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芭蕾舞有什么特色?

中国芭蕾舞有什么特色?,第1张

  优美、高雅的芭蕾舞蹈,八个字即可代表它的特点,这八个字就是: 开、绷、直、立、轻、准、稳、美。

  “开”就是指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的外开,特别是两脚向外180度的展开,最大限度的延长了舞蹈者的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运动范围,增强了表现力,同时也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美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置为基础的动作。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外开的本质是指两腿以髋关节处向外旋转。表演时,在舞台有限的空间内炫耀和张扬贵族的气派。”(正象有人所说,芭蕾舞脚位的一位表现重视,二位表现自信,三位是谦虚,四位是自豪,五位是艺术效果。)贵族气度不仅是芭蕾重要的历史体现,也是审美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身体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能的境界,使身体理想化、职业化。

  “绷”是指舞者踝部脚背的绷直,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绷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Battement tendu(擦地)的练习,以及在各种跳跃的过程中下肢收紧,脚跟、脚掌、脚尖依次推地向高空跳起,使身体线条延长。以Battement tendu(擦地)为例,动作时脚跟推动脚背、脚尖向外擦出,一直到脚趾尖擦到最远的点,脚趾尖勾向脚心,同时仍然保持延伸的感觉,好象要穿破地板继续延伸。芭蕾是一种线条性艺术,只有各部位的绷直才能使观众有延长肢体线条的视觉感,只有通过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肢体末稍具有放射性,使舞姿更加舒展。芭蕾曾在一段时期内追求“灵空”,舞者要有使舞姿轻盈飘逸的艺术魅力,也只有通过绷才能使肌肉收紧,产生上升的动势。

   “直”是指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伸直,后背的垂直,换句话说就是把全身肌肉拉长,使芭蕾的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指芭蕾是直线艺术,在舞台中的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形,这也与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一致。这一点与中国的“圆、曲线”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不同。身体与地面垂直也是古典芭蕾技巧所必须的,如旋转技巧,动作时除了全身收紧向高空发射外,更重要的是颈、背、腰、臀垂直于地面,使力量集中在体内的中心线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旋转运动起来,否则所有的旋转无从谈起。

   “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其 空间占有感像古典的宫殿似的傲然挺立和气宇轩昂。这和古典芭蕾发源于皇家宫廷的风格是一脉相成的,其目的在于显示皇家贵族气派,不是佣人和平民的风味。要求演员收腹,挺胸、重心上提,向高空层面发射使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准确的完成。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

  “轻”是指舞者动作轻盈、自如,如:跳跃动作,起跳和落地时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全身看起来很放松动作自如,特别是落地时,需要脚趾、脚掌、脚跟依次落地并微微下蹲,就象小猫脚上带有肉垫一样,没有声音。就像前苏联芭蕾大师乌兰罗娃所说的:“使舞姿轻巧的是跳舞匠、轻盈才是舞蹈家”。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蹈家即使在很累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气息,总是把优美、轻盈的舞姿展现给观众。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愉悦。

  “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使动作运动路线和位置准确。有人做过实验,一名技术过硬的舞者在训练时,做了100次的Battement tendu(擦地)他的脚尖每次都擦至在一个点上,其路线也丝毫不差。即使技术性很强的动作也毫不例外。又如:空中转两圈(720度),舞蹈者五位脚起跳在空中保持良好的舞姿后,落地时还准确地落在五位上,在古典芭蕾中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即使技术含量再高的动作,也要表现的准确无误,否则古典芭蕾的动作规范会变形,也即将失去光彩。

  “稳”是指动作要做得不仅准确而切稳健、扎实,比如芭蕾中有许多双人舞的托举技巧,需要男女演员默切,不要让观众感觉到女演员快要掉下来一样,动作做得东倒西歪,让观众提心吊胆观看,这样的话还不如去看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还有做旋转动作时要求演员在旋转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结束时要使舞姿准确地、稳稳地停在一个点上,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会让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美”芭蕾舞和其它舞蹈一样也是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视觉艺术,需要一举一动都要有美感,芭蕾舞对美的要求是极高的。是“流动的音乐、活动的雕塑”。象音乐一样受时间的限制,象雕塑一样受空间的影响,编导家门通过发现美,运用美的舞蹈形式反映美的生活,而观众通过对舞蹈美的感知进行想象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参考百度经验: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9113f81b2bf4892b3214c7e3html

欣赏现代舞的独特性

 当现代舞欣赏的角度

 现代舞的起源要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从历史上看,最早期现代舞应该属于浪漫主义的产物。作为文艺思潮的浪漫主义,他只要是反对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的文艺教条而兴起的文艺运动。从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于是便要求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新型文艺。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已经形成,主张摆脱古典形式主义的约束,崇尚创新,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的文艺思潮遍及西方。现代舞的创始人伊丽多拉·邓肯起来反对古典芭蕾,这是浪漫主义精神在舞蹈领域中的一种表现。

 19世纪末,在欧洲的古典芭蕾,由于芭蕾的固定模式越来越偏离思想内容,单纯追求形式和技巧。而在当时不仅舞蹈革新家们认为古典芭蕾成了舞蹈发展的障碍,而且芭蕾本身的革新家也是同样认为有进行改革的必要。

 一旦提起了现代舞,很多人都会摇头,不是因为没看过、就是认为看不懂,我们要为现代舞诸如一种新的认识概念,才能被观众更好的接受和欣赏。首先,现代舞应该被视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只是相对于其他舞蹈形式来说,它更注重于舞蹈艺术家内心的感觉而已。

 并通过形体充分展现出来。欣赏现代舞不应该去强调是不是能够完全的看懂,是不是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或者能不能接受教育。而应该欣赏的是,它通过形体所表达出来的美以及给你带来的那种瞬间的精神上的感受。就象欣赏交响音乐、爵士乐一样,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叫听懂听不懂,而是看音乐本身是否给你带来美感和遐想,还有一种心灵上的瞬间感受。现代舞艺术家也不会刻意去弄一些令人琢磨不透、晦涩难懂的东西,而且是通过现代舞这种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品种不同的方法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并给观众带来愉悦和美感。

  —、从创作角度看

 现代舞蹈艺术创作的理性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生活,也就是说对生活真实的观察、推理与认识,但它是相对感性而言的,是对生活认识的一种高级阶段,是舞蹈编导经过思考、分析、理智的判别,加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而理性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了事物全体,包括本质和内部联系,也包括一定的哲学辨证性、思想性。在现代舞的创作上,作品的思想性,是由题材现实表现的客观意义和编导的主观思想两方面有机的统一的构成。其中,编导的主观思想,是居于主导的支配地位,它直接影响创造的选择方向。但是,作为舞蹈编导,只有理性的思维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它会让舞蹈编导的“眼光”逐渐变得狭隘、昏暗,因此,这就有需要编导具有另外的一种气质即血性。

 艺术创作是冲动的、激情的,是“不成疯魔不成活”的,是要使意念得到伸展的,说得再过分点,就是艺术本来就是神经质得,这是一种艺术的境界,支持这种境界的是这种在冥冥之中的一种特殊的气质——血性。血性是艺术家在现实生活行为中与艺术的创作行为中透露、流露的一种真实特质,血性是充满激情、冲动、想象、灵感和浪漫的,它是靠抽象的直觉来“办事",就因为如此,所以就更需要理性的约束。血性拥有两种真实的情感——真诚和正气,但是这两种真实的情感也是艺术家的一种特质的表现。血性的特质能升华为“思想英雄"的先决条件,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中境界的基础,也是周边“人物环境"“感情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制造、影响出的天然的“产物”。如现代舞作品《偶人》,这个作品就是充满血性的,它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思考、高度凝练、形式高度抽象的比拟化描写的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二、从审美角度看

 在现代舞的表现中最重要的是“灵魂和内心的表现,是身体的表现力。“现代舞作为一种新兴与中国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他身体的表现可以说也是一种美妙的肢体艺术。现代舞一词并不像古典芭蕾舞或中国安徽花鼓灯那样能说明某一种舞型,所以有些人只把它看做“新兴舞蹈”、“先锋舞蹈”、“前卫舞蹈”的同义语,以强调其“摩登”。但是,如果单一的只从时间概念上看,现代舞如今也并非都是“摩登”的,因此它的发展至今也已经近百年的历史了,就其先驱者邓肯的舞蹈来说,人们至今也称之为“现代舞”,为了使其称谓更能说明现代舞蹈的特质,使用“现代主义舞蹈”一词来称呼更为恰切。

 现代主义舞蹈,主要以其美学观念的特殊意义与传统艺术形式相区别。它以反对历史悠久的感念陈旧的古典芭蕾舞开始,进而对一切舞蹈传统观念和陈旧陋习,甚至它还要求背离所有大家公认的舞蹈原则,甚至使舞蹈变成一种非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罕见的存在。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在其演出宣言中,曾这样概括过这一舞蹈流派的与众不同之处:他说现代主义舞蹈是不存在普遍的规律的,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同时也都在创作自己的现代舞蹈。"

 现代舞自“出生”那刻起,就是以欧美两大发源地为主要对象,欧美是现代舞蹈的一个最适应的温室,给现代舞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条件,是现代舞能够以很快的速度发展、提高,直到现在,现代舞的发展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现代舞离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近,但至今日,无论哪个国家的现代舞,都有一点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现代舞的存活、发展、壮大最终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时代、文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艺术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现代舞总是保持着它的活跃、易变的特性。过去现代舞和芭蕾曾一度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境地,现在则能互相吸收,而且许多舞蹈家还兼通两种舞蹈。一些评论家认为,现代舞的风格今后还会不断变化、发展。作为一种文艺现象,现代舞近年来也引起了中国舞蹈界的注意,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会是越来越快,对现代舞的研究也正在开始,而在中国人们的心中,也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现代舞,欣赏现代舞,享受现代舞给人们带来的那种美妙的感觉,使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到一个新的提高。

 现代舞与当代舞的区别

  关于现代舞

 是在反对古典芭蕾的封闭,僵化的前提下产生的文化现象当时,有"现代舞之母"之称的依沙多拉邓肯向陈腐的古典芭蕾旧世界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舞蹈革命,但邓肯从来未想到建立什么新流派,而只是想从芭蕾的清规戒律中获得一种身体与精神上的自由,所以邓肯只能算是先驱者。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萧条和动荡给现代舞创造了生长的环境,真正意义的现代舞在德国发源了,后来得以在美国迅速发展。

 1936年舞蹈家吴晓邦先生把现代舞从日本带到中国,并称之为“新舞蹈”,这是中国现代舞最早的引进和起源。

 一提起现代舞,大多数人会摇头,要么因为没看过,要么认为看不懂,我们要为现代舞诸如一种新的认识概念。首先,现代舞应该是一种视为艺术,只是相对于其他舞蹈形式来说,他更注重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并通过形体充分表现出来。欣赏现代舞不应去强调是否看懂,是不是表达什么主题或能不能接受教育,而应欣赏他通过形体所表达出来的美以及给你带来得那瞬间的感觉。就象欣赏交响乐,爵士乐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叫听懂,什么叫听不懂,而是看音乐是否给你带来美感和遐想。现代舞艺术家也不会可以去弄一些令人琢磨不透,晦涩难懂的东西,而是通过现代舞这种与其他艺术品种不同的方法,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并给观众带来愉悦和美感。很多人都搞不清“当代舞”和“现代舞”的概念,但从在昆明举行的首届中国舞蹈节“当代舞”精品展演中,观众很容易就区分了两者:当代舞与现代舞相比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情感,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关于当代舞

 “当代舞”主要指广泛吸收而不拘一格地运用中国传统舞蹈素材和外来艺术素材进行的创作和表演。该舞种的作品追求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民族审美情操,反映中国当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性的精神风貌。

 “当代舞”,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舞蹈运动至今发展的`总体认定。它即是老一代舞蹈家近代舞蹈创作实践活动,更涵盖建国后巨大的新舞蹈创作运动实践,总体概括为中国“当代舞蹈”。

 中国“当代舞”在舞蹈形态、表现方法与风格等方面,存在有“多界面”、多层面的丰富体系,有如现代舞一样,其中流派风格倾向繁多,但并不妨碍它们共有的、共同遵循的美学原则,形成自己舞种的“临界面”的当代艺术风范。这些不同的艺术方法,却在探索一个共同的主题--表现现实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当代舞”重要的艺术特征,这对于中国舞蹈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代舞在形象、动作、语言上更加贴近民族舞和古典舞,不象现代舞一样较多的借鉴国外文化。它更加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容易理解,因此更受观众喜爱。”

 教你如何选择现代舞音乐?

  1、情绪

 在开始寻找舞蹈音乐之前,你要想好你希望在舞蹈之中寻求什么样的情绪,舒缓浪漫或是急促好胜在心里要有想法,比如是不是想要拉丁风格现代舞呢这些问题有助你找到合适的现代舞音乐。

  2、试听

 去iTunes或者亚马逊网站试听下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尝试下Michael Roberts的现代舞蹈课程原声音乐,或者只有一种打击乐器或是其他乐器演奏的音乐。去图书馆找一找CD或者DVD作品。看看有没有现代舞蹈家比如 Alvin Ailey, Martha Graham 或是 Merce Cunningham的舞蹈配乐。去唱片店里戴上耳机进行试听,想象下在你播放音乐的时候有人在你面前跳现代舞。

  3、询问

 与教现代舞的舞蹈室练习下,问一问舞蹈教练有没有现代舞的音乐推荐或是寻找方法。

 现代舞技巧的主要流派

  现代舞技巧的主要流派

 葛兰姆技巧 Graham Technique 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以“收缩与延展”(Contraction & Release)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著重于收缩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动力,再将此动力发放以延伸动作至更远、更高、更长。地板训练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动作以重心移转、平衡及延展为主;流动组合以走、跑、跳、转以及三拍子的变化为主要的训练诉求。

 韩福瑞技巧 Humphrey Technique 杜丽丝.韩福瑞(Doris Humphrey)以“跌落与复原”(Fall & Recovery)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以摆荡(swing) 与重心转换(weight shift)时所产生的动力为主,形成“起动-滞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动作循环。韩福瑞的动作训练模式,也可以引申至宇宙万物间周而复始的现象,是为舞蹈技巧训练蕴含人生哲学的重要范例。

 李蒙技巧 Limon Technique 荷西.李蒙(José Limon)为韩福瑞的嫡传弟子,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福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个人的钻研心得。除了保留以摆荡与重心转换的“跌落与复原”基础外,李蒙技巧更加强调动作的圆滑顺畅,以及肢体各部位的分解动作练习,李蒙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何顿技巧 Horton Technique 列斯特.何顿(Lester Horton)是著名黑人舞蹈家艾文.艾利(Alvin Ailey)的启蒙老师,在何顿死后,艾利成为何顿技巧的主要继承人。何顿技巧著重肢体线条的延伸、拉长,也试图挑战人体平衡的难度,因此多有单点著地而其它肢体部位朝反向伸张的动作训练。何顿的动作灵感多数来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例如古埃及的二度空间式壁画中之形体,便演变为其基本动作训练之一。

 放松技巧 Release Technique 发源于60年代的美国纽约市下城,由当时活跃于杰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的年轻人,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肢体的活动型态与动作的动力既不过度使用,也不全然放松,而是任其形成一股延续不断的精力,使得肢体从某一动作延展至下一个或数个动作。活用运动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知识,延展技巧可以使肢体在最省力的状况下,让全身的骨骼、肌肉贯连合一,完成一连串的肢体动作。

 自由形式 Free Form or Eclectic Style 当后现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于二十世纪的60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除了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通常是从日常生活的基础行动如走、跑、跳、转、蹲、滑等衍进而成。

 现代舞技巧

  上现代舞技巧课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现代舞是为反抗传统芭蕾僵硬、刻板的模式以及解放舞者受到禁锢的双足而起,因此现代舞的技巧课通常是赤足上课,其它如紧身衣及裤袜等基本服装,则和上芭蕾课时雷同,只不过现代舞因为是赤足上课,因此必须穿着无底袜。头发不一定要绑成发髻,但应该保持清爽,梳整齐。身上的饰品或其它物品如手表、耳环、眼镜等,应当卸下以免掉落造成意外伤害。上课时不应嚼口香糖,以免在身体活动时,误将口香糖吞下。

  现代舞技巧课程包括哪些训练?

 现代舞的技巧训练包括地板动作、站立动作及流动组合的变化。部分流派,例如葛兰姆技巧的基本课程,也会借助于把杆(barre),以便初学者保持平稳。每一种特定技巧流派,依其主要的动作呈现而形成其特殊的形式风格。当现代舞于二十世纪初期兴起时,各门各派讲求专一训练,不鼓励交换学习;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兴起,现代舞技巧的分界逐渐模糊,也不再如往昔般一味讲求独门专攻,反而是交替琢磨各门各派的动作技巧,才是当代的学习趋势。

 当代舞欣赏

;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亦有称为“当代舞蹈”、“新兴舞蹈”、“现代派舞蹈”等等。但评论家认为这些名称都不大确切。因为现代舞不是一种固定的舞蹈形式,它的特征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上,也不只是训练体系的不同,它强调发挥艺术的个人特色,不存在普遍规,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创造他自己的“法典”。现代舞习惯上成为所有这些流派的总称,但它却不能概括各种流派的全貌。

从历史上看,早期现代舞属于浪漫主义的产物。作为文艺思潮的浪漫主义,是反对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的文艺教条而兴起的文艺运动。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便要求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新型文艺。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已经形成,主张摆脱古典形式主义的约束,崇尚创新,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的文艺思潮遍及西方。现代舞的创始人I邓肯起来反对古典芭蕾,这是浪漫主义精神在舞蹈领域中的一种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04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