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到了战国时代,屈原吸取前代文学和文化的成就,在现实斗争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诗篇,以宏富博大的内容,奇情壮采的形式,“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和他同时的庄子在哲理散文中创造了许多幻想奇丽的寓言,也对浪漫主义传统有重要贡献。从两汉到唐初,浪漫主义传统在民间和进步文人创作中不断发展着,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的《陌上桑》、《木兰词》等等作品,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的某些诗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传说,都对浪漫主义传统有所丰富。到盛唐时代更出现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高潮。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在《古风》第一首中,回顾了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指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并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在《古风》第三十五首中,又批评了当时残余的讲求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诗风:“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在创作实践上,他也和陈子昂有相似之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他在学习乐府民歌以及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过陈子昂。他这些努力对诗歌革新任务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李阳冰在他死后为他编的诗集《草堂集》序中说:“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以尽。”这是对他革新诗歌功绩的正确评价。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他的没有定卷的诗集已“家家有之”。中唐韩愈、孟郊大力赞扬他的诗歌,并从他吸收经验,以创造自己的横放杰出的诗风。李贺浪漫主义的诗风更显然是受过他更多启发的。宋代诗人苏舜钦、王令、苏轼、陆游,明清诗人高启、杨慎、黄景仁、龚自珍等也莫不从他的诗中吸收营养。此外,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的词,也受过他的影响。他那些“戏万乘若僚友”的事迹传说,被写入戏曲小说,流传民间,更表现酷爱自由的人民对他的热爱。
都注重主观表现,给人的感觉就是与现实对立。浪漫主义相对于古典主义而言,表现主义相对于现实主义而言。
二者有延续性,可以说是同一个问题的深化和发展:
当新兴资本主义反抗“封建专制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艺术时,就拿起了“田园牧歌英雄美人”的浪漫主义作为武器。
而当资本主义进入工业时代,弊端显现,人们重新又想回到过去是不可能了,未来又不可知,所以表现主义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对主观意识的夸张。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新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主要流行于德国、奥地利和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般文学思潮。
该思潮的出现,是有其社会历史原因的。当时欧洲的主要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社会基本矛盾日趋激化,形形 的资产阶级思潮泛滥。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尼采的“超人”哲学,为新浪漫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哲学土壤。在艺术和美学原则上,它摒弃了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对消极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加以了混合与发展,致使德、奥的新浪漫主义作品又被划入象征主义之列。一般都把德国诗人盖欧尔格,奥地利的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和英国的史蒂文生等视为该思潮的主要代表。
由于这些作家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抱着悲观情绪和一定的批判、态度,另一方面又漠视人民的革命运动,思想矛盾困惑,因而导致在艺术理论上否认文艺要反映现实,主张应以供欣赏者消遣为目的,声称作家的任务只是向读者叙述人们从未经历过的有趣的事件或神秘的内心直感。在创作实践上,他们或怀着迷惘去着力表现复杂神秘的主观世界、梦幻情绪,或从抽象的人性及善恶观念出发,去描绘远离社会现实的新奇罕见的环境、事件和人物,其中有些作品虽流露出对下层人物的同情与赞赏,但大多数作品不直接暴露和揭示社会罪恶及其根源,不作明确的政治、道德评价。如史蒂文生的《新天方夜谭》、《金银岛》和《化身博士》等冒险小说即是如此。所以人们批评他“正在把小说回头引向故事讲述和传奇文学的道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们既有承袭已往浪漫主义那种主观至上、放纵想象、杜撰离奇情节,注重语言华美的一面,也有采用象征手法,追求神秘气息,导致作品(主要是诗歌)晦涩费解、脱离现实的一面。
这一思潮的影响虽然不甚广泛,但它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全面兴起和迅猛发展的前奏,是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的。
1、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话将浪漫主义定义为“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强调其“理想”与人的主观因素。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
2、大胆的夸张——无法考究的细节。
夸张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作为修辞方式,它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应该说,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强烈的抒情——极端鲜明的爱憎。
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由于在描绘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从作者的内心感受出发,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主观愿望,所以感情色彩特别浓烈。重理想的表达,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浪漫主义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1、西方哲学
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
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较近。
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以“科学数据”为理论的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要靠数据的“实证”才能得到认可。不管理论是否实用,只要是被证明符合实验数据的就是行,所以从本质上严格的说,西方的哲学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实证主义的。
西方文化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是以自然规律为指导的,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何运动的,社会和人也应该如何运动,所以中国人所谓“克己复礼”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自然界所有的是“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
正是这种区别,东西方人在感情的表达上也有区别,很多人都发现,实际上东西方人都富于感情,可东方人总感觉西方人好象没有家庭情感,但同时又迷惑于西方人对人道主义的发扬。这种区别与矛盾正是其哲学传统思想在大众的价值观上的具体社会表现。东西方人同样有感情,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不存在小养老的现象,人就也不应该;自然界的其他动物都会保护幼类的规律(尤其以群居动物明显),人自然也应该保护妇女儿童;……总之西方人的一切活动都要有自然规格的根源依据。
2、中国哲学
以先秦哲学为代表,以社会为出发点,以伦理为核心方法。
表现的目的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
中国哲学不关心自然问题,一切研究的现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如:围棋的理论就是谈人生与兵法;对天地等自然的探讨要与人事相结合;等等。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注,使中国的史学异常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走向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正统哲学家无一例外也兼是史学家。
中国哲学存在一个隐藏的特点——实用主义。中国文化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主义文化。中国古代科学界在这里表现中国这种实用主义文化最为明显,中国的发明创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续发展的技术并不多,就是因为很多发明在当时看来并不实用。这与西方人不同,一种科学成果被证实以后,如果现在没有用,西方人也会想办法为以后可能的实用性保留它。但中国人是选择放弃,原因就是它现在没有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最实用主义的文化。
与西方人以自然规律为社会、人生规律依据不同,中国人把社会与自然分开来看待,中国人认为社会与自然最大的不同,是人有伦理观念,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而人的社会正是依靠这种伦理才得以存在与发展的。伦理不是原子,父与子、上与下的关系无法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规律来说明。更明显的说,社会规律应该是包括自然规律的更广泛、更高级的规律系统,所以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社会规律中存在的东西,而在社会中不可能找到所有自然规律能包括的内容。完全服从自然等于退化。正是为了认识这种通过自然方法无法完全认识的社会,人有必要摆脱顺应自然的方法,另辟蹊径,于是自然科学被正大光明的排斥到了哲学研究方法的大门之外了。这也正是中国自然科学不发达,但技术发明众多而又得不到发展的最深思想根源。
但中国文化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的平衡与和谐,非自然的就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东西是浪漫的,无论这个民族处于如何困窘的地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浪漫“阿Q”,最终总是寿命更长,并能把这种心态传染给周围的人(甚至是敌人),而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在平静中的快乐。一个国家被灭掉,胜利者却被同化(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清人入关)在西方人眼里简真是神话。英语成为世界语的原因之是就是因为战争的胜利,而这在中国不太可能,胜利者可能是最终的失败,因为他们将完全失去自己这个种群而成为失败者种群中的一小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象中国人从没有败过,这个,西方人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
3、印度哲学
以古代哲学为代表,以思维为出发点,以瑜伽为核心方法。
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心的关系。与宗教的关系较近。
印度文化的特点是宗教性,在印度,宗教一词完全失去了它在西方的传统定义,一种思想、观点,如果不以宗教的面目出现,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甚至如果你是唯物论者或是无神论者,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起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听。印度人不关心自然与社会,可能是因为这些都人自己太远了,也是人最终都无法真正控制的。但人自己离自己最近,离得近应该最容易掌握,快乐与痛苦说到底都不过是人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样的事物,你感觉美而人家未必感觉如何,所以一切美好最终的源泉是人的“心”。
印度的哲学追求的是美好的东西,但与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后两者始终认为内心感受必须靠外界刺激才能生起,而印度人则认为感觉可以受心灵的控制任意生起,所以不必关心自然与社会,人一样可以得到最终的美与解脱,有时甚至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会妨碍人对自己的认识。于是出世思想与瑜伽的自我修行,成为印度文化中最大的万分。
印度文化不是实用性的,也不靠实证,只要内心得到满足即可,大致可以算是属于心灵享受性的,或是说非理性的浪漫主义性的,至于这种文化的根源、为什么在西方、中国与印度产生如此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哲学类型?估计可能初期和地理的自然环境有关,后来应该属于于一种习惯性,再到后来则完全是有意识的自然形为了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我们提到艺术,文学,和哲学……这一切都是从希腊开始。但是,到18世纪后期,情况就截然相反了,这些被统称为艺术的东西都出现了向浪漫主义发展的苗头。说句实话,哲学在初期和浪漫主义,那是个井水不犯河水,只是后来被一个伟大的哲学上的搬运工给搅和在一块儿了,那么,是哪位充当了这个搬运工呢?标题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卢梭!说到浪漫主义,我们必然会想起一个国家:法国。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国家。我们来放眼看看当时的法国:十八世纪的法国,穷人是受着难以言喻的不公平的待遇,而这种待遇与卢梭提倡的善感性恰恰相反!什么是善感性?(指:容易受感情上的刺激)。卢梭在小的时候也是个穷汉子,也曾接收过家庭稍亚于他的人家的施舍,而每次卢梭对待这种施舍,都是以一种残忍的忘恩负义去回报。再者,卢梭厌倦了巴黎社交界里的贵族,加上他生来又具有流浪者的风尚,于是,卢梭就这样走上了浪漫主义道路,那些跟随他的知识分子也被这浪漫主义感染,他们开始变得轻蔑传统习俗的束缚,然后便是艺术和恋爱上对他们思想的束缚,最后扩展到了传统道德的所有方面。有些人可能会说,浪漫主义难道是这样一个没有道德的主义吗?那倒不是!如果说浪漫主义是这样一个没有道德的主义,那法国就可以说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国家?下面,我来说说浪漫主义的标准:它的标准就是用审美代替功利,比如:蚯蚓,它在自然界中并不美丽,可是它有益环境;又像老虎这种动物,它确实又帅又美,可是它并不有益。这就是浪漫主义的本真。浪漫主义者也不是我们所想的没有道德的人,他们看任何事情都会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欣赏,而不会用功利的眼光去批判。浪漫主义,它就是要信奉它的人脱去功利,换上审美,净化自己的灵魂!卢梭当初以忘恩负义的方式回报给予他施舍的人家,并不是没有道德,而是他换了一种眼光去看待这件事,如果他以功利的眼光来评判,可能也不会有当年的卢梭。说来说去,似乎浪漫主义都出自于卢梭,那真的是大错特错!卢梭只是哲学和浪漫主义之间的一个衔接的人物,就这个主义的本身并不是他创造的。浪漫主义大约起源于德国的运动,在18世纪时,德国的浪漫主义还很脆弱,浪漫主义者还很年轻,也正是他们年轻的时候,将浪漫主义推向了顶峰!
那么,这一期的《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就到此结束吧!希望各位小伙伴们继续关注《西方哲学史》专题!
浪漫主义的英文名字是Romanticism。意思是“传奇”或者“小说”,“罗曼蒂克”是它的音译。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和现实主义都是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主要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以及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是从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在文化与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宗旨和“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是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是通过幻想与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政治上,它反对封建专制,艺术上,它和古典主义相对立,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还分为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往前看,后者是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向后看。浪漫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是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它注重主观、天才以及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有雨果,德国有海涅,俄国有昔希金,还有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以及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就是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