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什与慧远,当时称南北二派。罗什为北派领袖,所居之长安,为北地佛教中心。慧远为南派领袖,所居之庐山,为南地佛教中心。两大佛教重镇的庐山与长安之间,佛法交流络绎不 绝,慧远大师与鸠摩罗什大师作为南北佛教的领袖,相互敬重,书信往来,展开了富有深度的佛法对话,在佛教史上谱写了一段佳话。
说到鸠摩罗什大师与慧远大师的关系要从慧远大师的师父道安大师开始,道安大师与鸠摩罗什大师互相闻名,鸠摩罗什大师经常向东方礼拜道安大师,尊称东方圣人,道安大师也劝苻坚迎请罗什大师。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苻坚派吕光西伐龟兹,并叮嘱此次出兵不为国土,待请到罗什大师后速送回国。吕光破龟兹接到罗什大师回归途中,得知苻坚因淝水之战兵败,被部将姚苌缢杀,于是在凉州自立为帝,史称后凉。姚苌弑苻坚建立后秦,死后子姚兴继位,后凉仍然不肯对大师放行。姚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派兵攻打后凉,国主吕隆上表归降,大师才得以于当年十二月抵达长安。此时,大师已经五十八岁,滞留凉地已有十七年,距道安大师离世也已十六年。
大师到达长安后,姚兴待之以国师之礼,敦请在逍遥园翻译经典,并选沙门八百余人参与译场,远近僧众归附达三千人,一时盛况空前。长安僧团与当时南方佛教中心的庐山,如双子星座交相辉映。罗什大师与道安大师未竟的法缘,却由道安大师的高弟慧远大师来传写。
二、慧远大师的栖隐庐山与弘法布教
慧远大师,雁门楼烦(今山西省代县)人,十三岁时,随舅父到许昌洛阳一带游学,博综儒家六经,擅长老庄之学。大师应劫而生,时北方战乱,屡经兵燹,大师见天下无道,二十一岁,欲渡江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与大儒范宣子嘉遁,时石虎已死,中原寇乱,道路受阻。当时道安大师在太行恒山建寺领众,声誉甚著,大师遂往亲近,闻道安大师讲般若经,豁然而悟,感叹说:“儒道九流,都是糠秕。”于是与弟慧持一同投簪落发。大师出家后,卓然不群,以住持佛法为己任。道安大师常赞叹说:“使佛法流传中土,要靠慧远了。”大师后随道安大师辗转至襄阳,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苻秦将苻丕攻打襄阳,道安大师分张徒众,大师于是与弟慧持等数十人南下。
早先,大师与同学慧永相期结伴到罗浮山修道,而慧永先期已至庐山,为寻阳刺史陶范留住西林寺。太元六年(381)大师到寻阳,见庐山清净,足以憩心,于是止住龙泉精舍。慧永因大师徒众日多,奏明刺史桓伊,桓伊于是在西林以东更立一寺,两年即成,名东林寺。由于大师学通三教,德厚流光,驻锡东林不久,僧俗大众一时云集辐辏,在大师周围很快形成了一个修行团体。
大师处处以弘扬大法为己任。当初道安大师在关中的时候,请昙摩难提译出《阿毗昙心》《三法度论》等,由于当时北方战乱纷扰,加之翻译者不善中土语言,所以多有词不达意之处。不久道安大师离世,没有来得及改正。后来罽宾三藏僧伽提婆来到洛阳,研讲前经,居华稍长,博通汉语,才知先前所出多有乖违。太元十六年(391),大师得知僧伽提婆渡江,于是延请到庐山,请其重译出《阿毗昙心》《三法度论》,大师并为作序流通,毗昙学的兴盛,大师功不可没。
佛教自东汉初传中土以来,经典翻译代不乏人。然而至东晋初三百多年的时间,江东仍然禅法无闻,律藏残缺。太元十七年(392),大师命弟子法净、法领等远涉流沙到西域寻求众经,多年方返回,都得到梵本,得以传译。
大师戒德冰霜,以律摄僧,针对当时律藏不全的情况,大师制定了《法社节度》、《外寺僧节度》、《比丘尼节度》等教团规制,使庐山僧团成为当时天下的模范教团。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太尉桓玄因当时部分沙门秽行,生活奢华,干预朝政,于是提出沙汰沙门,在《沙汰众僧与僚属教》中,规定除畅说义理、奉戒无亏、山居养志的三种沙门外,其余悉皆罢道还俗,“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大师撰《与桓太尉论料简沙门书》,承认当时“佛教陵迟,秽杂日久”现状,沙汰僧尼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但恐地方官把握不住法令而导致“滥及善人”,建议对禅思入微、讽味遗典、兴建福业的三种僧人给予保护,桓玄听从。同年,桓玄重申六十余年前庾冰沙门礼敬王者之议,提出沙门应敬王者。大师据理力争,指出“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沙门是方外之宾,不应致敬王者。第二年桓玄篡晋自立,下令沙门勿复敬礼。大师内塑僧格,外抗强权,维护了僧团的尊严。
两位大师的交游
慧远大师潜隐庐山,影不出山,迹不入俗。然而大师德风所被,远近靡闻。元兴元年,后秦左将军姚嵩致书大师,献上珠像,书中并转述罗什大师问候。慧远大师接书后次年,即修书向罗什大师通好,陈述久慕之情。昔日罗什大师远在异域,虽然仅是耳闻大名,却已“闻风而悦”,但以山河阻隔,无法相见而叹惋。现在知道罗什大师东来长安,冀见一面的念头“一日九驰”,遗憾无由晤面,唯有久久遥望北方。并赠送滤水囊,又袈裟一件希望罗什大师升座说法时披著。
信与赠物由大师弟子昙邕送达长安。罗什大师收到后,引经作答书说“末后东方当有护法菩萨”,鼓励大师“善弘其事”,这实际上是对慧远大师崇高的赞许。并说“财有五备:福、戒、博闻、辩才、深智”,这五种都具备的话就会道隆昌盛,如果缺少的话就会停滞不前,高度评价大师具备这五种圣财。作为礼尚往来,赠送黄铜石双口澡罐以充法物,并遗偈一章:“既已舍染乐,心得善摄否。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否。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若悦禅智慧,是法性无照。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处。仁者所得法,幸愿示其要。”此偈大意是:既然已经舍离世间的杂染欲乐,此心遂得善自凝摄不复外驰否。如果摄心绵密令不驰散,已能深入诸法实相否。诸法实相的空性中,心无挂碍无所乐著。如果贪著禅乐智慧未泯,并没有究竟洞达法性。这都是虚诳无实的意境,也不是安心立命之处。仁者所悟的心得,愿能略示其旨要。偈中表达了自己的佛学思想,并表明与慧远大师作佛法交流的期望。
此后,有一位法识沙门从长安来到庐山,谈到罗什大师欲回西域。原来罗什大师到长安后,姚兴以为大师超悟,一旦离世将会法嗣断绝,于是逼令受用妓女十人,大师深感戒德有亏,如鸟折翼。又大师学归大乘之后,秉受般若空宗的思想,志在敷扬,大师曾经很自信的说,如果作大乘阿毗昙的话,就是作小乘阿毗昙的迦旃延子也不能与之相比,然而秦地能够理解之人很少。所以,以大师无碍的辩才,仅作一译经师而已。译经也未尽人意。天竺国的文制与中土不同,经中偈颂都有宫商体韵,翻译为秦语虽然大意无差,然而文体有异,犹如嚼饭与人,其味顿失。大师曾经作颂赠沙门法和,表达了自己孤寂的心情:“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诗偈里,大师以栖息在孤桐树上哀伤的鸾鸟自拟,表述了自己在中原僧团中就像那鸾鸟,虽然会发出响彻九天的清丽鸣叫,但憾无知音。
慧远大师闻到这一消息,再次致信罗什大师,表达遗憾之情,以及请教佛经中数十条事,并附偈一章:“本端竟何从,起灭有无际。一微涉动境,成此颓山势。惑相更相乘,触理自生滞。因缘虽无主,开途非一世。时无悟宗匠,谁将握玄契。末问尚悠悠,相与期暮岁。”此偈大意是:生命开端从何处开始,生生在有无之际。一点细微之处不守涉于动境,最终形成大山般倒下之势。烦恼与境互相影响转深加剧,遇理自然不能通达而迷滞。因缘所生虽然没有主宰,由是展开轮回不止一世。那时没有遇到悟道的宗匠,谁将与我握手心中达成默契。还有许多问候言语不尽,期待岁暮之时与您相聚。偈中最后几句,表达了对罗什大师的挽留之意。
慧远大师的数十条疑问,罗什大师一一作答,后来两位大师又有往复问辩,后人辑为《大乘大义章》,共十八章,二十七则问答,成为研究两位大师思想的重要资料。在两位大师的讨论中,慧远大师主要承担了一个提问者的角色,大师自谦所问“非经中之大难,要欲取决于君耳。”表示自己根本无力涉及经中的根本要义。然而从后人对《大乘大义章》的冠名,如唐道宣律师《大唐内典录》著录为《问什师大乘深义》,可以显示出大师所问的理论深度,因此这一文献应该视为两位大师共同的著述。
在两位大师的问答中,涉及到佛教中许多重要的理论内容,包括法身、四大与色法、菩萨受记、罗汉受记、四相法、如法性真际、菩萨遍学等。从两位大师的往返中,可以看到两位大师学识交涉的痕迹。罗什大师先是接触小乘佛法,然后独尊龙树菩萨的中观宗。慧远大师秉承大乘般若之学,对小乘阿毗昙亦予以关注。两位大师皆学贯三藏,思想中同有空宗的立场,但由于所处中印文化及佛教发展的背景不同,也有观点不同之处。
两位大师的讨论中,最重要的是法身问题,几乎占整个篇幅的一半,慧远大师思考的是,法身如何说法,法身形像如何,法身寿命长久等。又由此带来的思考,法身佛与变化身佛应有差别,如果二者无异,法身独妙又如何体现,表达了大师力求将佛法理论辨析清楚。罗什大师的回答,不可将佛的法身与化身打成两橛。在声闻藏中,将佛的十力等无漏法称为法身,佛灭度后,以佛所说法为法身。大乘法中,将菩萨断烦恼得无生法忍,未成佛间为度众生所受之身名为法身。佛法中没有决定的真身(法身)和粗身(化身)。佛身微妙,因为众生业报所感,故所见不同。善根薄者,只能得见佛的形像舍利,善根厚者可以见到佛的生身。所见生身也有不同,有的见到佛身如须弥山,有的见佛身无量无边,乃至佛的真法身十住菩萨亦不能见,唯佛与佛方能得见。而诸佛所见之佛,也是众缘和合,毕竟性空,所以法身与化身都是性空不实,粗妙相同。诸佛以悉檀赴机,显现化身,令众生出离三界,安住佛道,作微妙因缘,故不可以名化身是粗。此答展示了罗什大师中观宗不著两边的一贯风格。
法性问题是慧远大师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大师曾作《法性论》,罗什大师看到后大为叹赏:“边国人没有见到经典,而所说之理暗与经合。”惜乎论已佚失,只留下撮略文意的两句:“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据惠达《肇论疏》载:“远师法性论成后二章,始得什师所译大品经以为明验,证成前义。”由是则见大师孤明先发,南方圣人北方圣人,心同此心,理同此理,并没有差别。
两位大师间友好的佛理探讨,是庐山与长安两大僧团交流的一个缩影。刘遗民居士与僧肇法师因佛法交流结为方外之交。慧远大师勉励座下的弟子道生、慧观等,赴长安亲近罗什大师,他们都成为罗什大师的著名弟子。罗什大师圆寂后,关中大乱,道生等南下,各弘化一方,他们的成就,是两位大师栽培的结果。两位大师虽然离世,然而他们开创的弘法事业却灯灯焰续,绵延不绝。两位大师为法忘身,荷担如来家业的精神,彪炳千秋,将永远激励吾等后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质朴而又饱含深情,感动过无数读者。七夕节将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鲁迅、徐志摩、沈从文、顾城等大师笔下的经典情书,因为他们的情书不仅有一般情书中通信双方情感的对抗与相融,而且文情并茂,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睿智,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书简文学。
沈从文:一生顽固爱着张兆和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被认为是情书圣手。1930年7月,张兆和与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沈从文在情书中写道: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沈从文毫不掩饰地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奴隶的位置,他近乎卑微地爱着张兆和,把她当做顶礼膜拜的女神。在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是谁个安排了这样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摇头?看得出来,她的动摇几乎完全出自同情。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
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却慢慢的使我不同了。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我想到这些,我十分犹豫了。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我也安慰自己过,我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徐志摩:恋上两位风华绝代的名媛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曾在剑桥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成立新月社。1930年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京城,有两位风华绝代的名媛林徽因和陆小曼,她们美貌动人,才华出众。不仅如此,她们都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徐志摩有过浪漫的爱情。
陆小曼年方19在父母安排下嫁给了少将王赓。徐志摩与王赓同是梁启超的学生,于是徐志摩成了王家的常客,常常与陆小曼游玩。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最终使得两人走到了一起。
徐志摩停妻再娶,陆小曼离婚再嫁,皆是有违封建礼教的,然而他们坚贞不移,用郁达夫的话说: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哪里还顾得了伦教钢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礼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往北京。登机之前,他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徐志摩身亡。
徐志摩写的情书: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不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齐整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眉,有我独到的领略。
眉,我写日记的时候我的意绪益发蚕丝似的绕着你;我笔下多写一个眉字,我口里低呼一声我的爱,我的心为你多跳了一下。你从前给我写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形我知道,因此我益发盼望你继续你的日记,也使我多得一点欢喜,多添几分安慰。
鲁迅:《两地书》记录恋情
1923年秋天,鲁迅应好友许寿裳之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课,就在这里认识了小他17岁的许广平。这样的师生关系延续了一年多,直到1925年3月,由于许广平写信向鲁迅求教,他们之间才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原本疏远的师生关系才有了突破。这些信件就是《两地书》。起初的通信的确不带恋情,而是师生间关于社会人生诸问题的请益与教导。但在后期,字里行间渐渐流露出鲁迅压抑着的爱意来,信件里也开始描写生活间的琐事。从1925年第一封信,到1927年1月二人终于握住彼此的手,近两年的时间里,鲁迅与许广平通了135封信,亲密关系一路升温。最后,鲁迅与家中封建包办的妻子离婚,和许广平结为夫妻。
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
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绝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样的人了,我可以爱。
听讲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
顾城:对谢烨一见钟情
顾城,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是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
顾城对谢烨一见钟情,谢烨的母亲并没有看中这未来的女婿,当顾城专门从北京赶到上海向谢烨展开攻势时,他的痴心和率真,并未被未来的岳母接受,他为了追谢烨,做了个木箱,天天躺在她家门前。
顾城的情书:
收到你寄出的避暑山庄的照片了,真高兴,高兴极了,又有点后悔,我为什么没跟你去承德呢?斑驳的古塔夕阳孕含着多少哲理,又萌发出多少生命,无穷无尽的鸟没入黄昏,好象纷乱的世界从此结束,只有大自然,沉寂的历史,自由的灵魂。太阳落山的时候,你的眼睛充满了光明,像你的名字,像辉煌的天穹,我将默默注视你,让一生都沐浴着光辉。
真不想让你走得太远,我曾想过用手遮住你的眼睛,现在不了,真的那么做,会使我不得安宁的。没人说你是坏人,火车开来开去上边装满了人,有好有坏,你都不是,你是一种个别的人。
朱生豪:情书见证传奇而悲壮的爱情
朱生豪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1941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徒,贫病交加,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宋清如相识,两人志趣相投,相知相许。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两人两地分隔,开始近十年的苦恋之旅,以书信交流情感,倾诉相思。朱生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唯有在给宋清如的信中,笔下生花,滔滔不绝,俏皮、苦恼、纠结、幽默等跃然纸上,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在信中,朱生豪无话不谈,聊理想、谈人生、诉爱情、倾泄喜怒哀乐,读书、品**、交流诗作、切磋译事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对宋清如无限的思念和爱慕。笔能生情,笔下闪烁着一颗火热的心。他的灵魂从笔端流出,装入信封,飞入她的心中。朱生豪与宋清如写了整整九年的信件,终于把人追到手。从1933年到1942年两人结婚,到1944年朱生豪去世,这些情书见证了传奇而悲壮的爱情。正是由于伟大的爱情和患难与共的知己,才成就了一代译莎巨匠。
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我爱你也许并不为什么理由,虽然可以有理由,例如你聪明,你纯洁,你可爱,你是好人等,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你全然适合我的趣味。因此你仍知道我是自私的,故不用感激我。
朱湘:记录夫妻间的柔情蜜意
朱湘,字子沅,原籍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父母早逝。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 。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 ,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桔据,只发行了两期。192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学美国,回国后,他生活动荡,为谋职业到处奔走。其间曾任教于国立安徽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外文系,但又与校方不和。1933年12月5日,他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纵身跃入清波,自杀身死。
被鲁迅誉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在留美时期给妻子刘霓君写的情书,后来结集为《海外寄霓君》。整本情书中,几乎感觉不到朱湘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远行难归而念念不忘家中琐事的游子。内容涉及居处的选择、妻子的健康、水果的洗法等,絮絮叨叨,不厌其烦。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夫妻间的柔情蜜意。今天已经无法读到刘霓君给朱湘的信,只能从朱湘的回信以及信中引用的片言只语中,领略旁人哪知道我夫妻感情,哪知道我们亲密恩爱的咏叹。
朱湘写给刘霓君的情书:
你说我的信很可爱,这是因为你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我写给你的信也跟着可爱了。霓妹我的爱人,我希望这四年快点过去,我好回家抱你进怀,说一声:妹妹,我爱你!我永远爱你!
我如今过得越久,便越觉得你好。我前两天想,唉,要是我快点过了这几年,到霓妹妹身边,晚上挨着她睡下,沾她一点热气,低低说些情话,拿一只臂膀围起她那腰身,我就心满意足了。
沈从文经典爱情语录
1、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2、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3、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
4、有些人是可以用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5、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6、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7、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8、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
9、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10、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11、我仿佛被一个极熟的人喊了又喊,人清醒后那个声音还在耳朵边。
12、这个世界也有人不了解海,不知爱海。也有人了解海,不敢爱海。
13、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14、一切都是那么静寂,所有人的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
15、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16、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太冷了。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17、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18、我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太冷了。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19、凡是我用过的东西,我对它总发生一种不可言说的友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20、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21、我尚不知道我应得座碾坊,还是应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
22、把和社会应有关系与自己应有地位毁去。肉体精神两受损害到什么情形,谁也不明白。
23、日子平平的过了一个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长长的白日下医治好了。
24、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25、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26、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7、人事就是这样子,自己造囚笼,关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来崇拜。生存真是一种可怜的事情。
28、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
29、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天上已起了云,热风把两山竹篁吹得声音极大,看样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30、我走过无数的桥,看过无数的云,喝过无数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我应当为自己感到庆幸。
31、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风吹冻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处,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32、我怎么会这样。极离奇。那么爱这个国家,爱熟与不熟的人,爱事业,爱知识,爱一切抽象原则,爱真理,爱年轻一代,毫不自私的工作了那么久,怎么会在这个时代过程中,竟把脑子毁去。
沈从文: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受用。沈从文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湘行散记》
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沈从文《边城》
有些人是可以用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沈从文《边城》
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沈从文《边城》
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沈从文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沈从文
我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太冷了。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沈从文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沈从文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从文
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沈从文《沈从文家书》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雨后》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边城》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後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 沈从文
沈从文30句: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1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致张兆和情书》
2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边城》
3日子平平的过了一个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长长的白日下医治好了。——《边城》
4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边城》
5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湘行散记》
6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7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还有个你自己。——《湘行散记》
8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 该哭的时侯没有眼泪。 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边城》
9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0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11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沈从文家书》
12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13凡是我用过的东西,我对它总发生一种不可言说的友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湘行散记》
14一个人心头上的微风,吹到另外一个人生活里去时,是偶然还是必然?人生的理想,是情感的节制恰到好处,还是情感的放肆无边无涯?生命的取与,是昨天的好,当前的好,还是明天的好?
15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要回到故乡。
16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边城》
17有些人是可以用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边城》
18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湘行散记》
19聪明人要理想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习惯,保护习惯。
20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边城》
21永远只想用无私和有爱来回答这个社会的无情。
22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23这个世界也有人不了解海,不知爱海。也有人了解海,不敢爱海。 ——《八骏图》
24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边城》
25为什么要挣扎?倘若那正是我要到的去处,用不着使力挣扎的。我一定放弃任何抵抗愿望。一直向下沉。不管它是带咸味的海水,还是带苦味的人生,我要沉到底为止。这才像是生活,是生命。
26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
27我要建一座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
28人事就是这样子,自己造囚笼,关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来崇拜。生存真是一种可怜的事情。 ——《边城》
29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30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边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