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语文老师:
您好!
最近我的学习兴致好低落。
好郁闷啊!现在的古文真是越来越长了,课本后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背了。背背背,头脑里就像有苍蝇似的“嗡嗡”直响,一背就忘,一干二净。真的不知怎么好,背古文又有什么用呢?整天都有特殊句、古今异义什么的,跟现代的作文天差地别!我又不是古人,我怎么会这些啊?说实话,我对古文越来越厌恶了,我不太想背诵了,上课也不想听解析,因为听这个实在无趣,每次我都身不由己地去找周公了。我有一个愿望——就是不用背诵古文(老师此处批语:古人学习古文也是诵记。),学习优秀文化当然必要,但也不至于整日埋头苦背啊!这叫继承传统文化吗?学习古文干什么用?高考时要用呗,用完之后一了百了。提高修养素质,不过看来学完之后也不见得提高多少。
我确实要说句真心话,对于您上课所说“古文比现代作文好,为什么要有现代文呢?”我实在无法认同。文字最初的发明不过是为了记录一些事情,做到的不过是简明并使人易弄懂。古文作为古人记录的一种文体,是古人们创造出来的(我想,古代人民说话肯定不是古文),古人们既适应了此文体,即用它来抒 感,记录事情。然而,现在我们所适应的是现代文,古文则应该设为鉴赏课。时代的脚步,语言文字总在进步(请不要说是一种退步),一种趋势,现代的文体更加易于文化交流,你总不能对外国人说一堆古文,别说外国人听得头晕脑旋,就连你自己都不大明白。语文其实都挺好的,就是古文方面我难以接受。近日,有听说教育局要实施教育改革。我看过那个新闻发布会了,只讲到教育经费问题(当然这也很重要),却没有我希望听到的。
啊,不知道我接下去的古文学习会怎样?八层是完蛋了。希望不要再让我背古文了,我会发疯的。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XXX
2 以马生的角度给宋濂回复一封文言文回信尊敬的老师:
您好。看过您写给我的赠序,我深深地为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知道您作为对晚辈的殷殷期望和谆谆教诲。
现在的学习条件确实比以前好得多。正如您所说的,可以随时向老师求教可以博览群书可以坐在大厅读经典古典……从前我自以为已经很珍惜在太子监学习的机会了。也自以为真的珍惜时间了可读了您对求学经历的自述我才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我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如今依旧坐在学府中学习,但不同的是,每次我都回想起您的艰苦的学习条件,于是就更认真谨慎地对待学习,丝毫不敢放松。
我作为优秀的学生得以到国子监学习,吃穿全然不用顾虑,现在穿着绸缎的衣服、戴着宝石装饰的帽子的贵公子随处可见,我并不以为奇特。只是我从不像他们一样穿戴,我明白学习贵在专心,有了那么多的宝饰,自然不专心了。
学生:马生
在古代信件是最重要的联络方式了,古代人是如何寄信的?
首先如果信件最主要的自然也是朝中的信件,终究皇上隐于宫廷,执政偌大的一个国家,当然会经常使用信件。或许很多人都会想起信鸽,实际上影视剧的信鸽被夸张了,事实上信鸽只有开展短路线的信息的传递,远距离压根不好。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用人力资源,也就是所谓邮差。但是,不论是邮差或是驿栈,这种东西都官宦的,寻常的老百姓当然是没法所使用的,那么他们也是如何寄信的啊
最常见的是找商人顺带,由于商人常常各个地方行走,假如写信的目的地是商人或船队途径的地区,她们自然就会同城送信件。自然,这一业务流程当然不是免费的,一般是几十文,并且为了避免毁坏,信一般都是装到专门的竹桶中的,单纯的纸版非常容易毁坏和丢失。但是要想回信可并不简单,终究船队的主营业务或是做买卖,报信仅仅顺便,要想回信只能等合适的时机才可以。
除开找商人同城送,其实也可以让亲戚朋友帮助顺带,终究古时候进京赴考,或者去走亲访友什么的也都算正常的,这招的好处就是划算,但是要想接到回信都是比较麻烦的。路途远得话,常常一来一回就多个月的时间了,要传达的事,送至的时候可能早已错过时机了,也就是所谓及时性极低。
但是,古代人的生活节奏尽管很慢、落伍,大家现下的生活节优秀许多,但是人们却并没有因而造成更多沟通交流,人与人的关系也越发的冷漠,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更为喜爱短暂的快乐,而忽略了一些东西,终究“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早就以往,或许不言的思念更容易加重彼此之间的牵挂呢
1、翘首以待,见字速复(出自王朔的《无人喝彩》)
释义:我抬头等待,希望你看到信之后能立刻回复。表达急切盼望收到对方的回信。
翘首:抬起头。以待:等待。形容殷切盼望。
2、盼即赐复(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释义:盼望能立刻给我回复。
赐复:一般出现于古代人的书信中,古人以此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也是很多书信敬语的一种。
3、伫候明教(出自毛泽东的《致蒋介石》)
释义:伫候,久立而等待。明教,高明的指教。伫候明教,意即立等你高明的指教。书信结尾的请教用语。
扩展资料
写信礼仪:
书信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前文、正文、后文。
前文:包括称谓语、提称语、启事敬辞、起首应酬话。
称谓语:寄信人在书信的开端对受信人的称呼,即为称谓语。称谓语要切合收信人与寄信人双方的关系,是信函中最重要的地方,既不可省,更不能错用。如"父亲大人"、"意公吾师"。
提称语:紧接在称谓语下,是表示对受信人的礼貌,以及请求查阅的意思,又称敬称语或知照敬辞。如"膝下"、"尊前"。
启事敬辞:紧接在提称语下,作为正文的发语辞。现多不用。如"敬禀者"、"敬启者"。
起首应酬语:应切合受信人与寄信人之间的关系及情景,表现出真挚的情感,恰当生动。如"叩别慈颜,时保孺慕"。
正文:是书信的主旨所在,不能轻忽草率,凡叙事、论理、说情,必须文字通顺,层次分明,具体扼要地将自己的感情、思想、意见表达与对方知悉,才算达到了写信的目的。若信件内容含糊其辞,不知所云,则易让人发生误解。
后文:包括结尾应酬语、结尾敬辞、署名、署名之敬辞、日期等。
结尾应酬语:这是书信结尾的应酬话,不外含有候覆、盼祷、致歉、保重之类的话。套用这些语句时,应适合受信人与寄信人之间的关系。运用得宜,可增添书信的力量,不当套用,不免贻笑大方。
结尾敬辞:作为结束上文的敬辞。结尾敬辞可分为两部分,一为敬语,如"肃此"、"谨此"、"端此"、"草此"之类,敬语如用来申诉自己的情意,对信中已表示过的事作个综合收尾时,称为"申悃语",如用以请对方收鉴,与申悃语具有连带关系,并可连起来用的敬语则称,请鉴语"。
一为请安语,如对父母,用"敬请福安"、"跪请金安";对亲友长辈或长官,用"敬请崇安"、"祇请钧安",对师长,用"敬请道安"、"敬叩铎安";对平辈,用"顺颂时祺"、"祇颂台安"等。
署名:书信在正文写完之后,必须在左方下端签署寄信人的姓名。在信末具名时,一般对家属及至亲好友,只写名不写姓,对普通朋友应写姓名。
署名的右上角要加上自己和受信人关系的称谓,这个称谓必须和起首的称谓相呼应,如对父母,用"儿","女",对长辈用"晚",对平辈用"弟"、"妹",对晚辈儿女用"父"、"母"、"愚"等。
署名下敬辞:在署名下须再加敬辞,如对尊长,用"顶礼"、"敬禀";对长官用"敬呈"、"敬上";对老师用"敬叩"、"敬上";对平辈用"敬启"、"谨启"、"谨上"、"合十";对晚辈用"手书"、"手启"、"手泐"。
-翘首以待
-赐复
-书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