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布莱曼

莎拉·布莱曼,第1张

莎拉·布莱曼生平简介

莎拉·布莱曼

英文姓名: Sarah Brightman

出生年月: 1960/08/14

国籍: 英国

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为听了“歌剧魅影”唱片中,克莉丝汀银铃般的嗓音,才想到要伦敦亲眼欣赏该剧的现场演出。虽然,近年来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已经不再演唱这个脚色,但是当年这个为她量身订做,而且全球轰动的角色,似乎已经灌注了莎拉布莱曼的精神,别人无法取代。 莎拉布莱曼的歌声充满了个人特质,让人充满迷惑与想像,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听见萝蕾莱的吟唱般,成为一种方向感的依归,一种心灵折服的美声女神。她的音质纯净、通透,演唱起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时格外惹人怜惜,让我们不禁好奇她的出身以及音乐成长背景。

生于1960年8月14日英国朴兹茅斯的莎拉布莱曼,父亲是土地仲介商、母亲是苏活区的舞蹈女郎,而莎拉布莱曼的母亲从小就忘女成凤,带着她四处学习芭蕾、歌唱、表演,以及各种比赛,她也因此认识了众多古典作曲家的芭蕾音乐,而父母亲则喜欢听六十年代的重摇滚音乐。因此在两种音乐文化的冲击、交融下,奠下莎拉日后发展跨界音乐的基础。 从小就到处比赛的莎拉,十三岁首度以音乐剧“我与亚伯特”登上舞台,之后她又进入正统的表演艺术学校就读,例如英国艾蒙豪斯芭蕾学校、伦敦艺术教育学校、皇家音乐院等等。而她就读皇家音乐院时,更加入大型流行舞团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二十岁的莎拉参加韦伯音乐剧“猫”的甄选,获得Jamima一角的演出,因此赢得韦伯高度的欣赏,两人更进一步在1984年韦伯生日时正式结婚。不过在这次婚姻之前,她在1978-1983曾与乐团经理史都华(Andrew Graham-Stewart)有过一段五年的婚姻。与韦伯结婚后,在老公强力的音乐支持下,莎拉的演唱事业平步青云,1986年虽然以“歌剧魅影”攀上高峰,但是之后的“爱的观点”却票房不佳,不久后的1990年两人就宣告离婚。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莎拉布莱曼还是韦伯心目中的第一女伶,更是乐迷心目中韦伯音乐剧“永远的第一女主角”。离开韦伯之后,莎拉虽然更为自由但是却顿失强大的表演发展相关资源,她尝试与音乐剧相关的舞台剧、**演出,但是效果都不好,最后终于才确定发展“歌手”路线。而此时她的男友,也就是“谜”(Enigma)合唱团的创始团员法兰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开始担任她的唱片制作人,为她制作了“Dive”、“Fly”、“Time to Say Goodbye”、“Eden”等专辑,其中兼具古典与流行唱法的“Time to Say Goodbye”,更是为她找到了事业第二春,在1997年全球狂卖两百五十万张,在台销售也超过二十五万张。而“月光女神”、“精选韦伯音乐剧”在台销售量也都超过十万张以上。莎拉布莱曼除了拥有精采歌艺之外,其实她也是一位唱片收藏家,CD收藏多达八千多张,因此透多众多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让她能够悠游地游走音乐剧、古典、跨界之间,她演出且录过的音乐剧包括“猫”、“歌剧魅影”之外,还有“夜莺”、“爱的观点”、“Granpa”、韦伯“安魂曲”等,而演出过的轻歌剧包括雷哈尔“风流寡妇”、苏利文“宾札斯海盗”。兴趣是看**的莎拉布莱曼,未来的计划除了唱歌之外,还有创作音乐以及写小说。 在众多美声演唱家中,莎拉布莱漫无非是最得天独厚的一位,除了具备天生的纯净无瑕音质外,还具备融合各领域音乐的视野,同时她在1996年正式学习正统的声乐训练,在她狂卖的专辑“Time to Say Goodbye”展现令人难忘的效果。 对于喜欢音乐剧的朋友来说,莎拉是永远完美的克莉丝汀;对于喜欢跨界音乐的朋友来说,莎拉则是允文允武的古典流行通吃美女;对于喜欢漂亮嗓音的朋友来说,莎拉更是乐坛稀有、历久弥新的美声天后。音乐圈要是少了她发声,就像森林里少掉了最会唱歌的那只黄莺,将是乐迷最大的遗憾。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 一定是沐受天地诸神的祝福而在幽蓝的海面上降生的精灵,万能的上帝竟把任何一个女人梦寐以求的女神般的美貌和奇才般的天赋兼集一身,在银色的月光下,白衣胜雪、长发如丝,夜风中她天籁般的吟唱如水般晶莹剔透,夜的幽灵因之而驻足聆听,天上的星群因之而暗淡--月光女神,一个皎洁的名字。 她注定要被命运垂青,用天国般的声音引领每一双迷惘的耳朵渡过月光清澈的湖滨走入彼岸。 1988年首次在百老汇的舞台演出《歌剧魅影》,奠定了其世界级著名音乐家的地位。 1993年第一张独唱专辑"Dive"(潜入水中)制作发行。 1996年第二张独唱专辑"Fly"(飞翔)制作发行。 1997年第三张独唱专辑"Timeless"(永恒)制作发行,获得了来自古典乐与流行乐两界内的广泛赞誉。 1998年第四张独唱专辑“Eden”制作发行。得到了世界上最苛刻的音乐评论家的认可,这张专辑也再一次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好评如潮和获奖无数。 2000年第五张独唱专辑LA LULA(月光女神)全球发行。堪称莎拉-布莱曼的巅峰之作。诸多改编名家的作品(如贝多芬,保罗·西蒙,“灰色的阴影”,“月亮河”等),让人沉醉于那逝去的年代里永不逝去的声音。对人文的诉求和表达,均印记着月光女神最纯粹的圣洁光辉。 古典并流行着,月光女神成功穿越了时代。如果非要评二十一世纪伊始至今最非凡的音乐专辑,《月光女神》必将榜上有名。够了,再说下去的话,文字将使之蒙上流俗,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唯有聆赏了。

今年44岁的莎拉·布莱曼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她的母亲在莎拉·布莱曼很小时候就望女成凤,带着女儿四处学习芭蕾、歌唱、表演,并参加各种比赛。这使得莎拉·布莱曼认识了许多古典音乐,而她父母亲喜欢听的六十年代重摇滚音乐,也对她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两种音乐文化的冲击、交融,由此奠定了她日后发展跨界音乐的基础,更使她除了具备天生纯净的音质外,还具备了融合多元音乐的视野。

Classic 2001金选

Dive 潜入水中

Eden 伊甸园

Fly

Harem 一千零一夜

La Luna 月光女神 MP3

La Luna 月光女神 APE

the very best of 1990-2000

Time to say goodbye 永相随

美国盲人歌手史蒂夫·旺德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乐坛著名流行音乐家。这位从小双目失明的黑人歌手,曾创作和演绎了许多经典流行歌曲。史蒂威·旺德所在的唱片公司“魔顿”为留住这一音乐天才,在合约期满时花了一万三千美元的代价,与史蒂威续签了合约。自1978开始,开始踏足**界,为**配乐;1984年,史蒂旺德为**《红衣女郎》创作的插曲《电话诉衷肠》几乎风靡了整个世界,不仅在英美排行榜上都名居榜首,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插曲奖,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永恒恋曲,至今仍被广为传唱。出生日期:1950年5月13日出生地:密执安州《Secret Life of Plants, The》 1978 《Nachtfahrer》 1981 《红衣女郎》(Woman in Red, The) 1984 《龙拳小子》(Last Dragon, The)1985 《学校迷情》(School Daze)1988 《热带丛林》(Jungle Fever)1991 《新木偶奇遇记》(Adventures of Pinocchio, The)1996 《成名之路》(Almost Famous )2000  获得22次格莱美奖

  一个歌的歌名是:《天域》或《幸福的天堂》;(出于精益求精的想法,歌曲的名字曾经多次更改。从“幸福的天堂”到“梦中天堂”,后来又起名叫“天域”,为的是避免被使用得过于频繁的“天堂”二字。)

  另一首歌曲是:《向天再借五百年》。

  盲人“天堂歌手”杨海涛 大会堂“唱”想幸福天堂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2 月2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05年12月1日至4日上演的《我的梦》Ⅲ,以全新的节目编排和强大的演员阵容亮相京城,包括《蝶》、《始于足下》在内的一大批新节目引起了观众、专家们的热烈反响。然而,在众多的新节目中,一个盲人歌手的新歌却鲜有人知,这首歌也是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以来第一首原创曲目。他就是被大家称呼作“天堂歌手”的杨海涛,和他演唱的《幸福的天堂》。

  和“天堂”格外有缘

  23岁的小伙子杨海涛,进入残疾人艺术团后以演唱腾格尔的代表作《天堂》受到专家和老师的认可,这一唱就是三年。出生在宁夏的海涛,每次演出前都会换上蒙古族的特色服装,湛蓝色蒙古袍、雪白的毡帽、宽腰带、长统靴,用他浑厚的嗓音演绎一种西北人特有的豪放,与腾格尔的版本有着完全不同的韵味。著名朗诵艺术家丁建华曾这样动情地表示:“我听到盲人歌唱家杨海涛唱的‘天堂’,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也听到过其他歌唱家对这首歌的演唱,但那只是一种美的享受;而海涛的‘天堂’使人聆听到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呼唤,一种真正从‘天堂’飘出来的歌声。”

  海涛说,他唱这首歌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美好感情,是对美好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他是以草原为虚,以天堂为实,唱出人们心中美好的向往和寄托,唱出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走近幸福天堂

  在《我的梦》Ⅲ将近一年时间的筹备期里,海涛遇到了他的“幸福天堂”——深圳交响乐团作曲家董乐铉以及词作家王德海为他量身打造了一首新歌,《幸福的天堂》。

  海涛能和《幸福的天堂》结缘,纯属巧合。面对记者,曲作者董乐铉兴奋的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当时艺术团请我过来看彩排,只是为了提高一下整体的艺术水平,没有写新歌的计划。当时所有的演员都把节目演了一遍,等听到杨海涛歌曲前的报幕辞时,一下就把我打动了,‘我和你们一样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但是我看不到……妈妈说,孩子喜欢唱歌就唱吧,唱得多了,心里也就敞亮了’,接着就看见他非常认真地演唱。当时我就有一种冲动,想为他写一首歌!”

  董乐铉的想法很快在艺术团的辅助下展开了。他拉上了多年的好朋友王德海,“我们是多年的朋友,我知道他的文学功底好,又有着丰富的艺术经历,对舞蹈、钢琴、打击乐都有相当的造诣,我相信他能写出我想要的歌词”,董乐铉把自己对曲子的初步设想告诉了好朋友,又不断的提示他最好要“轻轻地……轻轻地……”的感觉。几经磨合,不是太悲凉就是太沉重,或者干脆就出现“音乐为我插上翅膀、我在天空翱翔”这样的“口号式”的歌词了。每看一稿,董乐铉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间,也曾在《北京娱乐信报》征集歌词,而且确实征集到了一些好作品,其中有一首歌词很不错。为了保证歌曲创作的进度,这首作品被定为第一备选方案。

  作为词作者的王德海的心情自然难以言表,一方面没有完成好朋友的委托,一方面别人写出了比自己好的歌词,总之,说不出的郁闷!但是,郁闷归郁闷,王德海连夜对这首歌词进行了修改,也得到了董乐铉的认可。然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凌晨刚刚入睡的他,一早醒来就坐到了电脑前面,敲上了一行字“轻轻的你抚摸着我的脸”,后面呢?既然是抚摸,为什么非要是人才能抚摸?风也可以,阳光也可以啊!紧接着他就敲顿悟似的敲下了“静静的把温暖撒在我身上”。这一句一出来,王德海的思路就全被打开了,后面的歌词流水般敲了出来。随着修改后的另外一首作品,王德海把自己的作品一起传真给了董乐铉。

  接着王德海的“接力棒”,董乐铉微笑着说:“我看到德海的词,一下就高兴了!这才是我想要的!”于是,当天下午短短的两个多小时,整首曲目就一气呵成了。

  换不掉的“天堂”

  三年了,杨海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歌。他开心了很久,这是真正属于他的“天堂”。

  出于精益求精的想法,歌曲的名字曾经多次更改。从“幸福的天堂”到“梦中天堂”,后来又起名叫“天域”,为的是避免被使用得过于频繁的“天堂”二字。其间的各种意见难分高下,歌曲的名字始终处于争论之中。但是,当董乐铉把录制好的歌曲小样带到艺术团播放的时候,《我的梦》Ⅲ的艺术指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连续听了4遍,接着站起身来说:“这首歌,一个字都不要改!”

  《幸福的天堂》就此诞生。词作者王德海高兴的说:“说也奇怪,‘幸福的天堂’这几个字居然没有被用作歌名!‘快乐天堂’、‘人间天堂’等等,全都有,唯独‘幸福的天堂’没有人用过,看来就是为这首歌留着呢!”说完,两位作者相识而笑。

  在随后的录制过程,带着对新歌的无限期待,杨海涛全身心的投入,得到了两位老师的一致赞赏。“他的天分很好,音域很宽可以跨越两个八度还要多!” 董乐铉不无感慨的说,“最初我就是根据他的演唱风格和声音特质为他写的这首曲。”而海涛对于两位老师的指导更是铭记在心,不善言辞的他激动地说:“他们很细心、认真,董老师连续带我3次入进录音棚,因为是新歌,他们很耐心地一字一句的给我讲解,才把这首歌录下来了。王老师也陪我熬到晚上2点多种,他们都在鼓励我,我特别感谢他们!”

  在经过了偶然想法、艰苦磨合、精心推敲几个阶段之后,《幸福的天堂》终于被“天堂歌手”唱响了,杨海涛与“天堂”的缘分还在继续,离幸福的距离越来越近。

  幸福的天堂

  (一) 轻轻地 你抚摸着我的脸庞

  静静地 把温暖洒在我身上

  虽然我看不到你的身影

  可是我知道你就在我身旁

  (二) 轻轻地 树叶在微风中歌唱

  静静地 远处飘来阵阵花香

  虽然没见过你美丽的容颜

  可是我知道你就在我身旁

  附歌: 歌声里 白云在蓝天上飘过

  歌声里 鲜花在草丛中开放

  歌声里 我看见了美丽的姑娘

  歌声里 我走进美丽的天堂”

  董乐弦(曲)

  王德海(词)

  ---------------------------------------------------------

  盲人“天堂歌手”杨海涛深情独唱

  发布: 2009-3-24 15:05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中国残疾人企业家 | 查看: 14次

  杨海涛唱的是他心中的天堂和梦想,总能引起观众深深的共鸣。著名朗诵艺术家丁建华曾这样动情地表示——“我听到盲人歌唱家杨海涛唱的‘天堂’,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也听到过其他歌唱家对这首歌的演唱,但那只是一种美的享受;而海涛的‘天堂’使人聆听到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呼唤,一种真正从‘天堂’飘出来的歌声。”

  海涛长得很墩实,圆圆的脸,深而大的眼睛。他唱起歌来底气十足,有那种西北人

  特有的豪放,还融入了几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苍凉。他的不少歌都唱得很出色,比如《向往神鹰》、《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等,但最有代表性的、唱得最好的,还是那首腾格尔唱红了的《天堂》。

  海涛的《天堂》唱得如此的好,以至于总有人拿来与腾格尔一比高下。其实,两个人的《天堂》完全是两种意境,两种唱法,很多方面其实是不可比的。

  腾格尔唱草原是实。唱出了草香、奶香和酒香,唱出了天高草低的景色,唱出了草原人的情感与眷恋。而唱“天堂”是虚,不过是为了比喻草原家乡的美好。

  而海涛呢?他虽然生长在大西北,却并不在草原,自幼双目失明的他,也很难认识真正意义上的草原。他只是把歌中的草原理解为一个美好而神圣的地方、理想的天堂。

  海涛说,他唱这首歌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美好感情,是对美好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他是以草原为虚,以天堂为实,唱出人们心中美好的向往和寄托,唱出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当他穿著那身华丽的湛蓝色蒙古袍,头顶雪白的毡帽走上舞台,以他特有的美好歌喉唱出这种美好向往的时候,总能赢得观众的尊敬和共鸣,台下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有时,接二连三的鞠躬也无法平息满场的掌声,使他久久退不下场去。

  时隔多年,闻声知人,海涛常常令人惊异。海涛看不见,但听力敏锐得令人吃惊。他可以闻其声便知其人,甚至可以维妙维肖地模仿某人的语气,令人捧腹不禁。中国大剧院政委孟薇,曾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问东南亚。其间,与海涛有过交谈。时过多年,海涛一听她说话,便知道“是孟薇老师吧?”海涛可以灵活地自理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例如,仅凭微弱的电机转动声,便可随手准确地拿起CD机,不能不令人叹服。

  不久前,刚刚结束了在北京保利剧院的演出,海涛立即赶赴兰州,参加当地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演出。随后,又立即赶了回来,进行赴日演出前的准备。来来回回,都是独来独往。初闻者听得咋舌,海涛却已习以为常了。

  今年二十一岁的海涛,主要靠自学在歌唱领域大获成功。近年来,因演出和学习,经常奔波在铁路和民航线路上。一年往返于银川与北京就有几十次,成为北京和银川之间K177次和K178次列车的常客。对这一点,他自己也颇为自豪,“我从16岁就自己开始坐火车。那时候是去兰州学习。我的行李就是一个大箱子,一般不往架子上放,直接塞到铺位底下,把该用的东西拿出来,然后快到站后把行李收拾好自己下车。”说来容易,但其间会有多少困难和波折,大概只有海涛自己心中清楚了。

  海涛没事的时候,多半是在静静地听CD,从别人的歌曲里汲取“营养”。他随身总是带着很多CD盘。大多是当代最流行的男歌手的专辑,有腾格尔的、齐秦的,还有刘欢的。一说到跟歌唱有关的事,杨海涛总有说不完的话。“比如刘欢就太好了,嗓子好,技巧也好,听他唱歌真是一种享受。齐秦的歌富于真情,腾格尔的歌讲究技巧……我最喜欢听抒情歌曲,也听民族唱法的,有时候也从国外流行歌曲中去学习演唱技巧。这些对我帮助太大了。”

  憨厚勤奋的海涛,确实有草原牧民的风格。海涛眼睛看不见,更衣和走动都不方便。每当演出,总是早早换好服装,坐在后台一角等着上场。由于他的演出服很厚,加上毡帽、宽腰带、长统靴,人又长得厚实,常常捂得满头大汗,但他从无怨言,总是那样静静地、憨憨地。

  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是这样纯朴的风格,待人平和且很有爱心。他不愿麻烦别人,总是尽力克服困难,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非常愿意帮助人。在演出间隙,经常利用自学的按摩技术,为演员和工作人员“做贡献”。最近,当地残联为他在省按摩中心安排了按摩师的工作,使他更免除了后顾之忧。

  多才多艺的海涛不仅会唱歌、会按摩,还在学调琴,他说,要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调琴师。他的生活和事业都充满了光明,他就是这样不倦地跋涉着,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向着他心中的天堂。

Joana Zimmer,她来自德国,是一位惹人怜惜的盲人歌手

美国的盲人女歌手黛安索尔(Diane Schuur)

俄罗斯盲人女歌手Diana Gurtskay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201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