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家对中世纪文化怀有情感,视其为法兰西民族生命力的源泉。18世纪思想家认为历史会走向进步,有其历史的背景为后盾。随着科学革命的开展,西欧的一些地区在17世纪后期开始慢慢工业化,其结果是欧洲领先于其他地区,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当今的全球史家认为东西文明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大分流",便是指的这个现象。
所谓"大分流"是指工业文明取代了人类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农业文明。由此,欧洲(以西欧和当时刚刚新建的美国为代表)开始领先于其他文明,成为引领世界历史前进的火车头。这句话并不只是比喻而已,因为火车的发明和使用,无疑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工业文明的兴起,主要是一个经济现象,但也有相应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表现。因为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政治制度、宗教观念和思想形态。工业社会的兴起,必然会与之对抗。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其背后既有宗教信仰分歧的原因,更是新兴的社会政治力量对旧制度冲击的结果。
荷兰、英国和美国的革命,其原因和过程各不相同,而其结果却大致相似,那就是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逐渐形成。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或许是这种新旧制度更替表现最为激烈的一个事件,其影响也最为深远。从政治层面来讲,法国大革命的最大遗产体现在推进了欧洲各地的民族主义浪潮。法国革命激烈、激进的程度,不但让尚未改革的普鲁士等地感到恐惧,而且也造成已经经历过改革的英格兰、荷兰等国的不安。英国学者对于法国革命一般都持批评的态度,其中以埃德蒙·伯克(Edmond Burke,1729—1797)最为典型。
对法国革命的批评和不安反映的其实是一种有关历史观的争议。更具体一点说,就是在近代社会慢慢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已经渐行渐远的时代——中世纪。在法国革命爆发之际,前章提到过的"古今之争"已经基本结束,主张今胜于昔的学者略胜一筹。所以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于论辩过去是否仍然胜于现在,而在于讨论在近代化高歌猛进的时候,是否要否定中世纪的一切。
如前章所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对于中世纪持一种基本否定的态度,而德意志学者如赫尔德,则对此颇有异议。激烈的法国革命,以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似乎要以全新的姿态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制度和社会,由此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恐惧和不安。英国的学者则认为,英国"光荣革命"的成功,其部分原因就在于有来自中世纪的"大宪章"的遗产。
因此,完全蔑视中世纪并不明智。更有甚者,由于法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拿破仑战争。而拿破仑以军事的手段扫荡了几乎整个欧洲,冲击了旧制度。所以在如何对待中世纪的遗产这个问题上,还掺杂有欧洲其他地区反对拿破仑法国霸权统治的民族主义情绪。
19世纪被人称为是"历史学的世纪"。如果这个说法可以成立,那么其原因和特点则颇为多元、多样。批评法国革命过于激烈的言论,反映的是一种政治上的保守主义,而对中世纪的肯定甚至怀念,在文学作品上最为明显,表现为浪漫主义,主张历史上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则体现了历史主义的思维。这三种"主义",加上上面提到的民族主义思潮,都在19世纪得到长足进展,并促进了历史学的大踏步发展。
因为历史研究的前提,就是要对过去充满兴趣(以否定中世纪来提倡历史的进步观念,被一些人视为代表一种"非历史"(ahistorical)的态度)。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更促使史家缅怀自身民族的过去,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情绪还是历史主义的思维,都有助于历史研究和著述的蓬勃发展。那时出现的历史作品,内容和形式多样,比如世界史的写作,随着美洲的发现和开发,让人颇有兴趣。
同时,对欧洲古代社会的研究也仍在持续。"东方学"(Oriental Studies或Orientalism)——欧洲学者对世界其他文明的研究——也在慢慢兴起。但毋庸置疑,19世纪史学的大宗是民族国家史学,即追溯、回顾、研究一个民族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著作,不仅欧洲如此,世界其他地区亦不例外。
民族主义在19世纪欧洲的兴起有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民族史学在那个世纪的蓬勃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建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民族史学的写作和出版,助长了该国公民的民族主义感情,提升了他们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而民族国家的成立又起了帮助民族史学发展的作用。举例而言,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而法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又让法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在期间,法国政府建立了博物馆(卢浮宫)和档案馆,其目的就是要提升公民的民族主义意识。博物馆和档案馆又是民族史学写作的得力帮手。这两种机构的雏形在古代便存在,但性质和功用不同。近代的博物馆(不少博物馆还包含国家图书馆在内,如大英博物馆)既有保存古物的意图,又有教育公民,提高其民族自豪感的目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者变得日益重要。
国家不但出面、出资建立博物馆,而且还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公众(特别是学校学生)参观。这些措施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爱国心。档案馆的使用者与博物馆的参观者相比自然要少得多。但档案馆逐渐向公众开放,其目的也是为了提供方便,有利于历史学,特别是以自身民族为题材的历史著作的写作。
法国国家档案馆(Archives Nationales)创建于1790年,是欧洲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近代档案馆。而作为法国国家博物馆的卢浮宫(LouvrePalace)在1793年正式向公众开放,也是欧洲最早、最大的国家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向公众开放,为欧洲最早)。
就民族史的写作而言,法国史家也不落人后。奥古斯丁·梯叶里(Augustin Thierry,1795—1856)、弗朗索瓦·基佐(François Guizut,1787—1874)和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都以不同的方式写作法国史,其中,米什莱以其高昂的热情、史诗的笔调歌颂法兰西民族的光荣历史,不但被誉为"法国史学之父",而且还是欧洲民族史学写作的典范。
这些法国史家的性格、治学和经历各有不同,但都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长大,因此他们的史观又有相似之处。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不同,他们对中世纪文化怀有浪漫主义的情感,并视其为法兰西民族生命力的源泉。
虽然程度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受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史学大家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1768—1848)的影响。基佐在年轻的时候,还曾评论夏多布里昂的名著《殉道者》(LesMartyrs),得到了后者的称赞。同时,这些史家在思想上又受到法国革命的洗礼,看到了大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因此特别希望从整个民族的角度写作法国史。
1、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话将浪漫主义定义为“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强调其“理想”与人的主观因素。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
2、大胆的夸张——无法考究的细节。
夸张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作为修辞方式,它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应该说,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强烈的抒情——极端鲜明的爱憎。
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由于在描绘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从作者的内心感受出发,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主观愿望,所以感情色彩特别浓烈。重理想的表达,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浪漫主义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欧洲从古希腊时期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欧洲文明的先驱阶段,也是西方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发源地。在这个时期,希腊城邦的出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使欧洲文明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欧洲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包括罗马帝国的建立和衰落、中世纪的宗教冲突和战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复先等。
浪漫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欧洲文化多元化的标志。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艺术、音乐等艺术形式,表现了对自然、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强烈倡导。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的追求。
总的来说,欧洲从古希腊时期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吸收了来自其他文明的精华,并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欧洲的历史变迁也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希腊时期的文明为后来的欧洲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最著名的成就是哲学、科学、数学等领域的发展。中世纪时期,欧洲文明受到来自东方的启发,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明迎来了又一次复兴,许多艺术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为欧洲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文明进入了新的阶段,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作品体现了对自然、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强烈倡导。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运动,为欧洲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medieval romance
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中古传奇;罗曼史
例句
1In fiction, the adventurer figure or Picaro may be regarded as a descendant of the knight-errant of Medieval romance
在小说里,冒险者此一角色可以认为是源自于中世纪罗曼史中的游侠骑士。
2An expedition undertaken in medieval romance by a knight in order to perform a prescribed feat:
在中世纪传奇故事中,骑士为了完成一既定的业绩而进行的探险:
3Such wild men haunted the forests of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romance: irrational, carnivorous, dangerous, untamed
类似的野人经常出现在中世纪的森林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说中。
当下求婚时非常流行单膝下跪的姿势,不只是因为浪漫,还有什么寓意呢?
单膝跪这个习俗来自欧洲,中世纪以前。
因为西方人喜欢用决斗来解决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加公平。对待爱情的时候也是一样,他们通常会使用决斗的方式来争夺一个女人,胜利者在获胜后,右手将剑尖触地,右膝单腿跪地,左手按在左膝盖上,向女生表达所有权。
宫廷礼仪中也有,骑士向公主下跪,发誓效忠,而男生向女生单膝下跪求婚,代表发誓永远爱你。
骑士精神的源头
公元800年开始,骑士逐渐变得重要起来。首先他们大部分来自于有强大背景的家庭,或者在战斗中表现得勇猛无比的普通家庭子弟。骑士制度初期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封建主的兵源。
骑士精神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忠诚,发誓会誓死效忠于国王和领主。
国王和领主招募英雄战士,帮助他们征服领土;国王闲暇时还需要骑士陪他们聊天,这样他们有的会有机会和国王建立起伟大的友谊;替王室、贵族管理他们的农场;替王室收税,这个工作让很多人非常讨厌骑士。
任何一个骑士都要向其领主或国王宣誓履约,骑士如果违反他的誓言,不仅有损自己的身份,而且对于基督教骑士而言,这将使他冒着丧失灵魂得救的危险。这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惩罚。
骑士不等同于骑兵
骑士是一种头衔、爵位,一种资格、身份,骑士只是构成了装甲骑兵的主力。骑士不等同于骑兵。
骑士往往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堡。这个城堡可以是自己修建的,抢夺来的。
战争中骑士是有自己的盔甲,而普通士兵是没有的。
骑士最重要的的财产是自己的战马。
骑士也有很多种死法,大部分参与战争的骑士在50岁之前就会丢掉性命。还有一部分会死于伤口感染、疾病、监狱,或者战争结束后静静地死去,等等。
死在异国他乡的骑士,一般会被他的朋友用白兰地酒将尸体泡起来,送回国。
到了1500年,骑士作为战斗人员已经被备有火器武器的雇佣军取代,谁付钱,他们就为谁卖命,骑士阶层走向了衰亡。
所以单膝下跪最重要的含义,可能是取于骑士精神——忠诚。
正如骑士的忠诚精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一样,两个人的婚姻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
但求婚的那一刻,一定是绅士的,忠诚的,坚定的,单纯而没有私心杂念的!
哥特式艺术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哥特式”(g。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混乱的迷狂中,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正如哥特理论家沃林格尔所言;“正是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现象最突出的标志”,。”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并最终获得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无上自由感。
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
近代以来,欧洲的哥特式艺术热潮持续不断。18世纪中期,英国首先见证了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这种复兴是由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激发的,中间夹杂着宗教的虔诚、神秘幽微的自然观、悲怆的宿命情怀等因素。
源于19世纪早期的哥特小说,其要素包括神秘、厄运、死亡与家族诅咒等,从而使得“哥特”这个词汇与恐怖、黑暗和超自然的意境相关联。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英国的一些贵族乡绅热衷于在他们的庄园里复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废墟,以满足怀古的幽情。自拿破仑战争以后,已然对文学和建筑产生影响的浪漫色彩和哥特风格也延伸到了女装之中;在欧洲和美国,晚会上的珠光宝气开始渗透到白天,镶马赛克和浮雕宝石的饰针以及与之相配的珠宝逐渐流行,哥特式艺术成为当时激发浪漫主义艺术家强烈的非古典审美情怀的载体。
我也是搞美术的,不看大量作品,只看文字感觉没什么用。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 一种枷锁。
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
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
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参考资料:
Old English literature on the island of England in the early inhabitants Celtic and other tribes, leaving no written literature When the 5th century, the original living Nordic three Germanic tribes, the angles, saxons and the jutes - invaded Britain, their epic Beowulf handed down The hero of the poem the aged hero Beowulf battles to kill a troll, dou dur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evil forces to conquer the nature for the people died Its background and the plot is the Nordic, but mixed with Christianity, shows the epic several modifications, is not the origin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nuscripts preserved in a 10th century version, in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poem and writing vivid, alliteration, re-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 used by demonstrate the features of Old English poetry
6 the end of the century, Christianity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UK, the religious literature Monks in Latin writing a book, of which the bede by the British people's religious history "(731) with both a rare historical facts, and abound philosophic legend, admired, and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Since then, the Danish invasion, a lot of the temple was destroyed by war, academic and decay 9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king of wessex Alfred strong resistance to Dan, to revitalize academic at the same time, hired a group of scholars to Latin book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encouraged to write a chronicle of the Anglo - Saxon,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writing history in the local language
Middle English literature in 1066, the Norman invasion, brought in continental Europe, the feudal system, also brought a group of French nobles Affected by the ruling class language, Old English itself in play a chan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English after the 12th century Also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of new fashion, popular legend written in verse knight, they sing praises to the Lord's loyalty and love of high lady there high artistic quality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It written in the alliterative verse, content is a "round table" under the ancient king Arthur's adventure
14 century, middle English literature has reached the peak This period of important poet Chaucer's creation course, from the early works of France and Italy, follow into the then British ecru realism, shows the confidence of English literature His masterpiece the Canterbury tales with beautiful, lively rhyme, describes a group of pilgrims on their way to Canterbury air of speech; They come from different classes and industry, and each story or elegant or vulgar, reveals the various social re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church clerk long poems written by Glenn alliteration body piers plowman (a "dream of the farmer Peter"), with a dream, the symbol of form and meaning of writ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peasant uprising of 1381 rural reality, pen used to take a serious right and wrong Same unleashing the lower people's emotions and folk songs, they are often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 after the oral tradition to write up, one of the first 15 th-century codex Robin Hood ballads, depicts a group of farmers' Robin Hood,
Hit the church monks and deeds of the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told today
Second, the literature during the Renaissance in the 16th century, due to the new route discovery after overseas trade developed, Britain's national strength gradually enrichment, rising nationalism, vanquished Spain sent to continental powers invaded in 1588 "Armada" Culture also appeared on an active, good with paying of the Renaissanc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