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对比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
的文学。它跟客观冷静地观察和如实具体地反映生活
的现实主义文学同为文学创作中的两大主要倾向或思
潮。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浪漫主义的理论
和实践,早在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理
念论”和古希腊、罗马的部分诗歌创作中已初现端倪。
经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普罗提诺、意大利作家但丁、文
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论家卡斯特尔维屈罗和贾科莫·
马佐尼的丰富、发展,到16世纪已基本形成了整套以
“理念论”为指导思想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中古欧洲
盛行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17世纪英国作家弥尔敦
和18世纪法国作家卢梭的作品及英国感伤主义诗歌,
在一定程度上都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但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流派和运动,浪漫主义则
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民族、民主革命运
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
大革命后的欧洲现实及启蒙思想家所应许的“理性王
国”面貌的失望,也表现了不满现状,追寻理想和摆脱
文学上的新古典主义束缚的强烈愿望。但作家们受当
时流行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影响,创作中大都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主张
自由想象,崇尚象征、对比、巧合手法,描写非凡环境和
非凡人物。因作家们的立场观点不同,创作中还常表现
为重在揭露私有制罪恶、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并幻想建
立自由平等理想社会的积极倾向的浪漫主义和重在缅
怀逝去时代、美化宗法农村,并常宣扬宗教神秘观念的
消极倾向的浪漫主义这两个不同思想派别。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原意为传奇、想象、
热情、诗意……,我国只取译音。浪漫主义文学最早出
现在德国,接着在英国和法国形成高潮,俄国及北欧、
东南欧也形成浪漫主义文学湖流。著名作家作品有德
国作家诺伐里斯的长诗《夜的颂歌》、海涅的组诗《诗歌
集》,英国著名民主诗人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尔
德游记》、雪莱的诗剧《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法国
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俄国诗人普希金
的故事涛《茨冈》、雷列耶夫的政治讽刺诗《致宠臣》、茹
科夫斯基的长诗《斯薇特兰娜》……等。
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巩固和
发展.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潮地位逐渐被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代替。但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它仍在继
续为一些作家采用。十月革命后,革命的浪漫主义更成
为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主义文学 指强调客观、冷静地观察和如
实、具体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它跟强调主观想象的
浪漫主义文学同为文学创作的两大主要倾向或思潮。
作为一种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的理论
和实践,早在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和古希腊的部分
文艺创作中,已有初步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
亚、塞万提斯和18世纪的狄德罗、莱辛、席勒、歌德等,
又在自己的论著和文学创作中,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
这种艺术既依据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摹仿自然”观。以
致文学评论中出现了“占代现实主义”、“文艺复兴现实
主义”、“启蒙主义的现实主义”等术语。
但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运动和流派,现实主义则
是在19世纪30年代后,代替浪漫主义而走上历史舞
台的。在资本主义尚处发展、巩固时期的历史条件下,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论证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联
系和区别,肯定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真实再现现实的
俄国“自然派”的文学创作。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
是生活”的著名现实主义论断。法国作家斯丹达尔、巴
尔扎克、福楼拜等,十分重视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和
社会批判作用。恩格斯更在总结果戈理、巴尔扎克、狄
更斯……等作家创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现实主
义定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人物”。在资本肆虐,矛盾重结的19世纪,现
实主义文学除具有上述特征外.还具有深入揭发批判
社会黑暗的特点。因此.这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又常被
人称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具体地展示了广阔的
社会生活画面,深刻地揭发批判T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满怀同情地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多方面地表
现了精湛的典型化艺术手段和技巧,无论在思想、艺术
或数量、质量上都达到了现实主义前此历史的顶峰。但
这类丈学的作家们大都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自己
创作的思想摹础,因l雨在批判社会黑暗时大都不了解
社会罪恶的真正根源.在要求革除社会弊病时,又往往
找I:到解决社会矛盾的正确途径,在同情劳苦大众时,
则常常宣扬忍让、仁爱和个人奋斗,有时还难免陷入和
平改良和悲观宿命的泥淖。因此,到1 9世纪末,随着无
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深入,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
过渡,以及无产阶级文学、自然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
学的兴起,1 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也逐渐走向了衰退。
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到20世纪,它仍
在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继续发展。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是法国作
家斯丹达尔的文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和长篇小说
《红与黑》、巴尔扎克的文艺论著《<人间喜剧)前言》和
小说总集《人间喜剧》、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
人》、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
翰·克利斯朵夫》,以及英国、俄国、意大利、美国、波
兰、挪威……等众多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鸳鸯蝴蝶派: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称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主义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沦陷区文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统称为“沦陷区文学”。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苏青的《结婚十年》等。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堂语录》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七月派小说: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出现在1919年的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作家的“问题小说”广泛地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
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社会剖析小说: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等人。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不同:
1、艺术风格不同
新古典主义是以当时市民的英雄主义为典范来塑造的,提倡采用重大庄严的题材来反映社会的现实。
而当时的浪漫主义则表现出一种自我的个性,反对古典主义的那种崇尚理想的规范,摒弃其僵化的教条和呆板的模式,崇尚的是一种自由,一种解放,一种释怀。
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新古典主义要求的是完整与严谨,注重造型,强调严谨的造型,忽视情感,忽视气氛,忽视色彩。
2、代表人物不同
浪漫主义绘画的真正奠基人是德拉克罗瓦,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自由引导人民》等等,其中最为代表的是《自由引导人民》。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维安、大卫、安格尔,代表作有《荷拉斯兄弟之誓》、《哈里·亚诺什》、《加兰塔舞曲》、《管弦乐协奏曲》等。
3、组成流派不同
浪漫主义的组成成分有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
而新古典主义主要涉及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
相同:
1、都涉及到了思想的解放
古典主义认为人要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
浪漫主义强调思想的启蒙,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