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环食: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形成原因是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此时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
日全食:发生时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发生时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只有在日全食发生时才可能用肉眼观测到模糊的日冕(日冕层)。日全食只在月球位于近地点时发生。
日偏食:发生时太阳有一部分会被月球挡住。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在地球上形成影。月球的影可以分为本影、半影和伪本影三部分。观察者在半影内则见到太阳部分被月球遮住。通常日偏食是伴随着其他食相发生,如日全食或日环食或日全环食。
扩展资料:
日食的研究意义:
日食可以为研究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提供良好的机会。太阳和地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太阳上产生强烈的活动时,它所发出的远紫外线、X射线、微粒辐射等都会增强,能使地球的磁场、电离层发生扰动,并产生一系列的地球物理效应,如磁暴、极光扰动、短波通讯中断等。
在日食时,由于月亮逐渐遮掩日面上的各种辐射源,从而引起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发生变化,因此日食时进行各种有关的地球物理效应的观测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已成为日食观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观测和研究日食,还有助于研究有关天文、物理方面的许多课题,利用日食的机会,可以寻找水星轨道以内的行星;可以测定星光从太阳附近通过时的弯曲,从而检验广义相对论,可以研究引力的性质等等。
此外,日食对研究日食发生时的气象变化、生物反应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在考古断代中,根据历史中的日全食记载,可以帮助精确地确定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是十分可信的手段。
-日食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
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
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
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
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日全食与日环食都有上述5个过程,而日偏食只有初亏、食甚、复圆3个过程,没有食既、生光。
因地而异
如
2012年5月21日日环食青岛地区日出时间为4时48分,太阳从东北偏东的位置升起,因此市民可以选择东北无遮挡的区域进行观测和摄影。青岛地区日偏食时间为,5时23分初亏,太阳表面开始被月球遮挡;6时27分食甚,此刻青岛地区的日食将达到最大值,大约有80%的太阳表面被月球遮挡;随后太阳开始复圆,至7时39分日食将完全结束。
日食:又叫做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月食: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是因为在镜头处反射而形成的像。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五个阶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间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扩展资料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在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8°左右的范围内。日全食发生时随着月球遮挡住太阳辐射,大气层高处的电离层也会发生一些相应变化。
这暂时会对信号需经过电离层反射的无线电中波、短波通信造成一定干扰,使用超短波的调频广播、手机、无线上网等则不受影响。不过,对整个地球磁场而言,这种影响还是微小的。另外,日食造成的降温不会很大。
上一次发生在中国的日全食发生于2009年7月22日,而下一次将在2034年3月20日发生在西藏北部的山区,但基本是无人区。另外2035年9月2日,还有一次日全食在我国北方发生,时长1分29秒。
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