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一
活动名称:中班-小小的船
[活动背景]《小小的船》是作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片言只语,描绘出的却是空灵美丽的月亮世界的无穷魅力。我很喜欢这篇诗歌,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喜欢这首诗歌。在进行这首诗歌之前,我先给孩子们讲了《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上了向往月亮世界的种子。通过这次以语言为主的活动,能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美,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运用多种方式描绘月亮世界的能力。
[活动准备]诗歌磁带、歌曲磁带、录音机、课件等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对诗歌的兴趣难点:感受诗歌
[活动过程]
一、放课件,《小白船》歌曲导入
二、体会月亮世界的美丽,培养对月亮的情感
师:孩子们,这首歌里边唱的小白船指的是谁?
师:你见过什么样的月亮?[请幼儿到前面画(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的月亮等)]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月亮吗?
师:老师也和小朋友一样喜欢月亮,并且收集到了不少关于月亮的风景图,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放课件,风景图)
师:看完这些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认为月亮美在哪里呢?
师总结:孩子们,看,无论是哪种月亮都有着弯弯的柔美的曲线,这些曲线和月亮那淡淡的颜色、淡淡的光亮,让人们产生了许多美丽的想象,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许多美妙的感觉。
三、欣赏诗歌,感受韵律与节奏美。
师:孩子们,我国的一位大作家叶圣陶老爷爷也像我们一样喜欢月亮,他看到天空中弯弯的月亮,写了一首美妙的诗歌,你们想听吗?(出示课件弯弯的月亮升起来)那我们安静下来,仔细听(放《小小的船》的朗读录音)
师:还想再听一遍吗?师朗诵。(放音乐《小小的船》的伴奏)孩子们,这么美的诗歌和音乐,想不想和我一起朗诵?(放音乐《小小的船》的伴奏)
师:朗诵完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觉?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再来朗诵一遍,喜欢加动作的小朋友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放音乐《小小的船》的伴奏)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到这里来给大家分享你美妙的声音?(放音乐《小小的船》的伴奏)
师:孩子们,你们的声音真是太好听了,像从月亮里边传出来的,用你听的声音再朗诵一遍,让天上的月亮也听见,好吗?(放音乐《小小的船》的伴奏)
师:现在呀,我们的作曲家已经把这首诗歌谱成了曲子,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放《小小的船》歌曲)
四、关于月亮的古老传说
师:我们古代的人们呀,也很喜欢月亮,他们很想知道月亮里面有什么,但是又没办法,就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今天,老师在书上查到了一个想不想听?(放音乐)教师边讲边出示有关的故事课件。(可以是读书)
师: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人们都倒在地上喘不过气来。有一位英雄叫后羿,这一天,他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让它给咱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王母娘娘因此给了后羿一包长生不老的仙药,他就交给了妻子嫦娥保管。有一个叫蓬蒙的坏人一心想得到这包药。有一天,他趁后羿不在,就逼着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斗不过蓬蒙,她急中生智,一转身将药吞了下去,忽然,她的身子便轻轻地飘了起来,飞呀,飞呀,飞到空中。因为她舍不得离开后羿,便飞到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亮上去了。至今,嫦娥奔月的故事还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老人们说,在晴朗的夜晚,如果我们仔细地看月亮,还能看到嫦娥抱着玉兔在月亮里玩耍呢!
师:孩子们,这个故事好听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故事?
五、延伸:激发幼儿想象结束
1、师:孩子们,我们的古人、我们的作家,为我们描绘了月亮世界的美丽,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你们都是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在你们的心里,月亮上会有什么呢?月亮周围又有什么呢?
2、师:你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孩子们,我们到活动区,把我们神奇的想法用我们手中七彩的笔或七彩的积木表现出来吧!走喽。(放《小小的船》歌曲)
活动方案二
活动名称:大班-月亮朋友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无论高兴还是伤心,月亮总会陪伴着我。偶尔我们也会互相走丢,但她总会在老地方等着我。月亮一直在变,中秋节的那天月亮最圆,人们分享着她的光亮,享受团圆的幸福。月亮和我是朋友!
(二)主题分析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和月亮之间不离不弃的情意,诠释了“双月”是“朋”的寓意。月亮虽时圆时缺,却总会将一抹清晖洒向你,抚慰着你的心灵,带给你安详与宁静。让我们
孚到了月亮这个朋友的忠诚,同时明白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月亮寄托了许多中国人的情感,在中秋节满轮的月光里,亲人们总会聚集到一起享受团圆的喜悦。这也让孩子们知道了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
(三)情节分析
故事一开始即点明主题,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月亮之间的朋友之情:也让读堂隐隐喻出“我”以月抒情,抒发内心那份眷恋的乡情。
为什么月亮是主人公的朋友呢?故事慢慢铺陈,把空中那一轮时圆时缺的月亮当做口己,诠释什么是朋友。原来朋友会像月亮一样为我欢喜、为我解忧;朋友像月亮一样为皂指路、为我等待;朋友就像温暖的月光一样伴随我入睡、呵护我的心灵……
当读者沉浸在故事的温暖中时,一轮中秋节的满月照耀着每个人,把故事推向了热潮,引发孩子们去了解更多有关月亮的故事。
(四)角色分析
故事的主角只是“我”和“月亮”。故事中的月亮富有人性和人的情感,她总是在“我”身边陪伴着我,为我欢喜,为我解忧,为我指路……
始终笑眯眯的月亮,看上去是那么的忠厚、那么的随和。当“我”开心的时候,她也绽开了憨厚的笑脸;当我遇到烦恼的事情,她的嘴角、眼睑全耷拉了下来……
月亮真是我的好朋友!
(五)图画分析
画面呈现了一种水墨画的意境,配以蜡染效果,产生一份古朴、宁静的故事氛围。图画中的亮色是“我”和“月亮”,淡雅的背景更烘托出那一片鲜黄,突出了画面的重点,也引起了幼儿对主角的关注。而其他点缀在其中的亮色,如:红色的灯笼与廊柱渲染了中国色彩;黄黄的灯光与森林里透出的光亮传达着温暖的友谊……
故事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月亮有眼睛、手臂和嘴巴,。她会和主人公说话、划船、喝酒等,使月亮有了情感,也会为主人公难过、担心、开心,生动表现了主人公和月亮之间的浓浓情谊。
每幅画面都描述了江南水乡的风景,那里有小河、小桥……一派祥和的小镇生活场景,富有水乡生活情趣,也让我们读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情。
在森林里暗藏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使作品更具童趣,满足幼儿欣赏的需要。故事的最后,画面勾勒出一幅满月图,将“团圆”的寓意赋予其中,人们和谐地生活在圆圆的月亮里,身边都有不同形状的月亮陪伴,享受着她的光亮,也给读者带来无限的遐想。
(六)语言分析
故事用散文诗般舒缓的语气营造了淡雅的故事氛围,文字间仿佛洒满一片月光,传递着温暖的情绪。故事语言简洁,句式都是“我怎么样,月亮怎么样”,清晰传递着主人公和月亮之间的情谊——不离不弃、紧紧相随。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仰望星空,高高在上的月亮是那么熟悉而陌生,是那么平常而神秘。她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她隐藏着无数秘密,总能引发孩子无尽的遐想和好奇。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都是中国人,怎样让孩子们了解
中国的传统习俗呢?不如让我们一起过丰富的“中国节”吧!在节日里,我们将一起听听看看、说说讲讲、玩玩尝尝……体验一次有趣的民俗文化、民族情感之旅。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所以相关活动安排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前后进行。
活动引发张予们探索月亮的兴趣,以期待了解更多有关月亮的故事.
2、活动目标
(1)欣赏图画故事,体验主人公和月亮之间的美好情谊
(2)知道月亮会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月亮不同的样子
3、活动准备
密图画书《月亮朋友》、ppt课件
文字:中秋节
月亮变化记录表
4、活动过程
(1)出示月亮,引发兴趣
—(出示文字:中秋节。)中秋节就要到了,人们在中秋节会做哪些事情呢?
小结:中秋节,人们会做许多和月亮有关系的事情,中秋节就是月亮的节日
(2)阅读图画书,理解故事
①出示封面及第l、2页: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月亮朋友》)
—猜猜故事发生在哪里?
—这地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画面里的房子和平时看到的房子一样吗?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房子和景色?
小结:故事发生在江南水乡,那里有许多中国式的房子,有小河,还有小桥。
②出示第3~l0页:
—为什么说月亮是“我”的朋友?(出示ppt、讲述故事)
—“我”和月亮是朋友,月亮陪“我”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结:月亮和“我”一一起高兴、一起忧愁,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她总是陪“我”到最后,
她是“我”的好朋友!③出示第11~22页:
一要离开家乡了,月亮会离开“我”吗?她会怎么做呢?
一这样的月亮,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为什么呢?(幼儿讲讲喜欢月亮的理由。)
一我们会和月亮走失吗?怎样才能找回月亮呢?
一什么时候我们需要月亮指路呢?
小结:月亮总是在天上等着“我”,她为我们照亮前面的路,她还陪伴我们入睡…
她是我们所有人的好朋友。
一你有朋友吗?你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呢?
小结:是啊!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愿意帮助人,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一定会有很
多朋友。
(3)认识月亮,大胆想象
一月亮总在老地方等“我”,她的样子是一直不变的吗?(引导幼儿说说月亮不的样子。)
一(出示ppt,根据幼儿的描述,点击出现不同样子的月亮。)当月亮圆圆的时候人们叫她“满月”,满月像什么呢?
一弯弯的月亮又像什么呢?
一半圆形的月亮又像什么呢?
小结:月亮每天都在变,满月的时候她像圆盘、像圆饼干……有时候她弯弯的样子像香蕉、像小船……
活动方案三
活动名称:小班学习活动:圆圆的月饼
目标:
1、指导幼儿用将面团圆压扁的方法做月饼
2、了解中秋节有吃月饼的风俗
准备
食品月饼,面团,垫板,小盒盖,玩具娃娃等,月饼ppt
过程
1.谈论月饼
(1)教师出示月饼,并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人们什么时候吃月饼?”
(2)还看见过不一样的月饼吗?(看ppt)
2.做月饼
教师提议:中秋节到了,请小朋友给娃娃家的娃娃们做一些月饼。
(1)幼儿探索做月饼的方法。教师发给每人一块面团,请小朋友想想并试一试,怎样把面团变圆、变扁,做成月饼?
教师向幼儿介绍并展示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小瓶盖、小圆盒等,引导幼儿试一试,将面团放进去压平,再将面团倒出来,看看像不像月饼。
(2)交流经验。请做好月饼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教师帮助讲解或提示:即先把面团放在两手中团圆,再将其放在垫板上用手掌压扁,或将面团圆装进小圆盒子压平,倒出,然后拿小瓶盖或小玩具在上面压上图案,月饼就做好了。
(3)再次实践。请幼儿尝试用自己或他人的新方法再次做月饼。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请他们试做一些其他形状的月饼;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则给予具体地帮助,使其获得成功。
3.给娃娃送月饼
(1)数一数帮娃娃做了几个月饼
(2)请小朋友将自己做的月饼送给娃娃家的娃娃,并说:“小娃娃,请吃我做的月饼。”让幼儿感受劳动的成功与帮助他人的快乐。
反馈
在活动中,小朋友们做做月饼、、说说祝福,在感受节日快乐分享月饼的同时,给别人送去了祝福,也得到了祝福,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幸福,体验到了团圆、分享的快乐。
学习活动:中秋圆月
目标:尝试用涂色、撕贴,印染的方法做月亮。
准备:范画、蜡笔、手工纸、颜料、海绵月亮ppt
过程:
1、看ppt:小朋友,瞧,这是什么呀?(月亮)——引出中秋节的月亮。
2、出示不同材料,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4、展示月亮,布置环境。
反馈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用涂色,撕纸和海www。qinzibuy。com绵印染的方法来装扮月亮,,并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所以整节活动孩子们在自由的氛围中,玩成了装扮,很有成功感。并通过活动知道了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
学习活动:过中秋
目标:在说说,看看、尝尝月饼中感受中秋节的快乐。
准备:不同味道的月饼
过程:
1、复习儿歌《中秋节》
2、出示月饼
——这是什么?什么时候要吃月饼?
3、看看闻闻月饼
——月饼是什么样子的?你吃到过什么味道你的月饼?
4、尝月饼
——幼儿分组围着桌子你,在《我和爷爷打月饼》的音乐下,一起吃月饼。
反馈: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吉祥。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并非知道中秋节的意义与传统礼节。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主要以“快乐”为中心点,开展了中秋节的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学习活动:儿歌——中秋节
活动目标:通过念儿歌,了解中秋节要看月亮,吃月饼。
活动准备:月亮月饼
活动过程:
1、出示月饼
——这是什么?什么时候吃?
2、出示月亮
——见过月亮吗?月亮长什么样?
——中秋节的月亮是怎样的?
3、老师念儿歌
4幼儿学念儿歌(集体分组)
反馈
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念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初步了解了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知道了中秋节要看月亮,吃月饼。
中秋月亮的诗词: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2、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唐代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浦水边。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4、中秋对月
曹松 唐代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译文: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涯海角,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5、中秋月·中秋月
徐有贞 明代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经历的阴晴圆缺呢?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都不要再说,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你上面的两个答案没错,最后那个空应该是抒发世事难料的感慨。如果觉得不好的话,你可以看看下面我找的资料。另外啊,你还没有采纳上面那位的回答呢。。。还有,你作业已经发下来了吧。。(^__^) 嘻嘻……
上片开始提出问题:明月从时候开始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性格和凡气魄两句从李白《把酒问月》脱化出来李白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问之过李白里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想飞往月宫所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问题问得有意思好像追溯明月起源、宇宙起源;又好像惊叹造化巧妙我们从感诗人对明月赞美与向往下片由秋圆月联想人间离别诗人埋怨明月说: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该有怨恨吧老人们离别时候才圆呢埋怨明月故意与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幸离人们同情全词仿佛与明月对对探讨着人生意义宇宙里、自界、人生原本有无数缺憾鲜花娇美芳草茂绿枯荣有时美景永;亲情系心相依相恋而悲欢离合聚散无常;时光无限而人生短促;怀才有志而机缘难凭……大千世界竟样美好而又缺憾地奇妙融合诗歌赋吟因此才有多惜春悲秋、伤离叹老之作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哲人困于种人生缺憾而悲愤平;有多少骚人墨客惑于种人生缺憾而颓唐忧伤岁月悠悠现轮东坡奋励有当世志与王安石政见合只好自请外任当有壮志难酬之恨秋佳节兄弟同齐鲁相望而能相晤有亲人得团聚之苦年届惑人生入秋渐知人生短暂之紧促时值秋霜风渐紧近万物萧杀之萧条洞悉事理东坡此时此刻对人生、物理缺憾该有多少深切感受所词里才有多情感、思想跌宕、回折绝沦于忧伤颓唐站高层放开视野古今事理排解己之郁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虽因离别而苦月也并非永远团圆万事万物之圆美、欠缺总容抗拒循回轮转之既此又何必耿耿于月圆人散呢继而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超越了时空、地理局限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共赏明月意味着双方健并互相思念足令人庆幸和宽慰。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写给明月初中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1秋夜撩人意,皓月照我思,浪子心寻月,千里共心鸣。
寻着温柔的月光,我缓缓地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仰望着天空,一轮明月高高在上,星星却没有在眨眼,明明今夜的月最亲切,可透出一丝丝孤独。静静地坐在操场上,耳边传来一阵阵欢乐的喧嚣,这也许是他们献给中秋的礼物吧。那我也写点什么与明月共赏吧…
说好的一起赏月的,可你没有出现,我凝视着明月,在这明亮的背后,一定有你的身影,却没传来你的声音。良辰美景怎能虚设,于是乎,我用键盘敲上文字,锁住这稍纵即逝的美丽,与你分享。微风吹过我的头发,吹乱了我的思绪,我闭上双眼,思绪掠过的地方全是有你的风景,我想象着另一片天空下的你,望着明月,是否能看到我的双眸,是否也在思你所思,是否也在记忆着此刻的美好,将它沉淀出最美的韵色,为回忆抹上温暖的基调!明月亲吻着秋夜,秋夜拥抱着明月,此情此景,叫我如何不想你。灯火暖着清风,清风抚着灯火,融化了这无边的黑夜,也融化了黑夜中的我,使月光照亮的地方都有我,那么千里之外,也能站在你面前,送上一句:“中秋快乐!“这样的我,连夜都认不清了,你又能有几分的感动呢…还是短信更实在吧,至少我知道你收到了…
孔明灯划过眼前,我许下心愿,祝福家人,祝福朋友,祝福恋人,听见有人大声表白了,很是嫉妒,又很羡慕,明月,请将我的爱意化作一缕缕温柔的月光,映入你的心帘。
耳边的喧嚣归于平静了,我聆听着折回路上的每一个脚步声,依旧望着明月,它已不再孤单,因为我的心是它最美的陪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2让心情放个假,呼唤清风明月,让爱情的梦滋长。走进月夜,你无法拒绝孤独的情怀,浪漫的情调。独对明月,选择一条又长又窄的林间小径,远离街灯与月辉叠映的阴影,将白日躁动的心让夜风凉透,星空下切肤透骨的感觉,伴随茉莉花香的旋律袭来。
独对明月,也许你会作失偶的悲恸,或是失恋后的痛哭,你不必抱怨月光下悄悄的情语,也不必嫉妒玫瑰花里羞涩的亲吻。风给你温柔,月光给你明净,天空给你辽阔,大地给你存在的意义。没有歌舞升平,没有灯红酒绿,你远离狂热,更接近静默,不必太在意人生得失,什么该放弃,什么该珍惜,面对明月之镜,你的内心一片亮堂。
独对明月,选择一种姿势,拒绝霓虹灯下的诱惑,将心语融入湖泊或是草地无边沉吟的梦呓,听草虫吟唱大地生命的乐章,看万家灯火融进你梦的天堂。
人生如梦,似浓浓的夜色,散发着淡淡的清辉。独对明月,你当了一次苏轼,你当了一回李白。这时,悲怆已不再使你悲怆,豪迈能使你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坐在屋顶上,望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轻轻吟诵道。
眼神凝望着明月,这清冷孤寂的独行者,被多少诗人所咏诵过,又有多少佳句为她而流传……
古语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既是悲伤的,也是美好的`。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出过不朽的诗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皆言出了明月那神话般的美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却又让人感觉出一股悲凉、伤感……
望着那仿佛有些凄凉的明月,我突然想起了一首歌《月光》月光色,女子香,泪断剑,情多长,有多痛,无字想,忘了你,孤单魂随风荡,谁去想痴情郎,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过情关,谁敢闯,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眼一闭谁最狂,这世道的无常,注定敢爱的人一生伤。
这些无不表达了人们看明月虽然能看出她的美,但是去更多的是抒发了自己的悲凉,但明月在我看来多的还是迷人、圣洁、让人充满幸福感。此时沐浴在着月光之下,我感到一阵的温暖,轻柔。轻轻闭眼,继续来享受那美好的月光,遐想着月亮上的一切一切……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4皎洁的月亮挂在漆黑的夜空,我不禁托腮沉思。
一个开放的菊花般的灿烂笑容,闪现在这一轮明月上,是姥姥。我不禁大喊姥姥,我好想你。泪流在我的手背上,热热的。钻石般的泪珠,映着冰轮的倒影,冰轮演绎着我姥姥的音容笑貌。幽静的月光竟成了悲凉的点缀,它冻结了我的快乐,任由思念涌上心头。
小时侯,姥姥抱着想妈妈的我一边也哭了。我伸出胖胖的小手,替姥姥擦泪。我问姥姥怎么了。姥姥说姥姥和你一样不懂事,想妈妈了。姥姥别哭妈妈会回来的。姥姥笑了。那时我年幼,后来渐渐长大才知道,姥姥的妈妈去了另一个世界。
现在我求学在外,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中。今天,是月,让我又想起了姥姥。远方的亲人,我何时才能与你们在次相见?现在我只得将思念寄托明月。
月亮依然照着,我却没有刚才的悠闲。喉咙紧紧的,眼睛红了。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5清风徐来,明月相照,一杯清茶,一曲清歌。如此良辰美景,只为你我铺设。
清歌?清歌
这声声的呼唤声分明透着心疼与爱怜,仿佛要把伊人引入心灵深处,从此金屋藏娇,万般疼爱。
我是你的清歌,你是我的明月。广漠人寰, 我们不过是两粒微尘散落尘世,隐藏了情思。经年的等待,只为了有朝一日能够相识。世间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对此我深信不疑。唯有久别重逢,才会心有灵犀,心照不宣,如此情投意合。
最美的爱情啊,都是刹那之间的心动。明明滴酒未沾,心里却是满满的醉意。你瞬间就已抵达我心灵深处,拨动了我最温柔的弦,生生的 疼啊。我是尘世枯萎已久的花,在你触摸之下竟然神奇盛开,而月光如水,一切都恰到好处。世间所有的阴暗痛苦都悄然退却,这样美好 安然的时刻,让我就这样盛开在你的掌中,让我的美丽温柔渗人你的内心,让你生生世世都铭记于心,永不遗忘。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6在我的心里,您永远是温柔的眼神,淡淡的微笑,容忍着我儿时的过失和年少的轻狂,更从没有怨怼过我是一个女孩,在所有本应属于您那个年代的思想里,让我拥有了属于女孩子的骄傲。年少的岁月里,我因为您的疼爱,在属于我的世界里充满了羡慕的眼光。我总是想,今生做您的孙儿,可以在您温柔和蔼的宠爱里长大,也许这世间再没有人比我更幸福。
您坐在窗前静静凝视着窗外的风景,眼神中流露的是浓浓的温柔,我站在您的身后,穿过您的声影,思绪留恋,我多少次想开口说出那句埋藏了许久的话语,却始终没有勇气,我不怕您的责怪,怕的,是从今以后,再也得不到您的原谅。
时间流逝,转眼,您已渐渐老去,而我,也逐渐长大成人,只是,您看我的眼神,依旧是那么亲切,融化了我的心,您的眼神让我不得不一次次把那句话咽下,强颜欢笑与您一起看着,天空的那轮属于团圆的明月。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7您可曾记得?那天晚上,您苍白的容颜,眉头深拧,泪水满面,那是怎样的剧痛,可我,却无动于衷,我看着手中的白色的药瓶,它此刻正静静躺在我的手中,而我任凭您拖着剧烈的疼痛艰难寻找。然而,您看着我,却没有一丝丝责备和怀疑,也许您不知道,也许是您不愿相信。
一切,只因为我心不在焉的做着作业,心里却想着电视里的精彩的内容,您严厉的责问我为什么不认真学习,我怨恨您本是善意的责怪,在您转身出去后,爬上书柜,把那瓶延续您生命的药,藏在袖中。您进来准备拿药,却发现,药,已不在原处,却没有怀疑是我。客厅里一声,一阵玻璃的碎裂,我从门后面望去,您跌倒在地上,紧紧捂住心口,双目紧闭,身体不住的颤抖,而我,却冷冷一笑。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8思绪留恋间,眼前模糊,不知何时,泪水已溢满眼眶,我转身拭去,轻轻微笑,看着您的背影,我悄悄伏在您耳际,说了那句不知道藏了多久的话语,“奶奶,对不起,那一次,是我不对。”我抬起头,看见,您的眼中是满满的泪水,却是温婉的微笑,您没有责怪我,只是把我紧紧搂在怀中,吻着我的额头,窗外的明月,第一次让我觉得那么温暖,那么释然,那么清澈……
也许,您不是没有责备,您的眼神中,除了痛苦,还有深深的期盼。如果当初,我扶起您,把药递给您,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假如当时,爸爸没有回来,是不是,意味着,我将会永远失去您的爱,一辈子,承受着良心上的煎熬?
写下这一切,我的心中总算释然,但是,对您的伤害,也许这一生,我都不能补偿。
当时明月,依旧皎洁。
清风拂过,一切平静……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9又是一个中秋 之夜,望着那天上圆圆的月亮,这本是一个团圆之夜,而你我却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只能望着那一轮无情的月亮,寄托彼此的思念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
记的三年前的你我是多么的幼稚,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的面红耳赤,甚至用敌视的眼光盯着对方,比如说:我们新栽的桃树,我说你的不可能活,而你却说我的不可能活,于是,我们就为这点小事吵起来,但不一会儿就和好如初,早把先前不愉快的事望的干干净净。
你还记的那根棒棒糖吗?那时,学生之间流行吃棒棒糖,我们好不容易从大人那里要来了零花钱去买棒棒糖,可到那儿只剩下一根了,而我们两个人都要买,我们两在思考着,仿拂在决定着一件大事,而那几秒钟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思考了半天也没决定下来。老板不时的问我们到底买不买,再不买就被别人买走了。最后决定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三把定输赢。第一把,你赢了,第二把你又赢了,实际上我已经输了,但我那倔强的性格促使我继续比下去,刚要比第三把,你就对我说:“还是你买吧,我不买了。”说完你就走了。也许是兄弟之间的义气,我也没买那根棒棒糖。之后我就再也没见到你。你现在还好吗?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写给明月初中散文 篇10月色溶溶,在树木和房舍间流转。木格子小窗圈住了一方月色,放在孩子的床前,孩子面带微笑正在熟睡。
月华如练,轻轻铺在池塘上。有条小鱼贪恋月光,忍不住跃出水面,又迅疾落下,带出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月光在水波间闪烁,惊醒了柳树上沉睡的喜鹊,喜鹊无声地飞离了池塘,停在村子里最高的树上,继续刚被惊扰的梦。
月光如水,倾泻在田野。庄稼都没有入睡,在争分夺秒地成熟。田野上,阡陌纵横,杂草丛生。水渠里的水草从来没感受到月光的抚摸,月光随着流水在流动,却永远也流不走。青蛙坐在水渠边唱歌,被惊扰的蚂蚱急速地逃走了。蚂蚱三蹦两蹦跳进了瓜田里,瓜棚里的老头探出头看了看。月色如洗,满天清辉。老头钻出瓜棚,在月光下伸懒腰,他的背已经驼了。月色轻盈,却足以压弯一个人的腰,压弯一个人的一生。
月色蒙蒙,覆盖着村外的小路。这是通向码头的路。有人在这条路上离去,有人在这条 路上归来。码头寂静,在月色和水光里荡漾。
河水清清,流转着月光和时光。河水盈盈,环绕着田野和村庄。
明月皎皎,笼罩着村庄。大地茫茫,河水流淌。月光下的村庄,在回不去的地方。
水调歌头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1)高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上。
清满的明月,照耀着醉态朦胧的兀傲词人。月宫本非人间,岂可以“年”月相询?“琼楼”既在仙境,又何有世间之炎凉? 醉中的思致奇怪而又可笑,在起舞弄影飘逸中,未尝不带几分怫郁的清狂。彻夜的无眠毕竟孤清,亲人分隔的恼恨,便只能唯圆月是问。 月儿无恨,又焉知人间之离愁?阴晴圆缺,自是天运之常道。醉中的思绪旷达而无奈,那离合的悲欢,正可借自宽自慰消解。最有韵致的当然还是结拍:深情的祝愿,使人生充满希翼, 明丽的圆月,便不仅照耀了“千里”,
也照亮了这首豪放俊逸的千古绝唱!
(2)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3)这首词写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这一年也是苏轼出任密州的第三年。词分为上阕和下阕,词中有中秋的圆月,杯中的美酒,更有词人深思,惆怅,困惑,幻想,相思,和最后的通透。苏轼在词的小序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闭上眼将自己放置在这样的场景里,酒杯中残留的暧昧余香,与流动在血液里的酒精,一起作用,小心而又剧烈地碰触饮酒人此时敏感的神经。没有醉酒的经历,不过见过一些,听过一些,在想,在那瞬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月下,醉酒的人也许无法辨认,究竟是自己的视线模糊,还是事物的轮廓模糊。而我想,在覆盖的模糊中,一定会有某种存在的确定主宰着人的意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在不停前移,时代在不断更替,但人寻找自我宣泄的方式似乎并不轻易改变。记得在电视里看到过很多次人醉酒的场景,他们在自己摇晃的视觉空间中暴露着自己发问的欲望,但又似乎并不企图找到任何想要的答案。中秋夜总能带来很浓的相思情绪,尽管自己也曾遭遇那种相思中落寞,但却不能说出这一晚与一年中剩下的364个夜晚有什么区别。也许人们已经习惯地把它当作了一个悄悄承认自己消极一面的借口。苏轼凝望着深蓝天空中的明月,回味着滑过喉间的酒味,设下疑问,让我们看到他心境的困惑与惆怅。这种方式的设问,让我想起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前觉得天际因为它的广阔无边而宽容得能包容下每一个彷徨的人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疑问,但发现人们虔诚的等待却被天际的空旷所嘲笑,答案埋得太深,人,依旧空洞而不知所措。但也许,对天设问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形式,亦或是一种固执的表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在回答前面问题的同时又设下了新的疑问,是苏轼更深沉的思索。两句相关联的疑问让诗人丰富幻想的产生展现得自然而符合情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写到了诗人从现实中引出的幻想。觉得苏轼是一个容易沉醉于自然里的人,如同在他的《前赤壁赋》中一样,诗人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融在一起。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苏轼其人具有的浪漫的性格和飘逸的情怀,也或许是因为大自然——这个客观的实体不会给人的思想和精神再带去任何禁锢和压迫,便也或多或少淡化了人们主观情感里的痛苦。当时的苏轼正遭遇着政治上的失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地方官,前途的渺茫,加上与弟弟子由各分处异地,内心的抑郁如同一种强烈的药剂,使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翩然想法。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出世”的思想。上阕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现实与幻想的摩擦,隐射出苏轼矛盾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复杂心态。他再次提出了上天和自己都无法作答的疑问,内心的苍凉无奈与孤独,赤裸在“青天”陪衬的“明月”里,而又被脑海中幻想与真实存在的现实所释放。
我想,当心绪复杂或是混乱时,依赖某一种纯粹的情感或许可以是一种得到救赎的方法。苏轼对弟弟子由的想念不仅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更是他寻找自我宽慰的一种途径。在词的下阕,诗人用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让我们看到人生中的怅恨和悲怨被因此转化为了哲学上的旷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时的月亮被赋予了生命的迹象,月光从红色楼阁到雕花门窗的流动,恰好与苏轼波动的思绪所对应。月光最后移落到了长夜无眠的人身上。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常背诵的李白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似乎思念的苦总会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深切浓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会因为有了黑夜中月光映照下影子的陪伴,而在不情愿中更清楚的看到孤独的全身。苏轼在相思情最强烈时遭遇到月亮最最完整与明亮的一面,而无声缓缓释放热量的月亮却单纯得一无所知。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了对月亮的质问:月亮本来是没有恨事的,为何偏要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出晶盘的样子,偏要增添人们多少“月圆人未圆”的怅恨。这是蓄谋的嘲弄?还是另类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既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又是诗人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自“古”以来,世上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必有悲苦,有团聚必有离别,就好比月亮也会遇到阴、晴、圆、缺。有人说这是苏轼对人生哲理性的思索,他意识到了事物的残缺性和两面性。苏轼将感情转入理智,化苍凉为明达,在对人生的诠释中找到了自我宽解的路径。不过想问自己:人在想不到其他出路时,是否常去找一些看似与自己“同命相连”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此得到一丝丝的安慰?全篇的最后一句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谢庄《月赋》的诗句也写道:“美人迈兮音尘阕,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那么与亲人的离别也就不用一直悲伤哀怨,只求永远身体健康,能在千里之外共赏明月。不用怀疑,字的表面证实了诗人的洒脱与旷达 ——诗人似乎将自己对人生的思想领悟再一起升华,将之前所有的疑问化作一种美好的祝愿,充满迷茫苦闷怅恨凄切的情绪终究被积极达观的心境所替代。但是想问问当时的苏轼,难道纠缠于内心的的疑虑就真的那么容易消散吗?那“悲观”连带出的一切孤独,迷惘,绝望,无助又有多少价值存在于一个人不可见的内心深渊呢?
记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说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想,人们喜欢事物激进发展的趋势,我觉得这是苏轼在写作这首词时所选用的一种模式。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描绘,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思想转折——让人豁然开朗的变化。只可惜,觉得词中显露的这些跳跃出现得太突然,到来的太快,似乎超越了时间可以测量的范围。所以有些相信词中隐藏着欺骗,痛心于诗人对自己伤痛的极力遮盖与掩饰。不过,也有些嘲笑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乐与悲的转换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也许乐与悲之间根本就没有明显的划分。苏轼也只是努力在表现自己内心思想与情感的过渡
篇一
中秋佳节,月色撩人。
吃过美味的月饼,话过有趣的家事,老人孩子都已经慢慢的醉入了甜蜜的梦乡,庭院内外显得一片静谧,只有那架葡萄藤上层叠的叶片不时被清风惊扰的哗哗声。
月色如水,静静地铺排在庭院内外,山村之间。
夜,遁去了尘世的喧嚣,给山村带来一份难得的宁谧与和谐,而我却满心兴奋,失眠了。
蓦地,一抹月光款款的,悄无声息的溜了进来,出现在床前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都明亮了起来。
我是喜爱月的,对中秋之月尤是挚爱。于是我重新穿好衣服,寻觅这美妙的月光。
开了门,穿过小路,不远处就是野外。这时整个月便呈现在我的眼前了。八月十五的月是旖旎的,纯洁的,带着款款的深情,撒落一地的清辉。
秋夜,月华如水。远处黑黝黝的山脊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轮廓,越发显得崔巍了。
河流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很突出,溪流是欢快还是悲伤,谁也说不清楚。只是它千百年的就是这样流淌着,从来没有改变过,或许这就是它的初衷吧。
从容的涉河,坐在河中央的岩石上。我仰头寻找令我痴迷的月光。柔柔地,温润地,不带有任何的纷纭,不带有任何的芜杂。
只是一缕清辉,只是一份宁谧,这就已经足够了。能在这样的夜里,寻找到一个如此的境界,我心已经满足了,无需再满世界的寻找安静。
夜,渐渐的凉了。露水湿透了我的衣服,可是我的心里很是愉快,很是高兴。心里觉得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的愉快了,于是心底生出一种别样的情绪来。
月光无声的流淌着,河水也在无声的流淌着。夜,消去了所有的声响,让所有的东西沉浸在宁谧之中。
我感到了丝丝的凉。按说,现在不是很冷的季节,为什么在我的心中还是这样的寒冷呢
白天,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我疲于应付,使我焦头烂额。白天的延续,经常使我在夜里不得安宁。我经常的处于失眠的境地,因而显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而月光是公正的,特别是这中秋之夜的满月,它不因我的渺小而鄙视我,它不因我的成功而阿谀我,它一直就是默默的看着你,看着你走的每一步。
篇二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字串9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
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篇三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
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篇四
漆黑的天幕上嵌着一轮明月,散出一圈圈清冽的银色光辉。一抹云挡住了月亮的些许光,却也被映成了青色。挂着“水木清华”牌匾的红色建筑屋顶插入天空,也被染上了一层银色的神秘。我和同学们一起,在水木清华度过了一个中秋节。
石头砌成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缠绕着小湖,就像两个形影不离的朋友。湖边的柳树宛若一位位欢欣的姑娘。四处都是黑漆漆的。只有挂着“水木清华”牌匾的建筑周围是明亮的。几个农民工模样的人坐在石头台阶上交谈着,不时发出嘶哑的笑声。洁白的石头雕刻成的小桥架在路上,青色的地砖绘着淡雅的纹路。“玩儿什么呢”有人问。“捉迷藏!”“就玩儿捉迷藏吧,我抓。”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好!”大家于是都去暗处躲藏了。我沿着石头路跑着:藏哪儿呢别被抓的发现啊。就一个人抓,应该不会发现我。到底藏哪儿呢跑到自清亭,这座只有石凳,没有围栏的小亭子旁。我放慢了脚步。“就藏这吧。”我一回头,看见了满脸坏笑的柴瑞樱。“行啊。”于是我们翻到亭子后面藏了起来。月亮渐渐变成了金色,仿佛一伸手就能碰到她,她似乎在睁大眼睛紧盯着我们,看看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我望着月亮,笑了:即使月亮再亮、再圆,抓的也未必能找到我们,嘿嘿!通向自清亭的小道上传来了淅淅簌簌的脚步声。莫非是抓的我们屏住呼吸。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抓的藏的”我压低声音,扒住石凳,时刻准备翻过去。“藏的!”对方同样低声说。“咻。都是藏的。谁啊”“我!”高源从灌木丛旁冒出了脑袋。“还有我!”朱珠也钻了出来。黑暗中只看得见她们弯弯的笑眼和白白的大牙。“恭喜啊。一起在这缩着了。”“同喜同喜!嘻嘻……”高源说话有些口音,听起来就像在说日本话”吆息吆息”。“游戏结束了!”有人在喊。“游戏都结束了,走吧!”“赢喽!”我们开始欢呼。那几个农民工模样的人出神地望着我们,眼神中分明含着失落。和我们的目光相遇了,他们尴尬地笑笑,嘶哑的笑声便又响起了……
月亮在云层中隐去了,只剩一抹淡淡的光晕。我们仍在快乐地游戏,那几个农民工的团圆佳节却像月亮一样隐去了。
篇五
小时候,奶奶总给我讲故事。说在弯弯的月亮上,居住着一位漂亮的嫦娥姐姐,她有一只洁白如玉的小兔子,她们都喜欢吃饼,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们,把她们吃的饼称为月饼,并与八月十五月圆时,摆上供品上拜。
从此,每年就有了8月15中秋节的习惯。
今年,8月15,又是月圆时。天还没黑,就听得一阵“辟辟啪啪”的鞭炮声,好不热闹啊!各家各户忙着收拾这收拾那,似乎总有干不完的事。
时间就在这不经意间溜走了,一转眼,天已经黑了。大人们忙着搬桌子,搬食物。而小孩子们却忙着玩!玩什么呢男孩子当然少不了玩炮啊!辟辟啪啪,哗啦哗啦,对他们来说似乎很有趣。女孩子当然不玩这些拉!对于我来说,最兴玩的是荧光棒。天一黑,我就和妹妹嘻嘻哈哈地跑到小卖部,买了好几十支荧光棒,也还真怪,只见他拿出荧光棒以后,对着墙壁敲了几下。这怎么回事刚才还昏暗暗的荧光棒怎么瞬间“变成”了五光十色的了,呀!真好看。
我拿着荧光棒一路小跑来到家里。把荧光棒圈成一个圈圈,五颜六色的圈圈真美啊!一个个闪着耀眼的光芒。哥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玩起了荧光棒来了。他把所有的荧光棒围成一圈,好大呀!然后像耍杂技似的把圈圈一抛,在天空形成了一道美妙的风景线,引得大家也依葫芦画瓢,纷纷抛出手中的荧光棒,光芒
闪烁着,似乎照亮了大半个天,引来了路人的阵阵赞声。
“哈哈哈哈。”正当大家玩得高兴之际,忽见邻居家的小孩正在空地上“烧塔”,好一片壮观的景色,偶尔会听到小孩形容“烧塔”时的童言,“熊熊烈火”和“火上添油”等词,也还真怪,自己为何就从没玩过“烧塔”呢或许我们家没这个习惯吧!
八点过后不久,外面依然吵声嚷嚷,而今年却不知,我为何那么早睡,9点才至,而我却昏昏欲睡,错过了赏月的好时机。
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希望大家月圆人也团圆……
篇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即便是明月,也不懂这百转千肠的痛,和一语道不尽的思念。
欣喜着节日能够和家人一起共度良宵,回到家却发现家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丝声音,就连空气也是那样冰凉,几欲将我窒息。母亲是走了吧她上次说要到广东去,还真是灵验了,我还和她发生了嘴角,如今她走了,我为什么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了。以前,每次回到家里,最醒目的就是我的喊声,和母亲那应声,如今却变得如此静谧,空气里似乎有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悲凉。
萧萧落叶,在晨风里百转千回,终于归零在这黄土地上,似乎心有不甘。我是否就如这片落叶,总在最后才悔恨当时为何禁不住风,受不了冻
也许谁也辨析不了究竟为何。
人有悲欢离合,也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流几滴清泪才好,一轮皎白的月高高的挂在遥远的天际,即便是有几千万公里的距离,却也感觉到极其冰冷。
独酌一杯清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只是,泪也看不见,被这夜模糊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无论我们如何,时光总是要流逝,但愿在远方的母亲能够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篇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被叫着月精。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篇八
"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中秋人们都要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晚上还要吃月饼、赏月,有些地方还有舞龙、闹月等习俗。
中秋节早晨,我们一家人便驾车回老家,一路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商店门口都挂起了大红灯笼,上面印着"欢度中秋"四个大字,人们拎着大包小包走在街上,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回家"
到家时桌上已经摆满了爷爷奶奶的拿手好菜,我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口水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于是我们一家人便开始吃"团圆饭"
吃完晚饭,爷爷从冰箱拿出了月饼,打开电视机,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看中秋联欢晚会。
后来,爸爸提议我们全家去广场上观赏烟花。到那里时,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的小孩拉着大人的手要走近一些,而老人却在后面乐呵呵地笑着,工作人员点燃了一箱叫满天星的烟花,只见一颗颗"小导弹"冲上天"砰、砰"在半空中爆炸了,五彩缤纷的菊花呈现在人们眼前,落下时星星点点很好看,象征着中秋节的团圆与美满。
看着绚丽多彩的烟花,我不由地想驻守边疆的边防战士和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宁此时此刻正坚守在自己要工作岗位上,不能与家人团圆,他们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又是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篇九
现在的中秋节已经渐渐的变得没有过节气的氛围了,因为繁忙的生活人们渐渐的已经都没有精力去过一个传统的节日了,真正还在乎的只有老一辈的人了。
早上起床,翻过一张日历,今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了,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爸爸妈妈早已商量好,在中秋这天要去老家过。我想到爷爷奶奶,都已经很久没去看望他们了,他们看到我回去一定很高兴。
到了老家,我就看到爷爷、奶奶在那边忙碌着,奶奶在包饺子,做月饼,而爷爷在做菜。看到我时,他们都乐得合不上嘴,奶奶还拿了一个做好的月饼塞到我手里,看到他们这样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起来。
爷爷奶奶继续忙了,爸爸妈妈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我就到街上和小朋友们玩了,街上的人们也都在忙活着,相互招呼着,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最热闹的要数晚上了,等到月亮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在院里摆一张饭桌,上面放满了大小不等的月饼和瓜果,全家围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团圆。大家坐在一起,说说工作,学习中事,唠唠家常事……其乐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奶奶就把的一个月饼切开,全家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块,切的时候要从中心下刀,切成尖尖的长块。月饼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无穷。
今晚真高兴,到临睡之前,我那激动的心情还沉浸在节日氛围中……
篇十
又是一年中秋节,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我却不能回家,只能一个人独自看着月亮,一边吃着苦涩的月饼,一边思念着远在家乡的亲人。
中秋节,我在房子顶上看月亮,看着看着,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见中秋的圆月,自然而然就思恋起自己的家乡。
我看着我们家的小狗多多,它静静地坐在那里,抬头看着皎洁的月亮,好像在想"我的男朋友小白什么时候回来看我呀!"
我再看看门前的桃树,它垂着头,看着河里的月亮,可能也在想"我的宝宝小桃子掉进河里了,它什么时候会回来呢?"
还有前面看着工地的老爷爷,坐在昏黄的灯光里,他是不是在想"我的小孙子,他已经睡觉了吗?"
我自己也想,我的奶奶在干什么呢?她会不会正在看月亮?她会不会正在吃月饼呢?会不会躺在床上想我呢?我好想念她唷。国庆节一定回去看她!
月夜的诗句如下:
1、《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释义:
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2、《月夜》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释义: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3、《阳关曲·中秋月》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释义: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月夜 / 夜月》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释义: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十五佳节前,
邀君共赏明月夜,
千里寄相思,
明月共此时,
问君是否!
恰似一江秋水向东流,
秋上心头,
问君几多忧,
问君几多愁,
问明月几时回头,
照我自由,
山风己冷,
夜微寒,
一人独处思家园,
明月照,
照呢喃,
何时能回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