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民俗风情

黑龙江 民俗风情,第1张

黑龙江民俗风情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现有少数民族4 6
个。其中尤以黑河鄂伦春族、富裕满族、同江赫哲族、
杜蒙泰康蒙古族特点淳厚,在我省多民族的百花园中,
宛如四支奇葩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增光添色。
  古老质朴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的发祥地是黑龙江流域。旧中国,鄂伦春
人靠“一匹猎马一杆枪”过着单一的游猎生活,实行共
同劳动,平均分配制度,保持着浓厚的原始社会的痕迹
,吃兽肉,穿兽皮,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他们相信万物
有灵。
  鄂伦春人禁忌很多,对猛兽不能直呼其名,猎到熊
,还为其举行仪式,把熊骨用草包好放在树上,敬烟,
叩头。他们相信野兽的肩胛骨有预知的本领,因此,在
出猎前不告他人去向何方。狩猎是鄂伦春人传统的生产
方式,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判断野兽踪迹的准
确力令人惊叹不已。
  鄂伦春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打猎归来或逢节
日,都要歌舞狂欢、模仿动物和飞禽,显示出豪放粗犷
的民族个性。
  满族———马背上的民族
  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黑龙江省是满族的发祥地。
满族是骑在马背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崇尚骑射的传统至
今保留。在满族乡村,生了男孩就挂一张弓,以期望他
长大后成为优秀的射手。满族妇女的旗袍,充分显现了
东方女子窈窕的身材和优美的曲线,如今已风靡全国,
并在巴黎世界服装展上一枝独秀,它蕴育着中国古老的
传统文化和审美观。
  满族人禁忌杀狗、食狗肉和带狗皮帽子,相传是因
努尔哈赤被狗相救后定下的规矩,这其中有许多美丽的
故事。满族人有许多传统的娱乐文化。正月里,青年男
女喜欢扭秧歌,正月十五成群结队观冰灯。现在每年哈
尔滨、齐齐哈尔等地举行冰灯游园会,就是从满族人那
里沿袭而来的。精美的冰灯制品透析出满族人的智慧和
浪漫情怀。
  捕鱼能手———赫哲人
  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也是我国人口最少
的民族之一。他们以捕鱼为生,长年忙碌在江面上。勤
劳智慧的赫哲人冰下捕鱼的技巧令人惊讶。1 0 0 多米
长的大拉网,在说说唱唱的同时便下到了近两米厚的冰
层下,看上去漫不经心,实际早在下网前就观好鱼群,
因而一网可获成千上万斤鱼。虽没有独钓寒江雪那份幽
静恬适,但却比垂钓来得潇洒自在。
  赫哲人早年日常吃鱼肉,穿鱼皮衣,盖鱼皮被,点
鱼油灯,夏秋用木船,冬季用狗拉雪橇作为交通工具。
时至今日,雪橇仍是孩子们冬天野外打柴、到江上垂钓
、在冰天雪地之中玩耍的好工具。皑皑白雪的世界中,
十几只毛茸茸的小狗拉着长长的雪橇奔跑其中,那份乐
趣无以言表,仿佛置身于冰雪的童话世界。
  苍茫草原上豪放的蒙古族
  黑龙江省的蒙古族聚居在松嫩平原。这里地势平坦
,土地辽阔,河流纵横,水草丰美,是宜牧宜农的好地
方。白云是蓝天的诗行,鲜花是草原的笑脸,牛羊是生
命的乳汁,马背是成长的摇篮。千百年来,剽悍的蒙古
族人民,在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美土地上生息繁
衍。
  古朴的民风,豪放的性格,传统的民居、饮食、文
化、体育、祭祀构成了杜尔伯特草原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茫茫草原上马头琴的弦音荡气回肠,高亢苍远的颂歌
唱出了蒙古族人民的好客。每当金秋时节,草原上牛羊
肥壮,流金淌银的时候,杜尔伯特举行传统的“那达慕
”大会,草原男儿竞技较量尽展强健的体魄和飒爽的英
姿。
  总之,黑龙江的民俗风情丰富而多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990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