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八文学常识真题

英语专八文学常识真题,第1张

1 英语专八文学常识

英语专八文学常识 1专八的文学常识从哪里入手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是英语专业的,也过了八级了。

其实,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对这一项并没有具体要求,但是八级考试大纲则有以下四点说明:

1 能基本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现状、文化传统等。

2 能初步具备英语文学知识。

3 能初步具备英语语言学知识。

4 考试时间为10分钟。

从考试大纲里看,这一部分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和英语国家概况。

其中英美文学包括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主要分为六个时期:

1 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中古英国文学)。

2 The Renaissance Period(文艺复兴时期)。

3 The Neoclassical Period(新古典主义时期)。

4 The Romantic Period(维多利亚时期)。

5 The Victorian Period(维多利亚时期)。

6 The Modern Period(现代时期)。

美国文学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1 The Literature Around the Revolution of Independence(独立革命前后的文学)。

2 American Romantici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3 American Reali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4 American Moderni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语言学,考生不光要知道语言的本质还要掌握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言学的知识。

关于英语国家概况,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会开设英美概况这门课程,但是专八考试的中需要考生了解的是英语国家概况,不光包括英国和美国,还有其他一些说英语的地区,包括爱尔兰概况,加拿大概况,澳大利亚概况和新西兰概况。

星火出的那个小本很薄的再找一本模拟的就够了。我考试的时候错了1个,我是07年考的,没觉得多难,语言学部分也就是两个题,英国文学3-4个,美国文学3-4个。不用漫天撒网,典型时期,典型人物就行了。

2专八的文学常识从哪里入手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是英语专业的,也过了八级了。 其实,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对这一项并没有具体要求,但是八级考试大纲则有以下四点说明: 1 能基本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现状、文化传统等。

2 能初步具备英语文学知识。 3 能初步具备英语语言学知识。

4 考试时间为10分钟。 从考试大纲里看,这一部分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和英语国家概况。

其中英美文学包括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主要分为六个时期: 1 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中古英国文学)。

2 The Renaissance Period(文艺复兴时期)。 3 The Neoclassical Period(新古典主义时期)。

4 The Romantic Period(维多利亚时期)。 5 The Victorian Period(维多利亚时期)。

6 The Modern Period(现代时期)。 美国文学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1 The Literature Around the Revolution of Independence(独立革命前后的文学)。

2 American Romantici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3 American Reali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4 American Moderni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语言学,考生不光要知道语言的本质还要掌握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言学的知识。

关于英语国家概况,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会开设英美概况这门课程,但是专八考试的中需要考生了解的是英语国家概况,不光包括英国和美国,还有其他一些说英语的地区,包括爱尔兰概况,加拿大概况,澳大利亚概况和新西兰概况。 星火出的那个小本很薄的再找一本模拟的就够了。

我考试的时候错了1个,我是07年考的,没觉得多难,语言学部分也就是两个题,英国文学3-4个,美国文学3-4个。不用漫天撒网,典型时期,典型人物就行了。

3英语专业八级要看些什么书籍比较好,对于英语文学方面的知识一定

恩恩恩 俺今年刚过来专业八级,其实,对付这个考试自己不用太担心,准备工作做好了就能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首先,专八文学常识这块并不需要你去看什么名著,一共10分,你只要将欧美人文地理知识看个几遍就行了,但是要仔细,有些题目会考的比较细。今年的人文我拿了满分是因为我把人文这块看了很透,过年之前正式开始复习人文也是专八所有大块里面最先开始复习的。人文这块我买了星火的,冲击波也可以,我一共看了4遍,翻烂。

第二就是听力第一部分:星火的听力难度不高,所有我在将星火听力听完之后又买了冲击波的听力书,每天坚持听,练速度和抓关键词的能力。虽然今年大家普遍反映听力部分为历年最难,但是拿基本分还是可以的。

第三改错对我而言是比较难的,我的正确里很低,因此在考前我并没有报太大希望,就买了本星火改错做做,作用不大,考出来还是没对多少个。

最后是翻译和作文,这两块是没什么压力的。词汇量够了,短语用好了,模板用巧了,基本能拿好分数。

专八复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词汇。我每天都在记忆新的单词,平时看到不认识的就喜欢记下来,所有在阅读上可能压力不是很大,哦,阅读这块我买了两本厚厚的星火参考书,叫标准阅读和5大题源,做光了,信心有了就去考试。

最后,你所说的专八面试其实不是面试,它是专八的口语与口译考试,这个考试我也过了,会发证书的,别担心,这个不难的。三大题,听力中翻英,然后英翻中,最后口语演讲5分钟。就这样,希望能帮助您,顺利考出好成绩。呵呵呵

4英语专业八级的人文知识怎么看,冲击波的人文知识背完了有用吗

冲击波的人文归纳的还是不错的,星火系列的来说 作文是一等一的好,就是那个TOP100 的作文 我就是背了这个 专八 考试就碰到类似的题目了 所以低分飘过。 你买了冲击波的人文 就仔细看把。看重点 不要看 老师上课很少讲到的东西。 一般考试就考重点 或是主要的东西。个别是没看到过的 但是也可以采用排除法来做。考试 会碰到原题。但是不是说这次就能碰到原题。不一定的。 你还是要仔细做真题。 你得多看看专八网上面的心得 我这里三言两语 也不能把专八说的透彻。 就针对你的问题做了一下解释。

不知道行不行那!

不过 还是给你参考下!

指导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文学方向)

序号 选题 方向 教师姓名 ****

1 On tragic Beauty 文学 李琼 63326618

2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mpact on the Character —— Sister Carrie 文学 李琼 63326618

3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merican Writers During World War II 文学 李琼 63326618

4 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文学 李琼 63326618

5 论Virginia Woolf 的意识流创作方法在某一作品中的体现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

6 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

7 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

8 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

9 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

10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

11 文学批评方法之我见 文学 段燕 13995566201

12 浅谈泰戈尔的文学生命 文学 段燕 13995566201

13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文学 王丽 62854558

14 论《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文学 王丽 62854558

15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格发展 文学 王丽 62854558

16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文学 王丽 62854558

17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文学 王丽 62854558

18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文学 王丽 62854558

1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文学 王丽 62854558

20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文学 王菁 65783483

21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文学 王菁 65783483

22 伍尔夫女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文学 王菁 65783483

23 文学流派研究 ( 19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 涂朝莲 62014305

24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例如简·奥斯汀、勃朗特、哈代、华盛顿·欧文、狄更斯研究、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阿瑟·米勒研究、海明威研究等)

文学 涂朝莲

许萍

陈智平 62014305

13212728190

13098811842

25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 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

26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

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

27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 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

28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 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

29 Familial Relationships in Great Expectations: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

30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如《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比较,《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等) 文学 涂朝莲 62014305

31 美国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迷惘的一代, 跨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现代主义,南方文学等) 文学 许萍 lizi3990@vipsinacomcn

13212728190

32 论夏洛特-勃郎特《简爱》中性别文化政治 文学 余梅冰 13545097656

87329730

33 简-奥斯丁之《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达西先生之蜕变 文学 余梅冰 13545097656/87329730

34 论简-奥斯丁在《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 文学 余梅冰 13545097656/87329730

35 艾米莉-勃郎特《呼啸山庄》中场景要素之研究 文学 余梅冰 13545097656/87329730

36 从《呼啸山庄》的心理分析探索艾米莉-勃郎特的内心世界 文学 余梅冰 13545097656/87329730

分类: 教育/科学 >> 外语学习

问题描述:

谁知道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相关情况啊

最好是中英文对译的!

谢谢!!

解析: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实际运用时间相当早远,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作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888年4月初致玛哈克奈斯信)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与浪漫主义并驾齐驱两大思潮,其注重事实或现实;不受理想主义、臆测或感伤主义影响的客观过程;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As a term of art in philosophy, reali refers to a thesis that general properties, technically known as universals, have a mode of existence or a form of reality that is in a certain sense independent of the things that possess them Opposing theses, known as nominali , and conceptuali , hold that universals are not real or do not properly exist, that only individuals and particulars exist, and that it is only the corresponding general concepts of thought or universal terms of language, serving as equivocal denotations of many particular things, that deceive the mind into thinking so Philosophical reali is also referred to as Platonic reali or Scholastic reali , depending on the nuances of the particular variant in mind In some versions of reali , in stark contrast to everyday usage, a distinction is drawn beeen existence and reality, based on the idea that potentials can be real but that only actuals can exist

In a separate context of discussion, reali is contrasted with both ideali and materiali , and is more controversially considered by others to be synonymous with the position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known as duali In recent tran ogrifications of the word, reali is contrasted with anti-reali and irreali

Increasingly these last disputes, too, are rejected as misleading, and some philosophers prefer to call the kind of reali espoused there metaphysical reali and eschew the whole debate in favour of simple naturali or natural reali , which is not so much a theory as the position that these debates are ill-conceived, if not incoherent, and that there is no more to deciding what is really real than simply taking our words at face value

Reali in philosophy can also refer to other forms of reali such as moral reali and scientik

问题一:美国文学中属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有哪些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曼、霍桑、华盛顿・欧文等

人物及代表作

华盛顿・欧文(美国文学之父):《纽约外史》《见闻札记》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论自然》《论自助》《论美国学者》

纳撒尼尔・霍桑:《红字》《小伙子布朗》

华尔特・惠特曼:《草叶集》《听到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我之歌》

赫尔曼・麦尔维尔:《玛地》《雷得本》《白外衣》,后期作品《皮埃尔》《骗子的化装表演》《比利伯德》

爱伦坡:推理小说:《毛格街的谋杀案》《失窃的信》 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

问题二:美国浪漫主义的代表 人物 代表作 华盛顿・欧文(美国文学之父) 《纽约外史》《见闻札记》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 《论自然》《论自助》《论美国学者》 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小伙子布朗》 华尔特・惠特曼 《草叶集》《听到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我之歌》 赫尔曼・麦尔维尔 《玛地》《雷得本》《白外衣》,后期作品《皮埃尔》《骗子的化装表演》《比利伯德》 爱伦坡 推理小说:《毛格街的谋杀案》《失窃的信》 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

问题三:美国浪漫主义的介绍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是指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这一段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注重艺术效果。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曼、霍桑、华盛顿・欧文等

问题四:美国浪漫主义的影响 外国的,尤其是英国的文学大师对美国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作家由于秉承了与英国一样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同英国一样的浪漫主义风格。欧文 (Irving)、库柏(Cooper),坡(Poe),弗伦诺(Freneau)和布雷恩特(Bryant)一一反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样式和文学思潮, 开创了较新的小说和诗歌形式。这一时期大多数美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动的描写、异国情调的表达、感官的体会和对超自然力的描述。美国作家特别注意感情的自由表达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作品中的主人公富有敏感激动的特质。注重表现个人和普通人是这一时期作品的强烈倾向,几乎成了美国的信仰。富雷诺、布雷思特和库柏等人的作品对客观自然的描写有强烈的兴趣。富雷诺在帝国的废墟主题中对过去情景的描写绘声绘色,布雷恩特对北美五大湖区的史前印第安人描述引人入胜,欧文对哈德逊河传说的巧加利用炉火纯青,库柏的长篇历史小说深入细致。总的来说,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上接英国文学传统,下开美国文学之风。虽然美国文学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但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表现的却是富有美国色彩的浪漫主义思想。西部开拓就是一个说明美国作家表现自己国家的恰好的例子。他们大量描述了美国本土的自然风光:原始的森林、广袤的平原、无际的草原、沧茫的大海、不一而足。这些自然景物成为人们品格的象征,形成了美国文学中离开尘世,心向自然的传统。这些传统在库柏的《皮袜子的故事》(Leather Stocking Tales〉、梭罗的《沃尔顿》 (Walden)以及后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中都得到了明显的表现。随着美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在小说、诗歌中美国人物都越来越明显地操本地方言,作品多表现农民、穷人、儿童以及没有文化的人,还有那些虽然没文化但心地高尚的红种人和白种人。美国清教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美国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文学中也留下了明显的印迹。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比起欧洲文学, 美国文学的道德倾向十分浓厚。在霍桑(Hawthorne)、梅尔维尔(Melville)以及其他一些小作家的作品中加尔文主义的原罪思想和罪恶的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足能标炳的是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该运动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的先验主义俱乐部。本来,这个超验主义只是对新英格兰人提出来的。它是针对波士顿的唯一神教派的冷淡古板的理性主义而提的。而后来逐渐影响到全国,特别是在高级知识分子和文学界人士当中影响颇大。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son)和梭罗(Henry Davd Thoreau),他们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超验主义承认人类具有本能了解或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超过感官获取知识。爱默生曾说:只有人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超验主义还认为自然是高尚的,个人是神圣的,因此人必须自助。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作家,著名的有富雷诺(Philip Freneau〉、布雷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郎费罗 (Henry Wads worth longfellow)、娄威尔(James Rassel Lowell)、惠特 (John Greenleaf whitter〉、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以及惠特曼(Walt Whitman)。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有影响的诗歌。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富有独创性、多样性,有华盛顿・欧文的喜剧性寓>>

问题五: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要素是怎样在作品中起作用的 文学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内,由于人们受经济和社会变革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潮流,也是人们心理结构的体现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文学传统的影响与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及思想解放相结合的产物: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时期的外在影响因素,尤其是欧洲政治哲学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政治哲学基础;美国超验主义作为一场文化启蒙运动之后的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则催生了美国本土的哲学,成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内在因素内因与外因合力,使浪漫主义文学在美国落地开花,并于19世纪上半叶创造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辉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功经验对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问题六:浪漫主义可以分为哪三个时期 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第二次 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沉寂,但也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 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英国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了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创作小说为主,《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德国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发源地。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决定了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理论奠基人,他们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个性解放、艺术>>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法兰西人作为拉丁民族,是古罗马的继承人。在政治上罗马帝国始终是法兰西人心目中的光辉的榜样。“帝国”这个响亮的称号是当时法国统治阶级所心醉神迷的。他们想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恢复古罗马帝国处在奥古斯都时代的那种宏伟的排场,在文艺上也很想效仿古罗马的风格。所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原型是拉丁古典主义。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统一的官方艺坛。为国王及其统治集团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当时的思想、天主教和世俗的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带上神话的外表。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整、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套用马克思在评论路易波拿巴政变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时所提到的一句话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就是穿着古罗马的服装,用借来的语言,上演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当然,新古典主义绝对不是拉丁古典主义的“借尸还魂”,它所表演的主要是“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是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场面,是过渡时期必然会出现的新旧因素交替及互相妥协的局面。新古典主义的基本信条要求一切要有一个中心的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要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比如说三一律。布瓦洛(1636-1711)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就是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注重表现技巧,特别重视语言。新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三大代表是熙德、拉辛和莫里哀。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中世纪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主要包括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抒情诗,这些浪漫传奇是由中世纪各国文学家用由拉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这些浪漫传奇的特点就是非现实的、富于想像和幻想的、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名称源于浪漫传奇,也是取了浪漫传奇的这些特征,并把以这些特征为标志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尊奉为典范。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都发生过,是一个美学上的范畴。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注重人的主观内心世界,强调想像的运用,语言热情奔放,手法比较夸张。这种创作倾向其实早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口头创作时期就出现了,但因其不具备自觉性,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运动。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潮流派或思想运动,是特定历史阶段发生的事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范畴。它大致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这个定义可扩大到:浪漫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思想运动,而是对18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经历过并且继续在经历的某些状况的综合反应。浪漫主义运动的鼎盛期是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有:主观性、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回到中世纪,对历史及民间文学的尊重、抒情性。作为流派,浪漫主义在西欧各国都有过很长的尾声,或者是作为传统而成为其它流派的组成部分,不过到了1830年以后,它的鼎盛时期就过去了。

现代主义文学

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现代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意识流文学

超现实主义文学

未来主义文学

意象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或现代文学,是1890年-1950年间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文学思潮。在纵向上,前承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后接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横向上,包括象征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意象主义文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六个分支流派。

目录 [隐藏]

1 理论溯源

11 历史社会演变

12 科技与文化因素

13 文学和艺术思潮

2 发展轨迹

21 孕育期(1840年-1890年)

22 肇始期(1890年-1910年)

23 鼎盛期(1910年-1930年)

24 衰退期(1930年-1950年)

3 流派

31 象征主义文学

32 表现主义文学

33 未来主义文学

34 意识流文学

35 意象主义文学

36 超现实主义文学

[编辑]理论溯源

[编辑]历史社会演变

卡尔•马克思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发生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

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还包括1917年爆发于俄国的十月革命。马克思的思想在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遭遇质疑的时候,一跃成为一种重要思潮,许多现代主义文学家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其影响。

[编辑]科技与文化因素

在整个19世纪,统治欧洲科学界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在其影响下,实证、理性等观念是引导文艺发展的主流观点。但在20世纪初期,现代物理学,尤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极大动摇了古典物理学的物质宇宙观,科学世界变得微妙、复杂、难于把握。相继诞生的电子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进一步毁灭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点,甚至极大的改变了语言。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例如,作为现代主义文学重要流派之一的未来主义文学,就是在新科技发展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

在哲学与文化领域,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导文学家深入开掘潜意识和无意识领域,直接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然而,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最大的,却是法国哲学家亨利•博格森。他的直觉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个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基调。此外,康德不可知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克罗齐的直觉美学理论,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编辑]文学和艺术思潮

单纯从欧洲文学史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可以看作是19世纪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向唯美主义文学转变、现实主义文学向自然主义文学转变,均形成危机而另谋出路的结果。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是浪漫主义文学随欧洲民族民主革命的低落而蜕变的产物,其继承了浪漫主义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却丧失了浪漫主义的批判与重建精神,遁入象牙塔,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大批现代主义作家,尤以法国象征主义作家为最。

而以佐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则是19世纪在欧洲盛极一时的现实主义文学蜕变的产物。它强调对外界现实的模仿,侧重描绘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决定性影响、病态事物和繁琐细节。可以说,自然主义文学作为桥梁连接了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此外,20世纪欧洲艺术的发展几乎处处与现代主义文学同步前进。20世纪初,以塞尚、高更和梵•高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的第一批大师主张用宽阔的笔触、粗犷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由于艺术和文学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都和现代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的时候甚至拧合成一个分支流派,比如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就同时包括了绘画、雕塑和文学。

[编辑]发展轨迹

[编辑]孕育期(1840年-1890年)

夏尔•波德莱尔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远祖。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第一次摒弃浪漫主义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歌颂,转而以愤世嫉俗的态度揭露城市的丑恶和人性的阴暗,这奠定了后来盛极一时的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基调;而爱伦•坡则倡导所谓“使灵魂升华的美”,反自然,反说教,强调形式美和暗示性、音乐性,这些后来都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中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

然而严格的说,上述两人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却是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这一理念的雏形。

[编辑]肇始期(1890年-1910年)

19世纪90年代起,法国象征主义文学波及到欧美各国而蔚为一个国际性文学运动,标志着现代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思潮而开始。

这20年间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和作品。法国的象征主义继续发展着,产生了马拉美、瓦雷里等成就斐然的诗人;德语国家的表现主义戏剧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爱尔兰出现了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其***物叶芝是这一时期英语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在小说创作上,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作品已经出现暧昧的现代主义元素,而法国的普鲁斯特则完成了鸿篇巨着《寻找失去的时间》,成为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早期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法国、英国和德国,也波及到欧洲其它国家。如比利时的法语剧作家梅特林克创作梦幻剧《青鸟》;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把法国象征主义引入德语世界;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以其代表作《走向大马士革》奠定了表现主义戏剧鼻祖的地位。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现代主义仍是比较庞杂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仍较暧昧,不如晚期成熟。大多数早期现代主义作家都经历了从其它文学流派转向现代主义的过程,比如叶芝早年的诗歌具有唯美主义的因素,感情纤细,而晚年的作品则彻底转变为纯粹现代主义的抽象化。

[编辑]鼎盛期(1910年-1930年)

弗兰茨•卡夫卡,1907年这一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纷至沓来,欧美文坛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除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得以继续深入发展外,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文学、英美的意象主义文学和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文学也相继诞生。意识流文学正式成为现代主义文学所有流派中的中流砥柱,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作品。表现主义戏剧跨越德语国家的界限,传入美国。

几乎所有最重要的现代派作品都在这一时期问世,如卡夫卡的《变形记》(1912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年)、艾略特的《荒原》(1922年)、奥尼尔的《琼斯皇》(1922年)等等。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英、美、法、德、意各有自己的现代主义流派,而巴黎则是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本营。现代主义文学在1920年代发展至顶峰。

[编辑]衰退期(1930年-1950年)

从1920年代开始,由于世界经济恐慌和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以及苏联国内的清党扩大化运动,导致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起来。爆发于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毁灭了现代作家试图建立战后文艺新秩序的梦想,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在欧洲出现短暂的复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一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一切建构重新坍塌,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价值观、伦理的思考逐渐由“非理性”转向“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以法国作家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迅速发展,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范畴,而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个重要分支流派了。

尽管这一时期产生过一些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品,如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等,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势已去,开始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取代。

[编辑]流派

[编辑]象征主义文学

参见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发展最为持久、成就最高的一个流派,以诗歌和戏剧为主。早期以法国为中心,后扩及整个西方世界。代表作家:瓦雷里、马拉美、兰波、魏尔伦、叶芝、艾略特、里尔克、梅特林克等。

[编辑]表现主义文学

参见表现主义文学。

主要发生在德语国家,后来也扩及美国。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其中尤以戏剧成就为高。在小说领域也有重大建树。代表作家:尤金•奥尼尔、卡夫卡、恺撒、托勒、斯特林堡等。

[编辑]未来主义文学

参见未来主义文学。

诞生并发展于意大利一国,晚期也波及法国和苏联,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横向上不如其它流派成就高,但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探索。代表作家:马里内蒂、阿波利奈尔、马雅可夫斯基等。

[编辑]意识流文学

参见意识流文学。

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唯一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流派,波及整个欧美国家,尤以英语和法语国家成就最高。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小说创作,颠复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代表作家: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伍尔芙等。

[编辑]意象主义文学

参见意象主义文学。

主要发生于英美两国,仅涵盖诗歌一个门类,有时被看作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在英美的分支。代表人物:休姆、庞德、弗林特、罗厄尔等。

[编辑]超现实主义文学

参见超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兴起和发展得最晚的一支,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涉及文艺所有领域,诞生于法国,其前身是盛行于1916年-1923年间的达达主义。代表人物: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盖斯科因、埃利蒂斯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分支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很多后现代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我理论体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处。尽管如此,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概括:

(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复,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复)、交替(在文本中,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2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