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有什么可以证实

黄岩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有什么可以证实,第1张

1、我国最早发现黄岩岛。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首先发现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及其海域,并首先予以命名,称之为“涨海”、“涨海崎头”。从宋代开始至明清时期,我国把南海诸岛命名为“石塘”、“长沙”,其中包括黄岩岛在内的中沙群岛就在这个范围之内。

2、我国对黄岩岛进行了长期开发利用。黄岩岛海域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自古以来,我国渔船经常赴黄岩岛海域进行渔业生产活动,渔民还在岛上修建了码头等设施。我国政府近年来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考察。

3、我国最早将黄岩岛列入版图。实施主权管辖。从法律层面上看,我国对黄岩岛拥有主权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对该岛长期行使着有效管辖。作为官方行为,元朝时期的“四海测验”就体现了这一点,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4、一系列国际条约规定,黄岩岛不在菲境内。因为历史特殊,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是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的。包括 《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西美华盛顿条约》和 《1930 年英美条约》等,都明确地界定了菲律宾领土的西部界限在东经118°。黄岩岛位于东经117°51′,根本不在上述条约界限范围内。

5、长期以来菲律宾官方地图从未包括黄岩岛。在1935 年颁布的菲律宾宪法等菲国内法律法规中,菲官方屡次明文确认菲律宾领土范围,黄岩岛不仅不在其宣布的领土范围之内,而且菲律宾领海基点和基线也未涉及黄岩岛。

6、菲律宾领土要求毫无法律依据。

菲律宾方面曾提出,黄岩岛在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国际法上一项基本的规则从来都是“依据陆地统治海洋”,即国家先有了某陆地的主权,才能对邻接该陆地的海洋主张权利,这一点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已经得到明确体现。菲律宾的主张恰恰相反,先主张对海洋的权利,再据此主张对该海域内陆地的权利。这显然是本末倒置。

其实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菲律宾对黄岩岛命名混乱 四个名称不知该用哪个 这个叫做做最心虚了既然是自己家的怎么会名字都叫不出来呢 奇怪不奇怪

来源:人民网

马尼拉消息:根据《马尼拉公报》3日报道,马尼拉总统府发言人埃德温·拉西沓称,菲律宾更倾向于将黄岩岛的官方名字称为“帕纳塔格浅滩”(即我黄岩岛),以结束关于它名称的各种混论叫法。不过,到目前为止菲律宾尚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出面澄清,对黄岩岛多达四个的称呼中究竟哪一个才是最终的官方名称。

据悉,自从中国菲律宾黄岩岛事件爆发以来,菲官方以及媒体对黄岩岛的称号莫衷一是,至少出现过四个名称,它们是“斯卡布罗浅滩”、“巴约的马辛洛克”、“帕纳塔格浅滩”以及“卡布罗”。其中“斯卡布罗浅滩”这个名字大量出现在西方媒体、菲律宾媒体对黄岩岛事件的报道中,而菲律宾官方则称黄岩岛为“帕纳塔格浅滩”,间或夹杂“斯卡布罗浅滩”的称号。4月底菲律宾外交部的一份声明,突然称黄岩岛为“巴约的马辛洛克”,并宣称这一名称是基于西班牙航海家在18世纪的一张地图上的西班牙文标示,称这一叫法将是该岛屿的“官方”、“法律”的名称。而《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4月29日表示,菲律宾一些渔民称黄岩岛叫“卡布罗”,该文章还发出“到底我们该怎么称呼它”的困惑。

统领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060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