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分析郁达夫的《沉沦》

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分析郁达夫的《沉沦》,第1张

内容上,,主要是讲一个不甘沉沦却又一步步沉沦的中国人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些事情。。。

艺术上,,总体上是积极的,但某些方面,特别是对性爱的描写惹起了很多非议,,,但郁达夫自己说他并不是为色情而写色情,重在唤起人们的正义。

文章是一部自叙性的小说,有作者的影子在其中。。。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这篇自传体小说一出版,立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受“五四”运动洗礼后的青年一代,从他的小说中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撞的东西,那些不敢与封建道德决裂的文人,也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郁达夫。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沉沦》作为郁达夫早期小说的代表作,是"五四"时代的产物,又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作者以不同于情节结构的情绪结构,运用"自叙传"方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于192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描绘的主人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产生了性的要求和欲望,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又找不到一道适合的解决途径,因而他常常以各种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他最后沉沦大海,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弱国子民不堪忍受别一民族的歧视,更主要的是由于他无法摆脱那种内心焦虑的“灵与肉”的冲突。

《沉沦》这篇小说在抒情艺术上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

一、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沉沦》着重以主人公感情起伏发展为主线来组织篇章,一切都随主人公心理情绪的波动而随意拼接,从而形成了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如主人公田园散步、躲在被窝里“犯罪”,窥浴、野外听人偷情,偶入妓院买醉,最后跳入大海自尽等等等等,整个作品的事件都是断离不连贯的,但是,这些细节全部聚合在一起又使全篇看起来层层递进,最后达到了高潮。

二、以景写情,融情于景

《沉沦》以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景写情,融情于景的抒情艺术。小说中通篇都是娓娓道来的抒情语调,很少使用实录的人物对话等等。

这篇小说主要提供了自我形象的精神悲剧,再现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和苦闷的心灵,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五四时代人性解放的艰难历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的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1913年赴日留学,在日本参与组织创造社,1921年9月回到上海筹办《创造季刊》。1921年10月,他出版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沉沦》,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并以独特的“自叙传”风格开创了描写知识青年内心苦闷的浪漫抒情小说流派。

  郁达夫是一个内心敏感的文学青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正是日本国内流行所谓的“私小说”的时期,这是一种以作家身边的事情作为题材,大胆描写灵与肉的冲突的小说样式,这种小说风格对郁达夫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五四运动高潮过去以后,黑暗势力愈加猖獗,包括郁达夫在内的许多进步青年感到自己追求的“个性解放”的理想破灭了,找不到反抗黑暗社会的出路和武器。《沉沦》正是反映这种彷徨苦闷的时代病的代表作品,因而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当时青年读者的广泛反响。

  《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

  大多数作品选和文学史对这部小说都做以上的解读,即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强调小说中主人公爱国的社会意义。事实上,我在读过小说之后,觉得小说中“我”几次写到“祖国”,都和传统意义上的爱国并无太大关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时的一种借口。

  小说中“我”的感伤,大多是由于所谓的“忧郁症”导致的敏感、多疑、偏狭造成的,很难都推到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支那人”的歧视上:因为“我”不仅是感到“日本人”对自己的冷淡而发出复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亲的兄长,也会反目成仇,因此与其说是由于祖国弱小,身在海外受到歧视社会原因使“我”产生痛苦,不如说是由于“我”本人的性格弱点使自己产生痛苦,是一种病态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义的手法将这种痛苦表现出来而已,将小说的主题勉强拉到“爱国主义”上,我以为并不符合小说的真正实质。而从叙述者的语气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对这一点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因此在描写到主人公的某些内心情绪时,会有一些近似调侃的句子出现。

  如描写到他与兄长之间发生了龃龉,并写信与兄长“绝交”,描写他心中“恨他的兄长竟如同蛇蝎一样”,然后写道:他“把他兄长判决是一个恶人,他自家是一个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处列举出来,把他所受的苦处,夸大的细数起来。他证明得自家是一个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时候,他的眼泪就同瀑布似的流下来。”

  在这一番描述中,作者虽然没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极度“自我中心”的错误,但语气显然是不赞同的。

  总之,我以为,与其说《沉沦》是一部社会悲剧,不如说它是一部性格悲剧,以“我”的性格,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恐怕都不会感到快活。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一个恋慕少女的少年内心的情绪躁动。而之所以有文学史上那看似严肃的解读,我以为主要是因为“性”的问题是建国后评论者力图回避的话题,但小说的作者却又是一位现代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进步作家,《沉沦》也是一部无法回避的代表作,因此只好借着小说中几次出现的“祖国”字样,将小说的主题拉到“爱国主义”上面,对其中显而易见的“性的躁动”避而不谈了。以我之见,这部小说是一部“私人化”极强的作品,如果说它反映了什么时代进步思想的话,那也只是由于作者对“性欲躁动”和内心隐秘的大胆揭示,所展现出来的,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强烈追求。

  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自叙传小说占了绝大部分,代表作诸如《沉沦》、《南迁》、《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不能机械的与作者本人等同起来,但他们身上却无疑都融汇着作者本人的性格气质:孤独、内省、敏感、自卑、愤世疾俗,又负载着不堪忍受的感伤。这个“自我形象”是富于正义感和良心的青年,同时也有着过人的才情和异常的敏感。在污浊黑暗压抑着他的发展的社会中,只能以怨愤、自戕来进行反抗。这些主人公经常经历命运和心灵的三部曲:追求合理的人生----合理追求的幻灭----绝望沉沦的自戕。在这些作品中,郁达夫敢于面对自己生活的隐秘和卑下,打破了中国传统写自叙传者的“名为自叙,实为自赞”(如《五柳先生传》)的局限,表现出卢梭式的坦率与真诚,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在青年中引起了异乎寻常的激烈反响,因此吸引了许多模仿者,逐渐形成了“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创作风气,创造社的大多数作家都有此倾向,较有成就者如郭沫若、张资平,其他作家还有冯沅君、废名等。这其中,张资平在描写爱情与性欲上表现特别突出,因而成为一位有争议的作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619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