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浪漫》:生活的荷马史诗

《血色浪漫》:生活的荷马史诗,第1张

午夜的医院,显得特别冷清。合上书,闭上眼睛,这个充满着生离死别的地方,那些人儿,如同走马观花一样,从自己的脑海里穿流而过。

血色浪漫。寂静的走廊,脑海徘徊着这两个词

任谁都不能将血色与浪漫联系起来,血色代表暴力,浪漫代表温情。然而,这本被秦晴极度推荐的书,却给了我别样的浪漫:没有鲜花,没有掌声,血色依然能够铸造浪漫

曾经有人评论过《血色浪漫》是一部痞子的奋斗史,是一部具有反叛意识的“教科书”。但是我想大声呐喊,这是一部奇书,是一部生活的荷马史诗。他们,用血与汗水谱写了中国特色的荷马史诗,瑰丽而唯美。

在那个动荡纷飞的年代,他们都是一群诗人。一个现代的游吟诗人,在世事纷纭中高歌自己的信仰。一个现代的侠客,仗剑天涯,义字为先。一个始终在路上的行者,挣扎着妄图冲破身上的藩篱。一个面对任何辛酸困苦,屹然挺立的勇士,一个笑傲江湖,随遇而安的强者。为了体味百态人生,他们一直在路上。

那是属于他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打架、拍婆子、要饭……他们用自己最纯真的眼眸探究社会原生态。面对生活,面对困难,他们以微笑面对,即使是青黄不接的时代,要饭也成为他们乐也融融的快乐时光。

浪漫,不一定需要鲜花。

那个年代里,沾染血色的浪漫,不羁的魂灵竟然感染了平凡的众生。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成为了快乐的调剂品。“在路上”,是贯穿整个脉络的主题,也是书本宣贯的主题,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无悔。

凯鲁亚克说过:“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于是,他们带着自己的理想上路,在路上,他们谱写了属于自己的荷马史诗,用青春咏唱了奋斗的歌颂调。

社会的长卷在他们的脚下铺开,二十年,风雨不改,坚持着最初的理想。为了生活,他们可以要饭、摊煎饼,为了理想,他们可以放弃生活……那个年代的天空总是昏黄,在暮然回首的时候,似是未曾开始便已经结束。但是,那一抹黄土地,永远成为了天空最亮丽的颜色,从未褪色。

褪去青春,落下帷幕,活在路上,走在路上。用血色灌溉浪漫之花,用浪漫谱写血色的艰辛。冬日的暖阳,似乎从来没照耀到他们,春日的香味,似乎从来没有环绕过他们。在路上,他们书写着自己的荷马史诗,无须理解,无须明白,这是一个生命与生活交替的过程,只需明白:痛并快乐着,这样就好。

合上书,看看身边熟睡的人儿,匀称的呼吸中带着某种脉动。白纱布,红液体。血色,不一定就是恐怖、暴力,也可以是浪漫。宛如冬日里挖起的一坛好酒,细细品位,便如甘露一样,流入心田。

嚼着的青色橄榄,涩味,味过之后,突然就酸酸的,眼前的景物骤然邈远起来……

《血色浪漫》钟跃民说的那句经典台词是:

你知道将来和我过日子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吗?我告诉你,如果我去要饭,她会兴高彩烈地和我一起去,我们还会坐在草堆上边晒太阳边互相捉虱子,就象动物园猴儿山上的猴子一样。如果哪天我突然觉得安稳日子过烦了,忽发奇想,打算去神农架找野人,去尼斯湖抓怪兽,她都会高高兴兴和我一起玩……

这段话是钟跃民对周晓白说的,表现了他对生活和未来伴侣的一种态度。

《血色浪漫》是都梁的小说作品,描述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轻人成长的故事。钟跃民和一帮干部子弟在北京的街头成群呼啸,他们身怀利器,随时为微不足道的理由大打出手,他们“拍婆子”,他们看白皮书或灰皮书,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仪式、礼俗和黑话。高雅、纯情、浪漫的周晓白无意中闯进了钟跃民的生活,二人的生活悄无声息的改变,在袁军、郑桐等童年伙伴的戏弄下,钟跃民向晓白展开了执著的追求。后晓白参军入伍,钟跃民下乡,信笺维系着晓白和跃民并不牢靠的恋情,钟跃民爱上了秦岭,而绝望的晓白也与张海洋走到了一起。改革开放后,童年伙伴们结婚了,张海洋、晓白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钟跃民转业回到北京,继续与秦岭、高玥、何眉之间的情感纠葛。最后的最后,跃民继续着自己肆意的生活,高玥依旧守候着他。跃民、晓白和他们童年的伙伴走在烽火台上,一抹血色的夕阳映照在他们身上,映照着他们的浪漫人生。

《血色浪漫》经典语录精选 

1、远看金鸡独立,近看骏马缺蹄,跑似风摆荷叶,躺在炕上不一般齐。 2、这就是契约精神,天下太平时,国家养着我们,国家有事时,我们就要为国家流血牺牲,

《血色浪漫》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ozli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40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