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人们的心也乱了,整个村庄都是蠢蠢欲动兵荒马乱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返乡的人太多了。村东头的阿毛,村西头小二,村长家的阿俊,都回来了。最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在大城市当大老板的狗娃竟然也回来了,一起回来的还有她的养母刘婶。
狗娃如今可不是小人物,是方圆几里家喻户晓的大老板,大伙常常能在电视上看见他。当老板的多了,能常常上电视的可不多,狗娃一定特别有钱。对于这一点,大伙都无比坚信。坚信之余又感慨,狗娃这个大老板不会再回来了,他把养他的小山村抛弃了。谁知,今年的风竟然把他吹回来了。
左邻右舍叽叽喳喳地传播完这个消息后,都急急忙忙赶来刘婶的小院瞧瞧。更多的是想近距离看一看狗娃这个大老板。跟狗娃一起长大的同龄人都在心里唏嘘,从小玩到大的狗娃,竟然成了万里挑一的大老板,总感觉有点不真实。
大伙一进院门,入目的是三间砖瓦平房有些破败,墙漆剥落,露出大片水泥。门板在风吹日晒中破裂,玻璃蒙尘,木窗在风中摇摆,生锈的栓子摇摇欲坠,葡萄架不见了踪影。从地上的水泥缝里钻出来的杂草,用枯黄的颜色摇摆着,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地盘。
几个年轻人正在整理院子,可惜动作生硬得别扭,握铁锹的手势不对,铲土的动作更不规范。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大伙恨不得上前去示范示范。但他们挺拔的身材,合体崭新的着装,让大伙不敢造次,只能悄悄地整理整理自己的衣服,努力挺直腰背。
狗娃呢,曾经土得跟他们一样的狗娃,同样衣着整齐,同样腰背挺直,正陪着刘婶在院子里四处溜达。刘婶指着东边不知在说些什么,狗娃一边回答一边频频点头。刘婶又指着西边说着什么,狗娃抬头招来其中一名年轻人说了几句……
刘婶的头发已经全部成了白色。是呀,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离开山村时,她刚过七十岁。不过,她身体看上去还不错,正指着菜园子说:“宝,这地里怎么没有我种下的香菜和菠菜?”
“香菜和菠菜都收进屋里了,您忘啦?”狗娃及时回答。
“看我这记性。人老了,记性就不好了。”刘婶懊恼地摁了摁自己的头。
听着这,大伙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时,狗娃发现了大伙,赶紧上前打招呼:“李大妈、高大爷、贾姨,你们好。”
“刘老板,你好。”大伙有点腼腆地学着文化人打招呼。
“各位大爷大妈们,还是叫我狗娃吧。”狗娃连忙亮明态度。
这句话一出,大伙脸上都是放松的笑容。七嘴八舌地说:“我就知道狗娃还是原来那个狗娃。”
“狗娃,你这是——”
“高大爷,我带我妈回来过年呀。”
“真的呀?那太好了。”李婶高兴地说,脸上的表情霎时生动了。李婶和刘婶的交情有几十年了,一直姐妹相称,这十来年来,没少念叨身在他乡的刘婶。
“老刘,欢迎你回家过年。”李婶说着,快步走向刘婶,抓住她的手直摇摆。
刘婶有些生硬地抽出自己的手,转过头看着狗娃,问:“宝,她是谁?”
“我是李萍呀,老刘,你不认识我啦?”李婶着急地说,嗓门大了几十分贝。
刘婶还是盯着狗娃,表情愣愣的。
狗娃上前拉着刘婶的手说:“妈,这是哪儿?”
“茂村呀,咱的老家,咱俩回来过年啦!”
“对呀,这就是茂村的李婶,你最好的朋友呀。”狗娃把刘婶的手交到李婶手里。
刘婶眨巴了几下眼睛说:“李萍,你家二小子今年大几了?”
李婶跟大伙又一次愣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狗娃悄悄告诉后边的高大爷:“我妈脑萎缩,今年健忘得尤其严重。”
大家不约而同地“呀”了一声,再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说话这功夫,几个年轻人已经麻利地收拾好了。进了屋,有了家的模样。
“狗娃,他们是你请来的”
“不,他们都是我公司的员工,老家离我们村也不远。这个小王是离咱村五里地的刘村的,那个小栗是咱村东边芒村的,还有,这是咱们村的陆阳,你们认识吧过年一起回来,顺便搭把手。”
人多好干活,这不,热腾腾的饭菜也摆上了。狗娃招呼大伙入座吃饭。大伙都说吃过了,你们吃,眼睛却睁得很大,就想看看有钱人都吃啥
结果有点失望,都是素菜,主食竟然是莜面卷卷和窝窝头。
“大老板吃得竟然这样素。”贾姨小声嘀咕。
“也许是时间来不及,匆忙准备的简单晚餐。”高大爷一副很明了的神态,压低声音解释。
饭后不久,几个年轻人相继离开了。月亮爬上了山坡,灯光也映红了每一扇窗户。刘婶的小院十多年来第一次有灯光透出,弥补了全村唯一的黑窟窿,让这个小村显得很完美。烟囱里冒出来的青烟,随着风在村庄的四周飘荡,像是在替刘婶打着招呼,更像是在宣告,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住惯了大城市空调房的大老板,还适应这小山村的烟火灶么……听说狗娃的女儿和儿子都出国留学了,媳妇趁着春节假期去国外看孩子了,出国是多么遥远的词,是多么美好的词……出国和炊烟,好像隔着十万八千里……
深夜的小山村,许多家的土炕上都在讨论上面的话题。
得病的刘婶,一会清醒,一会糊涂。清醒时,可以非常清楚地叫出每一个乡里乡亲的名字,糊涂时只能记住一个名字,宝儿。
怜悯心这种东西,在农村最不缺少。和刘婶一辈的人现在都当了爷爷奶奶,不是家里的主劳力了,空闲时间也多了,多下来的空闲时间,自从刘婶回家以后,全都消磨在刘婶那个小院。
上午大家陪着糊涂的刘婶,说着糊涂话。
“昨天去集上卖鸡蛋时,我碰到了贾村的张三。”刘婶说。糊涂的刘婶回到了从前。
“是的,鸡蛋可是咱们的来钱路。”贾姨顺着着话题说。
“我家宝儿,学习可好了,这次又是全班第一。”刘婶的语气里全是骄傲。
“是呀,你家狗娃总是拿第一。”李婶说。
……
院子里的絮絮叨叨是一群老头老太太,陪着刘婶再现几十年前情景。屋子里的唠唠叨叨是刘老板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声音。
“梁经理,这个项目年前再确定一下。”
“张会计,所有人的奖金到位了吗?”
“陈主席,关于门房的过年慰问品送到了吗?
……
窗里窗外都是热腾腾的烟火味。
这天下午,刘婶清醒了,在刘老板的陪同下,挨家挨户串门,送礼品。
心急的高大爷打开刘老板送了一瓶劲酒,“巴扎”喝一口,眯着眼睛,慢慢地眨巴几下嘴,几秒后,很有感触地说:“好酒,好酒,狗娃这孩子就是不错。”
“不错啥呀——”李婶眯着自己的小眼睛,一副发现了大秘密的神情。
高大爷和贾姨都着急地催促:“你又发现啥啦?赶快说说。”
“这几天咱们不是一直去看老刘吗,我注意观察了,老刘天天吃的都是玉米面,豌豆面,莜麦面和各种青菜,肉少得可怜,你俩说,这种情况正常吗?”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当时我也有点奇怪,就是没发现奇怪点在哪?”贾姨说。
“狗娃这小子,不会是昧了良心,虐待老刘吧!他自己是怎么长大的,忘啦”高大爷的嗓门一下子又高了。
这句话把大伙拉回到几十年的前的春天。那时,刘婶还是三十多岁的俏媳妇,大家亲切地喊她刘妮,与丈夫三娃已经结婚五六年了,但没有小孩。
那天清晨,天还没有亮透,灰蒙蒙的看不清人影,刘妮和三娃是被小孩子的哭声吵醒的。
两口子迈出院门一看,墙角放着一个筐子,被一个小花被遮得严严实实,这哭声就是从小花被下传出来的。
刘妮小心地掀开花被,一个婴儿出现了,正涨红着脸拼命地哭,哭得眼睛都皱到了一起,小手小脚不停地舞动着……
看着看着,刘妮的心就喜悦了,看着丈夫说:“咱留下这个孩子吧!”
从此,刘妮成了妈妈,成了这个小男孩狗娃的妈妈。
不幸的是,狗娃八岁时,三娃帮助亲戚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去世了。
三天后,三娃入土为安了。
半年后的一天夜里,村里最喜欢管闲事的陈半仙举着自己的旱烟袋,坐在刘妮的土炕上,先是狠狠地抽了几下,然后开口了:“刘妮,现在就你一个人了,有些话呢,虽然说得有点早,但这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你还年轻,以后肯定是要再结婚的,到时候狗娃一定是个拖累。村东头的张石头,不是有四个姑娘吗,他想收养狗娃,我看着也合适。”
“陈叔,张石头家多穷呀,四个姑娘都穿得破破烂烂的,还不让读书,他愿意让狗娃读书”刘妮用上扬问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那——,把狗娃送回他亲娘身边。”陈半仙又指了一条道。
“他亲娘结婚了,有儿有女,狗娃作为未婚生子,我怕他被小看。”
“刘妮,你咋就不明白我的一片心意呢,刘村的耿小活已经找我三次了,他不嫌弃你结过婚,但是不想帮别人养孩子……”
“我还不想跟他过呢,这辈子我就和狗娃过了。”刘妮说得斩钉截铁。
“唉,刘妮你还年轻,不知生活的水有多深,你后悔的还在后头呢。”陈半仙摇着头惋惜地走了。
刘妮后悔过吗?大伙不知道,只知道,第二天一大早,刘妮剪了跟随自己多年的,两把垂在屁股后边的麻花辫,顶着一头齐耳短发,迈脚进了农田。
刘妮,她一年内就苍老成了中年妇女,许多汉子们干的地里活,她都学会了。但她又与村里的人有些不同,无论如何,都要求狗娃读书。狗娃大清早的读书声是山村别样的风景。
狗娃去乡里读初中。
狗娃去县城读高中。
狗娃去省城读大学。
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诞生的那夜,刘妮对着三娃的遗像坐了半夜。
狗娃这个大学生也特别争气,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并且做了大老板。但,如今这个大老板看上去好像对刘婶不太好。
三个人经过商量,决定接下来几天继续观察,如果狗娃确实寐了良心,他们一定要帮可怜的刘婶讨个公道。
又是一个晚饭时间,高大爷、李婶、贾姨三个人,早早吃罢饭,赶往刘婶家。时间刚刚好,刘婶家的小饭桌刚支开,狗娃正往桌上端着饭菜。
他们定睛一看,又是全素的,凉拌苦瓜,醋溜白菜,烧菠菜,蒸红薯,主食依然是窝窝头。
刘婶吃了一会儿,说:“宝,我要吃肉。”
“您先把这些菜吃了,我去拿肉。”
狗娃拿出来的肉,小小一块,不够人塞牙缝。左手还端着一个盘子,里面是几小块苹果。
刘婶一见,马上说:“我要吃肉。”
“您先把这几片苹果吃了,我给您吃肉。”
“不,我不喜欢吃水果,我要吃肉。”
“您不吃苹果就不给您吃肉。”狗娃作势要吃肉。
刘婶像个小孩子一样嘟着嘴,马上把苹果拿起来放进嘴里。
“这多好。”狗娃摸了摸刘婶的头,把肉递了过去。刘婶接过几口就吃完了,说:
“我还想吃。”
“没有啦,明天去买。”狗娃一边吃饭一边说,语气里的应付刺痛了高大爷的神经。
“狗娃,你也太抠门了吧?你妈就是想吃点肉,你是买不起的吗?你忘了你小时候是怎么长大的?真是昧了良心!”杜大爷发飙了。
“你为什么骂我宝儿,宝儿吃完了,还要去上学呢。”刘婶马上过来,挡在狗娃面前。
“狗娃,你看你妈糊涂成这样,都还护着你,做人可要讲良心。”李婶也出声了。
“就是,生意做得再大,不孝顺老人,天也是要收回去的。”贾姨也忍不住了。
狗娃没有反驳,转过身,从身边的包里拿出来一张纸,给了三个正义的老人。只见纸上写着:
几个人,低着头看了半天,抬起头又互相看了看,还是高大爷先开口:“狗娃,你给我们看这个,啥意思?”
“叔、婶咱们几个出去说。”狗娃率先出了门。
“大叔大婶们,不是我不让我妈吃肉,你们也知道,我妈是苦过来的,肉又是她最喜欢吃的食物,但是她的身体不允许呀。”
“咋就不允许了呢?”李婶问。
“她有糖尿病。”
“糖尿病”不大爷不由得用眼睛瞄了眼刘婶,继续说,“糖尿病这富贵病是有钱人才得的病,你妈怎么得了呢?”
“可能是以前为了养我,下地干活,打小工……饥一顿饱一顿,不条理的生活方式弄的吧。我妈这种病,医生说主要靠养,也就是饮食协调。”
“那,现在——”贾姨问。
“回来时刚做了检查,指标都在可控制范围内,医生还表扬我们维持得好,说十来年了没有太大发展。”
“唉,你现在光景好了,老刘该享福了,却得了这种病,不,是两种病。”李婶抹了抹眼睛。
“是呀,老天有时不开眼。我妈这糖尿病还算好,但她的脑萎缩带来的后遗症越来越多了,我真怕她一觉醒来也认不得我了。所以,今年趁她还偶尔清醒,带她回来过个年。”
“狗娃,你是个有良心的好孩子,你妈妈没有白疼你。”高大爷重重地拍了拍狗娃的肩膀说。
“我妈爱我,我知道。我也爱我的母亲,非常爱。”狗娃站得笔直,一字一句,像是从心里挖出来的。
转眼就是新年了,大伙不约而同都把自己的年夜饭搬到了狗娃的院子里,并且全都是素菜。
这一天,刘婶难得地清醒了一整天,一整天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人们的谈笑声,酒杯的碰撞声,组成最美的乐曲,在山村的上空交织成一个最大最密的网,无论是离家多远的游子都能看得见,都能感受得到。
今夜的山村,依旧很美,这美如暖心的阳光没遮没掩倾洒了一地。
三十六计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1《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
当敌方身处困难,危险的境地时,就应该利用这一绝好的时机获取自己一方的利益,就要乘机出兵打击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战国时期,为了对付秦国的扩张,魏,韩,齐,楚,燕,赵等六国常常联合抗秦,这种联合,历史上称为合纵。
这时魏国和韩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秦惠王见机会难得,便打算以出兵援助某一方为借口打击另一方。策士陈轸对秦惠王说:“魏韩俩国战争时间不长,次数不太多,主力均未伤,秦如出兵,俩国必联合抗秦,则秦无异引火烧身。而如果待他们俩败俱伤,秦趁火打劫,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降服韩,魏俩国。”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没有急于出兵。果然不出陈轸所料,魏,韩俩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双方的战争上,早就忘了背后有个虎视眈眈的秦国。
后来,秦惠王出兵征伐韩,魏俩国,一举就征服了他们,秦国因而成了一方霸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当敌方神志混乱而且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军应该抓住地方失去控制的有利时机而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等战争谋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人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取向,然后乘机消灭敌人。
东汉时期,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贵附匈奴,反对汉朝。为了平定西域的战乱,汉朝派班超出使,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国。莎车国王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国。班超兵力也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惟有智取。 班超先派人在军中散布对自己的不满言论,制造准备撤退的迹象,并且故意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当日黄昏,班超命令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慌乱之际,故意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立刻下令兵分俩路,追击逃敌人。
班超趁夜幕笼罩大漠,只撤退了十里地,部队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莎车王和军营上下正在饮酒作乐。班超的部队天降神兵,莎车军猝不及防,顷刻间土崩瓦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用假象去欺骗敌人,但并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让敌人把受骗的假象当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相。利用对方已经产生的错觉,假象就能够掩护真相。按照易卦的道理,就是利用小的家乡,继而用大的家乡,最有突然变为真相。
战国末期,六国为了仰制秦国的对外扩张,都互相建立攻守同盟,尤其是秦国边上的齐楚俩个大国当时关系非常密切,对秦国构成极大威胁。秦王派张仪使楚国。张仪知道楚怀王是个贪图小便宜的人,并且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关键时刻就会见利忘义,于是就想了一个“无中生有”的计谋,并很快实现了诺言。
张仪带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把商于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但要楚国绝齐之盟。怀
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痛快地答应了。
楚怀王向秦国要土地。张仪却说:“秦国的土地全是凭着打仗得来的,哪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六里俸邑,大概楚王听错了吧!”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但此时秦,齐已结盟,楚国昔日的盟友非但没有出兵援助楚国,反而响应秦国的号召,从侧面配合秦军反攻楚国。在俩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最后楚怀王只有割地求和。
三十六计故事2《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上屋抽梯
假装给敌方一些小的好处,以诱使它深入我方,进入我方预先设好的机关,乘机派兵切断敌方的后援和前应,是敌人陷入死地。这就好象贪吃有毒的东西那样,虽然能吃到东西,但贪求本不应得到一定要招致祸害。
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综,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综的后母也害怕刘琦得势,平日里非常嫉恨他。刘琦深感自己处境危险,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 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坐下后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诸葛亮无可奈何,便给刘琦讲了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俩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险恶,只身逃亡国外;申生为人厚道,留在宫内。一日,申生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机下了毒。晋献公哪里知道,准备去吃,骊姬故意让侍从先尝一尝,刚尝了一点,侍从就倒地而死。晋献公大骂申生阴谋戮父夺位。申生无以申辩,只好自刎身亡。
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三十六计故事3连环计,出自《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是指中国古代兵法策略,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但又苦于无好计可施。司徒王允,深夜独自到花园,望着天空一轮明月,心想着国家大事,不觉悄然泪下,他忽然听见牡丹亭处有人长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家中十六岁的美丽歌女貂蝉。问她为何长叹,貂蝉跪道:“我自入府,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最近见大人总是愁眉不展,一定是有难办的大事,但又不敢问,故而长叹,如果我能与大人分忧就好了。”王允一听,猛然醒悟说:“没想到汉朝天下,竟在一个女子手中啊!”他把貂蝉领到亭内,跪在地上给貂蝉叩头。貂蝉忙问:“大人,你这是干什么?有用我之处,尽管吩咐。”王允见貂蝉十分坚决,就说:“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收你为义女,先把你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你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设法让吕布杀掉董卓,以保住汉朝江山。”貂蝉听后,满口答应,并发誓说:“如果我不按大人说的去做,不报大义,我当被乱刀砍死!”这就是王允和貂蝉共同定下的连环计,最后除掉了董卓。
三十六计故事4《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隔岸观火
当敌方内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乱之时,我方应该静观其变,等待地方出现进一步为难的局面,好让对方相互内讧。我军则坐收鱼翁之利,顺应着时间变化而消灭敌人。 东汉末年,袁沼兵败身亡,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恒,曹操进兵击败了乌恒,袁氏兄弟没法只有去投奔以前有过过节的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定辽东,捉拿二袁。
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生疑虑。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招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众将见此,不由打心眼里佩服曹操的深谋远虑。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适吞并他,二袁上门,他们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而促成他们的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我们隔岸观火,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俩个大敌,既保存了我们的实力,又为下一步消灭公孙康打下好的基础。
三十六计故事5《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
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满军攻打明朝,但被袁崇焕击退。皇太极为此日夜难安。
为除掉袁崇焕,皇太极定下了“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皇帝疑心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朝官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洲订下密约,放满军深入内地。崇祯大怒,将袁崇焕斩首。这样一来,明朝再无可用的大将之才了,而袁崇焕十几年来辛苦建立起来的防线土崩瓦解。他手下的将士也被此事伤透了心,纷纷解甲归田,明朝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皇太极借崇祯之手,除掉心腹之患,为满军入关,实现霸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绝境,不可以派兵与敌人发生正面交锋,而是逐步的削弱敌人尚存力量,使敌人逐渐变弱。
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奉命驻守雁门关,以防匈奴入侵。李牧每天训练战士骑马射箭,天天杀牛镐赏战士,把收入全用来做战士的粮饷,又教人认真看守烽火台,派人贞察匈奴的
活动。
经过几年的功夫,李牧训练了一支精壮的队伍。所有的备战工作都完善以后,李牧叫人把大批牛赶到城外放牧。匈奴出兵来抢,李牧出兵迎战,洋装失败。匈奴打了胜仗,认为赵国守边的李牧软弱可欺,手下的将士也胆小怕事。而边境的牛羊又多,所以匈奴许多部落贵族都带兵来抢,连他们的头领单于都亲自带大兵来了。李牧设了多处埋伏,摆开左右俩路军队包抄敌人,这一次李牧拿出了多年训练的真本领,而将士们也为了报答李牧多年来的奖赏,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杀敌,大败匈奴,杀死匈奴骑兵数万,大大开拓了赵国北方的边疆。匈奴受到了这次重创之后,一连十几年也不敢侵犯赵国边境了。
三十六计故事6《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
表面上让敌方知道我军的军事动向,利用敌方静下心来关注我方的表面行动时,我军悄悄地迂回到其他有利地点乘此攻击,一定能货得胜利,这就是易卦原理的演用。 楚汉相争,西魏王豹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兵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铺板(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渡口。当时黄河上还有一处夏阳的渡口,只不过夏阳河流非常急,不适宜大军渡河,所以西魏王豹并未派重兵把守。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已成功,于是他决定再施“暗度陈仓”的计谋。一面命大军向夏阳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汉军主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势如破竹从后面猛攻魏军。西魏王豹甩率军抵抗不住,只能不断后退,但退到黄河边上时,自已反而因为受黄河天险所阻,无处可逃了。
三十六计故事7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一种说法是相传唐代诗人赵嘏甚有诗名,求诗者盈门。诗人常建慕其名,想求其诗,却不得其门而入,赵嘏游苏州时,常建料他必游灵岩寺,便先于寺壁题诗两句。赵嘏来到寺中见壁上此诗尚未写完,就补了两句,成为一首绝句。后人因赵嘏补得两句优于常建得前两句,边说常建是“抛砖引玉”。然而,常建是唐玄宗开元15年(公元727年)中的进士,而赵嘏是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中的进士,两者相距115年。可见赵嘏补诗一说是不可能的。然而由这个有悖历史事实的讹传,引出一个有关“抛砖引玉”一词来源的说法,却已是一个历史事实。
另一种说法出自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高僧道原所编《景德传灯录》从谂禅师:“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子。”者句话也源自一个佛门故事。传说活了120岁的唐代禅师从谂,一天晚上,同弟子们一同参禅悟道。
刚入座,从谂便宣布:今晚要你们回答问题,谁对禅学有深刻理解,可以跨前一步。众僧皆疑虑凝心,静坐参禅,唯有一个小和尚大胆跨步向前,躬身一揖。从谂见了,缓缓说道:刚才我是抛砖引玉,不想却引来一块土砖坯子。
三十六计故事8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显。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他的皇位。
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突然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的办法,设家宴请众功臣到位。正当大家酒醉饭足之时,赵匡胤忽然站起来,阴沉着脸对大家说:“自从我当上皇帝后,我日夜难以安宁。还是你们好,自由自在的。”众将说:“如今太平天下,谁还敢威胁您的皇位呢。”赵匡胤说:“你们肯定是忠诚于我的,但不能保证,你们的部下要拥立你等为王,是由不得你们了。”众人一听,他话里有话,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忙问:“那我们如何是好呢?”,赵匡胤接着说:“你们若能平静地安享荣华富贵,不问国事、免除国事的纷争,是最好不过了。各位要能卸甲归田,我会赐许多的财宝给你们,让大家颐享天年。否则的话,大家的个人安危,我就不能保障了”。众将领听罢这一席软中带硬的话语,觉得这无疑是一顿“鸿门宴”,尽管十分不甘心,但为了保命,只能纷纷告老还乡去了。自此,赵匡胤不费一枪一弹,不冤杀一人,他的皇位如愿稳定下来。
三十六计故事9从前,狗、猫、鼠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了食物,大家一起分享;有了敌人,大家一起抵御,一直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可现在我们眼中的它们,怎么就成了天敌呢?让我给你们讲个吧!
一天,狗突然生起病来,猫和鼠自然很尽力地照顾它。可没过几天,老鼠也生病了。这下可把猫给累坏了,整天忙忙碌碌。时而出去觅食,时而给它们端茶倒水,时而陪它们看病抓药。真辛苦啊!
这天,猫照例出门找寻食物,可是今天的运气好象不是很好,找了好久,还是一无所获。猫束手无策,只好坐在银杏树下唉声叹气。
这时,一只松鼠从银杏树上跳到猫跟前,“猫大哥,为何叹气呀?”“唉,我的两个朋友病了,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这可怎么办呀?”“猫大哥,你已经仁至义尽了,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你又不是它们的儿子。你整天跟两个病痨子在一起,当心你自己的身体呀!”猫沉思良久,没有说话,可是松鼠清楚地知道,猫已经动摇了。
猫果然没再回去照顾两位老朋友,松鼠却找来药和食物去看望它们,顺便说了一大堆猫的坏话。几天后,狗和鼠痊愈了,鼠去找猫理论,结果被猫咬得遍体鳞伤,逃进洞里。接着,狗又去找猫交涉,猫哪里是狗的对手,逃上房顶,才保全了小命。
松鼠的成功离间,使猫、狗、鼠成了永远的敌人。
三十六计故事10借尸还魂原意指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出自《三十六计》第十四计—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计名“借尸还魂”可能源于一个关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得道成仙的传说。
相传铁拐李原名李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一次,其魂魄离开躯体,飘飘然游玩于三山五岳之间。临行前,他嘱咐徒弟看护好遗体,但李玄魂魄四处游山玩水,流连忘返。徒弟们等待久了,见师傅的`遗体老是僵在那里,总也活不过来,便误以为他已经死去,就将其火化了。待李玄神游归来时,已不见了自己的躯体,魂魄无所归依。恰好当时附近路旁有一饿死的乞丐,尸体还算新鲜,李玄于慌忙之中,便将自己的灵魂附在了这具乞丐尸体之上。借尸还魂后的李玄,与原来的李玄已面目全非,蓬头垢面,坦腹露胸,并跛一足。为支撑身体行走,李玄对着原乞丐用的一根竹杆喷了一口仙水,竹竿立即变为铁杖,借尸还魂后的李玄也因此被称为铁拐李,而原来的名字却反被人忘却了。
三十六计故事11《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抛砖引玉
用某种相似的东西去引诱敌人,使敌人上当受骗,然后再攻击对方。
公元932年夏,董璋召集手下各路将领,商议对西川用兵,并打算一举攻下成都。 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素知董璋英勇善战,一时拿不定主意战还是和。于是,他的副使赵季良出了一个“抛砖引玉”之计。孟知祥只派了很少的兵将留守在战线的第一线,第二线,而把西川主力军留在汉州后面,作为第三线,伺机与董璋主力决战。
董璋率东川精锐部队进入西穿,一举就攻破了西川第一,第二线的防守,直逼第三线。董璋被假象所蒙蔽,认为西川主力对自己并无太大危险,所以率部队继续长驱直入,由于东
川军队长途跋涉,战斗力很差。而西川军则长期以逸待劳,将士们一个个磨拳擦掌。经过激战,西川军大胜,收复了全部失地。
三十六计故事12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三十六计故事1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暗渡陈仓》这个计谋的背景,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激发学生对其它计谋了解的欲望。
2、通过经典计谋的学习知道一些克敌制胜的方法,引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讲解《暗渡陈仓》故事。
1、讲解:
诸葛亮在听说东吴与魏发生了战争,就让刘禅讨伐魏。发兵之前,将军赵云突然病死,心情沉痛,但仍不放弃伐兵。于是诸葛亮就借用了历史上的著名计谋《暗渡陈仓》。
2、交流:
这个计谋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可以从书中去找一找)
3、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事情中可以用上这个成语
(二)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十六计”名称,回忆有关故事情节
(四)引导学生从书中选择一个成语,讲一讲这个成语故事。
(五)小组交流
先在小组里交流,评出本组的“故事大王”。主要从以下方面评议:
(1)讲的故事与成语的意思是否符合;
(2)内容是否有趣;
(3)语言是否连贯、通顺。
(六)全班交流
各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故事,学生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语言奖”。写出自己交流的成语故事的内容。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八)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学习其他计谋故事,看看原文,再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了哪个计谋。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处理问题时会得心应手。
三十六计故事14《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反间计
在自己设计的疑阵之中再布疑阵,也顺势利用敌人做内应,以取得胜利我方则不受损失
战国前期,燕国与齐国相距不远,两国之间为了边境的小小争端而互不相让,最后导致两国兵戎相见。燕国于是派出了以乐毅为统帅的征讨大军,浩浩荡荡向齐国奔来。乐毅是燕国的名将,不但深通兵法,懂晓计谋,而且有胆有识,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他有治世之才,一度为燕国之相,为人乘性直爽,刚正不阿。
这时,齐国闻讯燕国的举动后,齐想立即派兵迎战。这时的大将田单出来对齐王说:“我家大王不用着急,我有一计,可使燕国退兵,而且迫使乐毅从此之后不能领兵打仗。”齐王一听有这么好的良策,于是对田单将:“爱卿有什么退敌良策,说来寡人听听。”田单说:“大王,虽然燕国大兵压境,占了我几座小的城池,但是请大王放心。燕军统领乐毅虽然聪明过人,善于攻城越地,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燕昭王与他以前有过不和,而且到现在昭王还怀恨在心,派他攻打我齐,也是存有戒心的。我看不如用计策离间他们的关系,从而使燕王撤掉乐毅的军权,到那时燕兵不攻自退。”齐听了田单的话,十分高兴,于是这件事就全权委托田单去处理,齐王在宫中安心地听取战报。
田单马不停蹄地跑到了燕国。燕国意料到两国交兵,齐国派田单来我国有何用意,莫非讲和?昭王说:“田将军这次出访我军有何贵干啊?是不是有关两国交兵的事,如果是这件事的话,你最好去和乐毅讲,他是讨伐大将军,我也在等他的消息。”田单听后,哈哈大笑:“大王勿听他言,我家大王派我来在贵国是有要事相告,是关于齐国大业的军机情报,还请大王认真听取。”昭王听了感到奇怪,自己的国家事情还让他国操心吗?但又想听一听到底田单想干什么,于是说:“那就请田将军赐言,孤王耐心便是。”于是田单说开了:“乐毅虽然在齐国占了几座城池,而且他本人在燕国有着崇高威望。但是,他与大王您早结下了恩怨,乐毅害怕大王您害他,因而借口攻齐,实质是想联合齐国自立为王。目前因齐地的部分地区还未归顺,所以他不急于攻打即墨,为了等待时机,成其大事。现在齐王最害怕燕王另派大将前来,如果那样,即墨早已陷落。”燕昭王想一想以前与乐毅结下的仇恨,怒气上心头,中了田单早已设计好的反间计。
田单回齐后,燕昭王派大将骑劫前去接任了乐毅的职务,于是齐军反扑,燕军由于指挥不当,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只好撤回本国。而这
时已被撤了职务的乐毅在家中生起了闷气,他知道这是齐国的反间计,他考虑燕王心胸狭窄,不会轻易放过他,于是逃到了赵国。
三十六计故事15老刘的隔壁新来了个租客,名字叫约翰,是个来中国旅游的美国大学生。约翰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和老刘熟络后,总向他讨教中国的三十六计。老刘对约翰说:“这个嘛,要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一下才行,明天我带你去逛逛庙会。”
第二天早上,两人来到了庙会门口,没想到人很多,排了很长的队伍。老刘眼尖,看到门卫是自己认识的老赵,连忙拉着约翰过去打招呼:“老赵啊,我今天特意带国际友人来见识中国文化,麻烦通融一下?”老赵打量了约翰几眼,开了小门让他们先进去。约翰似乎对破坏规矩有点过意不去,老刘开导他说:“这叫暗渡陈仓。”
走到一个泥塑摊位前,约翰指着一个小泥人问摊主:“这个多少钱?”“十五块。”
老刘插嘴道:“十三块卖不卖?”“太少了,不卖。”老刘拉着约翰装作要走的样子,摊主在身后喊住他:“十三块就十三块。”
泥人到手,老刘得意地对约翰说:“这招叫欲擒故纵。”约翰佩服得竖起了大拇指。
两人走着走着,不料却出了个意外:约翰走路不小心撞倒了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倒在地上不肯起来,约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老太太的家属围了过来,问老刘和约翰是私了还是公了,老刘忙说私了,于是对方提出要五千块钱的医疗费。
约翰翻遍全身也就两千多块钱,于是对老刘说:“你在这儿等着,我去外面银行取钱。”
老刘等了半天也没见约翰回来,这时老婆打来电话:“你是不是和约翰吵架了?约翰回来后,直接收拾行李就去机场了。”
老刘哭笑不得,没想到约翰无师自通,学会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有钱就是任性”源于11月初的一则媒体报道:今年4月,江西男子老刘网购了一款男性保健品,很快就接到了骗子打来的电话。随后4个月时间里,老刘累计被骗了54万余元——不仅搭进全部积蓄,还找朋友借了15万元。事实上,老刘在被骗7万元时就已发现被骗,但他继续选择被骗,理由是“想看看骗子究竟能骗走多少”。[1]那句“有钱就是任性”,即是出自这则新闻后面的跟帖。一方面,“有钱就是任性”虽是戏谑之言,却能非常恰切地用来评价当今社会一些有钱人令人大跌眼镜之事。从早年间频频被**和段子开涮的“煤老板”,到近些年在海外奢侈品店扫货的大妈团,“没品”富人已经成为中国一景。他们富而不贵,只要高兴就可以挥金如土,“任性”确实是对其花钱风格的生动概括。
另一方面,“有钱就是任性”与当前社会的“屌丝心态”产生了微妙共振。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鸿沟,映衬了一小部分“高富帅”的安逸闲适,也让广大“矮穷挫”心理失衡。“任性”二字带着几分不浓不淡的娇嗔,听上去极像一位家长对被惯坏的子女的温柔呵斥,让那些没钱的“屌丝”俘获了一种奇特的心理快感。
此外,从语义结构来说,“有钱就是任性”也具备流行潜质。在中国社会,与这句话结构类似的“有钱就是爷”,原本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钱就是爷”是一种嚣张跋扈、令人反感的恃财傲物,“有钱就是任性”则适用于旁观者表达;同样,近两年“土豪”一词的流行,也为“有钱就是任性”走红做了铺垫——曾经在社交网站喜欢拿“土豪”开玩笑的,如今大都换成了“有钱就是任性”。希望采纳。
夜幕刚降临,门外传来由远而近的引擎轰鸣声,老三习惯性地抬起头向外望了望。不一会儿,老刘已推开店铺的玻璃门站在了他面前:“老三,借你徒弟小豆用用,我带他出去见见世面。”话音没落,两人就出门上了那辆改装过的骐达,一脚油门,消失在夜色里
大学城位于城南一个繁华的镇区,每到周末的傍晚,校门前宽广的回车场上就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有的人坐在车里,Meridian音响系统高声播放着诡靡的电音,有的人则倚靠车身,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手机,时不时抬起头紧盯着校门口出入的女生,他们大多都具备一种“特异功能”,犀利的眼光足以剥去包裹在大学女生们青春胴体外的衣裳。
老刘在学校对面的乐购超市门前停下车,开始掏出手机不停地发着短信,小豆在副驾的位置上,坐立不安地挪动着屁股,直到一个瘦高的女孩出现在他们面前,他都没能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
“你是刘哥吧?我看了车牌号码是对的,你好!初次见面啊!”女孩笑容干净,露出了一对小虎牙,
“你好!小瞿,初次见面!”老刘放下车窗,略显尴尬,“你同学来了吗?”
“来了,来了,她在超市里买点东西,马上就出来,他就是你信息里说的好朋友吧?!你好!”女孩热情地朝着小豆挥挥手,
“你好!”小豆笑了笑,
“怎么说?要不我先去开好房间,再来接你和你同学?”老刘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呵呵,你说什么呢?你”女孩左脸上两颗青春痘的附近泛起红晕,想必是因为有外人,显得有些羞涩,
老刘看出女孩的心思,急忙解释到:“放心,我好哥们儿,不是外人”
女孩弯下腰,从窗外探进上身,将嘴巴凑近老刘的耳朵小声说:“我去开房间,学生证可以打折”
老刘的耳朵被她吹得痒痒的,心里乐开了花:“嗯,好的,你去开房间,两间,给你钱”,随手掏出600元钱,塞到她的手里,
“好的,我去找一下我同学,一会儿见!”女孩优雅的转身离开了。
“小瞿,回来!”,女孩刚走出去几步,听到老刘的喊声,迟疑地转过身:“怎么了?”
小豆心里暗暗佩服:姜还是老的辣,老刘肯定也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劲儿,初次见面而且什么都没做呢,就给这素不相识的女孩几百元钱,就不怕她跑了?!
女孩小心翼翼地走回到车边,老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掏出50元零钱:“再买盒杜蕾斯”,
女孩的一脸疑惑被一吹而散,笑容灿烂,俏皮地用手腕轻捶着老刘的肩膀:“老流氓!老流氓!”
“是啊!我是老刘,而且我很忙!”老刘哈哈的笑了。
一个半小时之后,他们离开了大学城。期间,老刘给小瞿打过五次电话。第一次小瞿接听了,她让老刘再等一会儿,她同学在乐购里上洗手间,从第二次开始,她就再也没有接听过。
在打第三次电话时,老刘突然便意来袭,曾急匆匆跑进乐购超市的洗手间
谁也无法知道,当时他是真的去大便了,还是去寻找那个拿着他650元钱消失的“学生妹”小瞿了
古文名人刘黎平在朋友圈写道:
明年暑假在湖南永州住两个月,集中精力教儿子十八篇古文(包括
诗):
庄子逍遥游、庄子说马、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劳力劳
心、
诗经毛序、
离骚、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货殖列传、
治安策、
洛神赋、
哀江南赋、
滕王阁序、
送穷文、
封建论、
唐德宗罪己诏、
潮洲韩文公庙碑、
待漏院记、
聊斋之王成。
不管他以后修什么专业,从事什
么行业,至少要熟悉这十八篇古文。
这些至文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哲学,既有庙堂,又有江湖,既有理性,又有感性,既有现实又有浪漫,文体也很全面,记叙、论理、抒情、讲故事俱全,一个中国人具有以上文化素养,足矣。至于其他,学学中学课本也差不多了。
不管老刘开出的书单是否挂一漏万,但的确是佳作,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如果不谙熟于心,就更说不过去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中只有三年,而对有些人,高中却是四年。高中三年不长,高中四年也不长,而高四复读的这一年相对来说就很短了。短到还没和班里每一个人都说上一句话、没和那些稚嫩的面孔挥手告别,便再一次面临毕业。可能,这是复读的常态,也是不少复读生的悲哀。但是,总有一些这样的人,在一朝一夕短暂相处的时光里,让原本枯燥、机械的复读生活变成一段美好的、难以磨灭的回忆。
窗子以外是渐渐茂盛的树叶,空气中离别的气息也还有一些。只不过树叶没有去年这个时候老校区教学楼前的那棵黄桷树茂盛,离别的情绪也没有去年这个时候浓烈,但是太阳好像今年更热情一点。
“叮叮”
“考试结束,请考生立即停笔,若有考生继续作答,监考员应及时制止并予以当众警告”伴随着考试结束的广播声,所有人都已经停下手中的笔,起立,等待着监考老师检查后收回高中三年里最后一张试卷,然后一个一个离开。熊劲松低头看着自己的英语试卷,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看着监考老师走到自己面前,收走了高中四年里最后一张卷子。熊劲松左手拿上已经装好证件和文具的考试专用袋,右手稍上半瓶怡宝,离开11号座位径直的走出了13号考场,嘴角有些上扬,似乎是一切尘埃落定后惬意的笑,又像是一丝嘲笑。
“就这样了吗?一场考试几张卷子,就这样再一次毕业了吗?”
“高中四年就这样结束了,复读生活也到此为止了吧,青春,好像真的要散场了。不过这一年复读生活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开始享受这样充实的生活了”熊劲松边走边想着这一年的复读生活。
人声嘈杂,人头攒动,各个中学的考生拥挤着一步一步向楼下走去。烈日变残阳,教学楼前的广场已经阴凉了一半,炙热的江风吹着刚出楼梯口考生的脸庞,风夹杂着欢声笑语,亦带着愁容悲泣,远离考场,奔向不知名的远方。
不远处的室内体育馆前,是一棵渐渐茂盛的黄桷树,这棵树已经种下快一年了,已然有了蓬勃生长之势。黄桷树下,胖胖的班主任老刘正在收准考证和身份证,旁边已经围了一圈人,三三两两的相互讨论着什么。熊劲松走上前,把准考证、身份证递到老刘手里,穿过人群走到树荫下,加入到嘈杂的大军中,尽情的谈论着什么。四五分钟过后,老刘清点完77份准考证身份证,用洪亮的声音吼道,
“安静下来,都听我讲!”四周依旧是一片沸腾。
“嘿!嘿!嘿!嘴巴都闭到,听我讲!”老刘又扯着嗓子吼了几声,人群才渐渐安静下来,将老刘围在了中间。
“今天的考试已经结束了,明天上午还有英语口语考试以及照相。明天早上早一点到这个位置来排个队形,争取先照相,然后领取准考证和身份证去参加英语口语考试。现在,可以回教室收拾书本,也可以明天再收拾,一会儿不想搬的书可以搬到旁边办公室来。都听清楚了没得”
“清楚”
“听清楚了”
“”
杂乱无章的声音回应着,老刘讲话期间不少同学依旧小声的谈论着。
“好,那就散了,搬书的搬书,其他人该干嘛干嘛去”老刘再次扯着喉咙吼道。
复读20班已经散了,大部分人向着教学楼走去,是要回教室收拾书本,也有些同学朝着寝室走去。四周还有不少班级正聚集着,而大批向校外走去的则是从各乡镇中学来参加高考的学生,他们要乘坐大巴回宾馆收拾东西然后返校。
20班的教室在四楼,整层楼只有20班和21班两个理科复读班,四楼以上没有被当作考场,所以很多同学考前都没有将书搬走。20班的教室现在是一片沸腾景象,许多同学都和旁边的人一边谈论着一边收拾着各自的桌子,不时的有人抱着一摞书急冲冲的走出后门,转进老刘办公室,随后传来一阵声响。
“咚啪”,然后一个男同学空着手就从教室后门进来了。
“你把书全扔了啊,不留点做纪念吗?”教室前面一个女生带着些许感慨问着。
“都扔了,一本不剩,书卖了可以给小师弟当奶粉钱,物有所值,哈哈”那个男同学一脸痞样的回答。
“要不你再考虑考虑,万一你明年还要用呢,现在去办公室翻翻还来得及”窗子旁边的熊劲松一本正经的调侃着。
“怎么说话呢,你明年才要用呢,今年哥一定能走,而且肯定比去年考得好。你以为谁都像胡少那么有志气,敢复读两年?”痞样性子的男同学反驳道。
“有本事当着胡少面说,小心被一只手扣进垃圾桶里,哈哈哈”另一个男生抱着高高的一叠书,边走边说着。
“哥乌嗯~滚!”痞性的男同学转头翘着眉对着人字正腔圆的回应。
日常交流过后,又各自收拾着。十分钟后,熊劲松抱着一堆教材、试卷向后门走去。刚出教室门就差点撞上从办公室出来的老刘,吓了一哆嗦。
“把书放在走廊吧,里面堆得差不多了,怕这个豆腐渣楼板承受不住”
“好”熊劲松随口回了一声。
“后面的也把书放在外面,不要再往里面放了”老刘顺着指了办公室门口的走廊。
“轰、轰、啪”回应老刘的只有一阵书着地的声音。熊劲松扔下书,靠着门框猫着头看向办公室,积书成山,此时的倪伯伯在办公室里正努力的把书挪开留出一条道,汗水已经打湿了领口。转身走回教室座位,桌上放着生物教材和化学教材,以及所有的笔记本和考试专用袋,当然还有那个曾经练英语书写的本子和高考前收到的祝福的信件、便签。
熊劲松看着桌上的东西,再看了看周围空空的桌子,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去年收到的祝福的东西还在家里放着,正好把今年的也一并存放好,留作纪念,他自言自语的叨叨着。突然,熊劲松像是发现了什么,一下子拿起那个练英语书写的本子,从里面翻出一张似乎是褶皱后展开的纸。那是一张小字本的纸,墨迹已经淡了很多,但是能看出来,纸上是一局还没下完的五子棋。
熊劲松拿着纸回想着这盘棋,良久,“这是那次英语考试后,向妈妈在讲台上讲作文,我跟许小娟在下面下五子棋,然后老师拿着她的作文走了下来那个智障,哈哈哈”一阵暗自傻笑过后,他还是将这张已经褶皱的纸夹在了本子里,然后抬头看向右前方隔着过道的那张桌子。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了,桌子还是歪的,凳子也倒在地上,熊劲松站起身来环顾四周,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眼神里透露着复杂与空洞。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漫长却又短暂的复读生活结束了,这一段青春也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刻。
要是能一直生活在高中时代多好啊!或者永远停留在复读这一年里。不知不觉间已经习惯了这样充实而又不迷茫的复读生活,那些陌生的,熟悉的,煎熬的,开心的,酸的,甜的,苦的,辣的,所有的所有都已经成为高四时光里不可或缺的经历。这一年里,老师关心父母疼爱,最好的朋友就在身边,最有默契同学也坐得不远,最欠打的人更是在眼前,而住在各自心里的那个人或许就在右手边。除了努力,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熊劲松知道,这仅仅是幻想,高中时代已经和自己渐渐的划清了界限。所以他收拾好桌上的物品,看了看面前的桌子和整个教室,最后目光在右前方隔着过道的空空的桌子上些许停留,然后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开了20班教室,离开了高三教学楼,路过那棵黄桷树,穿过那个曾经挥洒汗水和泪水的跑道,朝着寝室走去
跨入寝室楼大门的那一刻,顿时凉快了很多。进门左边第一间是1009寝室,再左边是1007,对面是1006和1008,这是20班男生一楼的寝室,还有几间在其他楼层。熊劲松抱着书靠在门上对着里面喊“开门,老子要热死了!”过了几秒,无人回应,他只好用脚在门上踢了几下,随后里面传来声音,
“暗号。”
“罗丹丹猪儿虫”熊劲松随口答道。
“暗号不对。”
“二哥最帅”一声轻响,门开。任二躺回床上看着手机,福贵在收拾东西,建哥跟老鬼也躺在床上玩手机。
“都要毕业了,还要来搞我所”,一脚关上门,熊劲松走到自己的床前放下书说着。
“商不是唛,再不搞以后没得机会了”,二躺在门后的床上答道。
“丹哥还没回来吗”
“在厕所蹲坑,不晓得是不是在里面睡着了”上铺的建哥看着手机回应着。
熊劲松向阳台走去,拿着毛巾洗脸,背对厕所门大声的说,“丹哥是不是要三个小时?”
咔,门开了,一句话随之而到“放你尼玛的屁,我才进来几分钟”。俩人在水槽旁边洗了一阵,然后拉上阳台的门回到了寝室里面。
“丹哥不是要三个小时唛,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丹哥真男人!”
“三个小时,我的天!”
哈哈哈几人一阵狂笑,说不出的傻屌样。
“兄弟们,晚上怎么安排”丹哥玩着手机随口说了一句。
“通宵!”
“要不进城搓一顿?”
“通宵打游戏还是通宵吹牛b”
“进城吃啥子,火锅,炒菜还是吃啥?”几人随心所欲的谈论着高考考试结束当晚的安排。
“先进城再说吧,棉大这个鬼地方太偏僻了,没啥好安排的,我也想进城买点东西”熊劲松放下手机从床上坐起身来。
“走嘛走嘛,我们进城聚一聚”福贵收拾完东西坐下来休息。
“那我们去江北嘛,那边有家地瓜火锅,还可以”任二也坐起身来说着。
“已经六点多了,先进城,实在不行我们到去年毕业聚餐的那个地方看看还开着没,也在江北那边”熊劲松站起来说道。
“我都可以”,“走吧,走吧”,“走!”。几分钟后,六个人背着包带着充电宝,有说有笑的走出了校门。
此刻的校门外,停了不少小轿车,也停了几辆出租车,有的是接孩子回家,有的是为了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拉上几个学生,赚上一笔。出了门校左转,等公交车的队伍已经排了很长,快要排到人行天桥上了。1009的六个人走过去,排在队伍末尾,等的公交没来,几人后面陆陆续续又排了十多二十个人,已经排到天桥底下乘凉了。又过了几分钟,大概六点二十分,终于来了一辆绿色的公交,只不过上了十多个人就满了,后面的人也就往前走了不到10米。
“这特么要等到什么时候,我先去买碗洋芋花,你们先排着”任二吐槽道。
“我也去”建哥跟了上去,两人转身上了人行天桥,朝着马路对面的小摊走去。
没过一会儿,一辆白色的金杯车停在了队伍护栏旁边,有人下车,能看见车窗上的“黄草”俩字。1009队伍前面的人没一个人动,基本上都抬头看了看,然后接着玩手机了。熊劲松一撑手跳过腰高的护栏,走向金杯车,询问了几句,然后回头对着寝室的人说
“这车也进城,我之前坐过,我们可以坐这个,六个人能坐下”
“我都可以”,”“走吧,等着心累”
“建哥快点下来,我们坐这辆车进城”熊劲松冲着买完洋芋花回来,正在下天桥的两人喊道。排队的几人跨过护栏上了金杯车,后面俩人也小跑着绕过护栏上了车,随后还挤上来两个不愿等公交的人。在诸多不同的眼光目送下,1009所有人总算是踏上了进城的道路,庆幸不用再煎熬的等待公交。
车快速的往前行进着,江风呼啸,带着些许温度的烈风比小车内的空调来得舒服,后面的人渐渐模糊,房屋树影飞快的变换着。金杯车开过车检处,开过建设中的沿江桥,1009的几人在车上吃着熟悉的洋芋花,相互谈论着什么。当金杯车路过垃圾处理厂旁边的小球馆时,熊劲松回头遥望,那个曾经无数次挥动羽毛球拍的地方,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身影,一个个在他的脑海里闪过。是啊,那里承载了四年来他和朋友一起打球的经历,即使复读后没来过几次,但每一次都是许久不见,眷念依旧的感觉。复读以来,曾经每一个打球的周末,大部分都在教室里度过了。
车继续向前开着,车外的景已经远去,中途也有人下车。或许人生就像一趟车吧,车上的人与车外的景不停的变换着,而走向不同终点的人不知不觉中早已习惯了悲欢离合。车上的人依旧谈笑着,熊劲松也回过神来,加入其中。
“一会儿到了车站,你们先去江北吧,我找个地方买点东西”熊劲松突然说道。
“你要去买啥子,我们可以等你买了再一起过去”有人回应着。
“我要去找个花店看看”熊劲松道。
“耶诶~松松你要表白嘛”
“你要学**里的唛”
“卧槽!卧槽卧槽~”
“哦哟,有点东西哦”1009的其他几个人像是中了五百万一样,眼神放光,嬉笑若狂。
“开玩笑,我还是没那么大的胆子哈。我还没想好”熊劲松一本正经的回答。
“是不是哦~”
“兄弟,不要怂”
“熊劲松,你是个男人!”几人哄笑着调侃,引来车上其他乘客些许不一样的目光。
“我确实还没想好”熊劲松一阵无语。
“不要慌,我知道哪有花店,就在车站挨到”福贵拍着熊劲松的肩膀说道。
“就是,一会儿我们陪你去选花,完了再去找地方吃饭”建哥也参和着说。
“那行吧”招架不住,无奈妥协。
又过了十多分钟,已经快要晚上7点了,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总算是到了车站,同样是两块钱的车费,要是一直排队等公交,七点半都不一定能到呢。
“那里,就在那,咱们过去帮你选花”刚下车,福贵就指着几十米外的一家店急切的说着。就这样,熊劲松在室友的推拥下向花店走去。花店没有过多的装饰,但是一些小的、透明的盆栽悬挂在过道两旁,特殊而又自然。花店老板是一个年轻的**姐,画着淡妆,当1009的六个人进门时,老板正在包装一束花,身旁还放着已经包好的另外两束花。
“你们好,是要买花送人吗,店里有百合、玫瑰还有各种绿植、小盆栽,组团购买可以打折噢”当老板看到进门的一行人时,一边包装手里的花一边说着迎了上来,随后将手里的花放到了花架上。
“美女,我们不组团,就他一个人要买”二指着熊劲松调侃着说道。
“我们刚高考完,准备去聚餐,明天要拍毕业照”丹哥补充了一句。熊劲松一脸尴尬没有说什么,花店老板像是明白了什么,微笑着道了句“毕业快乐,祝你们考个好大学”,众人稀稀疏疏的回了谢谢。
“今天早上刚到的玫瑰,有红的也有其他颜色的,不管是送给老师还是女同学,都比较合适,刚才有几个人也订了几束花,有一束就是红玫瑰呢”老板领着几个大男生逛着花店。
“订花的那几个人应该也是高三毕业生吧,说不定你们可能认识。这位小帅哥确定要买的话,我这边今天也是可以打折的呢”花店老板一边指向不同的花一边聊着。
“那个,我们不是高三毕业,我们是高四毕业”熊劲松生硬的回应了一句。
“你们是复读生呀,听说复读压力很大呢,有勇气!”老板依旧笑着聊天,很是自然。
“还好”回应老板的就只有两个字,气氛有些尴尬。
“我们还是去看花吧。马上就毕业了,复读其实也没得啥子”室友说话缓解着熊劲松的不自然。
“那我们过去看看红玫瑰吧,早上刚到的,很新鲜,一束大概20到30支花,精心包装好,很适合毕业送人呢”花店老板笑着讲到。
“那大概多少钱”熊劲松直截了当的问。
“如果你确定购买,我可以给你打八折,嗯~,算下来140块钱。而且可以按照你的一些要求免费包装,如果你担心明天花不新鲜,我可以给你一些营养液,晚上浸在水里,保证第二天花是新鲜的”老板抽出几支红玫瑰递给众人。
“那就这样吧,只是我们要先去聚餐,能不能吃完饭再过来取花”熊劲松放回红玫瑰直接说道。
“没有问题,你吃完饭再过来取吧,如果晚了店门关了,可以给我打电话,这是我的名片”说完,花店老板将名片递了过来。
“谢谢,我们可能九点多十点左右过来,我先把钱付了吧”说完这句话,熊劲松像是松了一口气一般。
“感谢光临,如果其他几位帅哥也想要买花送人的话,可以随时电话订购哦”老板将几人送出店,然后回店里工作了。
“松,你都不讲价的嘛”二哥边走边说。
“我又没买过花,怎么讲价,你们也不帮我”
“怎么帮,你自己都没说讲价,我们怎么好意思”丹哥回答道。
“你们还有不好意思的时候啊,我信你个鬼”熊劲松扬眉吐气般回应。
“你们注意没,那个**姐有点好看,我是说—很有气质”老鬼嘴里蹦出这么一句话。
“老鬼还真是不同凡响。”
“眼光独到,一鸣惊人!”
“好像是挺有气质的”熊劲松一本正经的附和着。
“吁~熊,看不出来啊。”
“原来你也有开窍的时候。”
“开个屁窍,你们几个推着我去花店,说好帮我选花,一个个都是进去吹空调的,还不帮我讲价。走了,打车找地方吃饭去”熊劲松一脸冲样的大声说道。
十多分钟后,1009一行六人,先后的到了江北那家地瓜火锅店外,看见了20班有其他同学已经在等着上菜了,几经询问店里已经没有位置了。于是几人商量着到去年毕业聚餐的那个地方去看看,毕竟只隔了几十米。去年那家店叫白开水自助火锅,原来是龙涎香,现在变成了另外一家,生意似乎不怎么好,只有两桌人在吃饭。
01、多余的人
刘大爷有一双儿女,女儿是老大。
之所以有老大这个女儿,就是因为刘大爷一直想要儿子。年轻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养活孩子都困难。生了女儿之后,咬了咬牙,下定决心再生一个。
生了儿子之后,刘大爷心里才算踏实下来。而女儿毫无疑问成了个多头。一家人都围着儿子转。有事的时候,女儿被呼来喝去;没事得时候,女儿似乎就是一个多余的人。
女儿从小在家中过得战战兢兢。长时间下来,对心理影响很大。
小时候还不太懂事,只知道要听父母的话,虽然有时候感觉很委屈,但在那个年龄段,也仅仅是模模糊糊的感觉而已。慢慢长大了,越来越能体会到在家中生活的压抑。
刘大爷的爱人跟他一样,都是把儿子看得比什么都重。
到了懂事的年龄,女儿唯一的心愿,就是尽早离开这个家,想早早离开父母。
命运有时候很奇怪。
女儿考大学的时候,全凭自己做主,特意选择了一所外地大学。等到大学毕业找工作,却又找了回来。
大学毕业回来之后,刚开始参加工作那段时间,女儿自己没什么经济能力,还是跟着爸妈一起住。本来家里房子不大,上大学走之前跟弟弟住一个屋,等回来之后,房间归了弟弟一个人,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在客厅支上一张行军床。
后来挣到工资,女儿做了两件事:在外面租了个房子;请一家人下了个馆子。
女儿的想法是,不管怎样,父母一手把自己养大,给自己大学生活费、学费,这是恩情,不管什么形式,是要报答的。
女儿后来回忆起来,记得很清楚。当时在吃饭的时候,刘大爷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意味深长地对她说了句话:
“爸妈把你带大不容易,你挣钱了,别忘了爸妈,还有你弟弟,你得接济着他。
你出去住,爸妈不拦着。但是,钱要攒下来,不能瞎花,今后咱家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本来算是一句很正常的话,对于她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她听来,似乎味道有些不一样。
女儿后来成家。
女儿成家之后,对自己小家的依赖心特别重。很正常,人性都是这样,越是不曾得到的,愈加的渴望和珍惜。
丈夫对她很好,刘大爷却对这个女婿很不满意。
女婿家境也比较一般。当初女儿结婚的时候,刘大爷想要一笔价值不菲的彩礼,女婿出不起,惹得刘大爷差点不想嫁女儿,最后还是女儿的坚持。
所以,在刘大爷看来,这个女儿不是什么孝敬孩子,更别提女婿。
接二连三的事情,却让刘大爷与女儿之间的关系,陷入冰点。
儿子结婚之前,刘大爷要给儿子准备婚房。跟老伴儿一商量,把女儿女婿叫了过来,让女儿女婿出点钱。女儿女婿刚买新房不久,背上不少的贷款,婉言拒绝了,气得刘大爷把女儿女婿赶了出去。
女儿后来有了孩子。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女儿坐月子也在亲家。那个时候刚生完孩子,女儿没向父母提出过半句让帮忙带孩子的话,这却反倒招来了刘大爷的冷嘲热讽:老话说的果然没错,女生外向。白给别人家养活了个儿媳妇。女儿刚生完孩子情绪不稳,跟父母争了几句,换来的是一顿脾气。
孩子慢慢大了之后,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刘大爷老两口,也没见到老俩多开心,一直都是不冷不热。有一次还不懂事的外孙哭闹起来:
“我要爷爷奶奶!”
结果又是刘大爷的一顿脾气:
“孩子这么小懂什么事儿?这是你们教的吧?走,今后别来了!”
相当长一段时间,女儿家与父母、与弟弟之间,几乎都没什么往来。
女儿很在意自己的家庭,也更愿意为自己家庭打拼。
夫妻两人经过多年的打拼,经济条件渐渐好了起来。客观地讲,这么些年,女儿女婿回去看望刘大爷的时候不多。无非逢年过节,带上一些礼品“意思意思”,坐不了多少工夫就离开。
儿子回去看望老人的工夫,比女儿多不了多少,却着实让刘大爷惦记。隔不了几天就是一个电话,满怀关切地叮嘱儿子,时不时“接济”一下孙子——说是接济孙子,其实还不是给了儿子?
子女成年,一家人却早已貌合神离。
转眼间过去好多年。
老刘和老伴儿都已退休在家。儿子依然在外面不知道忙什么,少有回家探望;女儿依然还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意思意思”,谁愿意经常面对冷面相待?
长时间,老刘和老伴儿住的不大的房子里,显得冷冷清清。
这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二老说起孩子、家庭的话题。
一说到这个话题,老刘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女儿,真是白养活了!你看看人家,有闺女的,哪个不是天天回来伺候?你再看看咱们,平时连个电话都不打!”
老刘的老伴儿也很“无奈”地附和:
“别说这些了。哪家和哪家都不一样,要怨就怨咱自己,谁让咱们没把孩子教育好?”
老刘继续说道:
“别扯这没用的。人不行,怎么教育都没用。
今天说到这了,得有个说法。咱们就这点家当,数这套房子值钱,全给儿子,提前过了户。”
决意一定,老刘给儿子打电话,把儿子叫了过来。儿子一听是关于房子的事儿,立刻赶了回来。听完父母的意思,儿子高兴地说道:
“爸妈,我觉得你们的决定是对的。不是说儿子惦记你们这些财产。咱们家的财产,得好好传下去,别落外人手里。
另外,爸妈你们放心,到这岁数,你们只要关心一件事儿就行:把自己身体照顾好。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
放心,家里有我呢。”
听完儿子一番充满“孝心”的表态,刘大爷和老伴儿心里特别舒服,特别欣慰:没白疼这个儿子。
但是,老人却还有另外一个想法:不能把负担都搁到儿子一个人身上。
待到把房子过户手续办完之后,老刘给女儿打了个电话,叫她过来一趟。
女儿很少接到父母电话。回来之后,老刘直接开门见山:
“给你说个事儿。前两天我和你妈,把房子过户给你弟弟了。”
女儿“哦”了一声。在她心里,长期以来的念头就是逃离。
听到女儿的回应,老刘继续道:
“这事儿只是知会你一声。
下面我说这个事儿,是要求,你好好听着。
我和你妈岁数也大了,今后要伺候的地方恐怕得越来越多。我们心里很清楚,指望着你伺候,指望不上。”
听到这些话,女儿心里非常不舒服。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心理,父母这些话,让女儿这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一下子冒了出来:指望不上,到底怨谁?
老刘没理会女儿的反应:
“指望不上没关系,我们压根也没指望你。但是,你总得尽点义务。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你要给我们赡养费。
之前没找你要,是体谅到你们过日子不容易。现在你们条件好了,该到报答的时候了。”
听到这里,女儿终于明白把她叫回来的目的。回问了一句:
“那我弟呢?”
老刘眼睛一瞪:
“你弟什么?跟你弟有什么关系?你弟那边,我们自有安排。”
女儿心里很清楚父母的安排是什么意思。从小到大一直都这样,所谓的安排,就是好事都安排给弟弟,钱财全可着弟弟花。父母朝弟弟要赡养费,几乎不可能。
女儿对父母的怨气油然而生,差点冲口拒绝,强行压了回去。女儿起身,对着父母说道:
“没别的事儿我回去了。”
没顾及父母的反应,出了门。后面传来刘大爷的声音:
“跟你说的,是要求,别搞错了,不是求着你!”
女儿心里非常不痛快。
回到家中,女儿跟丈夫说起这个事情来。
丈夫非常清楚女儿的家庭情况。从他这个做女婿的角度,对岳父、岳母的做法一直心存芥蒂。妻子在家里这么不受待见,丈夫站在哪边,不言而喻。只是,不能做火上浇油、添油加醋的事。
沉默了一会儿,丈夫只说了一句:
“可以。把你养大,有恩。”
女儿望着丈夫,心有不甘:
“凭什么?凭什么好处都给了我弟弟,从小就没照顾过我的感受?”
丈夫回道:
“没有什么凭什么。别跟你弟弟比。你只需要考虑自己要不要做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爸妈也把房子给你一半儿,赡养费你出不出?所以,从根本上,是考虑问题的角度。”
丈夫对她很了解。从小的成长环境,让她一直心存怨气。说白了其实就一点:受到父母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反过来从另外一个角度,父母把孩子养活大,也不容易。这点不能忽略。
丈夫也知道她的性格,凡事不能逼迫太紧,要给她一些时间,让她自己想明白、自己做出决定。
些许日子过去了。最终女儿下了决定,拨通了刘大爷的电话:
“赡养费,我给,算你们赢了。
但我要跟你说明白,给你们钱,就当是奶水钱报答你们。儿子是你们的宝贝,今后让儿子伺候你们去。
其实从我出生那一天起,你们就已经把家败得干干净净。”
说完,不顾那头刘大爷的反应,直接撂下电话。似乎决心已定,但是女儿心里一直不轻松。
一家人,如果用彼此之间的“斗争”输赢来维持,不得不说,有些悲哀。
女儿确实不轻松。
不轻松,来源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女儿绝对不是心甘情愿的;另外一个意思,是不知道未来面对老人需要伺候的时候,自己会怎么做。
女儿“逃离”家庭之后,很少看望老人、很少联系老人——如果仅从这个行为上来看,属于典型的“不孝顺”。
很多人会说:爸妈把你养大,你就这么对待父母?这其实就是家庭关系的命题。
刘大爷做法有问题么?女儿和儿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天地之差。这种差异,是他们人为造成的。
女儿的态度有问题么?成年之后,不看望父母、少有关心,几乎断了联系。
但是,问题源于什么?
我们做一个假设:关于赡养费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当老人身边需要照顾的时候,女儿拒绝。谁能说女儿没有尽到赡养义务?所以,老人提出赡养要求,子女完全可以“糊弄”,还挑不出什么毛病——这种情况,谁受益、谁受损?
真正结论就是:谁也落不了好——女儿钱给出去,不痛快;老人收到钱,也不痛快。赡养,不是单靠钱解决的问题。所以,就如女儿所讲:从她出生那一天起,家就已经败得干干净净——这件事,没有赢,只有输。
这就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家庭关系:任何一方的单方索取,都不会让家庭和谐;任何一方的单纯获利,更不会让家庭和睦。
家庭关系,是有回路的,而不是单向的。
而刘大爷的家庭,就是根源于此——硬生生把一个家庭,打造成了一个单向关系:
我给你饭吃,你就要报恩;我的财产我做主,公不公平,跟你没关系。
你要我报恩,我就给你赡养费;给了赡养费,就报恩了,别的事别指望。
这是我们想要的么?
来源于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