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家作品

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家作品,第1张

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雪莱——英国——《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海涅——德意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大仲马——法国——《基督山恩仇记》

拜伦——英国——《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史蒂文森——苏格兰——《诱拐》、《金银岛》

作为资产阶级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家对新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创造社,他们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新浪漫主义”(包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开启了新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高尔基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品有《伊则吉尔的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

一、创作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历史特点是:一方面沙皇专制继续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和压迫;另一方面俄国人民,尤其是俄国的工人阶级开始觉醒并起而反抗。对俄国当时这种历史现实有较深刻的认识,后来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杰出作家的高尔基,正是在这个时期走上文坛的。高尔基这时的创作显然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方面大力暴露沙皇统治下"铅一样沉重"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热情歌颂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抒发革命的理想。前者是现实主义的;后者则是浪漫主义的。

二、《伊则吉尔的老婆子》简介

《伊则吉尔的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革命浪漫主义创作的代表作。在《伊则吉尔老婆子》这篇作品中,有两个显明对立的传说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腊拉。腊拉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少女,从而遭到人民的惩罚和唾弃。他在人民的生活中失去了位置,在草原上游来荡去,最后变成了一个像影子一样的人。第二个故事讲的是集体主义英雄丹柯。他年轻、勇敢,对人民怀着强烈的爱。当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燃烧着的心,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照亮了拯救人民的道路。

三、《鹰之歌》简介

《鹰之歌》是俄国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作品。该首散文诗通过一个鞑靼族老牧人拉吉姆讲述的鹰和蛇的故事,塑造了两个对比强烈的鲜明形象——只会爬行的蛇和永远高飞的鹰。从对比中作者突出了鹰之高大,蛇之渺小;鹰之高尚,蛇之低俗;鹰之英姿,蛇之丑陋,鹰之奋不顾身;蛇之贪生怕死。

四、《海燕》简介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高尔基早期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

原筱菲:原名郑迪菲,1993年4月出生,大庆石油高中(美术班)学生。少年作家、诗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12岁开始摄影、美术和文学创作。美术作品曾获“全国中学生绘画大赛”、“全国小画家大赛”一等奖,部分摄影、美术作品刊载在《神童小画家》、《校园美术家》、《中国摄影报》等报刊。   发表文学作品余200篇(首)。散见于《诗选刊》、《岁月》、《小作家》、《青年文学》、《诗歌月刊》、《诗潮》、《诗林》、《黄河诗报》、《澳洲彩虹鹦》、《圣地诗刊》、《青年作家》、《少年文艺》、《中华文学选刊》、《少年中国风云会》、《校园文学》、《年轻人》、《文学力量》、《读写月报》、《春韵》、《创新作文》、《中学生优秀作品选刊》、《独立》、《星源》、《龙岛诗友》等刊,多家期刊重点栏目或封面推介。   入选《诗选刊·2008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收入国家典籍《六十年中国青春诗歌经典》、《90后诗人7家》、《首届华语校园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中学生校园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校园文学精选》、《雪野上的蓝色极光》、《雪国诗人》、《中国当代新诗选》、《中国先锋诗人选粹2008》、《中国当代诗歌精选》、《中国网络诗人100家》、《中国当代网络诗歌年选—2008》等30余种诗文集。   2008年8月,获“中学生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   2008年11月,获“首届华语校园文学大赛”金奖。   2008年参加“华语校园文学大赛”颁奖仪式、“华语校园文学(深圳)论坛”及“华语校园文学专家沙龙”,接受多位文学评论家、作家、诗人、教育家指导。并接受《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深圳晚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许仕龙:号朗朗的清风,雅称白龙,昵称清风。浪漫主义诗人、90后新秀作者、优秀朗诵者、优秀演讲者、摄影师、优秀网络写手、80后90后联合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小作家协会会员、炎黄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当代优秀网络诗歌集荟《梦里寻诗牵百度》最年轻入选作者。创作有诗歌作品300余首,摄影作品4000余张。   宛童:九十年代生人。自由职业者。 在生活中扮演着无数角色。十八年的爸爸妈妈的女儿,十二年学生,十年武术运动员,三年及将来更长时间的作者和演员。代表作小说《青鸟的虚像》,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李 唐:1992年生,14岁开始创作诗歌。就读于北京垂杨柳中学。作品见《北京诗报》、《中华文学选刊·少年写作》、《诗歌月刊》、《少年文艺》、《青年文学》。08年登陆《诗刊·下半月刊》“新星四人行”栏目。同年入选《诗选刊》“90年代大展”。诗歌在《黄河诗报》、《独立》、《春韵》等民间刊物发表。08年与诗人发星主编《90后诗人7家》,在诗坛反响良好。   张牧笛:女,满族,16岁,天津二中高一学生。12岁开始写作。已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50多万字,在全国性的征文赛事中获特等奖、一等奖四十余次。2005年,获全国十佳中学生小作家和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诗集《看不见的风在吹》,散文集《像南瓜,默默成长》,长篇小说《走走停停》于2008年1月由中少总社出版发行。   朱 雀:朱雀,7岁偶发性地开始写作。在《诗潮》、《绿风》、《诗歌月刊》、《黄河文学》、《红岩》增刊、《重庆晨报》等发诗近百首,小说处女作《朱神是个什么样》发表于《山花》2006年第4期。现为重庆巴蜀中学初中学生。   高 璨 :1995年4月27日出生,西安交通大学附中学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03年初开始发表习作,已先后在《诗刊》《儿童文学》《星星》《文艺报》《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童话世界》《语文报》等20多种报刊发表童话、诗歌、散文200余篇(首)。出版多本诗文集,获得多种奖励   艾溅果:1990年1月出生,曾用笔名结草公子。福建莆田湄洲岛人。诗歌散见《诗江湖网刊》、《青春潮》、《金三角》等刊物。“秦文学”成员。现居上海。   补充回答: 艾溅果:1990年1月出生,曾用笔名结草公子。福建莆田湄洲岛人。诗歌散见《诗江湖网刊》、《青春潮》、《金三角》等刊物。“秦文学”成员。现居上海。

  程文德:1991年4月12日出生,别名程立,7岁习《中庸》,9岁背《大学》,12岁开始写作,喜欢文学、历史、政治、军事及文科,现主要研究“国学”与“理学”,数控中级职称,90后古诗写作的代表人物,曾经在学校主持广播与校刊工作,并在市级演讲会上荣获一等奖,先后在《巴中日报》、《巴州文学》、《巴中广播电视报》、《大河文摘》、《小幽默》、《巴山文学》、《中学生》等发表过多篇作品。

  李军洋:90后作家,生于重庆黔江,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少年先锋诗人。著有长篇小说《一路向北》《繁华落尽》等。在中国90后十大少年作家中名列第五。在《新课程》开辟了诗歌专栏。

  蔌弦:原名林诚翔,93年8月24日生于福建。现就读某初中。迷恋于诗歌和哲学,幻象的歌唱,13岁开始诗歌创作至今。

  习修鹏:男。笔名:丑人。90后。 现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中学就读。从小爱好文学并忠于写作,已有多篇文章散见于《光雾山文学》《课堂内外》《巴中广播电视报》《阆苑》《诗屋》《大地诗刊》《蓝田文艺》《巴中日报》 《中国校园文学》《校园风》《北美枫》等多家刊物。现系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行知》校刊主编。第八届“中国少年作家杯”C组个人作品集一等奖;第二届“冰心文学大赛”中学组一等奖;第五届“叶圣淘杯”中学组优秀奖;第二届“青少年书画、文学、摄影”大赛文学类一等奖;第二届中华校园诗歌大赛中学组三等奖。

  赵恒智:笔名麦子。1990年生,90后印象主义诗人,少年作家。因其富有灵性的诗歌作品而结交了众多80后诗人、作家。高中时期任河北省巨鹿中学启航文学社社长,毕业后任名誉社长。2007年7月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银奖,2008年8月获第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高中时期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首),多家期刊重点栏目推介,在《语文导刊》上开辟了诗歌专栏。作品入选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歌百家集锦》、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届创新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少年作家作品集》等。

  慈 琪:(1992—) ,高三。2008年第二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2008年首届浙江省青春文学新势力•十大校园新锐写手金奖得主;《中学生天地》杂志的签约作者;温州中学籀园文学社社刊《籀园春草》上任主编。自幼爱好读书,06年开始创作,从此走上文学之路。创作内容涉及童话、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以童话和诗歌创作为主。陆续在《少年文艺》(上海)、《少年文艺》(江苏)、《中国校园文学》、《故事大王》、《中国童诗》、《中学生天地》、《东方娃娃》、《世界儿童》、《课堂内外》(高中版)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百余篇。

  王正言,19920702生。90后代表作家、先锋诗人。安徽安庆籍。主要创作类型为现代诗歌,兼作散文随笔。华语春韵“90后诗歌群落”创作会成员,上海作协文学百校行创作会成员。现已发表文学作品100余篇(首)。其主张:诗歌是一种精神!

  诗歌创作近200百余首。散见于各类文学杂志及丛书合集

  何欣航: 2000年12月11日出生,福建云霄实验小学学生。部分作品发表在《幼儿园》、《幼儿故事大王》、《大灰狼》、《作文大王》、《海峡儿童》、《读写天地》、《七彩语文》、《儿童大世界》、《农村孩子报》、《中外童话画刊》、《小学生拼音报》、《中国少年报》、《课堂内外》等刊物。

冷战的结束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全球化的进程。也使我们可以从这一全球化的角度理解西方与亚洲国家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冲突。我们知道,上海在20世纪初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其繁荣程度可以和巴黎、伦敦、东京相媲美。特别是在在1930年代,我们已经看到了上海十分发达的商业文化和十分成熟的欧洲生活方式。这个时期,欧洲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观念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文讨论比尔兹利与海派作家的颓废艺术观念,并进一步论述艺术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比尔兹利绘画的传播和中国颓废主义产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艺术现象。唯美主义者将生活与艺术截然分开,把艺术理解为远离社会的乌托邦。这种唯美主义思想所掩盖的是商品文化的发展对于人的审美感性的塑造功能。海派作家对艺术的理解,特别是他们对女性人体的艺术观赏,是都市生活方式在文艺中的"症候式"反反映。在唯美主义的艺术观念之中隐藏着物化和商品文化的逻辑,这一点在早期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对颓废主义以及"为艺术而艺术"观念的论述中已经有所说明。但是上海都市生活中表现出的审美与资本的对立统一关系具有无意识性质,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应该解释的问题。本文将对文本无意识进行讨论,指出比尔兹利作为无意识"症候"体现了商品文化对审美的渗透。 一、比尔兹利在中国 英国颓废派画家比尔兹利以及他所担任绘画编辑的杂志《黄面志》是在1920年代初介绍到中国来的。 当时创造社的两名主将郁达夫和田汉把比尔兹利与其他颓废派作家如道生、王尔德等等一起介绍给了中国的读者,不仅展示了他的绘画作品而且引进了他们具有颓废意味的唯美主义思想。郁达夫于1923年9月写了一篇介绍英国颓废派诗人、艺术家的文章,题为《集中于〈黄面志〉的人物》。郁达夫以西方"世纪末"颓废思潮为背景介绍了比尔兹利的生平,称他为"天才画家"、"空前绝后",而且"使《黄面志》的身价一时高贵"。 郁达夫对于比尔兹利的高度评价引起了文坛的关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当事人的叶灵凤在谈到郁达夫这篇文章的影响时回忆到,"早年的我国新文艺爱好者能够有机会知道这个刊物和王尔德、比亚斯莱等人,乃是由于郁达夫先生的一篇介绍。这篇介绍文是刊在《创造周报》上的。自从他的这篇介绍文发表后,当时的新文艺爱好者才知道外国有这样的一个文艺刊物和这样的一些诗人、小说家和画家。" 图1《孔雀裙》。《莎乐美》插图。比尔兹利作。1894。莎乐美的激情体现在大弧度曲线构成的黑色长裙之上。 叶灵凤的评述显示出郁达夫在介绍和发扬光大颓废派文学艺术的功绩。其实1909年周作人已经把王尔德介绍给了中国读者,此后又有薛琪瑛、陈瑕、沈性仁、潘家洵、胡愈之、田汉等人翻译王尔德的作品。所以在1923年王尔德和唯美主义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田汉翻译的《莎乐美》在1923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时附有比尔兹利的16幅插图,还有原作的封面。因此当时中国读者已经有幸目睹了比尔兹利的一部分最杰出的作品。所以较早介绍比尔兹利的要推田汉;田汉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后来回忆说,"我和亡妻漱瑜创刊了一种名为《南国》的小型周报,……编排、校对都是我们经手,用道林纸精印,第一次介绍了Beardsley的《莎乐美》插画等。" 正是由于田汉,中国读者在了解比尔兹利的生平和思想之前,已经鉴赏了他的作品。 但是即便如此,人们总还是觉得郁达夫比田汉距离比尔兹利所体现的艺术精神更为接近。田汉更倾向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以及《莎乐美》一剧所代表的反传统的激情。而郁达夫则与病态的、纤细的、颓废甚至有些堕落的比尔兹利更为相象。或者说,郁达夫与《黄面志》周围的一群英国颓废派作家在精神上更有相通之处。所以叶灵凤说,"他的介绍被接受了,而且发生了影响。可是,却使他自己从此被后人称为浪漫颓废派作家。" 的确,以《黄面志》和比尔兹利的作品作为灵感的源泉,郁达夫成为现代颓废文学的始作俑者之一。如果说中国现代作家对于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家都有所师承, 那么郁达夫师承的就是道生、王尔德、比尔兹利以及《黄面志》周围的一群颓废派作家。 继田汉和郁达夫之后,热衷于比尔兹利的中国作家当推叶灵凤以及聚集在《金屋月刊》(1929-1930)周围的作家章克标、邵洵美等中国的唯美主义者和颓废派。叶灵凤曾任《洪水》和《创造周报》(以及《创造月刊》)的绘画编辑,另外于1934年开始与穆时英合编《文艺画报》。这给予了他充分的机会施展他的艺术才能,得以把他的艺术情思用比尔兹利风格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他在这几份刊物上的几十幅插图、尾花多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99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