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腔”流派创始人陈笑风在广州逝世,享年98岁,他对粤剧有何贡献?

“风腔”流派创始人陈笑风在广州逝世,享年98岁,他对粤剧有何贡献?,第1张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风腔”流派创始人陈笑风先生于2021年11月29日23时19分在广州红十字会医院逝世,享年98岁。陈笑风先生对粤剧有非常大的贡献。

创造“风腔”流派,影响广远

陈笑风是20世纪岭南地区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大半个世纪以来,他在粤剧园地勤于耕耘、默默奉献,先后表演了粤剧《山伯临终》《粤海忠魂》《六号门》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目。他表演戏路宽广、文武兼备、俊逸潇洒、传神逼真,享有“天皇小生”的美誉。

陈笑风曾先后获广东省专业文艺汇演演出奖、广东省艺术节演出奖、广东粤剧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等,被授予“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殊荣。

陈笑风专注表演的同时,更重视唱腔的雕琢。他创造了著名的“风腔”流派。“风腔”别具一格,抑扬委婉、奔放流畅、声情并茂。

正如他自己所言“因为我唱文戏多,所以我很注重唱。我没有哪一句唱腔是绝对相同的。归根到底,唱是为了塑造人物,先有情,再有唱功,是‘由情带声,再以声表情’。”

陈笑风苦心经营的唱腔,以其深沉的情感、纯浓的韵味,风靡粤剧艺坛,逐渐成为一枝独秀的“风腔”流派,影响广远。他所演唱过的曲目《锦江诗侣》《山伯临终》《六号门之“卖仔”》等,传唱久远,经典不朽。

他还与红线女合作演出了很多剧目,如《屈原》《搜书院》《昭君公主》《刁蛮公主憨驸马》,这些都是粤剧舞台上的经典名剧。

陈笑风曾与同为名伶的太太梁瑞冰、妹妹陈小茶、陈小华同组戏班,一时传为美谈。而陈氏家族八兄弟姐妹在父、兄的引领下,全部投身粤剧界,其中大部分又与圈内同行结为夫妇,“陈氏家族关起门来一台戏”,更成为行内外的一大传奇。

耄耋之年仍积极投身粤剧事业

在2015年荣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时,陈笑风曾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回顾自己的从艺之路:“我从艺已经有70多年了,如果要说心得,首先就是要努力,下苦功。要么就不要做,要做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粤剧这一行真的竞争很大,出来一个亮相,功架行不行、步伐靓不靓,人家观众一看就明白。所以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真的要非常刻苦才行。”

他还说:“还有一点,就是要创新。我演的每一个人物,性格背景都是各不相同的,即便是同一个人物,他也有悲有喜,内心的情感时刻发生着变化,因此唱的时候就不能一概而论,要运用不同的“腔”去配合,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层次丰富。比方说,我有时候会在曲子里增加一些回旋的音色,以增添一点婉转的韵味,在这些细节上做到与众不同,所以人家才会觉得我唱得好听,有新意。”

凭着对粤剧艺术的满腔热情与赤诚之心,耄耋之年的陈笑风仍好学不倦,勤加钻研,90岁高龄仍可登台献唱。

他不仅积极投身弘扬粤剧文化、扶掖粤剧新秀的事业,还长期服务于慈善公益组织,在海内外多次举办筹款义演。他丰硕的艺术成就、谦逊正直的为人、温文尔雅的风度,使得他在戏剧界内外都广受推崇,被尊为一代宗师。

语言和表演方式不同,剧种相同。

1、语言和表演方式不同。粤剧是粤语为主要语言演唱的戏曲,雷剧是以雷州话为主要语言的戏曲;粤剧重视唱腔,唱腔音调高亢婉转,表演动作优美而繁琐,雷剧注重演员的表演技巧和情感演绎,演员动作简单。

2、剧种相同。粤剧与雷剧同属广东剧种。

一般认为,京剧,越剧,评剧和豫剧为中国戏曲的四大剧种。

北京-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浙江-越剧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河北-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河南-豫剧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以上就是我对您的问题的详细解答,感谢您的阅读,请采纳,谢谢。

你说的是香港拍的吧,《帝女花》的故事发生于明末,讲的是明朝长平公平和驸马周世显的爱情故事。因为地位观念的不同,从小相识的两人并未受到双方父母的重视-周世显之父是朝臣,长平是崇祯帝之女,两人突破重重情感障碍终于走到了一起,时值李自成起义,崇祯上吊,周世显夫妇随明朝 残余败逃南京,誓抵清兵,恢复大明,然而昭仁公主向清廷从中告密并降清。城破,周世显被俘,二人遭昭仁陷害,后经多尔衮同意,在除去昭仁的条件下降清,后来二人厌恶了官场,归隐市井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越剧、秦腔、评剧、豫剧、川剧、黄梅戏等。

2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美国、 加拿大、英国、东南亚等广府华侨聚集地。如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4 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5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7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8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以色列、马来西亚、法国、巴西、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新加坡、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中国歌剧”等。豫剧也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今为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在全国各地方戏曲剧种中位居榜首。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9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10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

郑云龙在《《柳浪闻莺》》这部**中的表演非常完美,而且这部**非常受到影迷朋友们的支持和认可,所以我个人认为郑云龙这次的荧屏出道非常成功。 郑云龙作为《柳浪闻莺》这部影视作品的主人公,不仅非常完成了自己的基本动作表演,而且在表达人物感情方面郑云龙也完成得很出色。 他对角色的把握非常准确,正因为如此,很多观众朋友对郑云龙这次的荧屏表演非常认可。 

希望郑云龙能在未来的**节上得到更好的发挥,取得更光明的成绩。 这部**主要根据王旭峰的系列小说改编。 这个系列叫恋爱西湖,讲述了十个故事。 柳浪是这首诗的故事之一,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江南越剧团,两位女演员和一位画家之间发生了感情上的纠葛。《柳浪闻莺》这部**主要讲述江南越剧团的两个女儿和一个画扇师之间的感情纠葛。

 郑云龙饰演的杭州画家工在《《柳浪闻莺》》这部**中有非常高的地位,拥有的戏也非常多,更重要的是导演对画家工这个角色的设定特别,要求也很高。 面对这样的挑战,郑云龙并没有退缩,而是以更完善的状态完成了相关的表演任务。 他这种敬业的态度和完美的表演,他得到了剧组大部分人的认可,导演团队对郑云龙的银幕表演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主人公垂线和银心是一起长大的好伙伴,两个人也在一起唱歌。 两个人可以说很可靠,但自从这两个人遇到工作善后后。 三个人之间的感情有微妙的变化。 在这部戏中,鬓与工欲善之间的感情与知音的感情相似,是精神上的,而银心与工欲善之间的感情就像世俗一样。《柳浪闻莺》这部**作品于2022年3月5日正式上映后,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的关注。 影迷们在**院看完这部**后,大家一致认为郑云龙在这部**中的表演非常完美。 不仅因为他非常好地完成了自己人物角色的动作,郑云龙也非常好地表现了画师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

1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词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这首曲子简单通俗,十分优美入耳~在欣赏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区分一下大调和小调的段落。一般来说大调给人欢快的感觉,而小调则有悲伤的基调,在音乐色泽上有明显的区别。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幅画里面的暖色调和冷色调,他们不仅是技法上的运用,同时可以抒发情感。在本曲中,一开始到歌词“水底鱼儿慢慢游”都是轻快的大调,但中间“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到“野火在暮色中烧”则为小调,不仅调性改变,意象也十分阴柔萧索。接着从“西天还有些儿残霞”到最后又转回了大调,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并结束。调性的增加也同样增加了乐曲的层次~看看你可否不用词仅仅靠听来感受出大哪里是调,哪里是小调~

2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不是王菲的那首~但是非常有趣~这一版是我们团的一个新尝试,想看看合唱和昆曲在一起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整首曲从编排,发声,咬字和换气的方式等等都进行了“昆曲化”的处理。这个实验性的作品到时候就由你们来体验评价啦~

3 《大江东去》这是一首整体来说特别“气势磅礴”的曲子,钢琴伴奏同样铿锵有力。歌词本身的原因,这首歌也有不同的大段落。比如中间“遥想公瑾当年”到“故国神游”都有种南柯一梦的美好,但到“早生华发”的感慨,感情又随之黯淡了下来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短暂的消沉,感慨“人生如梦”过后,又豪情纵饮“一樽还酹江月”。可以在这首歌里尝试捕捉演唱音色的变化:豪迈的音色,甜美的音色,慨叹的音色都有着怎样的不同~

4 《阳关曲》一首送别时的歌曲,真挚、深沉、慷慨、苍凉。领唱的声音真的非常非常动人,请关注。另外很多地方我们都会使用“哭腔”来表现离别的不舍。同上一曲不同,这首曲最后是渐弱结束的,有种渐渐远离的感觉。

合唱幻想曲

这一套曲均为美籍作曲家、指挥家Robert W Procter改编

5 《思乡》跟《乡愁四韵》的主题相似,但是比起前者有没有那么宏大与直接,先给出一个精致美好的场景,作者凭栏欣赏,但是因为心系故乡却处处“触景生情”,最后抒发出“不如归去”的情感并反复强调,不绝于耳。有几个看点:曲中有几处由几个女生反复演唱的“归去”是在模仿鹃啼。鹃啼过后“惹起了万种情绪”这一句由几个声部反复演唱,有一种思愁压抑不得的累积,到最后“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的迸发,好似“银瓶乍破水浆迸”的畅快淋漓。

6 《我住长江头》应该算是一首情歌,很美。演唱的时候除了主旋律,其他的声部用自己的旋律起伏,声音的强弱和音色同钢琴伴奏共同营造出了一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觉,试着从中听出那种波光粼粼的长江水,携卷着主人公的情思从源头一浪接一浪打过来的意象吧~

7 《春思曲》描写了一位女子绻坐在绣楼中,无心梳妆打扮,思念远方郎君的情景。(跟《思乡》还挺像的)也是小楼独倚,睹物思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绪。结尾处极其压抑,一直重复“未成眠,未成眠”,睡不着呀睡不着。思乡还可以直抒胸臆地喊一喊“我要回家”,思人就没那么好意思喊呀(俗称憋到内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0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