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童话

什么是童话,第1张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儿童文学辞典))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 (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范文仅供参考: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2020-12-25

一。 性格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方式:

气质类型是对人的气质所进行的典型分类。以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分类最为著名。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这四种液体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气质的四个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辞海》解释

主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

(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 诚实 或虚伪、 谦逊 或骄傲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 怯懦 、果断或 优柔寡断 等。

(3)情绪特征,如 热情 或冷漠、 开朗 或抑郁等。

(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 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 等。

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

(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

(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

(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

人格大五理论(The Big Five)

塔佩斯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

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麦可雷和可斯塔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定量表之一。

1A—B型人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用到这种人格类型。

A型人格: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有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一种不安定性人格。

B型人格:性情温和,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胜任需要耐心和谨慎思考的工作。

2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由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内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

外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

内向人格的特点: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

外向人格的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敏捷等。 [3]

人的性格编辑

1.开放性:描述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注重和谐发展;

2.完美性:描述追求完美,重视目标计划的程度;

3.较真性:描述对事物的钻研和完善程度;

4.认知性:描述是否重视积累知识,包括聪明程度;

5.成就性:描述是否注重成就的程度;

6.力量性:描述是否愿意支配和影响他人;

7.浪漫性:描述在浪漫程度;

8.给予性:描述是否愿意给予他人,包含仁爱,慈孝,正义等;

9.活跃性:描述情绪的兴奋和活跃程度;

10.形体性:描述形体特征的状况以及重视享受的程度;

11.疑惑性:描述是否倾向于探究他人的动机;

12.随和性:描述和平、随和与安静的程度;

13.传统性:描述对传统的坚守程度;

14.自由性:描述重视自由的程度;

15.智慧性:描述创造能力,智慧程度;

16.想象性:描述重视想象,追求至善的程度。

17.多面性:描述性格复杂程度;

18.多变性:描述机敏的程度;

摘自:

二。 如何变更。

1不爱思考(笨)

多思考,观察事情,寻找 规律和共性 , 总结 经验,用于 下一次 相似问题的处理。

2说话不经过大脑(一根经)

宁可晚回复,也要说对的话、精准的话。如此反复训练,逐渐训练话术与语速。

3没有时间观念(拖延)

超强计划力,不断给自己 定目标 ,绝对不浪费任何时间。

4没有说服能力,容易妥协,不维护自我利益,总被人坑(傻)

多用逻辑清楚 三点表达法 ,交流前自己先用 辩证法 辩一遍,没有逻辑漏洞了,再去说服别人。

5不懂拒绝,没有主见(弱)

先自我认定观点三次,认为没有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凡事多说,我觉得,我想,我要,我不要,拒绝。多说,可以吗?好不好?求你啦!把征服欲激发出来。

6不有趣,不幽默、反应慢(愣)

多看综艺、奇葩说、吐槽大会,多与人说话, 观察别人说话的话术,学以致用 。开始接不上话是正常,慢慢多接几句就会逐渐掌握沟通的节奏。

7怂、做傻事、出糗(二)

凡事注意形象,我行我素是对的,但是不可以不注重形象,觉得我是这样就这样了。一定要强硬,行为干练、说话中气足、眼神坚定对视,给人超强的无形气场。可以保持文艺气质(打扮),但要有独立自主的感觉。并且小心谨慎,凡事多个心眼。该要面子的时候要一些面子,在出于自己都觉得丢脸的情况下,低级的错误绝对不允许自己犯。

8 敏感、不自信(情绪化)

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恶言恶语,意味着内心不够强大。 显得非常蠢,别人说两句话就把自己搞得地动山摇。 对于熟悉的人,过份迁就。需要宁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 不要害怕自己得罪了他,会给穿小鞋。你怕得罪她,她也怕得罪你。若有实力,自然有人跪舔。人生过客说的话无需太过在意,你的人生的缺点和性格需要自己来扭转和把握。 不信你看,她的人生也过的一塌糊涂。你可以把她当作是嫉妒。好友说的可听,但他们看到你的闪光点,觉得你的问题不是问题。一般的交涉者,他们说的可听一半,客观但是也对你很不公平。因为他们忘记了你的过人之处。所以表太过在意,但是缺点是一定要改的,晚改不如早改,否则处理很多事情都会很被动。

9怕做决定、怕担责、反复、 纠结(乱)

每天从小事纠结到大事也纠结,纠结完还要把事情说给别人听。因为怕做决定,所以很依赖询问别人的意见,试图让别人帮自己做决定。其实又是怕担责任的表现。试着大胆地,在分析完所有之后,做一个最痛快的决定,之后出了事情及时站出。绝对不推卸责任,避免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而背锅,但是锅来了就要勇敢承担。

10手忙脚乱、慌慌张张、大惊小怪(神经大条、弱)

遇事则乱,第一是没有事先预估好风险,没有想好处理办法。没见过大风大浪,没经验也是一点原因,多看多感受吧。看到别人被虐,可以多想想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会咋做。

11专注力差,浮躁易怒情绪化

心不够静,浮浮躁躁。碎片式的工作模式要改掉,要持续投入一件事情,并且做到心无杂念。工作没一会,就偷偷看看微信、看看消息这样会完蛋。学会情绪管理,任何时候都要peace,心如止水。办公室不是展示真性情的地方,只能是表达观点的地方。

摘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18361/answer/878983179 胡书忪

           如何改变性格? - 知乎 (zhihucom)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由全球1,001,340位网民共同编写而成。共计3,005,127词条,324亿文字。

首 页

百 科

图 片

小 组

论坛

百科建站

更 多

帮助

快速了解|

注册|

登录|

说文解字》 相关 编辑词条 专家发言 消歧义 参与讨论 所属分类: 中国古籍 图书理论 工具书 汉字理论 著名文学作品 语言学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许慎著,成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9353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同文1163字,解释十三万余字。此书在流传中叠经窜乱,今本与原书颇有出入。本书首创部首编排法,为后世字书所沿用。本书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贡献极大。在清代研究《说文》成为专门学问,给它作注的就有数十家 。

目录

• 基本资料

• 作者简介

• 图书介绍

• 概念发展

• 主要内容

• 基本资料

• 作者简介

• 图书介绍

• 概念发展

• 主要内容

• 价值贡献

• 后世影响

• 相关词条

•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说文解字》-基本资料 书名:《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汉)许慎 撰,(宋)徐铉 校定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4-2-1

页数:390页

《说文解字》-作者简介

许慎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

许慎曾担任太尉府祭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他历经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540个部首。许慎另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失传。许锦晶曰: 叔重者,名慎,汝南召陵人也。性纯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 《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攻曺,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议》。永元十有二年(100),始作《说文解字》,序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为萌生。黄帝之使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公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夫”,“夫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朙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天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诸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卋,改易诸体。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建光元年(121),书成。收单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于五百四十部。病中之时,遣子冲献书于帝。卒,葬郾城县姬石乡许庄村东。墓髙十有五尺,径四十有八尺。乡人曰:“日动一厘,夜长三尺。”谬也,岂有自拔之冢。《后汉书》赞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涂分流别,专门并兴。精疏殊会,通阂相征。千载不作,渊源谁澄。”至清,岁以仲月后丁之日,县令、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礼。康熙四十有六年(1707),郾城县知县温德裕立“孝廉许公之墓”碑。光绪年间(1875-1908),郾城知县王风森立“许夫子从祀文庙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七年(1985年),许慎研究会第一次会议时,立“重修许慎墓碑记”。植柏百八十有二株,今存百五十有三株,三九之数也。目前,许慎祠堂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许慎路,漯河四高(原郾城一高,省立郾中)旁。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今天,人们发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当人们开始热衷于研究汉字时,首先会想到许慎。

许慎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宽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中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是中国人民今天研究古文学和古汉语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中国人民将不能认识秦、汉以来的篆书,更不要说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因此,它不但过去对汉字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的汉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义。

《说文解字》-图书介绍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本书所收文字包括篆文(即小篆)、(古文壁中书)、籀文(大篆)、或体、俗体。“文”指的是整体象形表意字,“字”指的是结体有表形表声的合体字,所以许慎以“说文解字”为书名,后代常常简称为《说文》。东汉许慎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写成。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字书的基础。

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该书在流传中,屡经窜乱,今本为宋徐铉所校定,与原书颇多出入,徐氏以篇帙繁重,将每篇分为上下二卷,共三十卷,收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该书改变了周、秦至汉的字书的编纂方法,即将所收字编为四言、七言韵语的形式,首创了部首编排法,分为五百四十部。许氏又总结了以前的“六书”理论,开创了有系统地解释文字的方法,先解释字义,次剖析形体构造,再说明读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书所未有的。该书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都有重大的贡献。但说解中也杂有主观臆断和迷信成份,需要参照甲骨、金石、竹木简的文字研讨审定。《说文》这样一部巨著,是在经学斗争中产生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学术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一场论争。秦以前的典籍都是用六国时文字写的,汉代称六国 文字为“古文”,用古文书写的经书称为古文经。秦始皇出于愚民政策的需要,把这些用古文字写成的《诗》 、《书》等典籍付之一炬。西汉初年,一些老年儒生凭记忆把五经口授给弟子,弟子用隶书记下来。隶书是汉代通行的文字,称“今文”,用今文书写的经书,称今文经。后来陆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经书。 这样在汉代经学家中就分成了今文经学家和古文经学家。两派的区别不只是表现为所依据的经学版本和文字不同,更主要的表现为怎样使经学为封建统治服务上。今文经学家喜欢对经书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和宣扬迷信的谶纬之学;古文经学家则强调读懂经典,真正理解儒学精髓,为此侧重名物训诂,重视语言事实,比较简明质朴。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他编著《说文》是要以语言文字为武器,扩大古文经学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影响。

《说文》早期传本不得而知,有记载最早刊刻者是唐代李阳冰,他在代宗大历年间 刊定《说文》,但其中掺杂李氏臆说颇多。该书现存的版本以徐铉校定的宋刊本为最早, 《四部丛刊》初编及《续古逸丛刊》有影印本。其次是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 ,有宋刊残本及影宋钞本,《四部丛刊》初编二次印本中有影印本。 南唐徐铉、徐锴兄弟二人精研《说文》,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种《说文》注本,成书于南唐末年,世称小徐本,徐锴对 李阳冰谬说多有匡正。徐铉于宋太宗雍熙年间奉旨校定《说文》,世称大徐本。另外, 今尚存有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一卷,仅188字。清人研治《说文》,多以大徐本为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大小徐本今天均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说文解字》-概念发展 从历史上看

1,文字起源很早。尽管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像很早的文字的东西 ,但它究竟属于什么时代 ,怎么去认识 ,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 ,今日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系统的记录汉语的文字是甲骨文。从甲骨文发展到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六国古文 :秦早期的籀文、货币上的文字、陶器上的文字等等。到了秦始皇时代 ,简易了秦的籀文 ,成为小篆。再发展成隶书、草书、行书、真书 (即楷书、正书 )。

从书写方式上看

许慎纪念碑

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 ;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

,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篆书是圆笔居多 ,小篆已有点变化 ,隶书变化很大 ,把圆笔改成方笔。“大”、“日” ,字形由圆的变成方块。这种发展一方面由繁复趋于约易 ,简单化 ,如由大篆、籀文到小篆 ;另一方面又可看到由单体变为合体 ,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 ,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 ,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还有指事 ,《说文》举“上”、“下”为例 ,因为无物可象 ,所以有指事。又有会意 ,会意一般是合体的 ,如“相” ,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 ,遂向表音方向发展 因此有了形声。又有转注、假借 ,合前几种为六书。转注 ,《说文·叙》讲“建类一首 ,考老是也”。前人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比较准确的是刘台拱的讲法 :“从一义生数字谓之转注 ,以一字摄数义谓之假借 ;随音立字 ,谓之转注 ,依音记字谓之假借。 ”戴震、段玉裁讲转注是互训

,非也 ,互训不是文字孳乳的方法。假借以不造字立字 ,同音假借 ,拿一个字代表两个不同的语词。转注是表音的

,假借更是表音的 ,因此说是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文字使用上 ,一字多形

(或体 ,一个字的不同写法 )慢慢趋向固定。从历史上看 ,有古字今字之别。

声韵的演变。首先应理解声、韵是一个系统 (system ) ,不是杂乱无章的。一种语言里声母、韵母各分多少类是有数的 ;声韵的结合是有规律的 ,是系统的。比如 :现代汉语普‘一定跟 iy (或有 iy介音的韵 )相拼 ,不跟 AO相拼。声韵的演变就是在这一系统内部有些发展改变。演变或者由简而繁 ,比如古代的“端透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知彻澄”和“照穿床”。或者由繁而简 比如“蓝”是来母 而“监”是见母 ,古代有复辅音声母 通话语音

kl2。为什么说古代有复辅音 这样的事例不是个别的。比如 :“恕”从如声。一个字也可以有两个读音 ,比如“率” shuài、lǜ,最早为两个辅音 ,在一定条件下 ,发展为有的保留了前面的辅音 (如“监” ),有的保留了后辅音 (如“蓝” )。除谐声外 ,从汉藏语同源词比较也可看出古有复辅音。人们不同意这种说法。闽、方音有不同。因政治、经济、时代有不同。

从汉语语音的声韵系统发展来看

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p eriod):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上古又可以分成前期 (proto-Chinese)、后期 (archaic Chinese)。时

代前后亦有伸缩 致,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商代为上古前期 明、文化各方面交错的关系,方音由分歧而逐渐融合,趋于一不要笼统。,都应在历史上划分不同的阶段元、清是近代方音自古有之,而汉语是有一个最早的母语的,方言不过是其不同,周秦即为上古后期 ;若周秦以上为上古 ,现在为现代。研究任,则汉代也可说是上古的后期。魏晋南北朝为中古 ,唐、宋为近古分支而已。有些美国学者认为闽语跟早期汉语不是一回事

,有自己的原始闽语的母语。粤、吴、北方话都是由一种早期汉语演变来的。因为一种语言不能

单从语音来比较 ,还要看它的语法、词汇。闽语也是音节语言 ,没有很多的形态 (p hono log2

ical)变化 ,语法结构跟其他汉语方言基本一致 ,声调也可以对应。词汇上的证据就更多了 ,不过有些词汇北方话没有。这里面有不同民族往来时互相影响的问题 ,吸收一些别的民族语言的词汇。语言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有的快一些 ,有的慢一些。方言的发展是交错的 ,有的趋于一致。一致也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北方话一般无入声 ,但山西话还有入声 ,声调也不同 ,有的有五个、六个声调。

总之 ,关于声韵演变要建立两个观念 :一个是古今时代的不同 ,一个是方音的不同。

语义的发展

文字的意义有本义 ,有变义。本义指从早期文字形体上所反映出来的取像及其所代表的词义。变义指使用文字在表意方面所起的发展变化。变化又是多方面的,转义、比喻义、借义都是对本义而言的变义。研究语义 ,不能孤立地看。第一 ,要看这个词在最早的文献里是怎么讲的 (the first appearance),有的不能单从字形来看。第二 ,要根

据这个字 (词)处于一定的句子中的意思来定 ,不是仅仅单凭古老的字书 (训诂书 )来看的 ,训诂书讲的不一定是这个字的全面的意思 ,或是在某个句子中的意思。例如《尔雅·释诂》第一条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亻叔、落、权、舆 ,始也。 ”这些字是不是都当开始讲其实开始只是核心 (kernel)的意思 ,事实上用处不一样 ,所指的方面也不一样 ,要把语词放到具体的句子中来看它是什么意思才行。就语言的总体来说 ,形音义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 ,要研究语言 ,就不能偏于一隅 ,要把事物的各方面联系起来观察分析 (古今 ,形音义 ),所谓“观其会通”、“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就是要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同时也要了解历史的发展 ,所谓“探本求源”、“明其原委” 。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且对后代影响极大的一部字典,也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中文字典。本书成书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原作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许慎写完之后,献给汉安帝。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说文解字》书影(平津馆丛书本)

《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全书以小篆为主体,分析字形结构,根据不同的偏旁,分立为514部,始于“一”部,终于“亥”部。凡字形偏旁或笔画接近的字都归于一部,举偏旁居一部之首。部与部排列的顺序大体以部首的笔画和形体结构是否相近为准则,笔画结构相近的就序列在一起。许书514部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故为15篇。每部文字的排列主要本着3个原则:

①文字在应用上的意思属于好的、善的列在前面属于贬义的、不好的列在后面;

②一部之内属于专名词的列在前面,属于普通事物名词的列在后面;

③一部之内的字,义类相近的序次在一起,以便寻检。每一篆文下先言义,后言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

小篆之外,如有籀文、古文异体,则列其下,名为“重文”。全书共收篆文9353字,重文1163字。古书中所使用的文字大体具备,其中既有先秦所有的字,也有汉代新产生的字,为后代考查汉字的发展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许慎分析字形,根据相传的“六书说”。象形、指事由字形以见义。会意、形声则分别其组合成分。凡言“从某从某”或言“从某某”都是会意字;凡言“从某某声”的都是形声字。书中也有会意兼形声的。也有言“从某某省声”的。许慎做了这些分析,对国人理解篆书的结构大有帮助,下而考察隶书也可以知道其来龙去脉,不知篆书形体,就难以明其音义。《说文》中的训释,或因形以说义,或取书传中的古训,灿然具备,虽为字书,实际也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训诂书。后代的字书都援引《说文》训释,以为典要。

《说文解字》-价值贡献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本书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国人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文人整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现在的中国人民博古通今。

《说文》一书的突出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 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这是汉字学家的工作,这项工作, 由许慎最先完成了。《说文》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 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体相 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 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 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极的 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许慎创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个字的排列方法,都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这 种排列方法更能体现部首与部首、字与字之间的意义联系,这与后世从检字法角度的分 部和按笔画多少分类迥然不同。

2.训释本义。许慎之前的经学家为经典作注,都是随文而释,所注释的字(词) 义,基本上是这个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和灵活意义。许慎在《说文》中紧紧 抓住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由于历史的局限,个别字的本义讲得不对),这无疑等 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因为一切引申义、比喻义等都是以本义为出发点的,掌握了 本义,就能够以简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义,解决一系列有关词义的问题。 此外,许慎在训释本义时,常常增加描写和叙述的语言,使读者加深对本义的理解, 扩大读者的知识面,丰富本义的内涵和外延。

3.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 进行分析,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 若、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汉字是属于表义系统文字,是由最初的图画文字演变而 来的,这样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证实字义完全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而语 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许慎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 音”的原则,所以在《说文》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常常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 这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

4.以六书分析汉字。在许慎之前,有仓颉依据六书造字的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为,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有六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 量地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 分析《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

《说文解字》-后世影响 两千年来,《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也是最有权威之书,它的作者许慎的名字与他的杰作成为后人阅读古籍,探讨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钥匙。

“说文”大家段玉裁

《说文》问世以后,很快就引起当时学者的重视,在注释经典时常常引证《说文》。 如: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以证字义。《到了南北朝时代,学者们对《说文》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唐代科举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说文》。

《说文》问世以后,研究者蜂起。清代是《说文》研究的高峰时期。清代研究《说文》的学者不下200人,其中称得上专家的有数十人之多。清代《说文》之学,可分为四类:其一,是校勘和考证工作,如严可均的《说文校议》 、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等;其二,对《说文》进行匡正,如孔广居的《说文疑疑》 、俞樾的《儿笘录》等;其三,对《说文》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的《说文句读》 ;其四,订补前人或同时代学者关于 《说文》研究的著作,如严章福的《说文校议议》、王绍兰的《说文段注订补》等。其中第三种最为重要,这四人也并称“说文四大家”。近人丁福保持以往各家研究《说文》的专著和其他论及《说文》的著述以及甲骨文、金文的材料汇集为《说文解字诂林》 ,后又搜集遗逸编为《补遗》,是该书注释的总汇。

《说文》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同时,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文献语言学,《说文》 就是文献语言学的莫基之作。《说文》 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字,大体不出 《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而《说文》本身则形成一个专门学科。《说文》完整而系统地 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说文》的训 解更是国人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所以《说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 价值和应用价值。

《说文解字》-相关词条 许慎

汉字

训诂学

文字学

音韵学

段玉裁

《说文解字》-参考资料 大唐资料库 http://infodatangnet/S/S2098HTM

价值中国网 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80908

→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收藏词条至个人空间

互动百科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

开放分类: 我来补充 中国古籍 图书理论 工具书 汉字理论 著名文学作品 语言学 开放分类: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同义词:

说文解字

说文

同义词:

[删除]

[删除] 参与编辑者: 何满子 b卡呶呶 _云&雨 机智的爱 宁静的心 psp2000 富兰克林 nzlhaha 发表留言进入维吧>>

标题:

内容:

E-mail: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个!

基本信息共被浏览大约 7658 次

共 5 个版本 共 8 人协作

何满子 最大贡献者 宁静的心 最新协作者 相关词条完善

《老子》

六书说

古文字学

许慎

六书

汉字结构六书说

说文解字

汉字六书

汉字

《说文部首书注》

更多 HOT

自然

文化

人物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地理

经济

科学

体育

技术

分类树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8 hudongcom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互动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907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1520

美国人把恋人称“蜜” 阿拉伯人则用“我的黄瓜” 立陶宛人则用“啤酒”来比喻 波兰人把自己的情人比喻为“饼干” 日本人则会说:“哎哟,是美丽的山花” 法国人把自己心爱的人称为“小卷心菜” 兹库人对爱人的最高爱称则是“我的小蒜” 希腊姑娘则喜欢被人称为“象黄金虫一样” 芬兰人思念情人时,称之为“温柔的小数叶” 而列塔尼人则兴奋地把恋人比作“我的小青鱼” 浪漫的维也纳人用“我的小蜗牛”来称呼心爱的人 捷克波希米亚最富爱情表达方式的话为“我母亲的灵魂” 塞尔维亚人称呼自己的恋人为“小蟋蟀”时,就会沉侵在最大的幸福之中 而南斯拉夫的加尔纽拉人则用“我的小草”来表达对恋人最炽热的感情 以下为中国式: 丈夫的称呼 倍倍尔在《妇女与社会主义》一书中谈到古代雅典妇女时说:“对丈夫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称‘老爷’;她是丈夫的仆役。…丈夫可以把她当作奴隶出售。 可见古希腊的男人的职责也在于管教女人,而且还管得极有尊严。都叫“老爷”啊!名正则言顺,看来不仅我们中国人懂这个道理啊! 再来看看国人对丈夫的称呼吧。看看我们聪明的老祖先是如何正名的,以及这个“名称”是如何流变的。 1良人 古时叫丈夫“良人”,好听吧!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估计那时的男人们是说有贪污腐败,泡小蜜的吧。 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2郎 所以再后来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了李白 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郎”多亲切的称呼阿! 3 郎君 但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大约除了个别那时的“小甜甜”,如郑袖,钩弋之流,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哎,偶们的mm和那些生猛的夷女就是不可同日而语啊)。于是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让人想起金庸笔下的“金色郎君”,呵呵) 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4 官人 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 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官当人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了哦。 5 老爷 老爷, 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6外人,外子 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 “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潘金莲mm称西门庆gg一定是甜甜的一声“偶官人”:但李易安mm称照明城gg(不好意思,应是赵明诚gg)则一定是“外子”。 7 相公 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你一定会对里面不时就有的,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印象深刻。也可见这个称呼古时之流行。这比 “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若不是怕犯皇上大人的讳,众老婆们最后怕是要叫“皇公”了的哦!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 然而泰极否来,近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况愈下,从对丈夫的称呼中也可明显看出。 8,先生 “先生”, 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 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还是“老师”。《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使用。 9 爱人 “爱人“ 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上世纪20年代初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 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在小说中、情书中,更是多见。但那时没有被广泛地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饭的”等有歧视色彩的称谓;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 “先生”、“太太”、“**”,又显出“资产阶级”的色彩。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 但是,海外华人拒绝使用“爱人”称谓。一位朋友说,他去英国留学,每当他说起自己的妻子时,使用国内的称呼“我爱人”,使得人家以为他在谈论“情人” 因其直译lover就是“情人”的意思。 而且在日语中 汉字“爱人”也是指“情人“ 爱人,爱人,爱时披在肩、不爱丢一边。呵呵。。。所以现在也用得少了,年轻人已很少再用这个词了。 10男人 男人, 这是最有归属感的叫法。通常必须加上定语,谓之“我男人”。 可惜仅见于通常极具团队精神的乡下女人口中。 11 我们家那口子 带有一种隐秘的亲热味道!但其中已无尊敬的意思。 12 孩子他爸 最隐蔽,委婉的叫法。但在目前这么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这个称呼太缺乏准确性了,极不严谨。要知道她孩子的爸极可能并不是她老公的哦。 建议坚决弃用! 13 老板(or 领导) 现在全国到处都叫老板,连由的研究生叫自己的导师都曰“老板”,就是这么烂的称呼,丈夫们享用的机会都不多,更多的时候倒是称自己的老婆做老板和领导的。 14 老公――却原来就是太监。 老公, 最后来说说这个目前最流行的叫法。 老公这词最初却就是太监。这宦官吧 , 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李自成进北京后,即有“打老公”一说(《枣林杂俎》)。如是看来,老公最早的身份,原是太监。 不知女人呼叫老公时,是否骨子里潜意识就想过,这眼前的男人,就真还有些太监的味道? 所以,以后请各位”老婆们“改改口才好。否则,似乎在说偶们华夏男性,正呈现被阉割的趋势。 妻子: 皇帝称老婆叫锌童; 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文人称拙荆; 雅士叫执帚。 商贾称贱内; 士人叫妻子。 酸秀才称娘子; 庄稼汉叫婆姨。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普通人叫老婆。 年轻人称媳妇; 老头子叫老伴。 不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 北方人称孩他娘; 南方人叫伢他妈。 大陆上称爱人; 台湾叫内子。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 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 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 河北人称为家里的; 河南人称为屋里头的; 四川人称老婆叫堂客 那些偏远之处的称呼就更有趣了: 焐窝的,暖脚的,在一块睡觉儿的, 吃饭一张桌儿的, 睡觉一个窝儿的, 下田一块坡儿的, 死了埋到一个坑儿的, 煮鱼蒸肉一个锅儿的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辞海》1989年版)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辞海》1989年版)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

究心古训,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25岁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36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50岁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诗歌有独创成就,对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韩愈的集子,为其弟子李汉所编,外集为宋人所辑。现存韩集古本,以南宋庆元魏怀忠所编刻的《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它保存了不少原本已失传的宋人旧注,今有影印本。南宋末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经明代徐氏东雅堂翻刻后,最为通行,系全录朱熹《考异》和节录五百家注而成。廖氏原刻今有影印本。诗集单行注本,清代有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2种。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的,宋代有方崧卿《韩集举正》、朱熹《韩文考异》,清代有陈景云《韩集点勘》、王元启《读韩记疑》、沈钦韩《韩集补注》、方成□《韩集笺正》,近人有徐震《韩集诠订》。韩愈生平事迹,见于皇甫□《昌黎韩先生墓志铭》、《韩文公神道碑》和李翱《韩公行状》,这是最原始的材料。新、旧《唐书》本传,朱熹并有《新唐书》本传的详注。编为年谱、年表的有好几种,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方崧卿《年谱增考》即合刻在洪谱各条之后。研究著作,王鸣盛《蛾术编》、郑珍《巢经巢文集》、俞□《俞楼杂纂》诸书有关条目或文章,具有学术价值。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诗文的代表著作。单篇论文,以近人陈寅恪《论韩愈》为最著名。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六)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丫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七)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

  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八)抗日战争时期诗歌

  当艾青﹑田间﹑臧克家出现在诗坛﹐新诗已适应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它以多样的形式为现实斗争服务。街头诗﹑传单诗应运而生﹐诗歌与群众的联系空前密切。诗歌的主题基本转向国难的描绘与国防的呼吁﹐诗歌的旋律由柔婉变为雄健。倾心于激昂的战斗代替了对于纯美的追求﹐诗人们多以愤怒而乐观的调子歌赞这场全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抗争。何其芳著有《夜歌》﹐卞之琳写了《慰劳信集》﹐王统照的《吊今战场》和舒群的《在故乡》﹐堪称抗战诗歌的代表性作品。柯仲平的《边区自卫军》﹐具体地展现了现实斗争的人物与场景。这首诗和《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均作于延安﹐力图以民间熟知的形式表现新的生活。高兰以朗诵诗闻名﹐代表作《哭亡女苏菲》以个人的哀痛概括了民族的懮患。

  抗战期间诗歌队伍有了很大发展。在重庆﹑桂林﹑成都等内地出现了《诗创作》﹑《诗垦地》﹑《诗星》等诗歌专刊和《七月》﹑《抗战文艺》﹑《文艺阵地》等大量发表诗作的文学杂志﹐吕剑﹑徐迟﹑袁水拍﹑胡风﹑邹荻帆﹑韩北屏﹑苏金伞﹑青勃﹑臧云远等人﹐创作相当活跃。力扬的长诗《射虎者及其家族》发出劳动家族的苦难历史的叹息﹐是这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在敌后﹐以延安为中心﹐晋察冀边区以及其他抗日根据地﹐严辰﹑公木﹑光未然﹑朱子奇﹑萧三﹑蔡其矫﹑方冰﹑陈辉﹑魏巍(红杨树)等也都有丰硕的诗作﹐易琴弦为喇叭﹐显示了抗战诗歌的严峻﹑力度与真诚。

  从抗战后期到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政治地图与战争区域的划分﹐40年代的诗歌活动大致上分为国民党统治区和中国***领导的解放区两部分﹐且各有自身的特点。但因解放区代表了全中国的新生和希望﹐中国***的文艺方针起著全局性的影响﹐解放区的新型诗歌同样成为全国的楷模并对国民党统治区诗歌有潜在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670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