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特点(举例说明)

为什么说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特点(举例说明),第1张

李白浪漫主义常体现在通过热情奔放的语言,以及瑰丽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展示给读者。

比如李白的经典诗作之一《月下独酌·其一》,此诗主要描写李白在月夜花下独酌时的情景,本是简单而愁闷的一件事,却在诗人细腻而充满想象的构思中,展现出浪漫洒脱、旷达不羁的豪放个性。

全诗如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意思是: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中,自斟自酌没有亲朋好友。我只好举杯邀请天上的明月,对着地上的影子成为三人。当然,明月根本不会饮酒,影子也不过只是跟随着我的身体罢了。我只好和明月,和影子暂时结成酒伴,想要及时行乐就必须把握住这春暖花开的时光。

我唱歌,明月也跟着一起徘徊。我跳舞,影子也跟着一起零乱。我们还清醒的时候一起玩耍欢乐,等到喝醉了就自然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结下没有伤情的深厚友谊,永远结游,相约在那邈远的天上仙境再次见面。

扩展资料: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感伤主义和前浪漫主义的时期有交叉,所以容易造成误解,但是两者的风格和特点是不相同你在理解中有一大部分是很正确的

感伤主义顾名思义是作者作品带有感伤情绪,将他们对于新兴起来的工业时代所带来的破坏和对人的道德沦丧的伤感情绪表现在作品之中这个派别的作家大多数都强调了要抒发个人对于社会中这个不可抗力的无奈之情比如墓地学派的诗歌都特别表现了这一点,<墓园挽歌>是代表作,就表现了这一种忧伤和感伤的情绪在文学学习中,Gray是代表人物

前浪漫主义兴起于法国,之所以称它为前浪漫主义,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特点和浪漫主义相似,浪漫主义主张对自然的深刻认识,1798年Wordsworth和Coleridge的<抒情歌谣集>发表预示浪漫主义的真正兴起无论是前浪漫主义也好,浪漫主义也好,他们都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强调自然的真情流露,他们通常都喜欢追溯模仿中世纪(Elizabethan Age和Jone Milton)的写作风格,他们更加关注普通百姓,他们对生活更加积极这几点就是前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最大的不同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是Black和Burns,他们的作品很强烈的反映了这些特点,比如前者的<经验之歌>等作品,后者的<友谊地久天长>,<我的心在高原>等,风格和感觉完全不同与感伤主义,反映了积极的态度

浪漫主义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诗人又被称为"湖畔诗人",因为他们多居住在英国大湖附近,他们的特点是前期比较激进,后期比较保守,比如Wordsworth在评为桂冠诗人后就为皇室写诗,明显没有了早期的改革诗风的特点代表人物:Wordsworth, Coleridge, Southey后期的诗人和前期的不同在于他们大多数都终身投身于改革文坛的战斗中,比较激进,比如雪莱(Shelley)著名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拜伦(Byron)的拜伦式英雄人物(Byronic Hero)代表人物Shelley, Byron, Keats

  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是人类在步入工业时代前期所兴起的复古思潮。具体来说,古典复兴包含了希腊复兴(如德国的国会大厦)和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而浪漫主义则前期是指对欧洲中世纪寨堡形式的模仿,而后期则是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如英国国会大厦)。折衷主义没有固定的搭配一说,根据字面意思你也能猜想出来,就是不同的建筑风格混搭在一起,比方说法国的圣心教堂(罗马风+拜占庭)。以上三种主义均晚于文艺复兴的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要略微早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以及巴洛克建筑,在文艺复兴之前则是欧洲的哥特建筑盛行的年代。所以你所说的几种建筑形式和文艺复兴建筑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什么重叠。

  如果说和文艺复兴有联系的话,那么应该说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建筑的联系比较明显。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主要是反对代表封建主义的哥特式建筑,再加上拜占庭的灭亡,大批学者携带着罗马时期的书籍逃到欧洲,以及考古学的兴起。所以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古罗马古希腊的柱式也是比较推崇的。期间有帕拉迪奥模仿维特鲁威写有《建筑四书》还有维尼奥拉的《五种柱式规范》等。只是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更多的是对希腊罗马柱式的一种神似的模仿。而其标志性建筑佛罗伦萨大穹顶和圣彼得大教堂在结构上更多的是吸取了哥特建筑的营养。

  呵呵,我的解答完了,,没有找资料,,都是凭记忆写出来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21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