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曾经说过,产后发胖的她,是借助绷带束腰将多余的肉进行调整的。小S也曾在自己的书中教了各种瘦身方法,其中就强烈推荐了用绷带束身来恢复身材。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防止内脏下垂,还能收紧松弛的腹部,对腰腹曲线至下腹部起提升作用。
但是,传统的绷带太麻烦,可操作性差,所以现在市面上有许多高弹力收腹裤,比用绷带勒住腰部要好穿、舒适得多。
祖国在我心中
每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冲散黑暗点亮大地,每当我们走向国旗台看见五星红红旗冉冉升起,右手放在胸上时,此刻我的心中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祖国!
当我捧着语文书大声朗读时,看着大大小小的方块字,我又想起了汉字的变迁:一个寒冷的洞穴时,一个原始人用一根粗糙的麻绳打着结,这就是结绳记事,后来又有了奇妙的甲骨文,金文和象形文字;到了近代演变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行云流水的行书,气势磅礴的正楷,每一种字体都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到后来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汉字,从古到今每一个时代,都有老祖先的无限才智,从这些端庄的方块字时我也看到中国文学的魅力: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们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宏大气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领略迷人的江南美景,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又让我们和伟大的毛爷爷一起去领略了浪漫的北国风光……中国小小的方块字里都蕴含着历史的奥秘!一本小小的语文书因为有了这些字的衬托而显得如此的厚重,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站在高山上,俯身眺望大地,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在眼前,他们都是我们的好老师:桂林山水教给了我们俊秀的面容;珠穆朗玛峰教给了我们做人要有挺拨的脊梁;千年的雪山教给了我们纯洁和智慧;万里长城教给了我们大义澶然。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巨人,奔腾的长江与黄河是他奔流不息的血液,茂密的森林是他的乌黑的头发,高耸的山峰是他不屈的脊梁,广阔的平原是他博大的胸襟……我们中国还有很多特殊节日,春节是最隆重的一个,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全世界的华人和华侨都会为祖国和人民祝福;在中秋节里人们围着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体会全家团聚的幸福。清明节,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去祭拜先祖,怀念已逝的亲人……中国,是一个美丽而又传统的国家。
凝望苍茫大地,我又想起了中国饱受的千灾百难,鸦片战争期间伴随着中国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外,那些摧残我们这个强壮民族肌体的鸦片也随之流入国内,从此灾难也接踵而至,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大量土地被近迫割让给侵略者,八国列强入侵我国,放火焚烧了园明园,抢走了无数的国宝,到了近代,日本又在中国制造了一系列的惨案,南京大屠杀,近30万人的同胞生命瞬间消失,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那些反抗入侵者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到中国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直到最后的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国,是一个不屈的民族。
然而,现在我们的祖国现在是一个多么繁荣,多么美丽的国家,城市里摩天大楼遍地都有,交通公路四通八达,购物、娱乐方便快捷,以前无法想象的私人轿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手机电话网络甚至几乎普及到农村每个家庭,08年更是让人无法忘记,百年奥运梦圆中国,神七飞天实现了国人太空漫步的梦想。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不用再多说什么,一切的一切,都足够让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那种留存在心中的自豪感常常会在一瞬间自然地喷涌而出,同时我也深知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那么就让我们从最基础的做起吧,学好知识,增强各方面的修养,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做好准备吧,因为,祖国在我心中。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 下面是 我帮大家 整理的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范文(精选8 篇),仅供 参考,大家一 起来看看吧。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篇1两周前花一个下午读了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
我对蒋勋其人不熟,初读《汉字书法之美》的时候觉得文笔大抵就是“主观浪漫主义”吧。江弱水引用张大春的《书法之美是知识,不是呻吟》也是蛮有趣。不过我已把此书定位为主观的文化随笔而非严肃作品后也不怎么排斥。
有了对于这本书的总体定位后,读起来就很顺利。在煽情的文字下看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甲骨差点遗失,看《祭侄文稿》哭安史之乱什么的,反正就是发散发散思维,自我升华一下。
本书细节处的问题江弱水那 篇文择了好多,虽然也看到有人骂江弱水酸腐炒作,但是我还是赞同严谨对待细节。不过把《汉字书法之美》当做别人主观的文化随笔,外加自己的历史常识还在,其实这些细节也不是太困扰。
说个总体印象,《汉字书法之美》一书文字浪漫煽情,历史细节有含糊处,汉字演化部分不够严谨,书法赏析有认字错误并且偏作者主观,后附云门舞集和书法教育的部分写得空泛主观。
作为文化小品可读,浅显了解汉字书法可读,假日消磨时间自我升华可读,不必认真当做学术著作来读。
看完本书我还是有个人收获的。作为一个肤浅观众,我一直喜欢端方小楷,对行书与草书不太会欣赏。本书对于我的益处是稍微提升了一点对行书的理解和欣赏力。
还有年底云门舞集有一场在厦门的演出,我会考虑去看看。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篇2作为一名小学书法老师,为了让中规中矩的书法课生动有趣、为了让深奥的书法知识浅显易懂,我发现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法文化之书——《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文学家、画家蒋勋的大作,分别从汉字演变、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四个章节介绍汉字书法之美。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汉字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器表上的一个符号,上端一个圆,下端一片曲线,最下端一座五峰尖山,这就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文字出现了。结绳、仓颉、毛笔、石鼓等等像放**一样在眼前一幕一幕闪过。
而书法美学又让我对书法的五种书体的历史有了新的 心得体会:波磔与飞檐的隶书线条、碑帖的厚重与飘逸、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元明书法的形式与表现及清代书法的古朴与拙趣。
又让我对卫夫人的《笔阵图》细细感知。“高峰坠石”的点是形状,是体积,是重量,也是速度;“千里阵云”的横是水与墨在纸上的交互律动;“万岁枯藤”的竖是一切看似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
以小见大,让人看出汉字书法之奇,不仅在指腕之间,甚至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乃臻而为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一如瑜珈、太极、舞蹈,乃至慢跑,由静转动,动中见静,成就了一种肢体韵律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篇3书法是 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讲述汉字书法渊源流长的历史故事,用文字编织成画面,带我们走进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光长廊。
《汉字书法之美》全书用很大 篇幅介绍汉字书法的历史,但又无处不在谈汉字书法的美学,堪称“历代书法审美指南”,将汉隶水平线条的“波磔”与 中国建筑张扬起翘的飞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呈现的行书的“即兴与自在”,对比碑与帖的“厚重与飘逸”,探究从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阐释唐楷的“法度与庄严”,描摹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解说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与表现”,玩味清代书法走向民间的“古朴与拙趣”。
有人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 网时代,是信息时代,世界运转的步伐日新月异,将我们湮没在海量的数据中,互联 网、手机、微信,不断更新自己的装备,眼花缭乱地去接触新的事物,奋力奔跑却追不上那些变化,暮然回首,发现一路走来,像个孩子一样,丢西瓜捡玉米,丢玉米捡芝麻,最不该丢失的就是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个世界变化再快,根基却始终深植在传统文化中,厚厚积淀的文化土壤是我们永恒的宝库。校园里的学生开始重新学习《三字经》、《千字文》,朗朗书声中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复苏,《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档档火热起来的文化类型节目唤醒人们对经典的热爱,提醒我们真正应该抓牢的是什么。而《汉字书法之美》是写给每个 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 中国人的书写记忆。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会在内心深处引发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崇拜。正如蒋勋所说,“汉字书写是强大的信仰”,作为 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汉字是我们与知识沟通的桥梁,在与汉字的相识相伴相知中,我们得以了解大千世界,学习生活及处世的智慧;而汉字书法是记载汉字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活灵活现具象到我们面前,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在书法中,让浮躁的身心静下来,体会人生的美好。蒋勋说,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场修行进行到底。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篇4从小开始,练字对某而言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小学上书法课时,老师总会把大家写的字贴墙上,然后把亮点圈出来。那时候,某是惟一一个作业上没有圈的孩子。初中时某很羡慕班长的一手好字,到了高三闲着没事就天天练硬笔。下了早读第一节课前的十五分钟全用来描塑料模板上的正楷了。一年后生生刻出一幅钢板字体。后来某花了很久去改变自己,有人说某现在写字没高中时漂亮了,但某倒不这么认为。因为那是有活力的,比当初的一团死板多出了几分生气。而看蒋勋的书就有这样的感觉。
他说书法,总是先从人说起。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观中,写字是件很庄重的事情。而且,写字的头一件事是做人。讲究的是“心正则笔正”,中国人喜欢讲品格,书法更是人品的体现。若是练得一手好字,便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中也是有加分的——由此可见书写之重。
事实上,赏析任何书法作品,离了那个执笔者,就会陷入云雾之中。比如天下行书第三的《寒食帖》,某一直无法真正的喜欢它,直到看了蒋勋的《苍凉的独白书写》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心境才造就出来的名帖啊。而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竹简,总会让人联想到恪尽职守的城吏们。至于颜真卿的稳重笔锋更是令人印象强烈的想起那段大唐盛世——任何字体都是和那个时代无法割裂的,书写本身就是在一段历史。而那沉淀下来的墨迹既是本人的私有历史也是公共的书写历史。
所以不能不认真的去书写罢。只有练好了规矩才能“随心所欲而不愈矩”。
可是在那整体的历史中,更无法忽略的是个人的笔意——那生动的变化又重何而来?
那些生动的笔触,在蒋勋的笔下是那么美好。在点化它们之前,仅仅是纸上死板的一团油墨。书法是形象的艺术,蒋勋的书上会在一开始就介绍这种字体的来龙去脉,附上相应的帖,让人明白它们之中蕴藏的历史,同时又辅以个人性质介绍,一点点的点拔读者如何从那些细节中体会它们的历史、它们的情绪、它们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大凡讲述艺术史的书,不是流于琐碎就是自我陶醉。而蒋勋的书法史里。没有传统的审美书惯用的四个字四个字那样空洞乏味的不知所云,也没有四平八稳的照本宣科,有的是触及读者灵魂深处的悖动。
那,正是因为蒋勋从书法的美感中把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萃取出来了罢。美学是抽象的,然而美的载体和审美本身并不是抽象的——尤其是书法,那是缘于人与社会的共鸣所产生的丰富意蕴的艺术啊。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篇5这不是一本论述汉字之美的学术集,也不是毛笔书法教科书。随意翻书页,心中有喜悦,普蓝色的字偏安于一侧,另一边配图、配帖,大多时候只是空着,这样的“留白”显得妥妥当当,让人有“随心不逾规”的安宁。
我第一次读蒋勋的书,封底上印着一段话:“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我不断回响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这大概是练字儿童的共同记忆——小时候家中的缝纫机铺上毛毯就是书桌,母亲为我叠好**毛边纸,我则拖拖拉拉地调墨水,翻开字帖,端坐练字。
最怕“悬针竖”,收笔时总是太粗,这时母亲便起身握着我拿笔的手,轻轻抬起,要我记得运笔时的力度,对于拿笔不稳的小朋友,又有什么“力度”可言呢?但是小朋友觉得那些字“美”,繁体字比简体字“美”,毛笔字比印刷字“美”,洗笔时墨汁在水中如丝般徐徐散开“好美”。
“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和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不过蒋勋从汉隶的蚕头燕尾说起到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每一章每一页告诉读者在实用之外,如何审美;审美之时,又不可不体会书法家的性情。我自幼习颜体,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蒋勋对此的评价是“楷、行、草交互错杂,变化万千、虚如青烟、实如巨山、动静之间、神奇莫测、如同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他认为“面对第一手书法家书写的墨迹真本,才可能领略书法随情绪流转的绝美经验。”此话不虚,《祭侄文稿》整篇用力用墨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将情绪时而平复时而忧伤,时而感慨时而压抑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完《祭侄文稿》的赏析,一时间悲喜交欣,喜的是有缘读到书家真迹所蕴含的蓬勃情感,悲的是笔墨所呈现的故事着实让人伤感。可见,内容固然重要,形式亦“兹事体大”,倘若干笔飞白、灰烟轻飞般的“呜呼哀哉”成了A4白纸上打印的华文行楷,我们还能体会年轻生命魂魄逝去的哀恸么?
所以,我一直留恋用笔书写的感觉。给心爱的人写一封情书,字浅情深,不需要华丽语言和美丽词藻,一笔一划记录着书写时的忐忑与期待,甜蜜与忧伤。儿时羡慕可以习《曹全碑》的女孩,而我却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临摹《颜勤礼碑》、《自身告书》、《麻姑仙坛记》。如今,明白了“写字与做人处事连在一起”,不安分的孩童应该多习厚重博大的颜体,含蓄腼腆的孩子需要“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在书法练习中,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同的。通过书法,完成了感知世界的一切现象的能力,这才是书法美学的意义。”“撇”好似风中竹叶,“走之”如海浪涌来,“点”是悬崖落石,“横”像远方的地平线……“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和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家中还挂着十几岁时的习作——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我们执毛笔蘸墨汁写古诗装裱,古人呢?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王羲之的《奉橘帖》,赠送三百个橘子时附带的便条。蒋勋说:“成为名帖,是因为书法。小小纸片上盖满大大小小帝王收藏印记,容易让人忽略了文字简单到一清如水,叙述的事情也简单到一清如水,似乎偷偷暗笑,不知道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有那么多悲愤抱怨痛苦,浓眉深锁,嘴角向下。
帖把天下兴亡的重责大任,四两拨千斤地轻轻转回到生活现实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帖有一点调皮,有一点小小得意,有一点百无聊赖的茫然或虚无,不想长篇大论议论是非,只是想回来做真实的自己。帖要逃逸,要飞扬,要从虚假概念的世俗礼教里解放自己。”我读到这段话,则想起母亲清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一张留言:“女儿:妈妈去山上锻炼,早饭已买,面包在饭桌上。”最美的字,最熟悉的字,最温暖的关爱——书写,果然与生活相通,因此,也最值得敬重。
如今,很少提笔练字,偶尔在奶奶所念的经文上写祈福的话,诸如“供奉三官大帝保佑……”之类。民间敬重汉字,写过字的纸都要在“惜字亭”中焚烧——听上去,像个古老的传说。我常常想“见字如面”这么美好的词在往后的岁月里会不会消逝?互联网时代,快捷的电脑打字取代书写,“无纸化”浪潮之后,再有灵性的水墨汉字也要叹息。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篇6现在的社会进步如此之快,网络交流如此发达,还需要练习写字、练习书法吗?大家日常交流也不靠书信往来,都是用手机、iPad或者电脑,通过微信、微博什么的来进行,很少动笔。甚至,大部分人连读书也比较少,更多的是听书,或者看微信短文,时间这么宝贵,怎么可能还有大段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现在学书法还有意义吗!
看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以上的疑问或许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我却像掀起大戏台上幕帘的孩子,不经意间看到了后台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精深博大!
个人觉得中国书法,即使在现代社会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一,书法能提高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元朝开始,延续到明清,中国的诗书画,就基本上合三为一。书法由原来的交流工具,变成了艺术表达。比如颜真卿写的《祭侄子文》,是对自己年轻的侄子在战乱中被杀的哀悼,这篇悼文是其在最悲痛时的情绪表达,甚至还保留了涂改的墨迹。这样的书法看上去混乱,实则因为寄托了作者浓烈的情绪,因而显得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当相隔千年时光的人们被书法中蕴含的感情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
还有,中国的建筑和书法是互相融合的。西方的建筑,不会在门头挂个“卢浮宫”几个大字。但中国的有名的建筑,会先写上“故宫”、“天下雄关”,然后还有无数牌匾对联等你去欣赏。再有,西方的建筑,追求向上帝的无限接近,追求垂直线的上升,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而中国的农耕社会,重视土地,追求对土地的无尽占有,于是建筑倾向于水平方向的拉伸。这样的建筑美学,对应于书法是汉代隶书的波磔,左撇曰波,右捺曰磔,正像是屋檐飞张翘起。
中国绘画经常化竹子,画中的叶子,其实就是抽象化的书法笔法,如撇似捺。画上提首诗,书法边上配点画,甚至在画面上印章成堆,收藏者于空白处签名,一幅字最后变成书法、绘画、诗词、印章等中国传统美学的综合体。
第二,书法与生命相通,书法是修行。
高明的书法家能通过书法,来获得对世界的感知。比如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笔阵图》时,她用把“点”字注解为“高峰坠石”。高山上石头的坠落,有形状、有重量、有速度、有气势,一个点可以体验到牛顿的万有引力,一个字能体悟一段人生也就绝非虚言了。《笔阵图》里,把横叫“千里阵云”,从中学习开阔的胸怀,把竖叫“万岁枯藤”,让我们知道强韧的坚持……
我们训练自己正襟危坐,训练自己握笔的姿势,训练自己屏蔽写字时心里的慌乱。这种对肌肉的控制,训练出一个人精神的专注,这其实就是修行。
第三,书法之美,蕴含人生哲理。
练字的字帖上,方块汉字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九宫格,我们写字总是隐隐被这个格子所限制。在学习写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习如何在人与人相拥挤的社会里遵守规矩。
写字时我们缓缓呼吸,仔细地一笔一划,就宛如我们认真地做人。从一点开始起步,于横中把握平衡,于竖中坚定初心,于转折处停顿,于撇捺处左右逢源、披荆斩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慢慢而仔细地完成一生。
汉字是人类文明唯一的,传承超过五千年的,非拼音的文字,它还可以在现代网络时代方便使用。它不同于拼音文字,不同于听觉思维,它是一种视觉思维。书读此处,终于能够体会到蒋勋老师所说“书法不是技巧,书法是审美”,于是心生喜悦,美绕指尖。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篇7水墨在宣纸上随笔峰渲染开一丝一丝的纤维,而书香气息也通过呼吸沁人心脾,深厚的文化底蕴晕开了一条又一条的血脉,时时触碰着我们的心房。当我们在书写时,无时无刻不在汲取汉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这也是一种“汉字书法之美”吧!
汉字书法可谓动静相容,张弛有度:当毛笔在纸上起伏,留下行云流水般飘逸灵动的汉字时,我们的心中却如止水一般平静、专注、感悟着这最古老的符号之意。只有心静了,我们才有机会“与自己相处”,不受外界的纷扰,好比一只仙鹤,只有它落在地面时你才能安静的与它相处。静心到了一定的程度,便迈向了另一种境界——净心。
水的清,是一种净;纸的柔,是一种净;砚的端正,更是一种净。试想,当你沉浸于水、墨、纸、砚的净中时,你的心又怎能不净呢?
《汉字书法之美》需要用心去读;汉字书法之美,需要用心去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篇8再次翻开这本书,已是两年后的今天了。这是两年前,我在参与我校的一个关于省级写字课题时学校给每位课题组的成员购买的这本书籍。朴素的页面,文中的插图,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其中还有自已当时阅读时留下的痕迹,不同的符号,三角,波浪线,红笔、记忆着阅读时的感受与理解。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作者蒋勋先生知之甚少,也可以说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第一次读他的书,但是,就是这样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关于汉字的书籍,却让我对这位陌生的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四部分:汉字演变、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其中的第一部分正和自己正在参与的汉字书法之美所做的课题息息相关。不是为了课题而读,而是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看似一本学术专著,但却可以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真切的启示。
最让自己喜欢的是这段文字:我喜欢看商代的甲骨,在一片斑驳的牛骨或龟甲上凝视着那一匹“马”有身体、头、眼睛、腿、鬃毛、像画、又不像画。那绞成两股的线是“丝”,那被封闭在四根线条中的人是“囚”。我想象着,用这样生命遗留下来的骨骸上深深的刻痕来卜祀一切未知的民族,何以传承了如此久远的记忆。
这段文字给我们形象地阐述了甲骨文的内涵:刻在龟的腹甲或牛的肩胛骨上,或者一块鹿的头额骨,像文字又像图像的符号,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遥远记忆。这文字,就是祖先智慧的象征,也是我国古老悠久历史的见证。正是这些图像文字,引领我们进入初民天地初开,万物显形、充满无限创造可能的图像世界。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我总是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这些心情,一如那些远古的初民,对这些线条与图画融合的古文字,是那样的熟悉与陌生。在这些已经斑驳的文化之中,凝注着怎样的沧桑?经过漫长的岁月,颜色白了,没有留一点血肉的痕迹,像是没有记忆的过去,像洪荒以来不曾改变的月光,像顽强不肯消失的存在,在亘古沉默的历史之前,努力着要呐喊出一点打破僵局的声音,这大约近十五万片,可以整理出的近五千多个单字似乎在努力地拥挤着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等待着,等待了近五千年的历史,等待着我们跨越五千年的光阴走进它们,聆听着历史的诉说。这些线条的背后,是厚重的民族文化的见证。每当看到了这些“日”、“月”、“水”、“火”、“土”、“井”、“田”甚至“车”时,我多会由衷的一笑,原来,21世纪的我们与数千年前的古人如此靠近,近的足以看见他们的面庞,足以聆听他们的声音,近的足以走进他们的生活。
这些内容,也让我由衷的感到欣慰的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被自己遗忘的东西,能借着这本书,借着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它走进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一起分享这份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宝藏。
就这样一路读着,一路用着、一路教着,这注定是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前行的方向。
一、主题突出
黑板报受面积所限,一般每期都应突出一至二个主题,不易主题繁多。读者能通过明确的主题,知道编辑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起到良好的效果。
黑板报的主题应适时,及时,健康。
适时:既要根据每个时段选择不同的主题,采集不同的材料来编排黑板报。如寒假生活不宜成为暑期的黑板报主题。六一节宜选择以少年儿童为主题的内容。
及时:黑板报有较强的时效性,内容不宜长期不变,要及时更新,一般以一至两周出一期较适宜。
健康:黑板报的主题要健康,要反映下面的典型和鞭挞丑恶的现象。
二、版式合理
版式是黑板报的通篇布局、结构安排。版式的合理性、新颖性是黑板报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1围绕主题设计版式。重大节庆活动的黑板报要求端正、严肃,而文体、游乐性黑板报则需要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编排有序。要事先对稿件进行疏理,精确计算,合理安排报头、标题、文章、等,画出准确的版样,照样编排。而不宜随意安排,文图杂乱,疏密无序。
(1)先排重要文章或长文章,后排次要文章或短文章。
(2)长文章和短文章要错开排。
(3)主要文章一般排在整版的左上位置。
(4)文章之间的标题要横排且错开,两个标题不要并在一起。
(5)长文章要按题意配插图。
(6)两篇文章要空两行,并配上花边。
3版式要新颖。黑板报每期的编排要有新意。不仅内容要新,版式编排也要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千篇一律的版式是很难吸引人们目光的。
三、刊头突出
刊头即报头。由名称、出版编辑班级、时间和期数组成。
刊头的构成主要是主题画、刊头字等。刊头的画面结构要紧凑、均衡,在刊头字、画之间要注意互相响应、互相衬托。刊头字可压在图案上,而图案却不可压在刊头字上。
刊头在版面的位置一般在整个版面的中间、中上部、左上角或右上角。
刊头字、图的色彩要鲜亮,造型要美观,视觉感要突出。
四、标题醒目
标题是文章主题的直接反映,因此要求言简明了,要和文章内容相统一,标题的字体、色彩和大小要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严肃性的标题可选用黑体、宋体、魏碑体等。排列上可采用横排、竖排、斜排、圆弧排等形式。遇到重大节庆日也常用通版式标题。
五、字体美观
黑板报的主题、内容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体现、表达的,因此,黑板报字体的使用一定要规范、美观、合适。
1根据主题选择字体。有关重大节庆的黑板报用字要端庄、大方,一般的主题内容可以生动活泼一点。
2字体可以通过艺术加工进行美化,增加宣传的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3书写要规范化。
六、色彩丰富
黑板报是一种视觉艺术,色彩的合理搭配、调度能增加视觉感,引起人们的兴趣,使人乐于观看。
色彩不但要丰富,而且要有的放矢,不要以为颜色用得多就是美,有时候不合理的使用,让观众反而无所适从。
色彩的特性及联想:
1红色—热烈、节日、喜庆、血液、烦躁等。
2绿色—生命、希望、休闲、自然、清新等。
3**—收获、高贵、富有、喜庆等。
4蓝色—希望、宁静、理想、理智、清洁等。
5紫色—高雅、富贵、幻想、浪漫等。
6白色—典雅、纯洁、清洁、中性等。
7黑色—高雅、寂寞、压抑、中性等。
(累啊,手都打肿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