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庄子》
1.《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52篇,今存33篇,为西晋郭向整理编定。全书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全书反映的道家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学说:庄子的思想学说与老子一脉相承,而又有变化。无论在哲学观、社会观、人生观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思想更为复杂。在哲学上,继承了老子的道以及自然无为的思想。在社会观上,崇尚“至德之世”,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在人生观上,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也有全性保身的思想。
3.《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是最为突出的,鲁迅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而且《庄子》散文的荒诞怪异艺术风格也是独步当时文坛。
(1)《庄子》的基本的表现方式或者说言说方式就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庄子•寓言》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司马迁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一书中,有寓言故事二百多则。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人”《应帝王》中的“浑沌”等;也有即兴创作,如《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至乐》中的“髑髅见梦”等。
(2)《庄子》文章在构思与结构上,往往重在内在旨意的表达,而不拘章法规矩,看似形散而神却不散。这和庄子对外在形式和内在旨意的理解有关,《庄子•外物》曰:“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因此《庄子》的文章组织并不严密,而是极为自由,变化多端,飘忽不定。有的通篇罗列寓言或故事,如《大宗师》连用6个寓言故事;有的主要用寓言故事,并夹杂着议论,如《逍遥游》;有的通过故事的人物对话或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文章的结构多是一些寓言或故事连缀成篇,既相对独立的,而又有内在精神上的联系。
(3)《庄子》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以自由的想象和奇妙的虚构,创造出了一个神奇诡怪的艺术形象的世界。刘熙载说庄子“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艺概•文概》)。基本概括了他超凡脱俗的意想和荒怪谲诡的艺术特点。《庄子》的艺术形象层现叠出,异彩纷呈。大到鲲鹏小到蟪蛄,各种形象在《庄子》笔下无不自由地驱使。《庄子》的怪诞怪异,却包含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真实的现实。如“支离疏”“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表达了“无用”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对现实残酷的真实反映。正如刘熙载所言:“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艺概•文概》)在超现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下,寓于了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4)《庄子》的语言艺术多姿多彩。其基本的语言艺术风格就是汪洋恣肆,奇诡谲怪,自由洒脱,司马迁庄子“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天下》也说“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段崖之词”。都概括了《庄子》的基本语言风格。但《庄子》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也有穷形尽象、绘声绘色的描写,也是幽默诙谐,尖锐泼辣的讽刺。
[作品讲读]
一、《逍遥游》
1.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是最能代表庄子思想精神和散文艺术的篇章之一。《逍遥游》的主旨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庄子看来,任何凭借、依赖外物的“有所待”都不可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只有摈弃外物,解除物我对立,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物外的境界,才是庄子的理想的精神家园——“逍遥游”。
2.本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大小之辩”,并提出“逍遥游”的人生境界。第二部分:以寓言故事进一步说明“逍遥游”的人生境界。
3.本文体现了庄子散文艺术的基本特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这是一篇哲理散文,但主要并不是采用逻辑推理的表现而是运用了形象化的表现艺术。通过奇诡的想象、巧妙的虚构、极度的夸张,以及拟人等艺术手法,构筑起了丰富多彩而又玄妙奇特的形象世界。司马迁说庄子“皆空语无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鲲鹏之大和神奇的飞行、尧与许由的对话、肩吾与连叔的对话以及藐姑射之山的神人,都是想象和虚构的,蜩与学鸠笑鲲鹏是拟人的手法。说大则鲲鹏几千里,语小则蜩与学鸠;言短命则朝菌、蟪蛄,说长寿则大椿、彭祖,都是极度夸张的写法。这种想象、虚构、夸张的表现手法,使文章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文章的目的是要表达哲学思想,形象世界的创造只是外在的形式,形象只是他说理的手段。他通过形象世界的创造,来隐喻、象征,传达出他深邃的思想和人生的自由精神。这是哲理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本文的论证方法:1以“大小之辩”为行文线索。2文章采取了层层铺垫,最后否定的方法,提出正面的立论,然后在第二部分运用寓言故事说明其理论。3对比的手法:大小对比,三种人对比。
(3)文章在形式结构上,不拘章法规矩,只重内在旨意的表达,笔随意至,形散而神不散。看似散漫无序,实是以内在的思想精神为线索,组织起文章的材料。清•林云铭《庄子因》评论说:“篇中忽有叙事,忽而引证,忽有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有云气空蒙,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这段评论既指出了叙事、引证、譬喻、议论的写作手法,也指出了文章的断断续续的结构方式。
(4)本文的语言体现了《庄子》基本的语言风格,就是汪洋恣肆,奇诡谲怪,自由洒脱,正如司马迁说:“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打开《庄子》看,比比皆是啊,第一篇逍遥游,开篇就是著名的鲲鹏的故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么超常的想象力,难道还不是浪漫主义吗?浪漫主义大师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直接化用了这个典故。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