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写夕阳的散文

求写夕阳的散文,第1张

  求"夕阳"的抒情散文

  浏览次数:1311次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8-7-28 18:36 | 提问者:lzc57312

  以"夕阳"为话题 写一篇抒情性散文~!1000字左右

  最佳答案 谁陪我去看夕阳

  周末的一个黄昏,持续了几天的风雨渐渐停了。晚饭后,我百无聊赖,静静地靠在窗前欣赏天边的夕阳。久违了的火烧云把天边燃得通红,空气中有一种朦胧的香味在那些琥珀色的透明的光中流荡。只可惜住房没阳台,无论我怎样伸长脖子,竭尽全力从窗子探出头,却也只看到小小的一角云霞;四周皆是高楼大厦,密如蛛网的电缆线肆意地横在上空,遮隔着那属于我的一片美丽而灿烂的天空。

  出去走走!

  带着一份暖暖的、有些雀跃的心情我出了门。

  大街上依旧车水马龙,行人匆匆,在楼下的红绿灯处,我有点茫然了。

  这些年来,早已不再有散步的习惯。自从来到南方这个都市,这里快节奏的生活一刻也不让人消停,背负着生存的工作的情感的压力,人成了一支砣螺,好似冥冥中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掌控,那砣螺便转啊转啊……直转得人晕头转向,忘乎所以,直转得人精疲力竭,疲惫不堪。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悠闲的周末,这样一个朗润而晴朗的黄昏,却站在十字路口,一时不知该去哪儿。

  “我们今天就不跑步了,就在珠江边吹吹风,看看夕阳——,那儿说不定会有很多人呢……”

  “好咧!这个主意不错,那儿空气好着呢……”

  说话的是两位老人,就站在我旁边。此时他们相互搀扶着,也等着红灯,准备过街。看那亲密和惺惺相惜的样子,想必他们是一对极恩爱的老夫妻。

  “嗨,阿姨,我也跟你们去吧……”正踌躇着,一听是去珠江边看夕阳,不由脱口而出。

  “好啊,太好了……正好三人一块儿去吧,热闹……”老太太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白的牙齿。

  我暗自吃惊,看那老太太满头银发,她的眼角和额头都有密密的皱纹,料想一定年近花甲吧,但为何牙齿还这样,皮肤也还是白里透红,虽然微微有点驼背,那菊花褶似的笑容里却依稀还透着年轻时的风采。

  “闺女,你也住附近吧”老伯伯也凑过来,须发皆白,他的背却不弓不驼,此时也朝我神采奕奕地笑着。

  “嗯,就那边,昌岗中路小区146号……”我回转头,用手指指我住的那幢楼。

  “哎哟,想不到还是邻居呢……我们也在那儿……703……嘻嘻……”老太太显然也非常高兴,又热情地抢过话头。

  “我住803,阿姨,你们在我楼下呢……真想不到还是邻居……嘿嘿……”

  不知不觉,我喜欢上了两位老人,他们爽朗的笑声感染了我。就这样我们三人相互搀扶着,过了街,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出口处,已隐约看见盈盈的珠江水在夕阳下闪耀的片片金光。

  一路上,老伯伯的手一直轻轻挽着老太太,有好几次,老太太长长的肥大的裤角沾上了窄巷里的稀泥,他便掏出手绢,小心翼翼地揩去泥水,轻蹙眉头:

  “看你,到城里几年了,还不开放,老穿那大脚裤……瞧人家那些老人,不一样穿短裤啊……”

  “嘿嘿,我就乡下人啊,习惯了啊……”这时候,老太太就红了脸,笑得却跟蜜一样甜:“死老头子,终于嫌弃我了啊……你看这年轻闺女在这儿,咋就不给一点面子我哦……嘿嘿……”

  老伯伯看了一眼我,眯着眼笑着:“我可没说你老土啊……就伤着你面子了?”一面又用颤微微的手拢了拢老太太的被风吹乱了的发髻。

  “嘿嘿……”老太太愈发开心了,“瞧你这老头子……”

  这样说着话,听着两位老人的“絮叨”,不觉早已走出那窄窄的巷,耳边已能听到呼呼的风声,一丝丝清凉渐渐赶走了盛夏的燥热。

  珠江边已聚集了好多人,也许因为这段时间的“梅雨”,大多闷在家里;难得这样一个晴天,这会出来透透气,吹吹风,聊聊天,看那浩浩珠江水在夕阳下的万种风情。

  我看了一眼老太太和老伯伯,此时他们正靠着防扶栏,悠然地听脚下的江水哗哗。西边的太阳正慢慢地落下去,渐渐只有半块脸靠着不远处的高楼大夏。这时,老伯伯的领口被江风吹竖起来,老太太就伸出颤微微的手去替他捋……

  “那年我逃婚离家出走,千里迢迢来到这广州,也是这样的一个黄昏,没找着你,我走投无路,差点投了这珠江……你还记得吗?”老太太忽然幽幽地说。

  “怎么不记得,我知道你的心……”

  “我都为了你的心……”老太太眼圈红了,她一把拉过我的手:“闺女,结婚了吗?他对你好吗?”

  “你逃过婚?!”我答非所问。

  “她当年可是他们那儿最出名的人物,哈哈……”此时老伯伯也激动起来,不由接过我的话茬。

  “那年我当兵出走,她送我到村口,说要一辈子等我,虽然当时她已被她母亲许给一家很富有的人家。哪知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老伯伯的嗓子有些哽,风又一次撩起他衬衫的衣角,荡悠悠地在风里飘……

  “你们一定很相爱……”我感动地说。

  “嘻嘻……”老太太的脸又一次红了“我们一次也没说那个字……就是彼此忘不掉对方。那年母亲逼我嫁人,我也一度因心疼母亲而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可是痛苦矛盾了一星期,还是不能说服自己,就骗来催婚的媒婆,说自己不能生小孩……那天夜里我开始了我生命里一次最大胆的行动……”

  “逃婚?外出?”我听得津津有味。

  “是啊,我的‘出格’行为惊动了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他们涌到我家门口,朝我家扔垃圾吐口水,大骂伤风败俗……我出走后,一直不敢回家,四处流浪,吃了很多苦……不过感谢上帝,老天很公正,经过几番折腾,我还是找到了他……”说到这里,老太太深情地望着老伯伯,眼里好似有星星点点的泪花。

  我一时无语,这样的小故事,从前在书上、电视和**里也都看过,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而那时老觉得是文艺作品,虚构的,总不怎么触动,而眼前的两位老人却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啊,况且还与我是邻居,又近在咫尺,却怎么也没想到他们还有这样的离奇的故事,真是“戏上有,世上也有”啊……

  “闺女,……还没结婚吧?对了,你不要选,要等!”老伯伯显然动了情,他看了一眼老太太,有些激动地对我说:“这辈子我就敬她那份执着和勇敢,爱她的真诚和倔强。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也曾在寂寞的时候想过别的女人,但心始终在她那儿。你记住:不要怕困难,要坚定地去等那个陪你去看夕阳的人,他才是值得你爱的人;对一个值得你爱的人,你要有勇气付出,哪怕是因此而叛逆……当然会很辛苦,但你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我频频点头,我终于明白老太太为什么年近花甲却鹤发童颜,为什么她的牙齿却还是那样整整齐齐,-——这离不开老伯伯对她的精心呵护啊!爱和被爱有时就象印在这珠江上面的那一抹透明而桔红的晚霞,风过之处,时时都会闪出点点金光,也正是这点点闪光让两位老人互敬互爱,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

  “自打来广州,我们几乎天天会在这滨江路跑步,隔三岔五,他就会陪我来看夕阳……你们现在的年青人,没法与我们那一代相比,你们很浪漫,全是自由恋爱……多想再恋爱一次,自由自在的,轰轰烈烈的!”老太太也喃喃着,那神情天真的象个可爱的孩子。

  透过波光鳞鳞的珠江水,我望着远远的对岸,那儿也正有一对对年轻的情侣,他们有的也正如醉地看着夕阳,而有的却在树荫下激情地狂吻……,说不定那其中就有一对是这两位老人的儿孙,也说不定哪一天,忽然其中之一会对另外一个说:“我们不合适,分手吧……”或许就这样,在热烈的狂吻中,恋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浪漫了很多日子,到头来还是孤零零一个人叹息:现实社会,真爱真难找……更有甚者,就是那些学生模样的男男女女,仗着喝了一些墨水,有了一些新观念,尽情地享受着这个社会给他们的“自由和开放”,高唱着“性解放”的论调,一次次让爱情压碎在席梦思上……可爱的老人啊,你可知道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浪漫和轰轰烈烈啊,你知道你的儿孙们是在怎样的“浪漫”吗?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的迷茫吗?

  “现在,唉,浪漫倒是浪漫,自由倒是自由,不过,好多事却也很糟糕……说真的,这年月,能象你们这样的还真不多,不信,问问你们的儿孙……”我忽然有些情绪低落。

  “呵呵,我们一直没生孩子……”老伯伯笑了,“没想到吧?我觉得有她就够了……”

  “你这老头……”老太太娇嗔着,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闺女,我这辈子,真正觉得对他不住,没给他留一男半女……都怪我当年撒谎说不能生育,还真应了那句,老天公正,鱼掌熊翅哪能兼得呢……”

  我怔怔地望着这对老人,眼角湿湿的,架在鼻梁上的镜片一下子模糊了。

  不远处传来一首歌,天籁般的旋律轻柔地被风儿传开: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

  听听音乐聊聊愿望

  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

  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

  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

  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

  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

  不知是因为被歌声感动,还是沉缅于他们自己生活的点滴,两位老人也突然安静下来,此时他们正痴痴地望着天边,云霞在那儿燃烧着,夕阳的余辉把两位老人的白发也染成了金色,风吹起了老伯伯的衣服,胀鼓鼓的晃悠着,老太太正用手一粒一粒地帮他摘那衣服上的线头……

  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黄昏剪影啊,这才是真正的浪漫和轰轰烈烈啊!

  是的,爱是等来的,这是一过程。它需要相互付出执着、真诚、勇敢,有时还有牺牲。我虽然没能完全了解老太太和老伯伯的故事,但这幅黄昏下的剪影,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感动亦如那不舍离别山峦的夕阳,每天都照晒着我微微发霉的心,一点点地溶释着我对现实的麻木。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而甜蜜的梦,梦里我变成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太太,驾着一朵流光异彩的晚霞,轻盈地飞落到那轮红彤彤的夕阳旁:一忽儿,从夕阳里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神仙样的老人,他牵着我的手,笑眯眯地说:彩容,我们心中的夕阳永不落……

  散文夕阳渐老

  学校门口,一群男人在吆喝着拆房。

  木质的小屋。房檐、梁上的木板,被一块一块重重卸下,碎屑凌乱,尘土飞扬。

  我从一旁经过,看见站在屋内的老人,神情无奈而凄惶。

  我认识他。

  自打我搬来这座小城,他便已经在这间小屋生活。小屋在这所小学的小门一侧,因处在学生放学的必经之地,所以老人在此开一小店,虽是小本生意,卖些小包装的零食,生意倒是不错。常有七、八岁或是稍大一点的孩子举着几毛钱来买些吃食。老人亦是慈眉善目,每每都是笑着拿给他们。

  我曾在这所小学读书四年。小时候,上完学跟小伙伴们一起回家,出校门后要经过一长排的小摊。小摊上摆着各类零食,话梅、酸枣、萝卜丝、爆米花,花花绿绿琳琅满目。都是些小孩让嘴馋的零食。摊主们常常吆喝着要学生们去自己的小摊买东西。他亦是其中之一。许是他和蔼亲切的缘故,我总是愿意去他的小摊买。次数多了,彼此便熟悉了。

  记得有一次,我与小伙伴下午放学后去他的小摊买零食。因为提前放学,我们都不愿早早回家受爸爸妈妈管束,便坐在他的小摊旁边吃边说话。我问他:“爷爷,你知道现在几点钟了吗?”“我看,应该三点半了。”他笑眯眯地说。“你又没有看表,怎么知道呢?”我和小伙伴好奇地说。“你看啊,”他眯缝着眼,手指着太阳,“我呀,只要看看太阳就知道了啊。”说完,他笑了起来,我和小伙伴亦“嗤嗤”地笑起来。

  后来,因为爸爸工作的关系,我们家搬到这所小学。那时,我正上中学。于是,每天还是要经过他的小摊回家,而每每亦是夕阳西下之时。只是因为长大的关系,性格慢慢变得内向,不喜言语。与他也渐渐陌生。只知道每天路过时,都会看见他,有时是倚在冰柜上,有时是坐在屋内。有小孩去买东西时,他仍会笑得很开心,从小摊上拿出各种各样的零食放在孩子的小手上。有时还会配着夸张的表情说上几句话,比如“这个啊,可好吃啦!”那神情,仿若宠溺。

  上大学后,每次放假回家还是见到他。一个人在夕阳余辉映染的小屋内默默收拾、摆放货品。每当我匆忙走过,他的小摊和他的身影,似乎已成为余光里的一种习惯,长久地存留在我有关小城、有关故乡的记忆里,渐渐融合、溶化为一抹不可磨灭的印记。

  关于老人的背景身世,我完全不知。只知道,许多年后,脑海里常常闪过一幅画面。画里只有一个老人,一个为笑眯眯为我们拿小包零食的和蔼老人;一个喜欢用夸张的表情告诉孩子“这个好吃”的慈祥老人;一个站在夕阳下,手指斜阳,眯缝着眼睛告诉我们时间的佝偻老人;很多次,恍惚间觉得他就是我的一个亲人,在每一天缓缓隐退的夕阳里,伴我慢慢长大。

  “小姑娘,让一下,这东西要抬过去。”

  “啊…对不起。”我恍然回神。

  走入校门,我不禁回头。黄昏将至,暮霭缱绻,初秋的晚霞漫天浸染,似是铺展开一袭酡红如醉的绸缎。

  晚风徐徐吹过,他孤单落寞的身影,在夕阳下,愈显苍老。

  夕阳依旧美丽

  作 者:残 梦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幅图画的!紫色的夕阳,潋滟的湖面,一叶小小的扁舟,渔家站在船头,用尽全身力量撒下最后一网。西天的晚霞把他映现的通体光明,犹如佛光普照,十分耀眼。画图的整个意境显得有些缥缈,倒也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美,以至让我有些释怀、望而却步。我并不是为这幅画的画技而震撼,而是因为这画中的景物曾经就如此鲜明的在我眼前展现过。

  那是三年前,我因高考落榜,承受不住这残酷的打击,便只身一人去了海南。在身上的所有钱物被小偷洗劫一空后,已经两天未见一粒口粮的我,终因饥饿至极,昏倒在市郊区的一条小路边。

  当我醒来的时候,是一位满脸慈祥的老伯把碗端到我的面前的,在雪白晶莹的米饭一旁的盘子里,盛放着满满的让人馋涎的鱼肉。老人知道我肚子饿,知道我只身一人在外的艰难,望着我一张憔悴的脸,满眼的同情的泪花。什么也不问,只是一脸慈祥的笑着说道:“吃吧!多吃一点,锅里很多哩!”

  我是在一个星期后离开那位老伯的,在临别前的一天,他特意带我去看了他的十八亩鱼塘。老人就是靠着他的这十八亩鱼塘来维系着他的生活来源,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也是这样的黄昏,西天的晚霞如血般艳红,泻在那宽阔的湖面上,把整湖水也染得一片火红。老伯解开岸边的那只小船的绳索,一个箭步蹬了上去,然后撑着篙,向湖中央划去。我看到就在老伯投网的一刹那,他头上的夕阳的霞光正好泻在她的身上,老人像从佛光里走出的佛佗,金光耀眼、熠熠生辉,就连脚下的那只小船,也似乎显得灵气十足。

  就是因为这种遭遇,使我有幸亲眼目睹了眼前的这幅图画中的景致,以至三年后的今天,不期然与它邂逅,那种感觉怎不让人惊颤不已?

  三年来我一直与那位老伯保持着联系,而且每年的春节,我都会给他老人家寄上我的一份祝福和一点心意。

  我打算把这幅图画用电脑扩大,然后精细裱装好,并在画幅的旁边题上一句话:夕阳依旧美丽!作为我最真挚的祝福,在今年的春节送给他。

  几度夕阳(散文)[转]

  庭院深深,几度夕阳,为几许庭院披上一袭蝶彩斑斓的华衣。一缕晚霞,照得山也朦胧,水也朦胧。山水之中,透过深深浅浅的氤氲,看不清的花阴重叠,品不到的香风纤细。

  深墙大院哀哀地静默着,或古朴,或华丽。无尽的长廊,透出一丝凄凄婉婉的悲凉,远远的,望见尽头,却依旧是旋转的长廊。满园的翠树,湿润的空气蔓延,却平添了一种阴森。寂静中,只有树荫下的松鼠往来穿梭,不谙流年。滴水檐下,道不尽的沧桑,数不尽的凄凉。

  高高的红门,几近房顶。矮矮的窗子,却躲不过形成一个个格子的命运。窗上,一层苍白的纸,与红墙红瓦,竟是刺目的一片。小筑之内,只射进几缕短短的残阳,永远都是那么黑暗。如此之地,却也雅致。古书典籍,紫檀桌案,笔架如山,宣纸洁净,冷墨清香,秦筝寒韵,古琴净幽,香炉袅袅升烟,偌大房屋,隔着一层层淡蓝色的纱,明眸闪动着蓝色的忧郁。

  轻推雕花轩窗,偶闻那一边鸟声数鸣,丝竹雅韵,无尽的寂寥与神伤。手持一支紫竹洞箫,吹一曲《枉凝眉》,呜呜咽咽,断断续续,竟也不成曲调,只有那残留的余音,依旧缭绕在檩梁之间,久久难绝。

  箫声断,残阳谢,几度入尘埃。只留得,庭院深沉淡月明。皓月当空,那一方,夜光华彩,道不尽的繁华。幽幽的丝竹几声,浅浅的昆韵唱起久年难衰的《牡丹亭》,小径幽处,抵的这边一阵喧闹,只是不知,何时偃旗息鼓,留的一分安宁。

  终于,如是夜寂寥,院中的绿树芭蕉,随清风飘摇。秉烛出行,对月乞巧,吟诗颂词,不胜唏嘘。月光下,香烛中,抬得瑶琴于案上,抚一曲《汉宫秋月》,此去经年,满面泪纵横。

  一夜筝声,抚青石板,静静睡去。他日出行,人来人往,唯心依若此。

作者:卢林锦

黄昏,在我国古代记时法中,表示一天的某个时辰(19点-21点)。如《孔雀东南飞》中“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人定”均指时辰。然而,漫溯我国古典诗词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黄昏不仅仅是一个表时间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内蕴丰富的传统古诗词意象。诗人们借此意象形象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尤为突出。笔者曾以《宋十大名家词》为据对唐宋词中的黄昏意象进行过粗略地统计,发现在词集中黄昏意象多的竟占25%。

那么,黄昏意象有着怎样的审美内蕴使诗人们如此钟情于它

综观中国古典诗词,黄昏意象多以“落日”、“余辉”、“夕阳”、“斜照”、“残阳”、“斜辉”“日暮”等词的形式出现。通过透析这些词背后所蕴涵的诗人的情感,我们可以把黄昏意象分为两大类:

一、冷落黄昏

(一)亲人远离,思乡怀人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特征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黄昏,意味着白日将尽,黑夜莅临。于是这一时辰的背后便有了丰富的内蕴:合家团聚,共享天伦;男女相会,人约黄昏。也正因如此,对于离人游子来说,黄昏无疑是最难消遣的惆怅时刻。夕阳西下,万物将息,而自己仍然客居他乡,跋涉途中。在诗人的眼里,暮色笼罩下的山川草木、日月亭台都蒙上了一层萧瑟苍茫的色彩。诗人对离别阻隔的深深哀叹,对团圆欢聚的切切祈愿,对故乡故土的频频回望,都寄托于这暖色消尽、冷色袭来的苍凉冷落的黄昏中。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诗经》中,诗人就已经在黄昏中吟唱着故乡了。《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此诗为黎侯失国寓住于卫,其臣子劝他回去所作。这首诗虽短而直白,却唱出了诗人被迫离家的怨愤:日暮黄昏,日暮黄昏,为何我却不能回到故乡要不是你的缘故,为何我要在露野中受苦鲍照《代东门行》:“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叙写了游子远行在外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旅途的辛苦劳顿和对妻子的思念。陆时雍《古诗镜》评:苦情密调,吐露无余矣。何逊《慈姥矶》:“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客悲不能已,江上望归舟。”诗人日暮赏夕,聊解客愁,怎料望他人之归舟,客愁未解,反而更增一分惆怅。沈德潜《古诗源》有论:己不能归,而望他舟之归,情事黯然。在唐宋诗词中,这类黄昏思乡的佳句就更多了,如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柳永的“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辛弃疾的“最苦是,立尽月黄昏”。元代散曲中黄昏意象仍是常见的,最有名的当属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了。

在游子思乡的同时,独守空闺的思妇也开始“暝色起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有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正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太阳西沉,飞鸟归巢,外界的种种怎能不惹起思妇孤独无聊、寂寞难耐的愁绪呢同样的,在《诗经》中也早已选取“黄昏”入诗来表达思妇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诗纯粹写景,却给人无限联想:太阳下山了,鸡进窝了,牛羊从放牧的山上下来了,外出的人陆续回家了,只有女主人公在倚门翘首期盼着行役在外的丈夫。清代许瑶光在《雪门诗钞》中评论道:“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这一评价准确地把握了黄昏意象的审美特质,揭示此诗“黄昏怀人”模式对唐宋诗词的深远影响。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思妇在斜晖临暮之时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欧阳修《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思妇感物伤怀的内心活动在这“三月暮”的季节,“黄昏”时刻,“雨横风狂”的气候里,显得尤为细腻。而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更是把思妇的孤独凄凉写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迟暮叹老,伤时忧国

我国大量古代文献都记录了先民拜日以祭祀天神的宗教,如《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孔颖达注:“天之诸神,日居群神之首,故云日为尊也。”可见上古先民对太阳是顶礼膜拜的。与此同时,先民们也产生与之截然相反的情绪,那就是对落日的忧虑和畏惧。黄昏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立时刻,太阳的西沉意味着一次生命的结束。在黄昏之际,人们很容易联想起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短暂。正如傅道彬先生所说:“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引起人类普遍的焦虑,时间的有限性在于人类生命旅途上横亘着不可逾越的死亡之谷。”于是面对黄昏,诗人们对个体生命意义进行思索,并由此产生迟暮叹老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喟叹。

敏感而多愁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诗歌中抓取黄昏意象表达“美人迟暮”之苦,政治“失恋”之悲。《离骚》:“时暖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诗人感慨时光易逝、功业无成,内心极为焦灼、悲伤。这些正是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反复述志、终于无望的政治生活的艺术反映。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胸怀恢复之志而未得一展,观掌中之剑却不能杀敌,登高望远,惜年华易逝,正恐心愿终究难了,怎不顿生英雄豪杰悲慨之意“江湖诗派”****刘克庄的《贺新郎·九日》:“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鸿北去,日西匿。”词人因《落梅》诗涉嫌讪谤朝臣,被免官达十余年之久,后又三入朝而三被劾。当年自负,是健笔凌云;如今老眼,竟满怀萧瑟。胸中突兀不平之气尽显于这满目秋色、斜风细雨的黄昏中。而数量颇多的惜春伤春之作,也往往借助黄昏意象自伤自悼,表达强烈的生命紧迫感和危机感。如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宋祁《木兰花》“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诗人们在黄昏中思索个体生命意义的同时,也从夕阳残照中获得历史的启示。黄昏笼罩下的断壁残垣、孤坟荒冢无不显示着王朝的衰弱更迭、古今的荣枯变迁、历史的沧桑巨变。时代的衰落乱离,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的流离失所,这一切都撞击着诗人们多情而敏感的心,进而触发他们深深的忧患意识。南宋诗词中这类作品不胜枚举。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自古繁华之地,号称“春风十里”,然金人入侵,名城饱受蹂躏,黄昏下一片萧条,满目疮痍。词人至此,怎能不抚今感昔,抒发“黍离之悲”朱敦儒《相见欢》“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大江东流,夕阳万里,然而这大好河山却被金人占领,怎不让人悲从中来,泪洒秋风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词人悲天悯人、伤时忧国的情怀在黄昏的鹧鸪声里感人至深,弥足钦敬。在怀古主题的诗词中,这种意象内蕴也是常见的。如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杜甫《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恍惟惚,不召自来,推之弗往。”黄昏特定的时间意义使之成为愁情的感发物和寄托对象,在审美心态中是冷色调的。

二、明丽黄昏

(一)昂扬向上的执着豪情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以情观物”的诗人眼里,黄昏不仅仅是时间意义上的感伤悲怆,它同样富于空间意义的愉悦温馨。在夕阳晚照中,一切又都是金碧辉煌、恬静纯美的。正如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所描绘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又有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自然山水在夕照暮云的渲染下呈现五光十色,多姿多彩。这在诗人审美心态的观照里是和谐温馨的,是暖色调的。

自然山川的美景令诗人赏心悦目,进而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激发他们昂扬向上的执着与豪情。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令诗人襟怀豪敞,并激发了他登高望远,不断开拓进取的豪情。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诗人于开元二十五年受命出塞察访军情,这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在离开京城前往边地的途中,心情是激愤又抑郁的。然而进入边塞后,苍茫辽阔、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增强了他对未来的信心,这也使诗歌从凄婉转为喜悦,在战争胜利的气氛中结束。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此时的诗人充满了高昂的生命力和热血沸腾的激情,对入仕满怀信心,完全不同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感伤。

黄昏让人感叹时光易逝,但同时也让人愈是向晚愈要发奋抗争,正所谓“老牛白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黄昏美景在让李商隐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也让刘禹锡生发了“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的豪情。

(二)田园暮归的闲适恬淡

阎国忠先生说:“人离开自然往往是孤独的、寂寞的。人为了解脱这种痛苦,并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必须返回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当诗人们的理想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时,他们便感到在生活中屡屡受挫,失意痛苦。于是渔舟唱晚、万籁俱寂的温馨和谐的黄昏就成了诗人精神的寄托。这类意象在田园山水诗作中尤其多见。

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所谓的真意,不正在这山花人鸟的和谐境界中吗庾信《奉和山池》:“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黄昏中的一切是那么生动活泼,充满雅韵闲情,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便是得益于此。苏轼《定风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作品反映了词人在遭受官场挫折后对人生社会有所彻悟,以冷静态度看待世相,超越宠辱得失,融自身于自然。《浣溪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更是显得生动传神,清新自然,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温馨、淳朴、可爱。还有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些都是诗人退隐官场寄情田园的情趣写照。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江村的幽静秀美,渔人生活的悠然自适,尽显于这宁静安闲的暮色中。

傅道彬先生说:“时间意义的悲凉和空间意义的温馨构成了中国文学中黄昏意象的象征意蕴。”黄昏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积淀着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滋润着后代学者的心灵世界,这也是黄昏意象在文学中长盛不衰的原因。

(卢林锦,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省永康市第二中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165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