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些写景抒情的作文 关于雨的

找一些写景抒情的作文 关于雨的,第1张

1

又下雨了,我记得,在去年雨落的时候,我问你,为你写篇文章好吗?

你笑,笑着说,好,很希望能看到自己出现在颜颜的文章里。

而后来,不,没有后来,只有曾经和现在。

当雨再落下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跨过了一年,而我和你已形同陌路了,看着窗外不停的雨,想起当初的我和曾经的你,是那样熟悉却又是那样遥不可及。

原来,过去和现在只是隔了一季长长的雨。

要学会坚强。

只是现在的我一点都不坚强。以为,走过一个秋季之后,会坚强许多,可是站在冬天里的我,看到满街的枯枝,我总是不经意地想起那同样落雨的冬天,同样的满街枯黄还有走在冬雨里的自己。忽然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人,总要往回忆里走呢?

是不是不敢面对现在,不敢期待未来了?

要学会坚强,只是我一直都学不会,当初你眼里的颜颜是自信满满,而现在,只是现在的颜颜,没有学会坚强也不再是当初的自信满满。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我忘记了你还是我忘记了我自己?

别人怎么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

那么,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吗?还是我没有看清楚自己呢?

又下雨了,阴了几天的冬季,下起了雨,心情便开始没了季节:

熟悉的景致,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而如今都成了“曾经”。

今天,从这里走过,我便只是一个过客,只是一个过客了。

伸出手去,却拂落了一手的灰尘,我笑笑,转身离开。

落雨的冬季是不该来寻找记忆的,就像当初我固执的离开:原本晴朗的黄昏忽然飘起雨来。

在我转身离开的时候,便注定了会有灰尘落在上面了,对吧?

四个数字按下之后的今天,那道门居然,打开了,我伸出手去,却在门旁的画上拂落了一手的灰,我转身离开,看着那道打开的门,我只能转身离开,惟有转身离开,而门在身后也慢慢合上,合上的还有关于我2007的记忆,关于一个没走完的秋天还有秋天里忽然飘起的那场黄昏雨。

只是那场雨之后,天空便少了雨,那些雨变成了我眼里的秋季。

走完整整的一个秋季,便又走到了落雨的冬季,一如去年,又是一个落雨的冬季,只是,我不知道,在这样同样落雨同样冷冷的冬季里,我会不会,还应不应该再用心地去期待一个晴天,还会不会在隔着雨的记忆里看清我自己?而后再去寻回当初一点点的自信?

2

阴雨霏霏,秋风徐徐,院子后面的荷塘中早已不见往日的喧嚣,虫子也不叫了,鸟儿也少了。偶尔还能看到鱼儿跃到水面上来。荷花早已凋谢了,干枯的荷枝如果那瘦骨嶙峋的老人依然屹立在水中。岸边的柳树也不见绿叶了,不时的飘落一两片枯叶。不知枯叶谁吹落,十月秋风似剪刀。凄雨冷风中,多少繁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随风而去。蓦然回首,宛如烟云。不知何时盛夏已经离我而去,那飘逸的花香,那暴雨袭来打在荷叶上砰砰直响的声音,都已经远去。雨渐渐的大了,如同雾一般,或浓或淡,秋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那么激烈,她轻如薄纱,遮住你的眼睛,她淡如轻烟,让你闻而无味。看不清前面的路,只能顺着池塘慢慢的走,往日茂盛的青草在踩踏下变的光脱脱了,雨水覆盖在上面,走起来有些滑。细雨轻拂在荷叶上,如同蚕在吃桑叶,沙沙的,时而紧密,时而舒缓,又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感叹大自然创造了如此动听的音乐。细雨依然纷飞,就像生活总让人憔悴,从郁郁葱葱的荷叶到瘦骨嶙峋的枯枝,从暴风骤雨的夏天到了枯枝残叶的秋天。还要经历大雪纷飞的寒冬,那棵跳动的心依然存在,待到荷花烂漫时雨声依旧。能承受暴风雨的袭击,能忍耐严寒的冬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当我们回顾过去时心中或多或少有些惆怅,有些失意,有些留念。人生就是一场戏,演尽了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在常常回想以往的时候,也时常地想象将来,多年以后我们也会垂垂老矣。当所有的希望都随生命的告竭而衰退消失的时候,是否还会有后悔。人生的旅途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有喜悦,有失败有悲伤。如果我们有一颗依然存在的跳动的心,那么我们终能走过枯枝残叶的秋天,走过大雪纷飞的寒冬,依然能看到荷花烂漫的时候。

3

 在漫天的飞雪中想象雨滴在屋檐的声音,想象撑着小花伞在雨中散步,想象举着一块小小的塑料书夹在雨中急奔,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在冬天,关于雨的记忆是断续的,像剪接的没有连贯性的镜头。今夜,它毫无预感毫无缘由的突然就走了来,刺着我,让我远远的遥想起一些隐藏的真实还有新生的一些幻觉。

  

  因了播种,春天很少有闲着的农人,小镇上的街道和商场就冷清了许多。

  北方小镇的春雨是在人们的期待中很矜持的来的。

  它一开始是蒙蒙的,像是刚从浅浅的睡眠中醒来,打着呵欠迷想着模糊的梦中情。干涸了一冬的,显的急噪和不安的褐色的田野就呼吸了一种湿润的味道。这雨像是悠悠的吐了一口香气,这香气袅袅婷婷的穿过了北方干硬的石板街,来到了小镇挂着五颜六色牌子的小杂货店的门前,就有人探了头出来,接着就大声的吆喝:“雨来了!雨来了!”

  寂静的巷子就有了吱呀的开门声,踏踏的脚步声,吵杂的寒暄声。

  细雨中,三三两两的农人弯腰忙碌着,这种毛毛雨阻不住他们的劳作,但这雨却让他们的心欣慰了许多。

  支起锄头,摸一把潮潮的头发,仰头看看天,心里就就盼着这雨下到黄昏,下到深夜来临。

  春雨来时,到处都是欢欣的景象,播种的季节,播下了希望,就预示着要收获满满的丰收。

  凝目看着长辈眼里含着的澄澈的喜悦,不由人心头洋溢一种冲动的情思。

  无声的春雨,给人心无尽的暖意。

  

  夏雨率真的像个孩子。

  我在雨中从不打伞,就像夏天从不戴太阳镜。

  我喜欢雨直直的落在身上,把我狂妄的热情浇湿浇透,把我浅薄的自鸣得意压在潮湿的地下,喜欢雨毫不理会我心情的哀愁,喜欢雨毫不计怪我莫名的暴躁和涩苦。

  我的泪曾和雨一起倾泻。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

  我接到了他的电话。

  电话那头他用很冷静的,很平静的,像是练习了好多次的音调对我说:“我们不合适。”

  我记忆中,那一刻,下了我一生中最大的雨。

  我心目中最合适的男孩对我说我们不合适。

  那年我18。

  我在雨中站了一个小时,看他宿舍的那扇窗户上拉着的绿色窗帘,我们曾约定,窗帘拉上时,他就是在等我,那天窗帘拉上了,等的人却不是我。

  我在雨中望着绿色的窗帘拉上又拉开。不知他在和哪个女孩暗示他的爱情,我只知道,他的爱已不属于我。

  我把初恋的爱的回味交给了那天午后的急雨。

  雨给我的回赠是三天的卧床不起。

  三天后,雨依然不知疲惫的下,我爬起来一头扎进雨里,冲到从不去的理发店剪了一头的短发,戴着湿漉漉的短发一走进宿舍的门,就惹来一声惊叹:眉,你好爽!

  好爽的不止是发,还有心,它清亮的像雨中的笛声,穿越了情的迷惘;它像是我失手打破的一只兰花的细瓷碟,在雨中和过去想象的完满清脆的作响、道别。

  

  秋雨是怎样悄悄的来的?

  我坐在长满衰草的村里小庙的台阶上等它。

  等了多久,我不记得了,只是知道它来时,大豆高粱都已经成熟。满目的金黄满目的喜悦,邻村的老先生携了他刚学会走路的孙子来到小庙前。

  爷孙俩合撑着一把黑色的伞,伞把已经坏掉了,伞架也有好几处已弯折,老先生却还在撑着,用它遮着秋雨。

  世人总有一些舍不得丢弃的东西,在外人眼里也许已一无是处,但谁敢说不是主人一生的珍藏。

  老先生握着一把破雨伞,是想带小孙子来看小庙的,不,是想来品读小庙的,小孙子却调皮的在小庙的院子里跑来跑去,他新奇这里的一草一木,新奇小庙不同于宽街高楼的古旧和深幽。

  老先生举着一把破旧的黑雨伞跟来跟去。我看着,竟觉得老先生像小庙门前石碑上刻着的古体字,让我生疏却有阅读的渴望;小孙子则像极了庙前刚成活的杨柳,昂昂生机,让我心生渴慕。

  隔着秋雨,隔着哀哀的衰草,我像是从脱落了油漆的千年古庙的门缝里挤出,抚着不存在的胡须看着秋雨中的一老一少在淋了秋雨的石砖上转来转去。

  古庙、秋雨、老者、小儿,有着怎样奇妙的连联。

  在空中晃动的黑伞怎么也跟不上小儿脚步,他的脚是要走出这古庙,走出这古镇的,他也许会不记得这把破旧的伞,但我相信,他会记得这秋雨,记得他曾在这秋雨中蹒跚了脚步,闻着谷香端详过过去。

  微凉的秋雨会给他一些意识中永远失不去的回忆。

  

  我无法拒绝雨在我记忆中真实的存在。

  我仰起头,呼吸,雨落在脸上,让我想一种感觉。

  我迟迟不言,雨终归少了一个存在的季节,我为自己的木讷找到了理由

4

又到了梅雨的季节,江南无边的旷野,全笼罩在烦恼织成的烟雾里,此情此景,不由人不想起那年的我们,都还很年幼,幻想骑着竹马,去寻找心中的王子和公主,却迷失在一片连绵的茶树林里,差一点回不了家。好在无形中似乎有神的牵引和天的指点,在那林子里走过几个圈圈,终于下到山的另一端,和寻觅我们的亲人们相遇。才知道上每个男孩和女孩,都可以走进那遥远的传说。  

  而今的我,早已过了做梦的年龄,却始终走不出多愁善感的性格。也喜欢在空蒙的梅雨里,想一些和自己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心事,幻想着画一幅踏雪寻梅的风景图。图里有一个依然年少的他和她,都围着一条洁白的长围巾,他含笑轻轻吟出一句"梅须逊雪三分白",她便马上含笑接上一句"雪却输梅一段香"。然后,他们便手牵手留给梅树两个热恋中的背影。雪地里,现出浅浅的两行脚印,向远处延伸。我正在屋檐下勾勒子虚乌有的情节,顽皮的小女儿从身后伸出两只小手环住了我的肥腰:"哈哈!妈妈,你又胖了!"被稚语拉回到现实中的我走进房间里,开始在镜子前端详起那个"一模一样"的"我":皮肤不再光滑和白皙,腰身不再苗条和纤细,眼睛不再明亮和光泽^^^^^^美丽,早已和我无缘!  

  于是,我便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久已未曾谋面的那个曾喜欢把我叫作"猪头"和"傻瓜"的你!你一定也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了吧可还记得我也曾送你的"猪尾"和"笨蛋"的外号那是在你老追着我笑我"猪头猪头"和"傻瓜傻瓜"的时候,我一赌气也冲你嚷嚷出来的。还记得当时你一愣之下,并没有生气,只摇摇头无奈地冲我做了个"暂停"的手势,表示求和。我得意地放你一马,从此抓住了你的死穴:你再叫我傻瓜,我就叫你笨蛋;你若叫我猪头,我必叫你猪尾。面前的镜子似乎在嘲讽如今的我真的胖成了一不"猪头"或者"傻瓜"!在光阴和生命的二合一面前,谁也躲不过自然的变化。  

  都说浪漫是年轻人的专利或有钱人的奢侈,而我,既不年轻也不有钱。只是喜欢在每个梅雨来临的季节,静静地想一想那些随年而去的往事和烟雨般滋长的梦幻。仅此而已!   心中,有一场梅雨,似乎并没随着年龄的老去而稍有消退。就让它下吧,下在我多愁善感的生命里。

4

又到了梅雨的季节,江南无边的旷野,全笼罩在烦恼织成的烟雾里,此情此景,不由人不想起那年的我们,都还很年幼,幻想骑着竹马,去寻找心中的王子和公主,却迷失在一片连绵的茶树林里,差一点回不了家。好在无形中似乎有神的牵引和天的指点,在那林子里走过几个圈圈,终于下到山的另一端,和寻觅我们的亲人们相遇。才知道上每个男孩和女孩,都可以走进那遥远的传说。  

  而今的我,早已过了做梦的年龄,却始终走不出多愁善感的性格。也喜欢在空蒙的梅雨里,想一些和自己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心事,幻想着画一幅踏雪寻梅的风景图。图里有一个依然年少的他和她,都围着一条洁白的长围巾,他含笑轻轻吟出一句"梅须逊雪三分白",她便马上含笑接上一句"雪却输梅一段香"。然后,他们便手牵手留给梅树两个热恋中的背影。雪地里,现出浅浅的两行脚印,向远处延伸。我正在屋檐下勾勒子虚乌有的情节,顽皮的小女儿从身后伸出两只小手环住了我的肥腰:"哈哈!妈妈,你又胖了!"被稚语拉回到现实中的我走进房间里,开始在镜子前端详起那个"一模一样"的"我":皮肤不再光滑和白皙,腰身不再苗条和纤细,眼睛不再明亮和光泽^^^^^^美丽,早已和我无缘!  

  于是,我便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久已未曾谋面的那个曾喜欢把我叫作"猪头"和"傻瓜"的你!你一定也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了吧可还记得我也曾送你的"猪尾"和"笨蛋"的外号那是在你老追着我笑我"猪头猪头"和"傻瓜傻瓜"的时候,我一赌气也冲你嚷嚷出来的。还记得当时你一愣之下,并没有生气,只摇摇头无奈地冲我做了个"暂停"的手势,表示求和。我得意地放你一马,从此抓住了你的死穴:你再叫我傻瓜,我就叫你笨蛋;你若叫我猪头,我必叫你猪尾。面前的镜子似乎在嘲讽如今的我真的胖成了一不"猪头"或者"傻瓜"!在光阴和生命的二合一面前,谁也躲不过自然的变化。  

  都说浪漫是年轻人的专利或有钱人的奢侈,而我,既不年轻也不有钱。只是喜欢在每个梅雨来临的季节,静静地想一想那些随年而去的往事和烟雨般滋长的梦幻。仅此而已!   心中,有一场梅雨,似乎并没随着年龄的老去而稍有消退。就让它下吧,下在我多愁善感的生命里。

5

终于迎来了又一场久违的秋雨,昨夜就感觉凉飕飕的,研一晚上都睡的很香。

早上收拾完屋子,研和女儿去菜市。今天给君和孩子包饺子吃,他老提意见,说研自从迷上网络,就不认真做饭。呵呵,有点冤枉研了吧?

最近研发现女儿吃饭吃得还好,原因是她拒绝了给女儿买大包小包的零食,君也一致赞同,呵呵!

研的女儿饭量一直不行,为了让她吃好,研很乐意女儿带她的好朋友来家里吃饭,顺便来个比赛竞争什么的。呵呵!

今天就请了院子里的一个小胖丫头,女儿非常开心,居然由十个饺子的饭量增加到十四个,呵呵!研这个做母亲的也真够费心思的了!

做完“本职”工作,因为外面有点冷,也懒得出门,就又爬网,研每天都去看朋友的日记,这已经成了一天里必不可少的内容,既增添知识,又感觉快乐。

君去办公室加班了,女儿在看动画片,研一个人胡乱的感受着“鼠标心情”。

心却感觉异常的躁动不安……

雨天,又一场秋雨,它给人们带来凉爽的同时,有时候也会改变一下人的心情。

研喜欢雨,喜欢与雨有关的一切文字,尤其喜欢戴望舒的《雨巷》,那一个丁香般迷人的姑娘。

忽然有了去雨中漫步的冲动,研走出屋子,将自己掩于雨中的伞下,一个人漫无目的的走,一片叶,落下来,飘飘忽忽随雨落在了研的脚下……

一片落叶,让研又想起了那一副在心中停留了许久许久的恒定了的画面:一个女孩,拿着一颗蒲公英,鼓起腮帮,轻轻一吹,梦飞天涯……

研很喜欢蒲公英,喜欢它的平凡,喜欢它那种淡淡的黄花,如菊花般的一丝神韵,喜欢她自然的生长于田野,从不与任何鲜花媲美,孤傲的挺立于天地之间……还可以随心浪迹天涯,遇泥土而生生不息……

研忽然感觉自己整个人顷刻变成一粒飘飞的雨,又好似那漫天飞扬的蒲公英,轻飘飘的,在空中独自飞舞,孤零零的,只有风陪她远行,黑夜里,研发现自己还是迷失了方向,还是走不出风的魔掌……

研飘入一座山顶,恍惚间,山里的小路上走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孩,扎着羊角辫子,穿着红衣土布衫,墨绿花格裤,挎着一个提篮,篮子里放满了梦想的花环,那孩子周身都被蝴蝶萦绕,都被花的芬芳所笼罩……在山路上向着研盈盈招手,向着研微微含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研开始默默的努力的想。

研听见了风居然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心幕慢慢被拉开,研的脑海里涌出一个形象,研猛然想起了那个久远的同样弥漫着秋雨的夜,她回想起了这一个爽朗,新潮,固执,而又多愁善感的女孩……就是她,能够淡淡的将自己满腹的心事倾于笔端,年纪虽小却略显成熟,同时也有一般女孩没有的那种豪爽仗义,生活里遇到很多的琐事,她都能够认真的审视自己,做出决定,走出困惑!

研苦笑,她居然有好长时间不曾记起这个人了,生活让她如此的健忘,也许日子真是太过单调,太过空洞了!她忽然觉得那篮子里的所有的花环好像于自己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研闭上眼睛,感觉到了一丝清凉,是雨还是泪,研不知道,研忽然觉得很伤感,一直都生活在浪漫中的研,自从一脚踏入围城,就真切的感受了生活的真实与无奈!即便她有个很温馨的家,即便是日子过得很安逸!但研时常会感觉到缺了点什么?

生活就好比如小河流水,而研如河边一粒小小的石头,被岁月打磨冲刷的棱角全无,结婚8年,研每天都是在极其简单的重复中度过,心中无任何波澜,平静的象一面镜子,研总是固守着这一片宁静……研不曾也不愿去看远方,研内心里充满了无奈与伤感,尽管大家都知道,研其实是个很有个性的人……

在雨里,研想起了那么多童年,少年的往事,也想起了高中的同学,想起了玲,研真得是感叹和佩服玲的执着与勇气,果断与韧性,她居然能抛下年幼的孩子,还有那个男人,独自去了外面的世界……

研和容和红还有玲是高中时的“死党”,如今三个人都蜗居家中,只有玲,总是给人猜想和意外,在qq群里,研和容和红,常常有些想不通,总会重复着同样的问题去问玲:“也不想老汉,孩子?”玲始终都是一句:“为了生活,得做选择!”研不知道玲在南方过得到底如何?研就是佩服玲能走出屋子,走向自己的目标!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这些,研是无法做到,永远也无法做到的,研太恋家,更舍不下孩子,研知道,家是她的所有,她呵护着这个温暖的港湾,同时也在这里丢失了自己……

如今的研,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女人,也许还是个很可怜的女人,她连一份象样的工作也没有,更可悲的是她居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和应该干些什么?她一度陷入了一种混乱的茫然中,谈不上有过多的欣喜,也说不来有多少忧伤?更无从谈说有意义的人生?脑海中常常是一张白纸,色彩全无……最可怕的是,研居然将自己封闭,常常反锁于一扇门……研在自己的空间里享受孤独和寂寞,逐渐与前进的社会越离越远。研常常会在梦里惊醒,也常常会做些奇怪的梦……研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测试一下心理?

研也明白,时间其实是最无情最实际的东西,它总是毫不理会任何人的喜怒哀乐,不紧不慢的从你身边悄然而过,一路匆匆,恍惚间,三十个年头已经过去了,研在认真的计算,人的一生,又会有多少个十年呢?

研一直以为自己是在有意义地幸福的活着,但是,有些往事常常经不起推敲,研觉得有很多的事情自己都不曾认真的去想过,更没有一个目标,也谈不上理想,研猛然间发现自己已经浪费了很多的宝贵时间!这个发现让研多少有些心痛!

君也常常提醒研,让她想想以后的日子,或者说是让研找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脱离主妇的角色。孩子大了,研也真该活出个真正的自己了!

三年前,研也曾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可再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就渐渐的趋于尾声,研忽然就觉的自己的力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继而研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缺点,譬如内心的浮躁与内在的浅薄!再譬如缺乏做事的耐心与恒久的毅力!

研就象一个在暗夜里,冷雨中行走的人,踩着许多的泥泞,却更多的是被雨的线条迷失了双眼,研不知道她要寻找什么,更不清楚远方有什么在等着她,她只是怀揣一个又一个的希望和渴望,在寻找着自己的目标,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会有多久,也不知道这样的她是不是已成为一种最悲哀的类型?

研有时候会想,也许,她就是一个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人?也许,她就只能是做一个平庸的家庭式的小女人,围着灶台,围着至爱的丈夫和女儿过完自己平淡的一生……

纵然如此,研想,她还是会很认真的充满爱心的过活,这至少也是一份对自己生命起码的负责和对生活的一种起码的应有的态度吧?

纵然如此,研还是渴望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也希望能做的象模象样。因为研知道,对于人来说,心底那生生不息的念头就是航向,而具体的行动则是动力,不需要再顾影自怜,那样只会以短击长,无所收获,最不该忘的是发挥自己的优点,那才是前进的润滑剂,人生不能太多的顾虑和犹豫,成功失败只是一种相对的状态,重要的是选择一种充实的生活和在路上不断的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研明白,人其实就是个矛盾的载体,它往往都具有其两面性,一边是自尊,一边是自卑,这永远是人心中矛盾的存在,人可以逃避很多东西,但无法逃避自己!路总归要走,日子也总归要前行,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付出,生活中无可奈何的事情很多,人也得承认生活的艰难,但对于生活应保持的态度还是应该永远的自强不息……

研知道任何一种结果,都将同这漫天细雨一样,该来的时候总会来,研也希望自己能将会同这雨一样,自然的飘洒,自然的生活,自然的对待生活所赋予自己的一切……

研继续茫然的在雨里前行,回眸远望,一片落叶,一方秋水,又静静地躺在秋的怀里。

雨声敲打伞面,那清脆的旋律象山歌在研心底流淌,雨滴飞入研的眼睑,顺着睫毛遮挡了研的视线,虽然看不清前方的路,但研知道,只要心中仍保留着那份少年的朴实,真诚与单纯,只要心中还有希望,就总会找到梦开始的地方……

6

江南的烟雨,是水墨画中的渲染,层层渗透,而不淤积。看江南的的雨,就是在欣赏意境高远的八大山人的水墨,沐浴江南的烟雨,人又置身于黄滨虹的山水之中。

  

  江南的烟雨,是一枝神奇的彩笔,在春寒依然料峭的季节里,它会点绿河岸边的金柳,让她们披上朦胧的绿纱,好做夕阳里的新娘。江南的烟雨,在春意正浓时,提醒卷帘人,看那绿肥红瘦,莫教无花时空折枝,浪费了大好韶光。

  

  江南的烟雨,充满诗情,充满画意。有时她细得如淡淡的牛毛,有时细得如秋冬时节,湖面升腾的薄雾,但沾衣欲湿的杏花花雨,在吹面的杨柳风中,又是那么的润,润得如和田玉,润得如蛋清,润得让你心醉。看看吧,这江南的烟雨,在闹春的红杏的枝头,在农人斗笠下的一身蓑衣中,在碧绿连天的芳菲的尖头。

  

  江南的烟雨,充满了情愫,充满了关怀,让人缱绻。只有在江南的烟雨中,才会演绎出梁祝的十八里相送,只有在江南雨中,才会有让人掩卷叹息的千古绝唱《钗头凤》,也只有在江南的雨中,才厚积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才会有招摇在烟雨中的杏黄酒旗,才会在烟雨中的牧童短笛。

  

  江南的烟雨啊,你孕育了多少才子和佳人?你是那么的多愁啊,君山的斑竹,是你点点泪滴,娥皇和女英,是你精灵的化身,多少烟雨中的楼台,是你为相爱的人牵手的红丝线。

  

  在绿如蓝的江水里,寻找你的踪影,在竹林的幽径里,跟随你的脚步,在衙斋里卧听你的声音,这声音里有人间的真情。

  

  江南的烟雨,是上天洒给的人间的仙露,在这里没有了商场中尔虞我诈,没有了官场中勾心斗角,也没有了市井中的粗俗和愚蠢,没有了暴发户的张狂,也没有了食不裹腹者了悲伤。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再没有了生活中的疲惫,会感受到斜晖脉脉,悠悠流水的世外桃源!

  

  江南烟雨,我的红颜!我如何才能锁得住这一川烟雨?

  亥年趣谈--关于猪的典故

  以往人们对牛年、马年等都说了许多好听的话,如“老黄牛”精神、“千里马”速度等等,对猪能说什么呢?我左思右想,想了许久,竟然想不出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猪。似乎猪给人的印象,就是丑、懒、脏、笨。确实,猪不雅观,眼小耳朵阔,头大鼻嘴长,脚短身体胖,臃肿怪模样。因此什么“猪朋狗友”、“猪生狗养”、“猪狗不如”、“猪拖狗拔”、“猪嘴里吐不出象牙”、“猪鼻子插葱——装象”、“猪头三”等等词语,没有一个说得好听的。就连那个也有三十六般变化,能驾云使风的八戒也没个好形象。他本是天篷元帅,因罪被谪,只因误投猪胎而生,就成了半猪半人的形体。他虽身粗力大,但好吃懒做,贪图女色,喜进馋言,并好用小手段占小便宜。其实人们对猪是很不公平的。人们几乎三天两头要吃猪肉,还吃猪肝、猪肚什么的,猪的皮给人制革,猪的鬃给人制刷,猪胆还可以制药,猪心还可用来修补人的心脏。猪可谓向人们作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奉献了,可是人们还说它许多坏话。我们常说做人难,看来它做猪也难啊!

  唐时有个猪龙的故事,说唐玄宗与安禄山一起饮酒,安禄山醉后睡觉,竟变成一个猪身龙首的怪物。左右劝玄宗杀了他,玄宗说“此猪龙,无能为”,玄宗认为是猪龙,没本事的,不会出问题的。后来却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作乱怎么也加上个猪字呢?大概猪有乱撞乱窜,会发猪颠风的特点吧。人们还说猪贪,《左传》中就有“实有豕心,贪婪无厌”的话。豕,是古代猪的别称。后来,这豕心就用来比喻贪得无厌了。这是因为猪的肚子大,吃得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在政治也有用到过猪字的,曾有人称袁世凯时的国会为“猪仔国会”,称那些议员为“猪仔议员”,因为那些议员非常贪婪,他们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利用,成了无耻的猪仔了。

  由于猪是下等的,所以古人也有用猪来作谦词的。古人有称自己的儿子为“豚儿”的。豚,指小猪,温州人叫猪豚。如《聊斋志异•青凤》中有“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儿也’。”也有称“豚儿犬子”的。

  《韩非子》中有一则不错的教子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儿子哭着要跟去。其妻说:“不要跟去,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一回来,曾子就捕猪要杀。其妻说:“不要杀猪,我是哄骗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不能对孩子说谎,孩子不懂事,会跟大人学。你骗他,是教他骗。这样教育是不行的。”曾子就真的把猪杀了,烹给孩子吃。《吕氏春秋》中有一个三豕涉河的事故。“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巳亥也。’。”原来是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在传抄时写错了。这就成了因字形近似抄写出现谬误的典故。这两则故事提到猪,并未说猪好坏,只是颇有趣味,故不妨一提。还有因与猪某些方面相似的,也会带上一个猪字。如入药的真菌植物,有利水渗湿功效的猪苓,因其皮黑作块似猪粪。又,长江中的扬子鳄,因鼻嘴特长,故俗称猪婆龙。

  总之,平日说到猪,好听的词语不多,大多都是坏话。但老辈人都说,猪年是个肥年,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年。

  春节的常见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各个地方还不一样:在云南农村有这样的传说:年30时小孩子。大人。。不能睡觉的也就是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不同的是说为什么不能睡觉呢?大人通常就和小孩子说:要是你睡着了第二年自己田地的地梗就会倒。。倒了就让睡觉的人去修理吧!好像说大家一个也没睡觉的话地梗就不会倒的!(云南风俗)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贴画鸡

  朱仙镇木板年画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参考资料:

http://bkbaiducom/view/3108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40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