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的形式和特色有哪些?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的形式和特色有哪些?,第1张

①从产生的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冲破一切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是作为一种公然反叛的力量而崛起的;②从创作思想来看,它崇尚主观,强调艺术家的激情、想象与灵感,既无视艺术程式的束缚,也不受生活真实的局限;③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常用强烈的对比和夸张,使舞台上色彩斑斓,自由多变,充满机巧和突转,处处出奇制胜。在历史上,浪漫主义戏剧在各国先后经历的时间都不长,然而,给它以影响及受它影响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却是源远流长,情况十分复杂。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品

1、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英国雪莱《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4、法国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

5、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扩展资料

一、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二、特点

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文学

感人的欧美爱情**有《爱在午夜降临前》《泰坦尼克号》《八月迷情》《星运里的错》《别让我走》。

1、《爱在午夜降临前》

《爱在午夜降临前》由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领衔主演的爱情片,是《爱在》三部曲的第三部。影片于2013年6月1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男女主角步入婚姻之后发生的琐碎事情,生活的细节、磨难成为谈话的重点,意见不合,也会变成争吵的导火线。

2、《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领衔主演。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

3、《八月迷情》

《八月迷情》由科斯汀·谢里丹执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和凯丽·拉塞尔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7年11月2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孤儿奥古斯特·拉什为寻父母来到纽约,在遇到神秘陌生后成为街头卖艺者,奥古斯特依靠自己非凡的音乐天赋最终与自己父母相认的故事。

4、《星运里的错》

《星运里的错》由谢琳·伍德蕾、安塞尔·埃尔格特等主演,根据约翰·格林同名小说《无比美妙的痛苦》改编,讲述了两个患有癌症的青少年间有关爱情,生命和死亡的故事。

5、《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由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由马克·罗曼尼克执导,凯瑞·穆丽根、安德鲁·加菲尔德、凯拉·奈特莉领衔主演的爱情片。影片于2010年9月15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根据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改编,影片讲述了一九九零年代末的英格兰乡间的一所学校里面的学生发现自己非同寻常的出身和不可思议的命运故事。

戏剧(drama)

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历史概况 戏剧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成分有着紧密联系。无论是欧洲的戏剧,还是东方某些国家的民族戏剧,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

欧洲戏剧发端于古代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到公元前6世纪末,阿里翁在春季大典上表演酒神颂时,即兴编唱诗句以回答歌队长提出的问题,泰斯庇斯则在酒神颂的歌舞中加进一个演员,由他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并与歌队长对话,被认为是最初的戏剧因素。古希腊悲剧的创始人埃斯库罗斯把演员增至2人,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的因素,增加了戏剧因素,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至此成型。古代希腊冬季举行祭典时,人们化装成鸟兽 ,狂欢游行 ,称之为“狂欢队伍之歌”,到公元前6世纪,它在希腊本部发展成滑稽戏,被看作是原始的喜剧。公元前487年,雅典在祭祀大典上正式上演喜剧,当时只有3个演员,歌队的作用并不像在悲剧中那么重要。在古希腊喜剧的发展进程中,歌队的作用亦愈来愈小。

东方民族戏剧的起源比欧洲戏剧要晚一些。在印度,公元前1世纪以前的民间迎神赛会上的表演 ,被看作是民族戏剧的萌芽。到2世纪,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的出现,被确认为戏剧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中国戏曲艺术的血缘,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歌舞、巫觋等多种成分。到了唐代,古时的歌舞已发展成小型的歌舞戏,周秦的俳优表演已发展成参军戏。一般认为,中国戏曲发展成完整的、独立的艺术样式的标志是12世纪宋代的永嘉杂剧,又称南戏。在日本,古代人借助面具装扮成 天神或恶魔,祈求 丰收和生殖后代,有人把这种原始艺能视为民族戏剧的胚胎。12世纪前后形成的猿乐,加进了杂技、歌舞的成分。到中世纪后期创立的能乐与狂言,都具有浓重的祭祀性。起源于16世纪末的歌舞伎,到17世纪中叶已发展成歌舞与对话结合的大型古典剧。

戏剧与歌舞有血缘关系。欧洲戏剧在形成和发展进程中,歌舞成分逐步减少,而发展成以形体动作和对话为基本手段的戏剧形式;东方民族戏剧在形成和发展中,戏剧成分逐步增强,但大量的歌舞成分却被保留下来,形成了以歌舞抒情性与戏剧性并重的艺术特点。东西方戏剧的这种区别,构成人类戏剧文化的两大支脉。

西方戏剧的发展 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戏剧的历史可以按时序划分为: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启蒙运动时期戏剧、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在某些历史时期,按照不同的风格类型又可以划分诸多流派。

古希腊戏剧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也是它的第一个繁荣期,有许多悲剧和喜剧作品留传下来。著名悲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著名喜剧作家有阿里斯托芬、米南德。在古代罗马,戏剧创作和演出也很繁荣,主要剧作家有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

欧洲的中世纪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时期,戏剧创作和演出也以宣传宗教观念和道德说教为基本内容。其中,从教会仪式中的唱诗发展起来的宗教剧,多以宣传教义为目的。宗教剧的一个变种是奇迹剧,在各种传奇性的情节中渗透着宗教和道德的宣传;它的另一个变种是取材于耶稣和圣徒传奇故事的神秘剧。道德剧的主旨是从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向对社会道德的批判,它流行的国度甚广,时间也很长。笑剧则以表现世俗生活和辛辣的社会讽刺为特征。愚人剧也以讽刺著称,它从民间戏剧发展而来,后又流入城市。这一历史时期虽然很长,但留下的传世之作极少。

欧洲的14~16世纪,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强大的人文主义运动,很快席卷欧洲各国。它从反对封建专制、教会权威和禁欲主义的历史要求出发,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理性和智慧,提倡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和个性自由。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在戏剧史上也形成了第二个繁荣期。这一时期的欧洲戏剧以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主要剧作家有C马洛、W莎士比亚、B琼森、Lde 鲁埃达(约1505~1565)、LFde维加·伊·卡尔皮奥(1562~1635)等。其中 ,莎士比亚的许多 剧作乃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的珍品。

到17世纪,欧洲戏剧进入古典主义时期。当时,法国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国家,高度的中央集权要求文学艺术为它服务。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法国戏剧,成为古典主义的旗帜。同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对古典主义剧作家也有深刻的影响。古典主义戏剧强调理性,强调表现人类的本质,悲剧与喜剧界限严格,不能混杂,提出三一律作为结构的模式,强调语言的质朴典雅。这一时期的主要剧作家有P高乃依、莫里哀、J拉辛等。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戏剧艺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都有发展。在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将D狄德罗根据历史的要求提出建立市民戏剧、严肃喜剧的纲领,剧作家Pde博马舍则为这种新兴戏剧提供了实践的范例。在德国,GE莱辛成为民族戏剧的创始人,到70年代,狂飙突进运动推出了伟大的剧作家JWvon歌德和JCF席勒。英国启蒙戏剧的成就远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辉煌,道德的批判和宣传,使大量剧作带有说教味道。喜剧作家H菲尔丁(1707 ~1754)、O哥尔德斯密斯和RB谢里丹堪称代表。在意大利,长期流行的即兴喜剧的传统,造就出启蒙剧作家C哥尔多尼,他的喜剧作品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在19世纪,欧洲戏剧分为两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与现实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以强调表现主观的内心生活、强调创作自由为原则,代表性作家有法国的V雨果、Ade维尼(1797~1863)、Ade缪塞、大仲马,德国的Hvon克莱斯特,俄国的AC普希金等。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戏剧,则更重视客观性及细节真实,它强调再现完整的人,重视人的个性特征。在欧洲,现实主义剧作家有挪威的H易卜生,法国的小仲马,英国的萧伯纳、J高尔斯华绥,俄国的NV果戈理、AN奥斯特洛夫斯基、PN托尔斯泰、A契诃夫、M高尔基等。与现实主义戏剧密切相关的是自然主义戏剧。这一流派的创作原则与现实主义相通,但却更强调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与表现人的精神生活,强调从生理与病理的角度去发掘人的本能。法国的E左拉是自然主义小说和戏剧的倡导者,德国的G豪普特曼、瑞典的JA斯特林堡 等,也曾受其影响。

19世纪末以后,世界戏剧呈现出多种流派相互竞争、又相互吸收的局面,这段历史时期的西方戏剧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划分为现代和当代,也可以统称为现代戏剧。19世纪的现实主义戏剧在新的历史时期被继承和发展,风格也日趋多样。归属于这一流派的剧作家主要有爱尔兰的A格雷戈里夫人,德国的F沃尔夫、B布莱希特,意大利的L皮兰德娄,瑞士的F迪伦马特等。在这一阶段,美国戏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的E奥尼尔有大量现实主义剧作问世,也写过属于其他流派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的剧作家还有C奥德兹、L海尔曼、A米勒、T威廉斯、W英奇(1913~1973)等 。与现实主义戏剧并存的是此起彼伏的诸多新流派,诸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等,也可统称为现代派戏剧。这些新流派的诞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又受到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作为一种美学思潮的产物,它们既有同质性,又各自有特殊的主张。它们大都以现实主义戏剧的对立形象出现,都又给现实主义戏剧很大影响。象征主义戏剧以比利时的M梅特林克为代表,爱尔兰的 JM辛格也属于这一流派。表现主义剧作家主要有德国的G凯泽、E托勒尔,捷克的K恰佩克等,像奥尼尔、布莱希特等,也曾倾心这个流派 。未来主义戏剧的倡 导者是意大利的 FT马里内蒂(1876~1944),这派作品的数量不少,但价值不大。超现实主义戏剧的诞生地是法国,主要剧作家有G阿波利奈尔、J科克托。存在主义戏剧的主要作家J-P萨特、A加缪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他们的创作也受这种哲学观念的影响。在20世纪50~6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国的荒诞派戏剧,主要剧作家有爱尔兰的S贝克特,法国的E尤内斯库,英国的H品特,美国的E阿尔比等。

东方戏剧的发展 东方各国的民族戏剧很难纳入以上的历史分期,而西方戏剧的引入则是近代的事情。

在日本,到17世纪发展成熟的歌舞伎 ,乃是民族戏剧最完整的形式。明治初期的戏剧改革是从改良歌舞伎开始的,改革后的戏剧样式叫做新派。20世纪初,坪内逍遥于1906年组成文艺协会,把欧洲戏剧形式引进日本,称之为新剧(即话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为日本现代戏剧的繁荣期,西方现代戏剧的一些流派影响到日本剧坛,但主潮仍然是现实主义戏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荒诞派戏剧对日本戏剧的影响很大,但现实主义仍为主流。到80年代,日本剧坛仍然是新剧与民族戏剧并存共荣。印度戏剧从公元前后到12世纪为古典梵剧时期,主要剧作家有迦梨陀娑、首陀罗迦、毗舍佉达多等。从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是印度戏剧的近代时期,D米特拉是近代孟加拉语戏剧的创始人。1919年以后 ,是印度戏剧的现代时期,V沃尔马(1889~1969)曾以历史剧著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家辛格尔·维纳吉也写过剧本。在朝鲜、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也都有自己的民族戏剧和从西方引进的戏剧,后者的形式是相近的,而民族戏剧则各有特色。

中国戏曲艺术有800年以上的历史,由南宋戏文、金元杂剧、明清传奇、近代北方小戏直到现代新戏曲,不断繁衍,创造了在世界戏剧中自成体系的舞台艺术,对世界戏剧宝库作出了宝贵的贡献。20世纪初,西方戏剧传入中国,在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把它定名为话剧。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标志,中国话剧分为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

中国现代戏剧以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戏剧的众多流派为起点,在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的浪潮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广泛介绍西方文化(包括文学、戏剧)成为历史的要求。由于社会改革的需要,中国文化界首先推崇、介绍的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以翻译出版易卜生的剧作为前导,在20年代曾创作一批社会问题剧,从婚姻、家庭的角度揭示现实的社会问题,但大都显得幼稚。在20年代,西方现代派戏剧也被介绍到中国,宋春舫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当时,有些剧作家深受现代派戏剧的影响,如田汉倾心于西方的新浪漫主义,他的早期作品有浓重的象征主义色彩。郭沫若曾推崇德国的表现主义戏剧,他早期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剧作,也是有表现主义的特点。从20年代末起,中国现代话剧的主潮是左翼戏剧运动,戏剧创作和演出同中国现实革命斗争的联系更为自觉,更为紧密。由这时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话剧经历了左翼戏剧、国防戏剧、抗战戏剧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戏剧等阶段。在此20年上下,继20年代崛起的田汉、郭沫若、洪深、阳翰笙、欧阳予倩、熊佛西、丁西林等第一代剧作家之后,又先后出现了曹禺、夏衍、阿英、于伶、陈白尘、宋之的、石凌鹤、吴祖光、杨村彬、沈浮、王震之、胡可、李伯钊、杜峰、傅铎等剧作家。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体现着中国现代话剧的传统,其中有些剧作家和作品显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成熟。中国剧目及外国优秀剧作的上演,也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家。

1949~1966年这17年间 ,社会的解放以及安定的局面,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此期间,曾涌现出一大批新的剧作家、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家,新创作和演出的剧目总数有数千之多 ,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1966~1976年的十年动乱是话剧创作和演出的衰败期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话剧很快复兴,并出现了以社会问题剧为主潮的繁荣局面。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文化艺术领域,话剧创作和演出开始了多方位的探索。有些剧作家更着力于戏剧内在意义的深化。有些剧作家则更着力于对戏剧外在形式的实验性探索。1986年以后,多方位探索已出现分股合流的趋势。在这一时期,话剧导演、表演、舞台美术等各个领域也出现一批勇于探索的中青年艺术家,使舞台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与艺术实践中的探索相并行,戏剧理论研究与戏剧批评也空前活跃。这是中国话剧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2个世纪以后,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明:“戏剧就是模仿。”19世纪以后,对戏剧本质的研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实验室说等。

观众说 认定观众是戏剧的必要条件,也是戏剧的本质所在。法国戏剧理论家F萨赛是这种观念的代表,他断言: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都是为了给观众看的。“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因而,戏剧的一切器官都必须与观众的欣赏相适应。

冲突说 以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为代表。19世纪末,布伦退尔指出:舞台乃是人的自觉意志发挥的场所,人物的自觉意志的发挥必定会遇到阻碍,主体为克服阻碍就要与之斗争,这就构成“意志冲突”,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此。美国戏剧理论家JH劳森则把戏剧的本质归之为“自觉意志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性冲突”。他认为:由于戏剧是处理社会关系的,而人的自觉意志又必须受社会必然性的制约,因而,真正的戏剧性冲突必须是社会性冲突。这种观念可以一句话来表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激变说 英国戏剧理论家W阿契尔否定布伦退尔的“冲突”说,他把小说与戏剧相比较,认为小说是“渐变”的艺术,而戏剧是“激变”(crisis,又译危机)的艺术,戏剧所处理的是人的命运和环境的一次激变,这就是戏剧本质的所在。

情境、实验室说 早在18世纪,法国哲学家D狄德罗就曾把“情境”看作戏剧作品的基础。黑格尔在谈到戏剧的特性时,也曾把“情境”与“冲突”联系在一起,并强调情境的本体意义。存在主义哲学家、剧作家J-P萨特把自己的剧本称为“情境剧”,并把戏剧的对象说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选择行为。B布莱希特则把戏剧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认为:剧院乃是检验人类在特定情境中行为的实验室。这种观念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界定了戏剧的本质。

形态 在古代希腊,艺术被划分为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与诗,戏剧被划归诗的范畴。但是,真正的戏剧艺术应该包容诗(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因而被称为综合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从而构成形象的外在形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主要指剧本。②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③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

戏剧中的多种艺术因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在综合整体中的地位不是对等的。在戏剧综合体中,演员的表演艺术居于中心、主导地位,它是戏剧艺术的本体。表演艺术的手段——形体动作和台词,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其他艺术因素,都被本体所融化。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虽然可以像小说那样供人阅读,但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可演性,不能演出的剧本,不是好的戏剧作品。戏剧演出中的音乐成分,无论是插曲、配乐还是音响,其价值主要在于对演员塑造舞台形象的协同作用。戏剧演出中的造型艺术成分,如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也是从不同的角度为演员塑造舞台形象起特定辅助作用的。以演员表演艺术为本体,对多种艺术成分进行吸收与融化,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外在形态。

戏剧文学:通常指戏剧剧本。戏剧有广狭二义:一是话剧、歌剧、戏曲的总称,一是专指话剧。因此,狭义的戏剧文学也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则应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话剧、歌剧、戏曲剧本,虽然它们各自有一些特异性,但作为戏剧文学,又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虽然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如话剧中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歌中还有歌唱,戏曲中则有唱、念、做、打,等等。动作是演员艺术的根基,也是戏剧艺术的根基。戏剧艺术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动作的艺术,这也决定了戏剧文学的基本特性。从表面上看,剧本同小说一样,也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但一般地说,小说中语言的主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剧本中则主要靠人物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自我表现。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其中包括对动作展开的时间和具体的物质环境的说明,对人物外部动作、静止动作的提示和对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的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其中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这些,都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方式。在戏曲剧本中,人物的台词(道白与唱词)有时也有说明动作环境和叙述事件的作用,但其主要性能也还是心理动作的外现。剧本需要各种各样的戏剧冲突,需要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但无论是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情节,都应通过因果相承的动作直观地展现出来。剧本需要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形象,而动作正是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剧本中需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而主题思想也应该寓于动作的发展之中。戏剧文学的这种基本特性,决定了剧作家形象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即必须遵循动作发展的逻辑。剧作家只有熟悉表演艺术的特点,掌握舞台艺术的规律,才能写好剧本。

戏剧演出由于受到舞台条件的制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时空观念。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它的时空特性主要表现为建立在虚拟动作基础之上的虚拟时间和虚拟空间;在戏曲舞台上,离开人物的虚拟动作和说明性的台词,就不存在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空间。这样,就造成了戏曲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即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而在话剧中,动作基本上是写实的,它的时空限制要比戏曲大得多,因此,也就决定了话剧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即话剧动作必须在固定空间和延续时间中持续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只能有一个固定空间(即场景),也并不意味着它的时间必须从头到尾连续下去;但它的空间和时间的变换,必须通过中断动作来实现,其方式就是换幕(或场)或暗转。这就形成了话剧结构中分幕、分场的特点。剧作家可以借助这种方式,相对地扩大剧本的时空容量。所谓“一幕”,指的是动作与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一场”,则是指在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在现代话剧中,幕与场的界限已不象以前那么明显,也有不分幕只分场的。但总的说来,不论是话剧、歌剧还是戏曲,都要求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与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剧本中的戏剧冲突和戏剧情节,都应当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这个原则在任何时代的戏剧创作中都是共同的,只是具体要求和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例如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要求一出戏的动作只能在同一场景中展开,动作发展的时间跨度不能超出24小时,这在实际上是很难完全做到的,所以后来便被冲破了。在现代剧本中,大都不再遵循这样的规定,并且出现了所谓“多场景”的戏剧,即在一出戏中可以包容十几个(或更多)场景,而动作发展的时间跨度则可以扩展到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还充分注意发挥舞台空间假定性的特点,采用写意性的空间处理方式来扩大空间和时间的容量。在现代戏曲剧本中,则有另一种趋向,即放弃或改变虚拟空间与虚拟时间的原则,而借鉴话剧中的固定空间和延续时间。这些情况表明,戏剧文学通过创作实践,正在不断向前发展。

关于戏剧的分类,除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话剧、歌剧和戏曲外,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在古希腊戏剧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中,只有悲剧和喜剧两类,二者是不能混淆的;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出现了正剧,当时叫做“严肃喜剧”,也称“悲喜剧”。在中国古代戏曲中,悲剧、喜剧和正剧是本来就存在的。在现代戏剧中,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已不那么严格,为数最多的则是正剧。戏剧分类还可以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儿童剧、科学幻想剧等,或者按照主题、情节分为情节剧、社会问题剧、心理剧等,或者按照篇幅规模分为多幕(或多场)剧和独幕剧、大戏和小戏等。

参考资料:

http://wwwoctclubcom/dispbbsaspboardid=21&id=112

1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国)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史上“最伟大的反战**”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2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国)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压轴之作

3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国)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4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美国)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5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1941)(美国)

世界**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的诗”

6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1942)(美国)

世界**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国)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开创了中国**史上诗化**的先河

8罗生门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恶的巅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的**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9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国)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10后窗 Rear Window(1954)(美国)

“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

一则“看**”的寓言

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11宾虚 Ben-Hur(1959)(美国)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满含着对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国)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都市爱情悲剧

13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国)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国)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15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美国)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证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讨人性、人情、人伦的杰作

世界侦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

17城南旧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国)

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国)

展现一位“并非完人的乐圣”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与恶的冲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

19芙蓉镇 Hibiscus Town(1984)(中国)

“**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

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

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20红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国)

中国新时期**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21十诫 Dekalog (1989)(波兰)

欧洲“道德焦虑**”的代表作

以探讨当代人的道德困惑为主旨的鸿篇巨制

透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契约引出满含悲悯和质疑的精神命题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国台湾)

当代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都会浮世风景中喑哑的安魂曲

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恋) Ghost (1990)(美国)

好莱坞道德复兴运动的代表作

一幕杰出的爱情悲剧

体现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国)

多元化文化观在**史上的成功折射

对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刻反思

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25情人 Amant, L' (1992)(法国/英国/越南)

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异国之恋

一段大胆、炽烈、郁闷而又无奈的叛逆恋情

一堵无法逾越的经典叹息之墙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国)

美国社会问题片的经典之作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国台湾)

锐利的现代感和青春化特征的真实结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

展现与夜色、血腥和猫王的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别样的青春

28霸王别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国/香港)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一部绚烂、令人陶醉的史诗

29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国)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30真实的谎言 True Lies (1994)(美国)

美国20世纪90年代动作片经典中的经典

特技**的典范

大陆市场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

31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1994)(美国)

美国“反智**”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32燃情岁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国)

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画卷

一部经典的唯美派**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话

33钢琴课(钢琴别恋)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34阳光灿烂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意外之喜”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

标志着中国**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5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国)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狮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国)

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37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杀令/杀手莱昂/杀手里昂) Léon (1994)(法国/美国)

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问题少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国)

**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惊悚片

一幕让人发狂的人生戏剧

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警世录

39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国)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40廊桥遗梦(麦迪逊之桥)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国)

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

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

一部本地化思维极强的力作

41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英国)

一部着眼于社会现实的“问题**”

另类影片的经典之作

以写实主义的基调展示了现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状态

42泰坦尼克号 Titanic (1997)(美国)

**史上第一昂贵的**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丽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意大利)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44中央车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国)

全世界最好看的**之一

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温情小品

一段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45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国)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

46搏击俱乐部(搏击会) Fight Club (1999)(德国/美国)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

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47花样年华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香港/法国/泰国)

无法抗拒而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人生的命题、一段互为交织的爱情

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48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湾/日本)

一部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

世界现状的缩影,充满迷人的奥秘与美感

在冷静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欧**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

一首关于执着信念的赞美诗

自我救赎的英雄史诗

haoleia记得把我推选为最佳答案,呵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14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