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蓝和滕氏蓝颜色上的区别?求图!!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颜色上的区别?求图!!,第1张

他们之间除了颜色不同之外,其它均相同。

1、它们的颜色不同

普鲁士蓝的颜色总是较滕氏蓝略深一些。

2、它们反应的物质不同

Fe2+与[Fe(CN)6]4-反应, 生成深蓝色的沉淀,被称为普鲁士蓝。

而Fe2+与[Fe(CN)6]3-的反应,生成深蓝色的沉淀被称为滕氏蓝。

3、它们的化学元素化学式相同

两种产物表现出相似的颜色(蓝色),且含有完全相同的化学元素和化学式。

扩展资料: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TB中存在有Fe2+与邻近[Fe2(CN)6]3-之间的电子跃迁,这种跃迁也需要一定的能量,而在PB中并无这种跃迁。

因此,这就决定了供电子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大,所吸收的光的波长就短,化合物的颜色就浅,这就是为什么滕氏蓝的颜色总是要比普鲁士蓝的颜色要浅一些原因所在,而这也正是实验中所观察到的膝氏蓝与普鲁士蓝颜色差异的原因。

1、比色指数: 颜料蓝 27 CI 77510 / 77520

2、成分: M+ Fe3+ [Fe2+ (CN)6]· H2O

3、结构:普鲁士蓝具有立方结构。 分子中, M+ 可以是钾、钠或铵。

4、普鲁士蓝性能指标耐溶剂性:极好。

5、热稳定性:中等-好 140°C。

6、耐碱性:差。

7、耐晒性:极好。

8、色彩:颜色强烈、浓厚。

9、吸水性:由吸水性(在水中接近4%)可见,普鲁士蓝难以润湿。

10、可燃性:易燃。燃烧中产生HCN、NH3、CO、和CO2 气体。

制备:

黄血盐法用黄血盐钾与硫酸亚铁在微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亚铁氰化亚铁的复盐,再加硫酸氯酸钾氧化生成亚铁氰化铁与亚铁氰化钾的复盐。

如用黄血盐钠来制造铁蓝,则生成的复盐要用铵来代替其中的钠,即生成亚铁氰化铁与亚铁氰化铵复盐,因此铁蓝按原料不同分为钾铁蓝和铵铁蓝两种。

将以上复盐再经过滤、漂洗、干燥、粉碎,制得深蓝色铁蓝颜料。

-普鲁士蓝

那不勒斯黄、普鲁士蓝、科勒姆尼茨白、印度黄、汉撒黄、王室蓝、巴黎蓝、祖母绿、维多利亚绿、丝绸绿、卡塞尔棕、佛罗伦萨棕、象牙黑、阴丹士林亮桃红、胭脂红、玄铁藏青、碧萱靛紫、胭脂红、祖母绿、象牙白、日落黄、艾利斯兰、皇家蓝、秘鲁色 之类的

成分:氰化铁合亚铁,不溶于水,难褪色,最初由德国人发明因此叫普鲁士蓝!普鲁士蓝K[FeⅡ(CN)6FeⅢ] (Ⅱ表示Fe2+,Ⅲ表示Fe3+)

普鲁士蓝 普鲁士蓝是一种无毒色素,铊可置换普鲁士蓝上的钾后形成不溶性物质随粪便排出,对治疗经口急慢性铊中毒有一定疗效。用量一般为每日250 mg/kg,分4次,溶于50 ml 15%甘露醇中口服。适量补充氯化钾 高钾能增加肾对铊的清除,可能与钾竞争性阻断肾小管对铊的吸收有关,同时钾可动员细胞内的铊到细胞外,使血铊含量增加,可使临床病情加重,因此要慎用。

滕氏蓝、普鲁士蓝不是一样的么

实际上它们的晶胞是fe的2价3价交错排列形成立体结构。中间以cn连接,所以在这种结构中讨论跟哪个铁离子配位没什么意思,你也没必要纠结和谁配位,就是写法的问题

    所谓“浮世绘”,即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彩色木版画,其核心在于“浮世”二字,它所传递出的是关注当下、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江户时代作家浅井了意对于“浮世”,有过一段精妙的论述,他说:“享受当下,品味月亮、雪、樱花和枫叶,唱歌、喝酒,忘却眼前的烦恼,不去担心即将面对的贫穷,无忧无虑,就像葫芦漂浮在流淌的河水里一样,这就是我们的浮世。”

    在江户时代,人们依据身份不同被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社会地位最高的是武士,商人处于鄙视链的底端。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商人阶层积累起不菲的财富,他们的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希望用艺术品来装饰自己的店铺、宅邸。只是那些手绘的美人画(即“肉笔浮世绘”)往往价格高昂,非一般人所能企及,这时,江户城中的画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全新的“商机”,开始制作木刻版印的风俗画。

    与孤本的“肉笔”浮世绘相比,木版刻印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一幅画作可以被复制成十份、数百份、乃至上千份,价格自然就低廉了许多。“浮世绘之祖”菱川师宣着手制作的第一批浮世绘木版画,很快销售一空,日渐增长的浮世绘订单,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画师加入这一行当,葛饰北斋、歌川广重、喜多川歌麿等大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进而开启了日本艺术史上的“浮世绘时代”。

    远足文化编辑部编辑的这本《浮世绘百景》,精选了江户、京都、大阪、与滋贺、奈良五个地区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以红色数字的形式与该画的绘制地点在地图上相对应。其中,江户地区收录的作品占据全书最大篇幅,共计五十二幅;京都次之,计三十一幅,大阪十五幅,奈良三幅,滋贺仅两幅。每一幅作品俱都精心标示了作者、画作尺寸、创作时间、收藏机构以及对该作品的简要介绍。并辅以贴心的“浮世小讲堂”,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日本民俗知识与历史趣闻,旨在让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多角度去深入了解浮世绘、更好地认识这种古老的日本民间艺术。

    作为一种迎合平民审美趣味的艺术,浮世绘所呈现的场景十分多元,歌舞伎演员、行商坐贾、贩夫走卒、渔樵耕读……都可以成为画中的主角,富士山、日本桥、金阁寺、东海道驿宿、深川木场等风景名胜在四时变幻中的不同姿态,也很受人们的欢迎。因此,浮世绘称得上一部德川时代的“平民生活百科全书”。

    《浮世绘百景》中,以葛饰北斋、歌川广重、歌川国芳等为代表的16位浮世绘巨匠绘制的103幅风景名画,时间跨度上从古早的江户时代至到明治年代,让我们得以一窥浮世绘的各流派风格,纵览日本版画艺术的巅峰,透过这些浮世绘大家们的笔触,数百年前的江户风情如同走马灯一般在我们眼前一一展现……

    樱花、和服、富士山、日本桥、浅草寺、金阁寺、祇园、神社,是日本文学作品及艺术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浮世绘画家绘制的风景画,即“名所绘”,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名所江户百景》等作品。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名所绘中,我们可以看到江户时代平民日常生活的动人图景。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是非常欣赏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系列的。书中也对这个系列的诸多作品有所提及。《日本桥雪晴》是该系列的第一幅作品,集中展现了他的整个艺术视野——崇高与世俗的并列呈现。

    富士山底部被一层薄雾覆盖,头顶白雪的富士山雄伟地耸立在地平线之上,俯瞰着整个景色。右边是德川幕府的江户城堡,自17 世纪初以来,德川幕府一直是日本权力的把持者。画面的下半部分,以清新浓郁的河水为特色,描绘了北岸鱼市的熙熙攘攘。画面中央拥挤的桥建于1603年,即著名的“日本桥”,自1605以来,它一直是官方测量全国所有距离的点。

    还有《上野清水堂不忍之池》,清水观音堂初建于1631年,是江户佛教寺庙建筑群的一部分,仿照京都的清水寺建造而成。采用长柱和横木支撑舞台的“悬造式”手法,是这个建筑最有特色的地方。画面中一个巨大的红色阳台像船头一样伸出,掩映在盛开的樱花树丛中。

    这些樱花烂漫地绽放,肆意而热烈,与池畔的高而细的松树相映生辉,而阳台的红、樱花的粉则与旁边池水的蓝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重的这幅画作采用了俯瞰的视角,樱花环抱的清水堂、月之松和不忍池,在这种视角下,呈现出了极强的纵深感。

    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只有在长崎的出岛上设立贸易站,允许荷兰商人居留日本开展贸易活动,也因此保留了一个与西方世界交流的窗口。经由荷兰商人之手,西方的出版物、绘画作品、颜料等被陆续引进日本,浮世绘画家们得以吸收、借鉴来自西方的材料和艺术风格。溪斋英泉的风景画中,就用到了来自欧洲的化学颜料“维尔林蓝”,葛饰北斋的名作《神奈川冲浪里》则使用了普鲁士蓝。透视法、用色彩表现明暗对比等技法,在江户中后期的浮世绘画作中也多有体现。也许是这幅作品名气太大,本书中收录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中竟然难觅她的芳踪。

         

    关于浮世绘的兴起,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起源于江户时代蓬勃发展的底层市民文化之中,到“兰学”之后逐渐走上衰落之途。于是,在近三百年的漫长光阴里,日本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浮世绘画家,他们所创作的经典作品不仅装点了江户庶民的生活,还在无形之中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发展进程。

    譬如举世闻名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在其诸多作品中对于明亮的蓝色与**的热爱。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提到:“我的每幅作品都深受这些日本画的影响。”马奈《吹笛少年》中近乎平面的构图,德加《芭蕾舞女》中对主体形象的裁切,莫奈对于不同季节光线的微妙把握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由此可见,欧洲艺术家们对浮世绘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浮世绘独特的线条、色彩、构图方式,以及对装饰性而非写实性的重视等特色,被糅合进印象派的画作之中。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生存压力可想而知。每当此时,或许我们可以想想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作品。浪漫的樱花、婀娜的歌舞伎、人头攒动的街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于是,我们心里便会如古时候的日本人一般吟唱这样的俳句:“一生只为那一刻,我们一起去望月、赏雪;在樱花和枫叶一点点饮酒,唱歌,在浮世漂着多么快乐;就像漂在水中的葫芦,让我们把尘世的烦忧忘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93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