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相关问题

中世纪的相关问题,第1张

中世纪(Middle Ages)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9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认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900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人文主义者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14世纪末与15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所以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中世纪”已经形成了。

因此,自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在16世纪与17世纪时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也把天主教的腐败写进这段历史中。针对新教徒的指责,天主教的改革者们也给出了一幅与“黑暗的时期”相反的图画: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而对“黑暗时期”,许多现代的负面观念是来自于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康德和伏尔泰的作品中。

19世纪初, 浪漫主义运动转变了这种对“黑暗的时期”负面观念一边倒的趋势。它给出了一幅祥和的图画: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扎根于大自然的生活;同时也回应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浪漫主义者对待“黑暗时期”的观点,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庆祝那个时期文化活动与节日中,通过所展示出来的风俗与发生的历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义运动后的19世纪下半叶,考古学取的了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现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萨顿骺(Sutton Hoo)宝窟,以及中世纪研究的著名学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发现,使得“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合适的词汇。20世纪中叶以后,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献里,“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写道:“历史的连续性排除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紧接着的历史时期之间有巨大差别的可能性,现代研究表明,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也不是那么停滞;文艺复兴不是那么亮丽,也不是那么突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有一个类似的运动,即便它不是那么广传。

所以,原来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现被改为专指公元410年(或455年)到公元754年(或800年)这段欧洲历史。

编辑本段历史

随着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相继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先后有法兰克、伦巴德、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萨可逊等王国建立。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盎格鲁·萨可逊、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比较长。

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克洛维通过和罗马教廷的联合,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随着法兰克王国不断的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征服了勃艮第、图林根、巴伐利亚和萨可逊的一些部落,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并建立了封建采邑制。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最盛,吞并了伦巴德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查理大帝死后,法兰克王国发生兄弟战争而分裂,在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经国家分为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意大利王国,现代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疆域就是以这个条约为基础的。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在5世纪中叶进入大不列颠群岛,在6世纪末,7世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称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底王朝,但是这也造成了日后百年战争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 ~1135年)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1215年约翰(无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1264年的内战期间,亨利三世被西门.德.孟福尔俘虏。1265年孟福尔召集国会,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从1343年起,国会分成了由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代表骑士、市民的下院,确立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并加强了王权,罗马教廷被迫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并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一级为高级教士,二级为贵族,三级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议会君主制。

德国的前身东法兰克王国地方政权很强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结束后,国王由地方权贵选出,但更多是名誉,国王的权利和地方诸侯平等。这个特点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其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原因。951年,奥托一世率军占领了伦巴德地区,其后的奥托二世进军罗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占米兰,教皇为其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全盛时领土包括了德意志全境,意大利中、北部,西西里岛,捷克、瑞士、爱沙尼亚、普鲁士。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个城市联合抵抗(即伦巴第联盟),并被打败。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溺水而死,占领区也纷纷独立。

编辑本段文化

意大利一直不能统一,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590年 ~604年)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在德国宗教改革后,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扩展到欧洲很多国家。这是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弗兰西斯·培根等等。

编辑本段经济

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巴黎、里昂、都尔奈、马赛、科隆、特里尔、斯特拉斯堡、汉堡、威尼斯、热那亚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16世纪以后,兴起了工场手工业,最初是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而圈地运动使英国迅速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从而发生了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工场手工业也使进行战争的武器产生了飞跃,火炮和毛瑟枪逐渐代替了骑士的刀剑,也使旧式的城堡丧失了防御能力。而工场手工业业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到中世纪中后期,各种手工行业由个别经营,渐渐演变为成立工会,“专业”这个概念在这时期萌生。

编辑本段军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演进中的一个部分,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黑暗时代的早期军队,是一群没有组织的徒步士兵。当重骑兵兴起后,最好的军队就是一群没有组织的骑士。徒步士兵会对沿途的农田造成破坏,在攻城战时则会造成更大的打击。不过,在作战的时候,骑士们会试图与他们的敌人作一对一的交战,而徒步士兵又会夹在敌我双方的骑士之间。这种战法其实非常危险,因为中古时代早期的徒步士兵,大部分都是在封建制度下被征召的农民,并未受过作战训练。弓兵在攻城战上十分适用,但在战场上也一样冒着被消灭的危险。

到了14世纪后期,指挥官加强了骑士的纪律,使他们的军队更能发挥团队的合作。但是在英国的军队里,尽管长弓兵在很多的战场上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可是骑士并未给予这些射手太多的重视。纪律也让越来越多的骑士为报酬作战,罕有为忠诚和光荣作战者。在意大利的雇佣兵以长期作战但少有损伤而闻名。在这个时期,各阶级的士兵都是军队的资产,不会被轻易遗弃。这使得过去追求光荣的封建军队,逐步成为只关心他们会收取多少报酬的专业军队。

骑兵会被特别地划分为三支队伍或三个部分,然后一队接一队衔命作战。第一波的攻击会突破或冲散敌军,接着第二或第三波的攻击就能加以制服。敌军一旦逃走,就可以予以杀戮或俘虏。

事实上,骑士如果采取个人行动,对任何指挥官的计划都是很大的伤害。骑士最关心的是忠诚、光荣和骑乘在一流队伍的第一行列位置。为争取个人光荣,在战场上获得全面的胜利反而沦为其次。在战场上开始作战之后,不用多久骑士就会攻击他们所看到的敌人,如此一来便破坏了整体作战计划。

指挥官在必要时把麾下骑士自马上卸下,是控制他们的最佳手段。这是小型军队普遍采用的方式,因为这些骑士很少会期望在作战中表现。卸阵下来的骑士可以适时加强战斗力量,并提振一般徒步军队的士气。这些骑士和其余徒步士兵,会被用在减缓敌骑冲锋的标桩、或其他战地工事的后方作战。

1346年的克里斯战役,是骑士不遵守纪律行为的一个例子。当时法国的军队在数量上超过英国的军队(四万对一万),并且拥有非常多的骑士。英国人把长弓兵分成三个队伍,在标桩的防护下投入战场。在这三个队伍之间的,是两队卸下马的骑士,而第三队卸下马的骑士则被保留作预备军。法国国王亦将麾下骑士组编为三个部分,并且指派热那诺斯的雇佣弓兵去射击英国的骑士,但因弓弩被弄湿而起不了作用。此外,法国骑士又忽视法王在组织上的努力,在开战不久后,一见敌军就立刻狂怒不已,张口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杀啊!杀啊!」由于法国国王忍受不了热那诺斯人一再箭上失准,便命令骑士前进,并击倒在他们前面的热那诺斯弩兵。这场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最后由英国的骑士和长弓兵(他们保持了其弓弦的干燥)打败了那些骑着马匹但作战时毫无纪律、乱成一团的法国骑士。

到了中古时代末期,重骑兵在战场上的价值不如以往,几与投射部队和徒步军队无异。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了解何以审慎部署的攻击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训练步兵的重要。作战的规则改变了,标桩、马匹陷阱和壕沟都常常被军队用作防护工具,以抵抗骑兵的攻击。如果骑兵对大批各个等级的长枪兵和弓兵(或枪炮手)作出攻击的话,只会产生一大堆受创的马匹和骑兵。骑士会被迫徒步作战,或等待适当的攻击时机。只有敌军在移动、混乱、或从临时的战地防御工事中走出来的情况下,毁灭性的攻击才能奏效。

编辑本段宗教

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590年~604年)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发起了八次十字军东征。

编辑本段疾病

第一次大流行

第一次大流行称为查士丁尼瘟疫,共有两次,发生在540年~590年。并没有明确的数字统计多少人因此死亡,不过一般相信这个疫病导致东地中海约2500万人死亡。这场瘟疫衰弱了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企图恢复罗马帝国光荣的梦想也因此失败。

第二次大流行

黑死病在1346年到1350年大规模袭击欧洲,导致欧洲人口急剧下降,死亡率高达30%。黑死病被认为是蒙古人带来的。约1347年,往来克里米亚与墨西拿(西西里岛)间的热内亚贸易船只带来了被感染的黑鼠或跳蚤,不久便漫延到热内亚与威尼斯,1348年疫情又传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1348年~1350年再东传至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估计欧洲有约2500万人死亡,而欧、亚、非洲则共约5,500万~7,500万人在这场疫病中死亡。当时无法找到治疗药物,只能使用隔离的方法阻止疫情漫延。此后在十五、十六世纪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袭欧洲;但死亡率及严正重情度逐渐下降。

有人认为,这场黑死病严重打击了欧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削弱封建与教会势力,间接促成了后来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摩诃婆罗多插话选 [印度] 赵国华译

五卷书 [印度] 季羡林译

沙恭达罗 [印度] 迦梨陀娑著 季羡林译

诗选 [印度] 泰戈尔著 石真 谢冰心译

蔷薇园 [波斯] 萨迪著 水建馥译

小说戏剧选 [俄] 果戈理著 满涛译

死魂灵 [俄] 果戈里著 满涛 许庆道译 奥勃洛摩夫 [俄] 冈察落夫著 齐蜀夫译

诗 选 [俄] 莱蒙托夫著 余振译

当代英雄 [俄] 莱蒙托夫著 草婴译

猎人笔记 [俄] 屠格涅夫著 丰子恺译

前夜 父与子 [俄] 屠格涅夫著 丽尼 巴金译

谁在能过好日子 [俄] 涅克拉索夫著 飞白译

罪与罚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岳麟译

亚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选(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臧仲伦译 谢德林童话集 [俄] 谢德林著 张孟恢译 寓言选 [俄] 克雷洛夫著 辛未艾译 怎么办 [俄] 车尔尼雪夫斯基著 蒋路译

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 周扬 谢素台译

复活 [俄] 列夫托尔斯泰著 草婴译

中短篇小说选[俄] 列夫托尔斯泰著 草婴译

契诃夫小说选 [俄] 契诃夫著 汝龙译 蕾莉与马杰农 [阿塞拜疆] 内扎米 卢水译

法尔哈德和希琳 [乌兹别克] 纳沃依

诗 选 [乌克兰]谢甫琴科著 戈宝权 张铁弦梦海 任溶溶译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 瞿秋白 巴金 耿济之 伊信译

傀儡 [波兰] 普鲁斯著 庄瑞源译

十字军骑士 [波兰] 显克微支著 陈冠商译

古希腊抒情诗选 [希腊] 水建馥译

埃涅阿斯纪 [罗马] 维吉尔著 杨周翰译

雨果诗选 [法]雨果著 程曾厚

九三年 [法]雨果著 郑永慧译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著 陈敬容译

木工小史 [法]乔治桑著 齐香译

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著 李健吾译

都德小说选 [法]都德著 郝运译

萌芽 [法]左拉 黎柯译

金钱 [法]左拉著 金满城译

小说选 [法]法郎士著 萧甘 郝运译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郝运 赵少侯

一生 漂亮朋友 [法]莫泊桑著 盛澄华 张冠尧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著 傅雷译

熙德之歌 [西] 赵金平译

堂吉诃德 [西]塞万提斯著 杨绛译

戏剧选 [西]维加著 朱葆光译

戏剧选 [西]卡尔德隆著 周访渔译

戏剧二种 [德]莱辛著 商章孙等译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德]歌德著 关惠文译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德]歌德著 冯至 姚万昆译

诗选 [德]席勒著 钱春绮译

雄猫摩尔的生活观 [德]霍夫曼著 韩世钟译

小说戏剧选 [德]克莱斯特著 商章孙 杨武能译

艾菲布里斯特 [德]台奥多尔 冯塔纳著 韩世钟译

亨利四世 [德]亨利希曼著 董问樵译

戏剧二种 [德]霍普特曼著 韩世钟 章鹏高译

臣仆 [德]亨利希曼著 傅惟慈译

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托马斯曼著

短篇小说选 [德]托马斯曼著 钱春绮 刘德中译

德国诗选 [德] 钱春绮译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 [葡]克罗兹著 翟象俊 叶扬译

绿衣亨利 [瑞士]凯勒著 田德望译

童话选 [丹麦]安徒生著 叶君健译

戏剧四种 [丹麦]安徒生著 潘家洵译

坎特伯雷故事 [英]杰弗雷乔叟著 方重译

喜剧五种 [英]莎士比亚著

悲剧四种(英)莎士比亚 卞之琳译

失乐园 [英]弥尔顿著 朱维之译

鲁宾逊漂流记 [英]笛福著 徐霞村译

格列佛游记 [英]斯威夫特 张健译

弃儿汤姆琼斯史 [英]菲尔丁著 萧乾译(一说张谷若译)

多情客游记 [英]罗斯泰恩著 石永礼译

彭斯诗选 [英]彭斯 王佐良译

中洛辛郡的心脏 [英]司各特著 章益译

傲慢与偏见 [英]奥斯丁著 王科一译

唐璜 [英]拜伦著 查良铮译

抒情诗选 [英]雪莱著 查良铮译

玛丽巴顿 [英]盖斯凯尔夫人著 荀枚 佘贵堂译

名利场 [英]萨克雷著 杨必译

董贝父子 [英]狄更斯著 祝庆英译

大卫考坡菲尔 [英]狄更斯著 张谷若译

荒凉山庄 [英]狄更斯著 黄邦杰 陈少衡 张自谋译

简爱 [英]夏勃朗特著 祝庆英译

呼啸山庄 [英]爱 勃朗特著 方平译

米德尔马契 [英]乔治爱略特著 项星耀译

德伯家的苔丝 [英]哈代著 张谷若译

戏剧三种 [英]萧伯纳著

福尔赛世家 [英]高尔斯华绥著 周煦良译

英国诗选 王佐良主编

最后的莫希干人 [美]费库柏著 宋兆霖译

红字 [美]纳霍桑著 侍桁译

朗费罗诗选 [美] 杨德豫译

汤姆大伯的小屋 [美]斯陀夫人著 黄继忠译

斯茨威格小说选 [奥]

西线无战事 [德 雷马克]

愤怒的葡萄 [美 斯坦贝克]

起义 [罗 李列勃里亚努]

恰巴耶夫 [苏联 富尔曼诺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 奥斯托洛夫斯基]

普通人狄蒂 [丹 尼克索]

古斯泰贝林的故事 [瑞典 拉格洛孚]

喀尔巴阡山狂想曲 [匈 伊雷什贝拉]

自由或死亡 [希腊 卡赞扎基]

广漠的世界 [秘鲁] 西罗阿莱格里亚

梅特林克戏剧选 [比]

变 [法 米歇尔布托尔]

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 [墨 卡洛斯富思特斯]

艾特玛托夫小说选 [苏]

哈拉马河 [西 费洛西奥]

看不见的人 [美 拉艾里森]

城堡 [英 阿约克罗宁]

莱尼和他们 [西德 海因里希伯尔]

雪国 [日 川端康成]

农民(春、夏、秋、冬)[波 莱蒙特]

旋涡 [哥伦比亚 里维拉]

无产者安娜 [捷克 奥勃拉赫特]

刀锋 [英 毛姆]

缩影 [日 德田秋声]

侏儒 [瑞典 巴拉格维斯]

丧钟为谁而鸣 [美 海明威]

菲茨杰拉德小说选 [美]

伪币制造者 [法 纪德]

在轮下 [德 赫尔曼黑塞]

好兵帅克历险记 [捷克 哈谢克]

莫拉维亚短篇小说选 [意]

小城畸人 [美 舍伍德安德森]

土生子 [美 理查赖特]

喧哗与骚动 [美 威廉福克纳]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 [英]

告别 [德 约翰内斯贝歇尔]

血与沙 [西班牙 伊巴涅斯]

啊 拓荒者! 我的安东妮亚 [罗 薇拉凯瑟]

人的大地 (法)圣艾克絮佩里

人的境遇 (法)安德烈马尔罗

豪门春秋 (美)伊迪丝华顿

鲵鱼之乱 (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第七个十字架 (德)安娜西格斯

大师和玛格利特 (俄)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罗生门 (日本)芥川龙之介

告别马焦拉 (俄)拉斯普京

沉船 (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岸 (俄)尤里邦达列夫▲

蛇结 (法)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两宫之间 (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

马人 (美)约翰厄普代克

老妇还乡 (瑞士)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托诺-邦盖 (英)威尔斯

间谍 (英)约瑟夫康拉德

在少女们身旁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诺尔玛或无尽的流亡 (法)罗布莱斯

独粒钻石 (乌拉圭)基罗加

烟雨霏霏的黎明 (俄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圣女桑塔 (墨西哥)甘博亚

愚人船 (美)安波特

堂塞贡多松布拉 (阿根廷)吉拉尔德斯

青春——康拉德小说选 (英)约瑟夫康拉德

幸运儿彼尔(上、下) (丹麦)彭托皮丹

大地的成长 (挪威)克纳特汉姆生

考德威尔中短篇小说选 (美)欧斯金考德威尔(2000年再版更名为《烟草路》)

北纬四十二度 (美)多斯帕索斯

一九一九年 (美)多斯帕索斯

赚大钱 (美)多斯帕索斯

人树 (澳大利亚)帕特里克怀特

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俄)高尔基

大街 (美)辛克莱路易斯▲

裸者与死者(上、下卷)(美)诺曼梅勒(再版本合并为一册)

风中芦苇 (意大利)黛莱达

红颜薄命 (芬兰)弗埃西兰帕

幼狮 [美]欧文肖

蝇王 [英]威廉戈尔丁

赤手斗群狼 [德]布鲁诺阿皮茨

加布里埃拉 [巴西]若热亚马多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海浪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血的婚礼 [西班牙]加西亚洛尔卡

名望与光荣 [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

基希报告文学选 [捷克] 基希

儿子与情人 [英]劳伦斯

巴比特 (美)辛克莱路易斯

莫里亚克小说选 (法)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蜜蜂脑袋奥勒 [德]埃尔温施特里特马特

魔山 [德]托马斯曼

铁皮鼓 [德]格拉斯

雨王汉德森 [美]索尔贝娄

探险家沃斯 [澳大利亚]帕特里克怀特

彼得大帝 [苏]阿托尔斯泰

向往宫 [埃及]迈哈福兹

萨尔卡。瓦儿卡 [冰岛]哈尔多尔拉克斯奈斯

空中飞行员 [法]圣埃克絮佩里

城堡 [奥地利]卡夫卡

蒲宁短篇小说集 [俄]蒲宁

荒诞派戏剧集 [法]贝克特 尤奈斯库等

鼠疫 [法]加缪

加西亚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橡皮 [法]罗布格里耶

伙计 [美]马拉默德

普宁 [美]纳博科夫

波特中短篇小说集 [美]波特

卢布林的魔术师 [美]辛格

斜阳 [日]大宰治

鱼王 [苏]阿斯塔菲耶夫

老人 [苏]科里丰诺夫

面包与运动 [西德]伦茨

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 [意]卡尔维诺

劳伦斯短篇小说集 [英]劳伦斯

癌症房(上、下) [苏]索尔仁尼琴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约瑟夫赫勒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苏]拉斯普京

海的未婚妻 [苏]阿纳托利金

现代派美术作品集

迪伦马特小说集 [瑞士] 迪伦马特

浆果处处 [苏]叶亚叶甫图申科

黛茜密勒 [英]亨利詹姆斯

孤独与沉思 [法] 普鲁多姆

罗马风云 [德] 蒙森

挑战的手套 [挪威] 比昂逊

金岛 [法] 米斯塔尔

伟大的牵线人 [西班牙] 埃切加赖

第三个女人 [波兰] 显克微支

青春诗 [意] 卡尔杜齐

老虎!老虎! [英] 吉卜林

精神生活漫笔 [德] 鲁道尔夫欧肯

骑鹅历险记 [瑞典] 拉格洛夫

特雷庇姑娘 [德] 保尔海泽

花的智慧 [比利时] 梅特林克

群鼠 [德] 霍甫特曼

饥饿的石头 [印度] 泰戈尔

约翰克里斯多夫 [法] 罗曼罗兰

朝圣年代 [瑞典] 海顿斯坦

磨房血案 [丹麦] 吉勒鲁普

天国 [丹麦] 彭托皮丹

奥林比雅的春天 [瑞士] 施皮特勒

大地硕果畜牧神 [挪威] 汉姆生

苔依丝 [法] 法朗士

不吉利的姑娘 [西班牙] 贝纳文特

丽达与天鹅 [爱尔兰] 叶芝

福地 [波兰] 莱蒙特

圣女贞德 [爱尔兰] 乔治肖伯纳

邪恶之路 [意]黛莱达

创造进化论 [法] 亨利柏格森

新娘主人十字架 [挪威] 西格里德温塞特

魔山 [德] 托马斯曼

巴比特 [美] 辛克莱路易斯

荒原和爱情 [瑞典] 卡尔费尔德

有产者 [英] 约翰高尔斯华绥

米佳的爱 [俄] 蒲宁

寻找自我 [意] 皮兰德娄

天边外 [美] 奥尼尔

蒂博一家 [法]马丁杜加尔

大地 [美] 赛珍珠

少女西丽亚 [芬兰] 弗兰斯 西兰帕

漫长的旅行 [丹麦] 威廉杨森

柔情 [智利] 米斯特拉尔

荒原狼 [德] 赫尔曼黑塞

田园交响曲 [法] 安德烈纪德

四个四重奏 [英] 托玛斯 艾略特

我弥留之际 [美]福克纳

哲学数学文学 [英] 帕特兰罗素

大盗巴拉巴 [瑞典] 拉格克维斯特

爱的荒漠 [法] 莫里亚克

不需要的战争 [英] 温斯顿丘吉尔

老人与海 [美] 海明威

渔家女 [冰岛] 拉克斯奈斯

悲哀的咏叹调 [西班牙] 希门内斯

局外人鼠疫 [法] 加缪

日瓦戈医生 [苏联] 帕斯捷尔纳克

水与土 [意] 夸西莫多

蓝色恋歌 [法] 佩斯

桥** [南斯拉夫] 伊沃安德里奇

人鼠之间 [美]斯坦贝克

画眉鸟号 [希腊] 瑟弗里斯

苍蝇 [法] 让一保尔萨特

静静的顿河 [苏联] 肖洛霍夫

行为之书 [以色列] 阿格农

逃亡 [瑞典] 萨克斯

玉米人 [危地马拉] 阿斯图里亚斯

雪国 故都 千纸鹤 [日本] 川端康成

等待戈多 [法] 贝克特

癌症楼 [苏联] 索尔任尼琴

情诗哀诗赞诗 [智利] 聂鲁达

女士及众生相 [德] 亨利希伯尔

风暴眼 [澳大利亚] 亚帕特里克怀特

乌洛夫的故事 [瑞典] 约翰逊

露珠里的世界 [瑞典] 马丁逊

生活之恶 [意] 蒙塔莱

赫佐格 [美]索尔贝娄

天堂的影子 [西班牙] 阿莱克桑德雷

魔术师原野王 [美] 辛格

英雄的挽歌 [希腊] 埃利蒂斯

拆散的笔记本 [美] 切斯拉夫米沃什

迷惘 [英] 卡内蒂

霍乱时期的爱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蝇王金字塔 [英] 威廉戈尔丁

紫罗兰 [捷克] 塞弗尔特

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法] 西蒙

狮子和宝石 [尼日利亚] 沃莱索因卡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美]布罗茨基

街魂 [埃及] 纳吉布马哈福兹

为亡灵弹奏 [西班牙] 卡何塞拉

太阳石 [墨西哥] 奥帕斯

七月的人民 [南非]纳丁戈迪默

铁皮鼓 [德]格拉斯

呼唤雪人 [波兰]希姆博尔斯卡

第一辑

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 [巴西]若热亚马多

狂人玛伊塔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

大使先生 [巴西]埃里科维利希莫

旁边的花园 [智利]何赛多诺索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选 陈光孚编

拉丁美洲历代名家诗选 赵振江编

拉丁美洲散文选 林光主编

第二辑

红唇 [阿根廷]马努埃尔普伊格

爱情和阴影 [智利]伊萨贝尔阿连德

独裁者的葬礼 [委内瑞拉]乌斯拉尔彼特里

一个遇难者的故事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近乎天堂 [墨西哥]路易斯思波达

大埋伏 [巴西]若热亚马多

第三辑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

最明净的地区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酒吧长谈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

叛乱 [智利]安东尼奥西卡尔梅达

默默的招供 [巴西]若苏埃蒙特罗

中奖** [阿根廷]胡利奥科塔萨尔

死屋 一号办公室 [委内瑞拉]奥特罗西瓦尔

帕斯作品选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白痴市场 [哥伦比亚]古斯塔沃加尔德阿萨瓦尔

英雄与坟墓 [阿根廷]埃内斯托萨瓦托

第四辑

帝国轶闻 [墨西哥]德尔帕索

总统先生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

胡安鲁尔福全集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卡彭铁尔作品集 [古巴]阿莱霍卡彭铁尔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巴比伦** [阿根廷]博尔赫斯

第五辑

天谴 [尼加拉瓜]赛尔希奥拉米雷斯

英雄梦 [阿根廷]比约卡萨雷斯

漫歌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跳房子 [阿根廷]胡利奥科塔萨尔

请听清风倾诉 [乌拉圭]胡安卡洛斯奥内蒂

长笛与利剑 [古巴]何赛马蒂

第六辑

拉美诗选(修订本)

拉美中篇小说选(修订本)

拉美短篇小说选(修订本)

拉美散文选(修订本)

绿房子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

文艺对话集 [希腊]柏拉图著 朱光潜译

诗学 诗艺 〔希腊、罗马〕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著 罗念生 杨周翰译

论崇高 [罗马〕朗加纳斯著

古希腊罗马文论选〔希腊、罗马〕 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 昆提里央 琉善著

欧洲重世纪美学论文选 普罗提诺 圣奥古斯丁 阿伯拉尔 圣托马斯阿奎那著

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 婆罗多牟尼 檀丁 阿难陀弹伐那 曼摩吒 毗首那他著 金克木译

小说神髓〔日〕坪内逍遥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文论选 但丁 彼特拉克 卜伽丘 塔索 清西奥 明图尔诺 卡斯特罗维特罗 瓜里尼著

新科学选〔意〕维柯著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文选 培根 霍布斯 休谟 博克著

英国十六—十八世纪文论选 锡德尼 德莱登 爱德华杨格 约翰逊著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 渥兹渥斯 柯尔立治 雪莱 济慈著

英国十九世纪文论选 梅瑞狄斯 莫里斯 配特著

诗的艺术 〔法〕波瓦洛著

论文学 〔法〕伏尔泰著

论文学与艺术 〔法〕卢梭著

美学论文选 [法〕狄德罗著 徐继曾等译

论文学 〔法〕斯达尔夫人著

论文学(《拉辛与莎士比亚》等) 〔法〕司汤达著

论文学(《人间喜剧》序、《贝尔研究》)〔法〕巴尔扎克著

论文学 〔法〕雨果著 柳鸣九译

论文学 〔法〕圣勃夫著

文学书简 小说论 〔法〕福楼拜 莫泊桑著

论文学 〔法〕波德莱尔著

艺术哲学 〔法〕泰纳著

文学论文选 〔法〕左拉著

文学生活选 〔法〕法朗士著

论文学 〔法〕布尔热著

论文学与戏剧 〔法〕罗曼罗兰著

判断力批判(上) 〔德〕康德著

拉奥孔 [德〕莱辛著 朱光潜译

汉堡剧评选 〔德〕莱辛著

文学论文选 〔德〕赫尔德尔著

论文学与艺术 〔德〕歌德著

歌德谈话录 〔德〕爱克曼辑录 朱光潜译

文学通讯录 〔德〕歌德 席勒著

《美学书简》及其他 〔德〕席勒著

论文学 〔德〕奥史雷格尔 弗史雷格尔著

美学选 〔德〕黑格尔著

论文学与艺术 〔德〕海涅著

美学论文选 〔德〕叔本华著

《悲剧的诞生》及其他 〔德〕尼采著

文学论文选 〔俄〕别林斯基著

论文学与艺术 〔俄〕谢德林著

文学论文选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著

论文学与艺术 〔俄〕列托尔斯泰著

文学论文选 〔俄〕杜勃罗留波夫著 辛未艾著

现实主义者 〔俄〕皮萨烈夫著

文学论文选 〔俄〕冈察洛夫 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苛罗连科著

保尔和薇吉妮 [法]圣比埃

白夜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家族复仇 [法]巴尔扎克

强盗 [匈]莫里兹

人鼠之间 [美]斯坦贝克

西方爱情诗选 莫家祥 高子居编

七个被绞死的人 [俄]安德烈耶夫

爱玛 [英]奥斯丁

巴黎的忧郁 [法]波德莱尔

麦克白夫人 [俄]列斯科夫

黑奴吁天录 [美]斯陀夫人

普希金戏剧集 [俄]普希金

叶赛宁诗选 [俄]叶赛宁

麦田里的守望着 [美]塞林格

心 [日]夏目漱石

阿伽门农王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

丁香花开 [苏]左琴科

暗夜行路 [日]志贺直哉

阿道尔夫 [法]贡斯当

十二个 [苏]勃洛克

笼中鹤 [匈]米克沙特

囚鸟 [美]冯纳格特

哥萨克 [俄]列托尔斯泰

熔炼 [法]尤瑟纳

一个迷途的女人 [美]惠拉凯瑟

布罗迪**的青春 [英] 莫丽尔斯帕克

绿色黑暗 [苏] 吉洪诺夫

金阁寺 [日] 三岛由纪夫

斯德哥尔摩人 [瑞典] 伊瓦鲁—约翰逊

获救之舌头 [奥地利] 艾利亚斯卡内蒂

钟归阿达诺 [美] 约翰赫西

灵魂的枷锁 [] 鲍尼拉伊诺夫

我们的祖先 [意] 卡尔维诺

蜘蛛女之吻 [阿根廷] 马努埃尔普伊格

人间的食粮 [法]纪德

九、 诗苑译林(湖南人民)

戴望舒译诗集

梁宗岱译诗集

朱湘译诗选

戈宝权译诗选

德国六人诗选译 冯至译

英国诗选 卞之琳译

苏格兰诗选 王佐良译

法国七人诗选 程抱一译

俄国诗选 魏荒弩译

域外诗抄 施蛰存译

译诗百篇 孙用译

古希腊抒情诗选 罗念生 水建馥译

印度古诗选 金克木译

万叶集 杨烈译

日本古典俳句选 林林译

新生 [意]但丁 吕同六译

歌集 [意]彼特拉克 吕同六译

失乐园 [英]弥尔顿

欢乐园 沉思颂 [英]弥尔顿

天真与经验之歌 [英]布莱克

英国湖畔三人诗选

湖上夫人 [英]司各特

拜伦抒情诗七十首▲

东方故事诗 [英]拜伦

雪莱诗选 [英]雪莱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

西罗普郡少年 [英]霍斯曼

法国浪漫主义诗选

雨果诗选 [法]雨果

图象与花朵

谢甫琴科诗选 [俄]谢甫琴科

屠格涅夫散文诗集 [俄]屠格涅夫

涅克拉索夫诗选 [俄]涅克拉索夫

莱蒙托夫诗选

狄金森诗选

新月集 飞鸟集 [印]泰戈尔

吉檀迦利 园丁集 [印]泰戈尔

采果集 爱者之贻 与歧路 [印]泰戈尔

先知 沙与沫 [黎]纪伯伦

苏联抒情诗选

苏联四诗人选集

苏联三女诗人选集

英美现代诗选

美国现代六诗人选集

拉丁美洲现代诗选

聂鲁达诗选

北欧现代诗选

德语国家现代诗选

西班牙现代诗选

法国现代诗选

法国当代诗选

日本当代诗选

小丑汉斯 [德]海因利希

查泰莱夫人和她的情人 [英]劳伦斯

血缘 [美]谢尔顿

巴比特 [美] 辛克莱路易斯

玛兰公主——梅特林克剧作选 [比]梅特林克

黑夜与白天 [英]维吉尼亚吴尔夫

乞丐窃贼 [美]欧仁肖

天使的愤怒 [美]谢尔顿

十二、 作家参考丛书(作家出版社)

梦的解析 [奥]弗洛伊德

爱情心理学 [奥]弗洛伊德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米兰昆德拉

为了告别的聚会 [捷]米兰昆德拉

玩笑 [捷]米兰昆德拉

不朽 [捷]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 [捷]米兰昆德拉

攻击与人性 [奥]康罗洛伦兹

亡军的将领 [阿尔巴尼亚]依卡达莱

生存空虚说 [德]叔本华

理智之年 [法]萨特

自卑与超越 [奥]阿德勒

简明文化人类学 [日]祖父江孝男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瑞]荣格

勾引者手记

一个神经衰弱者的二十天 [法]奥克塔夫米尔博

十三、 当代外国文学丛书(外国文学出版社)

沙堡 [英]哈里斯默多克

问题的核心 [英]格雷厄姆格林

舞姬 [日]川端康成

日瓦戈医生 [苏联] 帕斯捷尔纳克

人都是要死的 [法]波伏瓦

德语课 [德]西格弗里德伦茨

绿房子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

城市与狗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

深沉的河流 [秘鲁]阿格达斯

历史 [意]莫兰黛

威尼斯的冬天 [法]罗布莱斯

白比姆黑耳朵 [苏]特罗耶波尔斯基

坎坷人生 [英]格林

呓语 [苏]马林普列达

荒诞派戏剧选

舒申克短篇小说选

贝科夫小说选

苏联当代小说选

辛格短篇小说选

契佛短篇小说选

富人穷人 [美]欧仁肖

拉斯普京小说选 [苏]拉斯普京

人生舞台 [苏]尤邦达列夫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九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源本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认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九百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人文主义者们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十四世纪末与十五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所以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中世纪”已经形成了。

因此,自起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在十六与十七世纪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们也把天主教的腐败写进这段历史中。针对新教徒的指责,天主教的改革者们也给出了一幅与“黑暗的时期”相反的图画: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而对“黑暗时期”许多现代的负面观念是来自于,十七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康德和伏尔泰的作品中。

十九世纪初, 浪漫主义运动转变了这种对“黑暗的时期”负面一边倒的趋势。它给出了一幅祥和的图画: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扎根于大自然的生活;同时也回应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浪漫主义者对待“黑暗时期”的观点,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庆祝那个时期文化活动与节日中,通过所展示出来的风俗与发生的历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义运动后的十九世纪下半个世纪,考古学取的了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现的公元六二五年代的萨顿骺(Sutton Hoo)宝窟,以及中世纪研究的著名学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发现,使得“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合适的词汇。二战以后,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献里,“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写道:“历史的连续性排除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紧接着的历史时期之间有巨大差别的可能性,现代研究表明,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也不是那么停滞;文艺复兴不是那么亮丽,也不是那么突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有一个类似的运动,即便它不是那么广传。

所以,原来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现被改为专指公元四一零年(或四五五年)到公元七五四(或八零零年)这段欧洲历史。

历史

中世纪的城堡随着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相继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先后有法兰克、伦巴德、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萨可逊等王国建立。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盎格鲁·萨可逊、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比较长。

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克洛维通过和罗马梵蒂冈的联合,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随着法兰克王国不断的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征服了勃艮第、图林根、巴伐利亚和萨可逊的一些部落,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并建立了封建采邑制。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最盛,吞并了伦巴德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查理大帝死后,法兰克王国发生兄弟战争而分裂,在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经国家分为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意大利王国,现代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疆域就是以这个条约为基础的。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在5世纪中叶进入大不列颠群岛,在6世纪末,7世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称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底王朝,但是这也造成了日后百年战争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 - 1135年)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1215年约翰(无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1264年的内战期间,亨利三世被西门·德·孟福尔俘虏。1265年孟福尔召集国会,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从1343年起,贵会分成了由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代表骑士、市民的下院,确立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并加强了王权,罗马梵蒂冈被迫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并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一级为高级教士,二级为贵族,三级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议会君主制。

德国的前身东法兰克王国地方政权很强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结束后,国王由地方权贵选出,但更多是名誉,国王的权利和地方诸侯平等。这个特点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其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原因。951年,奥托一世率军占领了伦巴德地区,其后的奥托二世进军罗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占米兰,教皇为其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全盛时领土包括了德意志全境,意大利中、北部,西西里岛,捷克、瑞士、爱沙尼亚、普鲁士。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个城市联合抵抗(即伦巴第联盟),并被打败。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溺水而死,占领区也纷纷独立。

文化

意大利一直不能统一,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590年 - 604年)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在德国宗教改革后,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扩展到欧洲很多国家。这是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弗兰西斯·培根等等。

经济

12世纪波恩市的建设情景。(现藏于波恩市立图书馆)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巴黎、里昂、都尔奈、马赛、科隆、特里尔、斯特拉斯堡、汉堡、威尼斯、热那亚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16世纪以后,兴起了工场手工业,最初是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而圈地运动使英国迅速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从而发生了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工场手工业也使进行战争的武器产生了飞跃,火炮和毛瑟枪逐渐代替了骑士的刀剑,也使旧式的城堡丧失了防御能力。而工场手工业业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

宗教信仰

欧洲最主要的宗教是基督教,它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派。基督教在公元之初诞生于西亚,当时处于罗马帝国境内,由于基督教教义鼓吹入与人之间的忍耐和宽容,符合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因此逐渐得到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承认和支持。至公元4世纪,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帝国的统治宗教。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派:一派是由罗马教皇直接控制的、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天主教;另一派是由拜占庭为中心的东正教。

东正教自称正教,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希腊语(但也允许使用地方民族语言),所以又称希腊正教。见世纪末,莫斯科都主教宣布脱离君士坦丁堡,成为使用古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18世纪时,东欧一些国家的正教也陆续脱离君士坦丁堡而自主。

16世纪时,天主教再度分裂。这次宗教分裂是以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为背景,实质上包含有政治内容。1517年德国人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成为这场宗教改革运动的标志。从此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蔓延开,严重地打击和动摇了罗马教廷的统治。

路德教派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前驱,但它属于运动中的温和派,在德国及北欧各国广为流传。15—16世纪,由于德国农民、手工业者不堪忍受封建诸侯和教会的专横统治与残酷剥削,甚至一些中产阶级和下层教士也濒临破产,终于在1524—1525年爆发了史称“德国农民战争”的农民大起义,以闵采尔为代表的下层教士积极参加起义,除提出废除农奴制、减轻税赋和德役以及归还过去夺自村社的土地、森林和牧场外,还提出农民有权选举本教区的牧师等。可是,当农民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动摇了教会地位的时候,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运动的鼓吹者们却公然站到诸侯、贵族方面,支持他们对起义农民进行残酷镇压。

法国人加尔文也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并成为加尔文派的创始者。该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激进派。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经商赢利、放债取息同担任教土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主张建立新教教会,废除主教制度,用资产阶级共和式的、政教合一的长老制度来代替。认为人有了信仰才能得救,圣经是唯一的准则。宣扬上帝预定说,认为自人类始祖亚当犯罪后,整个人类的本性都已败坏,人类自身无力自拔,由上帝预先安排好人类的命运。加尔文主义得到日内瓦资产阶级的拥护,因为他的主张和信条符合当时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改革将使教会实权脱离封建主的控制而落入资产阶级手中。此后,加尔文派广泛传播于瑞士、法国、荷兰和苏格兰等地。

宗教改革运动中从天主教中游离出来的第三个新教宗派是英国的圣公会。16世纪前半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了加强王权,对罗马教皇干预英国事务日益不满。新兴资产阶级和开明新贵族也渴望削弱教会特权,剥夺教会财产。与此同时,英国和西班牙正在争夺海上霸权,出于政治需要,亨利八世决定废黜原系西班牙公主的王后,而罗马教皇需要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因此不准亨利离婚。以此为借口,1533年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又促使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教会不再受罗马教廷统治,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命神职人员、决定教义的权利等。但初期仍保留了天主教的大部分重要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17世纪以来,受到加尔文派的较大影响。

目前,除罗马尼亚人外,欧洲罗曼语民族的意大利人、法兰西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弗留利人、瓦隆人、普罗旺斯人、加泰隆人、加利西亚人、瑞士意大利人等多信奉天主教,日耳曼语民族中的奥地利人、荷兰人、佛拉芒人。部分德意志人、卢森堡人信仰天主教,斯拉夫语民族中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多数西乌克兰人和部分白俄罗斯人也信仰天主教。此外,在爱尔兰人、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部分匈牙利人、部分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和部分阿尔巴尼亚人中也流行天主教。

东正教流行于东南欧。希腊人、罗马尼亚人和南部斯拉夫人中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以及少数阿尔巴尼亚人信奉东正教。原苏联欧洲部分的多数居民,如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大部分白俄罗斯人、莫尔多瓦人、马里人、部分爱沙尼亚人、部分拉脱维亚人、部分楚瓦什人、摩尔达维亚人信奉东正教。

新教主要流行于北欧、中欧和大不列颠。瑞典人、挪威人、芬兰人、丹麦人、冰岛人、苏格兰人、大部分德意志人、部分拉脱维亚人和部分爱沙尼亚人信奉路德派;荷兰人、瑞士人和德意志人信奉加尔文派;英格兰人信仰美国国教(圣公会)。

此外,欧洲只有一小部分人,如欧洲部分土耳其人、拨超人、波斯尼亚人、部分阿尔巴尼亚人、部分保加利亚人和部分吉卜赛人信奉伊斯兰教。

欧洲的犹太人仍然保持犹太教的信仰。

上述情况只能说明现代宗教分布的一般情况,事实上,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宗教信仰都不是单一的。即使某些国家基本上属于单一民族的国家,绝大多数居民都信仰某一相同的宗教,也往往有少数人信仰其他宗教,总之,宗教信仰的分布是十分复杂的。

今天,同世界上许多地区一样,欧洲人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宗教信仰,这在东欧国家尤为明显,许多人都已成为无神论者。在欧洲其他地区,宗教影响也日趋下降,连在天主教统治占绝对优势的意大利,做弥撒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事,许多青年人对繁琐的宗教仪式不再感兴趣(不过大多数婚礼仍在教堂里举行)。又如在荷兰,1971年进行人口普查时,大约有20%的居民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其首都阿姆斯特丹有50%的人自称没有宗教信仰。在英国和法国也约有1/3的居民不再传教。

详细各国的内容很多,去这个看吧:http://1989zhinfovxorg/zh/%E6%AD%90%E6%B4%B2%E6%AD%B7%E5%8F%B2

如果我没记错,楼主提过这个问题,而且还选中了我答案,是不是因为我的答案不好呢,既然楼主又问了一次,那我就再回答一次。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意大利诗人但丁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

巴尔扎克

波德莱尔

薄伽丘

卡图卢斯

塞万提斯

契诃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狄根斯

海明威

果戈理

E。T。A。霍夫曼

荷尔德林

易卜生

莫里哀

托玛斯·曼

彼特拉克

爱伦·坡

拉辛

卢梭

席勒

斯汤达

斯威夫特

索福克勒斯

魏尔兰

伏尔泰

斯库罗斯

高乃依

笛福

耶拿派

海德堡派

华兹华斯

曼佐尼

密茨凯维奇

裴多菲

斯丹达尔

巴尔扎克

福楼拜

萨克雷

盖斯凯尔夫人

夏洛蒂·勃朗特

爱米莉·勃朗特

萧伯纳

屠格涅夫

赫尔岑

阿·奥斯特洛夫斯基

涅克拉索夫

海涅

安徒生

肖洛霍夫

罗曼·罗兰

海尔曼·海塞

雷马克

布莱希特

欧·亨利

杰克·伦敦

菲茨杰拉尔德

艾略特

萨特

亨利米勒

约翰克利斯朵夫

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文学家了,楼主这次该满意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662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