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出自《忆秦娥·娄山关》,从触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
触觉方面,写了西风凛冽;听觉方面,描写了飞雁鸣叫,马蹄声零碎纷杂、喇叭声呜咽低回;视觉方面,描写了广阔天空、冷霜晨月。作者对环境进行全方面描写,渲染了战前紧张、严肃悲壮的气氛,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二者相互映衬,突出了整首词的基调。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勾勒了云贵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环境。肃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悲壮、苍凉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感觉、视觉、听觉,引人置身于这铁铸般的严酷之境,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
1 小草的简笔画
小草的简笔画 简笔画枯萎的花儿小草
1、首先取一张纸和一支笔,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
2、然后在直线上面画出小草的轮廓。
3、在小草的中间画出四条直线做草的茎。
4、在茎上面分别画出两个椭圆和两个小半圆做小草的果实。
5、小草的轮廓就画好了,接下来用彩色笔给小草的叶子和茎涂上绿色。
6、最后再给草的果实涂上红色。
种子,花苞,柳条,春雨,小草,桃花,山峰,小草,蝴蝶,简笔画-
下面有几篇,不知道合你心意不,选择一下,不合适的地方再加以修改。
1、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迈着轻盈的步子,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的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张望着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春天来了!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确来了!前两天的一场蒙蒙细雨,使得那黄的像一串串碎金子的迎春花,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还有那白得如玉的月季花,都竞相开放。
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看!柳树舒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相互映衬着,真是美极了!2、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始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一年又一年这样周而复始,始而复周的重复着,重复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每当挨到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冬,我都会想起这句话,急切盼望春天的到来 我爱春天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也越发变得葱绿了,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远处看时感觉嫩绿嫩绿的,而走到近处时,却看不出一点儿绿这大概就是韩愈所说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吧! 我爱春天春天代表着绿色,绿色却又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春天的来临 我爱春天当淅沥沥的春雨从天而降时,我总有一种浑身舒畅的感觉特别是春雨过后,空气清新得很,彩虹也随之绽开笑脸我国民间有关于晴雨预测的农谚,象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有大收等也有关于春雨的诗句比如宋代诗人黄庭坚的lt;;中的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一年之计在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作为四季的开始,必然会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3春满校园 春天到了,校园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到校园里欣赏美景,体会春色。 我们来到了校园西面的果园,一股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黄交错的草坪,有的小草破土而出,冒出嫩绿嫩绿的新芽,有的还是枯黄的。
这时,我忽然看到每根草上好像放着几粒七彩珍珠,我俯身仔细观看,哦,原来是那颗颗露珠点缀在叶尖上,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显出了它的奇光异彩。我俯身望去,看见树上条条发青的嫩枝上有斑斑红点,是红色的露珠,还是未落的果实?不,都不是,而是那一个个含苞欲放的桃花花蕾。
你瞧,那花蕾小巧玲珑,可爱极了,那花蕾顶尖已经裂开了一道缝儿,一丝花蕊正使劲往外钻呢,好像迫不及待地看看这奇妙的世界。 随着“滴哒滴哒”的水响,我来到了校园“大厅”——喷水池。
池里的水是那样的清澈,是那样的清凉。小鱼在“乐园”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它们在石缝里钻来钻去,你躲我藏的,好像在玩捉迷藏。
水池中央是一座栩栩如生的假山。山顶有一座金**的宝塔,在阳光照耀下,美丽极了。
山腰上有两位正在下棋的老人,看他们那全神贯注的模样肯定还分不出谁胜谁负。山腰上有个小泉眼,不断地冒出白花花珍珠般的水珠。
山脚下有一位一手捧着一顶斗笠,一手拿着鱼杆的老鱼翁正在聚精会神地钓鱼,看他满脸笑容,肯定收获不少。山脚下还长着一棵棵像风车似的莞草,所以又名风车草。
这时,一阵风拂过,碧波荡漾,风车转动,为水池增添了许多生机。喷水池四周种着许多花草,有红中带粉的玫瑰,有黄中带白的月季……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草丛中起舞、歌唱。
把喷水池点缀得更美丽。 你瞧,喷水池旁的那棵金黄耀眼的黄婵开得多美啊!姿态万千,有的张开笑脸,仰着脑袋望着蔚蓝的天空,仿佛是为春天的美景而欢乐;有的花全开了就像一个个小喇叭,仿佛在吹奏着一首动人心弦的迎春曲;有的躲在枝叶下,犹如害羞的姑娘;还有的还是花骨朵,就像是一个个**的小彩灯。
喇叭吹奏、姑娘起舞、彩灯闪烁,就像是一支乐队在歌颂这五彩斑斓的春光。 一阵芳香飘满校园,伴着琅琅的读书声在校园中久久回荡。
啊!春天,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欢乐。 我爱这五彩斑斓的春天,更爱这美丽可爱的校园! 春天的校园真美啊! 4春的使者 从灰蒙蒙的天上,从飘动着的云层里,从轻悠悠的北风中,落下来了,落下来了-- 雨,春天淡蓝色的雨啊!千万条银线,荡漾在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披在了绿油油的田野上。
雨落在池塘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出粒粒珍珠;雨。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透过这种情调,读者可以想象到即将来临的战斗的紧张和艰险。“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一幅晓月寒霜图幻化而出,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这种手法似取自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但在渲染气氛的效果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这霜、晨、月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的词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跟着,“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联系下文的作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事实上,红军就是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的。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一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让人变得心情沉郁。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前一句写山。“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也是对词的前阕及后阕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涵的回应。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写的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描写了这样的一幅景象: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烈烈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泽东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泽东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全词只写了中央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上下两阕,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曾经亲临娄山关战斗的作家成仿吾回忆说:“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西风猛烈,长空雁叫,红军在月明的霜晨进军,马蹄声微响,喇叭声低沉,一片严肃的战斗前的景象。经过战斗后,雄关也被我们占领,大家迈开大步通过,在黄昏中向波涛起伏的群山奋勇前进。全词写出雄关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艰苦奋斗,就能前进,尽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
臧克家在阐述诗格和人格的关系的时候,评论说“一个人的人格,和他的创作关系重大。现在有些诗人,不深入生活,关在屋里写诗,小有成绩,就高视阔步,自大得不得了。诗,是人的心灵表露,不与时代同步,人民同心,能写出真正好诗来吗我认为,我们写诗,做人,都应该向毛主席学习,学习他的美德-谦虚,平易近人。有些写诗的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很淡,追求名利的心很强。毛主席写诗,从未想过发表,他也从未想成为一个诗人。他写诗,就是情之所至,有感而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在马背上吟诗,诗情充溢于中,不吟出来不痛快。这种美丽高尚的感情,喷勃而出,才能写出好诗来。”
孙果达评论四渡赤水说:“可以说正是这一仗的成功,才奠定了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到达陕北的基础,也奠定了毛泽东作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主要成员全权指挥军事的地位。为此,毛泽东自然刻骨铭心,引以为豪。”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一般鉴赏者都认为是写景色的,连郭沫若也这样认为。对于该词是写一天的事还是两次的事,文艺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做了直接的回应。将郭沫若对本词的解析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语气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1 红楼梦关于亭子的诗句
红楼梦关于亭子的诗句 1 描写“亭子”的诗句,有哪些
1《题郑县亭子》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2《己亥杂诗》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3《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七》
年代: 清 作者: 朱彝尊
酒市茶寮总看场,金风亭子入春凉。
俊游改作乌篷小,蔡十郎桥低不妨。
4《采芹亭》
年代: 宋 作者: 方蒙仲
百年亭子一朝新,三舍先生遇拂尘。
城里看花多处所,此中只待采芹人。
5《南津胜因院亭子》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南江平无风,如镜新拂拭。
渔舟不点破,潋潋千顷碧。
阑干西北角,云散山争出。
坡陀竞南走,翠入窗户窄。
江山不世情,作意娱此客。
岂无尊中酒,豪饮非宿昔。
明当还成都,尘土埋马迹。
后岩在眼中,飞去无羽翼。
2 描写“小亭子”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描写“小亭子”的优美诗句有:
1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年代: 唐 作者: 岑参《西亭子送李司马》
2 沈香亭子钩阑畔,偏得三郎带笑看。———年代: 宋 作者: 贺铸《翦朝霞/鹧鸪天》
3 甫营亭子小,花柳斩新栽。———年代: 宋 作者: 郑雪岩《水调歌头·甫营亭子小》
4 韩家亭子能潇洒,流水溅溅竹四围。———年代: 元 作者: 王冕《水竹亭》
5 酒市茶寮总看场,金风亭子入春凉。———年代: 清 作者: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七》
6 兰溪水亭子,作意定留侬。———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过金台,望横山塔》
7 看来众亭子,最是妙高奇。———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化成岩二首》
8 先登东畔高亭子,洗却胸襟万斛尘。———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游曹园》
9 台馆高低皆得所,松间亭子最清幽。———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张园》
10 山上茅亭子,扶衰为一登。———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郑氏庄》
11 直到翠微亭子上,漫吟重续旧时题。———年代: 明 作者: 陈铎《游清凉寺次藻庵韵》
12 浮亭子夜月色古,一曲万籁鸣清商。———年代: 明 作者: 林鸿《月夜闻李生弹筝歌》
13 竹阴深中即亭子,风月为户云为棂。———年代: 宋 作者: 姚勉《题河沙寺西崖》
14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年代: 唐 作者: 杜甫《题郑县亭子》
3 有关亭子的诗句
1洞仙歌(次韵苏子瞻)宋代:陈著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午梦醒来盼娇满。
扇轻拈又放,浅炷兰薰,微笑处、吹著烟丝散乱。 凉亭还独步,曾是凭阑,携手心盟指云汉。
碧云斜阳外,信有如今,音书杳、寸肠千转。漫伫立、无言对荷花,看转眼秋风,翠移红换。
2醉倒唐代:杜牧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 莫辞一盏即相请,还是三年更不闻。
3索酒(四时景物须酒之意)宋代:曹勋乍喜惠风初到,上林翠红,竞开时候。四吹花香扑鼻,露裁烟染,天地如绣。
渐觉南薰,总冰绡纱扇避烦昼。共游凉亭消暑,细酌轻讴须酒。
江枫装锦雁横秋,正皓月莹空,翠阑侵斗。况素商霜晓,对径菊、金玉芙蓉争秀。
万里彤云,散飞霙,炉中焰红兽。便须点水傍边,最宜著酉。
4南歌子宋代:吕胜己湛露凉亭馆,香风散芰荷。晚来月色似金波。
间绿围红、同伴雪儿歌。 年少风流足,情深欢会多。
佳人月下拜嫦娥。不似隔年牛女、望星河。
5青玉案(采莲女)宋代:陈允平凉亭背倚斜阳树。过几阵、菰蒲雨。
自棹轻舟穿柳去。绿裙红袂,与花相似,撑入花深处。
妾家住在鸳鸯浦。妾貌如花被花妒。
折得花归娇厮觑。花心多怨,妾心多恨,胜似莲心苦。
4 有关亭子的古诗
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 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西亭 唐李商隐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临水亭 唐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登岘亭 唐司空曙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梅亭 唐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宴南亭 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5 有关亭子的诗句,要有作者和出处
1、《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翻译: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白话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白话翻译: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4、《丰乐亭游春·其三》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白话翻译: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5、《玉楼春·春恨》
作者晏殊 朝代宋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白话翻译:
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6 描写亭子的诗句
一)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在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又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
②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廊如亭,不仅是全园中,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廊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③而在佛香阁旁也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子,它的高和宽都仅有1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④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⑤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是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特无比。
⑥敷华亭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蝶亭。它的造型育种,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也称“双亭”。那**琉璃瓦在阳光下甚为美观。
⑦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全园最佳的知春亭。它造型优美,它的动人所在是环境。它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每当春风从东南吹来,驱走冰雪严寒,知春亭就像报春的使者,迎着风欣然屹立,以它那动人的姿态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⑧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林,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化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漫画是一种二维视觉静态图画艺术,构图(如颜色、线条运用)一般比美术绘画(如油画、水彩画)精简,可以加上文字(如对白、旁述、状声词)构成内容。漫画可以运用不同的叙事手法,例如虚构、写实、比喻、夸饰、象征、假借、讽刺等
漫画不止单纯呈现景物,所以不同于风景画、人物画、速写、写生等。
“漫”字有连绵、长远的意思,如漫长、漫漫等。故并非单幅的漫画也可以称为连环图、连环画。
最早漫画发展于日本,现在的日本漫画是世界的主流文化,日本也是世界知名的漫画王国,800年前,日本人模仿中国画作,却以夸张手法表现,当时称此种画作为:“鸟羽絵”。镰仓时代流行在长手卷上作画,也发展成今日的连载漫画。室町时代,画作风格与漫画更加接近。德川时代则流行简笔画,当时称为“漫画”,为最早漫画两字的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