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浪漫抒情小说,是20年代以创造社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又称“自叙传抒情小说”“自我抒情小说”“身边小说”。主要是指那些着重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感,表达作家的一己境遇的小说,主要代表作家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小说主要特征:着重表现自我,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着重宣泄情感,具有感伤的抒情格调,着重心理剖析,展示了较为内在的心灵世界
。这个是我们老师刚讲完的
二十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
派小说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三:
京派作家既继承了乡土小说的乡村题材,又善用创造社身边小说的抒情笔法。但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他们逐渐淡化了乡土小说的现实性而向梦幻乡土延伸,淡化了身边小说的浪漫性而专注于悲悯人生的描绘,淡化了创造社小说的主观言说而专注于情境氛围的诗意抒写。这三者的浑然融合构成了京派小说独特的风格内涵。
1、梦幻乡土
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京派作家是在视艺术即梦、情感即真,也就是在朱光潜所谓“理想界”与“现实界”二元对立的观念中建构着他们的乡土梦幻的。基于此,他们对宗法制乡风民俗多取宁静认同的态度,努力从中开掘纯朴的人情美、道德美,奇特的风俗美,静穆的自然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鄂东山野,芦焚的河南果园城,老向的河北农村,汪曾棋的苏北乡镇,萧乾的京华贫民区等构成了庞大的“乡村中国”的身影。在京派小说中,乡土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是一个主要内容。在京派作家看来,现代文明的都市道德虚伪,人性异化,压抑束缚着自然生命的发展,于是他们在回归自然的企图中以梦幻般的心态描绘着一幅幅自在自足的乡土图景。废名的《竹林的故事》、《菱荡》等作品写了乡村中翁妪男女自然相处的和谐情景,勾勒出一派“世外桃源”图。沈从文的《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节》,通过对原始态的生活与“文明社会”的契约分工和政治状态的生活相对立隔膜的述说,表现出作者对“乡下人”自然、热情、勇敢、诚实等高贵性格的讴歌。与乡土民间和谐纯真的人性民情相联,京派作家或热衷于不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生命力的强盛,如沈从文《柏子》中的水手任意而快活,林徽因《文珍》里的丫头大胆地求生,萧乾《邓山东》中的小贩憨厚而刚直;或在人物塑造上表现出对优美纯洁女性的关注,如沈从文的翠翠(《边城》)、三三(《三三》),废名的阿毛(《桃园》)、琴子、细竹(《桥》),林徽因的钟绿(《钟绿》)、绣绣(《绣绣》);或在飘忽的回忆中追寻着儿时的天真烂漫,如萧乾的《篱下》、《放逐》,凌叔华的《弟弟》、《小哥儿俩》,汪曾棋的《戴车匠》。总之,不论是对强悍生命力的描摹,还是表现女性的温婉纯美、儿童的纯洁稚嫩,都突出地牵动着作家们的一种共同的梦幻之情,用沈从文在《旧作选集·代序》中的话来说就是对“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神往。
2、悲悯人生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京派作家在历史文化的观照中既由衷地赞美那未蒙教化的原始文明的淳厚朴实,又看到了礼教、宗法制的野蛮和人生不幸的一面。同时,京派浓厚的学院背景又使作家们在理论上对社会对人类有一种悲剧意识。沈从文和废名都十分郑重地把自己作品中悲剧的美学特质的一面指出来,在他们看来,人的神性存在与悲剧性存在有着必然性的联系,由此决定了京派小说的悲剧性往往是人性的悲剧;另一方面,京派作家对人性的单纯信仰又使得他们的悲剧是“明快的”,又带着“悲悯的微笑”的情怀。这样,他们的表现方式就是在所写的人事上不为故事中卑微人事失去明快,总能保持一个作家的平静,淡淡的讽刺里常常有一个悲悯的微笑影子。凌叔华的《小刘》、《李先生》、《春天》等描写女性的作品中,都有一种由对人性的反讽而产生的轻曼的悯惜和忧伤的悲剧审美效果。京派作家还善写残缺的美的命运悲剧,如废名的《竹林的故事》中父亲在一片远暧的自然宁静中悄然而逝,而三姑娘只能在自然光色的轻抚中长成一个乖巧美丽的姑娘。沈从文的《月下小景》中的少男少女在月光中走向美丽的死亡,并借此使情爱升华到崇高境界。这些作品在对爱、美遭罹毁灭的无可奈何的叹息、悲悯中,表现出京派作家“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的努力。京派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dfdsfdf
20年代小说创作比较活跃,但大家不多,长篇巨著很少。就创作个体而言,鲁迅一枝独秀,叶绍钧、郁达夫成就较大;就创作流派而言,主要有人生派写实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和浪漫抒情小说(前期创造社、浅草—沉钟社、弥洒社,郁达夫、郭沫若等)。
二十年代的诗歌 胡适是五四新诗革命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白话诗集。继而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等纷纷创作新诗。但这些尝试之作,平实直露者多,蕴藉婉曲者少,诗味不浓;为新诗作出重大贡献、奠定其稳固地位的,是郭沫若的《女神》;湖畔诗人汪静之等的爱情诗给新诗坛带来一股青春的气息;冰心的诗集《繁星》和《春水》,富有哲理与意境美;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风格以精致幽婉见长;徐志摩、闻一多提倡的新格律诗,反对过于欧化和散文化的倾向,注意融合中西诗艺的长处,为新诗艺术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年代的散文 二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异彩纷呈、成绩斐然。如鲁迅所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犀利泼辣的杂文,意境深远的散文诗,周作人冲淡平和的“言志”小品文(是对文以载道的封建传统的“和平瓦解”);冰心清丽真纯、温婉缠绵的散文;朱自清精致缜密的抒情散文;林语堂颇具嘲讽幽默味的小品文等。五、20年代的话剧 话剧源于欧洲,20世纪初传入我国。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一次有重要意义的大胆尝试;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压迫》等独幕喜剧特色鲜明,形成了五四时期喜剧创作的一座高峰;欧阳予倩的《泼妇》、洪深的《赵阎王》等在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等浪漫主义剧作有更高的艺术成就。
1、《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讲述了郁达夫的一生:始终在路上。为了生计,他的屐痕遍及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所到之处,他尽情领略,把“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蠼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刘海粟语)。
2、《达夫散文集》
《达夫散文集》是北新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郁达夫。收《归航》、《立秋之夜》、《还乡记》、《给沫若》、《送仿吾的行》、《志摩在回忆里》、《雕刻家刘开渠》、《光慈的晚年》、《追怀洪雪帆先生》、《记曾孟朴先生》、《灯蛾埋葬之夜》等26篇。
3、《闲书》
闲书是郁达夫作,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1936年5月1日付排,5月30日初版,印3000册。全书收有文章40篇,内容较杂,有杂文,有书话,有评论,有游记等。
4、《郁达夫精选集》
《郁达夫精选集》是2006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郁达夫。本书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
5、《屐痕处处》
《屐痕处处》是 郁达夫编著的书籍,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每写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大都由近而远,逐层展示,使景物的美妙多角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发行人为洪雪帆。1934年6月20日初版,印3000册。书前有作者写于1934年5月的序。
人生派写实小说和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征: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郁。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于宣泄和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和心态,因而突破了传统小说以事件情节为结构的框架,实现了从情节小说向情绪小说的演变。显示出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
3、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借鉴某些现代主义技巧。
4、五四浪漫抒情文学表现出20世纪中国特有的抒情主义,更新了传统小说手法,丰富了小说的体式,具有较高的美学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