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曲调(例如A大调)所表达的情感色彩!

关于音乐曲调(例如A大调)所表达的情感色彩!,第1张

以下摘自(古曲音乐ABC)

C大调:有质朴的安定感。乐谱中的C大调的曲子在不使用调号时很容易读谱。另外很多的乐器中也容易运

指,是适合初学者常用的调。

代表名曲:Beethoven交响曲1号/Beethoven钢琴奏呜曲子1号(瓦尔托什塔因)/Schubert交响曲8号

G大调:像少年一样开朗、奔放。

代表名曲:Bach格尔托伯格变奏曲/Mozart(一个小夜曲)/拉威尔的钢琴协奏曲

D大调:全部都含有小提琴弦的音,所以对小提琴很容易,在小提琴声音是容易回响的调

代表曲pachelbel(卡农)/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A大调:清澈的音调,但有一点孤独感。

代表名曲:Mozart单簧管五重奏曲/Beethoven交响曲7号/Schubert(鳟鱼)/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萧邦(英雄波兰舞曲)

E大调:具有古式的光辉灿烂的特点,适合于洋琴演奏和宫廷风格的音乐。

代表名曲:维瓦尔第(四季)之(春天)/贝多芬钢琴奏鸣曲9号/萧邦的(离别之曲)

B大调:曲子的主调从B大调而来的曲子很少,常常用B小调的曲子作为同主大调,或者用E大调的曲子作为其

属调来表现

代表曲:勃拉姆斯 钢琴三重奏曲1号/

F大调:适合角笛因为调子柔和,所以最适合作为婴儿催眠曲

代表名调:贝多芬的交响曲6号(田园)/勃拉姆斯的交响曲3号

降B大调:很多管乐器把降B大调作为基本来构成,特别是单簧管和小号,作为降B大调的移调乐器非常有名

所以降B大调是管乐器的擅长调,在吹奏音乐等中与降E大调并列频繁使用

代表名曲:莫扎特 钢协27号/贝多芬 交响曲4号/老贝钢协29号(铅锤钢琴)/舒曼 交响曲1号(春天)

降E大调:有沉着感和包容力,而且很稳重不仅仅说是对于中音萨克斯管和次次中音萨克斯管,而且对于孤

降E调的乐器也很容易演奏的调

代表名曲:莫扎特 交响曲第39号/贝多芬 交响曲(英雄)和钢协(皇帝)/舒曼 交响曲3号

降A大调:有成人的高贵音色,在浪漫派里可以大量看到

代表名曲:贝多芬(悲怆)第二乐章/萧邦(英雄波兰舞)

降D大调:具有烂熟了的颓唐的音色,在浪漫门派的钢琴曲里可以大量风到因为钢琴黑键多,根据杠杆原理

认为其音较柔和

代表曲:萧邦(小狗儿华尔兹)

降G大调:因钢琴黑键多,可以得到很柔和的音但很难读乐谱

名曲:舒伯特 即兴曲集第一集

降C大调:能产生柔和的音用于音乐会的竖琴

a小调:适合初学者;代表曲:贝多芬(奉献给埃里泽)/格里格的钢协

e小调:深处隐藏着热情e小调是把小提琴的最高开放弦作为主音的小调,因为含有其它G,A弦的音,所以声

音很容易回响的小调之一

代表曲:门德尔松的小协/勃拉姆斯的交响曲4号/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第5号

b小调:很平淡,无特征

代表曲: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升f小调:有闪烁,或者拉长的紧张感

代表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5号)

升c小调:平淡,无特征

代表作: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萧邦的幻想即兴曲

升g小调:小调里最光辉灿烂的曲调

代表曲:萧邦练习曲第二集25之6号/李斯特(钟)

d小调:d小调有朴素的乡土气息,多用于木管乐器同时d小调把小提琴的第三弦开放弦作为主音,其他的三

个开放弦包含在音阶中,大量用在小提琴曲中

代表曲:莫扎特(安魂曲)/贝多芬交响曲9号

g小调:g小调具有深远透明的悲哀感,在莫扎特的曲子中很有名

代表作:莫扎特交响曲40号

c小调:一般认为c小调是特别令人感伤的调

代表作: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32号,(命运)/萧邦(革命练习曲)

f小调:表示了内心的高贵的痛苦和悲伤

名曲:贝多芬的(热情)/萧邦的幻想曲

降c小调:一方面表示了无限黑暗程度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有引导出高贵荣誉的作品

代表曲:柴可夫斯基钢协1号

降e小调:安定,但多少多少有暧昧的感觉

维也纳圆舞曲:约翰 施特劳斯继承和发展了古典音乐中生活风俗性小品和舒伯特圆舞曲的专业传统,以民间连得勒舞曲、进行曲为基础,将维也纳圆舞曲的样式固定下来,即:引子,五首有调性联系和情绪烘托的舞曲,尾声。圆舞曲以弦乐为主导,加强弦乐与木管音色对比的配器手法;具有华丽流畅的旋律和标题形象鲜明等特点。 圆舞曲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溯源追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拍或拍,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十八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写了近五十首短小、精悍、具有民间风格的圆舞曲,称作《德国舞曲》。之后,舒伯特写了二百余首供钢琴独奏的圆舞曲。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肖邦写有十四首音乐会圆舞曲。维也纳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他是一<位主要从事圆舞曲创作的作曲家,具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他一生写了447首圆舞曲。他创作的大量圆舞曲中,最脍炙人口的可算是《蓝色的多瑙河》了。这首圆舞原是一首歌唱多瑙河的男声合唱曲,曲名全称《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上》,后来作者又亲自改编为乐队演奏的圆舞曲,很快流传于全世界。随后,这首乐曲又被很多作曲家改编成独唱曲和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有人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维也纳音乐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吧!(板书课题)

学生打开《音乐之都维也纳》学习专题网站,点击“维也纳全览”观看。看完之后,在留言板上谈谈对维也纳的初步印象。

师生合作朗读第一节。

二、 学文感悟

(一)学读第2—4节

教师引导: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呢?同学们,在网上有课文内容。请大家先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用课文中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

学生自行上网,并认真阅读网上的课文,在“讨论”板块中交流。

教师引导:在三方面中,对哪一点最感兴趣,可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细细地读,并通过网络去探究这个方面。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并阅读相关的课文段落,充分利用网页课件,通过超级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音、像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学生自主搜索资料,对重点知识作好复制、粘帖或笔记,积极思考自己的学习主题。并利用“讨论”板块进行交流,不仅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要观看其他同学的观点。

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适时根据学生要求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屏幕广播。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师小节:在维也纳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这座城市就是一首优美的圆舞曲。

(二)学读第5、6节

教师引导:来到维也纳,不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听一听音乐会那将会是一种遗憾,现在就让我们去一睹为快吧!

学生点击网站中“盛大音乐会”观看,并在“留言板”中交流对音乐会的感受。

教师引导:想对歌剧院了解更多吗?请上网读一读课文5、6小节,点击“国家歌剧院”了解有关资料。讨论“歌剧院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学生上网读课文,搜集资料,作好笔记并在网上展开讨论。

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评。

教师小节:国家歌剧院是凝固的音乐,是一切爱好音乐的人们心目中的圣地。它是维也纳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三、 总结升华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维也纳,领略了它秀美的风光,聆听了它优美的圆舞曲,感受了它深厚的音乐内涵,此时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在留言板上留下来。

学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并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四、 拓展延伸

作业:以小组合作形式搜集资料,以世界名城为主题制作演示文稿。 通过播放“维也纳全览”的片段,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情绪中。有目的地使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教师课前集音、像、图、文与一体,精心设计信息量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网页课件,提供好学习背景资料,和各类感性材料。使学生能通过网页,通文路,感其情,晓其心。

网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环境,这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提供充足的信息源。--创设好一个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在网上查询文字、图形、影像等信息,为进一步建构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奠定基石。

“讨论”板块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让学生敢说、敢想,促进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式学习,锻炼学生自我表现能力。

网上提供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实况片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1、莫扎特

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1760年,开始学习作曲。

2、冼星海

(1905—1945)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3、贺绿汀

(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揩等。解放后,贺绿汀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新闻)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他的创作,构思严谨周密,结构完整紧凑,手法简洁洗练,感情真挚自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4、肖邦

肖邦(Fredric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

在与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

他巧妙克服了钢琴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的主要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没。他第一次在音乐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代表作品《f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等。

5、舒伯特

(Franz Seraph Peter 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童年时代就接触音乐。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伯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

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那由感而发的六百多首歌曲。我们熟悉的还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参考资料:

—音乐家

华尔兹是最爱大众欢迎的一个交际舞种。华尔兹简易学、音乐优美、舞蹈流畅,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

华尔兹又名圆舞,这是因为华尔兹在整个舞蹈过程中,大部分都在不停的旋转

华尔兹来源于欧洲,是欧洲的一种土风舞,到了18世纪,华尔兹成为极流行的社交舞厅舞。

华尔兹有论舞步与乐曲,都和其他舞步有显著的不同之处,主要区别是华尔兹是3拍子的舞步,所以有人称之为快三步舞或慢三步。华尔兹舞曲轻快,明朗而动人,舞步也是如此,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比其他舞步更有诗意,更温文而雅。这也是华尔兹能流行百年而成为标准的主要原因

慢三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每分钟28~30小节。19世纪中叶,维也纳华尔兹传到美国,也称"快三步"。节奏轻松明快,为3/4拍节奏,每分钟56~60小节 华尔兹又名圆舞, 这是因为华尔兹在整个舞蹈过程中,大部分都在不停的旋转。

华尔兹来源于欧洲,是欧洲的一种土风舞,到了18世纪,华尔兹成为极流行的社交舞厅舞。华尔兹有论舞步与乐曲,都和其他舞步有显著的不同之处,主要区别是华尔兹是3拍子的舞步,所以有人称之为快三步舞或慢三步。华尔兹舞曲轻快,明朗而动人,舞步也是如此,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比其他舞步更有诗意,更温文而雅。这也是华尔兹能流行百年而成为标准的主要原因。

华尔兹是三拍子的。

华尔兹用W表示。也称“慢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具有优美、柔和的特质,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每分钟28到30小节左右。每小节三拍为一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环,但也有一小节跳两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通过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动作,结合身体的升降、倾斜、摆荡,带动舞步移动,使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

扩展资料

华尔兹特点:

摆荡的动作与转身动作是不能分开的,两者之间并存的是一种引擎与轮胎的关系,没有转身动作,摆荡的动作将显得 硬而不平衡,摆荡的完成表象, 要藉著身转动作经过身体中心以 及腿部、臀部的运动,还有肩膀与手臂的摆转来达成时间运动的技巧,来完成轻盈且优雅而具有动力型态舞姿。

舞者的思考逻辑会以为上身不动就是好的现象,但肢体是自由的,舞伴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更是不能受到束缚,身转动作能使得肢体肌肉能产生松弛的作用,所以摆荡之前必须作好身转动作的准备工作;双膝松曲,自腿部以上将身体稍向前撑,双肩放松平放,背腰稍微撑紧,身体重力置于双掌。

圆舞曲英文就是waltz(华尔兹,当然也是一种舞蹈);所以两者是相同的,是古典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圆舞曲(德文:Walzer,又音译为“华尔兹(滋)”)有别于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维也纳作曲家的严肃作品,它和“轻歌剧”(Operette)可说是19世纪民主化社会中,为适应一般群众较通俗品味而形成的“轻音乐”;它们在维也纳的诞生、兴盛与衰竭,正好与整个19世纪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荣枯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个社会背景之后,将有助于我们对维也纳轻音乐的认知。

当法国大革命于18、19世纪之交震撼着整个欧洲时,源于德国南部与奥国乡间的一些三拍子民俗舞曲,诸如“连德勒舞”(Ländler)、 “德国舞”(Deutsche)、“旋转舞”(Dreher),逐渐地被引进城市,转变成文明社会中的“圆舞”或“华尔滋”。圆舞虽被适度地“文明化” 了,然而它仍然保有着源自乡间的愉悦奔放的本质,以及刚兴起时尚被视为“有伤风化”的男女相拥的舞姿。无论如何,它终能逐渐取代了属于“旧时代”优雅高贵却显得矫揉造作的宫廷舞蹈“小舞步”(Menuett),而以它那平民化的格调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当时可供跳舞的咖啡馆、小酒馆或稍后兴起的大规模舞厅,王公贵族或一般平民都可以自由出入,如此而消除了阶级间的界限。

当拿破仑征服欧洲的行动失败之后,欧洲各地的贵族为了重建新秩序而召开“维也纳和会”(1814-1815年)。据说开会的代表们与其说是在开会,不如说是天天在跳舞作乐。从和会期间一直到1848年革命事件爆发为止,这段所谓的“毕德迈雅时期”(Biedermeier),尽管处于梅特涅首相(Metternich)专制政体与严厉的警察制度箝制之下,艺术(尤其是音乐)却由于得到中产阶级的支持而得以稳健地发展;而维也纳人的喜欢跳舞,使整个首都永远处于歌舞升平中。根据统计,当时维也纳的人口总数约二十万人,而全城可供跳舞的场地可容纳五万人,也就是说,该市四分之一的人染上了所谓的“华尔滋病毒”!此“毕德迈雅时期”正是圆舞曲音乐的先锋约瑟夫·兰纳(Josef Lanner, 1801-1843)、老约翰·斯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 1804-1849)活跃的时期,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 1825-1899)才刚开创他的事业,也就是说,维也纳轻音乐的黄金时期才刚要展开而已。

在浪漫时期,受圆舞曲的流行风潮影响,作曲家也尝试将圆舞曲放入他们的大型作品中,例如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便是用圆舞曲所写成,另外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尤金·奥涅金”、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以及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中,都有精彩的圆舞曲音乐。除此之外,萧邦和布拉姆斯也都创作了多首用钢琴独奏的圆舞曲,这又是圆舞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了。

至于做为社交舞,起源于1780年代维也纳的华尔滋,很快就传到其它欧美国家。俗称慢三步,用3/4拍的音乐,抱握姿势以闭合位置为主。特点是在第一拍的时候,身体要低下来,而在第二、三拍的时候,身体要升高,形成波浪式的移动。基本舞步是左转(Reverse Turn)和右转(Natural Turn)。“维也纳华尔滋”(Viennese Waltz)是从华尔滋演变出来的速度很快的舞,俗称快三步。国际华尔滋只限于闭合位置(closed position),而美国式华尔滋(American Style Waltz)却允许闭合位置以外的所有位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72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