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唱腔的发展

粤曲唱腔的发展,第1张

  导语:广东戏剧文化发展得最全面的,当属粤曲,成为广东文化的代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粤曲文化发展的介绍,欢迎参考!

  由于清朝中叶以前的粤剧几乎无史可寻,因此,在研究粤剧的语言和唱腔时,只好从它的祖师“摊手五”开始谈起。自从“摊手五”在佛山整合粤剧以后,“唱曲音韵本自中州”,粤剧的唱腔一开始就没有粤味了。随后的漫长岁月,粤剧的唱腔大量引入昆曲、京剧,“戏棚官话”就是粤剧的基本语言,只有在“数白榄”才使用一些“白话”。因此,近代史上的粤剧,语言唱腔表达得相当含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戏台故事:演探子的甘草演员在后台煲番薯,忙乱当中轮到他出场,一时记不起台词,只好胡编乱扯用官话说“大王不好了,煲窿番薯”(烧焦了番薯),演大王的也只好将错就错,要他“快点除柴加水”,然后大声喝令他“洒取!”(下去)。这段荒唐的对话还赢来了“看官”的一片叫好声。广东 粤语 艺员黄俊英先生讲“白话”相声,说赵子龙晚年曾经卖过年糕,依据就是赵子龙的官话唱腔:“俺赵云,白发苍苍,老迈年高”。早期的粤剧,南北语言交错、唱法南腔北调,实在是中国戏剧的一大奇观。后来一些职业操守好的演员,为使观众明白“戏棚官话”的内容,在表演中,常常由另一个配对演员用白话喃喃自语,让观众略知唱词的意思。这种做法甚至影响到现代,新马师曾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即使到了用白话唱戏,他还常常在唱词之外加一些通俗语言。广州五、六十年代演《柳毅传书》,龙女三娘用反线中板倾诉对夫君的思念,但对手却离开剧本用白话说“原来你成日都挂住佢嘅”,这种典形的添加,目的是突出这段台词的要点。不过,道白也不一定用白话,武生和“大花面”的道白就一定要用官话,“大王不好了!”如果用白话表达就没有戏味了。又如“果然!”、“当真!”这样简单的对白台词,只有用官话才畅顺、才铿锵有力。古老的粤剧讲究的是舞台功架和声腔气势,较多运用假音,不大重视语言的表达。

 粤剧真正讲究唱腔是到了粤曲时代。粤曲时代很难划分,尽管岭南自古就有乡音俚曲,但作为一种成熟的曲艺,其历史并不久远。粤曲的组成大致有三个部份:一是传统的粤韵,如龙舟、南音、木鱼等。二是从粤剧吸收过来的各种曲调,因其曲牌很多,以至让人们以为粤曲来源于粤剧。三是粤味浓郁的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一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行时的,旧时代粤人多称广东音乐为“小曲”。由于广东音乐有隆重的粤韵,用“戏棚官话”来唱不够韵味,因而粤曲的语言基本是用白话,即广州话,艺人比较注重咬字吐音。粤剧、粤曲虽说是一家,但表现形式却有很大区别:粤剧大锣大鼓,大袍大甲,有完整的故事,讲究舞台艺术 ,重视“做手”和“台步”,唱曲的段落较短,板路的转变较快;粤曲则不同,它唱的是一个片段,它无须复杂的“台步”和“做手”,讲究的是精确的语言和优美的声腔,曲段较长,也比较舒情。由于粤曲简约,省却了大锣大鼓及某些乐器、布景、戏服等戏剧元素,这种小而精的艺术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因而茶楼酒馆、舞台歌榭都有粤曲“清唱”。发展下去,社会上的各种娱乐场所都引进了粤曲,尤其是欢场,高级妓院选送年轻貌美的女子去拜师学艺,标榜“卖艺不”,从而提高了妓业的品位。很多与客人交际,常以唱曲为第一步应酬,甚至和客人一唱一和,作戏剧中的男女主角状。当年的西关大少沉迷于欢场曲艺,有甚于时下年轻人唱卡拉ok。由于粤曲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它的唱腔和演绎便脱离了粤剧的戏路。曲艺界除选取粤剧戏本中比较完整或传统的唱段,多数都另编曲、词。

 要谈粤剧、粤曲的唱腔实在离不开广东音乐,因为几乎所有广东音乐都可以谱入唱词。传统的粤剧、粤曲唱腔都带京、昆,但自从谱入广东音乐以后,南方的风和日丽,弱柳垂杨,漫拍轻音便在粤剧、粤曲中体现出来。广东音乐多数都根椐本地风情来创作,如《赛龙夺锦》、《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等,都是充满广东风情的杰作。以马写曲实在不是广东的题材,但一曲《饿马摇铃》却散发出一股浓烈的粤味。当年马是广州富家豪宅的宠物,它没有北方大漠奔马的气势,没有“十面埋伏”的战马喧嚣,主人出城骝马,一派“春郊试马”景象。如果说粤剧是一部小说,粤曲就是一篇散文,广东音乐则是诗。

 广东音乐的堀起主要在清末民初。中国的音乐本来就简单,尽管史料及出土文物都有祖先深厚的“礼乐”记载,但却没有多少乐曲流传下来,战国时代的“韶乐”和“郑、卫之音”不说,就是唐代的“霓裳羽衣曲”我们也无从知晓。汉朝的李延年和唐代的李龟年都是作曲大师,但都没有为后世留下乐谱。在引入西洋五线谱之前,中国只有“宫、商、徽、角、羽”五个音,世人调侃不懂音乐的称为之“五音不全”。奇怪的是广东音乐却有八个音调,民间乐手被称为“八音弦索手”。八个音为“合、义、士、上、工、尺、六、五”,这八个字如果用白话来唱读,就全无音乐意义了,一定要用“戏棚官话”才可以唱出音调来。“弦索手”常用“合、尺”两个音来调校乐器,调校顺了就叫做合“合、尺”。广东人很早就用“合、尺”谱创作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成了粤曲、粤剧的重要元素,对曲艺和大戏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广东音乐的创作者多数是无名英雄,即使后来出了有名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他们的创作灵感多数产生于西关大少的烟床。

 广东音乐不但让粤曲、粤剧脱胎换骨,还导至粤剧和粤曲分家,优、伶分界。时下很多人不知优、伶何别,优是戏剧演员,演舞台戏的;伶是曲艺演员,主要在歌厅、茶座演唱。如果说缘份,广东音乐同粤曲的联系较深,两者常常结合在一起组成曲艺队伍。

 优的艺人太多、太有名了,自从用了白话唱戏以后,优的唱腔林林总总,千变万化。不同的角式有不同的唱腔,就是同样的角式也有不同的风格。如果套乱了唱腔角色,那是不行的,设想找一个“玉喉”小生唱《万恶*为首》,肯定唱不出那份倒霉落难的味道;叫马师曾用“乞儿喉”唱《玉河浸女》或《仕林祭塔》也不好听。名优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创立了各种独特唱法,在群众中根深蒂固。一代名优薛觉先能文能武,唱腔变化万千,被誉为“万能泰斗”,很多省、港名优都出自他的门下,他众多门徒的唱腔几乎没有雷同,较著名的何非凡、新马仔和罗家宝都各具一格。说到唱腔马师曾和红线女最为特别,马师曾年轻时声线并不好,早年的大老倌多不看好他。后来他自知其短,便索性往短里钻,练成一把“鸭公声”,再加上一大堆拖泥带水的“依依也也”,结果负负得正,成了一代宗师。他的唱腔怪异,板、眼起落不定,一般艺人难以同他合作,只好特别组班,一般“弦索手”也难同他伴奏,要有专门的乐队跟随。红线女声高且尖,花旦界无人能及,在优界形成了“女腔”,“女姐”也成了粤剧界的常青树。新马仔优、伶兼备,咬字清析,声线也好,不是“玉喉”,没有“油姿”味,但他的唱法拖泥带水,夹杂一些俗言俚语,说是谐趣,用多就俗气了。香港社会称新马仔为“慈善伶王”,定位不对,新马一生以演大戏为主,是个大优。后一点的有罗家宝的“虾腔”,罗家宝是老一辈艺人中,还能常与观众见面的大老倌,晚年常登台演唱《再进沈园》,虽然气弱了,但仍然很有特色。我年青时学唱《柳毅传书》,却无缘看罗家宝的戏。前几年买了《再进沈园》等光碟,用 音响 设备闭门欣赏,算是对“虾腔”有一点认识。据说时下活跃于粤剧舞台的梁耀安先生是“虾腔”传人,但我觉得他“虾”味不多,他的戏路应该比罗家宝先生宽一些。他没入过戏剧学校,而是拜戏班艺人为师,慬得戏剧各种行当﹙他甚至还精通锣鼓﹚,他的综合素质,比学院派胜一筹。

 唱腔艺术常常先入为主,一个艺人的首本名曲或首本戏很重要。香港粤剧艺人麦炳荣较早演过《凤阁恩仇未了情》,他的声线并不优秀,但后来很多唱功好的艺人演这出戏都不及他。白驹荣唱《客途秋恨》,其时已年老,且双目失明,但几乎所有唱这首“南音”的都不如白先生。任剑辉唱《帝女花》,也被大众认为最好。

 伶的唱腔与优不同,它不靠“鬼马”不靠诙谐,就靠演员“一把声”。尽管伶的数量众多,分布也广,但名气不如优大。我小时候在乡间常“听女伶”,三两个女伶在茶楼演唱,其中还有肓人,但见肓妹身穿旗袍,烫着亮丽的头发,戴上墨镜,正襟危坐,手敲扬琴,用反线或乙反等幽怨之声演唱《梁天来》;肓公在大榕树下,手拉低沉的二胡,用沙哑的声腔唱“南音”,非常动人好听。粤曲界最有名的是女伶,时下人们只晓得小名星,因为“星腔”后继有人,开枝散叶。当年与小明星齐名的还有徐柳仙、张月儿和张惠芳,“四大名伶”各具特色,不过我比较喜欢徐柳仙。徐柳仙一反小明星凄惋甜闰的声音,唱腔高吭响亮,演唱各种风流倜傥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是《再折长亭柳》,当年省、港可谓家喻户晓。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某电台因点唱《再折长亭柳》的人太多(当年上海很多广东商人),一次唱碟中途损坏停播,电台公开道歉,并马上买回新碟再播,一时成为佳话。

 但是,当西方**、歌舞充斥文艺市场之后,粤曲走下坡路了,女伶们为了保卫票房,违心地将粤曲变速、变调,让小曲适应歌舞,连小明星这样的名伶也要移船就碪到舞厅演唱。现在找来小明星三十年代的一些胶碟,播出来的曲,总有跳三拍子舞步“沉仄仄”之声,原来商业社会早已把粤曲曲调改成可以跳贴面舞的“圆舞曲”了。小明星的艺术流传到今天,我想主要是漫语轻音,比较易学,而徐柳仙高吭雄壮的唱腔,女孩子很难学上。可惜小明星的生命很短,由于战乱奔波,积劳成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从香港逃回广州,身患肺病仍要卖唱为生。一日,在广州西关某茶楼演唱《秋坟》,这首悲情粤曲让她感怀身世,当唱到热泪盈框之时,突然口吐鲜血昏倒在地,急救返家已一病不起,由旧班主和朋友筹资殓葬。当年的新闻纸以很文艺的标题报导了小明星的死讯,题曰:“一曲《秋坟》成绝唱,可怜七月落薇花”(小明星名叫邓碧薇)。

 解放后,粤剧、曲艺的唱腔没有多少新发展,虽然也有一批优秀的艺人,但能自创一格的并不多见。文革前,曲艺界出了个何世荣,他的万能“腔口”可谓一时无两,可惜他是个肓人,只会模仿,没有创新。白燕仔在曲艺界唱得铿锵有力,女子唱霸腔唱到这个份上实在难得,可惜没有徐柳仙唱“今日我醉长安,眠市上,花尽买酒钱”那份风流倜傥。近期有新派人邓志驹唱“新马”,唱腔咬字非常好,“台步、做手”也很洽当,在旧社会完全可以叫“邓腔”。戏剧学校培养的学生,学了歌剧的唱法,唱曲时老圆着咀巴,忽略了“咬字”,以至一些人的唱腔,其粤味还不及粤语流行曲。香港不少艺员唱时代曲用的是粤曲底蕴,黄沾先生写的《万水千山总是情》和《归帆》,汪明荃唱出了粤曲味。

说起港乐,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无数经典香港**的画面。像《无间道》《东邪西毒》《大话西游》,不得不说,确实是百看不厌……里面的经典配乐也是一听到就能把人带回到那个情景里!

提起“港乐”,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张国荣、梅艳芳、王菲、陈奕迅、李克勤、杨千嬅等一众明星。“港乐是什么?我就是港乐。”

听到林子祥在节目中感慨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了,他参加这档节目正是在传播“港乐”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港乐具有神奇的治愈能量,不管人生的任何阶段遇到问题时,总可以靠音乐的力量来疗愈。

哪一首港乐最能代表你我的心境,或许并不重要。

港乐似老友,聚散有时,快乐有时,失意苦痛有时,但最终大家都会在海阔天空里相逢一笑。这就是港乐流传至今、日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音乐是一剂良药,诚然,当下的流行音乐感觉不能满足自己,我认为现在处于“快餐”时代、流量时代,有共鸣的歌曲亦开始慢慢减少,能耐听的歌曲亦是如此。我终于能找到老爸老妈为什么一直喜欢听老“港乐”的原因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经典的“港乐”旋律,就已经深刻影响过好几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万人空巷追看香港剧集的那些年,《世间始终你好》《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一生何求》等琅琅上口的港剧主题曲,也成为了刻在内地观众心底的难忘音符;林子祥的《男儿当自强》与银幕上的黄飞鸿形象,携手见证了香港动作**“新派武侠片”的巅峰岁月;至于在综艺节目上经常被后辈致敬的Beyond作品,更是无数内地歌迷唱KTV时的必点曲目。毕竟,谁不会唱几句《海阔天空》《喜欢你》呢?

  

进入21世纪后,“港乐”潮流经历起起伏伏,直至去年又呈现大热态势:广东台山妹子伍珂玥,一路靠粤语金曲夺得《中国好声音》总冠军;陈小春、张智霖、梁汉文、林晓峰、谢天华五个中年“哥哥”,凭着一口“港普”风靡全国……尽管如此,像《声生不息》这样,大胆地让“港乐”由原本情怀十足的“怀旧陪衬音乐”,重新站到舞台中央,无疑是一场优雅又华丽的冒险。

生命的意义 历史的延续

通过声音寻找在广州生活的理由

生命源自身后的故土

唱好广州 唤起广州情怀 唤醒你的回忆 华灯璀璨的长堤,照耀着广州夜空。广州,这个熟悉的城市,装载了多少无言与寂寞?

近些年来,比起北京的古朴与上海的繁华,广州却显得寒酸与窘迫。北方许多人更称我们这座城市为“文化沙漠”。

本想用千言万语反驳,却搜肠刮肚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看看我们的城市,在的士上不能说粤语,在餐厅不能说粤语,街上原本亲切的粤语叫卖都变成走了腔调的普通话。往日颇俱广州特色的东西日渐式微。一切一切都使我落寞万分。

然而,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的文化就只能那么苍白与无奈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生于斯,长于斯。作为一个广州人,是我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这个城市,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其他地方有喝早茶的习惯吗?没有。

其他地方有煲汤的习惯吗?没有。

其他地方有粤剧吗?没有。

其他地方有西关吗?没有。

其他地方有长堤吗?还是没有!

不是我们没有文化,而是我们的文化缺乏包装!

曾在欧洲各个城市游历,喜欢巴黎的浪漫,马德里的热情与慕尼黑的豁达。我发现欧洲人真的十分懂得珍惜与保存自己的文化。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推广自己的文化,所以令欧洲成为了艺术的天堂。

于是我有了一个念头,我要为广州日渐流失的文化做一点东西。我要用音乐去描写和包装这个我热爱的城市。

这半年以来,我专心在广州采风,创作。终于写了十首粤语作品。倾听这些作品,你会发现长堤的浪漫,纪念堂的威严,百花冢的凄美,与许多许多有羊城特色的东西。

—— 黄毅成 2004 羊城新秀歌唱大赛冠军歌手 化身“东山少爷”倾情演绎

一曲融合童谣、粤剧、RAP、R&B 等中西曲风,由一位化名“东山少爷”的歌手演唱的新派粤语流行曲《月光光照羊城》、在网上发表后,引起了众多广州网友的热烈共鸣,短短半个月吸引了超过四千的访问量,更勾起了广州老一辈新一代对广州传统文化的回忆。

后来在网络和电台发表的《长堤 1973》、《百花冢》等歌曲也反响热烈,点击率名列前茅。这些歌曲的制作人,曾任某唱片公司制作总监的广州本土音乐人黄毅成为了推广广州的本土文化,精心制作了十首关于地道广州文化的粤语歌曲,汇集成一张名为《唱好广州》的专辑,这张专辑中除了《月光光照羊城》外,从题材、配乐、歌曲演绎等各方面,“古今中外”的碰撞和糅合在《唱好广州》的其他九首歌中都有所体现。 广州,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由此衍生出的语言,人文可谓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随着广州人务实的个性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渐渐地失去了特有的文化与风情,被外地人嘲笑为“文化的沙漠”。对比起南京、成都、西安等文化古都,广州,确实多了一分现代气息,同时,也少了一分文化底蕴。

郁闷的看着我们的城市,在的士 (粤语翻译过来的) 上不能说粤语,在餐厅埋单 (我们的俗话) 时用普通话说:“埋单!”,街道上原本亲切的粤语叫卖都变成走了腔调的普通话,往日颇具广州特色的东西日渐式微。

难道,广州就真的是外地人口中“文化失落的沙漠”吗?还只是,广州的文化缺乏发现、包装与推广呢?我相信,广州确实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广州的文化也有了新的包装及推广形式——黄毅成和东山少爷的《唱好广州》。

“我要为广州日渐流失的文化做一点东西,我要用音乐去描写和包装这个我热爱的城市。”,生长于广州的制作人黄毅成一直以来想为广州的文化作点贡献,用音乐去描写这个城市的美丽。只因为对广州的热情,创作人黄毅成与歌手东山少爷这对好搭档,制作出《唱好广州》专辑。《唱好广州》这张 CD,由黄毅成个人出资制作,可见,推出《唱好广州》,赚钱是其次的,推广广州的文化、唤醒广州人的记忆,才是最主要的。

《唱好广州》收录了十首粤语作品,凉茶、西关、长堤等广州特色事物,都被写入歌中,更融合 R&B、RAP、粤曲、广州童谣、数白榄等元素,使得无论是年轻一族,还是老广州,在倾听《唱好广州》的时候,都会感受到独特的味道。倾听《唱好广州》,你会领略到长堤的浪漫,纪念堂的威严,百花冢的凄美,东方乐园昔日的欢乐,以及与许多许多有羊城特色的东西。与其说,《唱好广州》是一张音乐专辑,不如说,《唱好广州》是一部叙述广州风情的故事。

这十首粤语歌曲,从题材、配乐、歌曲演绎都有了新的变化。其中包括《月光光照羊城》、《落雨大》等一些孩童时期耳熟能详的歌曲外,还有《长堤 1973》,描述的是上世纪 70 年代的爱情故事,轻快的 R&B 节奏让人如沐春风;《百花冢》讲述了明代广州的一个媲美梁祝的爱情故事,琵琶、二胡等中式乐器、古文念白配以慢板的 R&B 曲风,浓郁的古典味道可比周杰伦的《东风破》;《广州好》则是赞颂广州的美食文化;《中山纪念堂》讲述两岸兄弟情;《落雨大》《东方失乐园》怀缅时代变迁中的广州;《凉茶王》《西关**》都是以趣味的演绎来表达对广州地道文化的喜爱;《亚洲的梦》则是表达对将在广州举行的 2010 年亚运会和广州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古今中外”的碰撞和糅合在《唱好广州》的歌中都有所体现。

《唱好广州》,更多地是为广州人创作的,因为要把广州地道的文化推广出去,只有先让广州人更深刻地认识广州,才可能实现。也许外地人在听《唱好广州》的时候,无法领会其中的故事与含义,但只要广州土著能听出其中的心声,就已经很足够了。

希望,无论是广州人还和外地人,都能通过《唱好广州》,重新认识广州的文化! ⊙关于制作人:“新生代”表达的老广味

黄毅成,生于1977年11月,天蝎座。以前一直从事唱片公司音乐监制。爱好音乐创作、旅游、阅读的他,有三个情结,分别是海南情结、巴黎情结、广州情结,而这三个地方也是他最爱的。

⊙关于演唱者:“新生代”以流行演释逝去的时光

歌曲的演唱者“东山少爷”,本名廖寰,是星海音乐学院的在校学生,曾获2004羊城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和最具潜质奖,之前也有灌录发烧唱片的经验,唱功扎实,声线也相当出众。 唱片里的歌词,精心融入了很多广州民俗,听到这些名词在歌中跳跃,自然感慨万千。

荔枝湾:荔湾区是广州的老城区。相传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陆贾到后沿着溪湾种植荔枝,开辟莲塘,遂有荔枝湾。今日荔湾区之名就来自荔枝湾。

十三行:位于今广州文化公园至海珠南路一带。1682 年至 1685 年,清朝康熙政府特许在此设商行经营对外贸易,受粤海关监督。初有总商六家、副商七家,称十三行。后“十三行”成为洋行的代名词。

艇仔粥:广州人称小舟为“艇仔”,光绪年间,在荔枝湾开始流行“扒艇” (又叫“撑艇仔”,划船),一些小商贩以小艇为生,为船上和水边的顾客售卖粥品,所卖的被称为“艇仔粥”。

鸡公榄:卖榄人为了吸引顾客注意,把一只色彩缤纷的公鸡模型套在自己身上,吹响唢呐,穿街过巷卖橄榄,广州市民称之为“鸡公榄”。还有一种叫“飞机榄”,卖榄人要把榄抛上三四层楼高给顾客。

东方乐园:1985 年开始对外营业,2004 年9月歇业。东方乐园曾影响了在广州生活的一代人,当年歇业不少广州市民表示非常惋惜和遗憾。

佛山广佛线附近好玩的地方推荐:

一、佛山世纪莲花海公园

佛山世纪莲公园花海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新城区岭南大道南1号世纪莲正西方向130米,是可供市民赏花、休闲娱乐的公园,而且经常逢周六会举办车尾箱集市等活动。

地铁站:世纪莲地铁站A口

景点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新城区岭南大道南1号世纪莲正西方向130米

景点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佛山新城花海夜市攻略(时间+地址+亮点)

二、世纪莲体育中心

世纪莲体育中心坐落在东平河畔,是佛山市地标性建筑之一,主体建筑就像一朵绽放的莲花,展示着佛山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人文精神。

地铁站:世纪莲地铁站A口

场馆地址:佛山顺德世纪莲体育中心

开放时间:

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游泳馆攻略(预约+时间+门票)

三、佛山科学馆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位于佛山新城文化中心的佛山科学馆,是孩子们暑期必到的打卡之地,馆内设有“生命奥秘”“儿童天地”,“科技与未来”“探索与发现”,4个常设主题展厅及1个临时展厅,还有立体、动感、球幕3个科技影院,气象展厅以及多个实验室与培训室,有得玩又有得学,一次性体验科学的奥秘与乐趣!

地铁站:世纪莲地铁站B口

场馆地址:佛山顺德乐从佛山新城华康道3号佛山科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三至星期日上午9:30至12:00,下午14:00至16:30,节假日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佛山科学馆预约指南

四、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公园

寻芳不必到天涯,东平河畔,花开成海,在佛山新城,走进位于滨河景观带的莲韵花海,大片的花海耀眼夺目,仿佛铺上鲜花“地毯”,绿叶红花相映成趣。蜜蜂在花海中飞舞,放眼望去,有种被花朵簇拥的幸福感,朵朵向日葵,如同一个个灿烂的笑容,仿佛充满了阳光的味道。

地铁站:世纪莲站B口

公园地址: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公园花海

公园门票:免费免预约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五、佛山新·DNA购物中心

佛山新·DNA购物中心位于佛山禅城主干道魁奇路、汾江南路的交汇处,为广佛地铁1号、2号线路的中转站,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集大型购物中心、客运站、商业、住宅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180米。

地铁线路:魁奇路C口直达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魁奇一路9号

营业时间:10:00-22:00

六、创意产业园

作为佛山夜经济的集聚区,佛山创意产业园是一个24小时吃喝玩乐购的狂欢胜地。全力打造“25小时不夜城”步行街,形成餐饮一条街、酒吧一条街、娱乐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夜幕降临,佛山创意产业园内热闹非凡,一个个新潮又接地气的市集售卖着各种趣味好物。炭火烧烤、生蚝、小龙虾、潮汕牛肉、川菜、粤菜、海鲜大咖各种美食云集,给你最精彩的夜!

开放时间:全天

景区门票:免费

景区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季华四路33号

佛山创意产业园游玩攻略(开放时间+交通+电话)

七、祖庙博物馆

佛山祖庙(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综合类博物馆。一步迈进祖庙,一日感受佛山人民的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祖庙博物馆还汇聚了众多岭南工艺遗珍。飞檐翘角、雕栏画屏,九百多年的光影流转,凝聚了祖庙博物馆的深厚历史。附近的岭南天地里还有许多的小商铺与休闲饮品店、各具特色的小餐馆等待游客去挖掘。

地铁站:祖庙C出口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21号。

开放时间:8:30-18:00

票价:全票20元人;半票10元/人。

佛山祖庙博物馆一日游攻略(门票+地图+美食)

八、岭南天地

岭南新天地以祖庙、东华里等建筑的历史风貌为基础,还原了部分岭南建筑,在这里可以看到充满岭南特色的骑楼、锅儿式山_、雕花屋檐、蜿蜒街巷等建筑。景区内还有商铺、餐厅、特色小吃摊、咖啡馆等,不仅是当地人假日逛街休闲的好去处,更吸引不少外国友人前来参观游玩。

地铁站:祖庙C出口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中心地段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年全天开放

佛山岭南天地在哪里?附交通指引

九、广东粤剧博物馆

广东粤剧博物馆收藏粤剧文近20000件,民出文物和3000多件,包括有琼花水_遗石,琼花宫香炉、宫灯等珍贵粤剧文物,还有大量清代和近现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以及最早的粤剧**、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文物。全馆陈列分史、艺、人三大部分共13个展区,展出了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名伶书画以及粤剧**等。

地铁站:普君北路A出口

门票:广东粤剧博物馆免费开放,进馆需要提前预约哦。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馆),逢周一及除夕闭馆。免费开放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兆祥路(兆祥公园内)

电话:0757-82258995

广东粤剧博物馆参观指南(预约入口+开放时间)

十、佛山梁园

佛山梁园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为佛山松桂里梁氏家族私家园林的总称,主体位于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佛山梁园与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和番禺余荫山房并称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梁园主要包括梁蔼如的“无怠懈斋”,梁九章的“寒香馆”,梁九华的“群星草堂”及梁九图的“十二石山斋”和“汾江草庐”等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园中的秀水、奇石、名帖并称“梁园三宝”。

地铁站:距离广佛线祖庙地铁站16公里

门票:全票10元/人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

开放时间:9:00-17:00(16:40停止进园)

佛山梁园游玩攻略(购票入口+开放时间)

十一、千灯湖公园

千灯湖位于南海区桂城北部,它南起海三路雷岗公园北门,北至海八路;东、西两侧有南七、南八两条城市景观路全线贯通,东西宽约280米,占地约302亩,为全开敞式公园。晚上的千灯湖,前灯明亮,拥有是非常美丽的夜景了,景区内共有1300余盏景观灯。此外,千灯湖还包括有湖畔咖啡屋,雾谷及观灯桥等附属景,绝对是情侣拍拖的好去处。

地铁站:广佛线千灯湖站C口步行840m

景区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灯湖西路千灯湖

灯光秀时间:①周一至周四、周日每天20:15播放一场;②周五、周六及法定节假日每天20:15、21:15共播放两场

播放地点:千灯湖市民广场、千灯湖周边

佛山千灯湖灯光秀观赏攻略(时间+地点)

图虫创意ID:997154448274620425

十二、灯湖西街

保利水城,作为千灯湖片区的老牌商圈,是一众网红餐饮品牌云集的天堂。火锅、日料、西餐、茶饮保利灯湖西街,这里被誉为南海最浪漫的风情街。数百米的街道汇聚了大型商业体和各式中外食肆、酒吧佛山保利洲际酒店、杨家将新派海鲜W堤岸酒吧、蒙塔娜咖啡厅MONTANA恋爱季节花艺工作室、绘馆等。

地铁站:广佛线千灯湖站C口

门票:无需门票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灯湖西路20号

开始时间:全天

更多好去处推荐:

_世纪莲站:佛山世纪莲花海公园、世纪莲体育中心、佛山公园

_魁奇路站:新DNA购物中心

_季华园站:季华公园

_同济路站:通济桥

_祖庙站:祖庙博物馆、岭南天地

_普君北路站:广东粤剧博物馆、兆祥公园

_(虫雷)岗站:千灯湖环宇城、A32万科里、南海万科广场

_千灯湖站:千灯湖公园、千灯湖市民广场、宜家

_金融高新区:天河城、万达广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717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