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七夕感怀

七律·七夕感怀,第1张

文/终日乾乾 图/网络

          七律·七夕感怀

岁月无情已半生,亦曾双七盼归卿。

当时怨鹊闲偷懒,今日怜伊劳累争。

人世沧桑心槁悴,江山丘壑景分明。

风来逐浪新层出,惟愿年年过太平。

七夕,如今是中国本土的“情人节”,加上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更使这个节日充满浪漫,永恒,团圆的气氛。衷心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律:

重阳感赋。

笑对风霜鬓发苍,登高望远此重阳

人因秋暮无须懒,菊为寒迟不肯黄。

海角君居寻喜悦,天涯吾道任荒唐。

欣斟桂酒陶然醉,泼墨吟诗似梦香。

重阳登高。

登高不惧夕阳斜,极目群峰溢彩霞。

远望枫红穿眼过,近观野菊卧陶家。

霜寒酿得青山醉,风冷吹成碧水瑕。

三径归来香满路,清风一曲踏琼花。

七绝:

一、九九重阳菊正黄,酒浓蟹醉稻芳香。

登高望远云天阔,寄语琴心并物扬。

二、欣逢九九又重阳,染尽枫红菊色黄。

笑语欢歌情浪漫,登高望远醉峰乡。

三、登高攀顶劲无穷,袖底寒风一扫空。

历尽沧桑红似火,一年更比一年红。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刘禹锡,字梦德。人如其名,他的作品读起来确实能让人如痴如醉,如梦似幻。他擅长的体裁很多,涉猎的领域也很广泛,因为他饱经宦海沉浮,感受过人世间的沧桑,所以他的诗作感情深重而浓郁。相比绮丽浪漫的李白,沉郁心酸的杜甫,刘禹锡的风格就显得刚毅豪阔,他写下如《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佳作,而他最让人爱不释口的一首作品,是他的七律诗——《西塞山怀古》。

全诗如下: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一、以实写虚,说不尽世事的苍凉。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政局越发动荡,国家岌岌可危。朝廷仅存的忠贞臣子开始谋划改革,刘禹锡自然参加。然而正如历史上大多数的变革派一样,他们的变革也失败了,刘禹锡的政治生涯也走向贬谪。他没有消沉,依然积极面对,奈何奸人挑拨,原本重回京城的他,又被贬谪。政治生涯的失意,母亲和好友柳宗元的接连逝世,都让刘禹锡愁思满怀。他在远赴安徽就职的途中路过西塞山,遥想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战争,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被誉为“唐人怀古之绝唱 ”的《西塞山怀古》。

二、时移世易,写不完光阴的飞逝。

颈联两句带给人的震撼是无法简单言明的。刘禹锡看惯了世态的变迁,他是清晰的感悟到,面对着历史的长河,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面对着朝代的更迭,人对往事的追忆伤怀即便反复,但时间流逝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山川大江也依旧存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我们不过是小小的一粒尘埃。

三、家国不安,道不清内心的纷繁。

刘禹锡其实是想告诫当下的掌权者们,即便是争夺再多的权利,最终都只会如历史上那些称王称帝的霸主们一样烟消云散,不可能如西塞山一般留存至今。面对家国的衰败,他想要通过这首诗来告诫,但是碍于时下的局面,却又不能说破,属实心酸。

这就是刘禹锡,心怀国家胸怀大志,却一生动荡不安的刘禹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22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