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特大雪灾

历史上的特大雪灾,第1张

东北连降大雪,气温骤降,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其实,从历史记载来看,我国古代的大雪远比现在大得多,历史上共有四次寒冷期,而大雪也多发生在这四次寒冷期。

第一次是: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前期的第一个寒冷期,相关史料几乎没有。最早的一次记载并未直接说下雪,而是“雨雹”,见于《竹书纪年》,事发西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那时牛马部分是野生,抗冻能力极强也照样冻死,可见大雪的犀利。

第二次是: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相当西汉末年到隋初,期间经历东汉、三国、晋、南北朝。实际上,在这之前反常气候已经出现,大旱大涝不断。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好几个年头的冬季都出现了极端的大雪天气。《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记载了西汉时期的重大雪灾。“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元鼎二年三月,雪,平地厚五尺。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齐、楚地大雪,深五尺。”普通百姓有很多冻死,雪厚五尺,以汉代的单位换算,一尺约现在22厘米左右,五尺将达到110厘米,可见雪量之大。古语有云堂堂七尺男儿,大雪几乎到达古人齐胸处了。

第三次是:唐宋元时期,唐末一场超级大雪连皇宫每天都有人冻死了。唐代倒数第二位皇帝李晔(唐昭宗)主政末期的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是个大灾年,先是夏秋之交“久雨”,入冬以后就开始下雪,连雨夹雪一直下到春天也未停止,即史书所谓,“自冬至春雨雪不止。”这么糟糕的雪天,连皇宫粮食都断炊了,李晔只好命令宫人,在宫中支起一个小磨,自磨豆麦充饥。“自后宫、诸王十六宅,冻馁而死者日三四”,堂堂帝王之家,每天都有三四个人被冻饿死,民间灾难之深重就可想而知了。

《宋史·五行志》上的雪灾纪录以北宋初期为最,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主政的22年,有5个年头发生雪灾。宋代关于雪灾记载较多,动植物冻死的不计其数。《宋史五行志》“天禧元年十一月,京师大雪,苦寒,人多冻死,路有僵尸,遣中使埋之四郊。二年正月,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溪鱼皆冻死。政和三年十一月,大雨雪,连十余日不止,平地八尺余。冰滑,人马不能行,诏百官乘轿入朝。飞鸟多死。”政和三年十一月的雪连下十多天,鸟都冻死许多,雪深八尺,可想而知有多可怕,人跳进去瞬间就没了。当时京师站岗的士兵手冻得兵器都拿不了,有的士兵被冻成了僵尸。”老百姓没吃的没烧的,官府不得不让老百姓到皇家花园砍伐花木当柴烧。

第四个寒冷期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降雪日数多,天气寒冷,积雪深度也令人惊恐。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历史资料记载,明清两朝江西、浙江、安徽南部、江苏南部都出现过积雪“丈余”的记录。一丈为十尺,明清时期尺的标准不一,大致在032-035米,与今天一尺33厘米相差不大,约莫就跟一个2升装的饮料瓶高度。“丈余”约为33米左右,相当于10个2升饮料瓶的高度,高度估计是农村老家平房顶差不多。朱祁钰(明代宗)当皇帝的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冬,中国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区都下了罕见大雪,极为严寒,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地连下一个多月的雪,灾情严重:江苏苏州,太湖断航,港口封冻,“人畜冻死万计”;浙江安吉,“冻死百余人”;河北沧州,“冻死人畜无数”;山东德州,“人畜冻死”。朱厚照(明武宗)当皇帝的正德八年(公元1513 年),雪下得最凶猛的是华东地区,这些地区江河冰合,鸟兽冻死,甚至冻毙村民。南方的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湖竟然同时成了“超级溜冰场”:太湖,“冰,行人履冰往来者十余日”;洞庭湖,“冰合,人骑可行”。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冬天,华北、华东、华中等地连降大雪,连续下40至60天不等,黄河至龙门段都冻起来了,淮河更是坚冻两个月。全国好多省市的地方志上,都有冻死人记载。

离我们最比较近的就是08年的特大雪灾了。特大暴雪波及的地域很广。从东三省的哈尔滨、伊春、佳木斯、四平、松原、沈阳、鞍山、本溪、葫芦岛、锦州,到内蒙古的库伦、通辽、科左后旗,再到山东济南。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小半个中国。沈阳全市平均降雪量、积雪量,已全面超过2007年元宵暴风雪,平均积雪40厘米左右,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辽宁最大的一次暴风雪。11月9日,内蒙古通辽的积雪深度打破自1951年以来最深纪录。通辽科尔沁地区,由于积雪太深,当地居民出行基本靠“爬”,风力大至八九级,被吹得睁不开眼。08年的雪灾,很多人应该还记忆犹新。造成那一年灾害的罪魁祸首就是冻雨。这种雨落下时是低于0℃的过冷水滴,碰到树枝、电线、枯草等地上物,就会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正是低温冻雨造成电力供应中断、京广铁路湖南段中断、京珠公路湖南段中断,从而对当年的春运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

当地的受灾面积有8个旗县区,加在一起约6万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三千万元以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雪灾。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从本月5号晚上8点,开始下雪。降雪势头由弱到强,导致奈曼旗、 开发区、 科尔沁区、 科左中旗、 库伦旗、 科左后旗、 开鲁县、扎鲁特旗,8个旗县区受灾。央视新闻的报道称,光是苏木镇就有50个街道受灾,受灾人口达到5609人,还有1人因此次事件死亡。这次强降雪持续了46个小时,打破60年以来的雪量记录。内蒙古多地已经下达指令,为了不再有人员伤亡,必须停课、停运!

不光是人,就连牲畜、建筑物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共有113头羊、56头牛、7头猪死亡;另外,一座工厂厂房受损,98个大棚、62座仓库等都受此次雪灾影响,损坏严重。建安医院大厅的受灾面积为500平方米,这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44653万元。

对于此次雪灾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提前拿出防御措施,防患于未然。比如加强预警,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棚圈建设,尽量不要散养牲畜,最好把它们圈养起来,这样可以避免暴风雪带来的直接危害。另外,我们还要搭建好草料库,以备不备之需。雪灾来临后,储备的草料可以给牲畜们解决燃眉之急。同时,我们也要给自己储备更多的生活用品。暴雪封路,连家门都出不去,又拿什么来维持生活呢?所以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非常有必要。希望这次雪灾能给人们一次警醒,千万不要再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

据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雪灾快报,自2021年11月5日20时起,通辽市强降雪天气过程导致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开发区8个旗县区受灾。

本轮寒潮过程引发的强降雪,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其中,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部、吉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气象专家预计,内蒙古、东北地区新增积雪厚度达10厘米至20厘米,局地可达40厘米以上。

本轮寒潮过程引发的强降雪,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其中,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部、吉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气象专家预计内蒙古、东北地区新增积雪厚度达10厘米至20厘米,局地可达40厘米以上。

辽宁西部地区的过程降雪量已经突破1951年以来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中北部部分地区的降雪还在持续,也存在突破历史极值的可能。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桂莲表示,寒潮是对牲畜危害最大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与强寒潮伴随而来的风雪和剧烈降温对牲畜有严重威胁,温度剧烈下降最易使牲畜患感冒、气管炎等病症,而且容易造成“羊上垛”(天冷时羊互相压起来堆成一堆的现象),导致母畜流产,有时还会压死牲畜,剧烈降温也会冻死牲畜。

同时,这次寒潮过程降雪量较大,通辽市南部等地设施农业将受低温冷害影响。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消融,将会形成严重“座冬雪”,对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饲料储备是严峻的考验,有可能引发白灾。

此次过程中,东北及内蒙古多地都出现了从降雨,到雨转雨夹雪或冻雨,在转雪的相态过程。周春晓说,前期,地面的冷高压自西向东楔入底层,形成了“近地层冷垫”。

西南暖湿气流则在冷垫上进行爬升,于是,在850hPa高空,形成了明显的逆温层,尤其在辽宁中西部地区上空,从低向高形成“冷-暖-冷”的结构。

发生雪灾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避险:1注意保暖;2出行时注意路况;3尽量减少出行。

什么是雪灾?

雪灾也被称为白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地区、、青藏高原和西北的一些地区,是中国畜牧区经常会发生的一种气象灾害,通常是由于强降雪造成的大范围积雪现象。

雪灾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强降雪往往带来大范围的积雪,厚厚的积雪常常会深深将操场掩盖,很多地区,虽然积雪不算太厚,但是却很容易结冰,这样的话,牲畜们便很难吃到草场上的草,会导致牲畜们处于饥饿状态。

有时候,雪层下面的冰层还会将牲畜们的蹄腕划伤,引发冻伤甚至导致疾病,不少牲畜还会因身体孱弱致使流产,使仔畜成活率大大降低。一些体质较差的牲畜则更容易在雪灾中死亡。

雪灾还会导致建筑的坍塌现象增多,严重影响交通的正常行驶,还会导致一些通讯、输电线路的正常工作,往往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如何在雪灾到来时规避危险

做好畜牧区的防范工作,注意保证畜牧的保暖,准备好足够的草料,以免使牲畜在雪灾来临时没有食物。

出行时注意路况

如果需要驾车出行,要事先了解好路况,避免在出行时发生危险,对于比较危险的路段,应该尽量规避,而且还要做好防滑措施,减少意外发生。减少出行

在雪灾时,尽量要减少出行,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雪灾时,路面状况往往行走困难,老人骨质脆弱,如果不慎滑倒,容易出先骨折甚至更严重的伤害。提前准备

在雪灾高发的时期,当地居民应该多关注天气预报,尽量在雪灾来临之前做好安全措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2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