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阳 ”地名的由来,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版本“天无三日晴”,太阳很贵,其实这个版本是没有依据的,“贵阳”的真正由来鲜为人知,连很多贵阳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
中国古代以山为阴,山南为阳。“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
“贵阳”之名最早始见于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一书。该书就记载了“贵阳”一名的由来。书中说:“郡在贵山之阳故名”。那么这贵山在何处呢?同一部书中记载:“贵山,在治城北二里,孤峰峭拔,兀出群山,鸦关在其后,又名贵人峰。郡之得名以此。”从里程、山势、鸦关的位置来衡量,贵山当是今天六广门外的关刀岩。
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享有“森林之城,休闲胜地”的美名。 作为高原城市,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因此也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说。
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 别名"林城"、"筑城",素有"避暑之都"之美称。古称: 倮(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成帝汉平年间(前28年))、晋乐县(东晋313年)、矩州(唐)、贵州(宋)、贵州行省(明)、贵阳府(隆庆三年(1569年))、黑羊箐、金筑司等。后因贵阳处于贵山之南(今关刀岩),古代山南为阳,故赐名贵阳。
贵阳也是一座千百年来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城市。有人说,一个时代是一片树林,城市则是这树林中的大树。当这片树林在时代风云中哗哗作响时,贵阳,这棵云贵高原上的大树,也正努力地吮吸着时代的养分,在岁月中枝展叶发。因贵阳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高,又得名“林城”和“避暑之都”。独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贵阳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无限的魅力之地,作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贵阳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继往开来,在这优秀的文化基础上,林城贵阳将以一种全新、独美的面貌倾说这千百年来云贵大地上的事事点滴。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云贵高原东侧,川黔、贵昆、黔贵三铁路交点,大西南川、滇、黔、藏四省中距出海口最近的省会。因地处山地丘陵之间,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又地方述志记有:“郡为贵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因得名……”因此即美名贵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