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美丽的修行

教育是一场美丽的修行,第1张

教育是一场美丽的修行

文/ 张爱敏

师者,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2020年10月,首届长垣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正式启动,招募令一发布,竟然有全国各地近50名教师恳请加入。作为一位乡村教师,我难道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感慨之余,更加坚定一种信念:教育是一场美丽的修行。虽身在穷乡僻壤,但躬耕教室,心系学生,潜心课堂,携手团队,诗意栖居。默默耕耘三十载,不仅成全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演绎着美丽的教育修行路。

每一个被看见的孩子都是天使

2012年,我参选“长垣县首届名师”,凭着完善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对学生细致耐心的品性和诚挚的爱顺利入选,《长垣视点》《长垣教育电视台》《教育时报》均以《让乡村教育也浪漫的乡村教师》为题报道了我的教育事迹。还记得参访时面对镜头的一句话:“每一个被看见的孩子都是天使,我要把每一个学生都陶冶成最美的诗行。即使我停止歌唱,我也要让最动人的旋律留在他们心上”。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日常管理中,我尽力为每个孩子打造一个美丽的支点,用爱养育,用心教育,用情熏染。每月生日会,每周秀才艺,节日课程,书香课程,研学课程,还有让学生视若珍宝的期末颁奖词、班主任寄语……每一个日子都在学生的期待中到来。

初中孩子正值叛逆期,说教太苍白,责骂更无效,促膝谈心时间不充分,简单粗暴更是适得其反。唯有以尊重与信任走近孩童,用真情与行动去感化他们。楠有吸烟劣习,为使之迷途知返,我没有呵斥,更没有抛弃,而是写下了两万多字的书信与之倾心对话。

遇到学生生病,我更是关怀备至。润晚上犯病,大便不通,蹲在卫生间直哭。我闻讯后立即从家里赶来,带她去医院,医生给了三瓶开塞露,在臭气熏天的农家厕所里,我亲自给孩子一瓶瓶挤进去。

就这样,我握紧手中的笔,以书信沟通,让笔下生情,用文字记录与学生在一起的艰难抉择与幸福时光,爱抚一颗失落彷徨的心灵,温润着一颗颗不羁的灵魂。

把一颗心妥妥帖帖地安放于讲台

90年代的乡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交通不便,身在乡村,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直到2004年,一次培训,一个人,一句话,一张保单,直击心房: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语文老师,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坚持每日阅读,写千字文,十年签约。

我瞬间寻到了心灵的栖息地,开始致力于课堂教学实践,尝试导学案的应用,构筑理想课堂,实施板块教学,倡导诗意语文,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我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未完成的作品,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努力让课堂富有情致与诗意,让教育充满激情与灵动。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必须首先是读书人,特别是语文教师。我爱读书,也是当地阅读倡导者,2006年5月17日,我正式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团队,开始了近乎疯狂式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佐藤学、魏书生、雷夫、王晓春、张万祥、李镇西、张文质等教育家、名师的著作、博客,先后进入的阅读视野。特别是2007年,我加入“海拔五千新教育读书会”后,百万字的海量阅读丰厚了每一个深夜,一本本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深邃了每一颗星星,一篇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吻醒了每一个黎明……

2009年,班级“师生共读共写”课程启动。每个晚上,查寝回来,我总会在办公室再坐上一会儿。孤灯下,年写作量超越36万字。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每一届学生的随笔写作启动,我都要与学生算一笔账,若每天写300字,每周是2100字,一个月是8400字,一年呢?耳濡目染中,班里的学生,举手投足尽显书香气息。

10年过去了!我心无旁骛地在行走在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真正理解了“读书,是世上门槛最低的高贵”,“思考,是生命的拔节放歌”。就这样,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与智者对话,与教材对话,与自己对话,我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

于是,我在长垣首届名师评选中以初中组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我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享有政府津贴,并不断得到同行关注,享受到专业尊严带来的幸福感。我的同事们都感慨万千:“婉拒高新聘请,坚守乡村教育。张老师真正做到了在喧嚣中寻求宁静,在繁华中找到本真,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声名所拖累。”

成为一束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自2006年始,我坚持每日千字文,以美好的文字点亮自己,传递一种理念,诠释教育的美好。教育是一种慢艺术,用一种闲情逸致的心情等待水暖花开,不急不躁才会绽放芬芳;遇到棘手问题,选择冷静思考问题的根源;遇到问题孩子,选择讲故事浸润心田,不要把目光停留在刻意感动上,而是用情用智,让事故转化成文字,书写成故事,演绎出美丽。

我不仅点亮自己,还照亮他人。作为教研组组长,我把每一次教研作为教师展示和成长的平台,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况再到教后反思,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微笑,都逃不过我敏锐的眼睛,都会成为我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

就这样,我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引燃身边的同事。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智力的成长,还有情感的浸润、意志的磨砺、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圆满,进而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幸福。

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2016年,当选乡村教师工作坊坊主,回眸自己长久摸索出来的成长路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乡村教育的燃灯者,去点燃;一定要成为一束光,去照亮,去唤醒,去熏染。如果我能点燃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就会点燃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于是,驻足工作坊,我从拟定方案到团队构建,从日常引领到“读、写、研”常态化,作业篇篇点评,句句含情,悄然入心。

短短10个月,本坊坊员线上提交日志1264篇;共读了11部书籍,提交近18万字的读书笔记;每日教育经典近10万;教育随笔逾越30万字,已编辑成册,并在教育部国培案例评选中获得第三名。2017年,我还被高等教育出版社特聘为国培专家组成员。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正如靳老师研修总结中而言:“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语垣坊的兄弟姐妹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越走越远,我也不想掉队!人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活着,就要努力,让自己作为老师的价值更高,也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培训结束了,成长依然在继续。2019年,启动千字文日更365天,创建“蒲墨师痕”暮省日更群,先后80多人加入,坚持完成日更挑战者已有50人之多。

回眸从教之路,我感慨万千:每一条通往专业的道路上总是孤独相伴,寂寞为伍。当我们时刻保持着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怀着敬畏与仁慈,携着诗意与远方守望一间教室。一间教室,就是一个世界;当我们凭着教育良知与研究意识,揣着理性批判与反思潜心课堂教学,课堂上不仅仅有“鲜花”,还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当我们感受到师生生命的律动,每一间教室都能宜居,温暖,明亮,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

越来越坚信:阅读,写作,反思,践行,以专业生活铸就专业成长路。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在教育晴空里,成为一束光,温暖而不炽烈;在思辨课堂下,释放一种力量,蓬勃而润泽;在日常对话中,不指责,不评判,和善而坚定。

就这样,行走教育三十载,修心,修炼,修行。未来,依然心有光亮,蓬勃向上,继续演绎教育之美,浪漫之行。

作者单位:长垣市樊相镇中心学校

苏州的天气,着实热得出奇,烈日下几分钟的功夫,已然浸湿衣襟。培训的这几天,空调似乎成了最低配置,就连夜间休息都得清凉安眠。

尽管我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但真实的住宿环境,还是刷新了我对以往培训的固有印象,一张凉席、一个枕头、外加床上三件套仅此而已。

自“教育行走”征集令发布后,短短数个小时远超既定名额,没有哪一次培训让我见识到有如超市促销时疯抢的盛况。

所有人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汇聚苏州,宁愿忍受一年中最炙热的天气;宁愿选择手机充电不便的学生宿舍、睡硬板床,也要去赴一场专属于青年教师的思想活动。

教育的纯粹恰恰体现在此,除了宿舍、报告厅、食堂三点一线的行走,教师该有的安逸几乎一无所有。我们不是来享受职位带来的尊荣,而是以学员的身份去体验教育从业者原本的艰辛。

我们用各自的爱好办了一场隆重的晚会,很多节目参与人员事先没有碰头的机会,台上尽情表演、台下欢声雀跃。就让我们以另外一种姿态出场,不再树立权威、不再假装深沉,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观众笑得舒展、笑得放肆。

课堂是我们的归宿,可心灵依然渴望旅行,我们在一次次培训中获得成长。地震中崛起的希望告知生命的坦荡;《大鱼》作者分享创作的心酸;刀哥也曾不止一次说起这次行走差点夭折。

真实的生活往往更容易打动人,一点一滴触及内心的阴柔。我们都喜欢用文字伪装,却不曾雕琢时光,让震撼的感触在脑海中一次次荡漾开去,每一篇文章都盛开着记忆的鲜花。

在我们眼中了不起的人物,也在用自身的感召力,去为教育行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举。有的很早之前就已预约,有的自备茶水没有停歇,有的急急而来又匆匆而去。

张老师与刀哥坦言,他们只是发起者,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与实施者。自主组织环节主持、嘉宾点评、论坛分享、歌舞晚会,一次培训是否贴近生活,就看人心是否有归属。

只有感同身受的经历,才能在最后的精彩花絮中找到落泪的依据。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应当有一份理想主义的坚守。扎根现实、超脱世俗,走过脚下的荆棘,心中依然初心不变,指引孩子们追寻诗和远方。

终于明白刀哥所说的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哪有什么免费午餐,是有人在为你默默买单。我们之所以能品味到这次行走的精神大餐,得益于背后的每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

总有一些人,明明自带光芒,却要低调隐藏;明明可以在人前绚烂地绽放,却要在人后寂静地繁忙。她们是美丽的花儿,却要以如火、似灯的选择,把我们点燃、将我们照亮。

我们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乌托邦,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山塘街小聚,阊门码头涛声依旧,就让我们于姑苏城外共赴一场浪漫之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奔跑在未来的路上。

知识的实用和浪漫可以在很多场合中体现。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解决问题:当你通过学习知识并运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你会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如果你在学习物理或化学,那么你可能会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修理家电、理解自然现象等方面感到知识的实用性。

2 创意表达:知识的浪漫体现在创作、艺术表达和思想交流中。当你通过学习知识来激发创造力,进行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时,你会发现知识的浪漫。

3 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知识的实用性体现在你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深度、有意义的对话。这可能涉及哲学、历史、心理学等领域,让你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进行有价值的讨论。

4 探索世界:当你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未知领域,如旅行、探险或研究时,你会体会到知识的浪漫。这种浪漫体现在对未知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探索的热情。

5 改变生活:当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职业中,使其发生积极变化时,你会感受到知识的实用和浪漫。例如,通过学习编程,你可以创建新的应用程序或优化现有的系统,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

6 教育与传播:当你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他人,或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分享你的见解时,你会感受到知识的实用和浪漫。这种浪漫体现在你能够帮助他人成长,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知识的实用和浪漫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情境中体现。关键是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使其成为生活中积极、有意义的一部分。

一个有关爱情的**《怦然心动》

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之后,会觉得其他人都是浮云而已。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这部**也会引起我们很多的思考。

对于个人来说,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就是在像这个彩虹般的人奔跑。

也许我们没有漂亮的脸蛋,但我们可以拥有自信,勇敢,无惧风雨,做一个温暖而坚定的人,去追逐远方。

今晚是咖啡馆第三季开讲的日子,魏老师讲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第四讲,这本书上学期就买了,之前选修《教师阅读地图》时里面就讲到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也拥有一个内在的无法逃遁的发展结构或者说节奏,这种节奏就是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里所说的“浪漫—精确—综合”的过程。

对这三个阶段,之前一直不甚理解,今晚魏老师结合实际进行讲解,顿时清晰了许多。其实教育的三阶段,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可以用教育的三节奏来解释。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阶段所表达的含义。

浪漫阶段,是指事物以混沌的面目出现在学习者面前,学习者通过想像等浪漫方式和这个事物游戏的阶段,也是直接把握学习对象的阶段。(教师阅读地图37页)浪漫阶段是事物的领悟阶段,它的特点是丰富、惊奇、热爱。比如婴儿在0-3岁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事都感到新奇,都想去尝试,看到电视,想去摸一摸,触一下开关。看到小猫、小狗,想去蹭一蹭,想跟它一起玩。看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他们都想去探索,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这些都是孩子的浪漫阶段。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攀爬游戏,拼装玩具,在区域角体验生活中的各种职业,在玩中学,玩中成长,这也是他们的浪漫阶段。小学1-2年级,孩子们读绘本,看着图画识字,图文结合,他们用特有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这都是他们对生活热爱的一种方式。

精确阶段,是建立在浪漫阶段的基础之上,对已经存在于头脑中的活跃而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以促进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对混乱散漫的知识进行分析,把朦胧的感觉化为清晰的 认识,精确期是掌握精确的知识细节进而领悟原理的阶段。(教师阅读地图37页)如我们上一节课时,课前导入,对上节课知识的整体梳理,以知识的挑战方式呈现,让学生兴趣大增,这可以看作是浪漫阶段。教学过程的探索,是对教学目标的分解的过程,是对知识精确的分析、讨论、合作、质疑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可以看作是精确期,最后的总结、拓展,把课文知识与生活相联结,让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这可以看作是综合阶段。

综合阶段,是指在精确期掌握系统知识后复归浪漫,但又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能够自由运用原理去解决问题的阶段。综合期是摆脱知识细节而积极运用原理阶段。(形成智慧)(教师阅读地图37页)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所阅读的书籍大多是绘本、故事书、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比较杂乱,这个时期对所有书籍都很好奇,都想看,所以获得的知识比较混乱,但总体是丰富的,这些是给一个人的成长打底色的东西。可以归结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浪漫阶段。到了中学,知识进一步复杂 ,所接触到的书籍是散文、大量的文学作品。这时的知识开始进一步精确化,开始理解文章的结构、写法及带给自己的思考,这就是精确期。到了大学,知识进一步综合 ,在大量阅读之中专注某一领域,重新进入浪漫期,不过这时候是更高一级的浪漫期,是对自己喜欢的事业的一种幸福的追求。

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浪漫的本质是丰富,精确的内涵是专注和探索,综合是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的智慧。用禅宗的话来讲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浪漫时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精确时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综合时期。

如一节课中,孩子的注意力保持15分钟,这个专注的阶段就是精确部分,孩子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危机和冲突,都会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交集点”就说明了思维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找到思维的交集点,学生思维的神经线才能连通,课堂的碰撞才能发生。

教育的三个阶段是一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线性关系。每一个大阶段,同时又包含若干个小的有机过程。听了怀特海的教育三节奏关系,感觉自己的专业成长还是停留在浪漫阶段,总是进不了精确的大门。这缘于自己阅读的粗陋,只是蜻蜓点水式地阅读,没有进入到知性阅读的程度,所以很多知识看了只是在脑海里有一个印象,却不能拿来运用,是典型的只见树林不见森林的现状。

今后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这三个阶段,才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快,走得更远!

第2章教育的节奏

教育的节奏,就是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一、幼年期的任务

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把较难的内容往后放,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幼儿面对的第1个任务就是对口语的掌握,艰难的任务,可是水到渠成地学会了。

有关学科顺序先后的原则,可以选择必要优先原则。

二、智力发展的阶段

生命是有周期性的,同样生命中存在着很微妙的涉及智力发展的周期,他们循环往复的出现,每一个循环周期都各不相同,且每次循环期中又再生出复数的阶段。用节奏,是用它来表示在重复的架构中的差异性。缺乏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是我们的教育呆板无效的主要原因。

黑格尔的正反合发展过程的三阶段用于教育理论,可命名为浪漫、精确、综合运用阶段。

浪漫阶段

浪漫阶段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题材新奇而生动,包含种种未经探索的可能联系。孩子不知所措却又兴奋异常。浪漫主要表现为一种兴奋,兴奋是从我们所接触的单纯事实——由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而带来的。

精确阶段

精确阶段代表了一种知识的积累,在这个阶段知识之间的广泛关于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系统阐述的准确性,这是文法和规则的阶段。

如果没有前期浪漫阶段,精确阶段是不会有结果的,如果没有对这些事实广泛且普遍的模糊认识,那么之后的分析就变得毫无意义。

在浪漫阶段的事实揭示了可能具有广泛意义的种种概念,而在精确阶段,我们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获得其他一些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事实作出解释和分析。

综合运用阶段

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理论综合是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之后,重又回归浪漫。这是精确训练的目的,这是最后的成功。

循环的过程

教育应该是这些周期的持续不断的重复。

我们应该摒弃这样的观念:在教育中设定不切实际的遥远的目标。在学生的阶段性求知欲望中,如果教师能够适时的对他们的成功进行鼓励,学生就会为其阶段性的某种成功而感到欣喜,然后开始新的学习。

青春期的浪漫(婴幼儿时期)

孩子在青春期的浪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决定了他将来的生活如何被理想和想象所塑造和丰富。

语言的掌握(青春前期)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开始进行浪漫阶段的尾声的时候,这种循环的成长过程使他开始倾向于精确知识的学习,语言就自然的成为他专注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发展的这一时期,科学应该处于他的浪漫阶段。

科学的专注。(青少年时期)

到15岁的时候,语言的经济阶段和科学的浪漫阶段都已经到了尾声,随之而来的是语言的综合运用阶段,科学的精确阶段。大概在一年左右。这个时期需要集中注意力来进行科学方面的学习,减少对语言学课程的关注。

大学教育。

大学课程或是相当于大学水平的课程,是很重要的综合运用阶段,综合运用的精神和理念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专业于自己的课业,而在大学他应该站起来环顾四周。

智力的培养

智力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方面,着重于理论兴趣和实际效用的综合。

当你丢掉你的课本,说掉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你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的学习对你才是有用的。

一个真正沉浸到你骨子里的原理,与其说是一种正式的语言阐述,倒还不如说是一种思维习惯。

智力发展的节奏特点

智力发展的过程显示出一种节奏性,这种节奏包含着一种互相交织的循环,而整个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小漩涡,又受到一个具有相同特点的,更重要的循环周期的控制。

我们的教育质量必须要适应学生智力发展节奏的相应阶段。

不要过分夸大一个循环周期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之间的鲜明差异。

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自始至终地存在不同,但是交替地占据地位这种交替,这种交替形成了不同的循环周期。

大学师生恋该不该被明令禁止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伦理与法理两方面。我的看法是:

1 从法理角度,成年学生与教师的恋爱关系属于个人自由,不应受到学校的明令禁止。但需要建立防范机制,避免恋爱关系对教学秩序与公平性的影响。

2 从伦理角度,师生恋会对双方的角色定位产生混淆,影响教学氛围,对其他学生也不公平。所以大学应该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与规范,而非直接禁止。

大学师生恋最大的争议点在于权力机制的不对等。教师具有较大权力,可能利用这种关系操控或威胁学生。此外,学生难以拒绝教师的追求,担心会对成绩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主张禁止师生恋的人以为这种关系本质上存在利用与不平等。

但反对者认为,只要双方是成年人,恋爱自由不应被限制。大学仅需加强管理,限制恋爱关系对教学的影响,避免权力的滥用,而非一刀切的绝对禁止。如果关系是建立在真摰感情基础上的,即使有权力差异,也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实质伤害。

总的来说,大学师生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大学不应明令禁止,但应通过制度管理与监督的建立,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恋爱关系对校园秩序与学生权益的影响,尽量维护一个公平和谐的教学环境。明智的管理与持续的沟通,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怀特海在《教育的节奏》里提到“说到智力发展,我要用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描述这一过程

关于这三个阶段的阐述,我反复品读,力争读出自己的理解。

“浪漫阶段”是从直接认识单纯事实到认识事实见未经探索的重要意义的一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丰富的,充满活力的,包含着未经探索的因果逻辑关系,他不受系统的程序支配,属于浪漫遐想式的探索,这一过程的转变会引发某种兴奋。从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的时间段来分析,小学阶段应该属于浪漫阶段。从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这样的小切口来看,学生的初读文本、整体感知阶段就属于浪漫阶段。

“精确阶段”对知识的深度追求胜过知识的广度,学习者在这个阶段,应该是深挖坑,直到掘出井水。从阅读教学的流程看,精读环节,应该带领着学生在文字里走一个来回,既读出文中之意,也要读出言外之意。既要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又要能够理解文字承载的情感或道理。精确阶段的学习离不开浪漫阶段感知的事实以及对意义的模糊感知,是将浪漫阶段的学习进行结构化练习,是知识的结构化,也是思维的结构化。

“综合阶段”是经过了浪漫阶段和精确阶段的发展,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活学巧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会接触到新的知识,于是开始新的一轮浪漫精确与综合。

“教育应该是这样一种不断重复的循环周期。每一节课应该以其自身的方式构成一种涡式的循环,引导出它的下一个过程。而较长的时间则应该得出明确的结果,以形成新循环周期的起点。”我想,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篇课文,都可以形成一个“浪漫-精确-综合”闭环式循环。

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是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带领孩子们读了目录,粗略地整体了解了全书的内容。仔细阅读了单元导入页面,才正式进入学习。昨日完成了初读学字词。孩子们通过互相提醒,完成了生字的易错音,易错难写字的学习。

1再读课文知内容

对应教育节奏里的浪漫阶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再读课题,问: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孩子回答说这篇课文是写学校的,还知道了这所学校的位置是在一棵大青树下。有一个孩子补充:我觉得会写学生怎么上课。

追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

小朋友特别喜欢提问。比起二年级的提问,现在的提问少了一些天马行空,开始围绕着“大青树”和“学校”两个词提问。

大青树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学校在大青树下?

这所小学什么样?

有哪些人去上这所学校?

这些人是同一个民族吗?

他们是怎么上课的?

有个孩子问:“这里为什么要写窗外的蝴蝶也在听朗读?

我提炼了他们提问的切入点,同时表扬最后一问是孩子预习后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意识特别了不起。

第二步:带着问题,默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孩子们梳理出全文的脉络:第一段写的是上学,第二、三段写的是上课和下课,第四段写的是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根据梳理,抓住全文的关键词,将主要内容串出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所边疆小学上学,上课朗读和下课玩耍的事情。孩子概括的内容与教参的表达大同小异,语言确实儿童化的。

主要内容出来后,请孩子们回头看自己先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答,他们很开心地点点头。

2精读品词句,对应精确阶段。

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怎么引导孩子去关注呢?

学习第一段,扶着走,教方法。

出示第一段的内容,请他们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去请他们当“导演”,切出几个画面。

孩子们总结出第一段有三个画面:上学路上——到了学校——向国旗敬礼。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呢?”

“这个学校很美,很特别。”

于是带着孩子去寻找那些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关于少数民族的词语,随机连接后来的资料袋,拓展少数民族的资料,”坪坝“孩子们不清楚,感知,”“鲜艳、绚丽多彩、高高飘扬”等词语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

第一段的排比句非常典型,“从……从……从……”“有……有……有……”“向……向……向……”,孩子们找到分享后引导反复朗读,感受文字之美,画面之美,同时与我们的学校进行对比,对应课后第二题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学校的特别和美丽。

自学二、三段,尝试运用第一段的学法

按照自学,同伴互学和全班共学的步骤,先根据文字找画面,标注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然后与身边的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最后请一对伙伴到讲台前做小老师分享,下面的孩子用红笔根据倾听到的内容做补充笔记,并对上面的发言进行回应。回应的过程,可以练习他们的发言模板,如我有补充,我有欣赏,我有疑惑……

这样正式地请两个学生组成小组到台上分享阅读是第一次。我一边关注分享的内容,一边关注两个分享人的配合,还在整个教室里小跑着,关注孩子的倾听和笔记。又要听,又要记,老师还可能随时出现在身边,那些有开学综合征的孩子也打起来十二分的精神。

主分享人太给力。每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找出来,都可以把自己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两个重点句子也被她找出来一一剖析,要不是现场看着她做的批注,我真的会怀疑她是不是看了什么参考书。

最令人惊喜的是另一个伙伴不仅配合着展示书上的笔记,最后还就“下课”那个句子,做了不同理解的分享。因为上面孩子的带动,下面的回应也很积极。很明显现场有思维在流动。

我随时回应孩子们,对他们分享的内容进行点播,对他们分享的方式进行提炼,对他们积极参与的行为毫不吝啬地点赞。

就这样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慢慢地带着孩子从浪漫走向精确。

本来还有拓展的语言训练,带着孩子们走向综合运用阶段,只有等明天继续。

反思今日课堂,为了从一开始养成分享的各种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倾听、思考和分享能力,课堂节奏偏慢,孩子们对文本的“走进”与“走出”还有提升的空间。

慢是为了以后更快。不焦虑,不着急,淡定从容地带着孩子们去领略语文的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2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