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有那些著名音乐家

浪漫主义时期有那些著名音乐家,第1张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舒伯特、韦伯。

中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门德尔松、李斯特、肖邦、柏辽兹、舒曼、勃拉姆斯。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他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

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

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

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

参考链接:浪漫主义音乐_

韦伯、舒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肖邦、R舒曼、柏辽兹、帕格尼尼、李斯特、勃拉姆斯、WR瓦格纳、布鲁克纳、小约翰·施特劳斯、奥芬巴赫、圣桑、弗兰克、柴可夫斯基。

维尼亚夫斯基、维厄当、安东·鲁宾斯坦、布鲁赫、理查德·施特劳斯、马勒、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雅纳切克、埃尔加、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1、韦伯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MariavonWeber,1786年11月18日-1826年6月5日),德国作曲家。

韦伯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

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

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3、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4、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Brahms,德语:[joˈhanəs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

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5、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

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

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浪漫主义乐派

浪漫主义时期产生了如下的交响乐。

一、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是十九世纪初期诞生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学派之后的一种新的音乐流派。而在这一阶段,音乐家在创作上体现了对主观情感的推崇、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艺术表达上,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思想和风格。

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绪与个性,每一位作曲家的创作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作品突出了国家意识,作曲家的创作往往扎根于本土的文化土壤,特别是后期的浪漫主义。

二、产生的作品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继《蓝色的多瑙河》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一本巨著。1868年完工,于同年6月19日首次在维也纳上演,这是作者本人的作品。奥地利的维也纳郊外,坐落着一大片茂密的树林。这里也是维也纳众多著名作曲家的聚集地,那里的美丽景色常常会给他们带来灵感。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由一个引子和五首圆舞曲组成,后来又有人改编成管弦乐曲和混声合唱。

2、《幻想交响曲》

法国的柏辽兹是《幻想交响曲》的代表,他是浪漫主题交响乐的创始人。《幻想交响曲》是一本具有文学标题、浪漫主义和自我传记的著作,其副标题为“一位艺术家的人生片段”,五个章节的故事主线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

3、《田园交响曲》

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田园交响曲》,这首曲子于1808年完成,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乐章都有名字的乐章,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当时贝多芬的耳朵已经聋了,但他的作品却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眷恋,是一部充满了记忆的作品。

1、 早期:贝多芬、凯鲁比尼、韦伯、帕格尼尼、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舒伯特、彻尔尼。

2、 前期: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李斯特、白辽士、梅耶贝尔。

3、 中期:威尔第、瓦格纳、奥芬巴赫、布拉姆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布鲁克纳、弗兰克、古诺、比才、圣-桑。

4、 民族乐派: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西贝流士、阿尔贝尼兹。

5、 后浪漫主义:福莱、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埃尔加、格拉祖诺夫。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扩展资料:

历史

浪漫派时期的音乐则可以从1813年ETA霍夫曼论述贝多芬的浪漫主义精神开始,到1914年勋伯格提出“不协和音的解放”为止。

浪漫派时期的音乐比起之前的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时期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浪漫时期的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时期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瓦格纳,钢琴音乐的代表是李斯特。

浪漫主义音乐对曲式结构进行了极大的丰富与扩充,出现了诸多小型曲式结构,例如小品曲、幽默曲、叙事曲、阿拉伯风格曲、音乐的瞬间、随想曲、浪漫曲、间奏曲或即兴曲等。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在马勒和勃拉姆斯时代式微。

浪漫时期的音乐在晚期出现了更多不同的乐派,包括法国的印象乐派(德彪西、拉威尔)和欧洲各地的民族乐派(西贝柳斯、斯美塔纳、强力集团等)等。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奥地利作曲家。

1808年,进入维也纳宫廷乐团寄宿学校学习。1810年,《G大调狂想曲》(D1)问世,这是他第一首标有明确日期的作品。1811年,创作了其第一首艺术歌曲《哈加的悲歌》。1813年,创作了《D大调第一交响曲》。

1814年,为了免服军役,在其父亲的小学里担任校长助理,以获得微薄的薪金维持生活。1815年,舒伯特的作曲技巧已臻成熟,于该年创作了145首歌曲,并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g小调第九弦乐四重奏》等作品。

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全力从事音乐创作,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涯。1822年,创作《b小调第八交响曲》。1828年3月26日,举办了其生前仅有的一次正式音乐会;同年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终年31岁 。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9部交响曲、10余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其他作品。

扩展资料

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

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一七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生于维也纳,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死于维也纳。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大部分古典音乐只是纯粹的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或其想象中的场景、故事,我们后来人要想去还原、理解这些情感、场景与故事,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音乐是抽象的,作者情感与想象中的场景、故事也是抽象的,那么在听古典乐时就会是千人千面,大家基于自己的音乐素养及人生经历,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 你觉得好听,你内心有所触动,从耳熟能详、最大众化的曲子起步,这才是听古典乐的正确姿势。

一、天鹅之歌:舒伯特

神童莫扎特去世六年后,维也纳又诞生了一位音乐天才——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其作品具有典型的德奥风格:理智、严谨、优雅、内敛、适度的愉悦。之所以我在这里排列这么多描述性词语,或许是我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尽量通过这些词语去展开某种情感想象,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抽象的古典音乐。

舒伯特在他短暂的人生里,共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歌德、席勒、海涅、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他的这种创作方式,有些类似于宋词,只不过宋词是先有曲牌,再去写诗填词;而他则是为已有的诗歌填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舒伯特最有名气的代表作有套曲《冬之旅》,作品编号D911,歌词选自德国诗人米勒的24首诗,作品反映了拿破仑战争后,人民生活的风雨飘摇,描述了一对失恋者孤独的冬天旅行。这次达世重奏乐团带来的是第七首《在河上》,这首作品在首尾采用悲伤、凄苦的e小调,中段为了描述流浪汉对爱侣的甜蜜回忆,因而采用了明朗的E大调,整个歌曲色彩由暗到明再到暗,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

舒伯特其他有名的作品有《鳟鱼》、《小夜曲》、《圣母颂》,其特点是旋律优美,精致高雅;其最后一部作品是钢琴奏鸣曲《天鹅之歌》,这部作品声调低沉,如怨如诉,仿佛是一只发出柔和、动人声调的天鹅,在它将要死去之时,对生命做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1828年10月,《天鹅之歌》开始动笔写作,11月19日,年仅31岁的“歌曲之王”舒伯特离开人世。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出生于德国汉堡,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被人称作“贝多芬的接班人”。

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纠结”的情感,这源自于他真实的爱情经历。1853年,21岁的勃拉姆斯在跟随大作曲家舒曼学习的时候,居然对舒曼的妻子克拉拉一见钟情。敬重老师的他将这份感情藏在心底,在舒曼因精神分裂生病住院之时,勃拉姆斯协助克拉拉照顾舒曼和孩子们。舒曼死后,勃拉姆斯压抑着自己的感情,离开了克拉拉。后来他偷偷资助克拉拉,鼓励她坚强地生活,自己则终生未婚,把爱情埋葬在心灵的最深处。

正是感情纠葛不顺,带来勃拉姆斯创作中的“纠结”内涵。我们来对比一下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乐谱,就可以看到舒伯特的谱面简洁流畅,而勃拉姆斯的谱面复杂纠结。

勃拉姆斯的代表作有《匈牙利舞曲》,其中我们熟悉的是No5,这是他的作品中最流行的一首,其粗犷而豪放的旋律具有明显的匈牙利查尔达舞曲的特征,表现出一种欢快的情绪;这次我们将听到的是《匈牙利舞曲》的No4和No6,以及勃拉姆斯三重奏,编号为OP114作品的第一乐章。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

虽然舒伯特逝世时只有31岁,他创作了超过六百首歌曲,九首交响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歌剧等等。最著名的歌曲有:《死与少女》、《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野玫瑰》、《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裏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舒伯特死后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1797~1828)Schubert,Franz Peter,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 ,1828年11月19日卒于同地。童年时从父亲学小提琴、从哥哥学钢琴,11岁入神学寄宿学校,开始显示音乐创作才能,歌曲《夏甲的悲叹》就是这时创作的。1814年他在父亲的学校里当助理教员,同时从事创作。1816年起专事作曲,但稿酬菲薄,生活清贫。像《流浪者》这样举世闻名的歌曲,舒伯特只拿到两个古尔盾,而出版商在40年间赚取了27000个古尔盾 。他十分崇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曾将所作4首法国歌曲主题钢琴变奏曲献给贝多芬,并在贝多芬病危时两次探望他,亲举火炬参加贝多芬的葬礼。他临终前一天病得神志昏迷,还发出呓语:“贝多芬不是睡在这里吗?”他的墓与贝多芬的墓相毗邻,1888年一起迁葬维也纳中央公墓,原墓地则成为舒伯特公园。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 》、《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 》(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 》、《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 。 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早年生活和教育

舒伯特生於Himmelpfortgrund,维也纳的近郊。他父亲,弗朗茨(Franz),是一个莫拉维亚(Moravia)农夫的儿子,是一个小镇学校的校长,亦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他的母亲,伊利莎白·维兹(Elizabeth Vietz), 在结婚前曾当过厨师娘。舒伯特连他在内,共有15名兄弟姊妹,当中包括一位早在1783年就已出生的私生子。不过这15人当中,有10名在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余下的五人除了舒伯特以外,分别是:Ignaz (b 1785), Ferdinand (b 1794), Karl (b 1796), Franz, 以及女儿Theresia (b 1801) 他们的父亲,一位正直而崇高的人,展现出相当的教育才华;他的位于 Himmelpfortgrund 的学校有着丰富的生源。他同时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并将自己对音乐技法的尺度传授给他的两名长子 Ignaz 和 Fredinand。

从五岁开始舒伯特开始随父亲正规学习音乐,六岁时开始在Himmelpfortgrund学校上课,并渡过他人生中比较快乐的时光。父亲教导他小提琴,兄长Ignaz教导他钢琴。当他七岁时,他已经超越了他的父兄,转为跟随 Michael Holzer,Lichtenthal 教堂的乐队长,学习音乐。可是Holzer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内容他早就会了。所以上课的内容变成了聊天,或者经常就是Holzer目瞪口呆地看着舒伯特,吃惊的说不出话来。小舒伯特从一名学徒工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个学徒工曾带他去临近的一个钢琴仓库,给他以比他贫穷的家庭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乐器练习机会。他的早年教育更显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作曲家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在公众面前的出色的演奏家,那他成名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样看来,他童年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他踏上音乐家之路的。

1808年八月,他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并在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里唱歌。在那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曲谱,以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的后来的音乐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的天赋引起了当时顶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传说他因妒嫉谋杀了莫扎特)的注意,萨列里决定教授他作曲和音乐理论。 舒伯特早期的室内乐和有特点,后来人们知道他家在周日和节假日经常演练弦乐四重奏,他的两个兄弟拉小提琴,他父亲大提琴,舒伯特自己拉中提琴。这正是他后来为之谱曲的业余合唱的雏形。他在寄宿学校后来的时光里,又陆续写了很多室内乐,几首歌曲,一些钢琴曲片断,一首Kyrie (D31)和Salve Regina (D27), 一首风琴octet(D72/72a) - 据说是悼念他1812年去世的母亲。一首cantata (D110), words and music, for his father's name-day in 1813, 和他的毕业作品 - 生命(life), 他的第一首交响曲(D82)。

教师生涯

在1813年底他离开了寄宿学校,同时为了避免服役便去了他父亲的学校作为底班的教师。此时他的父亲也与一位来自近郊 Gumpendorf 丝绸商人的女儿Anna Kleyenboeck再婚。其后的两年里年轻的舒伯特忍受着繁杂的工作,他倒也游刃有余。尤其是萨列里一直对他单独教授作曲。可以说萨列里是教他时间最长也是对他最有影响的老师。因为萨列里是头一个将Biedermeier(指1815-1848)风格溶入维也纳教堂音乐的作曲家,所以舒伯特早期作品有他老师的教堂音乐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另外萨列里用多种语言写了大量歌曲,这也对舒伯特早期大量出产歌曲给出了解释。 他的第一部歌剧-- Des Teufels Lustschloss (D84) -- 和第一部弥萨曲 -- in F major (D105) -- 都作于1814年, 同年他还写了三部弦乐四重奏,第一首交响曲no2 in B-flat major (D125)和17首歌曲,其中包括经典的Der Taucher(D77/111) 和 Gretchen am Spinnrade (D118, published as Op2)。但这些和1815年的作品数量比,就逊色了。在1815年,尽管有教课的工作,还要找萨列里上课,以及生活的很多杂事,他的产量高得让人难以置信。第二交响曲second symphony in B-flat (D125) 完成了,紧接着第三in D major (D200)。他又写了两首弥萨曲,第一首仅用了六天。三首歌剧Der vierjährige Posten (D190), Fernando (D220) 和Claudine von Villabella (D239)-- 另外两首, Adrast (D137) 和 Die Freunde von Salamanka (D326), 没有完成。 另外还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四部奏鸣曲,及零散的钢琴曲,以及146 首歌曲。有些歌曲还很长。他光10月15日写了8首歌,10月19日7首。

1814年12月舒伯特结识了诗人Johann Mayrhofer: 由于舒伯特的性格,他们的友谊很快发展至亲密无间。他俩的脾气不一样,舒伯特率直,开放,阳光,Mayrhofer忧郁,沉默寡言,将人生看作对人的忍耐力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我们随后会看到,对舒伯特后来的帮助是多方面 。

朋友的支援

如果说1815年是舒伯特创作丰富的一年,那么1816年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他为歌德的诗歌魔王谱曲,为好友Spaun惊叹不已。几周后,一个家境殷实的学生Franz von Schober,因为曾经在Spaun的家里听过舒伯特的歌曲,前来拜访。他提出让舒伯特辞去学校的差事,并资助他安心进行音乐创作。这个建议可谓雪中送炭。因为舒伯特刚刚申请卢布尔雅那宫廷乐师未果,正为压抑的教职闷闷不乐。他父亲很快同意了他的决定,很快在四月末他搬到了Schober家寄宿。舒伯特曾经为了补贴家用试图教授音乐,但很快放弃,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他后来说,"我整天都在写,每当我完成一部,马上开始下一部。"

同一时期舒伯特的朋友圈子也不断扩大。Mayrhofer介绍他认识Johann Michael Vogl,著名的男中音,他为给舒伯特扩大影响经常在维也纳的沙龙演唱他谱的歌曲:Anselm Hüttenbrenner和他的兄弟Joseph是舒伯特的忠实歌迷。出色的钢琴家Joseph von Gahy经常演奏他的奏鸣曲和幻想曲。音乐世家Sonnleithner一家,因为大儿子与舒伯特在皇家学院是同学,让舒伯特自由出入, 而且为他举办音乐聚会,这种聚会很快被称为“舒伯特圈子(Schubertiaden)”。生计对于舒伯特来说也不是问题。毫无疑问,舒伯特当时一无所有,他辞掉了教职,却也没有演出收入。而且那时没有出版商对他的作品感兴趣。但是他的仗义朋友们经常无所求的接济他。有个给他提供住处,有的提供乐器。他们一起出去吃饭,碰上谁带钱谁就付钱。舒伯特是聚会的明星,但一贫如洗。据说他有十几个外号。最有特点的一个是“什么能耐?”,更通俗一些就是“他买单?”当一个新人被介绍给舒伯特认识时,他经常这样问。舒伯特的另一个外号是“小蘑菇”。以为他只有1米57,又是个小胖子。

逝世

舒伯特的坟墓,在 维也纳中央公墓在他的创作旺盛时期,他的健康恶化。 自从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斗争 尽管有人提出其他的病因,最终的病症很可能是伤寒症;他晚期的病状与汞中毒的病状相似,而汞恰恰是19世纪早期被用来治疗梅毒的药物;无论如何,没有足够的证据来作出确定的诊断。他于1828年11月19日死于维也纳,哥哥费迪南德的公寓里,卒年31岁。根据他的要求,死后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贝多芬的墓边。 1888年,舒伯特以及贝多芬的坟墓被迁到了维也纳中央公墓,与小约翰·施特劳斯以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墓为邻。

1872年,弗兰克 舒伯特的纪念碑在维也纳的中央公园被建立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4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