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目:巴洛克:巴赫《十二音平均律曲集》《哥德堡变奏曲》古典主义: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第二十六钢琴协奏曲》《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摇篮曲》(钢琴版)古典主义至浪漫主义:
贝多芬《致爱丽丝》《随想回旋曲》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0MjYzMjQ=html(不好找啊,只有视频)钢琴奏鸣曲《暴风雨》《月光》《田园》《悲怆》《小奏鸣曲》《热情》舒伯特 《第二即兴曲》《圣母颂》(也就是《万福玛丽亚》)《摇篮曲》(钢琴版)
门德尔松 八集《无歌词》(分为八卷出版,每卷各是六首,加起来总共48首。都不长,但每一首都有歌唱性旋律及其伴奏,都是完整的歌曲形式,名副其实的“无词歌”,精致、隽永、柔美且富创意。)
浪漫主义:
舒曼《童年情景》《梦幻曲集》李斯特《爱之梦》《鬼火》《死神之舞》《梅菲斯托圆舞曲》
肖邦 19首《夜曲》《a小调前奏曲》《d小调前奏曲》《降A大调第九圆舞曲》《降b小调奏鸣曲》《第一叙事曲》《波兰主题幻想曲》《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柴可夫斯基《四季》民族乐派: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现代音乐流派: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升c小调前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印象主义:
德彪西《月光》《阿拉伯风格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阿拉贝斯克》
拉威尔《泉》《镜子》中国的:崔世光《山泉》《对花》贺绿汀《牧童短笛》《摇篮曲》《往日思》小提琴曲目:巴洛克:帕海贝尔《D大调卡农》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全集》《小步舞曲》
维瓦尔第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喜悦”》古典主义:
维奥蒂《a小调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G大调第二十三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G大调第十三弦乐小夜曲》古典主义至浪漫主义:
贝多芬 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莱采》《C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舒伯特《小夜曲》《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门德尔松《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帕格尼尼《钟》《魔鬼的颤音》布鲁赫《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浪漫主义:圣·桑《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拉罗《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4集《西班牙舞曲》《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埃尔加《爱的致意》维尼亚夫斯基 小提琴幻想曲《莫斯科的回忆》
克莱斯勒《爱的悲愁》《中国花鼓》
印象主义:
拉威尔《茨冈》中国的:陈钢&何占豪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陈钢 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交响乐与管弦乐曲:巴洛克:
巴赫《a小调G弦上的咏叹》《第三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管弦乐组》《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英国组曲》《法国组曲》
亨德尔《水上音乐》《弥塞亚》《D大调第五大协奏曲》《G小调第六大协奏曲》《C大调大协奏曲“亚历山大的盛宴”》
古典主义:海顿《伦敦交响曲》
莫扎特《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古典主义至浪漫主义:
贝多芬 第三《英雄》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六《田园》交响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
浪漫主义: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李斯特 《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塔索》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动物狂欢节》
圣桑《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
马勒《第一进行曲》《第四交响曲》布鲁克纳《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
民族乐派:
斯美塔那 管弦组曲《我的祖国》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
西贝柳斯《“芬兰颂”交响曲》
印象主义:
德彪西 交响音画《牧神午后》《大海》拉威尔《鹅妈妈组曲》《波莱罗》现代音乐流派:
勋伯格《一个华沙的辛存者》理查德·斯特劳斯《家庭交响曲》《意大利幻想曲》交响诗《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wwwyoukucomwwwverycdcom可以搜索下载,很齐全
我是准大一的`绝对没他们专业!
文艺复兴时期其实基本没人去听的,有个东西叫“格里高利圣咏”大概是这个时期的吧`听起来像喃经~
巴洛克时期是1600s左右吧`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斯卡拉蒂……有很多啦`不过大多数人就是听前面三个人的~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亨德尔:哈里路亚(清唱剧《弥赛亚》的一个唱段),
维瓦尔第:四季
这些你都应该曾经听过,其他那些“重量级”的你有办法知道的。感受……真的不好说`这东西很主观啊
古典时期是1700s这段时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就是这时期的“巨人”啦~
海顿没在平时听到过,他的交响曲好像都很强~还有首小号协奏曲很好听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是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第四十交响曲(就是那《不想长大》)、G大调弦乐小夜曲你肯定听过,或许你还听过第二十五交响曲和别的~交响曲最好要数39、40、41,钢琴协奏曲最好应该是20~24and27,还有安魂曲(这是体裁名称不是标题)啊之类的`其实莫扎特基本上都是优质产品,所以说是天才啊~
贝多芬 最强的是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交响曲3“英雄”、5“命运”、6“田园”、7、9“合唱”(欢乐颂是其中的第4乐章,不过比平时听到的那个主题长得多,要20分钟以上)是强中强;奏鸣曲有的记不得是第几啦`有名的是“悲怆”“月光”“热情”“告别”“黎明”。还有他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很什么的。这个人我有感受:雄浑+热情
下个时期是浪漫主义时期: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勃拉姆斯、李斯特、瓦格纳、柴可夫斯基……
舒伯特:我不是很了解啦``第八交响曲、“鳟鱼”钢琴五重奏、“死神与少女”四重奏,号称“歌曲之王”那些歌曲我没听过`……我只听过《菩提树》(这是歌曲集)
柏辽兹,我只听过幻想交响曲,相当棒!
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3“苏格兰”、4“意大利”交响曲、为莎翁剧《仲夏夜之梦》作的配乐,创造了一种体裁叫“无词歌”最有名的应该是“春之歌”
舒曼,第一交响曲“春天”,“童年情景”钢琴组曲(应该是这个体裁吧)
肖邦:全都是好东西,夜曲(这是体裁)算是“特色专业”!平时会碰到的:降E大调夜曲、E大调练习曲、c小调练习曲(花名“革命”)、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应该也叫波兰舞曲吧)
勃拉姆斯:这是好东西!勃拉姆斯是舒曼的学生,都说他喜欢舒曼的老婆,这种事情是容易把人搞出问题的,又非主流,所以他的东西压抑情绪似乎比贝多芬还重。交响曲都是好东西,尤其1、4!小提琴协奏曲、两首钢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集、单簧管五重奏
李斯特:钢琴据说弹得特棒`开创“交响诗”体裁。交响诗《前奏曲》1、2、钢琴协奏曲 匈牙利狂想曲集(第二首似乎很那个`第六首也挺……)
瓦格纳: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是死对头是李斯特的女婿,李斯特的女儿的前夫似乎是个勃拉姆斯派分子,瓦格纳大致算改良派,勃拉姆斯大致算保守派,但是后来的激进派——现代主义似乎又对勃拉姆斯稍微好点点。瓦格纳都是歌剧`不太好这口,我还是比较愿意看**`但是序曲我还是听滴~《汤豪瑟(这是男主角名字,音译的)》《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的序曲都挺那个的`还有《尼伯龙根指环》的一集《女武神》的一个唱段叫“飞骑的女武神”、《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前奏曲+“爱之死”都是传得比较广的唱段`尤其是“女武神”。现在两个都是保守派啦`我更钟意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有人说他是同性恋`估计是看人家有富婆资助,眼红。有人说他是霍乱死的又有人说他是自杀的``有心理障碍嫌疑……4、5、6交响曲一部比一部棒,一部比一部消极~小提琴协奏曲听着不知该高兴还是悲伤`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不是很喜欢了`但那是经典之作
1800s后期是“后浪漫主义”,这个“后”和“后现代”的“后”感觉好像不太一样,传承的成分多一些。拉赫玛尼诺夫、布鲁克纳、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算是代表吧
,特征是:“虚无主义”开始抬头,这个时期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开始出现,克尔凯郭尔、尼采这样的哲学家的出现就是明显的标志,他们预示着20世纪“存在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拉赫玛尼多夫:拉赫玛尼诺夫算是柴可夫斯基的学生,作品悲情色彩比较……但是也富有生命力,可能是由于患过精神病吧` 2、3钢琴协奏曲、“死之岛”交响诗、2、3交响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马勒:马勒有神经症(还不是疯子,大概是抑郁症那个层次)`好像懂得些尼采``好像弗洛伊德当过他的医生`。九首交响曲还有些艺术歌曲集是代表作`马勒差不多是我的最爱!
布鲁克纳:4、7、8、9交响曲是代表
马勒和布鲁克纳的作品生前都没有人赏识`他们有点像音乐界的尼采和克尔凯郭尔
理查德施特劳斯(和圆舞曲似乎没太大关系):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书)(这部交响诗的开头“日出”你应该听过`)《唐吉诃德》《唐璜》《英雄传说》《死亡与净化》
后浪漫主义比浪漫主义对死亡更关注`
1800s还有一个些音乐家称为“民族主义”,他们主要取材于本民族的音乐`应该与当时殖民主义兴起,帝国主义开始产生有关吧`音乐家有丹麦的卡尔尼尔森,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格林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巴拉基耶夫,居伊(这个没什么名气)还有个鲍罗丁,捷克的德沃夏克、斯美塔纳……民族主义其实影响很广`应该说哪里有民族音乐哪里就有古典音乐民族乐派`
尼尔森:可能不是太多人认识这个人`但是还挺那个~3、4、5、6交响曲是代表吧`
格里格:名字不“出名”`曲子却经常被听到`为易卜生戏剧《皮尔金特》作的配乐的“晨曲”“在山神殿”“索尔维之歌”。……我以前还在一部张韶涵和霍建华演的电视剧中听到过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开头
西贝柳斯:最出名的是芬兰颂`他的交响曲都挺棒`本身好像就是民族革命者``
德沃夏克:8、9交响曲,尤其是第九`大提琴协奏曲~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其中最有名的是“伏瓦塔瓦河”
五人团: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原著是普希金写的)的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或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巴拉基耶夫和居伊不认识`鲍罗丁有个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我就只能说得那么多作品了`他们应该也很优秀,但是在我这里光被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盖啦`
1800s后期还有个印象派`好像很多人会把那些扭曲的图像和“印象派”联系在一起`虽然印象派绘画是挑战写实的先驱`但是画面还是基本是现实图景而且富有诗意~印象派音乐也是挺容易被接受的~和莫奈、雷诺阿这样的画家的画的感觉很接近~
德彪西: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开创者`代表作是《大海》《夜曲》(这是标题啦)《牧神的午后序曲》。(呃……《大海》《夜曲》我不记得啦`好像有个叫“交响素描”)
拉威尔:拉威尔代表作是《波莱罗》(你绝对听过!)《圆舞曲》芭蕾舞《达芙妮与克罗埃》的配乐
感觉德彪西比较接近莫奈,拉威尔比较接近雷诺阿。
1900s世界变得开始不一样了`那些1800s后期的音乐家都有一个倾向`——不和谐的音调出现越来越多——虚无化。中国至今似乎都没经历过这样的环境`人们听到“虚无”似乎觉得是思想不够乐观的表现~但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是这样说的:至于我们自己,则已能按事物的实际情况来看事物,而这就是生活的基础在我们脚下动摇的原因。艺术家是最先直面虚无的群体`在1930s存在主义开始兴盛之前就有了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艺术~马勒应该是非现代主义中最接近现代主义的音乐家`施特劳斯应该在这方面也不差~
表现主义无论在绘画还是音乐都算得上是现代主义中的“前辈”
勋伯格及其俩徒弟威伯恩、贝尔格是表现主义的代表`
勋伯格开创了无调性音乐、十二音序作曲等等,反正对我们来说听起来就是“怪”``但是如果抛弃“审美定势”还是有发现的~
匈牙利的巴托克和柯达伊其实我也不懂算是哪民族乐派还是现代派`至少巴托克算现代派不过分`其实我不认识柯达伊~
巴托克代表作有《乐队协奏曲》《为钢片琴、弦乐器和打击乐器所写的音乐》舞剧《神奇的满大人》。巴托克在现代音乐地位也很重要`而且不算怪`应该可归在表现主义这边`
号称“音乐界的毕加索”的是斯特拉文斯基`不是说他最厉害`而且毕加索也不是最厉害的~是他什么派的似乎都行~代表作是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
说到斯特拉文斯基`就得提苏联(不是俄国啦)的现代音乐~那是“新古典乐派”斯特拉文斯基在这一派地位也挺重要`听起来也不太怪`但有不和谐音~
肖斯塔科维奇:好像都不错的`5、7交响曲是最有名的`
普罗科菲耶夫:最有名的是第一交响曲“古典”(这是典型的新古典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芭蕾舞《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
哈恰图良:不认得`但是有首“马刀舞曲”大家都听过`是一部戏剧里的`是什么剧我也不懂拉~而且他算不算新古典的我也不清楚`
好像我前面说的除了勋伯格都不算怪`所以说现代主义还是没有那么难接受的~真正怪的叫“先锋派”
瓦雷兹:瓦雷兹现在挺起来`应该不算太怪~但是像“噪声音乐”“电子音乐”这样的东西他都算是先驱。代表作……先锋派音乐家似乎没有固定风格`所以不好“代表”……《阿美利加(American)》好像是名气最大的`《电离》好像是“最激进”的,都是打击乐`
艾夫斯:艾夫斯应该还算"先锋"吧`第四交响曲和《康科德奏鸣曲》好像比较有名`我听过第二交响曲`那个一点也不怪`但是康科德奏鸣曲就……第四没听过``
约翰凯奇:他的其他的我都不懂`只懂有个《4分33秒》这个最“有趣”,一共三乐章`演奏者的“演奏”是开关琴盖`站立坐下`其实就是“无声4分33秒”,他说场上的一切声音都是音乐的一部分`所以是“有声”的。
梅西安:勋伯格开创了“序列音乐”,似乎梅西安把“序列”推广到了节拍上`为日后的“整体序列”迈出了一步`梅西安最有名的是《末日四重奏》《百鸟苏醒》《图伦伽利略交响曲》`梅西安似乎较容易接受~抓住三要素——爱情、信仰、鸟鸣,梅西安能够辨别很多种鸟叫声。
施托克豪森:施托克豪森`的音乐是绝对“抽象”,他的音乐主要是电子乐`有名的:《直升机四重奏》(直升机是当乐器用的)、《青年之歌》2007年才死的。
布列兹:现在都还没死`也是用“整体序列”“电子音乐”作曲,指挥现代音乐的不二人选~代表作……我只听过《应答曲》`
贝里奥:《交响曲》最有名吧`
那些先锋派音乐有点……但是如果有人嘲笑那些音乐的话就显得自己太……愚昧啦``那些音乐家还有很多:路易基诺诺、卡特、努森、武满彻、谭盾(这个总该听过吧`)、格拉斯、亨策……形形色色、各种各样`不过我说说似乎包括了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啦`其实我也不太分得清`但是显然`像格拉斯、谭盾没什么虚无色彩`“后现代”的特点真的没搞清楚`好像是“消解”吧``江郎才尽啦我!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
三大安魂曲:莫扎特、威尔第、弗雷(你自己查这个人了`法国的)
柴可夫斯基我忘记说他的招牌“三大芭蕾”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本人重要感受~!: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比素质、气质、学识……的`音乐不是工具!老子他妈没修养`照样可以听古典音乐`而且只听古典音乐~!
上述内容有错`就别怪我啦~我也就只是个业余的~
古典主义
Le Classieisme
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一词由此而得名。
法国是欧洲古典主义文艺的中心。从17世纪初起,法国诗人马莱伯等为反对一切方言与俚语,确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规 范做了大量工作 。 诗人梅莱在悲剧《 索福尼斯贝》中,最早实现了意大利学者提出的三一律原则,即一个情节线索、一天时间和一个地点。这是古典主义剧作家创作的基本准则。法国文艺理论家N布瓦洛的《诗艺》是一部具有古典主义文艺宣言性质的重要论著,概括和总结了几十年法国古典主义创作的实践,要求文艺“模仿自然”(包括人性的自然),“研究宫廷”,“认识城市”;把体裁(史诗、悲剧、喜剧等)分为界限分明的不同的等级,并对每种体裁进行严格规范;依据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提出理性至上的美学原则。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学中的代表者有高乃依、拉辛、布瓦洛、莫里哀、拉封丹等;绘画的代表者有普桑、勒布朗 、大卫等;建筑中的代表者有芒萨尔、勒诺特尔等。他们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张民族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塑造了为崇高社会理想而服务的人物典型;他们的创作基本上为宫廷服务,对民间文学采取轻视态度。古典主义由于过分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节的集中、单一,往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大卫《荷拉斯兄弟之誓》为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作
18世纪20年代起,古典主义思潮几乎遍及全欧。英国的代表者是复辟王朝的诗人约翰·德莱顿和深受布瓦洛影响的诗人蒲柏。德国的代表者是约翰·戈特舍德,曾据贺拉斯 、布瓦洛等的观点写成论著《为德国人写的批评中诗学试论》。俄国古典主义占有特殊地位,讽刺性突出,倾向减弱,其文学代表者是苏马罗科夫、罗蒙诺索夫和康捷米尔等,建筑的代表者是卡扎科夫、沃罗尼辛等。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德拉克洛瓦《米索伦基废墟上的希腊》(油画)
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 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 19 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故又称哥特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英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发源地,最有名的建筑作品是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等。
浪漫主义音乐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特点是,不论作曲或演奏,都以个性为重点,注重感情表现。这种变化部分地是由于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所致。17世纪的作曲家是受托为贵族保护人而创作,而18世纪的作曲家则依靠城市音乐会的听众。就这一意义来说,贝多芬上承古典主义时期,下启浪漫主义时期,因为他的音乐技巧基本上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把自己的音乐看得高于一切,看作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从而为19世纪作曲家树立了重要的典范。一般认为CMvon韦伯是真正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开端 。 他以《魔弹射手》建立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随后有舒伯特、柏辽兹 、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和瓦格纳等大量作曲家。他们分别在艺术歌曲、标题交响乐、钢琴小品、交响诗、歌剧等浪漫主义新体裁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音乐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不论在浪漫曲还是在器乐方面,往往从诗歌、童话和民间故事吸取灵感。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更加自由 ,它服从于感情上的需要,有意识地带有片断或即兴的性格 ,对远距离和声和调性关系的探索使和声语言大为扩展。把浪漫主义理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是19世纪的大歌剧,强烈的民族主义,对英雄的崇敬,奇异的布景和服装,描述性音乐 ,以及交响和声乐配曲所显示的精湛技巧,都是构成浪漫主义音乐的因素。
现实主义
Realism
19世纪30年代 后欧洲文艺 中占主导地位的 文艺思潮和流派;也指文艺创作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发展史 德国诗人席勒在1789年4月27日致歌德的信中第一次从美学意义上使用“现实主义”这个词 。1850年9月21日,法国作家尚弗勒里在《秩序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法国画家库尔贝的文章《艺术中的现实主义》。1855年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库尔贝的两幅画遭到主办者贬抑而未能入选 。库尔贝便在博览会旁边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之后,尚弗勒里同小说家兼批 评家杜朗蒂一起 ,创办了一个名为《 现实主义》的刊物(共出6期) 。1857年尚弗勒里在论文集《现实主义》的序言里,称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方法的创始者之一;并同时列举了狄更斯、萨克雷、 C勃朗特 、果戈理、屠格涅夫等一批英国和俄国作家的名字,企图给现实主义提出某种纲领性的东西。欧洲一个以“现实主义”正式命名的文艺流派和文艺思潮,即由此而来。
现实主义在19世纪 30~40 年代形成 并取代浪漫主义 ,具有社会历史发展和文艺本身发展的深刻原因。面对现实 ,进步作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社会的某些真实状况。此外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都促使进步作家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他们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艺的主观理想和个人的叛逆精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的理想世界,而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启蒙主义时代面向现实的传统和古典主义文学的讽刺倾向。法国的梅里美、巴尔扎克,德国的霍夫曼、俄国的普希金等一批原来用浪漫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家都转向现实主义,并成了各国现实主义道路的开拓者。
特征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原则 ,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①它偏重对现实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描写,强调人物和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②典型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典型化和个性化不可分割,每个典型又是“这一个”。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序言中说:“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有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则。”别林斯基认为果戈理的小说是“现实在其全部真实性上的再现 。在这里 ,关键在于典型”。③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特别注重描绘社会的黑暗和丑恶现象,以及社会下层、“小人物”的悲惨遭遇 。④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反映生活为其基本形式,但不局限于这一形式。它具有广阔的审美可能性,不排除采用假定、夸张、荒诞、变形、意识流等多种手法。它重视社会分析,包括心理分析。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是它的艺术特征之一。⑤思想基础一般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谴责社会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平等地位,但一般未触及社会矛盾和现实关系的真正根源。
成就 由于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各国也各具特色。法国是现实主义的发源地。早期代表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真实地描绘了那个时候法国从外省到首都、从社会底层到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深刻地揭示了法国社会矛盾的种种复杂的现实关系,是法国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创造了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各阶层两千几百个人物形象,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此后,法国现实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福楼拜、莫泊桑等一批优秀作家。福楼拜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等作品中,尖锐地揭露了教会、贵族、地主、资产者的恶行,生动地描写了第二帝国时代的社会风貌。莫泊桑的创作有力地鞭挞了法国社会的腐朽、黑暗,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复杂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精神探索。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现实主义发展迅速。狄更斯的小说描写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揭示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资产阶级的伪善。萨克雷的《名利场》等小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19世纪初英国社会中追名逐利 、腐化堕落等丑恶行径 。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登 》 、C勃朗特的《简·爱》 、哈代的《 德伯家的苔丝》,都是英国现实主义的名作。70、80年代后萧伯纳、高尔斯华绥等作家,运用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讽刺戏剧的形式,对英国社会的政治、道德、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作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现实主义文学另有特色。以海涅为代表的早期现实主义的锋芒主要指向封建割据和君主专制。后期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等作家的创作,反映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讽刺了大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的贪婪无耻。在法、英、德之后,19世纪中期北欧各国的现实主义开始形成。挪威易卜生 的社会问题剧和丹麦的安徒生的作品,在世界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主要特点在于描写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下的黑暗现实,而且始终与俄国的解放运动紧密相连。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冈察洛夫、谢德林、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一批风格各异的作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和平民知识分子中的“新人”。到70、80年代西欧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已经削弱的时候,在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柯等的创作中,现实主义继续得到发展和深化。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80、90年代,比欧洲晚半个世纪。最早提倡现实主义创作的是豪威尔斯。在他之后,加兰、诺里斯开始转向现实主义。而主要代表人物则是马克·吐温。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在20世纪仍在发展。它不仅继承了19世纪的传统,也吸收和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和手法,从而艺术地揭示了20世纪的新过程和新特征,并且出现了像 R罗兰和法朗士 、海明威和德莱塞等一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家。
印象主义
Impressionism
19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 、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美术 印象主 义作为绘画流 派出现于 法国 。1874年3月25日 ,C莫奈 、P-A雷诺阿、C毕沙罗、A西 斯莱、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 ,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 ,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 ,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绘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得到E马奈的支持与鼓舞。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1894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音乐”加以赞扬。以后此词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并不再带有贬意。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同时也吸取了东方音乐的养料。其艺术表现手法有:①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②在节奏上喜欢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③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④由于喜好对不同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⑤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在声乐作品中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⑥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⑦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德彪西以后,虽然难于将某个作曲家截然归入印象主义的行列,但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与手法的实际影响已遍及整个音乐世界。
印象主义文学 文学史家认为印象主义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文学 ,但文 学中的印象主义表现如何 ,哪些作家和诗人属于印象主义 ,却众说不一 。能够确定的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 欧一些文学 家的确 有类似印象派 绘画和音乐的那种创作方法,即致力于捕捉模糊不清的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由于文学创作的特殊性质,文学中的印象主义者更注意这种瞬间感觉经验如何转化为感情状态。他们与绘画和音乐中的印象主义者相同,也反对对所描写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合乎逻辑或理性的提炼加工,于是他们本人也成了传达外界刺激与本能反应之间的中介。
印象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文学 之间有类通之处 ,它们都是形式主义的文学流派;但两者也有不同,主要在于印象主义反对使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而倾向于感觉的描述。通常被认为象征主义的某些诗人,实际上更倾向于印象主义 ,例如象征主义领袖之一保尔·魏尔兰的《诗艺》一诗,与其说是在谈象征主义,不如说是一篇印象主义宣言。
法国文学史家把龚古尔兄弟作为印象主义小说的代表 ,另一位被看作印象主义代表人物的法国诗人、小说家皮埃尔·洛蒂,他的某些诗歌的确如印象派画家那样在“捕捉瞬间的感觉印象”,但并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20世纪法国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义的严重影响,某些小说中只剩下感觉印象的朦胧的追求。
英国19世纪末的王尔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义的倾向比较明显。1912~1918年在伦敦的一部分英美诗人组成的意象诗派,与印象主义一样强调感觉印象的描绘,但他们自称所追求的是“清晰、硬朗”的形象。他们认为形象的模糊与不明确是浪漫主义的余风,因而全力加以攻击。但理论上的分歧在创作实践上有时却很难觉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国诗人艾·洛威尔、希·杜利特尔、约翰·高尔德·弗莱彻等人的许多作品与印象主义的诗无分彼此。
在德国文学中情况也相似,文学史家无法确认界线分明的印象主义流派。以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龙为首,包括理查·戴默尔、古斯塔夫·法尔克等人,被认为是德国印象主义倾向最明显的诗派,但他们强调如实记录事物给诗人的感觉经验,因此接近自然主义。此外,如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和阿尔诺·霍尔茨等人的许多诗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义倾向。
印象主义一词同时还指一种文学批评,称为印象主义批评,亦即感受式批评。这种批评拒绝对作品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分析,而强调批评家的审美直觉,认为最好的批评只是记录批评家感受美的过程,至多指出这美的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在哪种条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朦胧的、没有明确论证的“以诗解诗”式的批评,而且往往写成散文诗的格式,文学批评就成为一种与文学创作没有本质区别的艺术门类,写这种批评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诗人或作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