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于十九世纪前半,主张艺术不模仿古代巨匠的模板,强调依据自己的感受发挥独特性,以追求新的美的世界。
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前半,特别是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不只风靡于法国,也风靡全欧洲。
它与新古典主义同样都是理想型,是周遭事物的重组,而且都是经过选择,而非日常生活的翻版。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不同处是,浪漫主义首要根据自己的感受,追求新的、美的世界,主张艺术即使面对相同对象,也因人而有千差万别,所以浪漫主义与其说是重视理性的普遍性,毋宁说是重视感受的特殊性。他们认为一般人所谓的丑、恐怖,如果能够诉诸自己的感受性,这种艺术就是美,因此理想美所不被允许的怪异性、奇怪幻想、死亡现象等在浪漫派世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古典主义则首要以万人共通的「理想美」为目标,理想美具有普遍性,正如科学的真理对任何人而言都是真理一般。
简而言之,浪漫主义的精神意义是存在于感受上。随着浪漫主义的登场,各式各样的个性美代替唯一绝对的理想美,于是艺术家的题材是否具有独创性最受重视,但强调自己的个性,使艺术家常常倾向于反抗一般社会,这种反社会态度一方面形成逃避现实的历史品味及异国品味;一方面则显现为革命热情,试图改变现实社会。
在代表人物上,开启浪漫主义运动先河的是杰里科,一八一九年他在沙龙发表《梅迪斯之筏》。令人吃惊的是当时沙龙的作品都是在古代神话、历史里找题材,在这样的时代里,《梅迪斯之筏》以发生在现实世界的轰动事件为题材是非常大胆的。杰里科死后,继承他并使其更为发展的是浪漫派最伟大的巨匠德拉克洛瓦。一八二二年发表的《但丁之舟》及一八二四年发表的《斯基奥岛的屠杀》,引起人们的注意。德拉克洛瓦原本就熟悉文学,曾从拜伦作品中借取主题完成多件名作,一八二七至二八年的沙龙展,他展出了《撒丹那帕路斯之死》,以及《虾子的静物》等七件,后来又以七月革命为题材发表《引导民众的自由女神像》等五件作品,这时他已是浪漫派的中心人物了。
至于浪漫主义的观念与技法,在美术上,可以看出它不是模仿古代雕刻、文艺复兴巨匠的模板,而是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它以各式各样的个性美代替唯一绝对的理想美。技法上,它重视色彩而非线描,线描是经由明确的轮廓线获得形态的把握,是新古典主义的作法,浪漫主义则彻底追求诉诸感觉的大块面色彩效果,有时甚而也尝试把笔触原原本本留在画面上的这样的奔放表现,可以说其画面上的构成,喜欢多动态的动感表现,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
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始于十八世纪末社会发生剧变之时,它反对古典主义的秩序、唯理性主义和对个性的压制,是一个风格多样的运动,但中心的主题是共同的:即对大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对已逝的历史或异国情调的迷恋;对生活中惊心动魄、暗晦神秘的事物的偏好;对人本身难以理解的心灵上的困惑和焦虑的关注。
法国的浪漫主义艺术兴起于19世纪20至30年代。席里柯的《梅杜莎之筏》,吹响了浪漫主义的号角,他将人类复杂的情感在生命交替的刹那间表现得那样充分和富于悲剧力量,画中所蕴含的不可阻挡的激情的爆发,是以往的绘画中不曾有过的。 被誉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德拉克洛瓦,是一个情感丰富、知识广博、有多方面才能的人。轰动一时的《希阿岛的屠杀》,以其错杂宏伟的构图、热烈灿烂的色彩、阔大有力的笔触,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的胜利宣言。德拉克洛瓦认为"幻想是艺术家的第一个优点",因此他在创作时的热情常常是夸大的,浪漫的气质十分突出。他一生都在努力寻找科学的色彩法则,是一个色彩的革新者。他那些具有东方情调的 犹如色彩交响乐般的作品,终于将绘画从对雕塑的模仿中解放出来。
西班牙画家戈雅,可称作是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战争和革命的震荡使他摆脱了与罗可可传统的联系而创造出一种属于浪漫主义的技巧。在《1808年5月3日 枪杀》中,他戏剧性地运用明暗与色彩,抗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恐怖和灾难。他晚 年壁画所描绘的悲剧和梦幻世界,没有形、没有色也没有美,丑陋扭曲的形象却充 满生命力,完全扎根于无意识的心灵深处。美术史家们认为:"现代艺术是随着戈 雅摒弃了美和令人喜悦的东西后开始的。"
德国的浪漫主义在绘画中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风景画上,代表画家是弗里德里希。他作品中的景物常常是苍茫的群山、荒凉的海岸、修道院的废墟,在日出、日落或月光下显得神秘而深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欧美画家开始了他们的"东方之旅",这些具有浓郁东方情调的作品,成了当时欧洲画家脱离古典主义规范的重要体现,在美术史上构成了一种颇耐人寻味的"东方主义"现象。
事实上,19世纪的浪漫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那些对难以实现的理想世界的热烈渴望,那些对灵魂呼唤的未知世界的神秘向往,幻化为欧洲文明中的一支极为统一的力量,它"不可逆转地确立了现代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并且决定了浪漫主义现象的丰富多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