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种新的电脑形势,新的上网,游戏,视频/音乐,电子阅读,超便携的体验。
这篇文章你可以看看,写的不错的,不过你要有耐心看完。
IPAD:互联网的“终结”
蒋亚平
一
从第一次听到关于苹果公司IPAD产品的介绍,脑子里就一直闪亮着这样的一个意象:互联网的终结。到现在,半年了吧,这个意象,团团转转的,就是不去。
普通的中国人开始知道互联网,约是在1994年左右。那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科尔对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很是兴奋,赞美有加,全力推广。中国IT界一些先知先觉如张树新、万平国等,陆续办起了瀛海威、中网一类的ISP公司,即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为一般老百姓提供上网服务。我是当时瀛海威的一名用户。上网电话拨号,用的是256K的Modem。
自己最早用的电脑是8088。约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一个叫刘享龙的朋友那里借的。他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下海,自己在中关村开了家计算机公司。至今记得,8088电脑偌大个机箱,里面好像可以装一床薄被子。没有硬盘,只有一个五寸的软区,软盘就是一张薄的黑色塑料片,拿在手里晃晃荡荡的,容量是1MB。
那时候,社会上了解互联网的人不多,有上网和消费能力的人更少。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基本态度是把互联网当成洪水猛兽。当时我在人民日报社经济部工作,部主任是艾丰。他是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的领导。给大家最初配的电脑是80286,没有硬盘,但是已经有了三寸的软驱,与8088比,速度快许多,数据的安全性也好一些。
1996年开始,互联网开始流行了,上网成为时尚,IT行业也逐渐火爆了起来。我那时在人民日报社负责筹建人民网。主管领导是充满创造力的朱新民副社长。前前后后,到现在,十五年了。这期间,事情大大小小,很多,英雄辈出,潮起潮落。到这次IPAd问世,更是互联网和IT领域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情。
二
就是情不自禁地、由衷地喜爱IPAD。就像喜欢一个人,总是在想着,在脑子里不走。喜欢IPAD的外貌,喜欢它的风情,和它的精神。伴着喜欢的,是此样的念想:随着IPAD的问世,随着它的巨大成功,近十几年来市场上种种与互联网及其产品有关的故事,开始进入收官阶段。关于互联网市场应用的第一个时代,或者说互联网进入市场后的第一次战争年代,可以话别了。
这十几年来,许许多多与互联网有相关的故事,被成功地引领进魅力无穷的资本市场,多是高擎的技术创新大旗。其实,从真正在市场发生了有效应用的角度看,与互联网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有关的主要技术,这些年来,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比如说吧。至今依然引领江山、风情万种的门户网站,其应用的基础技术,包括网站结构和基本服务,并无大的变化。几年前流行一时的博客,就是在十多年前互联网流行之初推行过、也曾火爆过的个人空间的现世版。校园网、开心网,所有以SNS为特征的社交网站及其服务,就是网上交互功能在新消费环境和新应用环境下的放大。眼下盛极一时的微博,其实就是一个放大了的、立体的BBS论坛,再加上了最初就开发并且非常成熟的聊天室(chat room)和新闻组(news group)的功能。
阿里巴巴、淘宝一类的电子商务平台,给了互联网应用巨大的惊喜。但是它们本质上仍然是内容服务提供商。其服务网民、服务消费者的主要技术及其架构,同各ICP大同小异。同十几年前相比,大同小异。不同的只是信息内容的性质不一样,和多出了相关的支付和验证系统。
另一方面,互联网领域,变化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可以说基本都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初就存在的、就很成熟的一些技术基础上,因相关条件变化,和其他一些技术变化引起的各种量的变化。这些年来,与互联网应用和推广相关的技术,没发现有重大突破。换句话说,支撑当下红红火火的互联网的,还是先前的各种基础技术,和这些技术在新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下的排列组合。
与互联网相关的其他一些事情,却天翻地覆。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的人民网登陆互联网时,中国的上网人数是24万人。那个时候,张朝阳先生最近说的目前有资格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做最后决斗的七大互联网公司,都还没有踪影。1997年10月31日,CNNIC成立后的第一次中国互联网调查,网民为62万人。现在呢,到2010年6月底,已有4.2亿人。其中无线上网的手机网民277亿。与24万人比,增长了约19万倍。与62万人比,增长了6774倍。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市场经济后,三四百年了吧,有何样的应用和产品,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俘获了如此多的人们?互联网的魅力,真是妙不可言。
三
互联网的基础技术没有大变,网民的数翻着斤头往上蹿,什么东西在起作用?看来看去,影响互联网应用的因素,影响互联网市场的,是这样两个大的方面,五个要素。
一个大的方面,三个要素,属于硬件环境。一是带宽,二是芯片,三是存储器,如内存和硬盘等等。
先说带宽。在信息高速公路系统中,带宽就是实实在在的跑车的路的宽度。记得1997年人民日报社去邮电部为人民网数据中心要专线时,主管的周德强副部长给了当时国内最高待遇,2Mbps。那时国内的总带宽(国际线路总容量)才是25408Mbps。现在呢?到2010年6月30日,达到了998,217Mbps。增长了392875倍。
再说芯片。芯片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所有大车小车上的发动机。从上世纪开始做IT和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有个摩尔定律,即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创始人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摩尔。四十年过去,这个定律还在被验证。1971年4004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是2300个。到1997年Pentium2是750万个。据说到2011年可能达到10亿个,每秒可以执行一千亿条指令。芯片这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发动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成本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省电,散热越来越快。
数据存储能力的发展,也大体是摩尔定律这样的速度。4004处理器时代,一般电脑根本没有硬盘,一个五寸软盘的数据存储能力只是1兆。现在,不过二十年的时间,一般个人电脑的硬盘也有500G,就是512,000兆。
芯片、CPU和存储器能力的这种梦幻式的变化,甚至让人怀疑,从最一开始,像Intel这样的公司,就知道自己的芯片一类产品的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际上没有限制。当时对技术局限的担心,和在所谓科研突破基础上新产品的推出,都是国家安全需要和企业利润需要支配下的成熟、有序的市场策略。
这期间,软件能力当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软件的能力,取决硬件的能力。随着内存设备容量的增长,系统软件包含的程序代码的行数也剧增。如Basic的源代码,1975年只有4000行,20年后发展到50万行。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1982年第一版只有27000行代码,20年后增加到200多万行。最新一版的Word的代码,更是有巨大的增加。
另一个大的方面,两个因素,与钱有关。一是互联网的资费,一是网民的消费能力。某种意义上,这两者的状况,决定了市场和相关产品的基本面。它们对互联网应用的影响,比技术和硬件环境的影响还要大。与钱直接相关的资费和消费能力,是引起一切产品和应用变化的动因,又是结果。邮电部1998年优惠给人民网的两兆专线,如果按当时规定的计费办法,专线费加上流量费,要三千多万元。但是现在,两兆的线路费用,500元就可以搞掂了。
四
回到关于IPAD的话题。
约是在1997年左右,IT界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争论,就是未来究竟是用PC,还是NC。PC是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NC是Net Computer,网络计算机。其实,NC也是个人电脑一种。不同的是,它的配置相对简单,更像是一个容易操作、成本相对低廉的输入输出的终端。更多的一些的应用,可以通过整个网络系统解决。有趣的是,这个想法,同现在领风骚的云计算,是完全匹配的。
NC开始提出来时,人们觉得这个概念干净,有力,且合理。说其合理,是这个理念,考虑到了当时的技术环境、硬件能力、资费状况、消费能力的局限。但是,PC和NC的争论很快就了无踪影。装备齐全、无所不能、价格能够接受的PC迅速占领了世界。为什么?因为人们对电脑的需求,随着上面讲到的带宽、计算、存储能力的变化,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在PC上逐步得到了满足。NC在当时失语,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缺少一个类似可以进行云计算的网络系统在后面支撑。这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是不可能的。
如果没有后来出现的两个大的事情,PC完全可以风光无限地走下去。
这两个大的事情,一是手机的普及,短信的应用,及其相关功能同互联网平台的联姻。一是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手机短信及其同互联网服务的联姻,极大地振兴和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时间是在本世纪初期,此时此刻,对刚进入21世纪、处于胶着状态的互联网业,特别是对于商业模式不成熟、不稳定的门户网站来说,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众所周知,手机短信服务及其收益,给当时的一些门户网站注射了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拓展和重塑了手机的功能,扩大和丰富了当代通讯的外延和内涵。这样的种种变化,意味着用于通讯的手机,和用于上网的PC,除了规格、外形的不同,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功能完全可以互相重叠、服务可以交叉的平台。也就是说,对消费者来而言,它们已经具备同一能力,可以互相替换。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3G技术呼之欲出。这意味着巨大的视频产品市场,也将由以前的广播电视部门经营的电视机一家独霸,变为与手机和计算机三分天下
这便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电讯市场和互联网市场,包括广播电视领域,如此生机盎然,如此生生不息,如此热闹折腾的根本。对于这三个行业来说,都是不进则退,关涉生死存亡。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对市场的预测,来自手机和电脑二者、但是方向完全不同的关于产品的期待和欲望,日日勃长。既然技术上完全可行,为什么不可以在一个终端上综合手机和计算机的功能,并且努力让这个终端大小适中、用途适中、价格适中,来代替功能太少、界面太小的手机,和功能太复杂,不便携带的PC,包括已经可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
现在,因为有前面谈到的带宽、芯片、存储能力,包括成本和消费能力的变化,有已经见到雏形的云计算,和因这些变化引起的投资商投资和创新的欲望,人们完全可以做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念想了。
五
实际上,在苹果推出IPAD前,来自手机和电脑两个方面的类似尝试,已是琳琅满目。几乎所有名牌手机,都有基本上具备了电脑全部功能的产品,能够上网只是一个小Case。同样,几乎所有品牌电脑,在追求轻便、小巧上,有了不同规格的产品。在电脑上是否配上通讯功能,不过是一个想法的选择,甚至与硬件无关,只是相关软件上的一个取舍。人们注意到到,比较两种不同、趋向对方的极端产品,它们的模样,长得越来越像。
现在,我们得谈手持终端了。最开始,它是指人们在一定技术环境下,开发的一种能够拿在手中使用,但是不具备通讯能力和上网能力的电子阅听设备。当然,实际上,最近十几年来,手持终端一直在这三个领域不懈地探寻:通讯、上网和线下阅读娱乐。
手持终端最初确实与通讯和联接互联网无关。其主要功能是满足诸如游戏、听音乐和读书这样的一些离线需求。十几年前,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手持终端产品,即PDA。一些PDA产品甚至是在BBP呼叫机上发展而起,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后期。最初的这些PDA产品,许多是怀有与PC一起共舞互联网世界的壮志。伴随着电讯、互联网技术和市场的迅速成熟,大部分有远大志向的PDA产品都壮烈了。
这种情况下,PDA发生分化,兵分四路。一路主要用于听音乐。最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是苹果的IPOD。另一路随着传统出版业的电子化,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演变为电子书、电子阅读器。典型产品是亚马逊的KANDLE,和中国的汉王。还有一路,就是Netbook,即上网本了,同开始的NC概念,很有些异曲同工之妙。IPAD未面市之前,上网本大有与PC一决雌雄的态势。其实,上网本,就是一个能够上网的大规格PDA。第四路是电讯化。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风行欧美上层的黑莓手机了。这其实就是一个能够通电话的PDA。
手机电脑化的努力,更是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每个著名的手机厂商都在这方便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最注重用户体验的苹果产品IPhone系列。在IPOD的成功市场形象牵引和烘托下,IPHON在同类产品中,后来居上。
如果不是挟苹果挟各产品之威霹雳登场的IPAD的出现,各大佬公司分别在三个领域精心耕耘的三类功能交叉、但是各有侧重的产品,或许还会沿着自己的路迹,巍巍向前。
IPAD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六
怎样来描述和表达IPAD呢?
尽管还是最初的产品,但是,IPAD几乎拥有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与电讯、阅读和上网有关的终端的所有的东西。或者说,我们近二三十年来建立的所有与IT、Internet、视频、游戏、学习、娱乐有关的应用的概念,都可以在通过把IPAD捧在手中,得到诠释。而且,她漂亮,亲切,实用,合手,不贵,甚至觉得有点,性感。这几个特点,正是她的魅力所在,杀伤力所在。
人们注意到,目前上市的第一代IPAD,缺少一个功能,不能打电话。但是,谁都清楚,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分分钟都可以解决的问题。眼下的IPAD,之所以没有加上手机功能,很可能与苹果公司想减少同政府和行业摩擦,降低产品成本,用合适价格迅速占领市场的想法有关。但是,最可能的,是她要把同手机市场有关的机会,留给已经手机在市场上有王家风范、朝气蓬勃的IPHone,特别是3G的IPHone4。现在看清楚了,苹果一直在凭着自己的产品的实力,以最优的用户体验和合理的价格为核心竞争力,打着一套从容、优雅、然而又是致命的组合拳。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苹果这套会令人眩晕的组合拳的高潮还在后面。IPAD的推出,是一个序幕。苹果有太多可以打的牌,而且都是有很大杀伤力的大牌,王牌。比如,立足于全球战略,将有3G功能的IPhone4做大做强。在适当时机,适时稍改规格和稍稍增加应用模块,便是了一个有通讯功能的IPAd。同样,在适当时机,就可以在IPAD上附上手机所具备的全部通讯功能。
此时,Iphone即IPad,IPad即Iphone。两军会合,将是何样风景。
还有,别忘了苹果的另一路伏兵,即在市场非常独立和成熟的IPOD,她可以随时从容地分别和同时向通讯和上网两侧策应。就在IPAD和IPHONE4在市场时领风骚之际,关于“苹果皮”的新闻和产品,也同样抓获了人们的眼球。只需花上三百多元,就可以把一个IPOD,变成漂亮实用的IPHONE。特别有意味的是,当人们欢呼苹果皮是中国人发明并以此赞美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是,却发现苹果早将此类的装置,申请了专利。一切都有了周到和久远的安排。
此等态势,如果一天,人们发现,在功能通用的手持终端市场,亮出了一片片白色、绿色和红色的苹果,真是不足为奇。
七
这些年,电讯市场和互联网市场发展的焦点,越来越指向无线终端。无线,宽带,规格,和人机界面,是四个关键点。背后的技术服务平台,和应用,都是围着这几个关键点在找接入,找平衡。这当中,一个多大,多重,多厚,多少功能,多少钱可买,多少技术可以兼容,拿在手中舒服,看在眼里舒服的终端,是所有关键的关键。当然,这样的终端,一定要是最早出现,有可能成为标准的终端,或者能够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标准。至少在目前,IPAD看起来具备了这一切。
互联网从美国军方最初的一个技术应用,短短二三十年,发展到现在,成为可以从里从外、彻头彻尾改变世界的一个东西,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故事。现在,随着IPAd的出现,似乎可以做一个大的清盘。
这几十年,电讯,互联网,广播电视,包括所有真实世界里的信息的数据化,那么多的产品,都围绕着或技术为王,或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依依展开。归根结底,这所有的故事,都要在一个能够让人体、人脑舒服,而且能够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物理的东西上---一个产品上体现出来。这个物理的东西,这个产品,是一个中介,是一个非人体,但是又能够为人体和人的思想所自在接受的中介。这个中介,在目前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就是人的体和人的脑的自然的延伸。或者说,是作为人体的人,同周围的社会和自然发生关系的一个渠道。
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应该是终端为王。
IPAD,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一个中介,一个渠道,一个终端。就是对互联网这样的一个清盘。这个清盘,即可以从实践,从技术,从物理的存在,来证实我们同类中一些天才在多年前对地球村主要特征的预测:中介即媒体,中介即信息;也可以对几乎所有正在开发与互联网与通讯有关的产品的人们说:请注意,一个大一统的标准已经出现。
也许我们永远不能说什么事物会终结。对年轻的互联网来说,更是这样。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在目前我们所有技术所能实现的范围内,IPAD、及其相应的“事物”的出现,确实终结了一个时代。或者说,在一个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时代的探索中,IPad以它的真实存在,和它的理念,做为人与虚拟世界,人与真实世界的真实信息连接的中介,帮我们在当下这个时空,找到了一个共认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享受我们的过去,可以开辟我们的未来。苹果可以不姓乔布斯,IPAD可以不属于苹果,甚至IPAD会消失,耀眼的会是WPAD,GPAD、FPAD。最近的消息说,黑莓手机即将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尺寸比IPAD小,功能比IPAD多,价钱还不贵。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我坚定的相信,关于互联网世界及其最终的中介和终端的故事,包括伴随这故事生发出的种种的战争,随着具有IPAD这样一个形体的产品的出现,已经结束。硝烟还会弥漫,战场将有不同的人打扫。但是,在可以预料到的时间里,这一阶段的互联网战场上的战争已经结束。随着这个盘点,这个结束,我们人类自进入信息时代为获取信息、展开行动的发现人体和环境之间最有效连接的那个终端、那个中介的努力,已见端倪。
事实上,IPAD及其相应的产品,将成为附属于信息社会里生活的人们的人体的一个新的器官。与其他器官不同的是,它不是由肉和骨和血的搅拌,而是塑料加上点点点金属的合成。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这个端倪的问世,为这个人体的新的器官的出现,而欢呼呢?!
当然,新的时代一定会到来。那时,我们人类获取任何信息,不需要终端,或者准确地说,不需要体外中介。我们根据需要,只是在身体中的某个部位植入一定程序的芯片,用我们的呼吸、语言、眼神、脉搏来操控。
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开始传行世界之时,就有人惊叹,这是一个与火一样伟大的发明。正是IPAD,将这个伟大发明,真正地送到了人身。
八
昨日上腾讯微博,看到老友、前大洋网总裁董宝青先生织的一条QQ围脖:说不定那一天IPAD会瘦身变小。
前日,在新浪微薄看到一条消息,人民网开了IPAD版。有网友惊呼:是否以后可以公费买IPAD。
再前日,大约是18日,即IPAD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第二天,报道说,尽管价格比美国贵将近20%, 仍比没上市以前的水货价格便宜两千元。而且,国美、苏宁供不应求。
十月一日,中国国庆日,中青网报道说,苹果承认Iphone4在中国断档。
…………
感谢INternet!感谢IPAD!
2010年9月16日
2010年10月2日修改
单机游戏能玩 3D的也可以 网页游戏和网络游戏只要你的无线网卡能跟上也可以 一旦你拿起 iPad 2,就再也舍不得放下。这就是隐藏于全新设计背后的初衷。iPad 2 的厚度比之前薄了 33%,重量减轻了 15%,因此它所带来的手感更舒适2。有了它,浏览网络、查看电邮、欣赏视频和阅读电子书都变得如此自然,让你几乎忘记指尖下那些难以置信的技术。
Dual-Core 双核 A5 芯片,快,双倍的快。一枚 A5 处理器配备两枚强劲的内核,这意味着 iPad 可以同时执行双倍任务。当你浏览网络、观赏视频、进行 FaceTime 视频通话、玩游戏,在应用程序间进行切换时,都会注意到它的不同之处。多任务处理更流畅、应用程序载入速度更快,一切都表现得更出色。
图形处理超快,玩家们,
冲冲冲。
图形处理性能与之前相比快达 9 倍,用 iPad 玩游戏感觉更流畅、更逼真。更快的图形功能有助于应用程序更好地运行,对于视频应用程序而言更是如此。当你翻阅照片库、用 iMovie 剪辑视频,在 Keynote 中浏览动态效果时,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电力继续继续再继续,
你继续尽兴。
尽管 iPad 拥有更薄、更轻的全新设计,仍带来同样出色的 10 小时电池使用时间1。其电量足以应对一次跨洋飞行、通宵观赏视频、或打发一周的通勤时间。高能效的 A5 处理器和 iOS 保持电量不易衰退,你享受 iPad 可以更加尽兴。
有了双摄像头,在 iPad 上用 FaceTime 来个大问候。
你可在 iPad 上找到两枚摄像头:一枚在前,一枚在后。它们身材虽小,却本领高强。这两个摄像头是为 FaceTime 视频通话而设计,可以相互配合,让你能与亲朋好友进行交谈,并看到他们对你微笑,甚至一起开怀大笑3。前置摄像头可让你与好友面对面。在你视频通话中,切换到后置摄像头,即可让对方看到你在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或你周围发生的事情。在你没有使用 FaceTime 的时候,如果看到了值得拍摄的事物,后置摄像头又可以派上用场。它具有 HD 画质,因此你拍摄的任何视频都将是一部迷你佳作。你还可使用 Photo Booth 拍摄效果独特的自拍照,为头像赋予无穷乐趣。
iOS 4
全球领先的移动装置操作系统iOS 4 是 iPad (以及 iPhone 和 iPod touch) 的操作系统。有了它,你只须触摸屏幕就能浏览、阅读和查看一切内容。它包含所有强大、创新又好玩的内置应用程序,你会天天用到、甚至一天多次用到这些程序。在这个平台上,有其他超过 65,000 个适用于 iPad 的出色应用程序被创造出来。此系统非常安全、稳定和灵敏,可与 iPad 硬件完美配合。iPad 至今仍能傲视群雄,iOS 4 功不可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