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必修3美术音乐流派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总结

新课标历史必修3美术音乐流派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总结,第1张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基础解读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2)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了。

2、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1)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2)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 法国画家大卫,代表作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表现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法国重要的历史画面。

(2)法国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

二、浪漫主义美术的产生:

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2、特点:它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典型表现了这一画派的风格特征。

三、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1、时间:19世纪中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法国的米勒。米勒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者》等。

(2)俄国的列宾。俄罗斯画家列宾满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同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他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画派产生的背景:

(1)19世纪后半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

(3)特点:

a 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b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进一步发展,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4)印象派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5)荷兰的凡高是这一时期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的作品《向日葵》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

(6)法国画家塞尚擅长画静物,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四、现代主义美术

1、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2)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他们开创的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

2、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3、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基础解读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 19世纪。

(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 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3、歌剧的辉煌成就:

(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4、民族乐派的兴起:

(3)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

(4)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2、代表作品:

(1)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2)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3、影响: 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产生:

a 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机。

b 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短片,这标志着**的诞生。

c 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d 苏联**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

2、成熟:

(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进入有声片时期。

(2)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3)二次大战后,**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等相继问世。

3、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 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

a 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b 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

C 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

b 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运用:

二次大战后,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4、影响: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重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 1823 年雨果所写的《克伦威尔》序言,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序言中他猛烈地抨击古典的悲剧法则,主张应像莎士比亚的戏剧那样刻画人物性格,争取更大的自由和真实;推崇横扫欧洲封建势力的拿破仑,宣称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成为艺术题材的对象;艺术的真实基于现实的真实,为此必须选择,不过不是选择“美”而是选择有特点的东西。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与古典主义要求的纯正、和谐相对抗的美学原则即“对比的原则”,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雄伟与秀婉、高尚与卑下、至美与至丑、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光明与黑暗等。这个宣言标志着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彻底决裂。

这是不同时期的两个不同的学校。前者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代表人物是法国画家库尔贝。后者是20世纪欧美的绘画流派,可分为抽象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德国新表现主义等。画桌诞生于美国,以波洛克为主要代表,德桌诞生于德国,以鲁·佩尔克和巴尔特兹为代表。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是横跨文学和绘画领域的艺术运动,他们的绘画在题材、表现手法、技法和风格上都没有相似之处。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一起,是文学艺术中的两大思潮。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同时,注重主观内心世界,表达对理想世界的热情追求,并经常使用激情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有着悠久的创作倾向。早在人类文艺的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征。

然而,此时的浪漫主义既没有形成一种思潮,也没有成为人们自觉掌握的创作方法。写实绘画属于传统绘画领域,其造型是写实的。主要题材是现实生活题材,主要是揭露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带有一定的政治斗争色彩。表现主义绘画主要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既不现实也不关心现实的社会主题,也没有政治和社会批判的概念。他们用色彩和笔触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并以此来对抗失去人性的现代城市,而不是用艺术家的理念与之对抗。

从绘画技法上看,写实绘画属于传统写实油画,沿袭了古典油画的多层间接画法。表现主义属于现代油画,采用一次性直接绘画。20世纪30年代首先出现在法国、英国等地的文学思潮,后来蔓延到俄罗斯、北欧和美国,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创造了现代欧美文学的高峰。因为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理论,也是一个多义且有争议的概念。虽然现实主义的批评者和支持者往往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思想整体,但实际上,现实主义并不是单一的或统一的理论。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一

 教学目的

 ①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②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难点:主要在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分别有什么重要特征为什么会出现现实主义

 二、新课:

 请一同学说说现实主义出现的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与此同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开始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浪漫主义一味强调主观情感和主观理想的抒发,忽视以致脱离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表示不满,从而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1、“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

 A、库尔贝《画室》(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这是库尔贝的一幅重要代表作。它的题目原来是:《现实的寓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画室的内部》,因这句子太长,人们简称它为《画室》。从画面上看,它确实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画室,库尔贝就坐在画布前正在给他的油画添上最后几笔。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画室中,竟能容纳下如此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而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画室,更不用说去欣赏库尔贝正在画的风景画。很显然,这种场面又是非现实的。一直强调“只能画亲眼所见的东西”的库尔贝,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非现实的作品呢事实上,正如原标题中的“现实的寓意”所提醒我们的,库尔贝在这幅作品里是想表现整个社会。因为“社会”不像风景或静物那样看得清,摸得着,所以他采用寓意的手法来表现。那群面朝着库尔贝、聚集在画面左侧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现状;在画的另一边,则是能理解和支持库尔贝的人。

 B、鉴赏《奥南的葬礼》、《打石工》(油画,约213×312厘米,1849年作,原藏于德累斯顿绘画陈列馆,现已毁)

 此画是根据库尔贝亲眼所见的真实情景,并请其中的人物到他画室里当模特儿画成的。正当官方艺术极力追求所谓崇高的题材、华丽的场景而内容空虚的艺术创作时,库尔贝却用巨大的画幅描绘像采石工人这样的平民的极其普通的劳动生活,明确地体现了库尔贝的民主思想和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正由于这样,库尔贝以坚实的手法画出了采石工人雕刻般的立体感。画面上的岩石、卵石、铜锅等物体给人以可以触摸的真实感。与真人一般大的人物形象则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觉。

 2、“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

 米勒——法国以画农民题材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生在一个自耕农家庭,自幼参加田间劳动。18岁开始学画。23岁赴巴黎深造,师从学院派画家德拉罗什。因他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学院派的宗旨不相适应,不久便离开德拉罗什的画室。为养家糊口,不得画些当时社会需要的肖像等作品。1846年—1847年他先后认识了专画农村风景的法国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特鲁容、卢梭等人,向往农村生活。1849年起,他带领妻儿到巴比松村定居,从此跟繁华的都市生活绝缘,直到在巴比松村逝世。由于他出身农民,后来又长期生活在农村,并且亲自参加劳动,所以,他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和描绘农民的,而是带着深厚的情感和切身体验真实地反映农民的劳动和生活。就反映农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来讲,美术史上的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他相比。在艺术风格上,米勒的作品也很有特点,那就是形象朴实,寓意深长,发人深思。米勒一生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拾穗》、《晚钟》、《小鸟的哺食》等,都是在巴比松村完成的。

 《拾穗》让你联想到什么

 通过刻画三个贫困的农妇到农场主的麦田里拾收割后剩落下来的麦穗这一情节,歌颂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崇高。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我国唐诗中的名句:“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的麦地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他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无怪乎这幅作品一展出,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3、“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青铜时代》、《思》、《地狱之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二是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三是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因此,他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被誉为世界雕塑史上三位雕塑大师。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雕塑《加莱义民》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什么

 这是1884年罗丹应法国加莱市政府的委托,为纪念在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被英军围困,为了避免被英军屠城,六位加莱市民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以拯救全城人的生命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纪念碑雕刻。罗丹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真实而又崇高的历史事件,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用的象征手法,选择了一个如实地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场面,即六位加莱市民根据当时英军提出的苛刻条件,光头、赤脚,以绳子锁颈,并带上加莱城门的钥匙,走出城去任凭英军处死。罗丹在创作中,紧紧抓住这六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牺牲前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作了深入的刻画。

 4、现实主义风景画:

 康斯太布尔《干草车》1821年在法国巴黎沙龙展出时,许多法国画家为之倾倒。这是一幅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村风景画。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

 柯罗《茂特芳丹的回忆》(油画,65×89厘米,1864年作,巴黎卢浮宫藏)他的风景画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真实亲切而又富有诗意,微妙而又含蓄,色彩比较柔和,善于运用透明的银灰色调子,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茂特芳丹的回忆》一画,是柯罗风景画的代表作之一。茂特芳丹是巴黎以北桑利斯镇附近一个风景优美的花园,柯罗曾经在那里写生。那里的风景之美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种回忆促使他创作了这一风景画。它描写茂特芳丹花园晨雾初散、清风和煦的早晨的优美景色。整个画面意境清幽,生意盎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是柯罗最精致的田园画之一。这种来自画家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既真实,又比实际的更美。它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画家终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的写照。

 卢梭《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卢梭(1812年—1867年)是19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一画派的画家因聚集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森林边缘的巴比松村,专门从事农村风景画创作而得名。他们的风景画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客观景物。卢梭是最早在巴比松村定居的画家,他坚持室外写生,几乎以毕生的精力描绘枫丹白露森林的景色。这幅《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具有很深的空间感,通过参天巨树的空隙,人们可以想象出森林背后深远的世界。中间一片广大的平原,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之中,使人感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从而感到明天将会更美好。只有对大自然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才会对枫丹白露的黄昏,唱出如此美好的赞歌。

 5、“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重要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6、组织学生讨论,作一个探究性学习专栏,介绍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三、总结:

 现实主义画派特征:歌颂淳朴的劳动者,揭示社会的本质与矛盾。

 四、拓展:

 请同学在课后搜寻有关现实主义画派的其他代表及其作品,进一步了解现实主义绘画的思想及艺术风格。

 高中美术鉴赏《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二

 教学目标:

 了解并感受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感受西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

 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和代表人物。

 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方法,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授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求生活的真实,欣赏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板书)

 法国葬礼片段

 《奥南的葬礼》结合片子,画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真实、依据现实生活创作的、画面大。

 肯定学生:这张画的作者库尔贝主张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绘画的题材。

 欣赏作品《打石工》

 从两位人物衣着打扮和他们打石、搬运石块的动态来看,你能看出些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刻画仔细真实、贫困、劳动的沉重。

 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从作者经历分析作品成因。

 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

 《干草车》

 (局部放大)突出真实的表现大自然的美——尤其注重对于自然界光、色的描绘。

 巴比松画派(背投相关风景画)学生感受体会。

 类比欣赏《拾穗》《晚钟》

 具体分析画面中主要的色彩体现了画面怎样的氛围画面的构图(PPT演示)能体现画面怎样的意境一动一静的人物姿态又向我们表达了农民生活的什么(繁重、劳累、淳朴、善良)

 学生参与分析

 《费加罗报》的评价是:在这三个突出于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长矛与1793年的断头台。

 为什么当时的资产阶级会对这样的画面有如此的恐惧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现实的生活并不是由资产阶级所鼓吹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通过刻画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而贫困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虚伪。再次揭示现实主义美术的成因。

 《收割的报酬》

 请同学们分成四人一组,根据画面,设计出的相关简短对话台词。体会作品的现实主义特点。

 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成就。

 设问葛朗台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介绍巴尔扎克。如果要为他创作一尊雕塑,你将怎样创作构思《巴尔扎克》

 介绍创作作品的背景故事

 提问罗丹创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扎实的造型能力、敢于推翻自己,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欣赏作品《加莱义民》

 同学朗读105页上的关于加莱义民的背景故事。

 在《罗丹艺术论》中有一段罗丹对葛赛尔的一段话:亲爱的葛赛尔,如果你对我的作品的好意并不过分的话,我会承认你完全识破我的用心。

 我们的同学是否也愿意尝试一下去识破罗丹所雕塑的人物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总结罗丹雕塑艺术的另一特点(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有非常高超的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

 分析《罗丹艺术论》一段材料

 请同学们对比一张雕塑思考一下,罗丹为何不想给这一群雕作品加上高高的底座

 然后打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拓展:

 罗丹对于后世雕塑的影响,背投城市雕塑和学校雕塑。

 四、总结:

 小结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

 总结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五、作业: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写出一百字左右的作品评论。

你看见一幅画,是古代或帝国(特指拿破仑时期)题材,有裸女或英雄姿态,有道德教化意图,有政治内涵,素描精确,构图匀整、色彩不刺眼?好,新古典主义。

你看见一幅画,色彩华丽、性情张扬、场面激情、历史题材、有异域风情、表达了人性的脆弱或主观感受、雄浑挥洒、更重视色彩?好,浪漫主义。

好了,不空口白说,咱们简单练习下。

第一幅:

这幅画,有裸女吗?有;素描精确吗?是;构图匀整色彩祥和吧?对。克制端庄吧?对。

好的,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的招牌作品,安格尔的《大宫女》。

第二幅。

这幅画,色彩华丽奔放吧?对。血腥残忍吧?对。情感激烈吧?对。异域风情吧?对。

好的,这是浪漫主义的名作,德拉克洛瓦的《La Mort de Sardanapale》

第三幅。

这幅画,大家都认识了。马拉看上去像古希腊悲剧英雄吧?对。构图精确完整吧?对。有政治意味但是克制吧?对。线条明晰吧?对。

好了不用问,这是新古典主义的名作,大卫的《马拉之死》。

最后一幅。

这幅画,情感惨厉吧?是。色彩夸张吧?是(这幅图没表达清,有兴趣去卢浮宫看原作,色彩是很狰狞的)。表达控诉吧?是。体现了人类的脆弱无助吧?对。

好了,这就是新古典往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名作,启示浪漫主义开端,吉列科的《美杜莎之筏》。

好了,经过以上四幅画的洗礼,你应该已经能分辨了吧

盛行于十九世纪前半,主张艺术不模仿古代巨匠的模板,强调依据自己的感受发挥独特性,以追求新的美的世界。

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前半,特别是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不只风靡于法国,也风靡全欧洲。

它与新古典主义同样都是理想型,是周遭事物的重组,而且都是经过选择,而非日常生活的翻版。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不同处是,浪漫主义首要根据自己的感受,追求新的、美的世界,主张艺术即使面对相同对象,也因人而有千差万别,所以浪漫主义与其说是重视理性的普遍性,毋宁说是重视感受的特殊性。他们认为一般人所谓的丑、恐怖,如果能够诉诸自己的感受性,这种艺术就是美,因此理想美所不被允许的怪异性、奇怪幻想、死亡现象等在浪漫派世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古典主义则首要以万人共通的「理想美」为目标,理想美具有普遍性,正如科学的真理对任何人而言都是真理一般。

简而言之,浪漫主义的精神意义是存在于感受上。随着浪漫主义的登场,各式各样的个性美代替唯一绝对的理想美,于是艺术家的题材是否具有独创性最受重视,但强调自己的个性,使艺术家常常倾向于反抗一般社会,这种反社会态度一方面形成逃避现实的历史品味及异国品味;一方面则显现为革命热情,试图改变现实社会。

在代表人物上,开启浪漫主义运动先河的是杰里科,一八一九年他在沙龙发表《梅迪斯之筏》。令人吃惊的是当时沙龙的作品都是在古代神话、历史里找题材,在这样的时代里,《梅迪斯之筏》以发生在现实世界的轰动事件为题材是非常大胆的。杰里科死后,继承他并使其更为发展的是浪漫派最伟大的巨匠德拉克洛瓦。一八二二年发表的《但丁之舟》及一八二四年发表的《斯基奥岛的屠杀》,引起人们的注意。德拉克洛瓦原本就熟悉文学,曾从拜伦作品中借取主题完成多件名作,一八二七至二八年的沙龙展,他展出了《撒丹那帕路斯之死》,以及《虾子的静物》等七件,后来又以七月革命为题材发表《引导民众的自由女神像》等五件作品,这时他已是浪漫派的中心人物了。

至于浪漫主义的观念与技法,在美术上,可以看出它不是模仿古代雕刻、文艺复兴巨匠的模板,而是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它以各式各样的个性美代替唯一绝对的理想美。技法上,它重视色彩而非线描,线描是经由明确的轮廓线获得形态的把握,是新古典主义的作法,浪漫主义则彻底追求诉诸感觉的大块面色彩效果,有时甚而也尝试把笔触原原本本留在画面上的这样的奔放表现,可以说其画面上的构成,喜欢多动态的动感表现,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

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33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