,日式奇幻很容易就在中国闯开了一条路。 日式奇幻,绝大部分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西式奇幻故事、谋略智慧等等的结合。文化根基深厚,很多作品娱乐性强,人物塑造往往非常炫目。 一些恐怖小说,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加入吸血鬼、狼人、鬼魂、妖怪等元素,勉强可归入奇幻类,或归入奇幻小说与恐怖小说交界的边缘幻想类。 所谓“历史架空”小说,通常是虚构出一个世界,或是一段历史,然后以此为基础创作传奇故事,其中魔法、巫术、神怪内容并不多,基本采用历史小说的手法来写,人物能力也通常不超过正常人的极限。这类小说的“可能性”虽不大,“真实性”却较强,算是奇幻小说与历史小说的交叉类别。 玄幻小说 玄幻小说,可以说是21世纪初才兴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幻想小说”。它的创作原则就是无原则,它的幻想基础就是无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玄幻小说基本上是综合了西式奇幻、中国武侠、日本动漫、科学技术的大杂烩。 中国文化包容性极强,任何外来事物都能溶进它的怀抱中,并衍生或变形出一些新事物。 玄幻小说正是如此。大多数玄幻小说,取了西方的魔法、中国的武术和谋略、日式的人物造型,再加上科幻,再加上神话(而且经常是中国、印度、希腊神话并存……),构建出神奇的世界,精彩的故事。 论到虚构、幻想,玄幻小说是四类幻想小说中最自由的。它写未来科技,却不需要用科学理论验证;它写魔法,又不考证西方巫术学体系;它写武术,却比传统武侠更神奇强大,经常超越人类生理极限……不论是虚拟世界架构,还是人物经历,都是玄之又玄,天马行空,自由无比。 玄幻小说经常遭人斥骂。科幻迷骂它“胡思乱想”,奇幻迷也骂它“胡思乱想”。殊不知,玄幻小说的特点就是胡思乱想,无原则,无基础。但是,这种胡思乱想却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设定,不管这体系能否经得起严谨考证。 玄幻小说,可以说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完全对立。魔幻是以“幻”作为渲染,主写现实事件;玄幻则是以现实事件作为情节表象,主写“幻”。 在四类幻想小说中,玄幻小说是最“幻”的一类。因为少了束缚,所以能够挥洒自如,随心所欲,读起来往往痛快淋漓,十分 。因此,尽管“正统科幻”和“正统奇幻”都对玄幻大加贬斥,玄幻小说仍然拥有相当广大的读者。 玄幻小说之所以流行,恐怕是因为,玄幻小说中的人物往往能力超凡,拥有非常大的自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快乐与放松——生活中最难受的就是不能随心所欲,而玄幻小说给了读者放松心灵、体验自由的机会。或者说,玄幻小说“读起来很过瘾”。 玄幻小说,由于其本身特征,很难对它下个确切定义。特别是在台湾,很少听到“奇幻”这个词,而是以玄幻代称。 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奇幻”、“科幻”甚至“武侠”小说,其实应该归入玄幻类。而市面上所售的玄幻小说,其中有极少部分实际上是奇幻、科幻小说。 玄幻小说很难获得成年读者的青眯,却往往受到青少年读者狂热喜爱。玄幻小说的作品数量最多,平均水平也最低,到处都是垃圾作品,因此往往令人产生“玄幻小说都很差劲”的印象。实际上,玄幻小说也有出色的精品。 对于“正统”的科幻迷、奇幻迷们来说,如果敞开心扉,不带偏见地去评析,玄幻小说也算是有存在价值的专门类别,而且不会在短期内消失,甚至还会更为壮大。毕竟,存在即合理,玄幻小说的盛行,是有其社会心理根源的。 魔幻** 魔幻**以美国好莱坞产量多,质量好 《龙与地下城》 《龙与地下城:龙王的愤怒》 《指环王:魔戒再现》 《指环王:双塔奇谋》 《指环王:王者归来》 《尼伯龙根的指环》 《最后的独角兽》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哈利波特与密室》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于2010年11月19日上映)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于2011年 7月15日上映) 《暮光之城:暮色》 《暮光之城:新月》 《魔龙军团》(《冰与火》) 《龙之心》(《苍龙》) 《超异能冒险》 《魔法奇缘》 《魔法师学徒》 《墨水心》 《纳尼亚传奇1》 《纳尼亚传奇2》 《纳尼亚传奇3》 《画皮》 《越光宝盒》 《加勒比海盗1》 《加勒比海盗2》 加勒比海盗 《加勒比海盗3》 《加勒比海盗4》 《木乃伊》系列 《月光宝盒》 《爱丽丝漫游仙境》 《爱丽丝梦游仙境》 《爱丽丝漫游仙境》 《圣诞夜惊魂》 《僵尸新娘》 《奇异精灵事件簿》 《诸神之战》 《波斯王子》 《可爱的骨头》 《寂静岭》 《月亮坪的秘密》 《潘神的迷宫》 《黄金罗盘》(就是《黑暗物质三部曲》) 《守夜人》 《魔幻星尘》 《范海辛》 《龙骑士》(几乎是少年版的魔戒) 《查理和朱古力工厂》 《少年魔法师》 《地狱男爵》 《烈焰奇侠:黄金军团》 《龙之战争》 《暮光之城》 《星尘》 《仙境之桥》(其实魔幻并非是这部**的主题,这部**更多的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成长与友谊的美丽的故事)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冒险》 《蛮王科南》 电视剧 《古剑奇谭》 《仙剑奇侠传》 《仙剑奇侠传三》 《真爱之吻》 《萧十一郎》 《少年卫斯理》 《活佛济公》 《魔幻手机》 《第八号当铺》 《精卫填海》 《幻想殷商》 《梅林传奇》 《轩辕剑之天之痕》 《女娲传说之灵珠》 《邪恶力量》 《灭世》 《童话镇》 魔幻游戏 故事起源于一本中国古代的魔书《四神天地书》,凡是阅读此书的人都会被施下咒语……故事发生在中国这一片古老并且充满神秘气息的土地上……有一天,一个就读于都立第二中学的初三女生夕城美朱,和校里的好友阿唯一同去国立图书馆还书。美朱在图书馆看见一只正在燃烧的红鸟突然在她的面前出现,于是她跟着这道红光来到一间禁止进入的房间,发现了一本叫《四神天地书》的中国古代小说。正当她们翻阅这本书时,突然有一股力量将她们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而在那儿她们认识了一位额头上有“鬼”字印记的青年,之后,美朱和阿唯失散了。为了寻找阿唯,她去了红南国,直到她陷入危险时,这个青年又再出现,并出手相救;然而,阿唯其实早就已经回到了现实世界,可惜美朱全然不知,还继续寻找阿唯…… 魔幻游戏 魔幻游戏又名《不思议游戏》四神天地书系列朱雀青龙篇,作者渡濑悠宇。 漫画已完结,单行本共18卷,四拼一版3册。另有同系列玄武开传连载中,已出单行本9卷。 改编游戏 不少魔幻漫画及**都会改编为魔幻游戏,譬如近几年流行的《魔戒》系列,《黑夜传说》系列,都已经改编为游戏。主要是希望通过漫画及**的人气,来带动游戏的销售。这的确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关于西方近现代文学流派的详细资料如下:

一、西方近现代文学流派的概念、分期与特点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又译现代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欧美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大胆探索,锐意求新,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现代主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线,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后期的主义流派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有人将后期的文学称为“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1、两次世界大战,加深了西方人的危机意识,苏联革命与建设中的失误与曲折,使西方知识分子陷入了更深刻的困惑。

2、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人的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趋向对立。

3、严酷的社会现实,助长了非理性主义思潮传播《叔本华的“唯意与论”;尼采的“自我扩张”的超人;柏格森略带神秘意味的生命哲学;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等都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影响。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创作主题上,着力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对立关系和现代人的自我探索和思考。

2、在表现手法上,以“表现法”代替“再现法”,强调艺术表现内心的生活和心理的真实,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颠倒时空顺序的自我联想;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世界;善于采用怪诞、荒唐、反理性逻辑的描写方法。

二、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

1、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的一个文艺流派。十年之间,来去匆匆。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否定国家机器,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创始人是〈意>马里内蒂,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及作品是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

2、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鲜明的先锋精神,1916年的达达主义“破坏一切”“清除一切”给它有力的启示。1924年《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运动的正式发端,20-30年代在法国形成高潮,40-50年代拓展为世界现象,1969年结束。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它们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各种束缚,重直觉,认为潜意识、梦幻才是最真实的;主张无意识的写作,不必有什么主题。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作品怪诞,夸张、晦涩、神秘。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影响。代表人物有布勒东(1869-196 6)、阿拉贡(1897-1983)、艾吕雅(1895-1952)等。

3、后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又一次高潮。提倡凭直觉把握内在真实,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意象、象征中隐含人生的哲理。比象征主义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主张通过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的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效果。英国的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是它的代表作。此外还有法国的瓦雷里(1871-1945)的《海滨墓园》,奥地利的里尔克(1875-1926),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俄国勃洛克的《十二个》和叶赛宁,爱尔兰的叶芝(1865-1939),美国的庞德(1885-1973)等。

4、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它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要求突破事物表相,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与真理。在艺术方法上,由于强调永恒,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的抽象或象征;由于强调写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多采用内心独白、梦景、潜台词等手段;情节离奇,变化突兀,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写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家与作品有卡夫卡(1883-1924)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1888-1953)的《毛猿》,捷克的科幻作家恰佩克(1890-1938),瑞典作家斯特林堡(1849-1912)的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德国的戏剧家布莱希特(1898-1956)等。

5、意识流:以无意识活动作为文艺的表现对象,提示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强调人的意识的矛盾性及复杂性。在作品中,情节淡化,作者不介入,由人物直接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不按情节而是按人物意识流程结构作品,打破了以时间为序的叙述方式,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通过自由联想来表现主题,组织情节,不受时间限制,过去、现在、未来相互颠倒,彼此渗透,相互重叠,网状式的主体结构。代表作与作品有爱尔兰的乔依斯(1882-1941)的《尤里西斯》,法国的普鲁斯特(1871-1922)的《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的福克纳的(1897-1962)《喧嚣与愤怒》,英国的伍尔夫(1882-1941)的《到灯塔去》等。

6、存在主义文学:产生于30年代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美。它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世界的荒唐丑恶;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和毁灭的命运与孤独、绝望、恐惧的思想情绪,同时也激励人们面对现实的重压而奋起抗争。艺术上多保留传统风格,思想上开掘哲理深度。代表作家与作品有萨特(1905-1980)的《恶心》,加缪(1913-1960)的《局外人》等。

7、荒诞派戏剧:50年代兴起于法国。思想上师承存在主义“荒诞'观念,艺术上吸收超现实主义手法。以荒诞的戏剧形式表现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人生的无意义、人的异化、人与世界的隔膜、人与人之间的疏远等。故意采用与传统戏剧相反的手法,制造强烈的荒诞效果。以模糊的背景,象征、寓意、夸张、非逻辑的片段场面,抽象化、普遍化的人物,非理性的、无意义的语言。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尤奈斯库(1912- )的《秃头歌女》、《椅子》,贝克特(1906- )的《等待戈多》,俄国的阿达莫夫(1908-1970)的《弹子球机器》,英国的品特(1930- ),美国的阿尔比(1928- )的《动物园的故事》,法国的让 日奈(1910-1986)的《阳台》等。

8、新小说派:50年代兴起于法国。“怀疑的时代”的“怀疑精神”的产物。反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模式。认为小说应主要描写物的世界,应透过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揭示人的潜意识活动,表现“潜在真实”。非意义化,非情节化,非人物化是新小说派的三个基本论点。文体革新。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娜塔丽·萨洛特(1902- )的《无名氏肖像》、阿兰·罗伯-格里叶(1922- )的《橡皮》,米歇尔 布托尔(1926- )的《米兰巷》,克洛德 西蒙(1913- )的《佛兰德公路》等等。

9、黑色幽默:60年代兴起于美国。黑色-阴郁、悲观、冷酷、苦涩。认为世界是一片荒原,历史是一片混乱,个人无法改变生存现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既缺乏充满自信的庄严的悲剧精神,又缺乏敢于蔑视对手的明快喜剧精神,只能是“苦恼人的笑”。黑色幽默,不仅嘲弄他人,更是自我嘲弄,喜剧手法不仅用于处理丑恶和畸形,也用来处理痛苦和不幸。代表作家及作品有:海勒(1923- )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内古特(1922- )的《第五号屠场》,巴斯(1930- 的《烟草经纪人》,品钦(1937- )的《万有引力之虹》等。

10、魔幻现实主义: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潮,发端于40年代,到60-70年代形成高潮。它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欧美现化主义的表现手法。“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在现实生活的叙述与描写中,引入大量超延自然的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经常出现于情节中,时序关系被打乱,场面常带有象征色彩,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1928- )的《百年孤独》,墨西哥的鲁尔弗(1918- )的《佩德罗·帕拉莫》,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的《玉米人》、《总统先生》,古巴的卡彭铁尔(1904-1980)的《这个世界的王国》等。

未来主义

一、定义:

未来主义,又称未来派,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的一个文艺流派。十年间来去匆匆,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否定国家机器、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

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里内蒂,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及作品是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

二、发展历程

创始人:意大利诗人、戏剧家、编辑--马里内蒂。

意大利是未来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人数最多、声势最大、涉及面最广。首先从文学开始,继而波及戏剧、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等领域。

1909-2-20,马里内蒂在法国的《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诞生。次年,他又发表《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阐述未来主义的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原则。

在马里内蒂的发起和推动下,未来主义很快由文学扩展到艺术领域,出现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未来主义戏剧宣言》等重要理论文献。而且,这一运动迅速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成为全欧性的文学艺术运动。法国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于1913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反传统》,提出“立体未来主义”一说。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于1912年发表《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创立立体未来主义。

到20年代中期,逐渐销声匿迹。

三、未来主义的精神

革命性。造反有理。

未来主义认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科学、技术、交通和通讯的突飞猛进,使客观世界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使速度这个因素具有日益突出的作用。现代大都市、机器文明、速度和竞争,构成了时代的主要特征。

外界社会的变化,势必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的彻底改观。传统的文学只囿于描摹外在的、死气沉沉的现实,已经僵化。唯独未来主义文学富于生命力,因为它以探索“未知”为己任,他们声称面向未来、属于未来,因此号称未来派。

按照未来主义的观点,一切新的都是好的,一切旧的都是坏的。于是他们把人类的文化遗产和现有文化都当成是绊脚石、扫荡的对象,声称要催毁一切图书馆和科学院。

在理论上,未来主义极其杂乱。它集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之大成。既对工业和科学技术的新成就高唱赞歌,又发出一片反理性主义、盲动主义的鼓噪。

在队伍上,同样鱼龙混杂,其政治倾向、世界观、艺术观皆不同,他们从未来主义的纲领中各取所需。因此分为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右派、以法国为代表的中派、以俄国为代表的左派

四、重要作家和作品

1、菲利普·托马佐·马里内蒂(1876-1944):

出生于埃及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家庭,父亲是著名律师,母亲是抒情诗人。马里内蒂自幼深受法国文化的影响,又曾留学巴黎,广泛接触法国现代派文学艺术,尤其是象征主义作品,深受影响。1893年回到意大利后继续学习,于1899年毕业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法学系。 1905年创办《诗歌》杂志,发表和介绍颓废派和法国象征派诗歌,在国际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从1906年开始,他创立了未来主义,先后发表了许多宣言,提出一系列主张。 1913年创办未来主义的刊物《莱采巴》,并去俄国旅行,宣传未来主义。1914年,他发表《未来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公开与法西斯合作。从1919年开始,他积极参加法西斯党的活动,成为墨索里尼的帮凶。在墨索里尼上台后,被任命为科学院院士、意大利作协主席。1942年,他还随意大利侵略军一起入侵苏联,1944年因病逝世。

马里内蒂是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歌者,宣布“要把意大利从教廷、王权、婚姻、议会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彻底消灭一切国家机器。

马里内蒂是机器和技术的歌者,他认为机器是创造未来的原动力,机器的美比女性的微笑更富有魅力。对物质文明的崇拜。

马里内蒂是超人哲学的歌者,对“力量”、“勇敢”、“冒险”、“拳头”、“战争”,都赞美有加,在他看来,暴力、战争和科学技术一样,都是催毁旧传统、建立新未来的最有效的手段。尼采哲学。

--迎合法西斯思想。

代表作:短剧《他们来了》。见《未来主义》第125页。前所未有的怪剧,根据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戏剧宣言》,以往的戏剧都是迂腐、冗长、静止的心理分析剧,早已失去生命力。应该代之以在极端有限的时间、空间和情节里,表现“从潜意识、捉摸不定的力量、纯抽象和纯想象中发掘出来的一切,不管它们是如何违背真实、离奇古怪和反戏剧。”而这个戏剧正充分体现了未来主义的革命性。

A超短,全剧只有四句台词。没有对话和冲突。

B强调动势。

C利用了“幻象”的作用。

2、纪尧姆·阿波利奈尔(1880-1918):

私生子,母亲是波兰贵妇人,父亲是意大利军官。他出生于罗马,随母亲在摩洛哥长大。1899年,开始定居巴黎。朋友总结说:私生子、波兰女冒险家的骨血以及在法国的外国人这三种畸形的状况不仅造成了阿波利奈尔奇特的性格和气质,而且也造成了他的艺术的独特性。中学时,他才华出众,显示出对文学的热情和天才。但经济情况使他失去了上高等学府的机会。没有文凭、没有钱,穷困潦倒,只好边工作边写诗。他当过银行里的小职员、家庭教师、小报编辑、炮兵、流浪汉,艰难的生活为成为一个急进的艺术家奠定了基础。在巴黎,结识了著名的立体派画家毕加索,成为至交。又与一些先锋派作家过往甚密。不断撰文宣传现代派诗歌和立体派绘画,接受了马里内蒂的主张。他一生不断追求爱情,为之写下了大量的情诗,其炽烈,可以和龙萨、谬塞比美,可惜总是失恋,比如1901年,去德国当家庭教师,一度疯狂爱上了英国籍的女教师,写了许多情诗。1912-1914年间,他再度失去了女友,生活在孤独之中,以十分新颖大胆的手法创作了许多诗歌,后来收入《醇酒集》。他结婚刚十个月,就去世了,年仅38岁。死后发表的《意识的图像》是又一部代表作。

阿波利奈尔的主义成就是诗歌。他的抒情诗大多用比较自由的民歌体写成,具有十分纯朴、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自然和谐的音乐性,激情、忧郁、哀伤、清新,发扬了法国的情诗传统。如《蜜拉波桥》,《未来主义》P202。

阿波利奈尔在未来主义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诗歌艺术的革新。比如:加强诗歌本身的节奏和顿挫来代替标点符号。写作“谈话体诗歌”,模拟杂乱的谈话,强调声音效果。写象形诗,力图把诗歌同绘画结合起来。发展马拉美的阶梯式诗歌等。他的典型的“立体诗歌”,用诗绘成图案,把诗歌与观赏艺术结合成一体。

如:被杀的和平鸽。《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3、符拉基米尔·符拉基米洛维奇·马雅可夫斯基(Mayakovsky,1893-1930) 俄国立体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苏联早期最优秀、最有才华的革命诗人。

出生在格鲁吉亚一个低级的林务官家庭,1905年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爆发,12岁的马雅可夫斯基参加了学校的罢课游行,“这就是革命,这就是诗,诗和革命不知怎的在我的脑子里结合起来了。”1906年父亲因病逝世后,全家移居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一边上中学,一边帮姐姐给手工艺店铺“作画和烙画”。同时他接近了一些布尔什维克大学生,大量阅读革命书籍,接触社会主义者,并于1908年初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自此,他从事革命宣传,曾三次被捕入狱,在监狱中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同时尝试写诗。1911年,他进入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学习,结识了一批未来派的诗人和画家。

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12-1917年,是他的未来主义时期。俄国未来主义蔑视一切旧的传统,抨击现代的象征主义、也鄙视古典诗歌,声称“要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人从现代轮船上丢下水去”,他们还宣布要把词“从词义中解放出来”,破坏语法规范,杜撰新词。鼓吹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为反抗而反抗、为标新而立异。

1912年,他与布尔柳克等人共同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出版了俄国未来派的第一本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用粗糙的麻袋布制作封皮,艺术上标新立异,思想倾向上无政府主义。

1915年,马雅可夫斯基发表了著名的长诗《穿裤子的云》,诗歌的副标题是“四个乐章组成的乐曲”,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四个乐章即“四个呐喊”:“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艺术方面:非诗化、幻象。原题为《第十三个使徒》,因亵渎宗教,改名,马雅可夫斯基对审查官说:“如果你们愿意,我就做个最温柔的人,不是男人,而是穿裤子的云。”所以,这题目本身也有对当局的反抗。

因为未来派与“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的排斥,加上爱情失意,1930年4月14日自杀,终年36岁。

《夜》,《未来主义》。

五、未来主义的艺术特征

1、竭力把文学变成现代生活的“动力学”,着力表现“运动感”,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刻画运动中事物的形态,如《致疾驰的汽车》、《飞机》、《摩托之歌》、《飞跃的都市》。在夸大的、变形的力量中,表达出大自然的生命和事物的动态、节奏。但粗暴、扭曲的笔触,有粗俗、怪诞的特点。

2、借助“幻象”反映现代生活。潜意识、跳跃、物体的灵性、通感。运用绝对自由的类比,把握不相似的事物中的相似特征,表达主观的感受,如把矿工形容成“对大地的肠胃动手术的外科医生”。

3、更新语言。全盘否定语法规范,废除标点符号,杜撰新词,引入新词。入新词。

超现实主义

一、概念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他们超越了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重直觉,认为潜意识、梦幻才是最真实的。主张无意识的写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作品怪诞、夸张、晦涩、神秘,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均产生了影响。

从1919年布勒东和苏波合著“下意识书写”的作品《磁场》开始,到1969年让.许斯特正式宣布超现实主义团体的解散,共半个世纪的时间。

规模上,由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巴黎小组,发展成为跨越欧美亚非四大洲的国际性运动。

影响上,不仅对小说、诗歌、戏剧方面发生作用,而且在雕塑、绘画、建筑、**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名称的由来:阿波利奈尔在1917年发表的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的序言中说:“人当初企图模仿行走,所创造的车轮子却不象一条腿。这样,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超现实主义。”在阿波利奈尔看来,所谓超现实主义,只应从现实中受到启发,而不必做照相似的模仿。布勒东为了纪念自己的精神导师阿波利奈尔,便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这个名字。

按照布勒东自己的解释:

“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学自发现象,主张通过这种方法,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思想的照实记录,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

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地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 (《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

二、文学渊源

1、上溯到18世纪英国哥特式小说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哥特式小说的主人公通过想象出来的事物获取了生活中的精华,并且表达了他们想要彻底摆脱人在道德、心理、乃至生理方面所受限制的愿望。他们的潜意识里显示出一种说不情所以然的力量,这力量竭力和压制它们的“超我”抗争。总之,他们用解放性的“魔鬼-肉欲-潜意识”的概念来对抗压制性的“上帝-灵修-意识”的概念。

2、也可追溯到爱伦.坡的怪诞故事:

他轻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只追求效果和气氛,用快感原则代替了真实原则。

3、还可以把法国作家萨德奉为神明: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哥特小说:反教会态度、政治上的乌托邦观点、对欲望之力量的赞颂、在快感中对绝对的追求、对传统价值观念及其体现者的蔑视、作为幻想者的才能。布勒东把萨德和弗洛依德、傅利叶并称为“欲望的三个伟大的解放者”。

4、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们也为他们开启了大门:

布勒东承认可以把超现实主义看作是浪漫主义的尾巴,“然而却是一根很有攫握力的尾巴”。荷尔德林、诺瓦利斯等,真实存在于梦幻、爱情和诗歌之中,想象通过梦幻和爱情才得到最自由、最广阔、最富有创造力的发展。

5、直接影响他们的是几位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兰波、(内瓦尔、洛特雷阿蒙)和阿波利奈尔。

波德莱尔:艺术家只属于他自己。神奇的事物就藏在表面看来平庸乏味的日常生活中,诗人或艺术家的任务便是通过各自的体验去发见这些神奇的事物并把它们表现出来。

兰波:强调“交感”,诗歌的暗示性,诗歌的力量不在于抒情或雄辩,而在于它所激起的想象和联想。用象征和隐喻表达内心和潜意识。“我要当一个诗人,我致力于使自己成为通灵者,这就是要通过各种感觉的错乱来把握未知的事物,  我是他人。”

内瓦尔:(1808-1855),1855年的小说《奥蕾利亚或梦幻生活》,“梦幻是第二生活”。

洛特雷阿蒙:(1846-1870),1869年写的《马尔多洛之歌》,在1918年一下抓住了三个人:布勒东、苏波、阿拉贡。下意识写作,诗人应该把精神生活而不是日常生活作为表现对象。

阿波利奈尔:行走与轮子。

三、哲学基础

黑格尔的辩证的统一观点,使生活和梦幻、现实和超现实统一起来。

柏格森的生命冲动说和意识绵延说。

弗洛依德的梦幻、直觉、潜意识理论。布勒东和阿拉贡都学过医,布还见过弗洛依德。

--加上科学的迅猛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催化剂。见《未、超、魔》P98页。

四、发展历程

1、达达主义的准备时期(1919-1924):

达达主义:一战期间出现的现代派文艺流派,也叫早期超现实主义。领袖是法国诗人斯特里唐.查拉。

最初是从绘画领域开始的,1913年,杜尚把一个自行车座倒置在一张凳子上。被奉为达达的先驱。《蒙娜丽莎》。

1916年,许多知识分子不愿进入“血腥的屠宰场”而避居瑞士,一位德国作家鲍尔在苏黎世组织了一个“伏尔泰小酒店”俱乐部。2月8日,罗马尼亚人查拉将一把裁纸刀插进一本德法辞典,然后在刀尖所指的那页上随意用“达达”作为流派的称号,Dada,儿语,意思是“马”。用它作为文艺活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又恰恰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一切都具有偶然和不可知性,也就是毫无理由、毫无意义。

查拉的宣言给达达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令人抽搐的痛苦的号叫,一切对立物、矛盾、怪诞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便是生命”。“让每个人叫喊吧:有一件催毁性的、否定性的伟大工作要完成。清除吧,扫荡吧。”--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达达的精神--破坏一切,否定一切,甚至包括达达自身。

法国:布勒东、苏波、阿拉贡号称“三剑客”,1919年3月在巴黎办了一份名为《文学》的杂志,取名文学是种反讽,其宗旨是反对一切文学传统。同年开始接触达达主义。1920年,查拉来巴黎组建了法国的达达主义集团,三人全部加入。在1922年宣布“抛弃达达”。

2、《第一次宣言》时期(1924-1929):

1924年布勒东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布勒东为首,阿拉贡、艾吕雅、苏波等形成声势浩大的潮流,与达达不同,他们有理论、有奋斗目标、有比较成功的作品。

同年在巴黎格勒奈尔街15号,建立了常设机构“超现实主义研究办公室”,提出以生活本身为原料,欢迎一切追求创新、和现实生活不和谐的人。

同年还创办了机关报《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在上流社会眼中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一份杂志”。出版了十年。

传单、小册子,《一具死尸》,讽刺刚去世的法朗士:“随法朗士而去的,是人的一些奴性。让我们把埋藏诡诈、传统主义、爱国主义、机会主义、怀疑主义、现实主义和懦弱的那一天作为节日来欢庆吧。”

逐渐转向法国***,比如阿拉贡,内部分裂。

3、鼎盛时期(1929-1941):

1929年12月,布勒东《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纯化超现实主义”。阿拉贡事件,1930年阿拉贡参加苏联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革命作家代表大会,结果没有捍卫超现实主义路线,导致与布勒东的决裂。

参加西班牙内战。

组织十几个国际超现实主义展览会。

大量作品问世。

被二战打断。

4、战后时期(1946-1969):

1947年,布勒东召集巴黎举行的国际超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97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