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喝的咖啡为什么叫拿铁、美式和卡布奇诺?

我们喝的咖啡为什么叫拿铁、美式和卡布奇诺?,第1张

先弄清楚一个问题,咖啡是什么?

咖啡是用经过 烘焙的咖啡豆 制作出来的饮料,与可可、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饮品。

而我们所说的 拿铁,即是牛奶咖啡 。它是是 意大利浓缩咖啡 与 牛奶 的经典混合。

底部是意大利浓缩咖啡,中间是加热到65~75℃的牛奶,最后是一层不超过半厘米的冷的牛奶泡沫。

至于 美式咖啡 ,百度那边说这是最普通的一种咖啡。一般由 意式浓缩咖啡 和 热水 制作而成。

最后是卡布奇诺,这个可能我在电视剧里经常听到的一款咖啡了,哈哈,不懂是为啥,对它印象比较深刻。

卡布奇诺 是用同量的 意大利特浓咖啡 和 蒸汽泡沫牛奶 相混合的意大利咖啡。因为咖啡的颜色就像卡布奇诺教会的修士在深褐色的外衣上覆上一条头巾一样,因此得名。

这三者都是从意式咖啡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拿铁的味道比较甜,美式咖啡比较苦。而混合过牛奶的卡布奇诺咖啡味道是甜中带苦。

拿铁

美式拿铁是将部分牛奶替换成奶泡,意式拿铁咖啡是纯牛奶加咖啡。

卡布奇诺

加了大量奶沫的咖啡,因为奶沫看上去很像意大利传教士的帽子,而这种帽子就叫卡布奇诺,故而得名。

很多人分不清拿铁和卡布奇诺,卡布奇诺比拿铁咖啡的味道更浓一些,一般来说拿铁咖啡会拉花,而卡布奇诺不拉花。传统的卡布奇诺咖啡是三分之一浓缩咖啡,三分之一蒸汽牛奶和三分之一泡沫牛奶。 卡布奇诺·拿铁咖啡其实也是意大利咖啡的一种变化(意大利人确实善变),只是在咖啡、牛奶、奶泡的比例稍作变动为1:2:1即成。

美式

最普通的咖啡,是使用滴滤式咖啡壶所制作出的黑咖啡,又或者是意式浓缩中加入大量的水制成。名思义就是咖啡机制作咖啡的时候让机器多流一会儿热水,以便于把浓缩咖啡冲淡,因为美式咖啡口味比较淡。一般的萃取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咖啡因含量较高。

我喜欢咖啡,浓郁的香味总是让我欲罢不能。也读过一些咖啡方面的书籍,今天刚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拿铁和卡布奇诺来自意大利式浓缩咖啡“Espresso"

"Espresso"是一个意大利字,意思是“on the spur of the moment"与"for you",“马上给您煮”。虽然也不能完全翻译成“浓缩咖啡”,但是一般说法是这样的。

其中“拿铁”(Caffe Latte)的意思是“咖啡牛奶“,就是在咖啡中加了热牛奶,牛奶和咖啡的比例大概为6:1。在意大利,拿铁主要在早餐时间享用,过了上午10点来喝拿铁的人,肯定只有外国人。传统的拿铁用热牛奶做,并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奶泡。

再说说卡布奇诺(Cappuccino),这个名字来源于意大利卡布琴(Capuchin)地区。卡布琴有一座修道院,那里的僧侣穿的衣服都是白色的帽子和浅棕色的僧袍。因为这种饮料的颜色搭配酷似这些僧侣的服装颜色,所以人们给这种饮料起了个名字,就叫“Cappuccino"

卡布奇诺的冲煮方法,是用浓缩咖啡机的喷气管,将牛奶加热至66度,这个温度刚好可以让牛奶上面产生一层细腻的泡沫;接着,将咖啡倒入杯中,再倒入牛奶,就成了一杯上中下三层颜色不同的卡布奇诺。

卡布奇诺有很多种吃法,可以加糖,可以加可可粉或者肉桂粉,也可以加入你喜欢的各种各样的食物,是最随意的一种咖啡。

最后说说美式咖啡。顾名思义,就是适合美国人的一种咖啡。因为意大利浓缩咖啡份量小,而且很浓,而美国人通常喝的是滴滤式咖啡,质感稀薄,所以通常美国人并不喜欢意式咖啡。

于是,就有人给意式咖啡加上一些热水,变成了一杯稀释的意式浓缩咖啡。美式咖啡因为被延长了萃取的时间,所以有一股“炭烧”的味道,并且表面的泡沫会由白色变成米**。

不知你和咖啡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欢迎来评论区说一说。

其实就是个人口味的问题而已。

历史 口味涉及到的原因很多,有 历史 、 社会 、环境、情怀

首先,说说咖啡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代表着“热情与力量”。咖啡是用咖啡豆制成,故乡是非洲。咖啡树很可能就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卡发省(KAFFA)被发现的。后来,一批批的奴隶从非洲被贩卖到也门和阿拉伯半岛,咖啡也就被带到了沿途的各地。

可以肯定,也门在15世纪或是更早既已开始种植咖啡了。阿拉伯虽然有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港口城市摩卡,但却禁止任何种子出口!这道障碍最终被荷兰人突破了,1616年,他们终于将成活的咖啡树和种子偷运到了荷兰,开始在温室中培植。

从此,咖啡也进入人的生活中。

而美式咖啡,是咖啡的一种,只是根据美国人的口味而把原有的意大利浓缩咖啡变淡。

据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碍于原宗主国英国的情面,出兵欧洲,到了意大利美国大兵去咖啡馆喝咖啡喝到了浓缩咖啡受不了,然后兑水,发现还可以,就开始传播。

第二,说说拿铁

拿铁”是意大利文“Latte”的 音译,花式咖啡的一种,是咖啡与牛奶交融的极至之作。意式拿铁咖啡为纯牛奶加咖啡,美式拿铁则将部分牛奶替换成奶泡,本地的拿铁多为此种。

第三,说说卡布奇诺

20世纪初期,意大利人阿奇布夏发明蒸汽压力咖啡机的同时,也发展出了卡布奇诺咖啡。因为它的样子像极了圣芳济教会(Capuchin)的修士都穿著褐色道袍,头戴一顶尖尖帽子,而得名。

这一种加入以同量的意大利特浓咖啡和蒸汽泡沫牛奶相混合的意大利咖啡。它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独特魅力,起初闻起来时味道很香,第一口喝下去时,可以感觉到大量奶泡的香甜和酥软,第二口可以真正品尝到咖啡豆原有的苦涩和浓郁,最后当味道停留在口中,你又会觉得多了一份香醇和隽永…

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不同的。

像大米,早上一定是喝浓咖啡,清而甘甜的感觉,而且咖啡因充足可以提醒。

中午饭后可以选择一杯卡布奇诺,喝完有一种从内而外的幸福满足感。

不同的名称代表了不同的咖啡调配方式。

要了解这些名称,或者说调配方式,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 意式浓缩咖啡 。

意式浓缩咖啡也叫espresso,是把烘焙好的咖啡豆磨成咖啡粉,然后用高压咖啡机做出来的。大家在星巴克或是Costa等咖啡店看到的柜台后面的机器,就是这种咖啡机了。一杯这样的咖啡通常用7g咖啡粉,40-50毫升的水,是有点儿粘稠感的液体状。咖啡店里其他的咖啡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再调配的。也就是咖啡师会先做出一杯意式浓缩,然后加上糖,奶,奶油,水,冰等其他东西,混合成我们点的拿铁,美式等咖啡。

拿铁是在意式浓缩咖啡上直接加牛奶,咖啡和牛奶比例是2:3,然后最上面加上一薄层奶泡拉花。

卡布奇诺也是意式浓缩咖啡+牛奶+奶泡,但三者的比例是1:1:1,也就是比起拿铁,卡布奇诺的奶泡更多,牛奶更少。

美式咖啡的做法最简单,直接在意式浓缩咖啡中加水,咖啡和水的比例是1:2。

其他不同名字的咖啡,也都是在咖啡、奶和奶泡的比例上做调整,带了香草、肉桂等名字的,就是还加了这些味道的一些调味料。

我们喝的咖啡为什么叫拿铁、美式和卡布奇诺?

咖啡的 历史 很长,咖啡之路也很远。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小故事。同样,这些名字的背后也都有它的含义所在。

大部分人都知道在咖啡馆里“Latte”就是拿铁的意思,不知道那些帅痞帅痞的咖啡师有没有跟你谈及拿铁的小故事呢,如果没有不妨看看,下次找准机会让他对你刮目相看。

在浪漫之都维也纳,有一个名叫柯奇斯基的人,用了当时维也纳皇帝赏赐的500袋咖啡豆开了维也纳第一家咖啡馆——蓝瓶子。

一段时间的经营后,柯奇斯基发现维也纳人对焦苦的咖啡并不喜欢,于是他就耍了个“小聪明”,在过滤咖啡渣中加入大量牛奶,减少咖啡的焦苦味,于是就有了“拿铁 ”。

而“Latte”在意大利文是牛奶的意思,因为“牛奶咖啡”听起来非常土,索性干脆就叫它“拿铁〃,好记听起来也非常洋气。

美式美式,有一个“美”,自然与美国有关。据说在二战时期,战场上美国士兵因为喝不惯欧洲的浓缩咖啡,就将热水兑进小份浓缩咖啡里,调成他们能接受的浓度。

由于这种喝法来自美国大兵,“美式咖啡”就此得名。 有意思的是,意大利人管美式咖啡叫“阿麦利噶诺”,所以你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咖啡馆点“阿麦利噶诺”就是美式咖啡的意思。

除了法国外,因为他们喜欢称“美式咖啡”为“长咖啡”,发音是“咖啡朗格”

记得我第一次喝卡布奇诺的时候,最先感受到的是奶泡的香甜酥软,然后才品尝到咖啡的苦涩浓郁。

1525年圣芳济教会创立,教会里的基督教修士,他们穿的服装非常特别,是褐色的长袍,长袍上有一个褐色兜帽,兜帽下面会剃一个秃顶,脑袋上直接戴一个白色的瓜皮帽,如果不把兜帽取下来,还真看不到这个白色的瓜皮帽。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们的外形很像一杯咖啡——褐色的咖啡,白色的奶泡。就用圣芳济教会(Capuchin)来命名咖啡,后来演化为Cappuccino(卡布奇诺)。 也就是说,这是一款用修士命名的咖啡。

壹周君心目中的牛奶咖啡三大天王:卡布奇诺、拿铁和馥芮白。

壹周君说个公式,妥妥地大家都明白了。三者都是由意式浓缩咖啡+牛奶+奶泡组成,

奶泡比例上,卡布基诺 > 拿铁> 馥芮白

咖啡比例上,馥芮白 > 卡布基诺 = 拿铁

美式?太有识别性了好不,黑咖啡撒。

壹周君还是咖啡小白的时候,除了美式,其他实在是傻傻分不清楚,拿铁,卡布,摩卡,馥芮白,到底有啥区别,不都是牛奶加咖啡,喝了一杯又一杯不?

后来随着技艺精进,哎,就是咖啡喝的嘴够多,星巴克泡得足够长得时候,终于明白了其中微小的区别。壹周君自己总结的,其实奶咖一样也可以很炫,很有格调,你看世界上得拉花比赛,哪个不是以奶咖为基地呀。壹周君意味,拿铁的奶味最浓(Café Latté是意大利语的牛奶咖啡)拿铁妥妥的是美帝的亲生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咖啡的 历史 上,跟世界发明 历史 一样,充满了偶然性。加州一位咖啡小老板,也是灵感一栋(咋那么多灵感呢),将一杯不受欢迎的卡布基诺进行了调整,减少卡布基诺的奶泡分量,增加牛奶了,没想到,发明的套路都是要没想到,这款改版的卡布非常受欢迎,这就是Café Latté。

说了拿铁的发明,大概大家对卡布多多少少又了解了,卡布的奶泡是有多厚,而且粗,传统的卡布基诺为1/3浓缩咖啡+1/3牛奶+1/3奶泡。

Flat White(叫馥芮白、澳白)是澳大利亚的明星产品,不过也有说是新西兰的,反正是大洋洲的孩子。但是这有什么要紧,好喝是第一,壹周君第一次喝馥芮白是在台北路一家澳洲咖啡馆里,一杯馥芮白俘虏了壹周君,整杯咖啡,香气馥郁,口感丝滑,犹如天鹅绒般顺滑,一口到底,心安神定,要不怎么它是咖啡街新秀的实力彰显呢。

馥芮白的口感,就是将牛奶和咖啡完美地融合了,每一口都由奶泡和咖啡基地的混合味道,充斥了你的口腔和味蕾,反复品尝,没有一丝的生涩,要说完美的馥芮白,奶泡薄但是却绵密,同时,跟其他两款奶咖相比,牛奶咖啡温度稍低,听说在60~70°C,这个温度的咖啡和牛奶,味道都是刚刚好,牛奶也是最凸显整机的奶香和奶甜味。

美式,不言而喻,不加奶不加糖的黑咖啡,可以被称之为美式。

拿铁:Latte

这个实际上为什么叫拿铁的原因简单的让人想笑。因为意大利语里面 Latte是牛奶的意思。而意大利人自己管拿铁是叫做caffè latte的,也就是咖啡-牛奶。本身拿铁也就是咖啡+牛奶,然后传到外面之后就只保留Latte了,你要是在意大利点latte的话~可能会给你牛奶。注意的是,早期的拿铁并不和现在一样有奶泡。

美式:Americano

本身喝咖啡这习惯是从欧洲带过去的,但是到了美国,尤其是打仗的时候他们并不那么介意咖啡本身的香味,浓度或者啥的,只要热的、有咖啡味、有咖啡因。好了,所以美国人把一份浓缩咖啡Espresso丢进热水里喝,又解渴又算是喝了咖啡,不好吗?

因为美国人带出来的节奏,所以欧洲人就管他叫Americano了,自以为逼格比较高的法国人还把美式咖啡叫做“袜子汁”(以前词是法国人自己的创造,打仗时候没有过滤手段,就用袜子滤咖啡渣,泛指一些口味不好的咖啡)

卡布奇诺: Cappuccino

比拿铁牛奶少点,但是又打入了蒸汽奶泡,咖啡颜色和嘉布遣兄弟会Ordo Fratrum Minorum Capuccinorum 的衣服似的,奶泡的点缀也像那个教会的白色腰带。因此得名

因为,是根据咖啡的浓缩程度、加牛奶的程度、奶泡多少以及放巧克力否来命名的。

直接上图,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喝美式。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首先,当我们说起咖啡时——英语国家说coffee,欧洲的拉丁语系国家(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和德语国家叫的cafe或expresso,这里指的都是不加糖和奶、直接从咖啡豆研磨冲泡而成的黑咖啡。

而当你需要一杯加牛奶的咖啡时,就需要跟服务员说,我要一杯加牛奶的咖啡,举个例子,西班牙语是cafe con leche,意大利语是al latte——这句意大利语完整版应该是 expresso al latte,意思是加牛奶的浓缩咖啡。但在意大利,所有的咖啡默认都是expresso,所以不需要说这个词了,直接说al latte,很多时候口语里还会把介词省略,剩下latte,直接跟咖啡师小哥吩咐:“给我来一杯latte!”这个latte,就是我们说的“拿铁”,其实是“牛奶”的意思,也就是加了牛奶的咖啡。

而美式,这个好理解也不好理解。意大利人称呼以浓缩咖啡为基底,再加水稀释的咖啡为美式咖啡,但其实真正的美式咖啡,也就是美国人最常喝的咖啡,其实是滴滤咖啡。

然而为何是滴漏咖啡,而不是浓缩咖啡兑水呢。因为如果是后者,你就需要在家里配备一台浓缩咖啡机,还有磨豆机。但忙于发展商业、注重效率、以及非常懒的美国佬,不太愿意花时间在研磨豆子、浓缩萃取和注重水分比的冲兑上,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如何采购廉价咖啡豆、存储、批量烘焙、研磨、真空包装、金属罐、透气阀门等效率流程上,然后在家里,任何一个家庭主妇或单身汉,都可以花2分钟时间打开咖啡粉包装、加水、按开关,等几分钟就可以喝上一杯不难喝但又能提神的黑咖啡了。

咖啡时间(coffee time) 是美国企业的传统,也是公司提供给员工的福利,让员工在忙碌的工作行程中,有个喘息的时间和休息的空间。美国公司内通常设有茶水间,并提供员工咖啡机,让员工可以在享受一杯咖啡后,怀著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所以,这种在意大利人眼中/口中的“刷锅水”,因为充满了美国精神——自由、高效、实用,才是真正的“美式咖啡”。

而卡布奇诺,Cappuccino这个字,源自圣芳济教会(Capuchin)和意大利文头巾(Cappucio),此字的意大利文是指僧侣所穿宽松长袍和小尖帽。而当时的意大利有一种咖啡,有三分之一是浓缩咖啡,三分之一是蒸汽牛奶和三分之一泡沫牛奶,上面撒上小颗粒的肉桂粉末,它看起来就像卡布奇诺教会的修士在深褐色的外衣上覆上一条头巾一样,咖啡因此得名。

希望能采纳此回答。

谢谢!

牛奶现在已成为非常普及的大众饮品,然而,从中受益最多的,还是那些天真、浪漫的孩子们。但是,在熟悉牛奶的同时,您是否真的了解牛奶种种好与坏呢?

每天用牛奶的11大好处

1牛奶中会有钾,可使动脉血管区在血压高时保持稳定,使中风危险减少一半。

2可以阻止人体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属和镉。

3酸牛奶和脱脂乳可增强免疫功能,阻止肿瘤细胞增长。

4牛奶中的酪氨酸能促进快乐激素-血清素的大且增长。

5牛奶中的碘、锌和邻础旨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6牛奶中的铁、铜和维生素A有美容作用,使皮肤光滑和丰满。

7牛奶的含钙量丰富,能增强骨骼和牙齿,使骨骼萎缩减少一半,每天饮用一升牛奶,就可补足每天对钙质需要的80%,常喝牛奶不用再行补钙。

8牛奶中的镁使心脏和神经系统耐疲劳。

9牛奶中的锌能促使伤口更快地愈合。

10牛奶中的维生素B2可提高视。

11常饮牛奶可防止动脉硬化。

清除对牛奶的错误认识

1.牛奶越香越好:错。牛奶加热时才有奶香味,凉奶则很难闻到香味。

2奶越浓越好:错。牛奶的稀稠能直接反映牛奶的质量,如果认为牛奶越稠越好,可以添加增稠剂、稳定剂或者奶粉,但这就不是纯鲜牛奶了。

3散装牛奶好:错。因为我们对牛的健康状况不了解,所以专家建议最好不要喝散装牛奶。

4牛奶加热好喝:错。如果想喝热牛奶,可用热水(不需用开水)浸泡即可,牛奶不宜高温久煮,也不宜冷冻保存。

5多喝牛奶发胖:错。如果每人每天喝500毫升牛奶,能为人体提供140千卡左右的热量,而正常人大约需要3000千卡的热量,因此喝牛奶不会引起发胖。

6进口乳制品好:错。国产货比进口货好,选购时注意生产日期及保质日期。

7牛奶可以当水喝:错。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为使体内保持平衡,必须从饮食中得到补充。饮料、牛奶都含有大量水份,但同于高渗性饮料,饮入过多,特别在出汗、失水过多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牛奶是不能当水喝的

鲜牛奶与长效奶哪个更好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牛奶品种形形色色,其实以牛奶的类型来分只有两种:一种是鲜牛奶,一种是长效奶。从加工工艺来看,鲜牛奶采用巴氏杀菌,长效奶采用超高温杀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巴氏杀菌是目前鲜牛奶加工较为先进的方法,它既能保鲜奶中的营养成分,有能杀死牛奶中的有害菌,使加工过的牛奶鲜美纯正;而超高温杀菌虽然也能杀死牛奶中的有害菌,但与此同时也破坏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其营养成分也就不及鲜牛奶。

从消费角度看,美国、日本等欧亚发达国家市场上销售的几乎全为鲜牛奶。因此,鲜奶也是今后牛奶消费的必然趋势。

辨别纯牛奶与含乳饮料

市场上的牛奶饮品形形色色,光从名称上看就有纯牛奶、鲜牛奶、酸奶、风味牛奶、含乳饮料等。其实这些个奶饮品根据配料不同,可分为纯牛奶和含乳饮料两种。

纯牛奶也叫鲜牛奶,这种产品的配料只有一种即鲜牛奶。鉴别纯牛奶的好坏,主要看两个指标:总干物质(也叫全乳固体)和蛋白质。它们的含量越高,牛奶的营养价值就越高。另外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酸奶是用纯牛奶发酵制成的,因此酸奶也属纯牛奶。

含乳饮品从配料表上可以看出除了鲜牛奶以外,一般还有水、甜味剂、果味剂等,而水往往排在第一位(国家要求配料表的各种成分要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列出)国家标准要求含乳饮料中牛奶的含量不得低于30%.也就是说水的含量不得高于70%,因为含乳饮料不是纯牛奶做的 所以其营养价值不能与纯牛奶相提并论。

配方奶粉

配方奶粉是为克服普通奶粉的缺陷而加以调配的。与普通奶粉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植物油,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加入乳糖,使糖含量接近人乳;降低矿物质含量以减轻婴幼儿肾脏负担;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某些氨基酸或其他成份,使之更接近人乳成份。

童年甜味篇烟糖: 这种糖果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打眼一看是一根烟的形状,长长的”烟管“中装的不是烟草,而是一颗一颗的糖果。这种糖果的魅力在于有种类似成熟的感觉。

香芋糖:浓浓的香芋味,5毛钱一小板儿,香芋夹心的味道很重,但却一点也不甜腻,只是吃起来有一点点黏牙,吃完香芋的味道在口中留香很久,满满的幸福感绿豆糕:拆开包装盒之后有一个透明的塑料小袋,里面是被锡箔纸包着的六小块绿豆糕,味道先不说,就这个包装就超精致有木有,口感入口即化,糯叽叽的东西真的怎么吃都吃不腻啊~跳跳糖:小时候单纯的觉得超好玩,每次吃都觉得很神奇,会在嘴里劈里啪啦的发出响声,更好玩的就是伸出舌头看它在上面跳动,说实话,好吃好玩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啦童年辣味篇

part 1 小滑头第一个盘点的辣条友谊之光--小滑头,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它五毛钱里面有三片,和小伙伴分起来很方便也不用考虑谁分不到之类的就三片嘛,买了它懂得都懂,其次呢就是它的味道了,也是非常的爽口,小时候因为偷吃它,滴了不少油在书上~part2 北京烤鸭

买不到真的北京烤鸭,买个五毛钱的小辣条满足一下自己还是ok的叭,这个北京烤鸭不光是名字特别,它的味道那也是相当特别

很难想象一个辣条会有入口即化的感觉,但并不会真的化掉它是那种晶莹剔透的外观,入口的感觉除了辣以外还有淡淡的甜,五毛钱的东西口感居然如此细腻,不得不爱啊!

part3素牛筋

这个辣条可以说是小时候各式各样辣条中最有性格的一款了,那个年代辣条大多都是软的,比如刚刚说的小滑头,北京烤鸭,而这个素牛筋口感呢真的和牛筋一样硬,味道也不是普通的香辣而是更偏向于麻辣,又麻又辣真的超过瘾,不过它真的有点硬的过头了,每次吃的我太阳穴疼!童年饮料篇

吃了这么多,来整点喝的吧!七点半:

这个饮料的名字奇奇怪怪的,但是味道十分不错,小时候一包辣条一袋七点半就可以承包一个孩子一下午的快乐啦~

它口味还是非常丰富的,我当时最中意的就是荔枝味,这款饮料不光能喝,在夏天冻在冰柜里也可以当成冰糕吃,清凉解暑,实属美味

水枪饮料:

这款饮料应该是买回来喝的最快的饮品了,并不是因为它很好喝,只是为了迅速的喝空然后装进去自来水,开始滋同学!小时候的快乐大概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人一把枪一座城,攥着一块钱的塑料小枪,仿佛行走于乱世的西部牛仔,饮料本身并没有带来什么很好的味觉体验,至于解渴就更不可能了,但它带来的意义远超过了食物本身,它满足了小朋友的枪战梦想,这大概是男人才懂的浪漫叭~

有些人就是喜欢慢慢喝嘛。我有个朋友一杯奶茶能喝五个小时。我倒是很羡慕这样的人,喝得慢就感觉不会容易馋零食。所以她很瘦很瘦。奶茶,我们几乎人人都喝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但是现在却有很多人说喝奶茶会导致失眠,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喝奶茶失眠不是个人体质的原因,而是奶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导致人们精神亢奋。今天的文章了解为什么喝奶茶会失眠,是不是体质原因。

失眠,是困扰很多人的一种病症。但是生活中除了持续性的失眠症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导致失眠的出现,比如白天喝了咖啡或浓茶,夜晚就会睡不着觉。那很多人还表示除了咖啡奶茶之外,喝奶茶也会导致失眠,这是为什么呢。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了解下为什么喝奶茶会失眠,是不是体质原因。

奶茶,近些年来成为人们日常最喜爱的饮品,尤其是年轻人,觉得香香甜甜的奶茶真好喝,无论是夏天炎热的时候的冰奶茶,还是冬天寒冷的时候的热奶茶,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只要自己白天喝了奶茶,晚上就会失眠,异常的亢奋睡不着,这是个人体质的原因吗。在这里告诉大家,并不是体质的原因,而是奶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喝奶茶就和喝咖啡是一样的,所以怎么能够不失眠呢。

奶茶按理来说应该是有营养的,含有丰富的牛奶和茶,但是现在奶茶市场日益火爆,很多的商家为了挣钱盈利,往往是偷工减料,使用便宜的调味剂进行勾兑奶茶,导致原本应该有的营养都消失,而且奶茶属于高糖的食物,含有很高的热量,减肥的人也不宜喝奶茶。据工商局的调查及抽检结果显示,现在市面上的奶茶都是含有咖啡因的,但是商家并没有告知顾客,一杯奶茶相当于四小杯的咖啡,所以人们喝下去,晚上自然亢奋到睡不着,出现失眠的症状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喝奶茶的次数,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喝奶茶,那就尽量的选择下午三点之前服用,这样到傍晚临睡前,体内的咖啡因会慢慢的减退,不会再影响睡觉质量了。在这里也奉劝大家,对身体最好,最健康的饮品就是白开水,什么奶茶饮料,浓茶咖啡的还是少喝一些,为了健康,以后还是尽量的多喝白开水吧。

拉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每次听人说起都免不了神往。心之所向的地方,总有一天会用脚步去丈量!这是我关于旅行的执念,这几年也一直在这么践行着~

这次的西藏之旅,说来其实略显意外。我心底原本的计划是30岁之前不入藏,一来是觉得年岁不够,理解不了朝圣之心的虔诚;二来是觉得身体素质不过硬,担心受不住高原反应的折腾。

但人生处处充满着意外,就一如这次的拉萨之行。7月初匆匆定下了扎叶巴之旅,然后就开始期盼这次的旅行,想象旅途中可能会看到的风景、听到的故事,以及见到的那些旅人。

友情 提示 !

若是没有进藏经验,那么入藏旅行前最好能提前半个月开始喝红景天,锻炼下身体的耐氧度。出发之前准备好头疼药、感冒药和巧克力、葡萄糖之类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 正 · 文 · 来 · 啦 ·

下面切入正题,说说初次与拉萨相会的点滴~

7月7,我从重庆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飞去拉萨,然而在即将落地之前,老天安排了一场沙尘暴,把我逼回了成都,迫降双流机场,飞行时间改成第二天早晨6点!这突如其来的折腾确实对我的旅行有一些影响,休息不太好,以致于后面有了高原反应。

7月8早晨8点40落地拉萨,下飞机就被凉爽的冷空气包裹着。跟着接机的东北大哥朝着扎叶巴驶去,一路上天蓝云白,碧草如茵。而高原的荒漠地貌也让人印象深刻。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的距离不近,大约50min车程。去扎叶巴百纳村的距离大抵相当。

到白纳村正好赶上午饭时间,藏区的物资不那么富饶,吃的东西也相对简单。个头很大但口感超好的蒸土豆、水煮的玉米超甜,还有大块大块的肉,一如藏族同胞留给人的豪爽印象~酥油茶、甜茶、青稞酒,在这里是必备之选~我个人很喜欢酥油茶,据说有预防和缓解高反的效果~

吃完饭在院子外信步闲逛,远方的山头上白云朵朵飘,地里的青稞郁郁葱葱,田坎上各种不知名的小花开得格外绚烂,花蝴蝶翻飞其中,一幅怡然自得的乡野情调。刚刚下飞机的我还有点晕沉沉的,感觉整个人都有点飘的感觉~提醒下大家,刚来高原千万不要剧烈运动,不能跑和急走,第一天也别洗头洗澡,否则还是很容易遭高反的道~

白纳村的手艺人我还是很服气的,我们吃饭的农家乐周边就有一个手工作坊,这里的手艺人主要是雕刻佛像,小的佛像两到三千的价格,大的则几十万一尊。全手工打磨,成像栩栩如生,这手艺真是让人佩服!

据说,这手里正在做的佛像从开始到完工,两个人一起大约耗时半年,绝对的慢工出细活。怀着虔诚的朝圣之心去打磨雕刻,每一次的敲打也都是对心灵的洗礼。这边的手艺人每月收入大概在五六千左右,还算是不错的~

就在这个小小的手工作坊里,纷飞的铁水花异常绚烂,每一滴流淌下来的汗水都在浇灌着这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希望这样的手艺可以永久传承下去。

达孜的农业园也挺有看头,这个季节果园里桃子已然成熟,这里的油桃、毛头都挺好吃,个头大、水分充足、甘甜可口~纯天然种植的水果,我用纸巾擦擦就塞进了嘴里,真是汁多肉厚,异常鲜美!

除了桃子,这里还种了车厘子和火龙果,只是季节不到,只看到火龙果稀稀拉拉在开花!藏区的物资相对匮乏,毕竟一天四季的环境对不少蔬果都是严峻考验,有了达孜农业园的存在确实能造福一方百姓。

这边的工业也相对传统,主要是藏香产业。不同品类的藏香有不同的功效,这个爱香之人都该知道!这边的藏香价格高低不同,最便宜的有28一把的,我闻着居然还很喜欢~手工制香,是达孜工业的支柱之一。

藏香多数用于佛教祭祀活动,其制作工艺流程蕴含着藏文化的精髓。主要配料有藏红花、雪莲花、麝香、藏寇等。此外藏香还具有一定的药效,可以解毒杀菌、抗感染病毒,也可以净化空气,预防病毒的传播。室内燃藏香,可预防流感、手足口病,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而芳香弥散走穿肌理关节,一定程度上还能预防关节疼痛,调理肌肤,缓解精神紧张,减轻神经性头痛,提高睡眠质量。

除了藏香产业,这边的食品制造业也值得一提,青稞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得挺好,青稞粉、青稞精粮、精酿啤酒,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尤其是这边的青稞啤酒,各种浓度的都有,当作饮料喝也可以。目前新品啤酒还没有上面,单看包装像一个可爱的水壶,我都想收一个拿回家用了~

扎叶巴寺

扎叶巴寺是宁玛派(红教)寺院,也是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相传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其爱妃芒萨赤尊公主所建的修行神庙之一,后来几度扩建,才最终形成了紧紧嵌于崖缝壁间的扎叶巴寺。这个寺庙最大的特色是以洞立寺,洞寺合一。

与四周山体表面只有浅浅一层草皮的山峰截然不同,扎叶巴充满了大自然赋予的灵气。山上松柏挺拔、茂密翠绿,山下清泉涓涓、溪水潺潺流淌。据说这里的春夏季山花烂漫,百鸟齐鸣,而扎叶巴神殿就掩映在山崖之中,像是一卷山间神画。可惜,我来的这个季节没有百花齐放,也没遇到百鸟齐鸣,单间山涧白雾朦胧,一度把整个寺院都藏了起来~

来扎叶巴寺修行的人很多,很多信徒不畏劳苦爬山涉水而来,我还遇到了四川过来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女儿一起来这里祈福。山路崎岖,攀爬难度不小,但他们脸上淡定从容的表情,以及眼神里露出的光芒都让我心生敬畏。信仰的作用,确实不可小觑!

藏式佛塔既是藏族信徒的一种崇拜对象,又是别具风格的藏传佛教建筑雕刻艺术,它反映了藏区古老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高超的技艺。更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每次看到白塔下的转经筒,我都忍不住去拨动它许下心愿。转经筒是右旋转动,又称吉祥转,是与我们地球的转动方向一致的。所以我们拨动转经筒的时候必须以顺时针方向(转经轮,而且转动经轮时,力度需均匀,不能过急过猛~

扎叶巴寺里有很多修行的喇嘛,他们待人友好和善,我们带着在拉萨各地买的手串去找师傅开光,也只收5-20不等的香烛钱。清修之地,人心向善。下山途中遇到了一场大暴雨,一位老师傅还把我们叫到屋里避雨,也不介意我们一脚的山泥和满身的水雾。

扎叶巴寺的海拔略高,加上爬山挺消耗体力的,以致于下山后我高反了,头痛欲裂的高原反应真是第一次体会到。之前在香格里拉的巴拉格宗、川西的四姑娘山都没有感受过高反的滋味,这一次也算是领略过了~

还好随行的朋友准备了红景天口服液和高反正元,还有从日本带回来的头疼药,所以我头疼了两个小时就恢复了生龙活虎状态。这里还是认真地提醒小伙伴们,山上之前一定备好高反的药物,否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真是后果堪忧!

达孜金色池塘

达孜金色池塘地处拉萨以东,距拉萨约30公里。据当地人说,每到周末来这里钓鱼的人络绎不绝,是钓鱼人最喜欢的钓点之一。金色池塘是一个完全处于野生环境的钓点,暂时也不需要门票。这个季节来这里钓鱼、采蘑菇的人很多,是拉萨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之所以叫金色池塘,是因为它最美的季节在秋季,池塘边上的树木被秋染上了金黄,倒影在水中,整个画面美得像上帝的调色板!可惜正值夏季,树木郁郁葱葱,虽然也挺好看,却始终有一丝不得见的遗憾~

白纳林卡

藏族同胞其实偏爱休闲的生活方式,跟北上广深的快节奏截然不同。这边的慢生活着实迷人,周末约上三五好友,携带家眷就来白纳林卡过上舒适的一天。这边帐篷大多是300一顶,不限时间,吃喝另算。帐篷足够大,容纳十多个人完全没问题,价格也还地道~

我很喜欢这个地方,一望无际的草场,悠闲自在吃草的小牛羊。这边的牛羊都是放养的,它们也不怎么怕人,走进去合影也不怎么惊动得了它们。总之在这里就是浪漫、随心,休闲惬意的状态~

草场上有小溪流,淙淙流水隐藏其中。散步玩耍的时候还是得小心一些,一不注意就可能湿了衣服鞋袜~在藏区,这边不知名的花花一律叫做“格桑花”,这样说来,这个草场上到处都铺满了格桑花~

这个地方超级适合拍照,近处有草场小花,远处有高山流水,天边有流云朵朵。坐在草地上我都能一个人享乐一下午。阳光洒下来,照耀在青草地上,我闭着眼就能嗅到草的清香,和着牛羊的咩哞声,谱了一曲藏区最动听的民歌~

拉萨旅拍

驱车回城后我还特地去布达拉宫找了个旅拍店,拍了一组藏装旅拍照~也算比较幸运,找到了布达拉宫售票处不远的 风马映像 ,化妆师是个成都妹儿,技术不赖,聊聊天就画好了妆,然后给我推荐了一款时尚藏服,上身确实跟我很搭,这点我是承认的,只是现在还是有些后悔没有穿隆重的藏装,那种仪式感应该更强一点吧~

我在布达拉宫门口的广场上、白塔二层以及转经筒旁都拍了照片。感谢这一组旅拍,帮我加深了拉萨之旅的印象。看着镜头中的自己,也仿佛看到了那个为自由奋斗的人儿~

拉萨这座云上之城让我看到了无限可能的未来,我知道真的有人在过着我渴望的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短短的三天,遇到了五个留在拉萨的外地朋友,他们勇敢地听从了心底的声音留在了拉萨,过上了从心而生的小日子。也许,某一天,我也会这样!只是现在的我,还不够强大,只能回去画地为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90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