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物寓意福,吉祥......

有哪些事物寓意福,吉祥......,第1张

  鹿表示“禄” 桃表示寿 龙表示尊贵 鹤表示高洁 等等、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初识2007-12-19 23:07:05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文化·原创分类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古老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热切和渴望。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简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之相生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形式艺术同样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远在远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和诸多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充满了幻想与猜测,企福求安的图形符号由此诞生。这一时期彩陶工艺上的动物纹、人面鱼纹等都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这种图腾文化,虽然还不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能动所创造的装饰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它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将其源址定义在了人文艺术的范畴之内。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石雕、玉刻中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怪兽,如龙、凤、龟、鸟等,以及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亦最先出现。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在阶级社会中得以产生。因为在阶级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这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丰富的思想内容得以通过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青铜器、漆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鸟纹、象纹等各种纹饰,让人不仅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凝重典雅又神秘古老的精神内涵。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儒教中 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话传说,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丰富的吉祥语言开始出现。例如在汉代织锦上已经出现不少吉祥图案,有“万事如意”锦、“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等。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隋唐宋元时期,吉祥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宋元时期,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吉祥图案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甚至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开始走向成熟。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施用图案技法加以、表现,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吉祥图、吉祥俗、吉祥语的流传更为深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步加深。综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史,其源于原始人文、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在各个时期吉祥图案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但其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直至今日,传统吉祥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哲学观念和精神特征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构成,一切事物均可一分为二、对立转化的整体,事物阴阳两两相生相克成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的原动力,这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黑与白的辩证法即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构图中的应用。源于五行学说的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它是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精髓的五行色彩的综合使用,便成为华夏民族审美的最高标准。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孔子“仁者爱人”的重视人的思想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力主人们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天人合一”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外在的自然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互相渗透、融合,物我主客完美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2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精神特征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的观照、体验和领悟,透过这些绚烂多彩的形式现象,我们发现了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审美规律。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精神特征:第一,精气神韵:即精髓、气势、神采的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神似”大于“形似”的审美观念就是其体现。第二,理想浪漫:它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将分散于各处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比如瑞兽麒麟就是多种动物的组合。理想浪漫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精神特征。第三,虚无空灵:虚无空灵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最完美体现。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第四,委婉含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美常常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谐音、象征、暗喻是常用的手法,如用鸳鸯象征“恩爱夫妻”。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分类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人们依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吉祥图案的应用载体,可将其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如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等)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瓷器图案、漆器图案、彩陶图案等。依据吉祥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在这里,本文试以吉祥图案的审美特征为标准,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汉语言谐音的运用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2对动物生态属性的借助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附会象征。例如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抽象的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即“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恩爱。3对有代表性事物的寓意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较为直接的应用方式,能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将其直接应用于工艺品上,表示对富贵的追求;灯彩是传统的喜庆之物,将灯笼绘上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用来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具有宗教渊源的吉祥图案,是典型的用各家有代表性的物品寓意吉祥的范例。多见的是道教的“明暗八仙”和佛教的“八宝”、“八吉祥”。4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客体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生,颇具意味。5古代诗情画意的应用古代试词歌赋历史悠久,沉淀深厚,常借用比、兴之法,借物以言志,思路广阔如野鹤行云,这些特点被吉祥图案巧借,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例如,古人有人云“与人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则其香化矣“,在吉祥画里,人们习惯芝兰同用,比喻君子之交;菊花秋季开放,凌霜耐寒,多为文人所咏唱。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并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吉祥图案中的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其它如“落花流水”图案也与唐诗宋词的意境相仿。6综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有很多吉祥图案是综合运用了以上象征手法的艺术成果。综合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使作品成熟丰满。例如“三多图”由石榴、桃、佛手组成,寓意多福(佛)多寿(桃)多男子(石榴,石榴子多),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总原则的前提下,较为突出的造型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吉祥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吉祥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正是吉祥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3繁复求变,乱中有序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上古之时,便有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诉诸感性显现的形式,即绘成图画,俗称“吉祥图”或“瑞应图”。早在殷周时期的玉雕及青铜器上,这便是“吉祥图案”或称“寓意图案”的发端。如于北京平谷、河南郑州等地出土的商代铜器上,常饰有首尾相接的鱼纹,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赋予鱼以“吉祥”寓意或“吉祥”象征,借“鱼腹多子”这一生物形态的现实存在,寄寓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和憧憬。以后历代此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像,正如“吉祥”寓意所企盼的那样:“瓜瓞绵绵”,赓续不断了。如春秋战国的铜镜,秦汉的瓦当、画像石,南北朝石窟壁画,隋唐碑雕、石刻,宋代陶瓷、织锦等,都作有丰富精彩的“吉祥”图像或曰“吉祥”图案。真正具有“吉祥”图案的审美文化蕴意及其形式美表现特征的,是绘制于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的《五瑞图》,左为黄龙,右为白鹿,下左二树四枝“连理”,中一嘉禾,禾生九茎;右有一树,树下一人举盘“承露”,乃中国现存最早的吉祥图案。另,三国吴主孙亮,制作琉璃屏风,上镂“瑞应图”,达一百二十种之多,可谓集吉祥瑞庆图案之大成。①元代之后,吉祥图案于民间广泛流行,至明清而大行其时,成为一种蔚为风气的民俗现象。俗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时的吉祥图案,除仍用于建筑、车舆及日用器物之外,已将应用的中心挪移到织物以及衣帽鞋履等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方面上来。我们对于吉祥图案有了概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便可以对吉祥图案作出一个描述性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续) 吉祥图案,即是运用谐音、嵌字、符号、象征或曰“象德”、比喻或曰“比德”等表现手法,采用传统的罨画②或曰生色、球路、连锁、拱壁、汉瓦、八搭韵、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等传统构图式样,并用于翡翠审美文化现象形态之上的,以表达具有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审美蕴意的装饰性图案。 下面我们便将传统吉祥图案所表达的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不同类型的题材,分作几个大类进行胪陈和探究。 关于“吉祥如意”、“平安吉庆”即具有“吉祥”本体意义的题材,是“吉祥图案”开宗明义的题材... (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 (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 (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 (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 (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

第一篇1、不能不说的视觉效果

谈论《龙门飞甲》,很难绕开它的视效,直接奔向其它话题。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影片就急切地宣告它的视觉效果是怎样的水准,接着它以同样的水准继续征服观众的感官,直到最后一个镜头。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观众,有幸第一批目睹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九十年代的观众,见证了《新龙门客栈》的诞生;现在的观众,看到了《龙门飞甲》。影片的3D效果,堪与好莱坞大片媲美。为什么言必称好莱坞?只因好莱坞的技术实在强大。造船厂、万喻楼、大漠古城等场景的立体感,几乎触手可及。于华语影史,《龙门飞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点,恐怕对影片持否定态度的人也难以否认。华语**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太多,之前的几部3D产品孱弱得不像3D,《龙门飞甲》像是山沟里飞出的凤凰,自然格外耀眼。

距《阿凡达》确立3D时代,已有两年时光。新技术是最强悍的票房收割机,如果华语片不尽快参与到这场变革中,将丧失越来越多的市场。技术狂人徐克不负众望,为最具特色的华语类型片披上绚烂的新衣,3D是宣传噱头,更是实打实的看点。

千禧年以来,以古装动作为主的中式大片,制造了一个尴尬的时代景观,一边赢得票房,一边收获骂声。每一部古装片的问世,都伴随着不计其数的口水,其中当然包括武侠片。看上去在内地市场如鱼得水的陈可辛(在线看影视作品),一部以“武侠”之名出发的武侠片,制作上也称得上精致,却遭到了口碑和市场的双重否定。武侠片乃至古装动作片的叙事策略,显然有必要有所革新。王家卫(在线看影视作品)、侯孝贤、贾樟柯(在线看影视作品)几位艺术片导演,手上都有正在拍摄或筹备的武侠片计划,他们将为武侠片带来什么样的叙事和美学突破,还不可知。而徐克在技术上先行一步,或已为包括武侠片在内的古装片,开拓了新的生存之道。在市场开始失灵的武侠片,将借3D还魂,再起一波浪潮。

2、新瓶里的旧酒

乔治·卢卡斯谈论剪辑时,说所有艺术都是技艺,艺术家总是碰到技术问题。3D对**美学的贡献和伤害还有待观察,卢卡斯的话,无非是说技术的重要性。贾樟柯在微博上说,从业务角度看,《蜀山》和《龙门飞甲》是武侠的两大步。自然,这主要指的是技术。

徐克迷恋技术,但他以前的尝试,常换来票房上的失利,《蜀山》当年票房惨败。用今天的眼光回头看,《蜀山》特效魅力全无,故事不太通畅,几位明星的青春风采才是影片最大的吸引力。巴赞讲过一句,那些靠金钱、特技和广告堆砌而成的**虽然令其崇拜者炫目,但它们就像那些镀镍厂批量生产的桃花心木椅子一样,天知道将被遗忘在何处。《蜀山》大概就属于越来越被遗忘的**,当年的特效没法拯救它的故事。

《蜀山》的故事问题颇多,《龙门飞甲》的故事,在我看来,虽无新意,但也算及格水平的武侠片剧本。如果较真的话,八九十年代港片中的武侠片,有一大半故事经不起推敲。《龙门飞甲》的故事没为影片增彩,但不至于差到毁掉整部影片,算是一个普通水准的类型故事。贾樟柯把《龙门飞甲》和《蜀山》并列,言外之意,其实也是在否定故事。《龙门飞甲》的情节,完全符合武侠片的传统编排路数,《新龙门客栈》的架构,加上《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悬疑。故事撑起了这出视觉盛宴,那些特效与动作找到了并不生硬的存在理由。可以预料,很多人是因《新龙门客栈》观看《龙门飞甲》,而一些严苛的批评,将来自与之锱铢必较的对比。情结或怀旧,一向都有双面性,是生产力,也是破坏力。

《龙门飞甲》有令人泄气的地方,主要原因不是平庸的故事造成的。

3、风骨与风情

**常有翻拍,是因**自身的工业属性,商业利益会直接驱动无数的翻拍和续集。港片一直喜欢翻拍,徐克也不例外,他的很多**都翻拍自前人。对于翻拍,我认为如果能拍出品质,翻拍也无妨,而若是劣质翻版,趁早夭折为好。

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不翻陈账,仅看今年,一些人又贡出了一批带着馊味的恶心冷饭,刘镇伟的《东成西就2011》、叶伟信(在线看影视作品)的《开心魔法》和《倩女幽魂》……这些影片明码标着创作人的懒惰,简单炮制,只为迅速捞点钱。有合拍片以来,徐克的日子一度煎熬,直到《狄仁杰》开始起色。但徐克从没停止过突破,风骨一直未失,徐克**中的徐克印记,多少留有过去年月的风华,而不是用盆端着以前的名声,露骨地和市场兑换票房。当然,不能老拿和烂片相比。就像说起影片的视效,仅和华语**论剑,根本没什么意思。

论整体魅力,《龙门飞甲》不及《新龙门客栈》,主要因为缺了一些风情。不是因为故事,《新龙门客栈》的故事相当简单,《龙门飞甲》复杂化的努力也是试图提高自身的智商含量。也不是主旨,一样的家国仇恨,一样的儿女情长。有演员的原因,但不是全部。可能是我们变了,也不是全部,再看《新龙门客栈》,还是能感觉到过去的风情。许多和《新龙门客栈》呼应的细节,意在连起过往的情怀。这似乎无济于事,一些东西总是不对劲。大概是所有变了的因素,时代、市场、观众和**人一同共谋,让那些风情彻底成为历史。

没了张曼玉(在线看影视作品)或类似张曼玉的演员,没有那个从《迎春阁之风波》和《喜怒哀乐之怒》拼贴出来的金镶玉,只剩了她的肉身。即便不在李连杰(在线看影视作品)身上寻找梁家辉(在线看影视作品)的周淮安,顺着他的动作,也瞧不到类似黄飞鸿或方世玉时期的亲切,似乎戏外的李连杰的说教形象也到了片中。没了旧港片的动作剪接方式,只有依然是同一拨人的劳动成果。风情是种暧昧而含糊的东西,导演和演员们百般努力,恐也无法召回。

同样损耗的,还有徐克**里的幽默。《龙门客栈》太正统了。李宇春(在线看影视作品)的喜剧效果,大半来自她的戏外形象,而非来自剧情本身。《新龙门客栈》里有客栈中的斗嘴,《黄飞鸿》系列中有黄飞鸿弟子们抖出的各种笑料,而《龙门飞甲》里的幽默不多,带着一股《狄仁杰》留下的严肃味。一些台词,如果再加工加工,或许更好。

我不知道多年后,《龙门飞甲》的命运将是怎样,它于华语**的意义也是个人体验之外的事,但我应该会记得观看《龙门飞甲》的这个冬日的下午。它让我有点兴奋,有种贾樟柯所说的录像厅时代的感觉。时下的影评或观感文,普遍遭遇信任危机,或是赤裸裸的枪文或被认为哗众取宠的肆意谩骂,说点好话也需顶着风险。既然我们能坦然对一部喜欢的老片大胆示爱,也该对新片进行没有负担的抒情。借凌雁秋的话,就这样。

第二篇

龙门飞甲上映后,以其震撼的3D视觉和炫目的武打场面赢得观众的赞叹。不过个别的非专业人士难免会吹毛求疵,比如路金波等人就发博文给《十三钗》打90分而给《龙门》打19分,其实这些评论都无关紧要,就算给龙门打0分也无所谓,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武侠也不懂武侠,他们只是些武侠之外的另类中国人而已。只有心中有武侠的人才能看懂武侠片,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才能看懂武侠**。一些老外看不懂,但懂得说:very good ,至于一些人妄加评论当然也不为怪了。

还有一些人对《龙门飞甲》的剧情产生质疑,总是在问:我那个风流倜傥的周淮安(梁家辉)哪里去了?我那个泼辣多情的金镶玉(张曼玉)哪里去了?这些人似乎还停留在《新龙门客栈》那个经典故事当中,似乎还在回味那一代巨星的黄金演出。岂不知,时隔多年,物是人非,江湖早已不是原来的江湖,所以这种对比不够合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徐克反复说过,《龙门飞甲》绝非《新龙门客栈》的延续,因为《新龙门客栈》结束时金镶玉已经把龙门客栈烧了,虽然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不应该混为一谈,因为这是江湖世界,明天的事情谁也不知道,明年的意外岂又能猜着?《龙门飞甲》的江湖只属于李宇春、周迅、陈坤、桂纶镁他们的,风云突变,世事难料,不必过多的联想。

很多人还问:《龙门飞甲》的故事在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我倒要反问这些观众:为何要带着沉重的心情来观影,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龙门飞甲》也一样,有些人看的是动作打斗,有些人看的是三角爱情,有些人看的仁义道德,有些人看的是生意经营,各不相同;就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东邪西毒》在说什么呀?这么多年了,又有谁会知道,但不能否认**的优秀。《龙门飞甲》也一样,确实好,确实过瘾,确实刺激,至于故事,你可以独自去理解。

笔者认为,观众不必带着包袱去看**,这样难免会跟希望的结局作比较。《龙门飞甲》绝对是一部划时代的武侠巨作,应该称为中国IMAX 3D**的开山鼻祖,从此,我们可以毫不畏惧的和好莱坞视觉大片一拼高下,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突破。像《龙门飞甲》这样的视听盛宴真的有很少导演能做到,国内的技术不达标,国外的导演又不懂东方的武侠文化。徐克这样大胆的尝试和空前的革新应该受到鼓舞和尊重,因为华语**里,也许只有他才能把中国**带向工业世界,再说徐克的武侠**里充满着诸多中华文化的缩影,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显然是一种很好的文化输出,可是让全世界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文化,并且可以占领很多的国外市场。

诚然,在《龙门飞甲》中的确有一些小细节处理的不够完美,这需要更多的导演更多的中国影人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徐克为我们打开IMAX 3D大门,我们应该去挖掘更广泛的空间,去创造更美的东西。因为国际**技术是向前发展的,中国**不可能停步不前;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三维,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是有声有色的三维空间,这样去拍**才能更加贴近生活,增添更丰富的创作元素。

无论是普通影迷还是专业影人,对《龙门飞甲》的吹毛求疵甚至苛评论是不对的,这已经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是对中国**技术的一次杰出贡献,不可磨灭。所有的中国影人应该给予其鼓舞和传承,而不是整天说三道四的窝里斗,因为IMAX 3D**的道路还很长,还需要更多的人去发现与创新。今天徐克的《龙门飞甲》做到了,还有其他人能做到吗?

第三篇

大漠边关猎猎作响的酒旗挑得再高,也挑不起当年江湖人的胸襟气度;看国产片前的期待压得再低,也受不了一次次新瓶与旧酒的游戏。

国人对于武侠是颇有情结的。眷恋经典一往情深,期待佳作望穿秋水,那部《新龙门客栈》必然在等待中成为一种江湖旧梦、武侠经典的图腾,《龙门客栈》那样真正古典风雅的作品早已经无法在这个传统断裂的时代重现,所以还是不要提它了。把《新龙门客栈》捧成圣经,然而那个港片才气冲天任意纵横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就必然意味着时过境迁之后,几缕旧时韵味已经不够今天消受的

徐克对于技术的尝试总是勇气可嘉的。《蜀山传》我从未从头到尾看完过,但那些壮美绚丽的想象让我惊为天人;《新蜀山剑侠》我并不喜欢,那部**其实像《龙门飞甲》一样,人物扁平化得厉害,但青霞的敦煌飞天造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我喜欢的是《黄飞鸿壮志凌云》中黄飞鸿与严振东的对手戏——但还是觉得竹梯大战过长了,火堆旁的夜战才刚刚好;我喜欢《新龙门客栈》里梁家辉与刘洵当面斗狠,那是方寸之间正邪对立剑拔弩张的淋漓体现,而梁家辉与林青霞演出的才是真正的历经沧桑的江湖儿女的感觉,远比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更沧桑浪漫,更天涯断肠处江湖秋水多。

当徐克倾心于把他的思考和浪漫赋予人物的时候,他的戏中人就活了,其他的,所谓故事所谓结构所谓叙事方式,在他的重剑利器挥动之下,全都迎刃而解了。也就是说,他从来不缺叙事技术这个手艺,他的头三部作品的叙事实验都才气逼人,而你看《黄飞鸿》前两部和《顺流逆流》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

他也可以玩尽情绪和风格。徐克风格的极致体现莫过于《刀》,他能够将风格玩到癫狂过火,《刀》的黑色爆裂气质远胜备受推崇的《罪恶之城》。

当他醉心于**新技术想以技术让**呈现新生命的时候,你最好跟着技术远远看一下人物,投入到一场场他精心设计的动作场景和视觉奇观中,而不要去找金镶玉,不要去找严振东,不要去找东方不败。

而既然当年灿然绚烂的星象已经不可重现,索性就改个彻底。赵怀安做不了周淮安,周淮安在梁家辉的演绎下,一襟古风而正气凛然,端的好风骨,那就让赵怀安做一介武夫罢了;凌雁秋无金镶玉之风骚泼辣,无邱莫言之苍凉悲情,周迅一股子天生灵气与淡然自若,只落得从头到尾的期期艾艾。

不是不让李连杰做主角,而是谁也不能做主角,这里头最大的角儿,就是3D。不然你无法解释:

西厂督主怎么如此有把握赵怀安一定来龙门客栈;赵怀安何以一见凌雁秋就沧海桑田;顾少棠布鲁嘟啸聚龙门客栈所为何来,为何要和赵怀安一起对付雨化田;风里刀早已经露出破绽,西厂因何对他却不下手;而素慧容反转的出其不意已经跳出了戏剧冲突和伏笔的范围了。

六十年一遇的龙卷风都吹出一座城,却吹不坏俩人;风暴中心能卷起两个人么?

从北京到大西北的龙门,为什么要坐大船?你以为你是赤壁?

你必须让赵怀安等同于周淮安,让凌雁秋等于金镶玉,男女主角的苦情戏才没问题;你再发掘一下陈坤、李宇春和桂纶镁的每一句台词,也都能解释得通,大船、沙暴、群鸦和古城都是为了视觉奇观准备的。

但对于一部**,人物塑造如此扁平,而且从头到尾基本不变;叙事节奏严重紊乱,前半个小时密集的打戏弱化了故事脉络和人物动机,而到了龙门客栈就不由分说站好队开始对掐。如果说细节里面把这些东西都交代了,那只能说细节的布置很有问题并且无法聚集成推动剧情发展的力量,才造成了剧情有如此多的硬伤。

华语**的落后,是从技术到理念一系列的问题,当然,3D这个时髦需要赶一下,不然你会在这个视觉革命上一再落后。关键是,有人来解决3D技术的问题,却没人一起来解决**本身的问题。那个麦基说,中国**喜欢创造一个鲜明强烈的人物来推动剧情,而不善于创造复杂的人物来形成戏剧冲突。而人性之复杂所形成的行为动机,才是推动好戏发展的根本。而在《龙门飞甲》里,莫说复杂的人物,之前鲜明的金镶玉等等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扁平如纸片一样的赵怀安一心要与西厂做对。

《龙门飞甲》是很可惜的,它对人物的塑造太漫不经心乃至于连《鸿门宴》都不如,《鸿门宴》至少还有一场宴上对弈的戏火花四射。而那个李仁港才是被一个奇异美学害了一辈子的古怪导演,他经常一开口就是,当年张彻说,他、徐克和我是武侠**的三个代表。张彻作古,仁港至今未成型,徐克就成了最大的代表。

据说资方投资《鸿门宴》是看了李仁港画的人物造型图,我听说好莱坞制片人是拿剧本定项目,原来我们的**人不但可以算命定档期,还能根据人物草图定投资。所以,当徐克说用3D拍“新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谁都不会怀疑这是个好项目。

当年太多港片是边写边拍,文戏武戏分开拍,连《新龙门客栈》拍到最后程小东都不知道甄子丹角色的结局,然而,黄金时期的港片就能凭借主导者的才华以气御剑,将本来需要周密计划严格管理的**项目做得华彩非常。

但那,只不过是给了华语片或者港片一个千载良机,如果一个文化传统下的**产业抓住机会把产业做扎实,那将迎来真正的全盛时期;如果你将如此天赐良机来粗制滥造急功近利,无需多日,将自食其果。如今北上淘金的香港**人,很多还有着当年的美梦,总以为感性的、随机的做法依然能够御剑而行,其实不过是新瓶装陈酒,更何况,观众已经不是当年的观众了。不重视剧本,不丰富人物,你即便解决了最先进的视觉技术问题,但叙事的软肋让你一动真气就全身乏力,你怎么一飞冲天?

所以现在到了所有从业者得把**当作一个工业来做的时候了。对比一下《狄仁杰》和《龙门飞甲》就知道,缺乏一个懂故事节奏和脉络的监制,徐克剑走偏锋的时候总难免走火入魔。《狄仁杰》虽不是武侠,但徐克对风神潇洒的古典浪漫的把握依然峥嵘可观,而《龙门飞甲》就剩下了场面和特效,前半个小时让我兴奋不已,之后越发昏昏欲睡。

顺便说一句,当下的观众真的需要曾经的武侠吗,也许不需要了。古装与动作可以幻化出各种好看的类型,而不一定是武侠,即便需要,你也一定会觉得这个武侠不是你想要的武侠。时过境迁,时代已经变化,人心也在变化,古装动作需要赶紧解决人物如何让观众认同、故事如何让观众代入,如何有一个观众能接受的价值观,至于是不是武侠,另作别论吧。

鹿表示“禄” 桃表示寿 龙表示尊贵 鹤表示高洁 等等、

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初识

2007-12-19 23:07:05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文化·原创分类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古老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热切和渴望。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简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之相生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形式艺术同样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远在远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和诸多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充满了幻想与猜测,企福求安的图形符号由此诞生。这一时期彩陶工艺上的动物纹、人面鱼纹等都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这种图腾文化,虽然还不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能动所创造的装饰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它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将其源址定义在了人文艺术的范畴之内。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石雕、玉刻中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怪兽,如龙、凤、龟、鸟等,以及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亦最先出现。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在阶级社会中得以产生。因为在阶级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这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丰富的思想内容得以通过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青铜器、漆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鸟纹、象纹等各种纹饰,让人不仅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凝重典雅又神秘古老的精神内涵。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儒教中 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话传说,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丰富的吉祥语言开始出现。例如在汉代织锦上已经出现不少吉祥图案,有“万事如意”锦、“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等。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隋唐宋元时期,吉祥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宋元时期,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吉祥图案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甚至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开始走向成熟。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施用图案技法加以、表现,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吉祥图、吉祥俗、吉祥语的流传更为深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步加深。

综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史,其源于原始人文、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在各个时期吉祥图案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但其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直至今日,传统吉祥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哲学观念和精神特征

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哲学观念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构成,一切事物均可一分为二、对立转化的整体,事物阴阳两两相生相克成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的原动力,这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黑与白的辩证法即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构图中的应用。源于五行学说的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它是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精髓的五行色彩的综合使用,便成为华夏民族审美的最高标准。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孔子“仁者爱人”的重视人的思想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力主人们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天人合一”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外在的自然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互相渗透、融合,物我主客完美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2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精神特征

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的观照、体验和领悟,透过这些绚烂多彩的形式现象,我们发现了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审美规律。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精神特征:第一,精气神韵:即精髓、气势、神采的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神似”大于“形似”的审美观念就是其体现。第二,理想浪漫:它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将分散于各处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比如瑞兽麒麟就是多种动物的组合。理想浪漫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精神特征。第三,虚无空灵:虚无空灵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最完美体现。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第四,委婉含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美常常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谐音、象征、暗喻是常用的手法,如用鸳鸯象征“恩爱夫妻”。

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分类

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人们依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吉祥图案的应用载体,可将其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如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等)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瓷器图案、漆器图案、彩陶图案等。依据吉祥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在这里,本文试以吉祥图案的审美特征为标准,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汉语言谐音的运用

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

2对动物生态属性的借助

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附会象征。例如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抽象的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即“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恩爱。

3对有代表性事物的寓意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较为直接的应用方式,能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将其直接应用于工艺品上,表示对富贵的追求;灯彩是传统的喜庆之物,将灯笼绘上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用来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具有宗教渊源的吉祥图案,是典型的用各家有代表性的物品寓意吉祥的范例。多见的是道教的“明暗八仙”和佛教的“八宝”、“八吉祥”。

4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客体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5古代诗情画意的应用

古代试词歌赋历史悠久,沉淀深厚,常借用比、兴之法,借物以言志,思路广阔如野鹤行云,这些特点被吉祥图案巧借,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例如,古人有人云“与人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则其香化矣“,在吉祥画里,人们习惯芝兰同用,比喻君子之交;菊花秋季开放,凌霜耐寒,多为文人所咏唱。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并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吉祥图案中的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其它如“落花流水”图案也与唐诗宋词的意境相仿。

6综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

有很多吉祥图案是综合运用了以上象征手法的艺术成果。综合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使作品成熟丰满。例如“三多图”由石榴、桃、佛手组成,寓意多福(佛)多寿(桃)多男子(石榴,石榴子多),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

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总原则的前提下,较为突出的造型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吉祥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吉祥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正是吉祥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

3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上古之时,便有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诉诸感性显现的形式,即绘成图画,俗称“吉祥图”或“瑞应图”。早在殷周时期的玉雕及青铜器上,这便是“吉祥图案”或称“寓意图案”的发端。如于北京平谷、河南郑州等地出土的商代铜器上,常饰有首尾相接的鱼纹,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赋予鱼以“吉祥”寓意或“吉祥”象征,借“鱼腹多子”这一生物形态的现实存在,寄寓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和憧憬。以后历代此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像,正如“吉祥”寓意所企盼的那样:“瓜瓞绵绵”,赓续不断了。如春秋战国的铜镜,秦汉的瓦当、画像石,南北朝石窟壁画,隋唐碑雕、石刻,宋代陶瓷、织锦等,都作有丰富精彩的“吉祥”图像或曰“吉祥”图案。真正具有“吉祥”图案的审美文化蕴意及其形式美表现特征的,是绘制于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的《五瑞图》,左为黄龙,右为白鹿,下左二树四枝“连理”,中一嘉禾,禾生九茎;右有一树,树下一人举盘“承露”,乃中国现存最早的吉祥图案。另,三国吴主孙亮,制作琉璃屏风,上镂“瑞应图”,达一百二十种之多,可谓集吉祥瑞庆图案之大成。①元代之后,吉祥图案于民间广泛流行,至明清而大行其时,成为一种蔚为风气的民俗现象。俗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时的吉祥图案,除仍用于建筑、车舆及日用器物之外,已将应用的中心挪移到织物以及衣帽鞋履等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方面上来。我们对于吉祥图案有了概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便可以对吉祥图案作出一个描述性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续)

吉祥图案,即是运用谐音、嵌字、符号、象征或曰“象德”、比喻或曰“比德”等表现手法,采用传统的罨画②或曰生色、球路、连锁、拱壁、汉瓦、八搭韵、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等传统构图式样,并用于翡翠审美文化现象形态之上的,以表达具有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审美蕴意的装饰性图案。

下面我们便将传统吉祥图案所表达的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不同类型的题材,分作几个大类进行胪陈和探究。

关于“吉祥如意”、“平安吉庆”即具有“吉祥”本体意义的题材,是“吉祥图案”开宗明义的题材...

(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

(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

(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

(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

(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952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