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尸》是诗人献给他的爱人让娜·迪瓦尔的一首情诗,但是当你开始阅读时展现在你眼前的一具恶臭熏天的腐尸让你绝对不能相信这是一首写给爱人的诗歌,全诗充满想象,腐尸是一个贯穿全诗的意象。
全诗的大半的诗篇诗人都在从侧面、正面,各个角度描写腐尸的可怕。诗的开篇诗人开始回忆和爱人曾经一起看见过的一具腐尸,这是一具丑恶,污浊,爬满蛆和苍蝇的尸体,还有一只野狗随时等待扑上来从尸体上攫取剩下的腐肉。
咋看之下,这首诗歌绝对不应该是送与爱人的情诗,但是诗歌最后两节却发生了很大的反转,“我的美人,请你告诉它们,那些吻你吃你的蛆虫子,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
我的爱人终有一天你也会变成一具腐尸,一具白骨,但是虽然你的神行已经消散,我对你的爱却永远不会变,诗人通过腐尸这一丑陋的形象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对爱人的深爱,这不是建立在肉体,物质上的爱意,而是在精神上的永恒不灭的爱。
诗人在诗歌中还将腐尸和花苞、美人进行对照,将极丑的和极美的放在一起,可见诗人善于从丑恶中发现美的特点,在诗人眼中,一切丑恶的事物中都蕴含着美好。
而作为一个象征派的诗人,这首《腐尸》中腐尸的形象就象征着死亡,象征着死神,任何人在死神面前都是渺小的,无能为力的,我们不能反抗死神的步伐,但是死神可以收割生命,可以使相爱之人阴阳相隔,他却不能斩断爱人之间的爱恋之情,一切世俗的东西都不能阻断两个深爱之人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永远不会向死亡妥协。
诗人像爱人表明我爱你不会因为死亡而改变,我爱你的容颜,但我更爱你的灵魂。这就是诗人向爱人表达的至死不渝的爱意。
《腐尸》中腐尸的形象和爱情这一主题截然不符,但诗人却通过腐尸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爱人深入灵魂的爱意。
扩展资料
《腐尸》出自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的一部诗集《恶之花》,《恶之花》中的诗不是按照写作年代先后来排列,而是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各有标题:《忧郁和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其中《忧郁和理想》分量最重。六个部分的排列顺序,实际上画出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
主题思想
法国伟大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部表现西方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的诗歌艺术作品。然而病态未必不是一种美。波德莱尔的天才,恰恰表现在他能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也能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恶的存在,并通过诗歌化腐朽为神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恶之花》是“恶”的艺术,而不是恶的颂歌。
以诗歌表现现代都市的丑恶、现代文明的虚伪以及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贫乏空虚,是《恶之花》对诗坛的独特贡献,也是波德莱尔给日后的现代主义提供的有益启示。诗人以罕见的胆识,陈列出种种丑行与败德,也倾诉了深藏于心中的郁闷与苦恼。
书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所展开的善恶关系。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波德莱尔破除了千百年来的善恶观,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恶,认为恶具有双重性,它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
它一方面腐蚀和侵害人类,另一方面又充满了挑战和反抗精神,激励人们与自身的懒惰和社会的不公作斗争,所以波德莱尔对恶既痛恨又赞美,既恐惧又向往。他生活在恶中,但又力图不让恶所吞噬,而是用批评的眼光正视恶、剖析恶。
如果说它是病态之花,邪恶的花,那是说它所生长的环境是病态的、邪恶的。波德莱尔从基督教的“原罪”说出发,认为“一切美的、高贵的东西都是人谋的结果”,“善始终是人为的产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恶中去挖掘。采撷恶之花就是在恶中挖掘希望,从恶中引出道德的教训来。
《恶之花》是在一个“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同时具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成分。波德莱尔仅以《恶之花》这一部诗集而成为法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位诗人、现代诗歌的最初一位诗人。
由于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成了后来许多不同流派相互争夺的一位精神领袖。《恶之花》是一部诗集,但不是一般的、若干首诗的集合,而是一本有逻辑、有结构、有头有尾、浑然一体的书。
《恶之花》中的诗不是按照写作年代先后来排列,而是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各有标题,其中《忧郁和理想》分量最重。六个部分的排列顺序,实际上画出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
诗人用一个英文单词"SPLEEN"来表达自己精神上的这种痛苦,并希望通过出走、远游来结束心灵的磨难和精神上的搏斗。于是,他把目光从内心世界转向了外部的物质世界,转向了他所居住和生活的巴黎。
他在巴黎街头的所见所闻构成了第二部分"巴黎即景"的内容。"巴黎即景"是一幅赤裸裸的工业社会大都市的写真画,在这一部分里,忧郁和理想的斗争让位于邪恶与善良的斗争。诗人眼里的巴黎是一个充满敌意和丑恶的人间地狱。
受人欺凌的乞丐、孤独无援的老人、麻木沉默的盲人、丑陋老迈的娼妓、苟延残喘的病人以及赌徒、小偷和僵尸等,强大的恶势力压得仅有的一点善良抬不起头来。诗人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里都找不到安慰,只好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刺激自己的幻觉,建造一个"人造天堂"。
他在飘飘欲仙的幻觉中仿佛看到捡破烂的人陶醉在自己的光辉之中,魔鬼化装成美女前来诱惑,风尘女子暗送秋波,情侣们手端着酒杯他尽情地驰骋在对失落园的梦想。然而,醉意中的幻境毕竟是靠不住的,酒醒之后,他便从人造的天堂回到现实的地狱。那是一个充满罪恶的地方,却又盛开着鲜花。
-恶之花
要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张幼仪。虽然他们是在徐志摩中学毕业后结婚的,但当时张幼仪只有15岁。他们婚前从未见过面,所以他们通过介绍结婚了。当时大部分都是听父母的话,结婚的时候两家人都很满意,因为家庭条件差不多,彼此很合适。
徐志摩
张幼仪18岁给徐志摩生了第一个儿子。不久徐志摩出国留学,张幼仪跟随爱人到英国陪他去。但是好景不长。徐志摩遇到了他的第二个爱人,也就是林。他们一见钟情,想尽快结婚组建家庭。于是徐志摩向怀孕两个月的张幼仪提出离婚,两人的婚姻就这样走到了尽头。当徐志摩回头去找林的时候,林也回中国去了,这事就不了了之。他在感到孤独和心灰意冷的时候遇到了他最后的爱人。最后,他遇到了陆小曼,不久他们结婚了。并没有持续多久。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大手大脚。不仅在家里和徐志摩大吵大闹,不思悔改,还整天和别人混在一起无所事事。徐志摩只好在外打拼,补贴家里的钱。直到徐志摩意外去世,陆小曼才幡然醒悟,重新做人。这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可以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一波三折,直到空难去世,他的爱情才算完美。
徐志摩的女人
徐志摩是现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散文家。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歌,如再别康桥,她是睡着了等。
林
他的诗很浪漫,人更深情。在他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中,徐志摩的生命中有过三个女人,她们都有着不断斩乱的感情。
首先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张幼仪出身名门,属于大家闺秀。她美丽、温柔、端庄、贤惠。十五岁时,她嫁给了当时还不知名的徐志摩。婚后,她留在老家伺候公婆。她深爱着徐志摩,从未离开过徐的世界。不幸的是,七年之痒后他们终于离婚了,他们的和平离婚轰动一时。离婚后,张幼仪先在大学教书,后担任女子银行副行长,还和许家一起经营生意。后来,她给徐志摩的父亲最后的死,并帮助徐志摩出版他的文集。
林是徐志摩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林是著名的建筑师和诗人,家世显赫,才貌双全,在建筑上颇有成就。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时,感觉自己好像恋爱了。他们相遇后,频繁地通信,徐志摩疯狂地追求林,但最终他们没有在一起。徐志摩去世后,林一直保存着飞机失事时拿回来的碎片,直到去世。这可以从她对徐志摩的记忆中看出。
陆小曼是徐志摩最后一个重要的女人。她也出身名门,多才多艺。虽然她和徐志摩的婚姻并不幸福,但他们义无反顾地在一起,徐志摩也尽一切努力保护她。她可以说是真的得到了徐志摩。徐志摩英年早逝后,陆小曼发誓不再结婚,保留了徐夫人的身份。她的态度令人钦佩。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交织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徐志摩笔下的女性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徐志摩的灵魂伴侣
现代诗人徐志摩一生最渴望爱情和诗歌,但很多人认为他最成功的诗歌是他的生活。徐志摩曾说过一句既诗意又伤感的话,“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去拜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有幸得到;不,我的生活。”徐志摩的灵魂伴侣是林。
林的照片
徐志摩与林相识于英国。那时,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林随父亲游历欧洲。两个才华横溢又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相遇并相爱了。但为人诟病的是,此时的徐志摩已有家室,妻子张幼仪是名门望族,早已生下一子。得知徐和林相爱,张幼仪也来到英国,希望挽救她的婚姻。然而,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徐志摩却坚持要和林在一起。甚至在知道张幼仪怀孕的情况下,向张幼仪提出离婚。生下徐志摩的第二个儿子后,坚强隐忍的张幼仪毅然签了离婚。
再次单身的徐志摩没有得到林的终身婚约。相反,他们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徐志摩和林更像是所谓的灵魂伴侣。徐志摩回国后,遇到了朋友的妻子陆小曼,并与陆小曼热恋结婚。林与梁思成,青梅竹马,一同赴美求学,最终嫁给梁思成,成为梁启超的儿媳妇。后来,他们虽然经常通信,共同组织和参与新月诗社的活动,但始终没有跨越男女界限,而是保持着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准备去听他的灵魂伴侣林在北平举办的讲座。飞行途中因大雾导致飞机失事身亡,两人的感情纠葛和交流也就此结束。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剑桥大学毕业。曾任上议院议员。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他自早年就自到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抗议。
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象《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1813)、《海盗》(1814)和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1The publication in 1812 of the first two cantos of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brought Byron fame拜伦早期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一,第二章(1812)。
2 In Geneva, he wrote the third canto of Childe Harold and the narrative poem The Prisoner of Chillon在日内瓦,拜伦写下了《哈罗德游记》第三章及叙事诗《齐伦的囚犯》。
3 he produced the verse drama Manfred, the first two cantos of Don Juan他创作了诗剧《曼弗雷德》,《唐璜》的前两章。
4 Don Juan is Byron’s masterpiece, a great comic epic of the early 19th century他的代表作《唐璜》是19世纪初期的著名讽刺史诗。
5 Byron invests in Juan the moral positives like courage, generosity and frankness, are virtues neglected by the modern society拜伦在唐璜身上开发出勇敢,慷慨,诚恳直白等优点。
6 the poet’s true intention is, by making use of Juan’s adventures, to present a panoramic view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ciety诗人的创作意旨在于通过唐璜的游历来体现不同的社会情形。
7 Byron’s satire on the English society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 poem can be compared with Pope’s; and his satire is much less personal than that of Pope’s, for Byron is here attacking not a personal enemy but the whole hypocritical society拜伦在诗的末尾对英国社会的讽刺与蒲柏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拜伦讽刺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整个社会的虚伪。
8 As a leading Romanticist, Byron’s chief contribution is his creation of the “Byronic hero,” a proud, mysterious rebel figure of noble origin Such a hero appears first in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and then further developed in later works such as the Oriented Tales, Manfred, and Dan Juan in different guises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拜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创造了“拜伦式英雄”,高傲,神秘,反叛却带有贵族血统。这种拜伦式英雄出现在《哈罗德游记》,《东方故事集》,《曼弗雷德》及《唐璜》等多部作品中。
9 Actually Byron has enriched European poetry with an abundance of ideas, images, artistic forms and innovations拜伦以丰富的思想,想象力,艺术形式和创新欧洲的诗歌得到了发展
诗歌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两大思潮。浪漫主义主要是表达作者内心理想世界的追求,经常运用夸张的想象和手法来营造。你知道英国三大浪漫主义诗人都有谁吗?他们的代表作和生平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去民族文化中看看吧!
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出生于1788年的伦敦,终年36岁。他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留下了众多光辉的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煌煌巨著长篇抒情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等,在这些被世人誉为“抒情史诗”的辉煌作品中,诗人拜伦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自己亲身游历欧洲诸国的切身体会融入作品之中,用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笔触,展示了辽阔雄壮的时代画卷,抒发了豪情万丈的诗人情怀,表达了傲然不屈的斗争誓言。
雪莱
雪莱出生于1792年英国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菲尔德·普莱斯的贵族家庭,他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色彩最浓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代表作品有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罗诗力说》中以“时既艰危,性复狷介”八个字概括了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
济慈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他在疾病和贫困中依然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在意大利疗养时逝世。
浪漫主义诗人有李白、李贺、屈原、李商隐、谢灵运、王维等。
1、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李贺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3、屈原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4、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5、谢灵运
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书郎谢瑍之子,母为王羲之的外孙女刘氏。
6、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有:屈原、苏轼、李白、李贺、李商隐。
1、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代表作是《离骚》。
2、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3、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4、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5、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多首。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有唐代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李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唐代诗人李商隐,战国末期辞赋家宋玉。
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
1、李贺(唐代诗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2、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3、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5、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
—屈原
—李贺
—郭沫若
—徐志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