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的资费信息

西安地铁的资费信息,第1张

按区间计价:6个区间以内人民币2元,7-10个区间3元,11-16个区间4元,17个及以上区间5元。乘坐西安地铁须持有以下票卡的任意一种: 使用单程票无折扣。

购买单程票采用自动售票:在自动售票机内选择目的车站及票数后,投入纸币5元、10元或硬币1元,即可出票和找零。找零面额为5元纸币或1元硬币。

西安地铁采用联网计价,如需换乘,请在您的始发站一次性购买到终点站(而不是换乘站),换乘时无需出闸机,直接更换到下一条线路即可。

单程票为IC卡,只需要在入站闸机处感应便可进入付费区;出站时只需将车票塞入出站闸机的插票口即可。

购买后2小时未进站,车票自动作废;120分钟未出站须缴纳线网最高票价5元。 使用定值票享受如下折扣:购买50元定值票预付人民币38元;购买100元定值票预付人民币60元;定值票内余额使用完后,可换取一张线网内最高票额的单程票,且无2小时内进站时限。

定值票在客服中心处购买。定值票为IC卡,进站时只需在入站闸机处感应便可进入付费区;出站时只需在出站闸机处感应便可到达非付费区。 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地下文物遍布。在修建过程中,如何确保地铁工程建设不破坏古建筑、古遗址,是地铁建设的关键之一。除此之外,在地铁修建的过程中,沿途还发现了数百座古墓,发掘出一大批文物。

因此在修建之初,便有市民与学者要求将地铁车站与博物馆相结合,但考虑到疏散人群的需要未能实施;因此车站设计便充分考虑到了与文化名城的氛围相搭配的因素,借鉴莫斯科地铁的艺术气息与广州、南京、香港等地城市轨道交通的现代化工艺,每座车站都由设计师精心打造,大方简洁,饱含艺术气质。

西安地铁所有车站整体色调均为明快的浅色,搭配藏蓝色与木**。与国内地铁车站支撑立柱普遍采用现代包装材料不同,西安地铁车站支撑立柱全部采用花岗岩,所有车站的立柱横截面都不同,雕刻以不同的纹样,配上不同的装饰甚至是唐三彩。

所有车站的天花板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宫灯格局,在力求通风、照明等现代需求的同时,营造出浓浓的中国风味。除此之外,每座车站均设置大量浮雕、文化墙等,有金属工艺的、现代工艺的、陶瓷的、花岗岩的,均采用一句成语做主题,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师生创作,多与地铁站所处的区域特点有关。每座车站均有一面以上的主文化墙和两面以上的副文化墙。其中最出名的是永宁门站的文化墙,采用了鎏金工艺,使得整座车站本身就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

根据车站所处的区域特点以及站名,各站还设置不同的主题景观。比如龙首原车站的“龙”文化主题,在文化墙上引用很多关于“龙”的古诗,整个车站的屋顶也都好似一条游动的龙;大明宫西站的天花板以立柱为中心,向两侧倾斜,根根吊顶好像房梁,营造出了一派皇家宫殿的景象;半坡站尖尖的屋顶就好似半坡先民居住的棚屋,立柱饰以半坡著名的“人面鱼形纹”;浐河站蓝色的波浪形风格设计像极了水底的感觉;而行政中心站则为亚洲唯一的玻璃穹顶地下车站,白天时采用自然光,任凭阳光肆意倾洒,一到晚上,玻璃穹顶便可发出七彩光,使得整座车站充满浪漫的童话氛围。在玻璃穹顶四周,是汉白玉的浮雕,让整座车站就像水晶宫一般华丽。 在北客站,2号线与火车北站实现零距离转乘——地铁站台层设置在火车北站地下2层,而站厅层则直接采用火车北站的到达大厅,可以直接转乘高铁、出租车、公交车等,实现客流疏散的高效化。

在纺织城站,1号线与城东客运枢纽实现零距离转乘——地铁站台层设置在城东客运枢纽地下2层,而站厅层则与城东客运枢纽售票大厅设置在一层,可以直接转乘长途客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实现客流疏散的高效化。 西安地铁所有车站均设置了全透明屏蔽门来防止乘客跌入轨行区,并阻止轨行区的活塞风对车站的空气和温度产生影响。

西安地铁屏蔽门盖板也仍然保持独有特色,未选用常见的白色或者浅色底色,而仍然选用藏蓝色,并将线路标识色带贯穿其中(1号线为浅蓝,2号线为红),醒目搭配该站的车站标识,并采用颜楷字体书写站名。 西安地铁1号线列车由中国北车大连机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辆总计25列150辆。B型车,采用接触网的方式受电,车辆长约19米,宽约28米,高约38米,整列车额定载员1468人,最大载员为1880人,座席240人;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车辆的使用寿命为30年。车体采用先进的轻量化不锈钢车体,外表免涂漆处理,既绿色环保又降低了对车体外表面的维护成本;车体前端设计成可吸收撞击能量的结构,以保证乘客安全。列车采用进口西门子信号系统,提供基于无线通信的CBTC移动闭塞式技术、有人监控下的全自动驾驶模式运营。全列车贯穿1号线标识色浅蓝色色带,方便乘客辨识。

西安地铁2号线列车由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辆总计22列132辆,车采用3动3拖6辆编组的形式。B型车,采用接触网的方式受电,车辆长约19m,宽约28m,高约38m,整列车额定载员1468人,最大载员为1880人,座席240人;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车辆的使用寿命为30年。车体采用先进的轻量化不锈钢车体,外表免涂漆处理,既绿色环保又降低了对车体外表面的维护成本;车体前端设计成可吸收撞击能量的结构,以保证乘客安全。全列车贯穿2号线标识色红色色带,方便乘客辨识。

如果邂逅,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美好,那么,你希望是一场怎样的邂逅,白雪皑皑,红衣少年,还是花开遍野,丛中微笑,抑或者是坐看云起时呢?人生的际遇无法预测,你想要的一场美好邂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

梅花是冬季与你我的故事,花香清新淡雅,当我们同时嗅着同一株花的香气,拂过同一阵风,或者这就是邂逅,不管相隔多远,至少在那阵风,那阵风带来的花香中我们曾经拥抱过,期待着再近一点,期待着下一次。

大兴善寺

如果说来西安这里邂逅梅花的话,首先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地方一定就是这里的大兴善寺了,这座寺庙不仅是西安这里非常著名的寺庙,也是这里香火非常鼎盛的寺庙。

在冬季的时候,这里的梅花也是这里的主题之一,这里的梅花盛开的平静,加上这里的寺庙建筑,更是多了一些古韵在其中。

晨钟暮鼓,声音让人的心灵沉静,淡淡的花香,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如果是雨天,凄美的感觉油然而生,如果是雪天,红梅白雪,这样的浪漫不可错过!

门票:免费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兴善寺西街55号

地铁:乘坐西安地铁2号线、3号线,在小寨站下车。

西安植物园

西安植物园,一年四季都是可以来这里赏花的,冬季的时候这里的梅花最是美丽的,而且这里还会举办着梅花节的,届时这里的梅花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了,且游客如织,非常的热闹。

这里的梅花展,一般占地面积为六百三十亩,展出的规模非常的大,大家一起期待今年的梅花展吧!

门票:10元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雁翔路和南三环十字往南500米

公交:乘坐128路、602路、_灞3号线等公交线路,在马腾空北公交站下车;乘坐924路、924路区间等公交线路,在陕西科技技术学院下车;乘坐37路、121路、525路等公家路线,在西安植物园站下车。下车后步行前往西安新植物园。

小雁塔

西安这里的小雁塔,我们经常拿来和大雁滩一起介绍的,这座小雁塔塔顶是有些破坏了,但是却不能人阻挡着这里的魅力。

冬日期间,这里的梅花就开始盛开了,古色古香的景色让人心情也跟着舒畅很多,空气中香气扑鼻的,梅花香,更是让人心动不已。

门票:凭身份证免费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72号

地铁:乘坐西安地铁2号线,在南稍门站下车。

公交:乘坐18路;21路;29路;32路;40路;46路;203路;204路;218路;224路;229路;258路;407路;410路;521路;618路;700路;713路;游7路;游8/610路等在小雁塔站下车。

兴庆公园

兴庆公园,也是西安这里欣赏梅花的主要地点之一,这里原来是兴庆宫的,建筑古色古香,亭台楼阁,很是不错。

这里一共种植着一千株左右的梅花的,冬季的时候依次开放着,香气浮动,沁人心脾,很受大家的喜欢,这里经常有许多人来散步游玩,或者赏花赏景!

门票:免费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55号

公交:乘坐7路、45路、402路、410路、607路、800路、910路等公交在兴庆公园南门下车;乘坐20路公交在兴庆公园西门下车;乘坐228路、237路、240路、401路、408路、517路、602路等公交在兴庆公园东门下车;乘坐8路、27路、37路、43路、102路、203路、300路、622路、709路等公交在兴庆公园北门下车。

八仙庵

这处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在其后院的地方就有着很多株的梅花盛开着,傲雪斗霜,凌寒独自开,这里的梅花淡雅简单,遗世独立。

地址:长乐坊与更新街交汇处向东60米路北

地铁:乘坐西安地铁1号线,在康复路站下车。

公交:乘坐20路、139路公交在新乐路长乐坊路口站下车;乘坐4路、10路、11路、13路、15路、38路、42路等公交在安仁坊站下车。

丰庆公园

在丰庆公园中的种植的大多为腊梅,还有绿色的梅花,一般盛开的时间也比较晚的,尤其是绿色的梅花是在三月的时候才盛开,大家不要错过了啊!

门票:免费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桃园南路6号

公交:乘坐4路公交在丰登南路口(军械厂)站下车;乘坐2路、201路、212路、216路、217路、环1路、环2路等公交在西桃园下车。

常宁宫

这座宫殿,历史悠久,景色美丽,尤其是在梅花盛开的时候,这里更是多着一些故事性,让人喜欢。

尤其是在下雪的日子里,漫步期间,倾听着雪花飘落在梅花上的声音,落在肩头的声音,看着红梅白雪的景色,好像自己穿越了一个时代,回到宫殿过去的时光,看着着一位面容娇羞的女子,在这颗树下等一人相会。

常宁宫踏雪寻梅地点:

梅花苑、终南人家门口、怡乐园石桥畔。

相信总会遇见,即使最后还是不会遇见,只要知道在各自的生活中安好,那便是最大的幸运,我还是想念着那株盛开的梅花,不知道今年的你是否去看了它一眼,我相信如果你去了,会感受到一阵微风,那便是我对你的拥抱!

西安的传说故事:

1、西安城民国时期被围城八个月,城中男女老少饿死一大半。冯玉祥带兵来救。后来西安人为了纪念冯玉祥,特在城墙上开一门,名为玉祥门。

在今日长安城墙西北处。此事,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有过描述。

2、朱雀大街曾是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中轴线,宽一百五十余米。

顺着朱雀大街一直向南走,有个地名叫做明德门。此地虽说今日只是一个地方而已,然而明德门是长安城中轴线的主门,据说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门。

3、盛唐时,长安城内有大小学习巷两巷。供西域之人学习汉文与经文。今日西安城墙内有一大片回族聚居区,便是以这大学习巷为中心,向四周发散。

而来源,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西域人士在此地学习汉文之缘故。

4、阿倍仲麻吕的故事就不多说了。中日恢复建交之后,西安与奈良在两城各建一座纪念碑,为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西安城的在东郊兴庆宫内。

5、盛唐时,京都直接从长安搬去了长安城的城市规划。然后将京都城一分为二。左边叫长安,右边叫做洛阳。后来由于长安这片地势比较低,常常积水。

慢慢的年久失修,这片也就荒废掉了。于是京都只留洛之名。而在日语中,上洛,去洛似乎也是去首都的意思。玩过织田信长的人应该都知道。

6、据说长安城的龙脉,南从秦岭发源,一直到今日中部偏北一个叫做龙首的地方。这便是西安城的龙脉。大前年西安地铁二号线贯通之时,西安城整整下了三个月的雨。几乎从未间断。

西安地铁二号线也是走南北中轴线,过龙首原。有人说,这场雨,是因为挖地铁挖断了龙脉的缘故。

7、有未统计过的数据显示,西安人分辨东南西北的能力明显比其他城市的人要高一点。原因无它,在这座城市里,路都是横平竖直。只要心中能想到钟楼的地方,就能分清楚东南西北。

9、西安城墙是可以环绕一圈的,这在中国还有城墙的大城市中,只有西安是这样。

10、西安的路名,除了类似于「解放路」、「红专路」或是「东大街」这种明显带有泊来意的名字外。

很多路名传了上千年是不足为奇的。像上文提到的学习巷,自是一例。除此之外,有个地方叫做端履门。是唐时期大臣上朝前,要在此地整理着装之地。

还有你所背诵过的「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蚂陵下住。」你看这虾蚂陵,即是下马陵。意思是骑着马,到了此地,就要下来了。这事情,是源于汉武帝骑马至董仲舒墓前下马的缘故。

因为关中人本就将下(xia)念成(ha)。所以这虾蟆陵才有了(ha)(ma)(ling)之音。久而久之,就将这下马写成了虾。

而从董仲舒之时,算到今天,算算也两千年了。类似路名的传说,还有很多,几乎能写一本书出来。

11、小雁塔与地震的故事

曾经有一次地震,把小雁塔从中震开了一个口子。顶上震掉了两层,一直未修。于是你看今日的小雁塔,头上有个疤。脑袋掉了,碗大个疤。

西安的风俗习惯:

面条像裤带

歌谣:

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宽像裤带)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

解说

陕西关中地区自古盛产小麦,因此,自古以来关中地区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

一般在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女孩子长大成人,首先不是会缝一件衣服、绣一朵花,而是会擀上满满的一案板的面条,这样以后女儿出嫁,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

关中地区的面条就是个实在。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然而,您可别被它雄浑的外表所吓倒。

当您捧上一老碗正宗的陕西关中地区的面条,再调和上红彤彤的油泼辣椒、红褐色酱油、醋、雪白的盐、撒上绿莹莹的芫荽(即香菜)和葱花,上面再卧上金灿灿的荷包蛋。

那么,这碗面条简直就是艺术品了,让您不忍心下箸去破坏这美妙的面条了。

您看,端上来的这碗面条,红、白、绿、黄四色相间,寓意春、夏、秋、冬四季,美不胜收;闻起来,淡香扑鼻,连天上的神仙也会摇三摇;吃起来,入口软如糯米,嚼起来又筋如牛皮。

只要这一碗面条下了肚,准保您看到山珍海味以后,也绝对没有什么胃口了。

碗盆难分开

歌谣

老陕饭碗特别大,面条菜肴全盛下。一碗能把肚填饱,老碗会上把话拉。

解说

关中地区把饭碗不叫饭碗而叫老碗。由此可见,这个“老”字并不是代表了老碗的历史多么悠久,而是碗中“老大”的意思。其实老碗在饭碗当中,老碗绝对也是碗家族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说起这老碗,产地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属于青花粗瓷。虽然,这老碗表面打眼一瞅有点愣头愣脑。

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朴实和憨厚劲儿,这就像关中人的秉性一样。正宗的关中地区大老碗,碗深而圆,其容量起码有一般吃饭用的小碗七八个之多。

关中人吃饭无论是青壮年、老人、孩子还是妇女,一律都用老碗。用这样的碗绝对省事,一次就能盛够,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

关中人吃饭图得就是个热闹劲儿,他们喜欢一起扎堆儿吃饭,人们把这叫做“老碗会”。有时候,谁家的饭好吃,都会给别人家孩子毫不吝惜的盛上一碗。

比起那些关上大门,在自家里偷偷地享受的美食的南方人来说,关中人则显得豪爽和洒脱了几分。

当一群人三三两两地蹲在大门外,各个捧着自己的老碗,一边晒着暖洋洋的太阳,一边山南地北谝着闲传。

而今,生活好了起来,人们平时吃的副食也多了起来,所以人们的饭量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饭碗也越来越小了。因此,陕西关中地区的老碗逐渐成为了历史。

手帕头上戴

歌谣

陕西农村老太太,花格帕帕头上戴。防晒防尘又防雨,洁手擦汗更风采。

解说

当您漫步在关中地区农村乡间的小道上,时不时地看到头顶手帕的老太太手拄着拐杖,迈着三寸金莲慢悠悠的踱步。头顶的手帕,成为关中地区老太太区别与其他地方老太太最显著的特征。

要说这老太太头顶手帕的历史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由来以久的风俗。由于关中地区地处北方,这里日照强烈,干旱少雨,而且风沙天气较多。

所以农村妇女在辛勤劳作的时候,都要头顶着手帕。说起这一方小小的手帕的作用,那可是大发去了。

手帕既可以防止强烈的日光对皮肤的侵害,又能阻止尘土进入到头发,而且头发也不能被风吹乱。当在外劳作,没有随身携带毛巾的话,手帕又可以擦汗抹灰,实在既实惠有美观。

其实,老太太们带手帕也是和以前的生活联系起来,由于以前生活比较窘困,人们没有钱来买美丽的帽子。

所以便宜实惠的手帕,就成为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必然选择。今天,当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以后,千奇百怪的帽子逐渐取代了手帕。手帕也成为古老的历史中一道风景。

房子半边盖

歌谣

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

解说

在关中地区农村处处可见半边盖的房子。俗称:揭北子。其实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独有的民居特色,这与陕西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

由于关中地区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因此关中一带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少。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

建造这样的房子,用的材料当然就地取材,用当地黄土和成泥,打成高40厘米、长50厘米、厚10厘米的泥胚,凉干以后用来砌墙,条件好的话烧制成青砖以后,关中地区把这叫做“糊葺”。

真有点“胡砌”的意思了。但是,这样的房子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瓦,而且省下了人工。省工省材的半边房子绝对不是意味着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其实,每一处房子都是主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换来成果,同时,这也是以后子孙几代的庇护所。

由于房间的面积缩小了,因此保暖性和透气性相对较好,比起大瓦房来更显得冬暖夏凉。因此,经济而又实惠的半边房成为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的首选。

今天,在关中地区半边盖的房子已经成为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改善,当地的农民也住上了水泥钢筋的楼房。

姑娘不对外

歌谣

长安建都十几代,人杰地灵春常在。风调雨顺生活好,陕西姑娘不对外。

解说

陕西关中自古人杰地灵,土地广袤肥沃。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忧,所以长久以来养成的封闭意识,关中地区的保守在全国是出了名的。

关中地区对于自家姑娘的保守意识,那更是出了名的。自古就有关中地区姑娘不对外的传统。关中人绝对不让外人占着半点便宜的。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关中人自家的姑娘只限于在关中地区内部交流,而很少和外地人通婚。

关中地区的姑娘一般就比较传统和守旧。同时由于长安十八代帝王在此建都,所以天子脚下的臣民,就更显得牛气了一点,底气更足了一点。

再加之,平日辛勤地耕作足以温饱无忧,尽情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之乐。因此,关中人更愿意在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面,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事业,离开家乡而四处闯荡。

关中地区的姑娘由于生活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于是,结婚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般都是靠着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四处打听,然后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人家将闺女嫁过去,这样也是作到知根知底了。

但是,那段历史已经是以前的老黄历了,在新时代的青年,更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已经打破旧婚姻的樊笼的年轻人。

积极地争取自我的自由幸福的婚姻,走出陕西,走向了世界,和外国人也谈婚论嫁了。

不坐椅蹲起来

歌谣

老陕脾气真古怪,有凳不坐蹲起来。问他为啥不坐着,他说这样很自在。

解说

陕西关中地区喜欢蹲(圪蹴)在凳子上吃饭、抽烟、聊天,在别人看起来很遭罪的事情,但是在关中人看来这是关中地区的享受。

在关中地区的农村,在闲暇时候,一般上年纪的老人都喜欢不穿袜子,光脚穿着布鞋,嘴里叼着一根哈烟袋,手里掐着收音机,蹲在凳子上,一边喝茶,一边抽烟。

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感觉到的是一份自在和欢畅,远远比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幸福的多。因此天性随意的关中人更愿意自在地蹲着,做一个快乐无忧的乡下人。

也不愿意很拘束的坐在凳子上,去享受阳春白雪的高雅生活。

也许关中人天生与黄土地的亲密地接触,使他们更愿意接近和亲近黄土地。

睡觉枕石块

歌谣

三秦大地庄稼汉,不爱软枕爱石块。冰凉坚实有奇效,醒脑提神金不换。

解说

关中人不喜欢柔软的枕头,而选择木制的枕头和石制的枕头。这是和关中人憨直的秉性分不开的。

在关中地区,当夏季酷热难耐的时候,庄稼汉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愿意枕着一块砖头或者石头当作枕头,枕在上面而酣然高眠。

而且,关中人亲切地把它叫做:“金不换”,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换的宝贝,足以见得关中人对于这个头下石块和木块做的枕头,其依恋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了。

秦腔不唱吼起来

歌谣

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要震翻。

解说

在十大怪中,最怪就是秦腔吼起来。秦腔产生于民间,生动的反映出人民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

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

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因此秦腔有着深厚的根基。

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农村,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对于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来说,最大的享受就是听一场秦腔。

如果有老人在过大寿时候,儿孙们要是能请上一个戏班子,美美地唱上那么一回,那可是莫大的荣耀了,这可得让十里八村乡亲起码能唠叨好几个月。

秦腔并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都可以亲近的艺术,当人们辛勤劳作,高兴的时候,可以放开嗓子吼上一段,高亢的吼声激荡长空,回荡四野,让人心中豪迈之极。

如果在悲伤的时候,悲愤地吼一段秦腔,苍凉悲戚,低沉婉转,山川为之动颜,草木为之悲戚。

秦腔就像一根脐带,一头连接着秦人的未来,一头连接着秦人的过去,为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们,提供着思想的乳汁。

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正是因为秦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吸引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关中人的血性。

如果婉约秀丽的江南,那里是永远不会发出这样雄浑的声音。即使是在仅仅秦岭相隔的陕南地区,民间戏曲的唱腔曲调都柔美婉转得多。

在那片方圆天地,台下一声声地叫好,更激起了台上演员的表演欲望,尤其是演员的水平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定,观众就会自发在台下鸣鞭放炮,给演员批上红绸缎。

这可是对演员最高的褒奖了,于是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一个接着一个的高潮连续不断……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除以本剧种长期演奏用的乐器为基础外,还吸收了其它一些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以丰富其音乐的表现力。

秦腔角色分老生、须生、小生、幼生、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大净、毛净、丑等十三门。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在脸谱(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块瓦花脸、带一字须)、身段(如趟马、拉架子、担柴担、水担等)、化妆(如改包头为梳水头)、特技(吐火、吹火、踩跷),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入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记得在我儿时记忆深处,最让我迷恋的就是丑角,演者将一盏油灯点着,置于头顶,耍各种动作。秦腔《三进士》的丑角常天保因赌博被其妻处罚顶灯。

常天保头顶油灯,跪地、行走、仰卧、钻椅、钻桌、上桌等,均很自如,并能使油灯不掉、不洒、不灭。这全凭演员脖颈的平衡技巧。

秦腔丑角演员刘省三、晋福长和汉调桄桄演员王半截、赵安学及汉调二黄演员蔡安今等,均擅长此技。王半截还能自己将头顶之灯吹灭。

秦腔也是多个剧种的鼻祖。秦腔可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入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

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

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佚散颇多,据统计,截至2013年仅存约4700多个,而且,这些剧目还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

时代在飞速发展,而今的“十大怪”有的早已消失,而流传下来的也逐渐减少。但这仍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风俗,承载着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

-西安

-陕西十大怪

这个应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关于收藏品的收藏价值已经回答很多次了。值不值得收藏?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以书画为例,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现在,可达到30万元。至于古代的书画,经年累月,其涨幅就更大了。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日渐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上靠收藏而成为巨富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明代中叶,因为江南经济的发达,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的收藏一方面推动着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以及地位的象征。尤其是近年来众多企业参与收藏,充分展示现代企业的层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战中永远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收藏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藏品之于内府,不过是众多国家财产中一部分而已;而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每一件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件藏品的各个细节:色调、神韵都了然于胸,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它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都与你息息相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13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