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画派中,浪漫、现实、印象、后印象主义等,各画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西方画派中,浪漫、现实、印象、后印象主义等,各画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第1张

浪漫主义,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着人民》 新古典主义,达维特《马拉之死》安格尔《贝尔坦像》 现实主义,杜米埃《七月英雄》库尔贝《打石工》 印象主义,莫奈《印象日出》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新印象主义(点彩派),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 后印象主义,塞尚《有瓷杯和水果的静物》高更《塔希提岛的妇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梵高《向日葵》《拉库罗的麦收》 野兽派,马蒂斯《罗马尼亚的上装》蒙特里安尼《戴项链的妇女》 表现派,蒙克《呐喊》 立体派,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弹曼陀铃的少女》 达达派,裘乡《泉》 超现实主义,达利《记忆的永恒》 几何形体派,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热门音乐》 塔奇主义,波洛克《晨星》 奥普主义,瓦萨尔利《VP-119》 超级现实主义(照相现实主义)克洛斯《苏珊像》 ——希望能采纳

西方艺术的主要流派介绍:

1、文艺复兴 产生于14~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旨在反抗宗教神权,提倡“人文主义”的文化运动。

2、古典主义 产生于16~18世纪,强调以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典范,主张理性重点原则,追求理想化的美。具有构图稳定和谐、造型严谨明确、色彩纯净明丽的特点。

3、西方现实主义 产生于17~18世纪,一般具有朴素写实、严峻深沉、多使用明暗对比法等特点,追求真实生动和内在感情的表现。

4、本文新古典主义 兴起于18~19世纪,形式上以古代的理想美为典范,内容上富有时代精神和革命热情,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现实题材。

5、西方浪漫主义 兴起于19世纪前期,在美术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取材比较自由,注重色彩和画家情感的抒发,强调发挥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6、西方新印象主义 继印象主义之后,法国又出现了新印象主义画派,主张以光学的分析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以补色原理的色点并置达到色彩的真实呈现,其手法多用点彩的方式。

7、 西方后印象主义 兴起于19世纪末,反对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达主观精神,注重对绘画语言的提炼与解读,强烈的主观化和个性化是其创作的特色。

8、本文表现主义 注重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真实。

9、西方野兽主义 1905年产生于法国松散的美术社团。野兽主义画派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同时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

10、西方立体主义 1908年产生于法国,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着力表现有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11、西方现实主义 深受弗洛伊德意识理论的影响,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意境。

12、西方抽象主义 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从自然物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另一类是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13、 西方印象主义 19世纪中后期兴起于法国的美术流派。提倡户外写生,追求外光的色彩变化,强调表现直观感受。

  建议你还是就说一段时期的中西方艺术史吧。。

  西方艺术发展史

  在西方漫长的古代史中,因为宗教占据了社会整体的核心地位,是这个整体的基本凝聚力,艺术不仅因为依靠宗教而得到了纵贯历史的辉煌发展,而且艺术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内容)也是统一于宗教的——它是宗教活动的一种基本工具和方式。在西方艺术发展史的研究中,不深入理解西方宗教精神,不把这种精神作为艺术的内在动机,是不能真正把握自古希腊以至于前浪漫主义时代的西方艺术实质的。比如,人体艺术的发达,是西方艺术的一个基本传统。这个传统的确立,是以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宗教情怀为基础的。传统艺术家是把为人塑像作为为神造像的神圣事业来进行的。在此,我们看到艺术与宗教的内在统一性,也因此艺术是传统西方社会所绝对必须的。

  东方艺术发展史

  中国历史的情况不同。传统中国社会是以宗法体制为核心的,这决定了伦理与政治的紧密结合,而艺术则在这一结合之下,成为传授宗法精神、实现宗法统治的基本工具和方式。在传统中国文化的主导体系(儒家学说)中,艺术被赋予两个层次的规定:艺与乐教。艺,即技艺,把艺术视为技术或技巧活动;乐教,泛言之,即今天所谓艺术教育。艺术作为单纯的技巧性活动,是儒家所看轻的;艺术作为“乐教”,即艺术教育,才是儒家所看重于艺术的。儒家认为,乐教的基本作用,是深人个体心灵而培养社会成员内在的社会认同意识——共同感。这一作用是其他社会方式如礼、法所不能具有的。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是社会维系所必须的。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美学的产生都是因为社会的现代化变革,导致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瓦解,现代文化把审美一艺术中心化、自律化,并以此为基础重建人类文化精神。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运动是一一个只有双重意义的世俗化运动。一方面,它通过理性启蒙,把人类从传统的神话一宗教统治下解放出来,使人类获得精神自由;另一方面,它的工具一合理化原则把人的存在束缚于技术的无限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追求,消解、甚至剥夺人类自我存在的内在价值、目的意义。现代化的双重性使人类的现代生存面临着理性与自由、个性与整体、技术与生命、精神、物质等多重互相悖反的矛盾。面对着这些矛盾,美学始终站在人类自我存在的立场上,从人的内在精神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出发,开拓和表达现代人文精神。美学不仅提供了研究和阐释人类审美一艺术活动的新角度、新方法,而且是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一个基本形式、实际上承担了传统宗教和伦理学的工作。这是美学对于人类现代生活的特殊意义所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36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