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的作者是古斯塔夫·斯威布。
古斯塔夫·斯威布(1792-1850),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之一,他生于斯图加特,大学时就读于著名的图宾根神学院,学习神学,毕业后做过短时间的牧师,后从事教师工作。他曾是席勒的老师,并与德国伟大作家歌德、乌兰德等相识。
他的创作多系诗歌,此外编辑出版有五卷本德国诗歌以及为少年和老年人编辑的德国民间故事等,但他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是这部《古希腊神话故事与传说》。该书原名《神祇与英雄》,它取材广泛,根据各种希腊神话文献加以整理编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作品鉴赏
希腊神话的重要意义难以估量。自公元前八世纪起,它就先后成为希腊、罗马艺术的基础,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成为整个欧洲文学艺术的不竭源泉。历代不少文学艺术大师往往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事件为题材开始自己的艺术创作。
时至今日,中外交往更趋频繁。外国人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人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思想方法也更加关注。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圣经》、希腊神话等经典,则是我们必须了解和阅读的作品。
爱,贯穿了叶芝生命,也容于诗人所有诗集当中,在叶芝眼中,爱是严肃又圣洁、美丽又痛苦的,诗人将青春、尊严、爱情连同生命一同交付给今生唯一的爱恋,用错综复杂、神秘朦胧的心情,具有东方神秘主义听向的象征手法,用浪漫的抒情气氛写下一首首令人荡的爱情赞歌。
“诗人是以一个人的身份向人们讲话①。”没有爱情支撑的诗人是无法想象的,诗集中爱的宣言,诗人却用了意象来裸露自己。从丽达到天鹅,从玫瑰再到苹果花,是怎样的力量让诗人爱得如此义无反顾。丽达、天鹅、玫瑰、苹果花一直是叶芝诗作里的喻体,也是诗人今生唯一爱恋的象征,其象征主义手法的应用往往渗透了唯美的浪漫主义。
《苇间风》是一部合编诗集,因而其风格也反映了诗人的思想转变。“出于对自然界生命的热切关注和对神秘现象的心醉神往,叶芝早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强烈的象征色彩,朦胧而甜蜜,忧伤中带有几分唯美,词藻美丽。叶芝抓住了现象背后生机勃勃的个性力量和存在的信仰,在歌唱鸟儿的飞舞和蛾子的闪烁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魅力②。”因此,童年时代的幸福时光为诗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抒情的烙印,其题材多是牧神与田园,总有童话的梦,这正是那个年纪的心情。风雨婆娑的季节,诗人穿着披风、系着用洁白羊毛编织的鞋子、带着远航的风帆,为所有人织造一种忧伤的声音,或许年轻的心总喜欢带着淡淡的哀愁。诗人用明朗、美丽的词藻,具体的物象反衬现实生活的烦燥。现实和残酷、年轻的忧伤、激情的消退正如秋天凋萎的爱情,是诗人心里最后的一滴血,诗人用成人的身体去追求一个孩子的灵魂。天真童稚的小男孩在不断的成长、考试中逐渐学会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诗人以歌谣的外在形式,以一个精灵的口吻去呼唤一个人间的孩子随他一起去到精灵的仙岛,因而逃离现实世界的烦恼与焦躁,在诗的每个段末采用叠句的形式来反复吟唱人世间的黑暗,其诗歌的音乐美融入建筑美,也反映了诗人年轻时代对梦境意象的创作追求,对梦境的描写其实是诗人对心中那个桃源世界的向往,在那个爱的国度里,玫瑰高开尘世的庸俗被赋予永恒的象征意味,即使面对趋势的痛苦磨难诗人也愿意与爱的人甚至全人类一起经历受难,特洛伊在冲天葬火中焚毁而诗人愿意携带人类的灵魂在泡沫般流逝的星空下让孤独的面容永生,去到铺满红雀的翅膀的黄昏的茵尼斯弗利湖心小岛上,用浪花拍打礁石的歌来抚慰你烦躁不安的深心。最神秘的事物或许正是最真实的,它们会带来某些启示,神秘的语言或许并非故弄玄虚,而仅仅是一种隐喻,与爱情有关或者无关。
童年的幸福生活,年少时的罗斯金思想的强烈熏陶,诗人被浪漫主义诗歌塑造出完美的爱情理想,这一理想爱情的伟大烦恼在诗人二十三岁那年便露出端倪并且不但影响诗人以后的创作而且也将影响诗人一生。即使到了晚年,诗人依然也那一场景写进自传里:“一切都已模糊不清,只有那一刻除外:当时她走过窗前,穿着白衣裳,去修整花瓶里的花枝。十二年后,我把那个印象写进诗里:
花已暗淡,她摘下暗淡的花
在飞蛾的时节把它藏进怀里。”
或许叶芝的一生都在为这句话作诠解吧。读过叶芝作品的人,就必须牢牢铭记一个人——茉德冈,这位爱尔兰名冠一时的美人,不但带领叶芝领略灵魂的感性美而且影响叶芝一生都在这爱尔兰民族独立解放奋斗终身。“象征主义的光芒在叶芝手上完成了极其灿烂的内爆和燃烧,毫无遗憾地冉冉熄灭了圣火。因为叶芝的名字,使象征主义成为永驻的星辰③。”在诗集中,叶芝用苹果花象征了茉德冈的纯洁、勇敢、光芒、妖媚。苹果花在叶芝的咏叹里拒绝凋谢,它在思想的深层灵魂里以茉德冈灿烂的笑靥俯瞰当权者的黑暗,所有的苦痛与愉悦都在诗人笔下缔结单方面的海誓山盟,即使在茉德冈嫁作人妻,叶芝依然为她写一下了《冰冷的天空》,诗人用混乱、冰冷、伤心、无辜的词句来控诉心中恋人没有遵守誓言的心情,那种被寒冷彻底定型的痛苦,诗人用冰冷的冰块来反衬现实无法拥用的苦闷。叶芝只能用青春与生命承受一切的伤害,用自己的生命来抵抗这股寒流的侵袭。这种永世无法拥有的爱,诗人忽而将它转化为誓不两立的仇恨忽而又在诗里把茉德冈的美与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相提并论,更引用丽达和维纳斯等空前绝后的美人来隐喻茉德冈在叶芝心中的地位,如集中名篇《丽达与天鹅》中,叶芝仍然借用古希腊神话作背景,采用他一贯的神秘主义风格,诉控着现实中自己无法拥有的痛苦。西方评论界有的认为“历史变化的根源在于性爱和战争”,有的则认为“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却认为:《丽达与天鹅》其实是叶芝借用神话故事来暗示自己的命运有如冰与火,将溶于冰也毁于火,幻想自己是那两位男人,用舌尖击溃茉德冈的身体,得到她也毁灭她同时也把自己毁灭,一同奔向理想爱情的天堂。
在《苇间风》这个诗集中,诗人把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用文字定格在充满爱的集子里,用风把这份爱意传到女神心中,并且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凡是那位女子行走过的地方。生活在叶芝幻象中的茉德冈注定会随着诗人学识与阅历的加深而渐入晚年佳境,即使她已年老色衰但这丝毫并不影响叶芝对她的热爱之情,她的一切已经融入了叶芝的生命,甚至比叶芝的生命更宝贵,“身体衰老意味着智慧”,这种哲理注定叶芝终生都在这茉德冈创作,“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年轻有宝贵的时间,有冲劲、有能力去创造,因为年轻所以有无限可能,而老人也有老人的美好,虽然在哀戚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留痕但可以手捧一卷书在炉栅边静读。茉德冈用美貌征服叶芝,而叶芝却用灵魂去征服一个时代。
茉德冈在叶芝眼中,是一枚撤满了阳光的苹果花,用她对革命的狂热之情更用她的美貌去虏获一个男人的灵魂,使得叶芝辛酸地痛爱一辈子。爱情只是诗人情感的一部分,是因为有动荡的时代为背景,才会使诗人爱得如此义无反顾。抽离时代,那爱情不过庸俗得一如常人,甚至不复存在。没有爱情,诗人对世界的真情却依然动人。因此,叶芝虽未能获得某个的女人的芳心,但仍然可以看出诗人对爱尔兰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真心。
荷马萨福赫西俄德提尔泰奥斯卡利诺斯米姆奈尔摩斯泰奥格尼斯梭伦泰尔潘德罗斯阿尔凯奥斯阿那克里翁伊比科斯阿尔克曼西摩尼得斯品达罗斯巴克基利得斯阿尔克曼斯特西科罗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阿里斯托芬
代表人物有威廉·华兹华斯、乔治·拜伦、雪莱、约翰·济慈、瓦尔特·司各特等,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一、代表人物
1、威廉·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2、乔治·拜伦
乔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3、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4、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5、瓦尔特·司各特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他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市,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爱丁堡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当过副郡长,他以苏格兰为背景的诗歌十分有名。
而后逐渐转行开始写作历史小说,终于成为英语历史文学的一代鼻祖。在他死后,浪漫主义时代也随之走向结束。
二、代表作品
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及音乐剧。
2、《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3、《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1812年-1828年拜伦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1812年-1828年出版。
诗中主人公恰尔德·哈罗尔德是一位高傲叛逆的拜伦式英雄,第一章叙述他在葡萄牙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和普通百姓的苦难,在西班牙见识了西班牙人反抗拿破仑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叙述在希腊、阿尔巴尼亚的游历,反应了对希腊民族解放运动的思考。第三章写滑铁卢战役之后,普通人的境遇并无根本改善,传达了死亡是一种解脱的思想。
第四章是在意大利完成的,号召意大利人团结推翻奥地利的统治。贯穿全诗的是拜伦对自由的歌颂。
4、《唐璜》
《唐璜》是长篇诗体小说,作者是拜伦。
该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
5、《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剧,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简称《普罗米修斯》)是雪莱的代表作,它表达了雪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理想。
诗剧是雪莱移居罗马时写作的,完成于1819年。当时,欧洲神圣同盟和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黑暗统治以及它们对人民的残酷镇压,激起了诗人极大的愤慨。于是他利用古希腊神话的素材,创作了这一诗剧,表达自己反抗暴政的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