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几首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曲有效下载地址

急求几首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曲有效下载地址,第1张

你可以在酷我音乐盒里下载

你先下载酷音乐盒

然后点网络曲目

把你要的歌在里面搜索

然后点下载就可以了

这里给你酷我的下载网址

http://wwwkuwocn/

TR是装饰音,颤音。以标注的音为中心,向上或下大、小二度快速演奏。

一般是如果是写在右手声部的话,就是往上一个音,上颤音和下颤音的符号不同,tr默认为上颤音,下颤音会做特殊的标记。

扩展资料:

钢琴谱通常用五线谱(一般拥有双行谱表,即高音、低音谱表)记载。五线谱记谱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历史传承: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

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参考资料:

-钢琴

巴洛克:巴赫、亨德尔、维瓦尔弟。以宗教为主,题目大多数是献给上帝的。他是形式美。

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三个代表分别是贝多芬、莫扎特、海顿。前半时期,在音乐创作上比巴洛克时期交更开放一些,后半部分在写作上加入了一些浪漫因素。

浪漫主义时期:由李斯特、肖邦为主,不管在创作上还是写作上,有美妙的旋律,动人的感像意识,柔美的线条,清新的旋律为主要特色。

印象派时期:以德彪西、戈多夫斯基等人。是音乐的更新一层体现。

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交响曲symphony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协奏曲concerto

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音乐

音诗poeme

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序曲overture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

前奏曲prelude

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托卡塔toccata

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随想曲capriccio

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练习曲study

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

无词歌songs wighout

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

浪漫曲Romance

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叙事曲ballade

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

夜曲nocturne

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小夜曲serenade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谐谑曲scherzo

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

间奏曲intermezzo

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

赋格曲fugue

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

卡农canon

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

轮唱曲round

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曲

创意曲invention

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

练声曲vocalization

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回旋曲rondo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进行曲march

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

特性曲character piece

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

晨歌alborada

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的田园风味乐曲

田园曲pastorable

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是模仿牧人所吹肖姆管曲调和圣诞吹奏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

船歌barcarolle

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悲歌elegy

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篮曲berceuse

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

嬉游曲divertimento

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

即兴曲impromptu

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

无穷动perpetuum mobile

从头至尾贯穿着急速节奏的乐曲

小品bagatelle

轻快,幽默的特性曲,常为钢琴小曲

幽默曲humoreske

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

新事曲novellette

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

演绎曲paraphrase

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素歌旋律。F李斯特借用此名称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是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

舞曲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

小步舞曲menuet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

加沃特gavotte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

塔兰泰拉tarantella

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

波尔卡polka

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华尔兹waltz

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马祖卡mazurka

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波罗乃兹polonaise

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哈巴涅拉habanera

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舞曲

探戈tango

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曲

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齐唱unison

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重唱ensemble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领唱lead a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

合唱chorus

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

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演奏形式

伴奏accomp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现代:

Classical 前卫古典

Avant-Garde 歌剧

Opera

原声

**&电视原声

Movie & TV OST **&电视配乐

Film & TV Score 配乐精选

Score Collections 动画原声

Animation OST 游戏原声

Game OST 百老汇音乐剧

Musical&Broadway

爵士

爵士

Jazz 蓝调

Blues 摇摆乐

Swing 大乐团爵士乐

Big Band 酸爵士

Acid Jazz 平和爵士

Smooth Jazz

新世纪

新世纪

Newage 凯尔特

Celtic 环境音乐

Enviromental

流行

华语流行

Cpop 日本流行

Jpop 韩国流行

Kpop 欧美流行

Euramerican Pop R&B

Rhythm & Blues 雷鬼

Reggae

情歌

Ballad

摇滚

Rock & Roll

Rock & Roll Hip-Hop & Rap

Hip-Hop & Rap 独立摇滚

Indie Rock 后摇滚

Post Rock 暗潮

Darkwave 工业

Industrial

英式流行

Brit Pop 朋克

Punk 金属

Metal 哥特

Gothic

民谣

民谣

Folk 弗郎门哥

Flamenco 乡村

Country 世界音乐

World 蓝草音乐

Bluegrass

拉丁

拉丁

Latin 波萨诺沃

Bossa Nova

电子

电子

Electronic 室内

House 迷幻

Trance 科技

Techno 重拍

Big Beat Dance & DJ

Dance & DJ

其它

轻音乐

Easy Listening 独奏(乐器演奏)

Instrument 灵魂音乐

Soul 美声

Vocal 福音

Gospel 相关

Other

  呵呵,这个问题要怎么说呢,我钢琴十级,所以先勉强说一下,帮得上忙的话很荣幸,不能的话,就不要在乎好了,比我高明的人多得是,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1、(1)和弦的定义:按照三度或者非三度的关系结合起来的三个以上的乐音。

  意思是,只要是多于三个音的伴奏当然是和弦。钢琴的低音谱,你要是这样想,当然也不算错。关于音乐乐理的知识,建议你看一下李重光的《音乐理论基础》,里面关于一些音乐知识的描述,非常清楚,当然类似的书也可以。

  (2)对于怎样练习,呵呵,还是那句老话:“熟能生巧。”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难,不过渐渐得,你会发现,其实常用的和弦就那么几个,比如拿a小调来说,用的多的就是Am F Em Em7 E7 或者再加上几个别的。

  如果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个人建议,死啃的精神还是应该有的。一个和弦 一个和弦搞明白,弹不熟的就练,直到弹熟为止,其实,钢琴说实话有很重要的练习问题,等你练熟了,不用看和弦,几乎所有的流行歌曲你用和弦即兴伴奏都没问题。

  在这里,还是建议你能系统学习一下和弦的知识,最好的教材就是 吉他自学教程 ,随便拿一本就可以,因为吉他乐器对于和弦的认识要比钢琴系统并且明确。当然,我不是说你要拿出时间学,你可以找出吉他教程中的小歌曲,然后试着弹弹左手的伴奏,你就会很清楚明白,其实和弦是很有规律的,和弦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右手弹的主旋律。

  2、我现在钢琴十级,不用说以前,就是现在,有的时候,看谱也要数格数,不过刚学的时候确实很不耐烦,不过慢慢的,就会很熟练了。

  盲弹其实也是熟练的一种表现,随着你学习时间慢慢增加,相信你一定会越来越熟,弹琴也会越来越帅(美)的。随着你的琴技增强,会不自主地盲弹起来,根本不用可以练习,相信随着时间增加,这是必然学会的。

  3、不要歧视拇指,其实在钢琴里,用钢琴弹黑键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把它当成习以为常的事就可以了。

  学习钢琴其实在指法上,刚开始学的时候,你一定要按照老师的套路,教材的套路来,因为这是基础。等到再往上弹的时候,就没必要太拘泥了,因为弹琴的根本目的是弹出声音来,而不是把指法弹对。以后的时候,琴谱根本不会给你指法,不过到时候你的指法就会很流畅的出来,这是练琴时间的问题。

  所以,没必要太拘泥于用哪个手指头弹哪个音,也没必要太在乎拇指。都是指头,弹琴能响就行。

  关于钢琴,其实没有太多的技巧,还是要以勤奋加上天赋才能成功。相信你一定能够成为钢琴达人的,只要努力,加油!

  还是要强调一下和弦的重要性,和弦在音乐,尤其是现代流行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中,是非常重要的。你学习一下和弦的知识(一定要用吉他的教程中的和和弦知识),我保证你能够事半功倍,一网打尽所有的音乐种类。说白了,音程,和弦之间的关系就那么点儿,大不了升调降调把C调换一下,和弦的相对关系是不变的,所以不用担心。

  有不懂的问题随便问,本人随时解答,呵呵,不过前提是,阁下要是看得起小弟的话。

  最后,祝你琴技进步!^_^

  这篇文章对你应该会有所帮助的,呵呵!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

  摘要:虽然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创作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典型的创作手法却具有某种共同性,充分地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总体风格。这一时期钢琴演奏技巧发展与作曲技术改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要求,形成了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最大动力。充斥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技术为上的风尚也产生过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从钢琴艺术历史演进看,技术因素的强化,却促使钢琴制造者对近代钢琴从多方面不断地改进,为后来钢琴音乐表现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随着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乐派的形成,钢琴音乐也

  进入了其鼎盛的发展时期。影响钢琴艺术发展的因素

  来自不同的方面,首先是乐器制作工艺获得了较大改

  进,制作技术越来越规范,并逐渐趋于完善。从"# 世

  纪初开始,各国钢琴制造家对近代槌击钢琴进行了重

  要改进,如以铸铁张弦支架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支架,

  机件变为复式杠杆装置,槌头上包裹的凫皮由绒毡所

  取代,琴弦加长并交叉排列,音域也扩大到七个半八

  度等等,致使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大大提高和加强。并

  且涌现出了大批专门制造音乐会演奏用琴的钢琴制

  造商,如格拉夫、施特顿希尔、布罗德伍德、伯森多幅、

  普莱耶尔、埃拉尔、斯坦威等,致使欧洲人的音乐生活

  中,钢琴的地位日益见长,独奏音乐会频繁举行,社会

  文化生活中,对钢琴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而,涌

  现出了大量的以钢琴演奏为生的艺术家,成为浪漫主

  义音乐发展的一大亮点。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钢琴

  演奏技术也得到迅速提高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炫

  技为导向的多种演奏风格派别,预示着$% 世纪以此

  为特性的演奏流派纷呈局面的到来。

  从文化思想发展史来看,浪漫主义风潮形成于法

  国大革命后,复辟与反复辟长期较量的这一动荡变乱

  的紧张岁月中,它所力求表达的是躁动不安的个人主

  观感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感情热烈、桀骜不驯的,

  其中心精神理念是情感至上。虽然这一时期,每一位

  作曲家的创作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他们作品中所能体

  现出的浪漫主义情怀、典型的创作手法却有其共同

  性,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总体风格。

  崇尚浪漫主义理念的音乐家们,非常注重塑造具

  有个性的音乐形象,张扬个性成为一种时尚。就浪漫

  主义音乐作品中的诸多音乐技术环节而言,虽说抒情

  性是其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最明显的创

  作建树却是在和声变化与音响色彩布局的追求上。譬

  如,变化音和声、近关系转调、复杂化和弦运用等等,

  其目的是力图模糊大小调体系的调性轮廓,是和声进

  行变成了一种表现的工具,而不仅仅是音乐结构的组

  成部份。在作品体裁上,最突出的现象是钢琴小品成

  为浪漫派作曲家抒发情感、捕捉瞬间情绪体验最拿手

  的表现形式,是"# 世纪最富有特性的音乐体裁之

  一。

  浪漫主义作曲家把大量的精力都投放到了对钢

  琴音乐潜力的挖掘上,极大地提高了钢琴音乐的表现

  力。这一时期钢琴音乐的真正奠基人是奥地利作曲家

  舒伯特,他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歌曲的影响,不仅表现

  在旋律的纯声乐性上,而且在钢琴音乐的情感内容

  及主题形象上都与其艺术歌曲相关联。如同人们所

  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诗变成音乐,他的钢琴曲

  又使音乐变成诗。而他用以表现钢琴音乐诗性的一

  个重要手法就是运用大小调交替的调式和频繁变换

  的调性。”# $ %整体来看,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可分为两大

  类:奏鸣曲和小品。其钢琴奏鸣曲虽继承了维也纳古

  典乐派的传统,但更具有抒情性,充满着幻想与诗意

  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钢琴小品,即八首即兴曲和瞬间

  音乐,则充分展现了舒伯特旋律、和声色彩变化方面

  的才华,并成为后世浪漫派音乐家创作钢琴小品的

  楷模,开创了钢琴音乐创作的新领域。

  受舒伯特影响最深,并直接从其作品精神中得

  益的是门德尔松。门德尔松的&’ 首《无词歌》在世界

  钢琴文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些作品中,反映出

  的是门德尔松钢琴音乐的室内性风格特点,旋律优

  雅流畅,和声质朴纯真,从不追求浮华的炫技效果,

  也少有深刻的戏剧性和激动人心的内心表白,整体

  上以音乐语言的谐和均衡、清新淡雅见长,其中那些

  富于歌唱性旋律的作品给人的印象最深。

  真正让钢琴音乐燃烧着浪漫主义热情,洋溢着

  兴奋激昂情绪的是德国作曲家舒曼。由于早年与其

  师之女克拉拉之间恋爱的失败,加之对当时音乐界

  陈腐、保守、庸俗的市侩风气的不满,使他形成了易

  于沉思幻想和激动热情的双重性格,切几乎贯穿在

  他所有的钢琴音乐中。可以说,舒曼大多数的钢琴作

  品都是他前半生内心生活的写照,带有某种自传的

  性质。舒曼在标题性的套曲形式上有较大创造,他是

  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

  体———套曲的作曲家,代表作有《狂欢节》、《蝴蝶》

  等。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标题性”提示,往往是通

  过内容的进行,用来更深刻地表现细致入微的情感

  体验的重要手段。折射出的是音乐中的诗意和文学

  意味,而不是简单地运用情节性的标题进行提示,

  《童年情景》中的“标题性”提示几乎就具有这样的意

  义。

  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

  把他的全部生涯都奉献给了钢琴创作,这在钢琴音

  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他创造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的

  钢琴音乐语言,他对新的音响色彩的探索开辟了新

  的音乐表现天地,创作中大量半音的运用动摇了由

  维也纳古典乐派确立的自然音调性体系,而拿波里

  六和弦、属七、减七、属九和弦的层出不穷使用,则大

  大地强化了和声色彩的功能。不仅如此,他还对旋

  律、织体、装饰音等各方面进行革新,以利于音乐表现

  的需要。肖邦的钢琴作品所涉猎的体裁范围无人能

  及,玛祖卡、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夜曲、圆舞曲、练

  习曲、回旋曲、协奏曲、前奏曲等,从不同的侧边真实

  地记载了作曲家由祖国命运危机、社会环境变迁和个

  人经历的波折,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情感体验。除

  了浪漫主义激情外,他的创作和演奏风格中还保留着

  一种含蓄内在、均衡典雅的古典精神气质。

  如果说肖邦发掘了钢琴内在的表现潜力,那么与

  其同时代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则弘扬了钢

  琴艺术的外在表现力。其钢琴演奏风格直接继承和

  发展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风格,技术辉煌,激

  情四溢,在钢琴上追求宏伟的交响性音响。他的钢琴

  作品大都是外向性的,音乐感情炽热,旋律带有朗诵

  调性质,不少作品冠以与文学、绘画、雕塑有关的标

  题。而他对于大量半音、增减和弦,甚至是全音音阶

  的运用,更是成为了印象主义风格的先声。除此之

  外,李斯特还在《( 小调奏鸣曲》中成功地运用了“主

  题变奏”的手法,使音乐本身的展开更富有逻辑性。

  正当李斯特在浪漫主义的潮流中推波助澜时,出

  现了一位要恢复古典主义精神和传统的反潮流人物

  ———勃拉姆斯。秉承德奥文化气质的勃拉姆斯,其音

  乐创造较之同时代人的要深刻严肃、富于理性。在他

  的某些作品中,特别是最后几年的创作,有一种个人

  精神倾诉的趋向,可看作马勒音乐创作的先行。某些

  地方如同肖邦一样,他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隐藏在抽

  象的标题背后,与同时代音乐风尚相比,勃拉姆斯对

  于赋格曲、奏鸣曲、变奏曲等古典形式所具有的兴趣

  要强烈得多。他的演奏风格是厚实的,他是继贝多芬

  之后$) 世纪最重要的键盘作曲家。他的音乐有着德

  国北部的严肃性,充满了技巧上的困难。

  上述我们所介绍的作曲家基本上也都是本时期

  优秀的钢琴演奏家,这是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一大特

  点。钢琴演奏技巧发展与作曲技术改进之间相辅相

  成、互为要求,形成了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最大动

  力。其实,早在$) 世纪头+ 年就已表现出钢琴家对

  于演奏技巧训练的重视,如克拉莫、胡梅尔、费尔德、

  车尔尼、莫舍列斯等,他们仿效,·-··巴赫建立

  键盘演奏理论体系的做法,纷纷编写各种类型的练习

  曲,试图建立各自演奏技术训练的体系,致使钢琴演

  奏技术训练开始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应该说李斯特是钢琴演奏史上的重量级人物,过

  去,除了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家都是双手紧贴键盘进

  行弹奏,而李斯特一反常规,把手臂高高举起,头发往

  后一甩,使钢琴发出了巨大的轰鸣,迸发出兴奋的感

  情色彩。而他早年受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启发,推

  出的大量的双音、八度音阶、大跳八度和弦、快速轮

  指、滑奏等高难度技术,使得钢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风驰电掣般的音响效果。但李斯特对演奏时力量的控

  制也是很有讲究的,如同哈莱写到的一样:“他在演奏

  时显示出的力量是我从来未听见过的,但既不显得粗

  糙,又不是过度响亮。”# $ %他的这一做法,极大地影响

  了当时整个欧洲钢琴界的演奏风格,涌现出了诸如

  “琶音大师”泰尔伯格、“八度大王”德雷肖克等炫技演

  奏家,他们的炫技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

  另外,李斯特根据交响曲、管风琴曲、歌剧片断和流行

  歌曲所作的集大成般的“释意演奏”# " %,一方面显示了

  钢琴这件万能乐器的神奇魔力,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李

  斯特对原作品和钢琴音响极强的领悟力。就像门德尔

  松所描述的那样:“我从来未见过任何一个像他那样

  连指尖都流露出音乐感悟力的演奏者。”# & %

  ’(")—’() 年间,占主流的是炫技大师和沙龙

  钢琴家,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小群与之相抗衡的钢琴

  家。他们反对哗众取宠的炫技,认为这只会使钢琴演

  奏艺术走上死胡同,其中就有肖邦、门德尔松、克拉

  拉+舒曼等。

  肖邦是继莫扎特之后又一位追求典雅风格和高

  尚趣味的钢琴演奏家。他的手指触键技术极其精湛,

  对于音乐的细腻变化、踏板的色彩性运用、弱音区声

  音的探索和钢琴内在表现力的发掘都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他的演奏方法中最有特征性的是散板节

  奏,那里面含有精妙的韵律摆动,洋溢着绝对的情感

  表现,其创作、演奏中的诗意追求由此而体现。而门德

  尔松则是伟大艺术作品的宣传者,他从不演奏五花八

  门的炫技乐曲,只是演奏先辈和同辈大师的杰作。作

  曲家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舒曼也为钢琴演奏艺术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不仅演奏她丈夫的大量作品,而

  且广泛宣传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等

  大师的杰作,其演奏风格一反当时流行的炫技、做作

  和夸张,在音乐表现追求上显示出理性的节制和高雅

  的趣味。

  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以炫技大师为代表的

  钢琴家与以伟大艺术品的宣传者为代表的钢琴家之

  间逐渐出现分野。曾经辉煌一时的炫技大师们,落得

  了一个演奏艺术价值不高的尴尬境地,但如果站在历

  史的角度上辩证地来看,他们并非是无所作为的,最

  起码对于提高钢琴艺术地位,促进钢琴技术进步,其

  贡献仍可说是巨大的。

  不过,充斥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技术为上的风尚也

  产生过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过份强调发展演奏技

  术,并急于求成,也贻误了许多年少的学琴者。譬如,

  当时曾风行过一套用于辅助手指训练的方法,狂热的

  舒曼就因此而练废了手指头。不可否认,这个时代由

  于过多地着眼于钢琴演奏技巧,在演奏观念上显露出

  了对于炫耀技巧的广泛兴趣,从而挤兑和降低了对于

  音乐作品的内在艺术质量的追求,使得钢琴艺术的发

  展充满着浮燥的气息。艺术评价急功近利,过分强调

  钢琴演奏技术进步,的确是这个时代的不足,我们应

  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但是,从钢琴艺术历史演进来

  看,这种对技术因素的强化,却酝酿了钢琴演奏史上

  的一个转折性变化,促使钢琴制造者对近代钢琴从多

  方面不断地改进,为后来钢琴音乐表现的飞跃奠定了

  基础。

  艺术和技术之间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艺术

  需要良好的技术作支撑,反之,好的技术又会对艺术

  表现提出新的要求。浪漫主义作为人类音乐历史的一

  个断面,作为钢琴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自有其辉煌

  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只有从整体上对其进行

  全面观察,才可能对浪漫主义钢琴艺术发展有一个较

  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也才可能更准确地看到浪漫主

  义钢琴音乐的历史性贡献之所在。

  参考文献:

  #’ % 杨民望,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 , 音乐艺

  术 ’/( 0& 1,

  #$ % # 美% 彼得·库珀, 钢琴作品的黄金时代# -% , 音乐译

  文 ’/() 02 1,

  #" % # 美% 勋伯格, 世界著名钢琴流派的演奏风格# -% , 钢

  琴艺术 ’//" 0 ’ 1,

  #& % 徐元勇, 钢琴音乐简史# -%, 音乐天地 ’//" 0$ 1,

  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曼:人们可能说本专辑收录的这四位作曲家作品,正是阿劳音乐里的四大基石。可是立即又马上会有许多其它作曲家的名字浮上来,例如舒伯特和莫扎特……等。总之,阿劳确实是个兴趣广博和感悟力强的钢琴家。这样广的音乐涉猎,多少让乐评家分析起来觉得头痛,可是一个客观判断的耳朵还是可以区分出不同作曲家在阿劳艺术中的不同份量。

  贝多芬在阿劳的演奏曲目中占有特别的一席之地。我从一九五零年代中期就开始听阿劳的演奏会,我不认为他有任何一场音乐会让这位作曲巨匠缺席。我用「巨匠」一词是别有深意的,因为这正是阿劳用来形容贝多芬的用语,他认为没有任何其它音乐家能与贝多芬等量齐观。贝多芬象征看人类的抗争与超脱,代表不断「重生」与「新生」。阿劳在他的《华德斯坦》奏鸣曲中所想表达的正是这些涵意。拉丁国家人们称呼这部奏鸣曲为「破晓」(L’Aurore),但这个「破晓」并非代表一日之晨,而是一整年的起始。阿劳曾一再重复说明老克莱巴如何找到这部作曲的正确涵意:根据1967年12月号《钢琴》(Clavier)杂志上艾尔德(Dean Elder)的记载,阿劳说:「E克莱巴告诉我,这部作品所描写就像春日开始之际,大自然苏醒之时。演奏时必须宛如不经意地踏下踏辫,弹奏得愈轻愈好。第一乐章起首部份也得弹奏得像春草嫩芽钻出大地…老实说,我们平常听到的演奏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在阿劳眼中,「平常人演奏的第一乐章比正确速度快了三倍」。说实在,阿劳演奏的这个乐章确实是个大惊奇,他的速度比一般人沉稳(比贝多芬学生彻尔尼所建议的速度还慢),在乐曲开始处也显得极富神秘感。另一个特色是速度充满弹性,但并不是说采取夸大的对比,而E大调段落强烈呈现出演奏者个人的意念倾向。不管什么情况下,阿劳都力主钢琴家应该自行安排贝多芬作品中的脉动感,所持证据得自贝多芬同时期人物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另一方面他以钢琴家的角度来看,认为每个乐章确实都有戏剧性的成份在。

  从序奏到终乐章轮旋曲,阿劳认为这是贝多芬作品中最深刻的一部,并用演奏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贝多芬对此曲动态对比的标注极其大幅度,阿劳不回避用言语解说他的认知:「就像太空漫游一样」。阿劳深信,诠释音乐的依据得自对乐谱细节的深度理解,这是诠释音乐的出发点,但很多钢琴家都只停留在观察乐曲表面的层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时常听到人们抱怨青年音乐家的演奏总是听来一个样儿。

  如果要我挑这段轮回曲最值得赞许的一段,我会选出一大段「找回家路」(Donald Tovey所说)的乐段(第221-312小节),这个段落由五个八度音引导出来,双手一起弹奏,暗示一种沮丧绝望的感情。前三个和声是响亮而坚定的,但按着却渐弱下来,最后柔和的结束,这段介于第二大段和轮回曲主题间的音乐,通常并不吸引一般钢琴家兴趣,而阿劳却在此表现出孤独被弃的沧桑感,而只消强调了三个音符。阿劳演奏本曲比布兰德尔足足长了两分钟,看来,阿劳对贝多芬标注的速度似不是那么忠实。

  阿劳在《皇帝》钢琴协奏曲里也放了很多个人倾向,他没有像皇帝一样威风堂堂,而是和乐团作出融合一气的整体感。值得注意的是,他用了较多的极弱音,表情极其优美而色彩丰富。这并不是录音效果所致。因为即使在现场演奏,阿劳也同样作出这种大幅度感情和韵味。再一次,阿劳带给人们一种熟悉作品的特异诠释。

  有趣的是,一般人也许没注意,许多优秀的贝多芬演奏者也同时是优秀的李斯特演奏者。您会想到布兰德尔、肯普夫和李希特……没错,这些钢琴家,当然也包括阿劳,他们在李斯特的大量作品上都做出顶尖的表现。阿劳把李斯特的角色与舒曼、萧邦、白辽土、华格纳和拉威尔归在一起,阿劳认为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史上最伟大的钢琴作品之一」。这是一部「高度集中,没有一个多余音符,没有任何地方是为钢琴技巧表现,一切都是为了戏剧性」(节自 Robert J Silverman所作访谈,The Piano Quarterly冬季号1982-83)。所谓的「戏剧性」是指《浮士德》传奇,这是阿劳对乐谱内涵洞悉后的体认,更有趣的是,其实所有李斯特的弟子都接受李斯特与《浮士德》传奇确有特殊关联的观念。标题音乐被大多数现代乐迷当成是落伍过时的东西,真是令人遗憾!其实这种内部精神联系所带来的逻辑性和特殊情境,对演奏者诠释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泉源。在阿劳的诠释观点中,他并非描述葛丽卿(Gretchen,《浮士德》中的女主角),而是描述「葛丽卿心中的感情世界」。阿劳说:「我不会只描述角色的外表形象」。无庸赘言,阿劳这部作品的诠释可说出类拔粹,快板部份充满动感和震撼性的低音,慢板部份也不显松散,而是贯串着出色节奏韵律和色调。

  好的贝多芬演奏者可以专长李斯特,但优秀的李斯特演奏者却未必长于肖邦。布兰德尔尽量避免弹肖邦,肯普夫开始弹肖邦作品时显然犯了大忌。李希特则小心处理两位极不同典型钢琴家音乐间的桥梁-音色以及他们对键盘的处理概念。我想,阿劳也是采取这种做法。不过尽管如此,欣赏阿劳的肖邦并不是件简单。Decca本来想在五零年代为阿劳录肖邦作品全集,结果反应恶劣,以致他们不得不取消计划。阿劳早期的肖邦演奏说实在有时真的不算是第一流,1960年阿劳录的F小调幻想曲并没有1977年的飞利浦版(本片收录者)那么出色。1960年版太拐弯抹角,后来的新版本则显得直接得多。

  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阿劳投以无拘无束的激情,在贝多芬里,无论在乐句中寄以多深的感情,速度方面阿劳仍是保有一定的节制。舒曼则相当不同,他的思想有部份得自霍洛维兹的说法:「舒曼的音乐永远不曾是安静的,就算在最抒情的段落,底下仍是暗潮汹涌。」这里所说的「暗潮汹涌」无疑表现在舒曼《幻想曲》Op17的前两个乐段里,同时也有证据显示出现在最后一段,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原谱当可辨识这点。阿劳的演奏颇重视这个暗潮及低音声部,并忠实清晰地表现其内在精神。

  本片收录的四位作曲家,首先是非常有利于藉彼此差异来观察阿劳的不同风貌。第二个特殊点是,我确信您一定可以发现和其它钢琴家比起来,阿劳的诠释永远独树一格,即便是那些人们最熟悉的曲目。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

基础教程里的《采茶扑蝶》,这首很简单啊,还好听~是业余七级的

如果你级别在8级以上,你可以看看 中外钢琴名曲精选 里面的曲子,基本上是大中型曲子

下面是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七级曲目指导

七级A组(1) 练习曲 车尔尼

此曲时十七世纪音乐风格得乐曲。练习时要求颗粒性强,弹性要好,手指转换的地方手臂要放松,转弯的动作要正确,保持严谨的节奏律动。此外还要注意左手根音的写法:第一、三行中左手强调保留四、五指,第二行左手改为跳动的低音写法,在看谱例时要特别认真的分清左手根音中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长度,以便于更好完成低音级进向下的音阶旋律线条,确保旋律的趣味性,另外结尾时要做大的渐弱。

七级A组(2) 三部创意趣 巴赫

练习时注意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古典风格特点,此曲旋律线不长,每一音符做为一个单位,要求弹奏得有弹性、活泼。声音上弹得不要太重,保持乐曲得流动性。手指触动琴键要把音断开一些弹奏,如用连奏会感觉跟此曲风格不贴切。第一行第三小节得三十二分音符弹得不要太快,要保持全篇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得统一性,保证稳定得节奏律动。第五十二页第四行第一小节的左右手旋律互换,如果感觉两手交叉弹奏比较困难,也可以两手互换弹奏。内心感觉是上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下去和下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上来。三十二小节的延长音要保持住,时值要够,不能短促,以确保从容进入尾声。

七级A组(3) 回旋曲 莫扎特 (bB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

此曲是轮舞式舞蹈的性质,主题多次重复出现的古典作品。在两个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出现时要回到原来主题的风格上去。插部(五十三页最后一小节)则在音乐形象上形成一个不同风格的对比段落出现,节奏上要保持统一的节奏律动。音乐形象上的不同表现在于主题比较轻盈、有弹性、力度上弹奏得要轻(p)。插部表现出比较浑厚、雄浑、有力地(f)音量对比。第三插部(五十五页第二行)右手旋律连线得歌唱性与左手断奏(跳音)弹性得律动要做出来。象是两手各自拿一种乐器演奏非常精彩得段落。最后还要第五十六页第一行第三小节开始得巴洛克十七级进式得音乐表现手法。前两小节力度时突强,紧接着两小节是阶梯式得突弱,然后再突强两小节,不是渐强或渐弱。此曲力度上不宜弹得太重,而且多从四小节、八小节为一句大的结构来考虑安排全曲的起程转合关系。

七级A组(4) (无词歌) 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德国学派的代表,此曲短小精悍,是没有配上歌词的歌,要富有歌声加伴奏的想象,注意旋律发展方向,要做出起句、收句的渐强、渐弱,要体会内心感受重旋律的发展。左手伴奏的切分节奏音型弹得要轻,作为一种陪衬声部不能弹得太响,不能影响主旋律正拍得流动感。根音声部是左手主要得声部,这三个声部(高、中、低声部)各自都有力度标记,一般来说上声部(旋律声部)最强,根音声部其次,中声部的节奏、和弦弹奏得最轻。中段(第二行第三小节)以后的根音声部的长旋律线条与高声部的旋律线行成复调性的对比。左手根音声部旋律要弹奏得非常动听、优美。

七级B组(1) 练习曲 克拉默

克拉默是古典主义时期英国学派的代表。此曲音乐上典雅、华丽、每个声部要弹奏得连贯、流畅。要感觉到是非常圆滑得长线条。音量上没有非常强烈的对比,尽量让声音保持华丽、流畅、连续的进行。速度上要稳定,不能有任何自由。两手的衔接处要流畅,听起来如一条不断流淌的旋律。

七级B组(2) 奏鸣曲 斯卡拉蒂

此曲是非常光彩、灿烂的意大利洛可可风格作品,装饰音华丽、有弹性。旋律线条不长,经常是有弹性的短小的旋律贯穿其中。触键要注重手指尖的把握性、弹性,使全曲更加有动感。节奏要稳定,要利用手指尖的断奏(跳音)来弹,不要用手臂跳音。肩和臂要放松、力度上要年轻,要保持音色的清晰、干净、弹性。此外还要强调当中穿插的旋律。左手(第三行)比较固定的低音音型与上面旋律形成小的对比。注意从六十一小节到六十六小节左手的跟音声部与右手的旋律形成复调性色彩,只有弹性好左手的旋律才能显得层次比较多。此外根音出现的地方(七十三到九十小节)可踩踏板,这是声性踏板,而非旋律性踏板,要一踩就马上放开,不能踩很长的时间,如果长时间踩踏板,就会把休止符的时值填满了。要把休止符控出来。

七级B组(3) 变奏曲 贝多芬

这首练习是比较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乐曲。主题比较抒情,象歌谣似的。伴奏声部的三连音弹奏得要轻。全曲要注重调性、色彩上得对比、每一个变奏都有其不同的性格要弹奏得诙谐热烈。要保持好基本节奏得框架和全曲节奏速度得统一性。第一变奏(第四行)是装饰性得变奏,要保持好原来节奏律动得基础上对旋律进行加花演奏,速度上不要有变化,但因这里演奏得是十六分音符,音色色彩上要活泼一些,热烈一些。

第二变奏(六十四页第三行)是第一变奏倒影式左手十六音符写法,要感到左手得流动,但节奏上要统一。

第三变奏(六十五页第一行)在性格上有短促音型划分还要感觉为两小节一句,以便于句子听起来不致于零碎。

第四变奏(六十五页第六行)在性格上有很大得变化,并且调性上也有很大的对比(由同名大调G大调转为同名小调g小调)色彩上式略微忧伤、暗淡的下行旋律。性格上的变化来自于左手好听的声音和右手流畅的旋律。

第五变奏(六十六页第三行)重新回到主调(G大调)上,声音比较明亮、明快。左手断奏(跳音)不必非常短促,可以稍长一点,右手连奏要注重颗粒性的清晰,要弹奏得由弹性、活泼。第五变奏与第四变奏形成戏剧性得对比。

第六变奏式(六十七页第一行)气势上比较宏大、雄浑、交响乐式得写法。声音上要灌得很满,此时更要强调出高声部得主旋律,不要让旋律埋没在整片得喧闹和声中。旋律依然要求动听。在最后(六十八页第一行第二小节)两手交叉弹奏得地方如感觉困难,可用两手互换得弹奏方法。但要保持中间十六分音符节奏的连贯性,不能因换手就造成音乐上的中断。为更好的表达作曲者的意图,建议用两手交叉弹奏的方法。结尾处(六十八页第二行)八度的弹奏式乐曲的高潮,要在音量上做出对比。

七级B组(4) 蓉城春郊 黄虎威

此曲是具有浪漫主义、个人体会手法写作的中国作品,是慢板速度、节奏自由、非常富有表情。演奏时可根据个人的体会,根据标题的提示,用心的体会曲子的走向、发展、体验乐曲的起句、收句。自由的乐句要做到既自由又合理。左手伴奏音型弹奏得不要太重,要流畅、清晰。自由的地方不要弹成突快突慢的节奏,速度上不要有生硬的变化,要用内心感受渐慢与渐快,要弹奏得自然、贴切。中段(七十页第二行)通过和弦得级进和左手八度分解和弦得扩展式音型,达到一个高潮。这一段高潮要撑住,否则后面得再现(七十页第三行)就不会有新得境界出现,页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结尾处(七十页第五行第二小节)得力度标记极弱(ppp),弹奏得要非常轻,弹出非常透明的音色,弹奏时手指对琴键要用比较送的、虚的轻轻一碰就抬起来的力度。意境上要感觉很遥远,不是很近的声音。

七级选曲(1) 回旋曲 卡巴列夫斯基 (C大调小奏鸣曲第三乐章)

此曲是托卡踏式的断音弹奏方法。风格上要求极有弹性,永不停顿的向前发展。乐句的划分为两小节或四小节为一个单位。注意托卡塔式音型化渐强渐弱的音乐化发展趋势,演奏手指的跳音不要太散、太笨重,不要象打击似的旋律发展,旋律线条要长一些。有些段落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很短的小节数内迅速的把音量强起来,弱下去。这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乐曲的意境。此曲还要注意节奏的律动式托卡塔式音型的灵魂。要弹出重音的节奏韵律。再现部(七十三小节)前一小节写的展开标记意思是让音乐上更加宽广,前面(六十九小节)的渐强标记是要做一个大的渐强。而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进入再现部,进入再现部的远速标记是要求毫不犹豫的回到乐曲开头的那种速度。

七级选曲(2) 卖杂货 陈培勋

此曲采用民间小调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特别浓厚。旋律是民族化的连音和跳音的结合,起句和收句的连奏、断奏要弹得非常贴切。右手如歌的弹奏和左手的跳跃要形成诙谐的对比。左手伴奏声部是作为一种背景陪衬,力度上不要很响,但左手背景和弦中有一些小连线要突出一些。第二段(第四行)主题换到左手弹奏。右手的伴奏陪衬音型力度要轻,以便于弹奏出右手流畅、歌唱性的旋律。七十八页第一行开始,音型是流畅的快板速度。力度上从比较弱(mp)到第二行第五小节强(ff),要弹出一个大的渐强趋势,然后下一个小节有一个突然弱的标记(p),它是为自然地进入中段(七十八页第三行)起一个婉转的转折作用。中段要以柔美、丰厚的音色来表达唱歌性。演奏方法上手臂和肩膀要松弛,把力量放下去。后面(第四行)左手复调对位的写法应弹出比较独立,歌唱性的旋律,它是左右手相互陪衬、对比交织在一起的表现手法。最后(七十八页最后一行第一小节)左手的主要旋律,右手则是卡农式音型的回答。为了使结尾时的音型更加丰满,右手要弹出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七级选曲(3) 圆舞曲 布拉姆斯

此曲要注意古典主义的严谨风格和浪漫主义个人感情化双重性的写法。音乐上要安静、流动。虽然句子比较短,但要做出长气息的音乐发展动力,这样的音乐才不致于零散,结构才会严谨。注意中段(八十一页第三行)的渐强、渐弱的鲜明对比。再现部(第四行第二小节)力度要轻、安静。要和中段形式音量上大的对比。然后再逐渐发展,慢慢渐强。尾声(第五行第四小节)手臂要柔和、放松。声音上要透明,最后象是一个小铃铛再遥远的高空回荡。旋律进行要注意节奏的律动,高潮的发展弹奏得不要太拖、太沉重,音色要丰满。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后期作品中,就已经明显地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作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举出舒伯特和柏辽兹这两人。他们都是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高峰,这一系列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在音乐史上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这一时期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柏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经过舒曼和沃尔夫传到现在;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出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后来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发生联系。

http://bbsduxiucom/topic/74/1244htm

在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上,隐喻、象征和暗示代之以明确的陈述,有意造成的朦胧和暧昧造成特有的艺术意境,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成为艺术创作的中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艺术追求,所以音乐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艺术门类。从当时大环境看,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几乎受到当时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民族解放运动在内的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当时,对艺术家来说,无论是以现实主义态度批判社会的弊端,还是以新的眼光从中世纪艺术中汲取灵感,其中都强烈地突出了个人的精神情感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德国的早期浪漫主义者蒂克(Ludwig Tieck,1773-1853)在他的著作《关于艺术的遐想》中写到,“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从音乐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语言来源于音乐。让•保罗(Jean Paul,1763-1825)这样说,“没有比声音更浪漫的色彩”,而舒曼则称音乐就是“浪漫色彩的本身”。舒曼(Robert Schuman,1810-1856)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写作艺术歌曲中是自发的本能和敏捷的灵感。这种灵感来自于内心的感触和丰富的想象,并不在乎歌曲的结构。舒曼的艺术歌曲比较精雕细琢,完全的内向型。他的音乐从来不是戏剧性的,一切都化成了纯粹的感情。他的音乐内向而风格纯净,乐句简短而紧凑。内心世界是他音乐的主要对象。尼采则认为悲剧的来源是来自音乐精神,认为当语言文字枯竭了,无力表达艺术家的感情时,音乐就开始了。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对诗歌的阐发,分别给予了歌唱与钢琴,人声与琴声在互相对答。甚至在一些时候,较重要的不是歌唱而是钢琴音乐。例如在他的《诗人之恋》结尾,竟有一页的乐谱是完全没有歌唱而只有钢琴的独奏,他只有让无言的琴声才能吐露内心的激情。就连他的两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海涅诗)、《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夏米索诗),一首首歌曲在整体的构成中,与其说是成套的画面,不如说是一连串的情感意象。

http://wwwmusicszcom/ReadNewsaspNewsID=415

舒伯特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的死亡哲学 作者:石广军 《广播歌选》 2009年第10期舒伯特(Frenz Schubert)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他在德国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他的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分析他的艺术歌曲,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卓越的旋律写作能力。他的艺术歌曲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充满戏剧性,有着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把钢琴伴奏提高到与歌唱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钢琴与歌唱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①(p-605)。如我们熟知的《魔王》,《水上吟》,《幻影》等等,在这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词部分大都取材于不同诗人的诗歌作品。在他的艺术歌曲作品中,歌德的诗歌就有59首。还有比如根据威廉缪勒的诗歌写成的《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等。他的音乐体裁大多是一个人的爱情和恋爱痛苦为中心主题的,从中我们可感受到社会给人们造成的苦难,在他的作品中,突出的体现了失望与希望、黑暗与光明,痛苦与幸福的游离。同时,他把音乐看成是声乐重压下的一种安慰,是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理想——自由,人类的尊严,精神的姜的寄托②(p—166)。不难理解,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哲学性和人文价值观的体现。歌曲《死神与少女》很好的探讨了他对“生”与“死”态度。同时我们也能通过本作品,看到作曲家本人在思想意识上对黑暗与光明的徘徊。但是,对于徘徊的结果,他一定是很乐观的,他一定坚信一点,那就是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即使是死亡,也要死的安详、幸福。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是根据诗人克劳迪乌斯(Matthias Claudius)的诗作,创作于1817年,作曲家那年年仅20岁。歌曲的篇幅不长,但是意义却非常深刻,尤其是与舒伯特音乐与诗歌的巧妙的结合,更使歌曲显得短小而精悍。这部作品通过描写“少女”与“死神”的对话,探讨了对“生”与“死”态度。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人类来说,死亡毕竟是黑暗的,不详的。从人性上说对死亡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对生的渴望是人的本性;从一个人的正常逻辑思维上看,对于生与死,人们更看重生,毕竟,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好事,西方人也是同样。但是东西方社会对死亡的观念与理解却有很大的差异。在东方人的世界观中,通常把生看的过重,从而从内心深处对死亡产生恐惧,认为死亡是恐怖的阴霾的。而西方社会则不同,西方人会过多的关注主观的东西,比如情感,信仰,人本的东西③等等。此外,西方社会文化与东方也大不相同,西方的思想和文大都学都来源于圣经这本现在属于西方的经典,所以从哲学的角度看,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死亡哲学是迥异的。在西方人眼里,“死亡是睡眠的兄弟”,由此不难看出,西方世界对死亡的态度是平和的,安详的。这种西方世界对死亡的哲学观在歌曲《死神与少女》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作品没有着重突出死亡的恐怖,更多的是在描述死亡的安详与宁静。一、少女的主题歌曲伊始,钢琴在d小调上奏出前奏,缓慢而凝重,听者似乎稀听到了死神的步伐,但钢琴营造出的气氛却并不阴霾也不恐怖,而是一种安详与温暖的气氛。在和声上,作曲家没有运用不和谐的和声,而是运用柱式和声仅仅在主、属、下属和声之间做平稳的运动,虽然略显阴暗,但不失和谐与安静。这样的安静被突如其来的少女的惊叫所打破。“快走开!你这可怕的死神。我还年轻,不要抓住我!!”此时的音乐虽然变的急迫,但是无论是旋律还是和声依然没有什么不和谐的因素。少女的主题旋律很简单,但调性明确,与情绪结合紧密,旋律线条的上下波动直接的发反映了主人公的情绪波动与变化,旋律的节奏也相对简单,但是有张有弛,松紧得当,在刻画人物性格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钢琴伴奏上,虽然节奏相对于前奏略显密集,但是依然采用的柱式和声。在旋律的写作上,为了突出少女的慌张,采用了级进的手法,在突出了主人公的慌张心里之后,马上又做了级进的下行,并平稳的结束在了七音(属和弦),突出了少女由慌张到平和的心里转变过程,并为死神主题的进入(主和弦的进入)做好了准备。与舒伯特另外一首描写死亡的艺术歌曲《魔王》中的孩子主题相比,在人物对死亡恐惧的描绘上,少女的主题少了的确少了很多,虽然主题短小,但对主人公从恐惧、挣扎到平和的情绪转变描写的恰型好处,与作品整体的情绪比较,主人公的对死亡的恐惧与挣扎显得微不足道了!二、死神的主题把你的手给我,美丽的姑娘。我是你的朋友,不要害怕,你将在我的怀中安睡。在旋律上,死神的主题并不丰富,而主要突出了深沉与平稳,在和声上,依然采用的是柱式和声的主、属 下属和声之间做平稳的运动,但在主题进行的中间部分是巧妙的转到了F大调,这时的音乐进行的色彩已经不再阴暗,而是更显得安详与温暖,虽然在最后又离调到d小调,但是在结尾借助于升高d小调的三音#F而巧妙的转到了D大调,并由钢琴一直演奏到结束。这种写作技法,更是在音乐色彩上突出了故事发展的逻辑性。对死神的描述与《魔王》中的死神也有非常大的迥异之处,死神已经不再阴险,狡诈与可怕,而是犹如慈父般的慈祥与深沉。死神的声音虽深沉但不凝重,也不失温暖与慈爱,给人的只是一种宿命感与宿命感,少女先前所有的“挣扎”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而最终将在死神的怀中“安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也正是“死亡是睡眠的兄弟”的西方哲学观点的体现。三、钢琴伴奏、前奏与尾声在钢琴伴奏方面,简单和谐,整体的和声进行与节奏运动统一。与舒伯特的其他艺术歌曲的伴奏相比,《死神与少女》的钢琴伴奏可谓是相当的简单了,但这种简单也恰恰做到了很好的与歌唱相应和,从而更好的反映作曲家的思想意图。前面说到了,在歌曲伊始,钢琴在d小调上奏出前奏,缓慢而凝重,听者似乎稀听到了死神的步伐,但钢琴营造出的气氛却并不阴霾也不恐怖,而是一种安详与温暖的气氛。在和声上,作曲家没有运用不和谐的和声,而是运用柱式和声仅仅在主、属、下属和声之间做平稳的运动,虽然略显阴暗,但不失和谐与安静。我们再看尾声,与前奏相比,钢琴写作几乎没有变化,唯一的不同就是在尾声中作曲家将所有的F改成了#F,随之将调性由d小调改成了D大调。在色彩上,突出和延续了少女死亡的安详,在情节发展逻辑和上也使作品更合理。整体上来看,钢琴伴奏,前奏与尾声与作品结合紧密,已经不单纯是起到伴奏的作用,而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声乐部分是并驾齐驱的。纵观整个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女由对死神的恐惧与抵制,到逐渐接受并在死神的怀抱中安详入睡的画面,总体上看,虽然有恐与挣扎,但是主人公的死亡不是在恐惧中死去的,而是在死神慈祥,温暖的感召下依偎在他的怀中“安然”的“睡”去的。同时由让我们感觉到,主人公的死去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安详”的美。舒伯特短暂的一生正逢梅特捏当政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在这样的专制压迫之下度过的。虽然作曲家一生勤奋好学,对音乐创作兢兢业业,但作品在当时却很少被人们所接受。感情上的坎坷,思想上的压抑,地位上的微不足道经济的窘迫,作曲家的一生都是在失望与希望,黑暗与光明,痛苦与幸福、生与死之间徘徊②(p-166)。从宏观的哲学角度上看,最终死亡战胜生存也折射了作曲家所生活的年代的无奈与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作曲家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的无奈与不满。同时,死亡在作曲家眼里变得并不可怕,而是安宁与祥和的体现,这也在另一个层面表达了他对光明与美好的渴望。浪漫主人公的典型特点:苦闷,失落。但是,舒伯特内心深处却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的,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也能反映出他对生活得信心和勇气。作曲家运用音乐语言对《死神与少女》中生与死的探讨也婉转的表露出了他对生活得热爱和对美好生活得憧憬。虽然作品通篇都在描述死亡,但整体的色彩是安详的,温暖的。再看这首作品,我们已经不再单纯的看到音乐,语言,而是上升到哲学领域来审视作曲家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那就是——即使是死亡,也是安逸的美丽的幸福的!死亡并不可怕,只是一种归宿而已。克劳迪乌斯在诗歌中的“未尽之意”就在于此!而舒伯特用他的音乐直接的传达了给我们。参考文献:1 西方音乐史[美]格劳特,帕利斯卡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2 声乐艺术史尚家骧 华乐出版社2003年5月3 西方死亡哲学 段德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5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