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婚礼策划方案

2022婚礼策划方案,第1张

2022婚礼策划方案5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婚礼策划方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2婚礼策划方案篇 1

(一)婚车装饰

主车:车头用心型大花盘,主花材为红玫瑰。周围用弗朗和绿叶或花藤围成心型图案,图案的左上侧放一对玩偶对熊。车门把手和反光镜分别用花藤装饰。

辅车:车头用弗朗做出心型图案,然后在上下左右分别用绿叶和花藤向外延伸成蝴蝶形状。车顶车尾象征性的装饰,不做详细要求。

手捧花:心型手捧花。主花材为红玫瑰。外景录像:可设计与心型有关的图案和游戏。

(二)场地布置

酒店门口:心型拱门,彩炮12门。鞭炮不做详细要求。拱门到台阶之间铺红地毯。

楼梯:电梯门口以及楼梯、走廊扶手全部用气球或花装饰。

签到台区:桌上铺彩纱,彩纱前面用LED灯摆成心型图案或“心心相印”字样。桌面一侧用鲜花做出心型图案,中间摆放新人水晶照片或对熊。所有迎宾牌全部用鲜花装饰成心型。

大厅门口:心型花艺门一座。大厅

通道:进门处花艺亭子一座,上面用花藤或LED灯装饰心型图案。路引12个。红地毯20米。

舞台区域:舞台前沿装饰花藤。舞台左右两侧分别为双心烛台、心型香槟塔,香槟塔旁边摆一小桌,桌上铺彩纱,上面摆放交杯酒用的杯子,用鲜花包围。靠近纱蔓的地方摆迎宾牌支架一个,上面摆放新人爱情誓言本,周围用鲜花围成心型。靠近中央的左右两侧各设心型蜡烛盘一个,上面用普通红蜡烛做成心型。

纱蔓背景:中间悬挂新人的心型写真,周围用花藤装饰。写真两侧用鲜花做出双心图案,LED灯做出“心心相印”字样。鲜花双心的下面悬挂戒枕。

其它:投影仪一台、追光灯一台、电脑摇头灯一组,冷焰火一组。

(三)婚礼仪式

开场前:投影仪播放主题背景

(喜庆图案做背景,“心心相印主题婚礼”几个大字,下面是新人的名字),然后播放新人照片(生活照和婚纱照)。

开场:全场灯光变暗,热场音乐响起。投影仪播放主题背景。灯光亮起,投影仪播放现场画面。音乐起,新娘出现在舞台上,随着音乐缓缓起舞。

(泡泡机烟雾起)同时歌声从对面响起,新郎手里拿着鲜花,唱着歌从花亭里向我们走来。新郎来到舞台上,随着新娘的舞蹈很自然的融合转动,唱到尾声的时候,新郎单膝跪地,将手里的鲜花献给新娘。

(定格)泡泡机烟雾起,投影仪播放“月亮代表我的心”字样。

建议:新郎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新娘的舞蹈动作以手势为主,腿部的动作幅度宜大,同时可以添加快速连续悬转的动作,将婚纱如同荷叶一般伸展开来。

定格后新人的位置在舞台靠后和靠左三分之二的位置。

主持人出场:音乐切换,投影仪播放现场画面,新娘接过新郎手里的鲜花,俯身在新郎的额头轻轻一吻,然后拉起新郎,两人手牵手慢慢走到台前,对全场来宾鞠一躬。

(注意:走的时候要慢,自然优雅大方)音乐切换的同时主持人出场,新人走到台前鞠躬的时候主持人开始说话。主持词首先点出“心心相印”的主题(投影仪配合再次出现主题背景),然后引出证婚人出场。

证婚仪式:音乐切换,主持人退场。投影仪播放现场画面。证婚人上台,先和新郎新娘握手,然后走到话筒前证婚。证婚完毕退场。建议:证婚人最后引出主婚人出场。

主婚仪式:音乐推上,主婚人上场,和新人一一握手,然后致辞,完毕后退场。

誓言仪式:音乐切换,主持人上台,引出新人的誓言。新人从架上取下爱情誓言,现场督导递上话筒,新人宣读爱情誓言,宣读完毕后在誓言上签名。投影仪播放誓言内容。主持人引导证婚人上台在誓言上签名。证婚人退场。投影仪切换现场画面。

戒指仪式:悠扬的音乐响起,主持人娓娓诉说着爱情信物和戒指的象征意义。在主持人深情的话语中,新人缓缓走到背景纱蔓前,从花环上解下戒指,将戒指放在各自的胸口,默默的许下内心的愿望,然后将戒指相互交换,并且将戴戒指的双手交叉举起了展示。新郎拥吻新娘。

主持人再次将话题引到“心心相印”的主题上,投影仪再次配合出现主题背景。

建议:主持人用画外音的方式。感恩仪式:音乐切换,主持人引出父母上台。两位父亲分别致辞,然后全家人走到烛台旁边,两位母亲持两根点火棒共同点燃杯中的小蜡烛,最后新人点燃上面的大蜡烛。全场灯光变暗,电脑灯控制舞台。当两位母亲拿起点火器的时候,音乐切换到《好人好梦》,舞台前面左右两侧各走出一名歌手,共同演唱《好人好梦》。蜡烛点着后,全家人手牵手走到台前对来宾鞠一躬,父母退场。

香槟塔仪式:父母退场的时候音乐推上,新人走到香槟塔前倒香槟酒。

护送礼物:新人互送神秘礼物。

交杯酒仪式:从花亭里面手牵手走出一对小天使,来到台前,两名礼仪**用盘子端上两瓶可乐,小天使来到舞台上将可乐倒进杯子里(倒三分之二),然后新人端起喝交杯酒。小天使退场,泡泡机跟冷焰火起。

答谢词仪式:新人将交杯酒杯子放回到桌上,然后手牵手来到舞台中央,现场督导递上话筒,新人致答谢词。(主持人用画外音和抒情的语气推进程序)投影仪再现主题背景。新人退场:主持人宣布礼成,音乐切换,新郎演唱歌曲,唱完第一段后抱起新娘在舞台上悬着三圈,然后牵手走下舞台,另一名歌手继续唱完歌曲。

2022婚礼策划方案篇2

1、 婚礼当天人员配置

新人方面人员配置

主 婚 人电话—男方的领导或长辈(代表来宾祝福新人)

证 婚 人电话—女方的领导或长辈。发结婚证,证明新人的婚姻合法。

车队总管电话—负责车队的安排,花车、车队行驶路线图、安排娘家人上下车、防止路途上,车辆掉队,车队封礼。

饭店主管电话—负责酒店部分的分工协作。包括糖、烟、酒、饮料、瓜子等的摆放和酒店经理沟通,安排来宾就坐、饭店帮忙人员的分工。

迎亲总管电话—负责和娘家人的沟通,包括娘家人的各种礼仪、规矩,和送亲总管沟通好安排娘家人上车和酒店入座。

男亲总管电话—安排数人,配合酒店总管安排各自熟悉的亲友入座。

送亲总管电话—新娘的亲戚(和迎亲总管沟通好帮忙把娘家人安排上车,饭店就坐、特殊礼仪)

女亲总管电话—安排数人,配合酒店总管安排各自熟悉的亲友入座。

伴郎电话—陪伴新郎。听从司仪的安排。

伴娘电话—陪伴新娘。听从司仪的安排。

撒 喜 糖电话—新娘上花车时负责撒喜糖开路。

照相电话—负责拍摄精彩的画面。

灯 光 师电话—听从摄像师的安排。

礼 炮 师电话—听从司仪安排。

2、物品准备

糖: 300克X婚宴总桌数+封礼

花生: 300克X婚宴总桌数+家中待客+封礼(根据各人需要)

瓜子: 300克X婚宴总桌数+家中待客+封礼。

烟: 2盒X婚宴总桌数+封礼。

酒: 2瓶X婚宴总桌数+封礼+备用

饮料: 每桌2瓶X婚宴总桌数+封礼+备用

大喜字: 酒店、家中、小区、楼栋(算一下数量)

小喜字: 窗户、家具、家电、床头等(算一下数量)

喜联: 根据自己情况 气球: 根据自己喜好 飞雪彩带:建议不要多买,有喜庆气氛即可。(尽量不用飞雪)10-20分钟 礼宾花: 10大10小即可,大的用于室外,小的可用于室内。

手提袋:— 用于车队封礼。

糖袋:— 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拉花;— 根据车队数量而定。(汽车拉花)

拉喜、灯笼、房顶拉花:(随意)

红包:— 大的10个。小的一 包。(20—40个)

香槟酒:— 两瓶(大的,最好是无色的)

婚戒: —专人带到酒店(最好不要用钻戒)

结婚证: —专人带到酒店

2022婚礼策划方案篇3

1、婚礼主色调

根据婚礼策划方案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新人都比较偏爱粉紫色,所以整场布置用粉紫色营造甜美浪漫的氛围,粉紫色的仪式亭立于场地中央,庄严而神圣,灯光闪闪又不致呆板,增加了现场的活泼感觉。led祝福树虽然是比较熟悉的装饰手段了,但卡片的设计却可以随意变化,与主题配合到位。

2、婚礼花艺风格

婚礼上采用什么样的花材和设计很重要。为了突出西式婚礼的氛围,可以在拱门下挂上一个花钟,仿佛能够感受到婚礼钟声响起的喜悦。

3、多彩烛光

蜡烛的品种很多,使用方便,但如果要突出烛光营造的气氛,与蜡烛搭配的烛台就非常重要,这一次,我们使用“水晶烛台”,“银器响铃烛台”,“小蜡杯”等,让烛光摇曳的浪漫感觉浓得化不开。

第一幕:诙谐出场

(主持人开场白)

新郎(牵着/扛着新娘从红地毯上走向舞台):各位朋友你们好吗?今天我有媳妇了!小娘子,给大爷我笑一个。不笑?!那大爷我给你笑一个!

主持人(走上舞台):住手!你这媳妇哪来的?

新郎:我抢来的!

新郎(掏出婚戒给新娘戴上):在我们那里,戴上这个就是自己家的了,瞧我们这是一对儿!

主持人:哪有这种道理?到哪也说不过去啊。

主持人:对啊,得有合同,谁能证明你们合法啊?

证婚人(跑步上台):我能!

(主持人介绍证婚人)

第二幕:证婚仪式

(证婚人举起结婚证书)

证婚人:21世纪什么最重要,结婚证书——这是婚姻合法的唯一证明,虽说这姑娘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抢到的,但是为了说明你们部落的进步程度,也必须讲究文明结婚,得问问人家姑娘愿不愿意嫁给你。

新郎:我本将心向明月,明月是否照我心?(含情脉脉看着新娘,新娘不搭理)

新郎:哎,奈何明月照沟渠。来点狠的。

(拿出准备的礼物——新郎收藏两人一起做的工艺纸花,现场求婚,新娘事先不知情。)

新郎:一直没有机会向你正式求婚,今天在大家的见证下,我请你嫁给我。在我们的部落里,我是酋长,你就是我的酋长夫人,嫁给我,我就是世界上第二幸福的人,而你将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单膝跪地,新娘接受新郎的求婚)

证婚人:好,新娘同意

了!!!

(证婚人语气庄重)

证婚人:于笑津、王昱现在我宣布:从此刻起,你们正式结为夫妻,你们的婚姻真实合法有效,恭喜你们!

(把结婚证书交给新人后下舞台)

主持人:21世纪什么最缺——爱情最缺!你们可要好好珍惜。酋长先生,酋长夫人,我们是不是也要办一场文明的婚礼啊?

(婚礼进行曲响起)

主持人:咱们也要好好的庆祝一番吧!

(在浪漫神圣的音乐和气氛下,完成婚礼仪式)

2022婚礼策划方案篇4

一、婚礼主题

浪漫、高雅,让新人和客人满意,在婚礼中有所乐;有所感;有所享。

二、婚礼说明

每个人都想办与众不同的个性婚礼,其实婚礼的大部分还是要结合一些必须的环节来进行,比如夫妻对拜、主婚、证婚等程序,关键就是要在这些日常的婚礼中加上别的婚礼没有的,独创的,适合新人的环节。这个烛光婚礼就是这样,紧紧围绕着浪漫、高雅的主题,把婚礼从物质层次向精神层次转化,在婚礼中表现出热闹、喜庆、健康的氛围,使大家沉静在新人的美好爱情中,共同分享新人的喜悦,享受生活的甜蜜。

为了让新人和客人满意,就要分析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怎么去表达。

三、婚礼适合人群

婚礼适合文化层次高,经济基础好,愿意和大家一起见证一段浪漫美好的爱情的新人。

四、婚礼节点说明

围绕着让新人和客人满意的婚礼总体要求,策划中考虑以下几点:

1、新人的年纪在25—30左右,经过多年的拼搏,终于有了今天的成绩,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希望通过婚礼,让大家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甜蜜,所以婚礼不仅仅是形式和仪式,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祝福和分享;根据新人的学历、工作生活的环境、人生经历等加入了几个元素:鲜花、焰火、蜡烛、音乐。

2、客人比较复杂,为了避免吃“高价饭”的尴尬出现,婚礼中加入了现场互动和抽奖等环节,活跃现场气氛,增加了婚礼的认同感。

五、婚礼流程

有请新人父母及主婚人、证婚人入场————主持人开场白,宣布婚礼开始————小天使点燃蜡烛,主持人介绍婚礼名字的原因————大屏幕播放新人的相知、相识、相爱、相守,主持人解说————播放完毕,新人入场————介绍新人————爱的誓言————新人交换信物————证婚人出场证婚,并抽奖————点烛台、喝交杯酒————主婚人出场主婚,并抽奖————拜高堂,改口————夫妻对拜————主持人问几个小问题————答谢来宾————抽奖————婚礼礼成

六、婚礼预算

大约1__左右

七、婚礼效果图

2022婚礼策划方案篇5

一、主题拟定

1、新结婚时代

新时代,不一样的婚礼

2、红管家

圆梦一日,美梦一生

二、服务理念

不同的爱情之路,同样的美好期许;不同的个性需求,同样的时尚气息。传统古典、浪漫唯美、民族情结,在共同中求不同。新结婚时代/红管家,你的专属婚礼。

三、中式婚礼——爱情回归家庭传统只因深刻

八抬大轿迎娶娇娘,锣鼓唢呐喜贺良缘。跨马鞍过火盆,凤冠霞帔步入喜堂,舞狮助兴,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吉祥富贵,拜敬父母,端茶敬酒尽显大户家风。这一幕不是**中的片段,仅是你的婚宴庆典的一部分。

1、服装:凤冠霞帔、盖头

2、乐队:传统婚礼中的乐器主要反映了“和谐”的思想,锣鼓、唢呐、笙都是以响声明亮为主,同时反映婚姻本身的隆重。二胡、扬琴、琵琶等可用于合奏。

3、曲目:传统婚礼多采用喜庆欢快的民乐,如:百鸟朝凤、喜洋洋、甜蜜蜜(满庭芳女子民乐组)、花好月圆、掀起你的盖头来(女子十二乐坊)、龙凤呈祥等。

4、特色节目:新婚三句半、舞狮

5、传统典礼: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跨火盆、马鞍;一拜父母、二拜来宾、夫妻对拜、掀起盖头、斟茶敬老;长辈发言、新人发言

6、菜品:根据客户籍贯或者客户要求调整菜系,突出家乡特色,同时增加部分传统婚宴食物(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食物象征“早生贵子”)

7、餐具:居于民族特色、以及婚宴特色的餐具

8、婚宴现场布置:

“红”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意义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上张贴大红喜字,悬挂大红灯笼等等。这些红色装饰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婚宴现场布置道具必不可少的有:红地毯、马鞍、火盆、中式家具、囍蜡、大红灯笼、红绸段、新婚对联、囍字,同时可根据客户要求细节调整,如:体现书香门第可选用书法、水墨花作为装饰。

四、西式婚礼——我们都是爱上浪漫的人

无法给你爱琴海上的奢华婚礼,却能用花海迎接你的到来。没有教堂神圣的宣誓,我们的誓言依旧真挚。烛光闪耀、琴声悠扬,请啜一口为爱情开启的香槟美酒,罗曼蒂克是为您插上幸福的梦幻翅膀。你的婚礼有专属的mini交响乐队,为你演奏一首属于的你的婚礼进行曲……

1、服装:婚纱、礼服

2、乐队:西式婚礼的乐队主要以钢琴、小提琴为主,也可以增加浪漫的萨克斯独奏和吉他乐队。

3、曲目:曲目选择以浪漫抒情,耳熟能详的西式婚礼音乐为主,如:婚礼进行曲、致爱丽丝、梦中的婚礼、IBelieve等。

4、特色节目:花式调酒表演,为新人调制一款浪漫的爱情美酒

5、浪漫仪式:新娘新郎由花童陪伴步入红毯;在司仪的见证下宣誓、互换戒指、长辈赠言;新人切婚礼蛋糕、为香槟塔注入幸福美酒

6、菜品:西式婚礼搭配西式自助冷餐,简约时尚充满异域情调

7、餐具:婚宴自助餐具务必考究,同时饰以鲜花、丝带等作为装饰,既出气氛又提升品质感和独特感。

8、婚宴现场布置:

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圣洁。西方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而整个婚礼的主色调也是在白色上点缀紫色、金色、红色、粉色、绿色等象征意义美好的颜色,意指婚礼的神圣圣洁。

婚宴现场布置道具必不可少的有:鲜花、气球、纱、绸缎、蜡烛、心形饰品、毛绒玩偶、红地毯。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搭配一些特别装饰,如客户信奉天主教,可以用十字架、小天使等装饰婚宴现场。

五、蒙古族婚礼——纵情歌舞欢唱幸福

今天是什么日子美丽的姑娘身穿华丽的特日格勒(长袍),头戴奢华尊贵的扎萨勒(头戴),披红挂绿,五彩缤纷。“银杯里斟满了醇香的奶酒,赛罗罗唻敦赛哎……”悠扬的祝酒歌,诉不完来自草原的祝福。丰盛的全羊宴,激昂的马头琴,传承草原文明的殿堂为你献上最诚挚的新婚祝福。

1、服装:蒙古族礼服

2、乐队:民族婚礼中的乐器应具有民族性,马头琴自然是首选。

3、曲目:欢快喜庆的蒙古族音乐,悠扬的蒙古歌,可以将婚礼现场带回到广袤的草原上。如:万马奔腾、敖包相会、祝酒歌、陪你去看你草原等。

4、特色节目:蒙古舞

5、传统典礼:蒙古族姑娘为新郎新娘献哈达、敬酒;祭敖包,步入宴会厅;喇嘛颂经,新郎新娘为父母献上哈达

6、菜品:丰盛的蒙餐

7、餐具:蒙古族餐具

8、婚宴现场布置:浓厚的蒙古族民俗色调、民族工艺品、装饰品的点缀。哈达、火盆、圣灯都是婚宴现场布置的道具。

六、配套服务

1、根据婚礼风格装饰特色婚车,也可提供花轿、马车供客户在饭店户外拍照摄影使用

2、主题服务,宴会服务员根据婚宴形式着装

3、个人专属婚礼logo设计

4、婚宴请柬设计

5、婚礼专题片

6、婚礼**

7、婚礼纪念册

七、商家赞助(降低投入,消费资源共享)

婚纱礼服以赞助形式提供给消费者使用,与婚纱摄影机构合作推出红管家婚庆活动。合作单位可在宣传册上印有logo或者在宣传册中加印广告(承担一部分印刷费),同时可以互换广告位,如:在婚纱摄影店内悬挂红管家广告、投放红管家宣传册等。

亭子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吏。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同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

园苑筑亭 始于隋唐

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安城的东内大明宫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莱山,池内有太液亭。又兴广宫城有多组院落,内还有龙池,龙池东一组建筑中,中心建筑便是沉香亭。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在宋《营造法式》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多种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此后,亭的建筑便愈来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也有在桥上筑亭的,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西堤上的桥亭等,亭桥结合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艺术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园景更富诗情画意,如扬州的五亭桥还成为扬州的标志。

亭与景物 共构美景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如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丝飞翠小岛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

岛与建筑结合自然,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如同神话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样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在赏月胜地“三潭印月”,亭子成为构成这一景区的重要建筑。从“小瀛洲” 登岸,迎面来的主要景观建筑便是先贤祠和一座小巧玲珑的三角亭,以及与三角亭遥相呼应的四角“百寿亭”,亭与桥既构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间分割,又增加了空间景观层次,成为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人于亭内居高临下,可以纵情地远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览水面莲荷,那红的、白的、黄的花朵,尽情欣赏“水上仙子”的娇容丽色。绿树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为构成三潭印月的园林景观、空间艺术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说,彼此意会”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这一景区的情趣。

亭因人建 人因文传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如清新秀丽的济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在离绍兴不远的兰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这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在兰亭泓池水旁有一块石碑,上书“鹅池”两字。据说那“鹅”字是王羲之亲笔,“池”字是其七子王献之所写,“鹅”字一笔写成,清标拔俗,浑润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们游兰亭,名字、名题和王羲之传说故事,成为人们仰慕的著名园林景区,而整个兰亭景区,也是以兰亭命名,这不能不说亭于园林中的重要性了。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的西面,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基较高,故有登临眺远之胜。

在杭州孤山北麓赏梅胜地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除吟诗作画,还喜好种梅养鹤。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特别为人所传颂,人因文传,亭因人建,名人名诗名亭和放鹤亭一带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隐一亭,使得放鹤亭更为名闻遐迩。

游目骋怀 感悟人生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圆亭更秀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圆、悔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点。一个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宗白华说,“仰观”“俯察”是中国古代哲人、诗人观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就是人生感悟。

再一个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也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它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一种形而上的感兴。

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副对联,据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付对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引发了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大观楼的这副长联,和王羲之、王勃的两篇文章一样,都说明,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悟、历史感悟。

  亭子最重要的意义给过路人遮风避雨的

  [编辑本段]中国的亭子与意境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 同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 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安城的东内大明宫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莱山,池内有太液亭。又兴庆宫城有多组院落,内还有龙池,龙池东的组建筑中,中心建筑便是沉香亭。 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在宋《营造法式》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多种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此后,亭的建筑便愈来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也有在桥上筑亭的,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西堤上的桥亭等,亭桥结合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艺术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园景更富诗情画意,如扬州的五亭桥还成为扬州的标志。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如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丝飞翠小岛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岛与建筑结合自然,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如同神话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样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在赏月胜地“三潭印月”,亭子成为构成这一景区的重要建筑。从“小瀛洲”登岸,迎面来的主要景观建筑便是先贤祠和一座小巧玲珑的三角亭,以及与三角亭遥相呼应的四角“百寿亭”,亭与桥既构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间分割,又增加了空间景观层次,成为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人于亭内居高临下,可以纵情地远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览水面莲荷,那红的、白的、黄的花朵,尽情欣赏“水上仙子”的娇容丽色。绿树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为构成三潭印月的园林景观、空间艺术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说,彼此意会”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这一景区的情趣。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如清新秀丽的济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在离绍兴不远的关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这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在兰亭泓池水旁有一块石脾,上书“鹅池”两字。据说那“鹅”字是王羲之亲笔,“池”字是其七子王献之所写,“鹅”字一笔写成,清标拔俗,浑润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们游兰亭,名字、名题和王羲之传说故事,成为人们仰慕的著名园林景区,而整个兰亭景区,也是以兰亭命名,这不能不说亭于园林中的重要行了。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的西面,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基较高,故有登临眺远之胜。 在杭州孤山北麓赏梅胜地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除吟诗作画,还喜好种梅养鹤。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特别为人所传颂,人因文传,亭因人建,名人名诗名亭和放鹤亭一带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隐一亭,使得放鹤亭更为名闻遐尔。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圆亭更秀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圆、悔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文征明《水亭图》 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点。一个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宗白华说,“仰观”“俯察”是中国古代哲人、诗人观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人生感。 再一个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也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它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一种形而上的感兴。 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付对联,据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付对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引发了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大观楼的这付长联,和王羲之、王勃的两篇文章一样,都说明,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中国的亭子与意境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 同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

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安城的东内大明宫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莱山,池内有太液亭。又兴广宫城有多组院落,内还有龙池,龙池东的组建筑中,中心建筑便是沉香亭。

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在宋《营造法式》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多种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此后,亭的建筑便愈来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也有在桥上筑亭的,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西堤上的桥亭等,亭桥结合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艺术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园景更富诗情画意,如扬州的五亭桥还成为扬州的标志。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如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丝飞翠小岛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岛与建筑结合自然,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如同神话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样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在赏月胜地“三潭印月”,亭子成为构成这一景区的重要建筑。从“小瀛洲”登岸,迎面来的主要景观建筑便是先贤祠和一座小巧玲珑的三角亭,以及与三角亭遥相呼应的四角“百寿亭”,亭与桥既构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间分割,又增加了空间景观层次,成为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人于亭内居高临下,可以纵情地远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览水面莲荷,那红的、白的、黄的花朵,尽情欣赏“水上仙子”的娇容丽色。绿树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为构成三潭印月的园林景观、空间艺术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说,彼此意会”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这一景区的情趣。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如清新秀丽的济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在离绍兴不远的关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这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在兰亭泓池水旁有一块石脾,上书“鹅池”两字。据说那“鹅”字是王羲之亲笔,“池”字是其七子王献之所写,“鹅”字一笔写成,清标拔俗,浑润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们游兰亭,名字、名题和王羲之传说故事,成为人们仰慕的著名园林景区,而整个兰亭景区,也是以兰亭命名,这不能不说亭于园林中的重要行了。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的西面,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基较高,故有登临眺远之胜。

在杭州孤山北麓赏梅胜地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除吟诗作画,还喜好种梅养鹤。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特别为人所传颂,人因文传,亭因人建,名人名诗名亭和放鹤亭一带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隐一亭,使得放鹤亭更为名闻遐尔。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圆亭更秀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圆、悔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文征明《水亭图》

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点。一个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宗白华说,“仰观”“俯察”是中国古代哲人、诗人观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人生感。

再一个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也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它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一种形而上的感兴。

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付对联,据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付对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引发了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大观楼的这付长联,和王羲之、王勃的两篇文章一样,都说明,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参考资料:

中国的亭子与意境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 同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

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安城的东内大明宫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莱山,池内有太液亭。又兴广宫城有多组院落,内还有龙池,龙池东的组建筑中,中心建筑便是沉香亭。

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在宋《营造法式》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多种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此后,亭的建筑便愈来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也有在桥上筑亭的,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西堤上的桥亭等,亭桥结合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艺术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园景更富诗情画意,如扬州的五亭桥还成为扬州的标志。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如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丝飞翠小岛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岛与建筑结合自然,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如同神话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样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在赏月胜地“三潭印月”,亭子成为构成这一景区的重要建筑。从“小瀛洲”登岸,迎面来的主要景观建筑便是先贤祠和一座小巧玲珑的三角亭,以及与三角亭遥相呼应的四角“百寿亭”,亭与桥既构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间分割,又增加了空间景观层次,成为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人于亭内居高临下,可以纵情地远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览水面莲荷,那红的、白的、黄的花朵,尽情欣赏“水上仙子”的娇容丽色。绿树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为构成三潭印月的园林景观、空间艺术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说,彼此意会”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这一景区的情趣。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如清新秀丽的济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在离绍兴不远的关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这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在兰亭泓池水旁有一块石脾,上书“鹅池”两字。据说那“鹅”字是王羲之亲笔,“池”字是其七子王献之所写,“鹅”字一笔写成,清标拔俗,浑润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们游兰亭,名字、名题和王羲之传说故事,成为人们仰慕的著名园林景区,而整个兰亭景区,也是以兰亭命名,这不能不说亭于园林中的重要行了。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的西面,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基较高,故有登临眺远之胜。

在杭州孤山北麓赏梅胜地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除吟诗作画,还喜好种梅养鹤。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特别为人所传颂,人因文传,亭因人建,名人名诗名亭和放鹤亭一带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隐一亭,使得放鹤亭更为名闻遐尔。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圆亭更秀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圆、悔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文征明《水亭图》

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点。一个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宗白华说,“仰观”“俯察”是中国古代哲人、诗人观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人生感。

再一个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也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它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一种形而上的感兴。

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付对联,据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付对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引发了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大观楼的这付长联,和王羲之、王勃的两篇文章一样,都说明,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95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7
下一篇2023-06-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