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有多少人姓名为“林风”,多少人名字为“临风”?

青海玉树有多少人姓名为“林风”,多少人名字为“临风”?,第1张

第一届伦敦世界博览会:用了三百年作准备

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

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为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认真刻板的英国人动用了全国的经济力量,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布展。

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笨重的,多为庞大的石头建筑。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英国人一改往日风格,在著名的海德公司内建造以钢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水晶宫。水晶宫1700英尺,高100英尺,耗用了4500吨钢材,10公顷的玻璃。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开幕,在占地96万平方米的展区中,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有13公里,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钢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兴奋的人们在水晶宫内尽情目睹那个时代的骄傲,自然也就不会留意工业文明使泰晤士河逐渐浓厚的污浊。后来的英国,为清除泰晤士河的污浊,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近代世纪是欧洲人的世纪,在东方人的眼中,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炫耀和矫饰的,他们参观这些稀奇古怪的玩艺儿时,眼中流露出惊讶,还有恐惧,但对欧洲人来说,这与其说是物的炫耀,不如说是人对自身的炫耀。没有前3个世纪的基础,没有世界的发现、人的发现和科学的发现,人的世纪进步不可以想象,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基石与豪迈更无从谈起。

在15世纪,世界被发展。

在16世纪,人被发现。

在17世纪,科学被发现。

三把钥匙开启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大门。

探险者15世纪,在西欧人的想象中,中国和印度遍地黄金,宝石、香料、丝绸取之不尽。到东方去,到富饶的地方去,欧洲的水手们无意中打开了世界地图。面对充满无限神秘和诱惑的大洋,欧洲人试图开辟西行航线,找到通往东方的发财之路。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海,命其名为风暴之角(后改称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织工的儿子哥伦布游说西班牙王室成功,西班牙王室为他准备了3只帆船,8月3日,这支船队驶入大西洋。10月12日,这支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于是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这些土著居民告诉哥伦布,南边有富庶的地方。哥伦布兴奋地穿过巴哈马群岛,登上了古巴的土地,他误以为这就是日本。到1504年,哥伦布又3次出航,但他始终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黄金之地,而且他始终不知道这块土地是新大陆。

在哥伦布第一次出航的5年后,葡萄牙人达伽马在里斯本出海,170人的船队也是去寻找富饶的东方世界。1498年的5月18日,达伽马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中心港口卡利库特。当时的印度居民十分惊讶这些陌生人家乡的遥远。他们问道:你们为什么要远离故乡到这里?葡萄牙人的回答是我们来找香料。

哥伦布没有找到黄金之地,但西班牙王室对黄金之地的向往并未就此结束。1519年,西班牙王室资助葡萄牙人麦哲伦继续去探索东方之路。是年9月20年,5艘帆船、265名水手的西班牙船队出航,到达美洲东部海岸后,船队沿岸向南,在第二年10月穿越一条海峡(即今日的麦哲伦海峡)后,浩瀚的大洋一改凶暴的面孔,雍容大度地接受了这些远来的陌生人,船员们这暂现温柔的大洋称为太平洋。1521年,船队停泊到了菲律宾,此时,大批的船员已相继死于坏血病。到1522年,也就是第一届博览会举办前的前3个世纪零29年,船队回到西班牙,人类的首次环球航行宣告成功。它虽然只带回了一船香料,但它无意中证明了一个事实:地球是圆的。

无论探险者的动机如何,探险者的足迹所至,使一个完整的人类世界凸现了出来。

与上帝摔跤人的中心地位的确定与地理发现同时始于15世纪。

首先是意大利人以人为中心的重新解说世界,诗人彼特拉克发出震荡世纪的呼号,他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

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用人性代替神性;用财富、艺术、爱情代替禁欲主义;用人的创造力代替神赐力量……整个欧洲沸腾了!新的创世纪拉开序幕。

哥白尼在教会统治的黑幕下,小心翼翼地提出太阳中心说,教会的宇宙结构开始坍塌。意大利人布鲁诺直承哥白尼的衣钵,把哥白尼的秘密大声说了出来,罗马教廷宣布他为异端,把他烧死在火刑柱上,他留下一句话:他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善怕!

在歌唱、实验、牺牲的推动下,人被发现了,人开始知道,人和上帝一样尊贵。

在德国,教会的免罪符引爆了重创自己的炸弹。这种声称钱币′叮当′落银库,灵魂立即出炼狱的免罪符受到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挑战,这个与上帝摔跤的最伟大的巨人在维登堡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一夜之间,路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在麦哲伦踏上漫漫东方不归路的1519年,德国的莱比锡爆发了路德与教会的论战,维登堡大学校长亲送路德前往,200名学生执戟带盔充当路德的卫队,这是一个让人百年以后仍会热泪盈眶的场景。

对教会弊端的攻击使教皇大为恼火,他不再轻率地认为路德所言是一个喝醉了酒的德国人的呓语。1520年6年,教皇发布敕令,宣布路德的论点是异端邪说,限令他60天内撤回他的主张。限期一满,路德当从把教皇敕令丢入火中,同罗马教廷决裂,路德的声音震动整个欧洲:我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撤销任何事情,因为违背自己的良心而行动,是既不安全又不诚实的。

在欧洲文明发展的思想基础中,路德对信仰自由、思想自由的热烈,对个人主义和自由平等观的热烈,都是神权统治的漫漫长夜中最光明的火炬。

启蒙运动大航海时代像一个神话,无法与大洋的浩瀚相提并论的人劈波斩浪,让不同的大陆互通声息。在尽展人的视野的同时,人又开始开掘自然的秘密,在同一时刻,人类的理智地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地铺展开来,从自然科学到心智科学,敢同上帝摔跤的人层出不穷。随着哥白尼的指引,宇宙的图画日渐现其轮廓,随着路德的指引,人的世俗生活得到肯定,人的中心意义渐渐成为不争的归宿。到18世纪,启蒙运动和进化论再次为人定位,这不仅是对宗教组织的挑战,而且是直接对宗教本身挑战。

那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是一个为后来世纪定位的世纪。

信仰自由是什么?

这是人类的特权。

伏尔泰这样肯定人。以伏尔泰为首的18世纪的巨人用勤奋、不知退却的思想去结束宗教时代,去开创新的理性时代。

启蒙运动的英雄都是深刻的极端分子,他们不余遗力地向宗教挑战,他们心中有一个巨大的渴望,就是建立一种的制度。伟大的抱负使着他们为理想吃苦,为理想受罪。他们有着路德的狂热和水手的坚毅。

伏尔泰把流放和监狱当做一种人生快乐来享受。1715年,他写诗讽刺摄政奥尔良公爵,被逐出京城,流放到奥尔良附近的苏利。1717年,他被赦免回到京城。5月,他又因文惹祸,一个青年诗人的诗酷似他的手笔,使他代人获罪,这次他的去处是巴士底监狱。第二年4月出狱,依法律规定,流放到夏特内。1726年,他和一个无耻的贵族骑士为姓氏的血源发生争执。出狱后,他被迫流亡异国。这一年的下半年,他居住在英国。这次打击使伏尔泰顿悟,于是,伏尔泰和权贵阶层势不两立。在以后的日子,他和他敌视的腐败社会越来越不合拍,就一边赚钱一边写作,使得整个欧洲,确切的说是整个欧洲有权有势的人都讨厌这个法国佬。

同时候的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和伏尔泰一样,为人的自由权利张目,在他们锐利的揭发下,大时代的序幕缓缓拉开,从平民到贵族,他们知道了要去什么地方,该怎样去。

科学的发现哥白尼的学说是科学革命的转折点,它变更了西方人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变更了人对自然的理解;变更了西方人的价值观。这是现代科学革命的源头。

科学革命得力于人的中心地位的确定,得力于人的心智的解放。到了16世纪,科学从神学的阴影下艰难地走出来,它慢慢揭去蒙在自己脸上迷信的面纱。它告诉人:人能够用自己的头脑,百无禁忌地探知世界和人本身;在科学的旗帜下,人可以和上帝考虑同样的事情。

和地史时代的生物大爆发一样,这个世纪是科学的大爆发,各种基础门类的学科相继出现,令人目不暇接。

自然史、医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植物学、数学和物理学有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且,不同的研究方法交互影响,相互推进。它们逐步独立于神学之外,形成了人的知识,它蕴育着技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技术文明大放其光。

同思想史的巨人一样,科学也有了自己的巨人,这群巨人中的巨人是英国的牛顿。牛顿的学识是非凡的,可以这样说,人类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个这么不可思议的人。他在下列领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纯数学和应用数学

光学和光与色的理论

科学仪器的设计

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潮汐引力理论

科学新方法论

热学、化学和物质理论

炼金术、年代学、圣经的翻译

18世纪的某科学史学者甚至认为:牛顿推翻或改变了所有的思想。

像大航海时代一样,科学家们各领风骚,描述出自然的各种肖像,自然的秘密公开了。以人为本的意识和科学并肩前进,开放的世界第一次呈现在人的眼前,虽然迷信仍然存在;虽然愚昧仍然存在;虽然暴虐仍然存在;虽然不平等仍然存在;虽然奴役仍然存在,但是,那个世界没有被发现、人没有被发现、没有科学的旧时代是肯定不存在了。

人开始设计自己想象中的自己;设计自己想象中的社会;设计自己想象中的自然。

到了18世纪,牛顿开辟的科学时代继续进步,获得了革命性的成功。这次革命的先声来自于化学革命。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法国科学家的负责人拉瓦锡被送上断头台,但政治上的保守和反动并未影响这位自信的科学家为人类留下珍贵的科学实践。

拉瓦锡领导了影响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化学革命,这次革命使用了物质守恒的一般原理,在狭小的实验室中,世界被重新称量。同样地,其他学科在16-17世纪打下的基础上迅速现其轮廓,并扩张自身的深度和广度。由科学发展而带来的技术创造层出不穷。在18世纪,人类又上演了激动人心的一幕――产业革命。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即是这次产业革命的见证。

灿烂的水晶宫在18世纪的70年代,中国有人远涉重洋,去看看外部的世界。这些人中有一个叫王韬的,他原来是一个落拓不羁的名士,一个风流才子。但故国破碎的现实让这个自小聪颖的人更多地关怀现实。他上书太平军,于是被朝廷称为通贼,只好急急忙忙地逃到香港,以帮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哥翻译中国典籍为生计。他在1867年到达法国马赛,随后又寄旅伦敦。他用浪漫的中国笔调记录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纪念性建筑物――水晶宫。

这个灿烂的建筑物被王韬称为玻璃巨室。

王韬看到的水晶宫,已被一个私人企业买下,搬出了海德公园,移到了伦敦南部的西德纳姆,并增加了两座高塔,围绕水晶宫的是美丽的花坛和绿树。

这个玻璃巨室令王韬目眩神迷,他这样描写水晶宫——……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旃,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砖瓦榱桷,窗牖栏槛,悉玻璃也;目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毕备。……这时的水晶宫,仍然是展览会、庆祝会和表演的胜地。

水晶宫因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而千古留名,特别是水晶宫的建筑风格,更是19世纪后半期以来功能主义的代表作。

西方传统的建筑模式的代表是神殿、教堂、宫殿,这一模式在工商业和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的18世纪后半期显得笨重而不实用。代之而起的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提倡建筑的结构应取决于功用。传统的建筑观念将工程师和建筑师的工作范围完全隔开,而功能主义则希望把这二者融合成一个整体。高速发展的科技和商业需求是功能主义建筑风格的有力支持。

帕克斯顿爵士设计的水晶宫即为功能主义的大作品,这个一片晶莹的辉煌建筑采用预铸式组合,整个结构由钢架完成,旧式的墙体支撑已然消失,作为覆盖和装饰的玻璃创造出奇幻的美。

在建筑学上的贡献,这是历届世博会都倾以全力追求的。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综合主义的代表作——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同水晶宫一样令人目眩神迷。我们将在那一届世界博览会再作介绍。

从市集到伟大的博览会博览会的雏形是很早就有的,大约在19世纪的20年代,有些市集便被称为博览会,有些博览会又反过来称为市集。

市集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集会。市集的英文表达源于拉丁文,有祭礼、节目的意思,这和早期的天主教会的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市集的功能主要是商品的现场交易。

在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市集是欧洲北部的香槟区的香槟市集。12-13世纪是香槟市集最风光的时代,每次市集约6个星期,商人们从欧洲、中东、非洲涌来。在13世纪香槟市市集的记录中显示:到市集交易的物品来自40个地区和城市,包括25种不同的羊毛,以及许多种丝绸、亚麻、棉花、金银串缀的花料,此外还有皮革及皮革制品、药品、佐料、水果、石油、乳酪、啤酒、酒、贵金属、珠宝和木头等24种物品。

随着商业的发展,集中交易的方式逐渐让位于固定经营,市集开始衰落。到19世纪,市集的功能主要是商品批发了。

脱胎于市集的博览会,定型是在1851年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英文名称是Great Exhibition,按英文的意思,可译为伟大的博览会、巨大的博览会。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鼎盛时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欧洲的头等强国,殖民主义的扩展使英国自诩于日不落帝国,从当时英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来看,译为伟大的博览会似乎更准确一些,一则是展现工业的伟大,一则是展现另一种伟大,伟大后面的自豪。

维多利亚女王的夫婿艾伯特亲王认为,举办博览会可以将英国的产品与制造程序介绍给世界各国,促进产品需求,必将大利于英国。他的热心是此次博览会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

这次博览会的本意在于展示英国工业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但维多利亚女王用外交方式,邀请各国参展,形成了万国博览会的格局。

这一届博览会,美国展示的产品就超过了500项。当仁不让的美国人展出了多种创新性的产品,例如麦考密克收割机、科耳特左轮枪、固特异橡皮和口嚼式烟草等。但美国人并没有与英国人或其他任何人在博览会现场做生意,展示的辉煌足以使参展者满足。

从市集到伟大的博览会,人类从单一的商业买卖扩展到以文明展示为主题的博览会。从伟大的博览会到万国博览会,世界博览会的雏形开始形成,它更关注交流与发展,以有容乃大的天地情怀熔文明为一炉,更多的寄托人类的思想,这也是世界博览会人文气氛日浓的初始之源。

作为历史而保存在人类历史中,博物馆的历史是值得了解的。最早的时候,博物馆中是皇族权贵聚珍敛宝的收藏室,到18世纪末,博物馆才逐步向公众开放。比如法国的卢浮宫,在16世纪,是法兰斯一世的王宫,开始收藏绘画、雕刻等艺术珍品。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是那时入藏的。路易十四时,艺术藏品达到2000件。它的开放则是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

和博物馆相比,世界博览会的基石不是丰富的藏品,而是广泛的联络与交流,其展示内容的辉煌,远远超过了博物馆。可以认为,世界博览会是对当世文明的记录,对未来发展的瞻望。然而,许多届的博览会最后都成为了博物馆的基础,博览会的一些令人惊叹的新鲜展品,弃之可惜,卖又不准,便成了永久性藏品,成为博物馆中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1851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为英国奠定了两个博物馆的展品基础:一是1852年成立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一是1853年成立的坎星顿科学技术博物馆。

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后,工业展品送到华盛顿史密松学院,这是美国工业博物馆的基础。

在博物馆中,博览会的展品成为历史,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见证,它促成了现代博物馆的形成,又以此形式而传之后世。

●“解放军来了”

  地震发生时,玉树军分区官兵正在出早操。十分钟后,军分区就集结部队展开救援。“解放军来了!”军分区官兵们一出现,伤病员和家属便兴奋起来。

  地震中,索南才让的平房倒了,他本人也受了伤,可他却守着倒塌的房子迟迟不愿离去,因为屋里存放的价值15万元的2斤冬虫夏草是他的全部家当。玉树县应急民兵连的官兵们知道了才让的心思,问清了虫草的大概方位,仅用半个小时,就挖出了虫草,送到才让手中。他感动极了,拉着官兵的手一个劲地说:“太感谢***,太感谢解放军了!”

  青海省军区某团一到达玉树县,团长王波涛就跳下车,站在废墟上作了一个简短的动员:“我们每一名官兵一分钟也不能懈怠,一定要把被困群众救出来。”

  ●“母子平安”

  “要生了,快准备手术!”青海省预备役步兵旅的4名医护人员抬着担架边跑边喊。

  “确保母子安全!”预备役步兵旅马文贤副政委下了死命令。时间一分一秒地飞过去,大家都在帐篷外焦急地等待……终于,4月15日16时28分,经过多名妇产科医生近一小时的抢救,帐篷内传出婴儿的啼哭声。“是个男孩儿,母子平安!”这时,人群中响起了掌声。当这个用洁白纱布包裹着的小生命被抱出帐篷时,孩子的爸爸查多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我太高兴了!谢谢解放军!”孩子的妈妈也在产床上露出了笑容,向在场的解放军和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据了解,这名产妇叫博拉,地震后家里的房子全倒了,只好与丈夫查多在结古镇广场避难。(此段采访由通讯员黄振宁协助完成)

  藏族小伙 心系结古

  “多准备一些牛奶、蔬菜和饼子,我马上就回到西宁了,回去后我们往结古赶。噢,还要准备一些帐篷,千万别忘了。”

  循声,记者在西安机场候机厅看到一位小伙子正焦急地打着电话。等他通完话后,记者问他:“是玉树的朋友吗?”他回答:“是,我就是结古镇的人,现在很焦急,只好安排西宁的朋友给我准备一些物资,我要回家救乡亲。”

  尕松尼玛,一位25岁的藏族小伙,因为生意上的事,10天前从家乡到了上海、陕西等地。“我家就在镇宾馆旁,可我从电视上根本就没找到,全是残垣断壁。我们家乡是多么美丽的一个地方呀!我的朋友常告诉我,没想到结古镇这么美,像个世外桃源。可现在看看,真不敢想。”尕松尼玛的声音哽咽了。

  当我们坐上开往西宁的飞机后,尕松尼玛头上的汗水大粒大粒淌下来。接过记者递给他的纸巾后,他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表示了谢意。

  “这几天我很急,一急就不停地流汗,我心急呀。也睡不着觉,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赶快回到家乡。”说到这,尕松尼玛情绪又开始激动。他回忆道,结古镇被誉为歌舞之乡,康巴卓舞享誉中外,家乡每年都要举办康巴玉树节,他就曾经是康巴卓舞的领舞者。“那片美丽的草原多美呀。蓝蓝的天,辽阔的草原,还有爱唱歌的藏族同胞。真不敢想像,现在怎么成了这样。妈妈总给我打电话,不让我回家,说那里余震不断,还是很危险的。但我想,我是结古的儿子,现在这个时刻更应该回去,贡献我的一点力量。”

  最让尕松尼玛感到自豪的是,身患重病的父亲普巴才仁早就投入到抢险救灾中。“父亲是个老党员,几年前因为有病退休了,我们总想让他到西宁生活,但他说离不开家乡。地震发生后,他主动组织一些人,开展自救。还安排我哥哥用车把一些伤员往西宁医院送。自己还开车拉清洁的水,送给受灾的人们。我很佩服他。真的。”

  说到这里,尕松尼玛的眼中又涌出了泪花,坚强的小伙子低下了头。

  很长一段时间,他又抬起头,自豪地说:“地震发生后,许多只与我有过一面之交的汉族朋友,纷纷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有位辽宁的朋友还说,要把我父母接到他那里去,比接待我还要好地照顾他们。我汉中的朋友说,需要多少钱,他尽量筹措,一定要让灾区的百姓少受点苦。灾难真的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让我明白了这个世界善良的人太多了,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真是很幸福。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指挥,我们一定能再让家乡变得更美丽。”

  此时,尕松尼玛的眼里再次流出泪水,却是感动的泪水。

  言谈中,飞机稳稳地停在了西宁机场。尕松尼玛望着窗外刚刚露出绿意的西宁,深情地说了一句:“终于到了,这里离我家乡更近了,我要尽快回去。”临别时,小伙子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高高举起手挥着说:“我们结古见。”那一刻,我们的心里也感到一缕阳光正照在身上。灾难无法阻挡,但我们的人民,永远有战胜一切灾难的信心与决心。

楼主选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78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